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潘集区六小张丽艳
本学期,本人承担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求真务实,严格按照教学常规教学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思想品德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初有教学计划,学期末有教学总结。
二、严谨教学,尝试应用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勤于实践,课堂教学同生活实际结合教学中把思品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真、善、美,何谓假、恶、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
四、言传身教,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在课堂上,我关注言行不良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
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年1月2014
第二篇:品德与社会教育小故事
品德与社会教育活动
高阳小学 范花萍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活动中,随着课改的春风徐徐吹来,最近这几年慢慢走上正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学品德教学课的重要性。通过一年的摸索,我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一下。
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成功。学习兴趣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会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即使碰到暂时的困难,也能千方百计加以克服,完成学习任务。鲁迅先生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但是,不少学生却觉得品德内容比较严肃,枯燥,学习起来缺少兴趣。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无一例外地表示他们很喜欢听故事。于是我想,如果让故事和品德内容有机结合,让故事为品德课教学服务,这样也许可以趣化品德课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想法,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故事激趣的尝试。
一、采用故事谈话导入,吸引学生注意
成功的新课导入,无疑是为整节课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何为成功的导入呢?我认为主要看能否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因为注意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如果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过程比做一艘航船,那么注意不仅掌管着起航,还负责领航,护航。心理学告诉我们:凡是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或引起人的兴趣的事物,必然会成为注意的对象。采用学生爱听,爱讲的故事进行导入,无疑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以教学《男生女生》为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懂得男女生交往的重要,知道男女生怎么交往才合适。教学难点是怎么保持与异性交往。一上课我会这样说:今天我给大家讲几个关于男女生交往的案例,问他们生抢着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导入,学生的注意被牢牢吸引,不知不觉融入了故事,参与了故事的情节发展,为整节课增色不少。同时使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得以突破。
二、运用故事设疑,引发学生探索
《我是参与者》这节课,学生学习起来特别容易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主动探索尤为必要。方法何在?运用故事设疑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这节课中我是如何运用故事设疑的呢?我这样说:“有一个人在看天空,结果第二第三......全部的人都在看天空。其实天上什么都没有”这个疑惑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的热情,投入到主动探索新知的行列中去。我们常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为学生提供有趣的素材,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被激起,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探索,这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之不懈努力的事。而我找到的有趣的素材便是“故事”。
三、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主动练习
练习是对刚刚学习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和深化,是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但学生没有了获取新知识的新鲜感,练习起来热情相对降低。甚至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使练习处于被动状态。针对这一情况,在练习中我采用创设故事情境的方法,把练习内容寓于故事之中,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
四、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故事带着他特有的趣味性融入了我的课堂,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探索,更能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主动练习。讨论课上,有的教师“干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出现冷场的情况。其实能否展开讨论与课堂设问有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提问要精心设计。最好能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问题,然后拿贴近他们的事例让学生分析并展开讨论。比如可以这样设计:首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最大诱惑是什么?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中普遍存在对网络等的痴迷,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在黑板上写上“成熟”、“吸烟”和“发展”三个词语,然后问“这三者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联系?”请你们畅所欲言。大家会讨论起来,有人会这样交往正确吗?于是学说:“吸烟代表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会被别人所认可”。有人会说:“一些名人、作家都是一边吸烟一边工作,只有吸烟他们才会有更好的作品出现,吸烟有利于他们的发展”。有人会说:“别人都抽烟,自己不抽烟,不成熟”有人会说:“吸烟是一种享受,能提精神„”这样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若能重视课堂设问的艺术性,善加指点,一定会有诗意的教学境界。
总之,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方法,只要我们使用得当,都会有好的效果。如果我们在教学的情景创设中注意了这些问题,相信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多的实效,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更多的精彩。
我的教育故事
高阳小学
范花萍 我是一个平凡的小学教师,几年来我一直在尝试着我的教学。我没有感人的教育故事,有的只是那平淡的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琐事。
我爱我的学生,我爱看着他们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我羡慕许多优秀教师的精彩课,我也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热闹”的课堂。我喜欢学生争先恐后举着手回答问题的样子,喜欢学生们创造性的发言,创造性的表演。我想做学生们喜欢的老师,我也一直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我一直认为,对一位老师来讲,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尝试着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们做朋友,上课时我多注意知识的延伸,让学生自由些,多动脑筋,自主学习,但这种课堂往往容易乱。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一直板着脸上课,这样纪律倒好多了,可课堂陷入了一潭死水状态。
现在,我正逐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缓和对学生的态度。这是发生在我的教学上的一些真实的事件,在教学活动中它非常普遍。但它就这样存进了我的记忆库,每一处细节都有保存的价值。
一、张扬个性 放飞心灵
新课程热切呼唤着教学过程的开放,较之传统课堂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课堂活跃起来了,课堂成了孩子们尽情展示个性的舞台。识字课,教学生写“汽”,我问:“如果你是小老师,你最想提醒同学书写时注意哪个地方?”问题一抛出,孩子们就开始仔细观察“汽”:“记住左边是三点水”、“记住右边中间一横最短……教室里气氛活跃,一个个争着说,把教室“折腾”得乱哄哄的,突然,一个女生毫无顾忌地跑到讲台捂住我的耳朵说悄悄话:“老师,您写汽字时别把横折斜钩写成横折弯钩啦,我只提醒你哦!”
孩子们全然不顾,仍各自无拘无束的“展现”,如果我这时大吼一声“停下来”!课堂上和谐气氛便会突然间被我的严厉破坏!于是我将乱就乱:孩子们,刚才我们班童童小朋友和我说了一个秘密,你们想听吗?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不过,我得先问问童童小朋友,同不同意公开秘密;”我把脸转向童童,小女孩微笑着点点头。
大家都在认真地听着写“汽”字时特别提醒注意的地方:“千万别把横折斜钩写成横折弯钩了”。课堂掀起一个又一个学习高潮,看着孩子们在课堂尽情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挥洒自己独特感受、享受课堂的幸福;我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大发雷霆来“治乱”;原来,“乱”也能成为有益的课程资源。
二、甜甜的批评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自古批评就是一剂苦药,虽利于病,但却没有人愿意领略逆耳的批评。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把逆耳的批评,变做善意的劝告,那样的效果又将会是怎样呢?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女孩,一心贪玩,居然把她的小狗“贝贝”带进了一家严禁携带小狗入内的商场。小女孩只顾与她的“贝贝”说着悄悄话,一点儿也不知道这条规矩,当她上了二楼突然看到墙上“严禁携带小狗入内”的警示牌,才发现小狗已没地方藏,她挺着急,便赶紧乖乖地站好,一边紧搂着“贝贝”一边看着迎面走来的商场的保安,等待着想象中的“狂风暴雨”,不料保安不仅没有生气,还笑眯眯地看了看她,问:“多么可爱的小狗,它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轻轻回答:“它叫贝贝。”而那位叔叔也就再次笑了笑,摸了摸小狗的头,说:“亲爱的贝贝,你怎么糊涂了?我们这儿是不准小狗带小女孩进来的,但既然来了也就不难为你了,请离开时记住,千万别忘了带走你身边的这位小姑娘!” 这是多么美妙的劝告,又是多么美妙的批评啊。保安的这段话,立刻给小女孩留下了一个终身难忘的美好印象——原来批评可以是甜的!这位高贵的保安,他的修养、他的内涵实在令我折服。我想:如果这位保安做教师的话,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教师。因为他懂得尊重他人,他懂得尊重孩子的自尊。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时,我们为何不学学保安的做法,试试这种“甜甜的批评”呢?这样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班里有位孩子总是拖拉作业,在批他的作业本时,我仔仔细细地找出每一个端正的字,圈了一个个红圈圈,然后对他说:“你看,这些字多漂亮啊!你知道吗?旁边的字在嫉妒它们呢!为什么你对他们那么好,她们希望小主人能一视同仁的对待它们!小明,你能一样对待每一个与你朝夕相伴的字宝宝吗?”小明听了我的话,脸儿微微一红,朝我点点头。一会儿,他就把作业本又交给了我,呵呵,小明每一个字都是那么漂亮!我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变着法儿指出他学习上的问题,让他丝毫感觉不到难堪。在我甜甜的批评下,他逐步改掉了拖拉作业的习惯。同样是批评,带着甜味的批评有如加了糖的咖啡,更容易让人接受,也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教育教学中,试着多使用甜甜的批评,用一个提醒的手势,一个温馨的眼神,一点关爱的微笑,一个甜甜的举动,一种幽默的言辞,一段婉转的对话,都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爱。它体现着批评者的高尚和大度,体现着批评者的修养与宽容,更体现着批评者的胸襟与情怀。若能如此,批评对于被批评者来说不再苦口,也不再逆耳,它是一种甘甜的良药。
让孩子在接受批评时从教师甜甜的言语中感受到师爱,体会到宽容,那么批评也将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计划
教育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有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 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教学重难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本学期工作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抓好教育质量,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生特长;积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
二、教材资源分析: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在承接三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教育作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主线,在教育内容上将爱的教育与人际交往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教材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方面,强调了让学生在对社会基本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待人处事基本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道德意识,通过让儿童对社会三对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发展,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并将儿童道德意识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作为教科书的着力点,三年级下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本班绝大部分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行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4、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空间不限于学校和课堂,要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学期教学进度 2011年2月时间
课题
执行进度
课时3月1-5日
第一单元 1 家人的爱
3月1-5日
2课时8-12日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8-12日课时15-19日来自社会的爱
14-18日
2课时22-26日
第二单元不一样的你我他
22-26日
2课时29-4月7日换个角度想一想
29-4月7日课时8-14日分享的快乐
8-14日课时15-16日
机动
15-16日课时19-23日
第三单元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19-23日
2课时26-30日阿姨叔叔辛苦了
26-30日 课时5月4-10日说声“谢谢”
5月4-10日课时11-14日
机动
11-14日
2课时17-21日
第四单元 1 学看平面图
17-21日课时24-28日校外的路
24-28日课时31-6月4日出行的学问
31-6月4日
2课时7-11日 马路不是游戏场面
7-11日
2课时14-18日
机动
14-18日
2课时
第四篇:教学经验总结与借鉴
关于教学的经验总结
由于刚参加工作,所以对于教学的认识尚浅,在工作过程中总是出现问题,在听了刘老师与李老师的报告后,自己感觉找到了工作的问题所在,两位老师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和措施,我非常受用。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首先,对于高中老师来说,高考题是不可逾越的一条路,所以,多做高考题,总结题型并反思自己。
其次,充分备课。每次课前的准备直接会影响该堂课的效果,所以,课前备课,课后总结反思,把不足改正,优点发扬。
其次,对每个学生认真对待,把他们的不足发掘出来,有针对性的去上课。
其次,自身方面,穿着语速都要注意。
最后,利用高科技来上课,辅助自己教学。
以上是我对上次报告的心得。
第五篇:品德与信息化教学
浅谈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信息化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教学方式采用人机交互的形式形象直观、鼓励学生之间互助互动、培养合作等,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信息化教学方式并不能够彻底的代替传统教学方式,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两着的整合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有着重大意义。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
多媒体
信息化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对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手段借助信息化技术,采用人机交互的形式,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信息的反馈,强调知识的理解和消化。1.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1)节省板书时间,充实教学内容。
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主要是通过事先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的,经点击、放映进行讲解,不必板书,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书写时间,用于充实教学内容,使之更加丰满。(2)增加了教学的连贯性。
黑板是有限的,总结当堂所讲的内容等情况而需要前面的内容时,由于前面所讲已经擦掉,只能靠回忆来强调,其连贯性和效果都会受到影响,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克服了以上不足,通过循环播放进行总结、强调、解释等,重点突出,会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强教学的连贯性(3)活跃教学气氛。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其声、光、图像等功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4)增进师生之间互动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计划、课件、关于一些重点问题的理解等教学资源借助互联网等网络资源公开给学生,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中的迷惑及时在网上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样不仅仅可以节省课堂时间,而且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是老师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及不足。2.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效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时效,更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认知规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2)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演播功能,展示政治事件的间接或者直接联系,揭示问题本质,提高课堂时效,更符合政治学科的自身特点。思想品德学科的社会性、生动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呼唤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开放的渠道中增加信息的密度与容量,能够增加教学容量,在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在集体化教学中实施个别化分层递进教育,真正实现学科教学的优质高效。(3)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文本功能,美化教学练习内容,完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时效,更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学要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占中心地位的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学习的意义在于理解和应用,因此,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教学中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文字,扩展为声、像、文并茂,三维动画等近乎跨越时空的全息模式,向人们展示全新、高速的超文本感受,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4)利用多媒体交互式学习,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广泛的交流渠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教师则可以通过网播方式授课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其他教师相互联系、相互讨论。同时,教学双方均可以从网络中获取所需要的资料。
二、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在信息化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由于政治教学的特点,很多中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始尝试着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一定程度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中学思想品德信息化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信息化给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带来的机遇
1.信息化教学改变了思想品德教学的传统模式,使思想品德课面目焕然一新。长期以来,特别是新教材的应用,初中思想品德思辨化的倾向十分突出,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沉闷气氛,教师头头是道地论证,学生被动地听课,学生厌烦政治课的情绪日益增加,课堂效率大大下降。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使思想品德课堂面目大变,以学生为中心、生动的画面、丰富的资料和图片、充满感染力的解说,深受学生喜欢。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课后又可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加深学习,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也大为增强。
2.信息化教学增加了信息量,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节约了时间。
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过去教师用1分钟板书的内容,现在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并且字迹工整美观,同时也增加了信息量。在单位时间内,应用多媒体系统比过去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模式,信息量增加约20——30%,使学生眼界更加开阔,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单位时间内知识密度增加,相应地也节约了时间。
3.信息化教学减轻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难度,也相应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仅使思想品德课更加有趣,也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史实的记忆也不再那么令人头疼,而且记忆得更加长久。由于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学完和学好政治课,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负担大为减轻。
4.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由于多媒体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学生不再讨厌思想品德和害怕思想品德考试,成绩必然有较大的提高。
(二)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近几年来,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信息化发展迅速,一方面,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对思想品德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1.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信息化的现状、问题
(1)思想品德课件制作和网络化教学中单纯追求形象直观、动感和色彩而忽视学科内容
思想品德课件和网络化教学的直观、生动是其优点,但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和建设思想品德网站的过程中,片面追求课件的形象性、生动性,而很少思考这个形象性、生动性会对课堂教学起什么样的作用。实际上片面追求形象性、生动性,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课堂中心转移到画面的生动形象、声音的变化多端等方面,从而弱化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课堂教学目的,更谈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老师制作的课件和网站,色彩艳丽、动感十足,四通八达,确实能够吸引学生,但易喧宾夺主,思想品德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知识体系和规律得不到充分体现,思想品德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魅力也没有体现出来,学生从中不能体会思想品德思维的乐趣和感受思想品德情感的熏陶。
(2)信息化教学用得过滥、学生对思想品德信息化教学失去兴趣 信息化教学只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等于现代化教育,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起一种辅助作用。但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教室后,有的教师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节节课都是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引导,而成为机器主宰了。多媒体教学用得过滥,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太少了,直观的刺激太多了,对于多媒体他们的感觉麻木了,原本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随着多媒体过多使用而逐渐丧失,学生对于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信息化教学失去兴趣。
(3)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手段和信息技术而忽视师生互动
任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都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已,胶片也好,多媒体也好,它们给学生传达的仅仅只是信息,根本不可能代替教师人性化的讲解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喧宾夺主。尤其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而这些又能对学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人文力量感召。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把早已设计好了的教学内容,如政治背景、原因、内容、作用、意义等制成课件,再增加些教材外的史料,配一些音响画面,然后按程序逐条演示给学生,没有自己的课堂板书、生动风趣的人性化讲解、形象的身体语言动作,这样使多媒体教学变得教条化、很枯燥。
(4)运用信息技术和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向学生收集罗列知识过多而忽视信息质量反馈
教学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因此多媒体思想品德教学要注意留给学生消化、思考、想象、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这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多媒体政治教学中,有些教师脱离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盲目增加知识和材料的容量,不停地演示,让眼花缭乱的学习内容在学生面前匆匆而过,学生忙于接受,无力思索,无法对学习内容有深刻的理解、细致的思考,导致学习的肤浅和不扎实,使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受到阻碍。
2.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信息化对教学的积极作用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2)营造政治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脸 一节课的开头,怎样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欲望,尽早进人最佳学习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导入这一环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让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在网络条件下,80%以上的课堂时间里,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主要职能应从传授者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知识建构的合作伙伴。在这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学生可以凭借兴趣学习相关内容,并按自己的喜好把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制作幻灯片、网页等形式进行归纳、总结,采用不同的媒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无疑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4)崇尚合作,还给学生“参与权”
全员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只有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一切学习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教师的学习指导——学生的个体自主学习——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协作,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