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邓小平理论参考答案

时间:2019-05-13 05:0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大邓小平理论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大邓小平理论参考答案》。

第一篇:电大邓小平理论参考答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改革的性质是(A)。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第一步是(C),建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C.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3.在对外开放中坚持(A)是我们的一条基本原则。A.独立自产、自力更生

4.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上。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5.我国目前实行的分配制度是由(C)所决定的。C.以公有制为模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6.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A)A.注重公平7.人民通过(A)的政权组织形式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A.人民代表大会

8.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领导(C)C.政治领导9.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两大主题是(A)。A.团结,民主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B)。B.培育“四有”新人

11.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C)。C.集体主义12.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C)。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对外开放中,我们坚持(A、B)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A.“引进来” B.“走出去”2.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A、B、C、D)。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3.建设政治文明涉及下列哪些方面(A、B、C、D)。A政治思想 B政治制度C.行政管理 D法制建设4.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目标是(A、B、C、D)。

A.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B.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C.形成学习型社会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简答题

1.怎样正确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答: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1)发展是目的。发展首先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中国解决自身内部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2)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改革是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只有广泛而深入的改革,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一方面离开改革不可能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离开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改革是改革的目的。(3)稳定是前提。稳定是指国家政局的稳定和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的稳定不变。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4)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同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2.简述“三个有利于”标准。答: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判断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

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2)把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两者都身的不足和缺陷,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4)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国的作用。

4.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关系如何。答:(1)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2)从法治和德治所属的领域看,它们同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3)从实践看,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抓好,并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紧密配合,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5.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和方法是什么?答:(1)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3)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4)必须要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确保国家的安定团结。

6.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答:(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4)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论述题

1.如何正确处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答:(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体现。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解结果;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这是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的必然结果。

(3)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愈大愈好,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

(4)为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党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解决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针对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重注公平。

(5)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为此必须: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2、试述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如何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所作出的强调

对如何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着重强调了以下几点:

(1)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

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3)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4)发挥社会顺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和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答:“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和谐文化建设起着统摄和支配作用,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1)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和谐文化的灵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的核心。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第二篇:电大邓小平理论考试答案材料

邓小平理论考试材料

51、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是由(该社会单项选择题: 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

1、我国在(1956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52、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为人民服务)。的任务。

53、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2、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党中央召开的工作会

54、(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的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55、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56、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4、邓小平认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57、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复行使主权。

5、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

58、《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担任香港特是在(党的十五大)。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及主要司级官员的必须是(在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注意思考的问题和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永久居民中的中国公民)。理论创新的重点是(加强作为国家执政党的自身

59、“一国两制”构想首先用于解决的问题是(香建设问题)。港问题)。

7、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60、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上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海公报》),美国表示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

8、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的一部分。展生产力)。61、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特点和根本原则立场是

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独立自主)。

10、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6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加强同发展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11、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6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12、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与重新确立是在(1978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年)。64、党的十六大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内容的论

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一切述,增加了(文化和安全方面的新内容)。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65、我国的各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赋予的政治自由、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它们是(参政党)。

1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66、在我国,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67、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5、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指(它本68、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从五个方面提高党的(执身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政)能力。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17、邓小平提出地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发展生 产力和共同富裕)。多项选择题:

18、社会主义地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BCD)实现共同富裕)。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基本命题从酝

19、社会主义地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酿到提出的阶段。C、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的逐步20、一种社会制度是否有优越性,根本上决定于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D、党的十三大到十它能否(促进生产力地发展)。五大的科学体系形成并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

21、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2、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ABCD)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拓了马克特定阶段)。思主义的新境界。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2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从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C、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现)。断。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4、在党的十五大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的科学体系。阶段的(基本纲领)。

3、近年来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2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于(ABD)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A、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B、干部队伍新老

2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我交替不断进行。D、党的阶级基础在增强,群众基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础在扩大。国家)。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地位和意义在于(ABCD)

2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A、它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B、它党领导)。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C、它是

28、在党的十三大上制定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高度概括。D、段的基本路线)。它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9、《中国共产党党章》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

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目标是在党的(八大)。历史性课题是(AD)3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A、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力。D、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31、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ABCD)是(农业)。A、为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

32、我国经济增长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B、打破了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C、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D、33、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坚持(大中小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7、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解放思想、实事求

34、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谋求经济发展与人口、是作出的新阐释(BCD)资源、环境相协调)。B、科学地概括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

35、科教兴国是指(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教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C、全面的阐述了解放思想、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实事求是的丰富内容。D、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

36、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与解放思想地一致性。善和发展)。

8、邓小平在巡视南方的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

37、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思想,其中有(ACD)

38、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C、关于计划和市是我们的一条基本原则。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D、关于“三个有利于”

39、“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的思想。败的标准)。

9、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主要在于(AB)40、党的(十五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作出A、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了新的判断。为主体。B、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资本主义

41、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经济的控制力)。

10、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

4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劳表现为(ABCD)动还存在差别和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A、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

43、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B、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C、社会主义

44、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法制还不够健全。D、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

45、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权组织形式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响。

4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11、改革开放主要解决(CD)的问题。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

4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民主展。集中制)。

12、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即

48、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发展的积极成(ABC)果)。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49、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解决人民温饱问题。B、到20世纪末,使人均国定)。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50、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C、到20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导)。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13、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

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出地位,坚持(BCD)的基础国策。

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B、计划生育。C、保护环境,D、保护资源。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14、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AB)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A、公有制为主体。B、共同富裕。

●8.简述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

15、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中,(ABC)确立的重要意义。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的意义在于:(1)保证

了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16、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2)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混合所有制经济建设上来;

正确的思想路线对于制定和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

中的国有成分。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具有重要意义;(3)保证了党的“一个中心,两

17、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只要特征是(ABCD)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A、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正是党的思想路线职责。B、国家享有所有者权益。C、权利、义务的重新确立和深入贯彻,我们才不断地提出了一

系列改革开放的新政策。

和责任相统一。D、国家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

9.党的思想路线为什么需要重新确立? 合。

因为1958年以后,特别是1966年—1976年延续

18、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BCD)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在不同

B、经济手段。C、法律手段。D、必要的行政手段。程度上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我国

19、建设政治文明涉及(ABCD)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了重大挫折;1976年A、行政思想。B、政治制度。C、行政管理。D、—1978年间“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也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如果不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法制建设。

是”思想路线,不打破了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和20、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有(ABCD)

个人崇拜等“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就不能前进,党的生机就会停止,最终就要亡党C、发扬社会主义民主。D、调动广大人民的 积极亡国。

性。10.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有什么意义?

2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方针是(ABCD)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终发展成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长期发,走自己的路。C、要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冲击了“左”倾错

误和“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是党的十一届三地进行。D、确保国家的安定团结。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场大讨论为

22、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包括(ABCD)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A、经济实力的竞争。B、科技实力的竞争。C、国

●11.如何理解“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防实力的竞争。D、文化实力的竞争。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指出,23、“四有”公民的内涵是(ABCD)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24、特别行政区除在外交、国防、宣战和和方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面服从中央政府外,还享有(ABCD)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A、行政管理权。B、立法权。C、独立司法权。D、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终审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

生产力。

25、实现两岸“三通”是指实现(BCD)

B、通航。C、通商。D、通邮。1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以公制为

26、国际旧秩序的实质是(CD)主体和共同富裕”?

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C、霸权主义。D、强权主义。

27、(ABCD)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休,一

是共同富裕。”这两条原则是有机统一的,没有

A、工人、农民、知识分子。B、各民族人民的团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不可能真正实行按劳分配,结合作。C、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D、共产党就不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就不可能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没有共同富裕,公有制的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主体地位就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难以确立。正

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这两点,从根本上体

三、简答: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主要是指什么? 现着社会主义所特有的本质特征,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区别开来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实践

所积累起来的新鲜经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了现实依据。主要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认识上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对中国的国情缺乏全面的了解;(2)错误设计和领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地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忽视发展实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生产力;(3)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则,大力推陈进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阶段。新的解放和巨大的发展,并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

积累了大量新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和实践经验●1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这种不发达,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既表现在生产力上,也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筑上,归要到底,生产力的落后是最基本的特征。根据党的十四大报告的概括,邓小平理论体系主

要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社会主义发15.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展道路的理论;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理论;第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第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

四,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第五,关于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建设外部设备条件的理论;第六,关于16.简述党的十五大“新三步走”战略。

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第七,关于社会(1)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的“三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第八,关于社会主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三步领导力量和领先力量的理论;第九,关于祖国统走”的发展战略,即在21世纪前50年,我们的一的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者有中国特色社会目标是:(2)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主义的理论学习纲要》一书主要内容展开16条。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

(3)再经●3.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4)到21世纪中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者是统一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中,发展先进17.什么是创新型国家?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所谓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的基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大的国家竞争优势。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

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18.简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1)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重大举措;(2)是解决我国●4.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有哪些经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3)验最重要? 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任务,既反映了党对世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给我们以多方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面的启示,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历史经验,其中有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三条尤为重要:第一,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

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第二,必须●19.怎样正确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始终紧紧领先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系?

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第三,必须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互

(1)发展是目的。发展首先始终自学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为条件的辩证关系:

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总结中国共产党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归面进步。中国解决自身内部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结起来就是,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靠自己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胜利前进,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发展。(2)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改 革是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5.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只有广泛而深入的改革,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科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一方面离开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革不可能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离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第四,科学发展观的开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发展是改革的目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3)稳定是前提。稳定是指国家政局的稳定

和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的稳定不变。无论是改革●6.简述如何统筹城乡的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

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同发展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4)

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

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0.简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7.简述如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我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康社会的目标。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3)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发展的省略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接、最现实的利益总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本利益和长远利益。(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严峻的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显著增加。(4)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总的说机凝聚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遇大于挑战。主权、安全和科学发展的各方面需要。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全面建设●21.简述“三个有利于”标准。小康社会的全局,党要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1992年邓小南巡时,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三个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地发展社会主义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4.十七大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是判断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目标任务是:(1)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2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1)突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2)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3)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人离有基本生活保障;(4)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2)把计划和市场作为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象基本消除;(5)人人离有基本医疗服务;(6)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陷,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

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35.“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市场经济(1)民族的愿望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国两制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的出发点。(2)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为“一国两制”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构想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3)“一国两制”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4)把发展市场构想的提出是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果。(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国两制”的力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量所在。

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36.为什么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

2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 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1)一个中国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2)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事实和原则。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对生产资料的支配、使(3)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及亚太地区和平与用,以及由此取得的收益都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稳定的基础。他们共同的意志和需要;任何个人或少数人都不

37.我国政府在解决和发展两岸关系问题上坚持能利用生产资料为自己牟取私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4.什么是“按劳分配”?(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按劳分配: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和基础。(2)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3)促成两岸人员往来和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经济交流,争取实现直接“三通”

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38.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5.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1)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2)配的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基本准则。(3)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1)社会主义生产资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2)社会

39.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

件。(3)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在新世纪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外交政策,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为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此,我们的基本任务是:(1)进一步推动同发达

●26.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如何? 国家关系的发展,致力于全面建立稳定的大国关(1)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系框架。(2)努力营建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3)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继续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把同发展中国可偏废。(2)从法治和德治所属的领域看,它们家的关系推进到令人满意的新阶段。(4)积极开同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展首脑外交和多边外交,不断扩大中国的国际影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3)从实践年,响力。(5)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维护国家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抓好,并使它们在实安全与世界和平。(6)加大涉台外交斗争力度,际生活中紧密配合,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遏制台湾当局的“务实外交”。

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40.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7.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和方法是什么?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是:(1)走和平发展的道(1)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必须从我路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正确选择。和平与发展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3)必须随着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2)走和平发展性不断提高相适应。(4)必须要有领导、有步骤、的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有秩序地进行,确保国家的安定团结。定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有利于维护中国自身的国●28.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家和民族利益。也只有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才民族区域自治? 能抓住机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各少数民(3)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族聚居的地方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厚积淀中。区域自治。

中国采用民族区域自治的办法解决民族问题,是●41.简述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之间的根据本国历史的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关系。族分布等具体情况做出的制度安排。因为 一方面,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业,(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对于党内外任何企图削弱、区域自治的历史根据。摆脱、取消、反对党的领导的倾向,必须进行批(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语教育以至必要的斗争;另一方面,为了坚持党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的领导,又必须要努力改善党的领导,使党能真各民族打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正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切实克服自身建设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距,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的种种缺点和不足。这两个方面是一种辩证统的现实条件。一的关系。

●29.《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的基本道●42.简述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德规范是什么?十七大报告对其作了哪些改进?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自我批评的作风。

范。

改进: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43.简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基础上,增加个人品德建设,这是首次在中央文按照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

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件中正式提出个人品德建设。

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30.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是要努力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进一步 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 培育“四有”公民。

答:因为

●3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1)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种坚实的哲学思想——(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2)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个明确的理论主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文化创新;(4)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根本问题的思考(3)在邓小平理论中,有一系列内在联系的重要3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观点(9个方面6条)2005年2月,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2、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展的新阶段 处的社会。答:因为(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理想、实事求是,在新●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是什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现状陈规,开拓么? 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1)适时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作,有利于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2)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的揭示了社会主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水平

(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制高点上,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等问题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党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的执政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提高执政(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水平和领导水平义理论的科学体系(4)只有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才能 做到富于创造性。富于创造性就是运用马克思主

3、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客观实际发展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变化的趋势,把握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答:因为 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继承和发展

9、试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答: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 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1)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之一。设规律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后,应尽可能的增加生产力总量。新中国成立(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后,毛泽东也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基本原理,又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在邓是发展生产力。但由于党的指导思想上“左”的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时候社会错误的发展,“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度严重影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党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深化最深刻的经验教训

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并在总结实践创(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造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使之上升到理论 第一,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执政党只有致力于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

4、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生活水平,才能有效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党的建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强大理论武器 体现。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答:因为 根本上来讲,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第三,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根本途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之间的矛盾,此矛盾的解决有待生产力的发展。(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第四,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主义奠定必须的物质条件。第五,把发展生产力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当作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摆在首要位置,才能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它把发展作为党执真正实现“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 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最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

10、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答: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展 务。因为:(1)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推动生产不断发展,才

5、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的优越性;才能解决好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答:(1)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生产力最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最为一切的顺利发展;才能接受时代挑战;尽快缩短同发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提高自身的国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 际地位(2)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最为(2)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从最广大人民的根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的观点和共产党人全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3)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强调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 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11、怎样正确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4)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实现经的关系 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答:(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党的基本一代地永久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与路线的概括 自然关系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在消除资本主义弊端(2)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方面的优越性 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5)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的解放生产力,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离不开四项基看成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 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适应,社(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我国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地方相互协调,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人与人、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相互联系、相互(4)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建促进的过程,全面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12、怎样正确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

6、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革开放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答:(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内答:主要从两方面看: 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1)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我国以往的发展经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的。改革开放30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已经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实现小康,但这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是很平衡的小康,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义的发展问题 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八大阶段(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性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它表明,我国已经进入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凸显时期,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放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全面认识新形势和新任务,大实践,他们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新矛盾,更加中心,其目地是更好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自觉地走科学发展得道路

(2)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

1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核心和基础是什么

发展科技是关键。当今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因为:科学发展观从中答:(1)建设创新型国家,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越来越成为经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焦点。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优秀人才才是核心。科技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要努力造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我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第一线创新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3)建设传新型国家,发展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战略思想

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7、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的本质要求 人才的长远需要,深化教育改革,为建设创新型答:因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实事求是的深度 国家提供人才支持(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人的思想只有

适应变化的情况而发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坚●

1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是什么 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2)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指针和方向。解答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放思想的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习

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十七问题,在新的基础上使我们的认知符合新情况,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做到实事求是

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

证。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观,必须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上来,把(3)

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 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

8、为什么要不断的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答:(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需要弘扬与(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时俱进的精神。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要求,是(2)只有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做到体现时代性。因为体现时代性必须站在时代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的高度,把握时代的脉搏,充满时代的气息,代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表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体现其赖以产生的时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代的基本特征

(3)只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才能做

15、什么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它与“生产力到把握规律性。因为把握规律性就要站在时代的标准”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1992年邓小平

22、党的先进性和先进文化有什么关系?如何保提出的,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持党的先进性,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社会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主义先进文化?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判断我国答:党的先进性和先进文化的关系表现在 改革开放的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1)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产物。(2)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继(2)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和创造者。承而且发展了生产力标准。因为:它把生产力标(3)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准具体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衡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之一,是党的历史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经验和总结。

为各项工作指出了明确的目标;它是生产力标准保持党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做到 的具体化;它把生产力标准、政治标准、人民利(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益标准结合起来成为统一的标准(2)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 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

16、怎样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3)建设先进文化要解决好文化建设实践中的问(1)“三个有利于”标准继承、发展了生产力标题.准,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2)“三个有利于”标准与社会主义有着内在的23、试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规定的衡一致性和关联性 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1)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在(3)“三个有利于”标准要求我们从抽象的姓本质上具有一致性。第一,二者都以发展为主题,“社”“资”的争论中跳出来,以一种新的概念、第二,二者都以“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第新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作,在改革开放中放开三,在方法论上,二者都强调“统筹兼顾、全面手脚,大胆试验 协调”(4)“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是衡量经济工作的(2)科学反战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密标准,也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 切联系,相互促进。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1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必须实行按劳社会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第二,构建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载答: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会为条件(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者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这就排除了依靠占有

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经济基础,为●

24、试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前提 心价值(2)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平和正义是物质条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 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消费品还不能充分(1)维护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益,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2)维护公平和正义是我们党执政为公、执政为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在谋生的手段,是民的必要要求。

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因为承认劳动差别,(3)维护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把劳动贡献同求,与不公平、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对照,社劳动报酬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会主义就是公平和正义的社会

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

25、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

18、如何正确处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式? 裕的关系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一国两制’是两岸统答:(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目标和社会主一的最佳方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义本质的最重要体现。(1)在这一构想下,可以做到在国家统一的前提(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下,作为主体的祖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社会主义湾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台湾同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保障,永享太平。要性: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这是(2)台湾经济将真正以大陆为腹地。台湾可以利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用大陆市场大,生产成本低等有利条件,实现经果;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这济结构的优化和长期繁荣,两岸经济可以更好的是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的必然实现优势互补.结果。(3)台湾同胞可以和大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3)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家的权利,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愈大愈好,党的十六大报告还指出,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 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贯彻八项主张,以最大(4)为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展,我们党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为解决经济发展进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

26、试述祖国大陆在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中的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战略优势

在分配注重公平。针对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祖国大陆在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中处于战略主导比较突出的问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地位,掌握着打击、遏制“台独”的战略优势 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1)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已经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5)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两岸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持续发展,密切了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2)

两岸同胞的联系,培育和发展两岸同胞的共同利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为此必须:取缔

违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通益,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要求改善两岸关系,反

对“台独”。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3)中华文化是联结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这是

19、试述十七大提出的深一步深化政治体系改革任何力量也难以斩断的.。的具体要求(4)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始终稳固,世(1)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奉行一个中国政策。(2)要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

27、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这个宗旨?

答:邓小平将争取世界的和平作为中国对外政策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3)要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的“目标”和“首要任务”,并认为我们确立的(4)要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政策要“立足于中国自身发展”。党的十六大报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

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构重叠、责任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5)要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提出这个宗旨是因为: 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维护和平、促(6)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7)深化政治体系改革,必须完善制约和监督机

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2)是由中国的历史和国家性质决定的。(3)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试述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如何坚持和完善基(4)中国之所以提出促进共同发展是因为:发展层群众自治制度所做出的强调 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还代表了全人类的(1)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共同利益,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经济全球化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时代,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增大,一国经济的发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展与地区经济的发展以至世界经济的发展紧密相(2)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连,共同发展成为各国一只利益。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

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28试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推动建设和谐世

界的理念 益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携手努力,(3)深化城乡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答:

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进

一步从国际关系、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和环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4)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保等方面,全面的阐述了如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1)在处理国际关系上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

2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 谐文化的根本?(2)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民主化; 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3)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同推动经济全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球化朝着均匀、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4)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和谐文化建设起着统摄和支配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作用,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5)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1)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和谐文化的灵魂 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和平稳定 的核心(6)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强大精神

29、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动力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答:

(1)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依靠人民程.群众,首先的和最主要的就是依靠工人、农民和

知识分子。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

人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2)工人阶级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和最基本的动力(3)广大农民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4)知识分子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5)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0、怎样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1)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这三大建设既相互区别、各有侧重、各有分工,又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正是它们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构建着党的建设和新的伟大工程(2)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思想建设是一项基本建设。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3)加强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突出环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加强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阐述了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等重要思想(4)加强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风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毛泽东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概括为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新的工作作风”。保持和发扬这些好的作风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31、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答:(1)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问题,是由要长期保持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并不断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而提出来的。(2)新中国成立以后,共产党就成了全国执政的党。党在执政的50多年时间里,总的来说工作是努力,成绩是显著的,得到了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过失误,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也出现过挫折。(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承担着十分艰巨的领导任务。如何能够长期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并且领导人民按照预定的目标取得成功,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4)党在执政之后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执政来展开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一项基本建设,它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第三篇:《邓小平理论》答案

邓小平理论答案

一、1、D2、D3、B4、B5、B6、C7、C8、C9、B10、A11、B12、D13、A14、C15、C

二、1、ABC2、ABCD3、ABCDE4、AE5、ABE6、ABCE7、ABCD8、ABCDE9、ABC10、ABCDE

三、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系。因为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的学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义的世界方法论为指导的。②它们有着共同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来源实践,服务于实践,为实践所检验,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科学。“三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具有新的时代内容;一脉相承,又别开生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③它们有着共同的、人民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学说主张建立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全人类得到彻底解放每个人都得到自由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张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利益。(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为马克思主义增添了鲜活的时代内容它集中反映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和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论断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宝库的新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需要不断发的科学体系,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理论品质,理论创新产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是永葆命力的不竭源泉。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神,关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关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政之基、力量之源。首先,“三个代表”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进一步回答了党应该怎执政的问题。只有按“三个代表” 的目标和方向支建设党,才能使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完全固、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党,才能经得起各种风险的考验,真正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次“三个代表”揭示了我们的执政之基,进一步回答了党应该怎样执政者的问题。它从根本上答了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执政的内容、执政的任务和执政的要求。最后,“三个代表”揭示我们的力量之源,进一步回答了党怎样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问题。“个代表”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什么样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时代课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任务作出了新概括,丰富和深化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内涵为学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了要求,提供了衡量我们党执政兴衰成败的准,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它形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设的指导思想。

2、(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2)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所以改革也可叫做革命。(3)我国目前的改革不同于社会正常发展中的一般性变革,而是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4)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5)改革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改革决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度的自我完善的发展。

3、(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分)(2)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3分)(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2分)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建设的必由之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2分)(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它们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2分)

4、(1)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同时也妥善地照顾到一些有关国家在这的投资和其他利益。(2分)(2)“一国两制”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居民安居乐业。(2分)(3)“一国两制”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2分)

第四篇:201001邓小平理论答案

“10年1月”论述题

1.如何正确处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答题要点:

(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体现。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 ;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这是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的必然结果。

(3)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愈大愈好,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

(4)为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党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解决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针对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5)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为此必须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2.试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答题要点:

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基本要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把广泛开展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3.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

答题要点:

(1)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问题,是由要长期保持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并不断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而提出的。

(2)新中国成立以后,共产党就成了在全国执政的党。党在执政的50多年时间里,总的来说工作是努力的,成绩是显著的,得到了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有过失误,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也出现过挫折。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承担着十分艰巨的领导任务。如何能够长期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并且领导人民按照预定的目标取得成功,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4)党在执政之后的所有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执政来展开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一项基本建设,它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第五篇:《邓小平理论》复习题与答案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社会实践基础

答:1.历史定位: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成为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成为邓小平理论。

2.形成条件: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

3.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4.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性质:一方面仍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答: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意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反复思考和强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搞清这一问题,是为了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所决定的。根据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的思考,邓小平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科学回答,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模糊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对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于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突出生产力,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第一目标。

在生产关系上,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作为社会主义的目标。

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手段与目标的辨证统一。

四、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答: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原因是:

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第三,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第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时代主题的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因为:(P228)

第一,中国发展的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第二,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

第三,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3.“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对改革开放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为我们扫清了阻碍改革开放的种种“左”的思想和观念的障碍,它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种种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恢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二,以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标准,是由我国是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以及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所决定的。

第三,以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第四,“三个有利于”标准为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提供了根本依据。

第五,“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以及其关系。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社会主义共性,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性,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两层含义是有机统一的,二者不可偏废。但在当前,应当特别强调和重视它的后一层含义。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括。

3.基本路线中“一个中心”是关键。“两个基本点”中的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这三方面之间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不可偏废。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答: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七、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答:1.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三个目标:经济上富强、政治上民主、精神上文明。

3.三个重点:第一,农业;第二,能源与交通;第三,教育与科学。

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答:1.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2.中心:提高经济效益。

3.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4.结构:优化结构就是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5.原因:第一、可以节约资金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同资源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

第二、可以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消费品的品种,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第三、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可以促进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九、区域经济梯次推进。

答:1.内容:“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987年邓小平提出)

2.依据: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再到新的不平衡”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构想,正是运用这一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3.加快中西部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东部发展更快,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了,于是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时,把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方针。

十、基本经济制度。

答: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在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中,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所决定的。具体原因是: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第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凭借自身的力量和手段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第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控制着生产和流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

第四、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切实保证。

第五、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4.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所有制与非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区别: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社会或劳动者集体支配、经营生产资料并对产品进行分配的具体方式,它主要是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十一、分配制度

答:1.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劳动作为人个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2.分配制度的内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分配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一、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

第二、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

第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第一,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需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第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就是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时,把劳动报酬和劳动效率挂钩。在其它分配方式中,需把生产要素获得的利益,同各种经济的效率相结合。

第三,兼顾公平就是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做到合理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第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兼顾公平有利于防止收入的过分悬殊,保持社会稳定。

第五,在微观层次应坚持效率优先,侧重于效率实行;在宏观层次,侧重于体现公平。

十二、社会保障制度。

答:1.含义: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2.内容: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

3.核心:社会保险

4.社会保障的功能:第一,社会稳定功能。第二,市场运行的保障功能。第三,劳动力再生产功能。第四,经济调节功能。

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内容:

第一,计划和市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第二,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对立的。资本主义可心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第三,社会主义应该搞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国家对市场的调控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第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第四,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十四、邓小平的新判断: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十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答:1.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由地处理本国对外一切事物。

2.对外开放的含义及其体现。

我国对外开放采取分步骤、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办法。建立经济特区,逐步完善对外开放的格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统一,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十六、社会主义民主。

答:1.社会主义民主是指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2.特点: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是具有广泛性的民主。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并为之服务,是维护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

第三、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人民内部的平等关系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正确关系。

第四、社会主义民主与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3.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这集中体现在:

第一,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是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真正享有。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广泛的民主政治。

第三,社会主义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4.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新型民主的三个特点:)

第一、两种民主的经济基础和宗旨根本不同。

第二、两种民主的阶级实质不同。

第三、资本主义民主是虚伪的、形式上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是真实的、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十七、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答:1.共产党为领导,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2.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基础。

3.以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

4.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甘胆相照、荣辱与共为基本方针。

5.以宪法为活动准则。

十八、依法治国。

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十九、精神文明建设。

答:1.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的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在全民族、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解决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原则是:重在建设。重大建设也就是以立为本,持之以恒,贵在落实,毋求实效。

二十、一国两制。

答:1.“一国两制”的内容:

第一,“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第二,实行“两种制度”

第三,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的局面;

第四,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高度自治、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二,“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第四,“一国两制”构想把党的统一战线学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二、赋予“和平共处”以新的涵义,把和平共处思想和原则创造性地运用与解决国内问题。)

3.“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

第一、他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二、他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贡献。

二十一、新时期统一战线。

答:1.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内容: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2.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3.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二

十二、民族问题。

答: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

2.民族区域自治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二十三、三个代表。

答:“三个代表”的内容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下载电大邓小平理论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大邓小平理论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邓小平理论考核册答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考核册 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B)。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贫穷与富裕 2.我国在(B)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

    邓小平理论作业3答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二版)作业3答案官联勋2011年04月16日文章浏览次数:12822 资源来源:四川广播电视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二版)作业3......

    邓小平理论概论(第一次作业及答案)

    《邓小平理论概论》2010年下半年第一次作业(非毕业班)一、单选题(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

    东方电大工商管理专科邓小平理论期末重点

    61.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历史贡献在于: 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明确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电大教学辅导答案大全

    试题类型(一) - :单项选择题(2分×10=20分) 举例: 1 、屋顶的坡度形成中材料找坡是指( )来形成。 A、利用预制板的搁置 B、利用结构层 C、利用由毡的厚度 D、选用轻质材料找坡 本题程度:容......

    电大教育学答案

    教育学 作业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

    最新电大考试题及答案

    一、在几年前,发生过一起典型的出纳员贪污、挪用公款案。这是一个国有小企业,财会部门设置有财务经理、会计、出纳三个岗位。其中出纳员是一个刚从职业高中毕业的18岁小女孩。......

    电大期末答案

    职业生涯发展的成败,密切关系到个人的自我认识评价、尊严和满意感。3M公司很明白这点,公司所建立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针对员工的各种需要,如建立职位信息系统、制定个人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