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导论

时间:2019-05-13 05:3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政策导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政策导论》。

第一篇:公共政策导论

政策终结的障碍:1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政策制定者,政策执行着,社会中的政策受益者)2组织方面的障碍3社会方面的障碍4法律方面的障碍5资源方面的障碍政策终结的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2树立新的观念,营造改革气氛3政策过程透明,争取更多支持4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5做出必要妥协,降低终结成本6建立政策保质期,政策终结制度化政策终结的形式:废止,替代,合并,分解,缩减政策终结的对象:权利与责任,政策功能,组织结构政策终结的地位:1宣告了旧政策的结束2预示着新政策的启动政策终结的作用: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有利于提高政策效率,有利于政策过程的优化和政策质量的提高政策终结:指公共决策者通过慎重的政策评估之后,采取必要措施,终止那些过时、多余、无效或失败的公共政策的过程。政策评估的障碍: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影响的广泛性,政策资源的混合和相关政策的重叠,政策问题的复杂性,政策主体及相关人员的抵制政策评估步骤:计划与准备(建立评估机构,挑选评估人员,确定评估对象,制定评估方案,落实评估条件)组织与实施,总结与报告政策评估的类型:从评估组织的活动形式看,政策评估可以分为非正式评估与正式评估;从评估机构的权力、地位角度看,政策评估可以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评估可以分为前评估与后评估非正式评估具体表现形式:领导者的公开视察和微服私访、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和公共呼吁、媒体的宣传报道和相关建议等政策评估的积极影响(功能):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重要依据3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性工作4 政策评估有利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化进程5政策评估是缓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1对目标群体产生的影响2对目标群体以外的群体产生的影响3对近期以及未来产生的影响4直接成本5间接成本6机会成本7物质性影响与符号性影响政策评估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实施中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的未来走向作出基本的判断。政策执行的策略:程序优先,权力制衡,制度设计,政策整合,去“积”之弊,反馈控制,逆反心理,阶梯效应,“破窗理论”,诚信为本沟通:直面沟通,电话沟通,会议沟通,Email或书面沟通政策实施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治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协调与控制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政策方案的选择:(1)方案选择的主要环节:决策标准,比较性分析,择案规则,合法化过程(2)群体决策的择案规则:一票否决规则,多数决定规则,两两对比规则,偏好次序表决规则,赞成投票规则,淘汰投票规则,正负表决规则,等级决定规则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政治原则的偏离,价值体系的排斥,政府体系的封闭,承受能力的超重,表达方式的失当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公民个人的作用,利益团体的作用,政治领袖的作用,政府体制的作用,大众传媒的作用,问题自身的作用政策议程的类型:1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2外在创始型、政治动员型、内在创始型3实质性议程与象征性议程问题描述:指运用可操作性语言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问题界定: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涉及的方法:类别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层次分析法问题察觉:是指某一社会现象被人们发现并扩散,逐渐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过程社会问题的类型:1过失性社会问题(吸毒、贩毒、卖淫、嫖娼、酗酒滋事、精神疾病、家庭暴力)2结构性社会问题(饥饿、贫困、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就业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混合扫描理论,批判性理论,实验性理论,取舍理论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二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其关系而言,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则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首先,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其次,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再次,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最后,公共政策也不是完全消极和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也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政策认同的缘由: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对成本收益的权衡,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避免受到惩罚,环境条件的变化政策抗拒的起因:合法性危机,缺乏对政府官员的信任,社会心理负担过大(理解能力,应激能力,耐压能力,平衡能力),政策自身存在缺陷公众议程: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一种政策议程。政策执行: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公共职能: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群体需求的一种活动。政策环境: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

政策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

实施中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的未来走和。

向做出基本判断。政策: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社会问题: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和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往往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政策问题:指引起政府真正重视,进

入政府议程的社会问题.定型效应:指基于某种成见对人做出判断的心理过程。政策法律化:指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府议程: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密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采取一定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的一种政策议程。公共秩序:指未来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从众效应: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和抽象化的代表。公共政策的过程:社会问题的出现,社会问题的确认,政策议程的建立,政策规划,政策方案的执行,执行效果的评估,政策调整与改变,政策的终结考察决策主体的合法性应包括哪些方面:管理职能,机构设置,人员组合,权责体系,组织经费,运行规则精英理论的基本观点:1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多数人参与不了公共政策的决定2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者的多数人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3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层进入统治人的精英阶层,这个变化过程一定是缓慢且持续的,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免革命的发生.在非精英阶层中,只有那些能够接受精英阶层共同观念的人才可能被允许进入统治精英的行列4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的发展方面,精英阶层表现出看法的一致性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政治精英的主要价值观.公共政策的变化一定是渐进的,而非革命性的6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二者信息严重不对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公共政策: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对公共政策构成有较大影响的相关因素:地理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的影响, 政治传统和政治文化的影响,社会变迁的影响, 国际环境的影响政策执行的特征: 对象的适用性,执行的灵活性,执行的有序性,过程的动态性,执行的协调性,执行的时限性。从狭义的角度,阐述政策的合法性:1.合法的决策主体(管理职能,机构设置,人员组合,权责体系,组织经费,运行规则)2.合法的政策程序(程序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是规范决策组织行为的有效途径)3.合法的政策内容(政策内容的合法主要是指政策应与国家宪法和现行法律相一致,在内容上不发生抵触。不仅要符合有关的法律原则,而且要符合法律的具体规定。为了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在决策过程中把备选方案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照,而且需要充分发挥法律性政策机构的审查作用)政策法律化:政策法律化是指国家有关机构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

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这些政策相应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政策法律化应具备的条件:1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使之纳入法制轨道,以更好地保障其作用的实现2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3只有比较成功的政策才能上升为法律结合实际,论述你是如何理解社会问题的:社会问题就是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

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如何理解: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发展过程,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试述政策终结的障碍和措施: 障碍:(1)心理方面的障碍;心理方面的障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政策执行者,三是社会中的政策受益者。(2)组织方面的障碍;当政策终结威胁到组织的生存时,来自组织方面的阻力会骤然增大。(3)社会方面的障碍,当政策面临终结时,社会上的反对势力会很自然地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多种利益集团的联盟,共同抵制政策的终结。(4)法律方面的障碍;一项政策的废止,一个组织的撤销也必须经过一套法定的程序。(5)资源方面的障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沉降成本;二是终结行为本身的消耗。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2)树立新观念,营造改革气氛;(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更多支持;(4)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5)做出必要妥协,减少终结代价论述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1)以主权者身份,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个人的权利;(2)通过代议形式,推选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间接行使个人的权利;(3)使用威胁手段,如参加情愿、示威、罢工等活动,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政策;(4)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5)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进行多方游说,提出政策诉求,影响政策导向;(6)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从广义.狭义两个方面的简述政策合法性的含义:广义的角度: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狭义的角度:(1)合法的决策主体;(2)合法的政策程序;(3)合法的政策内容;(4)政策法律化哪些沟通障碍影响政策的执行:(1)语言方面的障碍(2)知识经验差距过大(3)组织结构不合理(4)曲解造成的障碍(5)沟通技能方面的障碍(6)心理因素的障碍(知觉的选择性,个性冲突,情绪影响,否定逆言的心理)影响目标群体接受和服从某一项政策的因素有哪些:(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4)对成本收益的权衡;(5)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6)避免受到惩罚;

(7)环境条件的变化简述大众传媒在推动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的原因:首先,它能把少数人发现的问题广泛传播,以争取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为建立公众议程创造条件。其次,它能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政府决策系统接受来自公众的愿望和要求。第三,它是连接公众与政府决策系统的桥梁,使公众参与决策成为可能,从而扩大了政策问题的来源。第四,它能发挥政策决策系统外脑的作用,是政府决策系统了解和掌握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简述渐进模型的特点: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政策执行所需的资源条件: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传统理性模型在政策实践中会遇到哪些障碍:(1)决策目标不是单

一、明确和绝对的,而是多元、模糊和相对的。(2)人是感情动物,存在理性缺陷,其行为往往受到个人偏好、性格特征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3)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4)决策所面临的情况往往是价值冲突而非价值一致。(5)决策总要受制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条件的限制试述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公民个人的作用,利益团体的作用,政治领袖的作用,政府体制的作用,大众传媒的作用,问题自身的作用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指标,信息,测定,分析,建议

第二篇:《公共政策导论》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xiexiebang.com

北航12春学期《公共政策导论》期末作业考核要求

案例分析: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指国家为了完善税收体制,更好的进行税制改革,而制定的税收制度。2011年4月2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拟调至3000元。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公布了自4月25日16时至5月31日24时期间,社会公众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意见,“原汁原味”地向公众梳理呈现了来自82707位网民的237684条意见、181封群众来信、11位专家和16位社会公众的意见。

这次草案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2000元提高到3000元。网上共有82536人对这条发表意见。其中赞成以3000元作为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占15%;要求修改的占48%;反对的占35%;持其他意见的占2%。

网上一些意见认为,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应提高,其中较多建议提高至5000元。有些意见提出,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及房价都很高,3000元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不符合“基本生活费用不必缴税”的原则。专家建议应根据地区收入差异规定不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

草案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将工薪所得的适用税率由原来的9级修改为现在的7级。网上一些意见建议将草案第1级数不超过1500元的月应纳税所得额5%的税率降为3%,体现国家普惠工薪阶层。有些意见建议降低起征点的同时降低适用税率,即工资收入1000元至5000元的月应纳税所得额适用1%。或者1%的税率。

有关专家提出,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税制,可以照顾到纳税人的不同负担情况,有关部门应尽快推进这一改革。增加直接税在税制结构中的比重,是税制改革的方向之一,一味提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减少个人所得税在税收总收入中的比例,不符合改革方向。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提出,这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不应在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上做文章,而应通过适当扩大减免税范围,增加与民生相关的特殊减免税项目,如扶养人口、房贷支出、教育支出等达到减税的目的。

网上有些意见提出,国家财税部门应尽快创造条件,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收制度,考虑家庭抚养、赡养人口、教育费用、大病减免等综合因素,实行法定免税、申请减税、退税制度。有些意见提出,财税部门要定期向社会公布税收使用情况,让老百姓清楚税收是否真正用于改善心系天下求学人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www.xiexiebang.com

民生,帮助了贫困人群。有的意见提出,财税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不能借口执法力量不足不主动追究偷、逃、漏税行为,给国家造成损失。

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再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个税草案3000元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不变第1级税率大幅降低。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听取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草案维持一审稿的将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2000元提高到3000元不变,考虑到公开征求意见中的多数网民要求再提高减除费用标准的意见,主要是希望进一步降低纳税人中中低收入人群的税负,草案将第1级税率由5%修改为3%,加大对较低收入人群的减税力度。

鉴于二审仅仅是将最低税率从5%下调到了3%,对于起征点却未作任何改动,几乎大家都相信,个税法修正案就这样二审通过,但最终结果出人意料。个税起征点提高至3500元——134票赞成,6票反对,11票弃权。这也意味着中国个税纳税人口最终减少了6000万。

请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以上案例。

心系天下求学人

专业 专注 周到 细致

第三篇:公共政策导论复习题

《公共政策导论》(第二版)2013年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

1.精英理论认为,“政策是精英们价值偏好的反映”。这是对公众力量的藐视甚至蔑视,因此是错误的。

解答:错误。

精英理论认为,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及其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与之相反,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们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来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因此,“政策是精英们价值偏好的反映”。

精英理论因为轻视公众的力量而遭到批驳,然而,精英理论只是为解决公共政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模型和工具,因此,不能因为其轻视公众的力量就将其否定。

2.象征性政策对人们的生活几乎没有物质性影响。

解答:正确。

象征性政策不分配有形利益,而是涉及人们所珍视的价值观等。

3.有限理性模型是对传统理性模型的修正。

解答:正确。

有限理性模型的创造者是西蒙。

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理性是界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行政人。行政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常处于变动状态且表现出冲突特征。行政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是很有限的,他们的决策行为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心理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也不奢望发现最优解,而只是找到满意解就知足,能满足需要就行。

西蒙在对传统理性主义总结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限理性模型或称满意模型、次优决策模型。

4.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作用的结果就是造成了政策的不平衡。

解答:错误。

上面这句话涉及了“利益集团”这个概念,由此可以用团体理论对这句话进行辨析。团体理论认为,公共政策实际上是团体斗争中相互妥协的结果,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一种平衡产物。制约这种平衡的力量来自不同利益团体的相关影响。毫无疑问,公共政策往往更倾向于影响力较大的利益团体,公共政策的相对稳定依赖于团体斗争均衡状态的持续。所以,事实上,是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造就了政策的平衡,而不是造成了政策的不平衡。

5.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说明了组织的运行是无效的。

解答:错误。

帕金森定律:帕金森提出了政府官僚机构日益庞大及其与行政效率成反比的规律。他认为,机构之所以会越发展越大,原因就在于每个行政主管都喜欢增加自己的部属,而且绝不会只设一个助手而使其成为晋升时自己需要与之竞争的对手。所以,他们往往会千方百计找借口,至少要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助手,这样既可高高在上,满足领导更多人的欲望,又可

使助手相互竞争,形成牵制,从而减少对自己职位的威胁。当然,助手们也会如法炮制,由此导致机构的恶性膨胀,不论实际的工作量是否增加,机关的人数却会以5%~6%的幅度逐年提高。

彼得原理:在一个层级组织中,每一个成员都希望得到晋升,并为之付出自己艰辛的努力,直至爬到效率无能级,即晋升到不能胜任,力所不及的位置为止。

虽然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都披露了官僚机构的效率低下的原因,只是对组织运行效率的探讨,但是这并不代表着组织的运行是无效率的。

6.在法治社会中,对私人权利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

解答:错误。

对于私人权利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即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事,你可以去做,也可以不做,故是自由的;对于公共权力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即法律没有授权的事,就是不可以去做,公权力做了就是超出职权范围,无效。

7.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是一种结构性社会问题。

解答:正确。

公共政策将社会问题分为两大类:一是过失性社会问题,二是结构性社会问题。

1.过失性社会问题

这类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如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等。一般来说,因为他们与大多数人的正常生活格格不入,所以这类社会问题很容易被人们识别。

2.结构性社会问题

所谓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结构性社会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不平等现象。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是由于社会自身在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导致的,应当是结构性社会问题。

8.“教育代用券”也是一种政府治理工具。

解答:正确。

政府治理工具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物品或服务;提供此种物品或服务的媒介;提供系统,即参与提供物品和服务的组织体系;制度。

而教育代用券是符合政府治理工具的这四个层次的:

第一,教育代用券是政府提供的一种物品,对公民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民子女的教育问题)。

第二,教育代用券提供的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服务,它是通过“票券”的方式来提供的。第三,教育券通常由政府机构来发放,但是教育服务的提供可能并不仅仅依赖于政府。也就是说,提供教育券以及教育券所代表的教育服务,可能是包括政府组织在内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尤其是私人教育组织)。

第四,教育券暗含着参与教育服务提供的组织系统之间的互动规则:这就是政府机构负责筹措资金,并用代用券的方式将其直接发放给服务对象:直接提供教育服务的组织(公立教育机构和私人教育组织)从服务对象那里以服务换取代用券,然后凭代用券从政府那里获取某种资源。也就是说,在教育服务的提供上,政府是决策者,而服务组织是生产者。

9.政党是一种特殊的利益集团。

解答:正确。

利益集团是由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政党也是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所以也是利益集团。政党作为利益集团的一种特殊类型,往往以政治联盟的形式出现。说其特殊是因为,其关注的政策范围要比一般的利益集团更广,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当然也比一般利益集团更大。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加以实现,政党常常履行着一种“利益聚合”的功能,即政党努力将不同利益集团的特定需求转变为一般性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

二、论述题

1.试分析 “良政好过不成熟的民主”这句话。

解答:

这是个有争议的命题,鼓励畅所欲言。下面是一些参考观点:

政治改革的重点在于改进政府治理,提高政府运营效率;民主化是一个缓慢和渐进的过程,目前民主化主要表现为高层党内民主和基层的乡村选举。这种政治改革造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破坏性影响较小,最终也对国家有利。这样做具有极大好处,能继续享受快速经济发展和更好的社会发展(如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培育一个更大的中产阶层群体),还将最终完成自己民主化的目标。

就目前发展阶段而言,像中国这样的多样性大国搞西方自由民主式的激进政治转型,根本不切实际。

所有成功的经济体迟早都要实现政治民主化。完成经济腾飞后,国内政治力量和社会变革就会加速推进国家向更民主的体制发展。道理很简单,经济发展提高了收入,也会产生受过更好教育的中产阶层,他们希望在社会政策和政治进程中提高话语权,从而播下了可持续民主发展的种子。所有国家都会通过先经济后政治的道路实现民主。

对今天的中国而言,直接挑战和首要问题就是集中精力加强制度建设,改进政府治理,而不是搞自由民主。良好的治理主要涉及制度建设,不仅能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还能为未来实现民主打下基础。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改进政府治理不能替代民主的最终目标;事实上,它能为发展出色的民主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2.请举例描述一项公共政策由产生到终结的具体过程。

解答:

政策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社会问题的出现;

(2)社会问题的确认;

(3)政策议程的建立;

(4)政策规划;

(5)政策方案的执行;

(6)执行效果的评估;

(7)政策调整与改变;

(8)政策终结。

需结合具体政策进行作答,并应加以扩充。

3.现代社会存在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有一些问题可以顺利进入政策议程而另外一些则不能。请问社会问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更有可能进入政策议程?

解答:

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有以下几方面:

(1)私人诉求;

(2)团体推动;

(3)领袖因素;

(4)体制功能;

(5)传媒作用;

(6)问题本身。

(应加以扩充并举例)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2008年11月15日15时许,杭州风情大道地铁施工工地发生大面积地面坍塌事故,导致风情大道75米路面坍塌并下陷15米。一些行进中的汽车坠入塌陷处,造成多人死亡和失踪。事故发生后,杭州市各相关单位全力展开救援工作。

在17日召开的杭州市市委常委会议上,杭州市委书记痛心地说:事故发生时我们的应急预案等于零。当天,在接到事故发生的消息后,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马上赶到事故现场,该拿预案展开救援时,竟然没有,大家都站在那里,不知从何下手,导致救援工作没有及时展开。事后,杭州市委相关领导表示要将建立应急预案机制列入政策议程之中,增强政府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问题:

(1)突发事件的发生与政策制定有何关系?

(2)你认为作为政府部门应该怎样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案例二

停车泊位证明,是北京市自1998年3月1日开始,对城八区机动车新车上牌施行的一项制度。实施停车泊位证明的初衷是为了加强本市交通需求管理,调整机动车总量的增长速度,以缓解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

据了解,在该政策刚出台时,管理十分严格。按照规定,个人办理停车泊位证明时,除了要带个人的相关证件外,住宅小区内有条件停车的,要带上房产证明或房屋租赁证明;没有停车条件的还须出示附近停车场开具的停车场地证明或《机动车停车场地证》及有关材料。当时,在社会停车场办理一个停车泊位证明的费用是1 700元左右。

但很快,一些中介机构和停车场就加以“开发”,把“停车泊位证明”制度当成了牟利的工具。检测场、交通支队的办公大厅、停车场等地,都出现了兜售停车泊位证明的“贩子”,他们开价在400元至1 000元不等,而车主只需提供身份证和行驶本,还有“定金”,几个小时即可办好。

泊位证明是规范停车管理的措施,可是,交管部门此后又连续出台了16个规范性文件,以加强对停车泊位证明的管理,解决停车泊位证明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还不断派人明察暗访,惩治违规的停车场和非法中介等,付出了高昂的管理成本。

随着本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停车泊位证明不仅没能使北京进入“汽车时代”的脚步放慢,反而给有车族带来诸多不便。

对此,市交管局新闻发言人宣布:从2004年元旦起,本市停止在机动车年检时查验停车泊位证明。这意味着停车泊位证明制度将正式取消。取消停车泊位证明后,交管部门表示将进一步规范停车秩序,对违章停车坚持严格管理、严格执法。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进行政策终结的依据及意义。

案例三:“钴60”事件

钴60是金属元素钴的放射性同位素之一,具有极强的辐射性,能导致脱发,会严重损害人体血液内的细胞组织,造成白血球减少,引起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的会使人患上白血病(血癌),甚至死亡。

事件的主角是1997年成立的Q县利民辐照厂,这家企业的业务是,用钴60对方便面调料包、辣椒粉、中药材、大蒜等进行辐照灭菌。

2009年6月7日,该辐照厂的辐照装置在运行中货物意外倒塌,压住了放射源保护罩,并使其发生倾斜,导致钴60放射源被卡住,不能正常回到水井中的安全位置。换句话说,辐射源只能一直处于辐照工作状态。

6月8日,当地媒体被通知不能报道此事。

6月15日,环保部核安全司放射源处及北方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派出专家组赶到现场指导帮助处置工作。

7月10日关于“Q县钴60泄漏”的帖子出现在天涯论坛,并在不同论坛被多位网友转载。帖子的内容与几天后那则引发恐慌的“钴60将爆炸”谣言看不出明显的关系。

7月12日,开封市政府第一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相关情况:安全无事,正在处理。7月16日,环保专家在对卡源故障探查的过程中,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滞留在迷道中,导致工作中断。此时Q县出现社会传言,“机器人已经熔化,辐照厂要爆炸”。

7月17日上午,“Q县发生核泄漏”、“Q县核泄漏造成多人死亡”等谣言开始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流传。由于当地瞬间通话量剧增,超出了通信网络负荷能力,Q县多个区域的移动电话很快出现了“时通时不通”、“信号非常弱”的现象。这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慌心理。当天下午,一些群众乘坐出租车、三轮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从多个方向离开Q县。

7月18日凌晨,受H省省委书记徐光春的委托,H省副省长秦玉海在省环保厅负责人和开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陪同下,连夜赶赴Q县指挥处置工作。

7月18日,开封警方宣布拘留了5名被指控造谣者,5人中被惩罚最严厉的张某即转帖网民。

7月24日20时25分,经过专家一周的合力攻坚,放射源钴60被顺利降入源井中,卡源故障被成功处置。

10月25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公布了“2009年第三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Q县“钴60”事件被指“政府应对严重失当,存在重大缺陷(红色警报)”。

问题:

(1)Q县“钴60”事件为何被指“政府应对严重失当,存在重大缺陷”?

(2)如果你是一位地方政府主要领导,辖区出现类似上述事件,你会怎样处置?

附:参考答案

案例一解答:

(1)突发事件与政策制定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突发事件的发生对与政策议程的建立有促进作用。正如材料所示,杭州市地铁施工工地事故的发生促使杭州市将建立应急预案纳入政策议程中。同时,政策的制定也是为了使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

(2)开放性题目。可从以下几点作答:

思想上,重视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法律上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法律,建立应急预案;

教育上,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于突发事件处理相关知识的学习等。

考生可按照自己理解作答。

案例二解答:

政策系统发展的过程就是,在运用政策去实施社会治理的过程中,由于政策自身作用对象的变化或者客观的政策环境的变化而使原来的政策问题发生了改变,或者问题得到了解决,或者出现了新的情况,为了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需要随着新的政策环境和变化了的政策问题而制定新的政策,同时也主动地终结旧的政策。这是一个公共政策新陈代谢的过程。

对于公共政策过程而言,政策终结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也就是说,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到终结既是一个时间序列中的前后关系,也是逻辑上前后相继的几个必要的步骤和环节。是新旧政策的更替过程。所以,从新旧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角度看,政策终结的实质性内容就是政策自身的扬弃,这种扬弃导致政策不断吸取养分,不断吐出糟粕,从而获得发展的内在力量。

总而言之,政策终结是政策过程的关键一环,它有利于节约政策资源,提高政策效率,推动政策过程的优化和政策质量的提高。

(应该把上述理论和案例结合起来进行具体分析)

案例三解答:

(1)对于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讨论最早源于非典时期,信息公开是有利于事态控制和社会稳定的,答题要点:

政府应对严重失当的缺陷在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信息公开不及时、不透明,甚至试图封锁消息。导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造成民众外逃的恶劣后果。

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破坏了社会的凝聚力。

信息的公开有利于全民协力抗击突发事件。

(2)主要步骤:

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全社会发布第一手信息以及政府的解决方案;

利用舆论工具,向社会发布稳定信号;

请专家解决事件,并由专家告知民众事态发展;

解决事件,并进行后续监测。

(答题说明:需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进行扩充或举例。)

第四篇:公共政策导论复习[范文]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

2、目标群体

3、过失性社会问题

4、结构性社会问题

5、公众议程

6、政府议程

7、批判性理论

8、从众效应

9、政策执行

10、政策终结

11、政治社会化

12、心理冲突

13、风险转移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标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3、目标群体为什么会接受和服从某一项政策?

4、渐进模型的特点有哪些?

5、公共政策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6、为什么大众传媒能成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政策主体?

7、小组意识具有哪些特征?

8、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有哪些?

9、政策执行具有哪些特征?

10、简述政策规划的程序。

11、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12、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3、政策终结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14、简述政策规划的程序。

15、简述公共政策的功能。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是社会问题?结合现实阐述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

2、试述政策规划的程序。

3、试述政策方案评估的基本内容?

4、如何有效实施政策终结?

5、试述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

6、试述精英理论的基本观点

7、试述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之间的关系。

8、试述政策评估的基本功能

9、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有哪些?

10、试分析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与价值标准。

11、试述政策执行的基本特征

第五篇:公共政策导论练习4

1.第1题

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是()。

A.客观和中肯 B.极端和绝对 C.相对和主观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第2题

内在创始型政策议程的主要特征是()。

A.社会动员 B.媒体宣传 C.体制内运作 D.公众参与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第3题

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

A.传统政治学 B.传统经济学 C.社会学 D.管理学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4题

提出满意模型的学者是()。

A.西蒙 B.詹尼斯 C.林布隆

D.托马斯?戴伊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5题

斯图亚特·内格尔对公共政策的看法是()。

A.公共政策是政治家判定并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C.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作的决定

D.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价值作权威性分配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6.第6题

()是通过逐步减少对政策的投入,缩小政策实施范围,放松对政策执行的控制等措施,来达到最终完全终止政策的目的。

A.政策缩减 B.政策分解 C.政策合并 D.政策替代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7.第7题

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

A.渐进性的 B.补充性的 C.删减性的 D.修正性的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8.第11题

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A.设计政策方案 B.选择政策方案 C.确定政策目标 D.评估政策方案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9.第12题)。“关于政策的政策”指的是()。

A.基本政策 B.具体政策 C.经济政策 D.元政策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10.第13题

人们把决策活动中冠冕堂皇地进行拖延的做法喻为()。

A.新闻效应 B.黄灯效应 C.红灯效应 D.乐队效应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11.第14题

首因效应又称为()。

A.新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定型效应 D.先头效应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12.第15题

下列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

A.错误的政策会具有负导向功能 B.正确的政策只会产生正导向功能

C.正确的政策会具有正导向功能和负导向功能

D.西方某些国家的福利政策体现了政策的负导向功能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13.第20题

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

A.学术团体评估 B.高等院校评估 C.委托评估 D.专家评估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14.第21题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精英理论观点的是()。

A.公共政策的变化一定是革命性的,而非渐进性的 B.精英是活跃的,公众是麻木的 C.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 D.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15.第22题

“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体现了哪种效应()。

A.新闻效应 B.旁观者迷 C.颂歌效应 D.黄灯效应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16.第23题

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A.计划与准备 B.组织与实施 C.总结与报告 D.搜集信息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17.第24题

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

A.西蒙 B.詹尼斯 C.林布隆 D.戴伊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18.第25题

政策评估阶段的最终产品是()。

A.信息资料 B.评估标准 C.评估方法 D.评估报告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19.第26题

下列()政策不同于其它选项。

A.例行政策 B.常规政策 C.程序性政策 D.初始政策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0.第27题 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

A.三权分立 B.四权分立 C.议行合一 D.两权并行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1.第28题

否定表决法又被称为()。

A.淘汰投票制 B.博尔达计数 C.孔多塞标准 D.正负表决法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2.第33题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和“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风斯下矣。”这两句话的思想均体现了下列哪一理论模型()。

A.渐进模型 B.有限理性模型 C.传统理性模型 D.小组意识模型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3.第34题

“公正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是什么公平,而是人们被给予了哪些权利”,该观点体现了哪位学者的思想()。

A.罗尔斯 B.诺齐克 C.安德森 D.伍启元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4.第35题

下列哪项政策不属于政策替代()

A.利改税的政策 B.费改税的政策 C.改革开放政策

D.医疗保险代替公费医疗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5.第36题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种做法典型地运用于下列哪种方法中()。

A.哥顿法 B.零起点法 C.对演法 D.头脑风暴法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6.第8题

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

A.妥协 B.替代 C.合并 D.分解 E.缩减

答案:B,C,D,E 标准答案:B|C|D|E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7.第9题

()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A.公共问题 B.公共目标 C.公共利益 D.公共伦理 答案:A,B,C 标准答案:A|B|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8.第10题

政策规划的原则包括()。

A.信息原则 B.系统原则 C.客观原则 D.效益原则 E.可行原则 答案:A,B,C,D,E 标准答案:A|B|C|D|E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9.第16题

下列对政策终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政策终结与一般自然现象中终结无异 B.它是人们的主动性行为

C.当实现了政策的既定目标时,可以终结政策

D.当发现政策完全是多余的或无效时,可以终结政策 E.政策终结预示着新政策的启动 答案:B,C,D,E 标准答案:B|C|D|E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0.第17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

A.关联性 B.主观性 C.人为性 D.历史性 E.动态性

答案:A,B,C,D,E 标准答案:A|B|C|D|E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1.第29题

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有()。

A.立法机关 B.选民 C.利益集团 D.领袖人物 E.行政机关 答案:A,D,E 标准答案:A|D|E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2.第30题

下列机构和组织中属于思想库的有(A.胡弗研究所 B.联想集团 C.兰德公司

D.肯尼迪政府学院 E.野村研究所 答案:A,C,E 标准答案:A|C|E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

33.第31题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包含下列哪几方面()。

A.研究对象 B.概念体系 C.研究方法 D.研究机构 E.研究目标 答案:A,B,C 标准答案:A|B|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4.第32题

下列哪些政策属于政治政策()

A.工业政策 B.外交政策 C.国家安全政策 D.政党政策 E.社会保障政策 答案:B,C,D 标准答案:B|C|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5.第37题

公共政策在纵向结构上由哪几个层级构成。(A.中央政策 B.省政策)C.市政策 D.地方政策 E.基层政策 答案:A,D,E 标准答案:A|D|E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6.第38题

在90年代,公共政策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偏重于()。

A.伦理取向 B.管理取向 C.民族取向 D.理想取向 E.政府改革取向 答案:A,B,E 标准答案:A|B|E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7.第39题

根据政治活动的不同方式,政策可以分为()。

A.中央政策 B.反馈政策 C.权力型政策 D.妥协型政策 E.博弈型政策 答案:C,D,E 标准答案:C|D|E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8.第42题

在现代政府构成中,()等都会成为政策问题的提出者。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军队 E.公民

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9.第44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政策评估决定了政策必然终结 B.政策评估决定了政策必然调整 C.政策评估决定了政策必然延续

D.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 E.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 答案:D,E 标准答案:D|E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0.第45题

在下列政策系统内,表现为政策的塔形结构的有()。

A.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B.战略––––策略––––战术

C.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 D.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 答案:A,B,C 标准答案:A|B|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1.第46题

试述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

答案: 答:(1)公民个人的作用;非正式关系在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中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很多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都是由私人问题引发的。

(2)利益团体的作用;任何团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它们会通过各种努力寻求自身利益的实现。

(3)政治领袖的作用;政治领袖是决定政策议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决策系统的核心,他们常扮演政策议程主要决定者的角色。

(4)政府体制的作用;政府体制涉及组织结构、工作程序、代表制度、选举制度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对政策议程的建立有很大影响。

(5)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6)问题自身的作用;社会问题的明朗化程度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明朗化的社会问题最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政府决策系统的政策反应。

标准答案:

答:(1)公民个人的作用;非正式关系在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中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很多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都是由私人问题引发的。

(2)利益团体的作用;任何团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它们会通过各种努力寻求自身利益的实现。

(3)政治领袖的作用;政治领袖是决定政策议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决策系统的核心,他们常扮演政策议程主要决定者的角色。

(4)政府体制的作用;政府体制涉及组织结构、工作程序、代表制度、选举制度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对政策议程的建立有很大影响。

(5)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6)问题自身的作用;社会问题的明朗化程度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明朗化的社会问题最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政府决策系统的政策反应。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0 此题得分:0.0

42.第47题

试述公共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 答:政策议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

(1)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公众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讨论过程,使一个问题从某个群体扩展到社会普通公众。

(2)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

(3)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作为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①公众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由一些不系统的或不完全成型的议论所组成,人们对于问题的实质及其社会影响认识还不够具体。其主要目标是使公众诉求能在政府议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公众议程对政府议程的建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②政府议程是由一些意义非常明确的项目组成,具有制度化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其主要目标就是对与问题有关的客观事实作出主观认定,一般而言,社会问题先经过公众议程,然后才进入政府议程,有时也可越过公众议程直接进入政府议程。

标准答案: 答:政策议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

(1)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公众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讨论过程,使一个问题从某个群体扩展到社会普通公众。

(2)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

(3)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作为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①公众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由一些不系统的或不完全成型的议论所组成,人们对于问题的实质及其社会影响认识还不够具体。其主要目标是使公众诉求能在政府议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公众议程对政府议程的建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②政府议程是由一些意义非常明确的项目组成,具有制度化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其主要目标就是对与问题有关的客观事实作出主观认定,一般而言,社会问题先经过公众议程,然后才进入政府议程,有时也可越过公众议程直接进入政府议程。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6.0 此题得分:0.0

43.第18题

简述政策法律化应具备的条件。

答案: 答:(1)对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使之纳入法律轨道,以更好地保障其作用的实现。

(2)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法律可以上升为法律。

(3)只有比较成功的政策才能上升为法律。

标准答案:

答:(1)对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可以上升为法律,使之纳入法律轨道,以更好地保障其作用的实现。

(2)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法律可以上升为法律。

(3)只有比较成功的政策才能上升为法律。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8.0 此题得分:0.0 教师未批改

44.第19题

简述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

答案: 答:(要简要展开论述)(1)外在创始型。

(2)政治动员型。

(3)内在创始型。

标准答案:

答:(要简要展开论述)(1)外在创始型。

(2)政治动员型。

(3)内在创始型。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0 此题得分:0.0 教师未批改

45.第40题

简述基本政策的特征。

答案: 答:基本政策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1)层次性:一般说来,制定和发布基本政策的国家机关规格和级别很高,通常是由国家最高权威机构或其授权机关制定和发布。

(2)广泛性:从范围上讲,基本政策要么覆盖全国,要么覆盖整个领域。

(3)稳定性:从时间上看基本政策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特征。

(4)权威性:基本政策是具体政策的制定依据,具体政策必须符合基本政策的要求。

标准答案:

答:基本政策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1)层次性:一般说来,制定和发布基本政策的国家机关规格和级别很高,通常是由国家最高权威机构或其授权机关制定和发布。

(2)广泛性:从范围上讲,基本政策要么覆盖全国,要么覆盖整个领域。

(3)稳定性:从时间上看基本政策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特征。

(4)权威性:基本政策是具体政策的制定依据,具体政策必须符合基本政策的要求。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0 此题得分:0.0 教师未批改

46.第41题

简述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

答案: 答:(1)以主权者身份,直接投票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用个人的权力;

(2)通过代议形式,推选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间接行使个人的权力;

(3)使用威胁手段,如请愿、示威、罢工等活动;

(4)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借助团体力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5)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游说等手段,影响政策导向;

(6)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

标准答案: 答:(1)以主权者身份,直接投票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用个人的权力;

(2)通过代议形式,推选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间接行使个人的权力;

(3)使用威胁手段,如请愿、示威、罢工等活动;

(4)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借助团体力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5)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游说等手段,影响政策导向;

(6)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8.0 此题得分:0.0 教师未批改

47.第43题

简述决策过程中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答案: 答:(1)趋避冲突,是指既想达到某个目标又不想付出代价,而两者又不能同时实现,因而内心产生矛盾的情况。

(2)双趋冲突,指两个好处都想要,因不可同时兼得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3)双避冲突,是指因对两种同样不利的结果必须进行选择时所产生的心理矛盾。

标准答案:

答:(1)趋避冲突,是指既想达到某个目标又不想付出代价,而两者又不能同时实现,因而内心产生矛盾的情况。

(2)双趋冲突,指两个好处都想要,因不可同时兼得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3)双避冲突,是指因对两种同样不利的结果必须进行选择时所产生的心理矛盾。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0 此题得分:0.0 教师未批改

下载公共政策导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政策导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政策导论-四大题型[推荐]

    公共政策导论一、选择题 1、罗伯特·艾斯顿提出的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2、零和博弈:我得你失;非零和博弈:我得你不一定失,有可能双赢。 3、总统决......

    公共政策导论案例1

    “三无人员”徐英东的悲剧案例简介: 1998 年 8 月末,欲与母亲一道回家的儿子被送进了北京市公安局原收容遣送站。从此,母亲走上了一条漫长的、看不到尽头的寻子之路。到 2003......

    2013年春季公共政策导论在线作业

    1.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客观和中肯 B.极端和绝对 C.相对和主观 D.以上都不对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 A.计划与准备 B.......

    北航《公共政策导论》在线作业一

    北航《公共政策导论》在线作业一 篇一:北航《公共政策导论》在线作业一15秋满分答案北航《公共政策导论》在线作业一15秋满分答案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8 道试......

    2014年9月份考试公共政策导论第三次作业

    2014年9月份考试公共政策导论第三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 1. 政策目标调整 2. 公共政策评估 3.政策“自锁”现象 4. 公共政策制定体制 5.......

    2014年9月份考试公共政策导论第二次作业范文合集

    2014年9月份考试公共政策导论第二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中国共产党在政策过程中起着作用。 A. 指导 B. 主导 C. 参考 D. 重要2. 各思......

    桑玉成 刘百鸣《公共政策学导论》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学导论》 桑玉成 刘百鸣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 第一章 公共政策概说 研究公共政策的意义:公共政策是国家或政党在其政治活动中的重要行为准则。因而,研究公共政策......

    华南师范大学 公共政策导论 本科 在线作业(5篇范例)

    96分,43、44、47题答错 1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 A替代B分解C合并D缩减 2传统理性模型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