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于xxx年xx月任范文
我于xxx年xx月任**镇党委副书记。一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安排,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密结合**实际,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坚持自警自律,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各项工作得到较好的发展。根据组织安排,现将一年来的工作以及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汇报
一、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增强驾驭工作的能力。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必须具备群众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多学习一些农业实用技术,掌握一些致富本领,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来帮助农民发家致富。为此我自费订阅了《xxx日报》、《农村新报》,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农学习,丰富自身的农业知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地头脑,必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加强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把党的惠农政策宣传到家喻户晓。
二、主持政府日常工作,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作为主持政府日常工作,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结合我镇实际,全面制订经济发展规划,针对**建镇晚、底子薄的特点,坚持树立打基础、管长远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不做表面文章,不搞面子工程,奋力拼搏谋发展,艰苦奋斗高建设,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我通过深入挖掘**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为招商以资工作铺路搭桥。先后引进了xxxxxx厂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还积极开展打工经济促收入,全年共向外输出劳动力7000余人。
认真落实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扶农、惠农政策,督促财政所、信用社及时将“两补”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进一步落实税收调整政策、坚持让利于民。
狠抓增收节支、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坚持依法治税,组织税收部门清理税源,依章收税,做到应收尽收,实收实入,财政收入有了较快增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
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分管工作特点,联系实际,积极主动地协助主要领导开展工作,扎实推进教育事业,较好地发挥了副职的参谋和助手作用,促进了全镇各项工作稳步发展。
第二篇:安 全 责 任 重 于 天
企业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
行动征文之五
安 全 责 任 重 于 天
淄博鲁中水泥有限公司
在落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安全促生产,以生产检验安全,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实现了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总结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深化了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安全生产的暮鼓晨钟,把安全生产管理纳入全部工作的第一要务,这是我们在落实全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中的重头戏。为此,我们在学习上级指示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成立了由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和主管安全工作负责人组成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整个公司的安全工作,加强了这方面的组织领导;其次,逐级建立了安全工作小组,配备了专兼相结合的安全员,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控网络,为全面落实全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强化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多数意外事故,除了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外,违章、违规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归结到一点,就是安全责任意识差,安全管理不到位所致。因此,我们把安全责任意识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工作态度和工作任务的重要指标之一,始终扭住不放,并逐步在全公司范围内展开。一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工伤事故快报制度;二是从上而下建立了事故应急预案,每半年举行一次预
案演练,增强实效;三是增强员工培训频次和每天利用班前班后会,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四是每月不少于两次安全大检查,预防和消除安全事故隐患;五是通过组织“安全在我心”为主题等各项文化活动,增强干部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三是为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集体财产和人身安全,我们更专注安全措施的具体落实。投资70万元在生产区域、办公区域和服务区域安装了“电子眼”,实现了24小时监控。在公司前门和厂区主要路段,安装了反射镜和道路警示牌,确保交通安全;在生产区域的各个工序张贴永久性安全文化牌和条幅,时刻提醒员工遵章守纪,勿忘安全;每季一次举行职工安全知识答卷,增强安全防范时效性;上班前,所有员工一律穿戴公司配发的劳动护品,做到安全警钟长鸣等。通过细化和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不仅有效的实现了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而且全员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安全标准化水平日趋提高,连续被评为市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第三篇:本人于2010年4月任人事培训处处长
本人于2010年4月任人事培训处处长。一年来,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业务学习,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
能积极参加各项政治学习活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做到公道正派,按规定程序办事,能够把握角色身份,摆正自身的位置,维护本处的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好与兄弟处室之间关系。
能严格遵守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制度、工资人事制度,按照国家、省、局有关规定和要求做好干部选拔、工资福利、职称评定、人员调配、干部培训等工作。
熟悉国家有关干部人事、工资、职称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具有处理较复杂业务问题的能力。能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干部、人事、工资培训政策,有较强的原则性,能认真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程序和要求,结合本局实际,提出局管干部选拔任用、交流挂职、考核管理的建设性意见,为局党组选准用好干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在局党组领导下,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创新用人机制,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选拔任用干部。今年通过“双推双考”,为直属三所学校选拔了5名副校长,充实了学校的领导班子,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考核,党组研究,提拔任用了局机关7名正处职干部,11名副处职干部,三所学校的党委书记。局机关6名科级干部正常晋级。
二是参与制定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及直属事业单位领导成员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办法,对推进直属事业单位人员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岗变薪变,调动直属事业单位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加快直属事业单位发展做出了努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按照局党组的要求,认真(华考范文网 www.xiexiebang.com)组织制定了《人事培训处党支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并将方案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分解到处里的每一名同志,使大家在工作中有了努力的方向。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紧扣“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做安全发展卫士”的活动主题,坚持把解决突出问题、改进工作作风、促进本职工作贯穿活动之中,充分利用处务会和支部学习日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党纪、政纪条规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到仪征市等地的安全培训机构开展“三走进”活动,帮助指导工作,现场解决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三、落实省局“三定方案”。
按照“三定”规定,结合安监工作实际,对机构职能进行了细化分解,进一步明确和加强相关业务处室的职能和责任。目前局8个内设机构已调整到位,13项主要职责得到了科学、合理的分解和细化,处室主要负责人已经配齐,对处及处以下干部进行了交流,内设处室的设置与审批的机构相符,实有人数与编制数和领导职数基本对应,我局“三定”规定的各项内容已基本完成,在省编委对我局落实 “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中得到一致好评。
四、深入开展干部培训教育,不断提高监管监察人员的履职能力
一是协助国家安监总局举办了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省局机关、徐州监察分局、直属单位、以及各市安监局共500多人参会。为扩大报告会的宣传效果,将报告会的内容制作2000余份光盘,免费下发各市、县、乡镇安监部门。
二是积极落实机关干部教育培训。组织了32 名科以下干部分别参加省组织的“5+X”教育培训;选派了2名处级干部分别参加国家总局党校2010年秋季干部进修班和省委党校第50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组织省局及全省安监和煤监系统干部47人次参加总局各类业务调训任务;组织收看了共12期总局专家视频讲座;开展了全局机关干部保密教育,举办了专题讲座培训,并按要求组织了考试。
三是部署并组织开展处以上干部在线学习。下发有关操作教材,全局机关处以上干部进行了在线学习,取得了规定的学时学分,全部合格通过,在省级机关排名中名列前茅。
四是组织对处级干部教育培训。按照局党组要求,5月份在苏安宾馆组织举办了两期 “局机关处级干部暨直属单位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培训班主要安排了六个专题的学习,聘请了中纪委领导和专家学者授课,进一步拓展了参训人员把握大局、科学决策、务设创新的能力。
五是组织赴国外进行专题培训。组织全省系统内23 人赴法国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培训,其中局机关选派4人参加。今年还推荐2名同志分比别参加省委组织部和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的国外专题培训班。
五、大力培养安全生产技术专业人才,为全省安全生产提供智力保障 一是会同省人社厅组织了2010年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就我省2010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和省人社厅联合下发了文件,对 5905名报考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人员进行了资格终审,4740人参加考试,1729人合格,对 2323名申请注册执业的人员进了资格审查,并报国家安监总局办理了注册。
二是组织2010年煤炭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省级机关、事业单位技工考级工作。对57名申报煤炭工程高级职称人员进行了评审,评审通过10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41名高级工程师;组织了局机关和事业单位的17名职工报名参加省级机关技师、技工定级考试;组织技工学校中级职称评审。三是认真做好中青年专家选拔。经省局推荐,安科院总工何天平被评为xxx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受到省政府表彰和奖励。
六、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培训,为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支持
一是组织召开了两个培训工作会议。3月份分别在盐城和常州召开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会议和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会议。会后下(华考范文网 www.xiexiebang.com)发了《全省2010年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要点》和《xxx煤矿2010年安全培训工作要点》。
二是组织修订部分安全培训教材。组织有关人员补充编写了《危险化学品储运人员》、《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培训教材,对老版教材进行了修改、完善;组织编写了《进城务工人员安全知识读本》《进城务工人员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读本》,印制4万余册,免费发送各市。
三是加强安全培训考核体系建设。为进一步提高“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质量,组织起草下发了《xxx省安全培训考官和考核员管理办法》,组织建立了四大工种(电工、焊工、制冷、高处作业)实操考核题库。
四是加强安全培训机构建设。组织制订下发了《xxx省安全生产培训机构标准化考核评级管理办法》;开展了2010安全培训机构年审工作,组织了12名专家对全省158家三级安全培训机构进行了现场检查。
五是积极开展省级安全培训行政许可项目网上审批。按照省局总体工作部署,按时组织完成了xxx省安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与行政许可项目网上审批系统的对接,组织举办了三期专题培训班,今年我处共完成网上审批569项。
六是大力开展各类安全培训。组织举办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班28期,省部属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10期,师资培训班3期,省局计划内培训3期,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培训班20期,培训5996人。2010年,全省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共培训 “三项岗位人员”约45万人,其中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约20万人,特种作业人员约25万人。能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认真执行国家安监总局的“九条纪律”和我局的“五个不准”,具体落实《廉政准则》和《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开展谈心交流和安排工作能将廉洁自律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加以强调,主动接受局纪检和同志们的监督,自觉抵制不良干扰与诱惑,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工作纪律,廉洁自律。
第四篇:于成龙,我敬佩您!
于成龙,我敬佩您!
庞启陆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在中纪委反腐倡廉的形势下,我读了《一代廉吏于成龙》这本书,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于成龙呀,于成龙,我好敬佩您哟!
我敬佩您,首先是因为您有一颗疾恶如仇的心,有不畏权势的壮举。您虽然蒙受皇上恩宠,但是敢杀犯了国法的皇上外侄喀礼。这件事将会影响您的官运,甚至身家性命。我真是为您捏着一把汗啦!不过,后来你是化险为夷。真是应了那句话“吉人自有天相”。现实生活中,那些胆小怕事媚上压下的官员,难道不该脸红吗?
我敬佩您,是因为您为官一世,清廉一生,从不谋取个人私利。您一开始做官就是广西罗城知县,县团级官员,地方父母官,油水多多哟!历经二三十年,升迁到两江总督,按道理说,您家应该是家财万贯。可实际情况呢?您不但从不搞权钱交易,为自己留后路,而且还常常将自己应得的俸禄用来资助贫苦人家。为了救助灾民,您竟然将自己的口粮捐献出去,而自己吃那难以下咽的窝窝头。现实生活中,那些腐败分子(如成克杰、胡长清)和您相比,他们是在地下,您是在天上啊!
我敬佩您,是因为您勤于政事,工作认真扎实,下对老百姓负责,上为皇上尽忠。您做罗城知县时,曾为农民买种子、找耕牛,并下田和农民一起栽秧;您在湖北剿匪时,曾化做生意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匪巢探访情况;您在母病去世的情况下,强忍悲痛,继续忠于职守。如此感人的事例,不胜枚举。现实生活中,那些勤于吃喝玩乐疏于政事的公仆们,真该添添您的屁股哇!
我敬佩您,还因为您既是一位好官,又是一位好父亲。您当官那么多年,官职那么大,而您的子女始终在老家农村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您不留给后人金银财宝,而要求他们学知识、学本事,长大后靠自己的脑袋和双手谋生。您不愧为天下父母的楷模。现实生活中,那些为子女营造安乐窝、留下万贯家财的父母们,看了此片,不知道有何感想? 当然,您的仕途一帆风顺,就是有人眼红您,陷害您,您也因祸得福。您啦,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康熙皇帝对您的评价“天下廉吏第一”,真是太精辟了。
第五篇:《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方法指导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展示了于勒从穷到富,又从富到穷的升沉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统治下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心理;同时,也通过若瑟夫对穷于勒的怜悯,表达了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贫弱者的思想感情。从写作方法上看,文章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抓住细节,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
这篇课文不难读明白,但读懂了,读有所得还要教师引导学生多下功夫,学习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就不是容易的事了。
这样的课文教法的设计肯定会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两个原则,是应该提供给教师遵循的,一是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每遍带着不同的任务读,读每一遍都要有收效;二是引导学生参与课文分析,不用教师讲述方法(与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不同),而是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讨论培养能力。
比如,引导学生读课文可以提出以下几个层次的要求:读后复述或写出内容简介,复述限制所用时间、写简介限定字数,以保证确是“简介”,训练抓要点、概括能力;读后指出这篇看似写生活小事的小说中,情节有几次波折起伏;读后自选四~五处作语句的旁批评点,等等。阅读分析时,教师可拟几个内容范围,由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课上交流。可以根据分析课文的几个方面多提些问题。比如:从文中不多的描写中看出于勒的生活轨迹是什么样的?于勒的两封信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做了哪些美梦?他们给自己建了这些空中楼阁说明了他们哪些心理活动,哪些思想?小说的高潮部分怎么写得那么精彩?环境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等等。
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提出问题;教师也可以把对这篇课文主题不同认识提供给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
总之,让学生参与,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在投入中训练能力。(《多媒体教学支持系统·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五册》人教社)
初三语文教案:《我的叔叔于勒》
设计思想:
考虑到本文是外国文学作品,设计时首先重在多让学生自我感悟,包括多读,多讨论,多谈体会,多质疑问难。其次对文本要能创造性阅读,从主题、人物性格分析到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的认识,都力求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找到认识的根据,包括文本中的文字根据和文本以外的理论根据。再次,进行文学作品写作实践,从多方面吸取作品的营养。本课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
一、自读课文,了解人物关系。教师可用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书。
1、“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故事涉及到哪些人?他们之间原本是什么关系?
读后明确:
1、“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作品中的人物若瑟夫,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是从“我”的角度道出的。
2、故事涉及到“我”的父母亲菲利普夫妇,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于勒,“我”的两个姐姐,“我”未来的二姐夫,船长等人物。
二、范读课文(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了解基本情节。可以设计如下引导提问:
1、故事中的人物各做了哪些事?
2、怎样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读后明确:
1、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于勒: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做生意很得意,老年时破产失意。“我”付给于勒牡蛎钱并送他10个铜子的小费。
2、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和他们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第5—19自然段):插叙于勒到美洲去的原因和到美洲后的简况,交代一家人到哲尔赛岛游玩的缘由。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第20—47自然段):写在海轮上巧遇于勒的经过。这是故事的高潮。第四部分(第48、49自然段):交代归来时改乘其他渡轮以避开于勒。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复述课文,理清三条记叙线索。
复述时要求限制时间和字数,真正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三条线索图示如下:(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展示)第二、三课时
一、继续分析课文。
1、启发学生:上图就像一个大磨盘,磨盘的轴心是什么?跟着轴心转动的又是什么? 明确:磨盘的轴心是于勒,跟着转动的是菲利普夫妇。
2、追问:这个磨盘是怎样转动的呢?
教学形式:讨论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继续追问:这个磨盘能转起来,归根到底是由什么东西在驱使?这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钱是驱使这个磨盘转动起来的最为根本的东西。这说明在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的眼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变成了一种纯粹的金钱关系。
4、创新设计:将上面的图适当改造一下,使能更清楚地揭示文章主题。
5、添加追问:由此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什么样的人?
讨论明确:爱慕虚荣,自私虚伪,势利贪婪,冷酷无情,但又不免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
6、逆向发问: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菲利普夫妇变来变去的同时,“我”一直没变,始终把于勒看成是自己的亲叔叔,作者这么安排有何用意?
讨论明确:一方面让“我”充当故事的叙述者,使行文显得真切自然,同时“我”又是故事中的角色,“我”的善良、纯真正好反衬了父母亲的自私冷酷,使文章更具讽刺意味;另一方面在“我”的身上寄托着作者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
二、质疑问难。让学生就感兴趣的、不理解的内容互相提问,师生共同解答。如果下面的问题学生没有提及,教师组织同学们一起讨论。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做了哪些美梦? 他们给自己建了这些空中楼阁说明了他们哪些心理活动,哪些思想? 环境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见“教材分析”部分。
三、分角色朗读文章的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讨论文学语言丰富而深刻的表现力,从而走近文学大师。
四、作文训练(任选一题)。
1、将本文改写成剧本。
2、将“遇于勒”的情节改写成我们一家人遇到了已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给文章叙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从小说“三要素”入手分析小说,理解小说主题。
2、探究品味小说的艺术特色。
3、正确的对待金钱与亲情。
教学重点:对小说“三要素”的把握及主题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小说语言特色的赏析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同学们,假如现在有两样东西——金钱和亲情,摆在你的面前,而你只能选择一种,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亲情)
是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会这样选择呢?为什么有的人遇到分离几十年的亲兄弟非但不去相认,而且避而远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板书课题)
二、互动学习设计:
(一)目标展示:
首先大家来齐读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大屏幕展示)
1、从“小说三要素”入手分析小说,理解小说主题。
2、探究品味小说的艺术特色。
3、正确的对待金钱与亲情。
(二)知识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屏幕出示)
1、本文选自短篇小说集(),作者(),()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等。
2、小说的三要素有()、()、(),其中()是最重要的。
3、字词:
阔绰 栈桥 褴褛 十拿九稳 与日俱增
(三)整体感知:
看来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大屏幕出示)
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写了什么事?
2、读出你认为写的最精彩的句段,并且谈谈感受。
3、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点拨:对本文的主题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A、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四)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大屏幕展示)
1、试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段意(用一个字概括)
2、你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3、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起作用。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明确:
1、故事情节 开端(1 —4)盼 发展(5 —19)赞 高潮(20—47)赞 结局(48—49)躲
2、主人公应该是菲利普夫妇
判定主人公是谁,关键看这一人物的塑造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3、举例略
A、社会环境描写反映一个时代或地区的风俗习惯,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B、自然环境描写主要起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作用。
(五)品味赏析:
对于小说的学习,仅仅抓住三要素还不够,还应该进一步研究它的写作技巧,下面我们就本文的语言运用和对比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1、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体会它的作用。
2、以第14自然段和第25自然段为例赏析语言特色。写作特色总结(大屏幕展示)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环境描写,烘托心情; 对比手法,深刻鲜明; 语言传神,看头心灵。
(六)课后练笔:
借鉴本文写作特色,进行想象写作:
“我们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长的非常像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之二
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3、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教学方法
l、诵读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
2、探究讨论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如从情节分析人手,探讨作品主题。
3、续写法在把握原作主题,抓住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流畅自然的结局续写,以深层揣摩课文立意和波澜起伏的情节铺叙。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了解情节发展的因素。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说:“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的确。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过精彩论述。投影: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便是纯粹的金钱。金钱能使冰炭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形同陌路。法国优秀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以他卓有成就的小说对此作了准确犀利的阐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小说,去体会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小说和6个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投影:
拮据(jie2 ju1):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阔绰(chuo4):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sha4):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诧异(cha4):觉得十分奇怪。褴褛(1an2 lu3):(衣服)破烂。张皇:惊慌,慌张。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十拿九稳:喻很有把握,也说十拿九准。栈桥(zhan4)牡蛎(1i4)
2、学生听读全文,明确人物关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
要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及其态度的变化。教师明确:
贫:坏蛋、流氓、无赖。
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办法的人。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菲利普夫妇: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3、学生讨论:
小说情节富于变化,跌宕曲折,引人人胜,关键在于设置了悬念,构思巧妙,请找出文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如:开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为什么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曾是灾星的于勒,现在为什么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等。
4、学生精读全文,思考:
(1)文中的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尝试从课文内容中归拢于勒的“简历”。(2)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FI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4)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试根据下面的提示。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原因一结果(逻辑)期待一破灭(心理)开端一发展一高潮(情节发展)悬念一结局(技巧)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归结:
(1)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钱,因而被家里的人看不起,甚至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做生意赚了钱,并且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同住。于是,哥哥、嫂子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之后,重又潦倒落魄,沦落成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成为哥嫂的“恐怖”,被弃之家门外。
(2)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拮据,不仅“样样都要节省”,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但是,他们知道了以前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而且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嫂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于是“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定了婚。
(3)学生可能会得出如下分析:①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于婚事不利。②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行很好的人,则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③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④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⑤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⑥是菲利普夫妇的金钱利己意识造成的。⑦是社会文化造成的。
教师引导:其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4)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心理)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发展)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技巧)
四、研读探究
1、分角色朗读。
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长。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
2、学生合作探究:
(1)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的主题的?(2)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从行文看,对于勒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着墨,而对菲利普夫妇的刻画却用了很多篇幅。那么,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学生研讨,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明确:
(1)阅读这篇小说,使我们走进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去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动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有关作品的主题可以理解为:①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于勒被弃的遭遇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概括。恰如马克思、恩格斯说:“现代的资产阶级家庭是建筑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筑在资本上面,建筑在私人发财上面的。”②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一个既可鄙又可怜的形象。他们挣扎在社会的底层,也正因于勒的恶行,将一家人的生活拖累到贫困中不能自拔。生活的艰辛,乃至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摆脱生活窘迫的唯一救命稻草,可现实是他们遇见了无脸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面对无奈的现实,他们的选择无疑是艰难的。势利,作为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会衍生的生活现象,是超越时代、地域的。
(2)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未来。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即短短的一幕。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寄予自己的情感评判的。因此,小说的主人公应是菲利普夫妇。“我”作为叙事主体贯穿全篇。
五、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依据下列情境提示,续写小说的结局:
(1)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
(2)假如破了产,又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请抓住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创造性描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赏词析句,引导学生揣摩小说语言。
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体验与反思。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请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富有创意性的结局续写,并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优秀习作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读品味
1、请学生表情诵读全文,思考:投影: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独到之处在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
(1)请同学们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母亲在希望破灭时的心理和感情。
①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②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③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2)“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我”的什么心理? 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1)①虽然母亲听到了那个穷水手就是于勒的消息。但发财梦使她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吞吞吐吐”地责怪丈夫“胡说八道”。
②等她亲自看清楚那卖牡蛎的果真是于勒以后,也惊恐地“哆嗦”起来,但仍存一些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
③当最终证实那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看到丈夫“神色很狼狈”,想起于勒以前占有过他们应得的一部分遗产,而以后又给过他们发财的“希望”,现在这种希望竟成了泡影,于是旧怨新仇一齐发作,“突然暴怒起来”,破口大骂。她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性格,随着她的语言和心理变化,一层层地发展,至此毕露无遗。
(2)这默念的三句话中,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没有什么不同。但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却加上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境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无义寡情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一句包含讽刺意味的心里话。
2、合作探究,体会匠心构思。
(1)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文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方法交代的?这部分内容对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3)写二姐婚事的成功,全家决定举行婚礼之后到哲尔赛岛旅行,这与整个故事情节有什么关系?(4)安排两位先生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样一个细节,作用是什么?(5)“我”给于勒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一段描述,对表现主题起什么作用? 学生合作探讨后回答,教师点拨;
(1)这样叙述是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于勒是谁,他在哪里,为什么菲利普一家都急切盼望他回来,从而使情节发展更有吸引力。
(2)插叙。介绍于勒的经历,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3)二姐婚事的成功,引出了去哲尔赛岛旅行,从而创造遇见于勒的机会,把故事引入对中心事件的叙述。
(4)这一细节牵动了菲利普的虚荣,使他也产生了请家人吃牡蛎的念头。而由此才使菲利普与于勒进一步接近,并终于认出了于勒,使情节发展急转而下,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5)这段描述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把菲利普夫妇冷酷无情、惟利是图的本质暴露得十分充分。
三、体验反思
1、教师简要归结文中主要人物形象:
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文中的“我”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于勒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受害者和失败者。
2、请同学们畅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和启示。学生探讨交流,教师点评:
(1)不要把理想的实现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去争取。(2)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课堂练习(视情况完成)(分发讲义资料)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各题。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就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2、十年中,“我”的父亲那“与日俱增”的“希望”是什么?照你看,在对待于勒的基本态度上,父亲与母亲有无不同?
3、“我”的全家人出发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的心情?(用选文中的话作答)
4、选文中有两段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5、于勒接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表示感谢,这个细节意在说明什么?
6、对“我”心里默念的话,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力求清楚地交代于勒的身份。B.表明“我”此时的复杂感情。
C.强调“父亲的弟弟”,表明“我”对父母的困惑、不满。D.强调“我的亲叔叔”,表明“我”对叔叔遭遇的同情。参考答案:
1、原先称于勒是“好心的于勒”“一个有办法的人”,后来则称“这个人…”“这个流氓”。从称呼的变化,可以看出她嫌贫爱富、自私冷酷。
2、“我”的父亲的“希望”是盼望发了财的弟弟回来,能带给他财富。“我”的父母在对于勒的基本态度上没有什么不同。
3、出发时,全家人“感到快活而骄傲”;后来则“大家都不说话”。
4、前一段景物描写衬托出全家人当时快活而骄傲的心情;后一段则衬托出全家人失望而沮丧的心情。
5、表明于勒很少得到温暖或进一步表明于勒确实很穷。
6、A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观照生活,思索人生,我们找到了健全、美好心灵的答案。
六、布置作业
1、写一篇反映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小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2、有人说,势利是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衍生的生活现象,它是超越时代和地域的,“菲利普”永远不会绝迹。你是否也这样看呢?请以短文阐说。
七、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之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世界文坛上,有三在短篇小说之王,他们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名作《我的叔叔于勒》。
2、听课文诵读录音,思考下列几个问题:(1)于勒是怎样一个人?
(2)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4)这篇小说家提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3、学生讨论,在全班交流明确:(1)穷——富——穷
(2)据说做生意赚了钱,成为全家的“希望”、“福音”。(3)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 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4)小说写了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4、精读船上巧遇的片断,了解小说在刻画人物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主要通过:表情、动作、言语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四、小结。
这篇小说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菲利普夫妇只认钱不认人、爱面子的形象。提示了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五、作业。
1、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它们的不同点,说说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课后练习四。
附板书:
第一部分:1-4 故事的开端,盼望于勒。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发展,夸赞于勒。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结局,躲避于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