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救助宣传资料2013.10
一、什么人可以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答: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是认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三个基本条件。持有当地常住户口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低保。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居民申请城市低保。持有农业户口的居民申请农村低保。
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如何申请、审批?
答:申请:凡认为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都有权直接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受理。受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人委托,村(居)民委员会可以代为提交申请。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要以家庭为单位,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书面声明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并由申请人签字确认。
审核审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等情况,对申请家庭是否给予低保提出建议意见,并及时在村(居)民委员会设置的村(居)务公开栏公示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和审核结果。公示期为7天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将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民主评议情况等相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收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批意见。拟批准给予低保的,同时确定拟保障金额。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当在作出审批决定3日内,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书面告知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并说明理由。
三、申请城乡低保应该履行什么义务?
(一)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书面声明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并签字确认;
(二)履行授权核查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手续;
(三)承诺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完整。
四、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主要内容是什么?
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及个人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障性支出后的收入。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净(纯)1
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及其他应当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家庭财产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和有价证券、机动车辆(残疾人功能性补偿代步机动车辆除外)、船舶、房屋、债权及其他财产。
五、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方式是什么?
答:
(一)信息核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与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税务、金融、工商等部门和机构,对低保申请家庭的户籍、车辆、住房、社会保险、养老金、存款、证券、个体经营、住房公积金等收入和财产信息进行核对,并根据信息核对情况,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声明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出意见。
(二)入户调查。调查人员到申请人家中了解其家庭收入、财产情况和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状况;根据申请人声明的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了解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入户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应当填写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表,并由调查人员和申请人(被调查人)分别签字。
(三)邻里访问。调查人员到申请人所在村(居)委员会和社区,走访了解其家庭收入、财产和实际生活状况。
(四)信函索证。调查人员以信函方式向相关单位和部门索取有关证明材料。
六、已纳入的城乡低保对象是如何管理?
答:对已经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救助对象,采取动态管理。一是对于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的“三无人员”,每年核查一次;二是对于短期内收入变化不大的家庭,每半年核查一次;三是对于收入来源不固定、成员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原则上实行城市按月、农村按季核查。县级民政部门根据核查情况及时办理低保金停发(退出低保),减发或者增发手续。
七、什么是临时救助?
答:临时救助制度是指对因突发性、临时性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困难的本省城乡居民给予的非定期、非定量的临时性救助制度,是我省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八、什么样的人可以享受临时救助?
答:临时救助对象是指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及其它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之外,家庭人均收入一般不高于当地低保标准150%,由于突发性、临时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
九、临时救助的标准?
答:临时救助标准可视困难家庭的具体情况,原则上给予500元至3000元的一次性救助,申请人一年内只能申请一次。临时救助资金全部发放现金,由县级民政部门发放,也可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发放。
十、如何申请临时救助?
答:临时救助以家庭为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户主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签署意见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直接受理。乡镇(街道)经审核后签署意见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书面申请时需同时携带相关身份证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级民政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提出审核意见并公示。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县级民政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十一、什么是农村五保供养?
答:指国家对五保对象在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十二、那些人可以享受农村五保供养政策?
答:农村牧区五保供养对象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残疾和未满16周岁的农牧民:
(一)无劳动能力;
(二)无稳定生活来源;
(三)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
十三、农村牧区五保供养标准?
答:我省农村牧区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年供养标准按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70%确定;机构内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年供养标准按当地上年度人均纯收入的80%确定。具体标准由各县级人民政府每年发布。
十四、城乡医疗救助范围?
答:为解决收入型贫困和支出型贫困问题,我省医疗救助范围实
现全覆盖,将覆盖人群从最贫困人口到因病支出较大的一居民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救助政策,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救助群体:
重点救助人群: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孤儿、重度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老残一体人员、一户多残家庭中的残疾人、60年代精简退职人员等贫困人群,可享受多项制度性救助;
低收入群体:对因突发事件所造成医疗费用较大的城乡低收入居民可享受享受性临时医疗救助;
一般居民:因患重大疾病而导致医疗费用巨大其他城乡居民,可享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十五、医疗救助办法
我省医疗救助根据救助人群分三种:一是特困群众重点救助办法,在全额资助困难群众参保参合的基础上建立了门诊、大病住院救助等多层次的救助办法。其中,住院救助实行基本医保-﹥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报销流程,救助对象医疗费在基本医保和大病医疗保险报销后,剩余政策范围(不含自费)报销85%-100%。年救助上限6万元。二是低收入群众的临时医疗救助办法,城乡低收入家庭由于突发事件造成医疗费用较大的,在基本医疗保险和在大病医疗保险报销后,民政部门再按大病医疗保险报销基数给予10%的救助(起付线5000元以内不计入报销基数),年救助上限1万元。三是一般居民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办法,省内所有城乡居民因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巨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承担部分仍在10万元(不含自费部分)以上者,可给予20%-40%的一次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年最高救助限额为20万元,重特大疾病住院费用可当年累计。
十六、不享受医疗救助的范围有哪些?
一是因吸毒、自伤、自杀、自残、酗酒、打架斗殴等行为发生的医疗费用;二是矫形、美容、镶牙、配眼镜、助听器、安装假肢、义眼及购置营养品、保健用品等费用;三是依法具有相对责任人或责任单位的,如工伤、交通肇事等。四是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或伪造、涂改相关票证的。
第二篇: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宣传口号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宣传口号
认真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阳光
社会救助靠大家,爱心温暖你我他
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保民生
社会救助、爱心呵护
兴皖富民、关注民生
完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救助
履行民生保障职能,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公开救助政策,畅通救助渠道,欢迎各界监督
公平、公正、公开,打造“阳光救助”
突发基本生活困难不要慌,临时救助政策帮你忙
健全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提高社会救助申请诚信意识 医疗救助制度坚持好,困难群众健康有保障
互帮互助,关爱弱势群体
惠民政策系百姓,阳光救助暖万家
第三篇:2014年社会救助宣传标语
2014年社会救助宣传标语
(供参考)
1.阳光救助暖万家,满意在救助;
2.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发挥民政社会救助职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存权益; 4.公开救助政策,畅通救助渠道,欢迎各界监督; 5.公平、公正、公开实施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着力打造阳光救助‛;
6.做人民群众满意的低保工作,是全县(市)区干部群众的共同责任;
7.立足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公正公平公开做好城乡低保工作;
8.做好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9.城乡低保按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
10.主动退出低保光荣,故意骗取低保可耻;
11.规范城乡低保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2.提高低保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13.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确保老有所养; 14.互帮互助,关爱五保老人; 15.五保政策好,政府来养老;
16.城乡医疗救助是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的惠民政策; 17.实施医疗救助,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负担;
18.开展医疗救助,造福困难群众; 19.困难群众看病难,医疗救助来帮忙; 20.推行医疗救助,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21.医疗救助制度坚持好,困难群众健康有保障; 22.开展重特大疾病救助,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效果; 23.加快居民家庭核对机制建设,创新社会救助管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24.健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提高社会救助申请诚信意识;,25.实施分类别、跨部门、多层次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提高社会救助工作准确性;
26.加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杜绝‚人情保‛、‚骗保‛现象,凡未经收入核对程序,不得审批城乡低保;
27.实施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破解社会救助对象认定难题;
28.临时救助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 29.临时救助是缓解城乡困难群众阶段性基本生活困难的一项好政策;
30.突发基本生活困难不要慌,民政临时救助政策帮你忙; 31.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32.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3.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34.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23
56.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应当配合民政部门,对经委托的申请或已救助的家庭,通过户籍、税务、社会保险、不动产登记、工商登记、住房公积金、车船和银行、保险、证券等代为查询,核对其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
57.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统一受理社会救助申请的窗口,及时受理、转办申请事项;
58.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对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除按照规定应当公示的信息外,应当予以保密;
59.对于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社会救助的,责令退回救助资金、物资,并处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0.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公平,是一项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60.以全面贯彻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契机,抓紧补‘短板’、扫‘盲区’,加大投入,健全机制;
62.编织好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安全网,发挥社会救助的应有作用,兜住民生底线;
63.要着力健全工作机制,打牢社会救助工作基础; 64.要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加强基层,改进服务,把《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落实到位;
65.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一项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
66.用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织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
67.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是我
国第一部统筹各类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是我国统筹构建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重要标志;
68.《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对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编织民生安全网,维护困难群众生存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69.社会力量是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重要主体,社会救助是社会力量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领域;
70.以贯彻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新的起点,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奋力开创社会救助工作新局面;
71.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是当前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困难群众生存权益和人格尊严的重要举措;
72.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是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73.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有效手段;
74.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目标的具体行动;
75.以‚托底线、救急难‛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
76.要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确保社会救助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77.完善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78.要大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宏扬传统美德,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急难‛,营造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67-
第四篇:社会救助政策宣传
邮电支路社区社会救助宣传月活动总结
10月16日是“社会救助月”集中宣传日,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月”活动,是全市的统一行动,目的是要通过宣传,进一步让老百姓真正了解救助的政策、内容和要求,扩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面,提高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率,增强社会救助工作的透明度,并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衣、食、住、行、医等方面的困难,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我社区根据本社区的情况将10月20日作为本社区的社会救助宣传日,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领导重视
成立了社会救助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进行了部署和分工,利用宣传栏、标语、宣传板等形式营造氛围。
二、活动方式
1、在中心路悬挂过街横幅标语。我社区工作人员一早将社会救助的标语悬挂在中心路电线杆上,请来的文艺队为群众激情的表演,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文员工作者用自己的方式向群众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做到声音入耳,政策入心。
2、设立了政策问答咨询台。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前来咨询的群众,认真耐心的回答他们提出的各个问题。同时我们请来的社区医院的医生为居民免费量血压。
3、向群众发放了社会救助的相关资料。宣传内容主要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政策、医疗合作等为主,重点要将享受资格、申请条件、办理程序、办理内容、办理地点、受理主体、监督电话等让群众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4、摆放社会救助展板。在此次宣传活动中,悬挂横幅标语4条、摆放计生展板4块、设立咨询台2处,发放宣传资料200份,为群众测量血压100多人次,接待咨询群众100多人次,社区医生对血压偏高的同志,分别给予了指导,使他们能够及时得到治疗。
这次活动宣传了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深得群众的称赞与好评。社会救助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联动、丰富宣传形式,才能提高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我社区将再接再厉,争取将明年的社会救助月活动搞得更好。通过散发传单、办板报、开展讲座和走访困难群众等方式,对社会救助政策进行广泛深入宣传,让社会救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邮电支路社区
2010.10.23
第五篇:社会救助工作宣传手册
社会救助工作政策宣传手册
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一)申请城乡低保的条件
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是认定低保对象的三个基本要件。
1、户籍条件。持有当地常住户口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低保。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居民,可以申请城市低保。持有农业户口的居民,可以申请农村低保。
2.收入条件: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可支配收入指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在一定期限内取得的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及个人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后的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以及县级以上政府规定应计入的家庭收入。
3.财产条件: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名下拥有的全部动产和不动产必须满足相关条件。即:全部现金、存款、有价证券及债权的人均市场价值不超过18个月的当地低保标准;不拥有除残疾人功能性补偿代步机动车辆以外的机动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和大型农机具;不拥有两套以上(含两套)住房(人均使用面积低于当地县级以上政府规定的廉租住房人 均保障面积的除外);县级以上政府规定的其他财产条件。
(二)申请低保所需材料
1、居民户口簿复印件、家庭成员证明以及赡养、抚养、扶养关系证明;
2、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3、婚姻证明。
4、家庭收入和资产状况证明;
5、其它需出具的证明材料及复印件。
(三)申请城乡低保的基本程序
1、申请及受理。申请低保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或其代理人以户主名义,代表申请家庭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声明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履行授权核查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手续。无正当理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不得拒绝。受申请人委托,村(居)民委员会可以代为提交申请。户籍类别相同但家庭成员户口不在一起的家庭,应将户口迁移到一起后再提出申请。因特殊原因无法将户口迁移到一起的,可选择在户主或者其主要家庭成员的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户籍不在申请地的其他家庭成员分别提供各自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出具的未享受低保的证明。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分别持有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的,一般按户籍类别分别申请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
对于困难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且单独立户的成年重度残疾人。脱离家庭、在宗教场所居住三年以上(含三年)的 生活困难的宗教教职人员。可以单独提出申请。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备的,予以受理;材料不齐备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补齐所有规定材料。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通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与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税务、金融、工商等部门和机构,对低保申请家庭的户籍、车辆、住房、社会保险、养老金、存款、证券、个体经营、住房公积金等收入和财产信息进行核对,2.入户核查及民主评议。核对通过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与村(居)民委员会组成调查小组按照100%比例进行入户调查,调查结果由调查人员和被调查人共同签字确认。入户调查结束后,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召开民主评议会公开评议,提出是否给予低保的建议意见,连同申请、审核材料一并上报市民政局。
3、联审联批。市民政局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入户抽查,并邀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群众代表对申请家庭是否符合低保条件进行“联审联批”,审批结果在村(社区)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的给予保障。
(四)城乡低保对象的责任与义务
1、责任:(1)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2)在享受城乡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管理审批机构或其委托机构,继续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3)不服从管理,打骂、伤害或采取其它手段对低保工作人员进行人身攻击的;(4)无理取闹影响管理审批机关或其委托的组织机构日常工作的。
2、义务:(1)当其家庭人口或实际收入发生变化时,应当在7日内通过乡镇(街道)告知管理审批机关;(2)管理审批机关对保障对象资格进行定期审核时,保障对象应当如实介绍情况;(3)在就业年龄内的有劳动能力者应当主动就业或者接受有关部门介绍的工作,每季度通过乡镇(街道)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就业状况证明,汇报就业情况;(4)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尚未就业者,应当参加其所在村(社区)组织的公益性服务劳动;(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二、城乡医疗救助
(一)救助对象:
一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具体指:持有公主岭市民政部门发放的城乡低保证和折,且正在享受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乡低保对象;二是五保供养对象(含农村孤儿);三是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四是重病或重残及因突发事件医疗费用支出较大造成特殊困难的其他低收入家庭成员。
(二)救助方式和标准: 一是住院救助:参保参合的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住院,住院医疗费用扣除医疗保险或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额后,个人自费部分按50%比例救助,年封顶线10000元(其中符合重特大病救助条件的个人自费部分按60%比例救助,年封顶线12000元);未参保参合的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住院,住院医疗费用扣除20%后的剩余部分,按已参保参合标准救助,年封顶线10000元。五保供养对象、城镇低保“三无”人员住院,经医疗保险或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后剩余的医疗费用在封顶线以内全额救助。
二是门诊特殊慢性病救助:救助对象患白血病和尿毒症在门诊治疗,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参保参合的门诊总费用扣除医疗保险或新农合报销额后,个人自费部分按50%比例救助,未参保参合的,门诊医疗费用扣除20%后剩余部分按50%比例救助,年封顶线15000元。五保供养对象和城镇低保“三无”人员门诊费用经医疗保险或新农合报销后剩余部分在封顶线内全额救助。
三是门诊一般慢性病救助: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优抚对象患下列慢性病的,根据病种给予定额救助:甲类:血液病、精神病、恶性肿瘤、肺结核,年封顶线1000元;乙类:糖尿病、肺心病、类风湿,年封顶线600元;丙类:冠心病、高血压,年封顶线400元。
(三)救助程序: 一是“一站式”救助程序: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优抚对象在“一站式”定点医院住院(门诊),凭身份证、户口本、低保证(五保证、优抚证)等办理登记手续,通过审核的出院时即时结算,医疗保险或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在医院一并办理,个人只需支付剩余费用即可。我市定点医院包括结核病防治所,国文医院,中心医院,荣军医院,第三人民医院,阳光医院,岭西分院,中医院,空军四六二医院,新民医院,中医骨病医院、冯氏肛肠医院。
二是未在我市定点医院住院(门诊)的实行医后救助。救助对象到户籍地乡镇(街道)民政工作站提出申请,填写《吉林省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并提供相关材料,乡镇(街道)核实通过后,市民政局按规定比例标准给予救助。三是临时救助和门诊慢性救助参照医后救助程序办理。
(四)下列情况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救助:
一是因违法犯罪、自杀、自残、打架斗殴、酗酒、吸毒等发生的医疗费用;二是因整容、矫形、减肥、增高、保健、康复、预防等发生的费用;三是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由他方承担医疗费用赔偿责任的;四是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或自行购买药品发生的费用;五是隔的医疗费用;六是市民政局认定的其他不属于医疗救助范围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