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旧”改造实施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粤国土资试点发〔2011〕199号

时间:2019-05-13 05:0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三旧”改造实施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粤国土资试点发〔2011〕199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三旧”改造实施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粤国土资试点发〔2011〕199号》。

第一篇:关于“三旧”改造实施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粤国土资试点发〔2011〕199号

关于“三旧”改造实施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粤国土资试点发〔2011〕199号

发布时间:2011-11-24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顺德区人民政府:

自《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以下简称粤府〔2009〕78号文)、《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三旧”改造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粤府办〔2009〕122号文)印发以来,全省各地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规范有序推进“三旧”改造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与此同时,各地也反映在推进“三旧”改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为切实解决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新情况和问题,规范和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三旧”改造实施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三旧”改造地块标图建库动态调整机制

“三旧”改造地块标图建库是落实“封闭运行,结果可控”要求,确保“三旧”改造工作规范推进的重要举措。各地可根据用地调查及规划调整等变化,合理调整“三旧”改造范围与改造地块数据库,并严格按照《关于建立“三旧”改造地块标图建库动态调整机制的通知》(粤国土资试点发〔2011〕175号)的要求,实施“三旧”改造地块标图建库调整工作。

二、加强对“三旧”改造规划实施的指导

各地要按粤府办〔2009〕122号文要求,加快完成“三旧”改造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备案工作。同时,以半年为周期,根据“三旧”改造地块

数据库的动态增减调整,相应调整“三旧”改造专项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备案,年度实施计划也应建立常态申报和动态调校机制。

各地应根据《城乡规划法》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加强“三旧”改造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粤建规函〔2011〕30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优化与“三旧”改造相关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调整、审批程序,通过召开城市规划委员会专题会议,集中审议“三旧”改造地块所在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三旧”改造单元规划、规划设计条件等,切实提高规划审批效率。

对尚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三旧”用地,各地要结合“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和城乡发展需要,加快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2012年底前实现“三旧”改造用地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对改造条件成熟、改造需求迫切的重点项目涉及的“三旧”用地,可按“指导意见”要求采取编制“三旧”改造单元规划的做法,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程序批准后,作为“三旧”改造方案的规划设计条件依据。对已有经审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三旧”改造用地,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优先抓紧实施改造;对不突破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可由各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相关程序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推进项目实施改造;对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且突破强制性内容的,应按法定程序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尽快列入计划改造。对已编制但未经法定程序确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三旧”改造用地,应加快推进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工作。

三、规范“三旧”改造实施具体操作办法

(一)查清“三旧”改造涉及土地、房屋现状。各地应对“三旧”改造涉及土地、房屋详细调查,逐宗查清使用人及使用现状,造册汇总,并经公示无异议,由市、县人民政府盖章确认后,可作为该项目完善用地手续报批时使用现状证明材料。对有合法权属来源证明文件的土地、房屋,应及时依法办理确权登记、补偿;对无合法权属来源证明文件的土地、房屋以及超过法定面积标准使用的土地或两宅以上(含两宅)占用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区分不同情况如用地发生时间等,制订合理的补偿办法,确保和谐改造。

(二)明确历史用地发生时间认定依据。对无合法手续且已使用的建设用地,用地发生时间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图、工商登记证明、房屋租赁协议、土地房屋违法处罚凭证、航空影像图、卫片等相关证据,统一规范和严格执行用地发生时间认定标准,确保其真实性。

(三)合理确定“三旧”改造项目用地出让面积。按照“封闭运行,结果可控”及先行先试、有利于推进改造的原则,符合“三旧”改造政策并已纳入标图建库范围的 “三旧”改造项目可根据“三旧”改造专项规划、改造方案、改造资金筹措等合理确定改造项目用地出让面积,避免出现圈地和闲置。

(四)统筹平衡“三旧”改造项目间的利益。各地要重视处理好‘三旧’改造与保护利用的关系,特别是要重视做好有历史价值建筑区域和历史文物的保护利用。应根据“三旧”改造专项规划、统筹平衡各类改

造项目的利益,促进各类改造项目有效实施。对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公益设施,或提供城市公共空间、保障性住房、历史文物保护的“三旧”改造项目,各级政府可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相应的项目资金予以扶持,或采取容积率奖励和异地补偿等多种方式,实现“三旧”改造项目间的利益平衡,统筹推进“三旧”改造工作。

(五)合理处置“三旧”改造个案中的“三地”超标问题。“三旧”改造项目涉及的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面积大于3亩或累计面积超过改造项目用地面积10%,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可由市、县人民政府将项目改造方案连同相关说明(包括超标“三地”一并纳入改造项目的必要性、社会经济预期效益等)一并报省人民政府根据个案处理原则进行审批,纳入“三旧”改造范围,享受“三旧”改造有关“三地”的政策。

(六)依法完善涉及占用国有农用地的“三旧”改造用地手续。“三旧”改造用地属占用国有农用地没有合法用地手续且已使用的历史用地,完善手续可参照粤府〔2009〕78号文十七条执行,无需办理征收手续。

(七)细化完善集体土地历史用地手续政策。各地可参照粤府办〔2009〕122号文中完善征收手续的历史用地报批程序和材料要求,制订本市市级权限内“三旧”改造完善集体土地历史用地手续的具体操作办法。

四、优化工作机制,加快“三旧”改造项目用地报批

对市级审批权限内的“三旧”改造项目,市、县人民政府要尽快确定“三旧”项目的改造主体,督促改造主体提交项目改造方案,及时组织

相关部门对项目改造方案采取集中审查和对改造项目前期手续采取并联审批等方式,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尽快推动改造项目实施。对“三旧”改造项目涉及完善征收手续的历史用地和申请将旧村庄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市、县人民政府要尽快确定“三旧”项目的改造主体,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制订项目改造方案,并由地级以上市级人民政府或授权市、县“三旧”改造工作机构出具综合意见,按粤府办〔2009〕122号文中相关材料要求一并上报省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第二篇: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三旧”改造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9]122号

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三旧”改造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粤府办„2009‟122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三旧”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国土资源厅反映。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日

关于“三旧”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

省国土资源厅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确保我省“三旧”改造工作有序推进,现就“三旧”改造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编制“三旧”改造规划及实施计划

开展“三旧”改造工作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组织城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产业发展需求,根据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编制“三旧”改造规划及实施计划;有条件的镇(街、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理委员会)经上一级政府同意也可组织编制。“三旧”改造规划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实施计划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三旧”改造规划为期5年,分实施。实施计划依据“三旧”改造规划编制,纳入城乡规划实施计划。“三旧”改造规划及实施计划编制要点见附件1。

二、改变旧村庄集体建设用地性质

对纳入“三旧”改造规划的旧村庄集体建设用地,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向当地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转变为国有建设用地。

(一)该集体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且符合城乡规划。

(二)土地权属清楚,无争议。

(三)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代表大会)2/3以上人员同意。

(四)已纳入“三旧”改造实施计划。

旧村庄集体建设用地申请改变为国有建设用地的,由当地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审查后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逐级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由省国土资源厅审核并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批复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相关要求见附件2、3、4)。

三、完善历史用地手续

(一)制订改造方案。纳入“三旧”改造范围、需完善征收手续的历史用地,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制订改造方案。改造方案包括如下内容:

1.基本情况:改造涉及的土地位置、面积,需完善征收手续的具体范围、面积,用地发生的时间及涉及的所有权人,土地确权、登记情况。有继续保留自居自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还需明确其范围、面积。

2.规划情况:改造涉及的土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是否符合“三旧”改造规划并纳入实施计划。

3.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土地用途、面积、已使用年限,地上建筑物的面积、容积率,土地产出率等。

4.协议补偿情况:是否已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签订征地协议并进行了补偿,是否有因征地补偿安置等问题引发纠纷,是否按用地发生时的土地管理法律政策进行处理(处罚)。

5.拟改造情况:改造后的土地用途和产业安排、建筑面积、容积率,拟投入的改造资金、建设改造主体、供地方式,完成改造后的综合效益情况等。

(二)审查审批。改造方案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汇总后,上报省人民政府,同时抄送省国土资源厅。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对改造方案进行审查后提请省人民政府审批。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相关要求见附件5、6)。

四、安排“三旧”改造用地周转指标

在实施“三旧”改造工作中,涉及建设用地腾挪需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可按《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38号)、《关于印发<广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粤国土资发„2006‟179号)的有关规定,由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使用周转指标。周转指标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原则,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单列管理。各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于每年12月30日前向省国土资源厅报告周转指标使用情况。

五、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的处理

(一)定义。

边角地是指在城市规划区或者村庄建设规划区内难以单独出具规划要点、被“三旧”改造范围地块与建设规划边沿或者线性工程控制用地范围边沿分隔(割)、面积小于3亩的地块。

夹心地是指在城市规划区或者村庄建设规划区内难以单独出具规划要点、被“三旧”改造范围地块包围或者夹杂于其中、面积小于3亩的地块。

插花地是指在城市规划区或者村庄建设规划区内难以单独出具规划要点、与“三旧”改造范围地块形成交互楔入状态、面积小于3亩的地块。

(二)“三旧”改造中涉及的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以下简称“三地”),如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且累计面积不超过改造项目用地面积10%,经改造主体提出申请,按下列方式分类处理:

1.“三地”为国有建设用地的,可按照协议方式办理出让手续。2.“三地”为集体农用地,需办理农用地转用或土地征收手续的,由各地按批次报批方式,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3.“三地”属集体建设用地的,由各地将“三地”纳入需完善征收手续的“三旧”改造方案,一并上报。

“三地”处理中涉及土地征收的,在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的前提下,可不再举行听证、办理社保审核和安排留用地。有关用地计划指标及耕地占补平衡由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涉及林地的,应依法向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办使用林地手续。

六、分散土地归宗

根据“三旧”改造规划和实施计划,“三旧”改造实施主体在符合下列条件的前提下,可申请将分散的土地归宗:

(一)拟收购归宗的土地,已全部办理了土地确权登记。

(二)收购人与有关土地权利人已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并落实了相关补偿安置措施。

(三)土地权属性质相同。

(四)收购已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地役权登记的土地,必须分别征得土地抵押权人、地役权人的同意,并办理注消土地抵押权、地役权登记的相关手续。

(五)拟收购的土地使用权不属于法律法规限制权利的类型。

(六)涉及补缴地价的,已按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的统一规定办理完毕。

办理归宗登记时,土地使用权转让方和受让方必须共同到土地登记机构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土地登记申请人除按《土地登记办法》规定提交土地权属来源等有关证明文件外,还应提交拟收购合并归宗前宗地权属分布图和各宗地的权属状况列表(含权利人、权属性质、土地坐落、宗地面积、用途、使用期限、土地证书编号等内容)。土地合并归宗后按规定重新编制地号。

七、部门职责

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的“三旧”改造工作负总责,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发展改革管理部门负责“三旧”改造中涉及投资项目的立项和产业政策制定;规划管理部门会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指导、组织编制和审查“三旧”改造规划和近期改造片区的详细规划,提供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及时办理项目有关手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办理农用地转用、征收土地等用地手续,负责土地确权、登记,组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等工作;建设管理部门负责“三旧”改造中房屋的拆迁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监管;财政、税务、监察、农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林业、文化、公用事业管理、人防、公安等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做好配合、服务工作,形成推动“三旧”改造的合力。

八、监督检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对纳入“三旧”改造范围的用地手续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要采取措施,严禁弄虚作假。各地不得借“三旧”改造的名义,擅自扩大完善历史用地手续的范围;不得将未使用和不进行改造等不属于“三旧”改造范围的用地按照“三旧”改造特殊政策办理有关用地手续。每年年底前要对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三旧”改造工作进行自查,及时对“三旧”改造情况进行总结,突出改造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并于第二年2月底前向省人民政府做专题报告。

关于“三旧”改造的供地,属政府收购储备后再次供地的,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他可以协议方式出让。以协议方式出让的,必须经市、县人民政府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并进行公示,具体操作程序由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制定。

附件:1.广东省“三旧”改造规划及实施计划编制 要点

2.关于将旧村庄建设用地改变为国有建设用地的 申请

3.旧村庄建设用地改变为国有建设用地的材料目

4.关于××县(市)××镇××村委会要求将旧 村庄建设用地改变为国有建设用地的请示 5.关于审批“三旧”改造方案的请示 6.“三旧”改造用地完善征收手续的材料目录

附件1:

广东省“三旧”改造规划及

实施计划编制要点

一、总体要求

(一)“三旧”改造规划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编制。

(二)“三旧”改造规划及实施计划编制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有条件的镇(街、开发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理委员会)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同意也可组织编制。

(三)“三旧”改造规划规划期一般为5年,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抄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备案。

二、“三旧”改造规划编制要点

(一)主要内容

1、改造范围

2、改造目标

3、功能定位

4、总体用地布局和规模

5、用地功能布局(功能控制要求和强度控制要求)

6、配套设施的总体规划与布局

7、道路交通的总体规划和道路网络构成

8、环境景观设计和公共空间规划

9、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等

10、实施机制,包括分期实施计划和相关的配套措施

(二)成果要求

“三旧”改造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

1、文本(1)总则

说明规划编制的依据、原则、改造范围、法律效力、生效日期、解释权归属及其他事项。

(2)目标和功能定位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定“三旧”改造目标。

根据“三旧”改造目标、改造项目所处区位,合理确定改造后的功能定位。

(3)总体用地布局和规模

根据“三旧”改造摸底调查成果,确定全市“三旧”改造的总体用地布局,并分类明确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的改造用地布局、用地规模和土地用途。

(4)土地利用

对经济状况、设施配套、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影响城市开发建设强度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多因子校核,合理确定各“三旧”用地的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等开发强度控制要求。

(5)配套设施

确定配套设施(包括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两大类)的规划布局和需配套的项目及规模。

(6)道路交通

确定“三旧”改造地区的道路网络构成,明确交通站场设施的分布和控制要求,提出交通设施和步行街等行人专用系统的控制原则和管理规定。

(7)城市设计

确定“三旧”改造地区的开放空间和园林绿地系统,针对重点地段提出维护主要公共空间环境质量和视觉景观控制的原则要求。

(8)其他规定

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规定,地下空间保护和利用规定等。(9)实施机制

就分期实施计划、资金概算与筹措计划、组织与机制保障、配套政策制定等,提出一系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施对策。

2、规划图纸 应满足清楚反映“三旧”改造地区的现状特征、规划构思和规划控制规定的需要。图纸比例尺一般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图纸比例相一致。比例尺过大时,按照行政区划进行分片表达,并注明××区/镇/街道×××图。

(1)区域位置图

依据所在区域的现状特征和上层次规划要求,标明“三旧”改造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及交通联系。

(2)“三旧”用地现状分布图

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标绘“三旧”用地范围及名称、现状用地性质、土地权属情况(土地权属类型)等。

(3)“三旧”改造规划图

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为底图,标绘“三旧”用地范围及名称、规划用途。

(4)强度控制指引图

分片表达改造地块强度控制要求,标绘容积率分区、建筑高度分区、建筑密度分区和重点改造区域范围。

(5)配套设施规划图

分片标绘“三旧”改造地区各类配套设施的位置与用地范围。

(6)道路交通规划图

分片标绘“三旧”改造地区的道路网络及道路交通设施的位置与用地范围。

(7)城市设计导则图 标绘“三旧”改造地区内的轴线、节点、地标、开放空间、园林绿地、视觉走廊等空间结构元素的位置及建议的建筑高度分区。

(8)分期实施示意图

以“三旧”改造规划图为底图,标绘分期实施范围和内容。

3、附件

(1)规划说明书。主要包括:规划编制背景、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各方规划意愿调查及公众参与情况,以及对规划文本的详细解释。

(2)基础资料汇编。主要包括:与“三旧”改造相关的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和土地权属、建筑物、配套设施、交通、周边环境等资料,汇编成册。

(3)专题研究。根据实际需要可开展房地产市场影响、交通影响、历史文化保护、景观风貌设计等相关专题研究。

三、“三旧”改造规划实施计划编制要点

依据“三旧”改造规划,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和重点区域优先的基本要求,确定“三旧”改造用地的面积,编制“三旧”改造计划表,并进行图示化表达。

(一)编制说明

说明实施计划编制的目的、原则、过程、方法、主要内容、适用范围、成果的构成、法律效力、计划的制定和批准部门、计划的解释部门和生效日期。

(二)实施计划目标

确定实施计划的总体目标,包括总量控制目标及空间引导目标,需明确改造的规模、地块、时序及完善历史用地手续的“三旧”用地面积。

(三)实施计划表

以项目为单位,编制“三旧”改造实施计划一览表,包括序号、改造区域名称、功能定位、区位、规模、功能控制要求、强度控制要求、进度安排、改造模式、备注等。

(四)附图:“三旧”改造实施计划示意图

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标绘纳入实施计划的“三旧”改造项目名称、位置及范围,标绘所在重点改造区域名称及范围,绘制“三旧”改造实施计划一览表。图纸比例尺与城市总体规划图纸比例相一致。比例尺过大时,按照行政区划进行分片表达,并注明××区/镇/街道×××图。

附件2:

关于将旧村庄建设用地改变为

国有建设用地的申请

××市(或县、区)国土资源局:

我村位于××(地名)的土地已列入市(或县、区)“三旧”改造规划,属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的旧村庄改造,现用途为××。为实施改造规划,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2/3以上人员同意,我村申请将旧村庄改造涉及的村庄建设用地××公顷改变为国有建设用地。待省人民政府批准征为国有后,根据城乡规划的要求,该宗土地将作为××用途,由市(或县、区、镇)人民政府组织改造(或由我村使用)。

××市(县)××镇××村委会(盖章)

法人代表:×××(签名)

年 月 日

附件3:

旧村庄建设用地改变为国有

建设用地的材料目录

1、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局)的请示;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申请材料;

3、权属证明;

4、该建设用地来源合法的证明材料;

5、申请的用地符合“三旧”改造规划及已纳入实施计划的相关材料;

6、勘测定界报告及勘测定界图; 7、1:10000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图上标出用地位置);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在图上标出用地位置,如提供的为局部规划图,应标出图的经纬度、坐标)。

附件4:

关于××县(市)××镇××村委会

要求将旧村庄建设用地改变为

国有建设用地的请示

省国土资源厅:

为实施“三旧”改造规划和实施计划,××县××镇××村委会申请将位于××(地名)的××公顷村庄建设用地改变为国有建设用地。该材料经我局审核并报市人民政府同意,有关审查意见如下:

1、该宗土地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属于旧村庄改造,符合城乡规划。

2、该宗土地已纳入“三旧”改造规划和实施计划,改造方案已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3、该建设用地为××年经××(政府或部门)批准(或为1987年之前形成的历史建设用地)。

4、该宗土地权属清楚,无争议。

鉴此,我局认为,该土地符合改变为国有建设用地条件,现将有关材料呈上,请审核后转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联系人及电话:×××,××××××××)

(××市国土资源局)

×年×月×日

附件5:

关于审批“三旧”改造方案的请示

省人民政府:

为实施“三旧”改造规划和实施计划,××县(市、区)人民政府拟对位于××(用地位置)的×××(“三旧”类型)用地进行改造(几个方案汇总一起上报的,表述为:××县人民政府拟对位于××(用地位置)的×××(“三旧”类型)用地、××(用地位置)的××(“三旧”类型)用地,××区人民政府拟对位于××(用地位置)的×××(“三旧”类型)用地、××(用地位置)的×××(“三旧”类型)用地进行改造),并已组织制订了改造方案。经审查,我市认为,改造地块已纳入“三旧”改造范围,符合有关“三旧”改造政策的规定,拟同意其改造和办理完善征收手续。现将材料呈上,请审批。

附件:××(项目名称)“三旧”改造方案

××市人民政府 ×年×月×日

××(项目名称)“三旧”改造方案

根据“三旧”改造规划和实施计划,我市(或××县、区)拟对位于××(用地位置)的×××(“三旧”类型)用地进行改造。改造方案如下:

一、改造地块的基本情况

改造地块位于××(位置),总面积××公顷。其中需完善征收手续的土地面积××公顷,为××镇××村委会所有,自××年×月由××(单位)使用(涉及不同单位、不同时间的分别列出)。改造涉及的房屋、土地已经确权、登记。

二、规划情况

改造地块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已纳入××市(或我市、我县)“三旧”改造规划和××实施计划,并已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该地块现用途为××,为××(单位)自××年×月开始使用(属于不同用途的,分别列出用途、面积及使用单位)。现有建筑面积××平方米,容积率为×,年产值为×万元。其中需完善征收手续的土地面积××公顷。

四、协议补偿情况

改造地块中需完善征收手续的土地,××(单位)于×年×月与所有权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称)签订了征地补偿协议,并于×年×月×日支付了征地补偿款××万元。截止目前,该宗地的补偿安置等问题未引发任何纠纷,被征地农民对征地补偿安置也无不同意见。××国土资源局已按照用地发生时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落实处理(处罚)(具体讲述处罚情况)。

五、土地拟改造情况

根据有关规划安排,完善征收手续后,××市(县)人民政府拟采用××方式供地,由××(单位)投入×万元资金自行改造(或政府组织改造等其他改造方式)。改造后,该宗土地将用于××(具体的用途和产业),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容积率为×,预计年产值将达到××万元(或改造后的综合效益情况)。

附件6:

“三旧”改造用地完善征收

手续的材料目录

1、市、县人民政府关于“三旧”改造方案的请示文件;

2、申请用地已纳入“三旧”改造规划、实施计划的相关材料,改造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成果;

3、“三旧”改造宗地档案情况表(在改造地块的序号前打上√,表格有多页的,附上有改造地块的当页即可);

4、需完善征收手续土地的权属证明;

5、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的补偿协议及补偿兑现凭证;

6、按用地发生时土地管理法律政策落实处理(处罚)的凭证;

7、勘测定界报告和勘测定界图;

8、需完善征收手续土地的1:10000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图上标出用地位置);

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在图上标出用地位置,如提供的为局部规划图,应标出图的经纬度、坐标)。

第三篇:关于成立增城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关于成立增城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精神,为推进我市“三旧”改造工作,经市政府同意,成立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组成成员如下:组长:叶牛平(市政府)

常务副组长:邬卫东(市政府)

副组长:邓毛颖(市城乡规划局)

潘共恩(市国土房管局)

组员:陈真权(市发改局)、陈志成(市经贸局)、张国新(市财政局)、麦文光(市建设局)、蓝周伟(市环保局)、温则雄(市公资办)、蒋万芳(市新农办)、黄小杰(市工商局)、余伟标(城监大队)、黄小鹏(市土地开发储备中心)、梁毅鹏(荔城街)、向俊波(增江街)、吴宏云(朱村街)、黎冀(新塘镇)、李永强(石滩镇)、刘杨波(中新镇)、寇宣奎(派潭镇)、汤海帆(小楼镇)、吴锦扬(正果镇)。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国土房管局,办公室主任由张越飞同志兼任,组成人员由市国土房管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发改局、市公资办、市土地开发储备中心及各镇街抽调熟悉城建、国土业务的骨干组成。

二○○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关于加快资源整合实施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陕煤资整发(2008)1号

陕煤资整发„2008‟1号

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实施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82号)精神和省政府批准的各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我省纳入煤炭资源整合的矿井480多处。国务院安委会要求,煤炭资源整合矿井3月底前要划定采矿范围,规范进入整合改造程序。为了加快工作步伐,减小报批环节对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影

响,防止诱发安全生产事故,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快开工前相关工作的进度。煤炭资源整合矿井要同时抓好企业注册、有关技术文件的编制和报批等前期工作,特别是矿井开采范围划定工作,直接影响开采设计、安全设施设计等设计文件的委托、报审和项目开工,是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初始环节。市县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加快工作步伐和进度。

二、开采设计实行分级审批。为了防止开采设计审批对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影响,开采设计实行分级审批。设计能力在30万吨(含30万吨)以上的矿井的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设计等由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联合审批。设计能力在30万吨以下的矿井的开采设计,由市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审批。各市政府和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要积极组织开展有关技术文件的联合审批工作。

各级煤炭资源整合办公室、煤炭、煤矿安全监察、国土资源、环保部门对上报的设计(评价)文件应在10日内办结批复。

整合矿井必须严格按批准的设计方案施工。因自然因素需变更设计方案时,需征得原设计审批部门同意。牵扯井筒、大巷、采煤方法、提升、运输、排水系统和“一通三防”安

全措施等重大变更的项目,还应经省煤炭科学研究所组织专家论证。

三、加强技术方案的专家评审工作。为了加强煤炭资源整合矿井设计方案的技术评审把关工作,保证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性,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省煤炭科学研究所牵头,组织省内煤炭设计、高校、科研和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统一对矿井资源整合技术方案进行评审论证。省、市对矿井煤炭资源整合技术方案批复前,必须有省煤炭科学研究所出具的专家论证意见。

四、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资源整合矿井技术方案要认真执行设计规范,提高办矿标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矿井能力要坚持“能大则大”原则,省政府批复的整合矿井的能力不能变小。要采用壁式采煤方法,高瓦斯矿井必须布置专用回风井。巷道应推广使用锚杆、锚喷、锚网、锚索、砌碹或金属支架支护;采煤工作面应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悬移顶梁液压支架或综采液压支架支护,禁止采用木支护和金属摩擦支柱支护。有条件的要积极采用机械化采煤和运输技术。“两堂一舍”和矿区环境绿化必须有详细设计,和主体工程“三同时”。

五、严格投产验收工作。资源整合矿井的生产系统、安全设施和环保等验收工作,按“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执

行。各市政府和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要积极组织开展联合验收工作。

六、加强整合矿井的管理工作。资源整合矿井的安全监管工作,按矿井隶属关系由煤炭管理部门负责。项目开工要经负有安全监管责任的部门同意。要落实县级政府向资源整合矿井派驻安监员工作,建立巡回检查制度,严防未经同意开工建设和边建设边生产。各级煤炭资源整合办公室要建立报表和信息调度制度,督促企业加快工作步伐。

七、此文未尽事宜按《煤炭资源整合实施阶段工作安排意见》(陕煤资整发[2007]1号)等文件执行,陕煤资整发

[2007]1号文件与本文相低触之处,以此文为准。

(代章)

二○○八年三月四日

主题词:能源 煤炭资源整合△事项通知抄送:省政府

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8年3月4日印发

共印:30份

第五篇: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20 号,2005年10月26日)

国土资源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5〕220 号

(2005年10月26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12号,以下简称《通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以下简称《决定》)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调整省以下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干部管理体制的通知》(组通字〔2004〕22号)精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矿产资源管理,针对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经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责任,完善和落实执法监察各项工作制度

执法监察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要按照《通知》和《决定》要求,进一步强化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执法监察责任,切实加强对省级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执行和遵守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并逐步形成制度。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有关执法监察的地方性立法,健全各项执法监察工作制度。当前,各地要结合贯彻《关于监察机关和国土资源部门在查处土地违法违纪案件中加强协作配合的通知》(监发〔2005〕6号)精神,着重建立和完善与纪检监察、公安司法机关相互衔接的工作程序和制度,切实落实案件查处逐级上报备案和典型案件通报曝光制度。要健全违法案件年报、季报统计工作制度,做到专人负责,数据准确,及时上报,并加强有关的分析和对策研究。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体现执法监察工作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将对违法行为的发现率、制止率及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列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上级主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下级部门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表彰奖励制度,贯彻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获得部、省两级执法监察工作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二、强化职能,不断推动和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

执法监察机构和专业队伍是执法监察工作的组织保证。各地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执法监察机构和专业队伍。适应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严格土地管理的要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机构的建设,积极争取提高执法监察机构的规格,使之与承担的职能、任务相适应。尚未建立专业队伍的省份,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要亲自出面,把组建队伍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加大力度,争取早日突破。但建立专业队伍不能以撤销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原有的执法监察机构为前提。同时,保证市、县两级执法监察机构和专业队伍的相对稳定。要进一步理顺执法监察机构与专业队伍的关系,专业队伍要接受执法监察机构的业务领导。在新体制下,要继续积极试行对执法监察机构和专业队伍负责人的双重管理,下级执法监察机构和专业队伍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应征得上一级主管部门的同意。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注意提高执法监察人员素质,文明执法,严格管 1

理,严肃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要不断优化人员结构,对不适合执法监察岗位工作的人员要坚决调离。

三、坚持预防为主,建立起从源头上防范违法的机制

动态巡查是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将违法行为消灭在始发状态的有效手段。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尽快完成动态巡查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并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作为动态巡查的工作重点。在矿业开发活动集中的地区,要把依法勘查和开发矿产资源情况纳入动态巡查工作中。对巡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及时制止和纠正并予报告。要积极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成果开展土地和矿产资源执法检查工作,充分发挥卫片执法检查在预防和警示违法方面的作用。要建立起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内部既协调配合又监督制约的防范违法机制,各业务环节依法行政,严格把关,健全内部会审制度。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管理,对坚持原则、严格执法的干部要加以保护,对不执行和遵守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发挥执法监察的反馈和预警作用,加强整个部门履行执法监察职责的整体功能。要强化服务意识,寓执法于服务之中。省级以下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领导,要严格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责,通过组织开展执法模范县活动取得地方政府对执法监察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要按照国土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推进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高度重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强合作,通过正面宣传和对典型案件的公开曝光,提高全社会国土资源法律意识和对违法行为的震慑警示作用。

四、严格执法,切实加大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始终是执法监察工作的首要任务。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肃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要严格执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凡属立案标准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必须及时立案。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一把手是案件查处的第一责任人。要制定考核指标,把案件查处作为评价一个地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和衡量执法监察工作优劣的重要内容。要建立起应对突发、重大违法行为的案件查处快速反应机制,明确相应的程序和时限要求,保证迅速调查,抓紧处理,及时反馈。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于市(地、州、盟)、县(市、旗)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要直接查处,对大案要案要公开调查、公开处理、公开追究、公开曝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领导要认真贯彻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行政处分暂行办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土地、矿产资源犯罪问题的司法解释,克服畏难情绪,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倾向。按照“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坚决追究违法违纪者的责任。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交下级部门查处的案件必须严格依法审核,明确基层主管部门案件查处的首要责任,加强对下级部门案件查处工作的支持、指导和监督。建立案情专报和挂牌督办制度,对有管辖权而不主动查处、上级交办而敷衍塞责的,要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改善条件,着力提高执法监察工作的保障水平

执法监察具有外业工作的性质,专业性较强,风险性较大,必要的物质条件是依法履行职责的有力保障。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结合执法监察工作特点,为执法监察队伍配备必需的交通、通讯工具以及有关办案设备,充分保障执法监察所必需的工作经费。为鼓励执法

监察人员的奉献精神并体现对他们艰苦工作的补偿,各地应比照信访工作给予执法监察工作人员相应的岗位津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执法监察工作人员办理人身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

二○○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下载关于“三旧”改造实施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粤国土资试点发〔2011〕199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三旧”改造实施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粤国土资试点发〔2011〕199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