第一篇:十八届三中全会读书笔记
十八届三中全会读书笔记
历史的发展,往往取决于重大关头的抉择。35年前,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紧要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35年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历史、现实和未来交汇于改革开放,自强、自豪和自信勃兴于中国道路,凸显一个政党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和开拓奋进的历史担当。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从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到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从社会环境封闭僵化到思想观念开放包容,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在人类发展史上写下恢宏壮丽的篇章,也为世界文明作出重要贡献。成就举世瞩目,启迪昭示未来。中国经历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深刻揭示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顺应大势民心的历史抉择,更是接续发展进步的奋斗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肩负起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重大责任,按照十八大绘制的宏伟蓝图,开启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进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满怀信心奋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征程上。历史由人民创造,发展靠人民推动。改革的动力归根结底来自人民,蕴藏在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中,和为国家繁荣昌盛的劳动创造里。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物质文化生活的显著改善不断加深人们对改革的理解和认同,也不断凝聚以改革促发展的社会共识,激发出不断推进改革、深化改革的源源动力。正是因为拥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改革才能冲破本本和教条禁锢,由总设计师的伟大构想变为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掀起席卷神州的变革大潮,成为当代中国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托举民族复兴梦想的磅礴力量。历经35年的扬帆奋进,中国的改革航船劈波斩浪,行至中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改革在不断深化的同时,也遭遇观念束缚的纷扰、利益分化的阻碍和发展方式的制约。与改革之初相比,今天的改革面临的矛盾更多,情况更复杂。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焦虑,利益格局固化的羁绊,以及对公平公正的更高期待,这些使改革的推进更为艰难。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命题。不合理收入差距怎么缩小,改革成本怎么合理分
担,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如何相得益彰,垄断格局怎么有效打破,存量利益该如何优化,“蛋糕”做大又该如何公平分配?一个个新问题、一道道新考题,既相互关联,又彼此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都不再是单一的改革举措所能破解。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越是这个时候,越是需要一鼓作气的决心、统筹兼顾的智慧,越是需要心往一处想的共识、劲往一处使的行动。面对利益诉求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努力寻找最大的公约数,搭建并完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框架,某种意义上决定改革的成效甚至成败。理性面对转型的阵痛,辩证看待成长的烦恼,以改革的思维破解难题,以建设的心态推动发展,我们就能在思想交流中增加共识,在利益多元中形成合力,夯实公平正义的社会基础,扩大推进改革的思想共识,汇聚更为强大的改革力量,进一步挣脱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格局固化的藩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驾驭中国巨轮破浪前进。“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总书记的论断表达了党中央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代表了全国人民希望改革、期盼发展的共同心声。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就是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努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努力破除制约发展进步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活和增强社会活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则可能前功尽弃。身处改革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唯有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开放,服务基层社会,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成果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新桩基,为实现中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交出无愧于时代、历史和人民的出色答卷。
第二篇:十八届三中全会读书笔记
十八届三中全会读书笔记范文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动中国进行新一轮改革,中国巨轮将再次扬帆起航,踏上新的改革发展征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继续顺应改革的潮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儿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康庄大道上,昂首前进。
树立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在关键时刻,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树立服从意识。党员干部服从是天职,要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党的各项决议。基层干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组织”,时刻以一名优秀共 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干部,系职责所在,在其工作岗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树立团队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班子,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各就各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
树立创先意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树立创先意识,要有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
改革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是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我党和各族儿女必须抓紧工作,抓紧落实,励精图治,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改革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更加宽广的胸怀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改革,这是我国过去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经验,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摸索前进中得到的普遍共识。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党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政策,坚持将改革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之中,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工作推向前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读书笔记范文二:
历史的发展,往往取决于重大关头的抉择。35年前,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紧要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35年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历史、现实和未来交汇于改革开放,自强、自豪和自信勃兴于中国道路,凸显一个政党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和开拓奋进的历史担当。
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从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到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从社会环境封闭僵化到思想观念开放包容,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在人类发展史上写下恢宏壮丽的篇章,也为世界文明作出重要贡献。
成就举世瞩目,启迪昭示未来。中国经历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深刻揭示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顺应大势民心的历史抉择,更是接续发展进步的奋斗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肩负起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重大责任,按照十八大绘制的宏伟蓝图,开启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进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满怀信心奋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征程上。
历史由人民创造,发展靠人民推动。改革的动力归根结底来自人民,蕴藏在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中,和为国家繁荣昌盛的劳动创造里。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物质文化生活的显著改善不断加深人们对改革的理解和认同,也不断凝聚以改革促发展的社会共识,激发出不断推进改革、深化改革的源源动力。正是因为拥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改革才能冲破本本和教条禁锢,由总设计师的伟大构想变为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掀起席卷神州的变革大潮,成为当代中国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托举民族复兴梦想的磅礴力量。
历经35年的扬帆奋进,中国的改革航船劈波斩浪,行至中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改革在不断深化的同时,也遭遇观念束缚的纷扰、利益分化的阻碍和发展方式的制约。与改革之初相比,今天的改革面临的矛盾更多,情况更复杂。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焦虑,利益格局固化的羁绊,以及对公平公正的更高期待,这些使改革的推进更为艰难。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命题。不合理收入差距怎么缩小,改革成本怎么合理分担,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如何相得益彰,垄断格局怎么有效打破,存量利益该如何优化,“蛋糕”做大又该如何公平分配?一个个新问题、一道道新考题,既相互关联,又彼此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都不再是单一的改革举措所能破解。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越是这个时候,越是需要一鼓作气的决心、统筹兼顾的智慧,越是需要心往一处想的共识、劲往一处使的行动。
面对利益诉求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努力寻找最大的公约数,搭建并完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框架,某种意义上决定改革的成效甚至成败。理性面对转型的阵痛,辩证看待成长的烦恼,以改革的思维破解难题,以建设的心态推动发展,我们就能在思想交流中增加共识,在利益多元中形成合力,夯实公平正义的社会基础,扩大推进改革的思想共识,汇聚更为强大的改革力量,进一步挣脱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格局固化的藩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驾驭中国巨轮破浪前进。
“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总书记的论断表达了党中央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代表了全国人民希望改革、期盼发展的共同心声。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就是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努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努力破除制约发展进步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活和增强社会活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则可能前功尽弃。身处改革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唯有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成果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新桩基,为实现中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交出无愧于时代、历史和人民的出色答卷。
十八届三中全会读书笔记范文三:
没有先进制度的坚强支撑,一个大国发展进步和改革实践将呈现怎样的图景?面向未来,一个日益彰显生命力的社会制度将如何坚持和完善?这是摆在中国当前、与每一个百姓命运紧密相连的重大现实问题。
历史如镜,呈现出社会发展演进的铁律:世上很少有一种事物能具备和制度一样强大的力量,决定家国命运,牵动个人福祉。百年以降,多少励精图治,多少探索求存,却一次次与华夏强盛、百姓安康的梦想擦身而过,化作历史钩沉。一个无法忽略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社会制度保障,支撑不起民族振兴的宏伟梦想,也实现不了江山永固的长治久安。
披荆斩棘,正道沧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独特的创造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缔造出一幅丰富生动的发展图景。九十多年奋斗积累,六十多年建设发展,三十五载锐意改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清晰鲜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根本政治制度不断夯实,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巨大跨越……中国的“制度优势”成为一个个奇迹最贴切的注脚。艰辛而辉煌的征程中,人们聆听了一个古老国家在新时代不断奋进的足音,更清楚地见证了这一制度的巨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品之如饴,当思来之不易,更须倍加珍惜!
从来就没有一笔绘就的宏伟蓝图。21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发展不停步,探索无止境。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感悟制度的力量,有自信,也有清醒;有祝福,更有期待。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让所有人都拥有均等发展机会、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一个个具体实在的诉求,寄托了百姓的殷殷期待,也是制度完善题中应有之义。共识业已形成,力量正在汇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制度创新;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有梦想的人生洋溢着幸福,有梦想的国度充盈着希望,拥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梦想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全面深化改革令人期待,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完善与构建也将由此展开。我们期待并坚信:紧握改革这把“金钥匙”,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迎来实现民族、国家、个人梦想的美好明天。
十八届三中全会读书笔记范文四: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都会重点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总体规划。据各方预测,十八届三中全会同样会重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财税、金融、国企改革等将是本次三中全会的“重头戏”,每个方面都面临不少“硬骨头”。
●财税改革:房产税会不会全面铺开;如何推进“营改增”改革,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遗产税要不要征收。
●金融改革:存款、贷款利率能否完全放开,实行市场化利率;如何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如何减少行政干预,加快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能否建立常态化的国有企业利润分红机制;如何加强监管,治理国企腐败。
●土地改革:如何保障农民土地用益物权主体地位;如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权利;如何建立城乡统一、同权同价的土地市场。
●资源价格改革:水电气等民用资源梯级价格如何确立;石油、煤炭等能源的定价机制如何理顺;电力、石油等行业垄断如何打破。
……
一鼓作气 爬坡过坎 攻坚克难
三中全会可能突围的几个领域
改革开放35年以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历届三中全会都承担着中国改革发展重大历史使命,体现了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目标和经验。当前越来越多的利益格局积累成发展围城,与以往相比,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总书记多次就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重要论述,李克强总理也指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这些重要的思想,都阐明了释放改革红利要啃硬骨头的道理。当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从各方面信息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全会对于中国发展新局面的形成定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利益主体矛盾交织,形成合力难度加大
2013年10月7日,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是因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今天面临的改革,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是过去任何时期、任何阶段所无法相比的,改革事业已进入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一鼓作气,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从改革主体看,利益主体矛盾交织。改革事业的推进,最终要落实到每个个体自身的发展上来,要落脚到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红利”的出发点上来。改革不仅要促进效率,也要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但是,在多年改革发展中,收入分配、资源利用等领域都形成了不同形态的利益群体,且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阻碍大多数人对改革红利的共享。20年来,群体性事件增加了10倍,其中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等利益冲突引发的群体事件占80%以上。不能共享改革所带来的红利,还要受害,由此引起社会和人民的不满。而官员的腐败、权力寻租等问题加速了社会利益的分化,民主法治进程的滞后,使得人民主体的潜在预期不断在削弱。温州近些年出现的资本外逃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改革的确已经处于不进则退的攻坚阶段。
从改革进程看,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全面深化改革就必定要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但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通过渐进式、增量式、自下而上的改革路径,使我国的改革红利得到极大释放。在改革起步阶段,由于改革带有“普惠式”,改革普遍受益。新一轮改革已经越过了“帕累托改进”阶段,各方面普遍受益和广为受益的改革越来越少,达成改革共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当时那些绕过去的和放在一边的矛盾和问题并不会因此而消失,相反可能随着改革推进而成为绕不过去的“拦路虎”。今天,这些累积的矛盾和问题,已经直接摆在我们面前,躲不开也绕不过。换句话说,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进入攻坚阶段,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纵深性在加强。
从改革动力看,形成合力难度加大。要推动改革,就必定需要付出代价,而作为改革的组织者、推动者的各个部门、区域等,自身也就成了改革的对象,自己改革自己,甚至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大幅度放弃自身的权力和利益,如果没有壮士割腕的政治勇气,改革就很难进一步推进。同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在加剧,这就为深化改革增加了复杂性,改革共识和改革合力形成的难度就会加大。比如,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就涉及到“条条框框”的各方利益,使得改革难以有效推进。这也表明,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来打好改革开放这场“攻坚战”。
从改革领域看,重要改革依然滞后。尽管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一些方面的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并没有彻底完成,很多改革措施还没有落到实处。以新型城镇化为核心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投融资体制等领域的配套性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大限度地释放城镇化红利。此外,政府部门对微观主体经济活动的干预仍然较多,行政性审批方式在资源配置方面还占据很大地位,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国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收入分配体制等重要改革环节,依然与预期的改革目标有较远的距离。
加强改革的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着力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释放改革红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契机,加强改革的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断把改革事业引向深入。
一是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的原则。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二是要坚持“创造改革红利与共享改革红利相结合”的原则。我国改革事业三十多年的历程充分地说明,人民群众是创造改革红利的主体,只有当人民群众的改革积极性高涨时,改革事业才能有序地向前推进,改革红利才能得到有效释放。当前,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滞后等原因,导致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差距在不断拉大,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积极性。改革发展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事业。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释放改革红利最有力的保障。
三是要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我们要把发挥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党的十四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最终确立,其本质是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我国在释放改革红利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市场经济中的杠杆作用,更大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不同的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是要坚持“改革试点与综合配套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对于像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重点领域的改革,要加强改革的试点工作,通过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同时,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整体效应”。比如,像垄断行业改革、财政体制改革、价格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都离不开相关领域的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要着力进行综合配套,促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共同深化、相互促进,不断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
改革可能突破的重点领域
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每一项改革、每一次改革都要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敢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契机,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协调推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各项改革,努力把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高度,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第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这是深化改革的基本前提,也是阻碍我国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的最大硬骨头所在,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政府怎样放权。一是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要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努力向市场和社会放权,进一步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积极推动政府向
第三篇: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训练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基本情况
1.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 2.全会的纲领性文件(公报)是什么?
3、本次全会的主题是什么? 4.什么是“三中全会”现象?
5.如何看待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报)的总体介绍
1.全会“决定”的内容简介?
2.全会公报中的“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4.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6.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7.什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9.“2020年改革愿景”是什么?
10.全会决定要求深化哪六个领域改革?
答:①经济体制;②政治体制;③文化体制;④社会体制;⑤生态文明体制;⑥党的建设制度。
11.深化改革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①加快经济体制改革;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④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⑤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⑦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12.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是什么?
三、全会决定核心内容的理解
全会决定重要的具体考点主要有: 1.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由“基础性”作用,改为起“决定性”作用。3.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5.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6.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7.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
8.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 9.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基本情况
1.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
答:2013年11月9日——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2.全会的纲领性文件(公报)是什么?
答:《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次全会的主题是什么?
答:全面深化改革
4.什么是“三中全会”现象?
答:这是我国的一种政治现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每届为5年,每届中央委员会在任期内,大体召开7次中央委员会的全体会议,其中前3次的任务分别为:
一中全会:产生主要领导人,包括总书记、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常委;
二中全会:确定国家机构的领导班子等;
三中全会:新领导班子推出他们执政的方向和战略部署。
因此,三中全会通常都很重要,是在前2次全会确定领导班子和领导机构后,本届新班子大政方针及其举措的具体呈现,通常决定着中国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国家走向。比如,历史上的1956年的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是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中国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大转折。5.如何看待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答: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走向复杂深水区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历史性会议,因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成就巨大,国力猛增,但问题和矛盾也在积累,有的甚至举步维艰,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因此,它的许多针对性举措是非常必要的,其力度之大是改革开放35年来所少有的,产生的积极影响毫无疑问也是巨大的,所以有人将它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作用相提并论,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报)的总体介绍
1.全会“决定”的内容简介?
答:全会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共有2万多字,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首先,在框架结构上,全会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按条条谋篇布局。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16个部分,分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总论。由第一部分构成,主要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等。
第二板块:分论。由第二至第十五部分构成,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经济方面开6条(第二至第七部分),政治方面开3条(第八至第十部分),文化方面开1条(第十一部分),社会方面开2条(第十二至第十三部分),生态方面开1条(第十四部分),国防和军队方面开1条(第十五部分)。
第三板块:第十六部分构成,讲组织领导,主要阐述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建议阅读该“决定”全文)
2.全会公报中的“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
答: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
5.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答:经济体制改革。6.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处理好政府的市场的关系
7.什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答: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联、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国家统治——国家管理——国家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
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都是我们现代化的含义,不受过去传统的那种生硬的、干巴巴的,或者是非常强硬的方式,向科学、向民主、向制度更好的转化、移动。8.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9.“2020年改革愿景”是什么?
答: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 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0.全会决定要求深化哪六个领域改革?
答:①经济体制;②政治体制;③文化体制;④社会体制;⑤生态文明体制;⑥党的建设制度。
11.深化改革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①加快经济体制改革;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④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⑤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⑦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12.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尽快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第二,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即大约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些都 5 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三、全会决定核心内容的理解
全会决定重要的具体考点主要有:(1)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由“基础性”作用,改为起“决定性”作用。(3)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5)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6)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7)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
(8)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9)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如何“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答: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三项基本政治制度,尤其是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第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第三,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第四,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第五,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第六,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2.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这就是说“非公有制”的地位得到提升,可以说与“公有制”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由此,体现了公报中所讲的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市场机制是讲公平的,在市场中各个主体的竞争是公平状态,而不能有政策上的歧视。在同一市场中,因为你是国有的,所以,政策上扶持你;然后你亏损了,后面可以不断地有财政补贴。而非公经济我和你竞争,我亏损了自担。这种竞争就不应该了。所以,这是市场经济的公平。
5.如何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市场作用由以前的“基础性”,变成现在的“决定性”,尽管仅为两字之差,却是本次全会的一个重要亮点,是我国改革开放再上台阶的具体体现,因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它区分出的是对政府和市场的新定位,所谓“市场的归市场”,强调市场作为资源主要分配者的地位,其中的方向性信号是政府应该扮演好仲裁者的角色,主要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及市场失灵,包括民生领域发挥主体作用。6.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意义是什么?
答: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和问题纠结在一起,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因此,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7.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答:因为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国力增强,国内外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需要国家层面的专门机构来加强领导;同时,要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也需要成立这样的机构。7.如何理解“ 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答:要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中国,就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本次全会有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最大亮点有:第一,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这也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的时代要求;第二,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包括废止劳动教养,严禁刑讯逼供等。
3.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因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24个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5.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建设生态文明,①必须建立体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②划定生态保护线,③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④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第四篇:十八届三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科学会打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时间问题,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里程碑意义。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之南和行动纲领。
二、重点把握的知识点
1.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①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②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③是决定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④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①实现党的十八大庙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③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毛肚和挑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个必然要求)
2.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伊克斯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四句话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与2020年的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的目标: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4.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只是、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三个“让”)注意六个“紧紧围绕”
5.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核心问题
重点:经济体制改革
核心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7.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经验
①坚持改革正确方向方向②用于推荐理论创新和时间创新③以人为本④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8.新机构
①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党的角度)
②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国家的角度)
9.重要新提法及必须把握的提法
①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增加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⑤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的内在要求。
⑥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简历现代财政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⑦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⑧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⑨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简历更加公平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⑩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第五篇:2016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6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6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16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召开时间
201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16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主要议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背景
201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会议指出,推动“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会议强调,“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会议指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加快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必须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中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