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认识

时间:2019-05-13 05:5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对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对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认识》。

第一篇:浅谈对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认识

浅谈对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认识

柘沟小学郭盼

今天有幸能够听刘老师为我们新聘教师解读《济宁市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对教师的日常工作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深深的体会到了教学常规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对今天所学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常规,首先是能规范我们的个人教学行为,它规定了我们计划的制定、备课的撰写、上课的要求、作业批改、帮助与辅导、教学评价、总结等方面要求,使我们的教学常规逐步转化成教学习惯。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学校教学常规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复习与考试等内容。特别是关于教材使用这方面的。“要正确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要根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实现课程资源有机整合。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

教学常规工作与教学质量是高度相关的,教学是否有正常的、稳定的秩序;教师是否有备课、上课、考试、教学研究等制度;学生是否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等严格的管理措施,是直接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的。因此我们要做到:

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熟悉教学大纲明确考核要求 做到有的放矢。加强集体备课。针对本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恰当可行的教学目标并完成详细的教案才能胸有成竹地应对各种课堂情况,游刃有余。

认真上课,提高效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能为了课堂气氛的调动而故意离题千里。真正的课堂活跃是建立在师生教学相长的基础之上的。精讲精炼不搞题海战术。抓关键、抓重点。认真布置作业及时批改。作业的布置要符合要求,不布置超大量的作业加重学生负

担。同时也不能不安排作业,借口逃避责任。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同步进行,批改标准要明确,不能笼统的对与错,同时要有鼓励与批评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写好教学反思。明确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及时纠正,总结成功的地方进一步保持。

通过学习和讨论,我进一步领会了学校教学常规的内容对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明确了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活动”、“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新理念、新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教学常规》不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师指明了工作的方向,消除了新教师们对教学常规工作的模糊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认真遵循学校的教学常规去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会事半而功倍。

柘沟小学郭盼

2012年10月5日星期五

第二篇:对中小学教学常规检查通报

田营中心学校2012年5月对中小学教学常规

督导检查的情况通报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督促各校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田营中心校教育督导组于2012年5月17—21日,深入全镇中小学进行教学常规的督导检查。督导组工作严肃认真,作风务实,采取以下有力措施对各校的教学常规进行全面细致的督导检查:一是不打招呼,随堂听课;二是对各年级的学生教师进行的走访和征求意见,全面了解教与学的情况;三是认真查看教学常规的痕迹资料;四是听取校长的教学常规工作汇报,并进行现场质疑;五是督导组合议,召开各校校长、主任参加的情况反馈会、督导检查总结会,对各校的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毫不留情地指出,并限期整改,并对以后的教学常规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建议,现将情况通报如下:

田营中学

1.综述。查教师备课10人,其中优秀7人,良好3人。听课5节,其中优秀3节,良好2节。查作业批改10人,其中优秀7人,良好3人。总评等级优。

2.特点。(1)学校教育教学目标明确,强化质量意识,突出办学特色。(2)《教师工作手册》人手一册,教师明确了每学期应该且必须做好的有关教育、教学、教研、继续教育培训等工作,每期期初、期中、期末定期检查考核。(3)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强化集体备课。(4)认真开展“月检测”“质量分析”。(5)教学研讨课题扎实开展、规范有序。(6)抓好骨干教师培训引领工作,积极送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研讨培训活动。(7)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扎实推进。

3.建议。(1)深化学案导学研究和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2)加强不同课型特别是评讲课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深入研究考纲、教材、课堂、学情,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田营小学

1.综述。查教师备课12人,其中优秀7人,良好5人。听课5节,其中优秀3节,良好2节。查作业批改10人,其中优秀8人,良好2人。总评等级优。

2.特点。

(1)学校领导班子有较强的凝聚力。以身作则,任劳任怨,领导班子人员都任课、任班主任,在考核和利益上与教师同等。(2)教师之间同舟共济,能吃苦耐劳,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3)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3.建议。(1)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让学生充分动起来。(2)加强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教材、研究不同课型、研究学法。(3)充分利用农远设备,提高教学效率。(4)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

明德小学

1.综述。查教师备课10人,其中优秀7人,良好3人。听课5节,其中优秀3节,良好1节,合格1节。查作业批改10人,其中优秀7人。总评等级优。

2.特点。(1)学校教育教学目标明确,强化质量促发展,突出办学特色。(2)教师能明确每学期应该且必须做好的有关教育、教学、教研、继续教育培训等工作。(3)狠抓课堂教学质量。(4)认真开展“素质检测”“质量分析”。(5)开展全校听、评课活动。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每周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各种课型研究。(6)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有特色。3.建议。(1)狠抓学生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的培养。(2)深入开展学案导学,扎实推进学校“减负提质”的各项工作。

郭路口小学

1.综述。查教师备课10人,其中优秀8人,良好2人。听课5节,其中优秀3节,良好2节。查作业批改10人,其中优秀8人。总评等级优。

2.特点。学校按照教育局及中心学校有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注重“三个强化部放松”。(1)强化课堂不放松。学校围绕课堂有效开展“三课活动”。第一课:关注常态课,落实好领导每周常态课听课制度,组内相互听课。第二课:关注研究课,学案导学见成果。第三课:关注赛课,精心打造创佳绩,达到不断提高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2)强化教学质量不放松。(3)强化师培不放松。抓好全员常规培训工作,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建立规范的校本培训模式。双周一坚持有计划、有目的的校本培训,注重实效。○2○3抓青年教师培养。开展师带徒,老带新工作。

3.建议。(1)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组织对课标教材的学习研讨,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研究水平。(2)进一步进行学案导学的学习研讨,总结提炼出实施学案导学的具有指导性的成功做法。

姜楼小学

1.综述。查教师备课8人,其中优秀6人,良好2人。听课5节,其中优秀3节,良好2节。查作业批改10人,其中优秀8人。总评等级优—。

2.特点。(1)学校奋斗目标明确,具有极强的激励性;学科管理、学生管理扎实有效。(2)狠抓学生习惯培养,对课前准备做了重点的监督和考核,收到了明显的效果。(3)坚持周二抽签听课制度,加大了课堂指导的力度,特别侧重于对薄弱班级、薄弱学科、薄弱教师的进一步指导。(4)重视师资队伍的 建设;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师本研修,组织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献课等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5)加强了教研组的管理,重视教学质量分析,找准问题,措施落实。

3.建议。(1)进一步加强学案导学的研究,打造更多优质课堂。(2)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各科兴趣活动增强学生音、体、美等方面的个性发展。

吴桥小学

1.综述。查教师备课6人,其中优秀4人,良好1人,合格1人。听课6节,其中优秀2节,良好3节,合格1节。查作业批改5人,其中优秀5人。总评等级优—。

2.特点。(1)学校充分利用每周二下午的校本研修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和开展校内教研组研讨活动,注重对中老年教师的培训。(2)立足课堂教学的改革,提倡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保证学生活动时间,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学校严把“课堂”、“作业”、“辅导”、“测试”四个关口。(3)坚持月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建议。(1)学校中老年教师的知识和教法培训还应加强。(2)对教与学的方式改变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

苑庄小学

1.综述。查教师备课6人,其中优秀4人,良好1人,合格1人。听课5节,其中优秀3节,良好1节,合格1节。查作业批改10人,其中优秀9人,良好1人。总评等级优。

2.特点。(1)强化教师质量意识、建立等级及教师个人质量目标考核制度。(2)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形成教师关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的良好风尚。(3)寻求学校办学特色,提出“建立和谐校园、注重习惯培养”的办学理念。(4)教学常规管理到位,教学氛围浓厚。注重课堂监控,学校领导坚持不定期进教室听课;定期不定期检查教师教案;认真检查学生作业。

3.建议。(1)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2)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学校整体形象。(3)认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魏窑小学

1.综述。查教师备课6人,其中优秀4人,良好1人,合格1人。听课5节,其中优秀2节,良好3节。查作业批改5人,其中优秀5人。总评等级优。

二、特点: 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较为充分,教与学的方式有了积极的变化,教师对农远设备教学应用较好,课堂效率较高。

三、建议

(1)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组织对课标教材的学习研讨,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研究水平。(2)进一步进行学案导学的学习研讨,总结提炼出实施学案导学的具有指导性的成功做法。

田营中心学校

2012年5月26日

2012年5月对中小学教学常规

督导检查的情况通报

田营中心学校

第三篇:中小学教学常规

中小学教学常规

中小学教学常规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特制定《宁乡县中小学教学常规》。总 则

1、本《常规》遵循国家教育方针,服从于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文件精神,旨在促进教育发展的均衡性、科学性、可持续性。

2、本《常规》致力于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促进学生的生命健康,全面发展、个性发展、长远发展。

3、本《常规》注重以下几个原则:(1)整体性原则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整体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常规必须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校整体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学工作是由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等环节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教学常规必须有利于各部分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最大可能地发挥其整体效能。(2)导向性原则

教学常规是在一定时期内对教学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它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教学常规应反映一定时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研究改革成果,具有先进性、先导性;特别是具有导向性。有利于促进教学、教研、管理、改革的发展。(3)开放性原则

本常规不是封闭和僵化的教条,而是开放性的并且是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规则系统。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学校在贯彻本常规的同时,应因地因校制宜,创造性地遵循与落实,应严格规范与科学运用相结合,严格遵循与开放创新相结合。(3)可操作性原则

本《常规》力求从实际出发,便于理解、掌握和运用。在内容上,尽可能明确、具体,力避空泛、模糊;在要求上,力求做到区分层次、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在运用上,力求好用适用、可评可测。以有效地克服学校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有利于发挥教学工作各个因素的整体效能,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领导与管理

1、端正教学管理思想:

教学领导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学校领导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真正把“一切为了学生”落实到学校的一切工作中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思想,要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真正做到“以教学为中心,以人为本,以校为本”领导和管理学校。

2、强化教学领导管理:

(1)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规范教学行为,以教学为中心,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2)建立“乡——校——教研组(年级组);教导处——学生会——班委会;政教处——团支部(大队委)——团小组(中队委)”层级教育教学常规督查指导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学生教与学的行为,创新学校管理制度。

对于教学常规的检查,要做到学校教研组一月一查一通报,学校一季一查一通报。检查结果均要及时分析、总结和通报。学校要把每学期的检查结果存档。

(3)要强化民主管理的思想,加强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交流、互相监督和学习。学校领导要强化对教学工作的督查指导,实施教学计划审批制、教学全程监控制、教学业务研训一体制。

中心学校和各校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每学期要组织教学质量监测,并对各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测的结果进行通报,但学校和任课教师不能按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公开排队。对教育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和老师,要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奖励和表彰。教学常规的检查结果和教学质量监测的结果直接与单位、学校主要负责人、相关的科任教师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直接挂钩。对执行教学常规差、教育教学质量低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责任追究。凡教学评价评为“不合格”等级或受到市、县教育局教学常规处分的教师,两年内不能晋升(评、聘)职称、不能评优评先。

3、凸显教学中心位置:

凸显教学中心位置。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中心学校和中小学校领导要强化教学管理,提供教学保障,优化教学环境,加强教学调研的指导。

中小学校校长、校务会成员均必须兼课,始终站在教学一线,掌握一手资料,以教学领导教学。

领导要深入课堂,指导教学。中心校长每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学副校长每期听课不少于40节;高中校长每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学副校长每期听课不少于40节;其他校务领导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初中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每期听课不少于30节,小学校长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听课用统一发放的听课本,制定听课计划,填好相关内容,作好听课记录,均要及时写出评课意见,当面进行点评、探讨、研究、指导。

二、教学计划

4、国家的课程计划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作了具体的规定,是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各学校要严格遵照执行,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禁挤占非考试科目,突击“主科”教学,有偿补课等现象发生。学校在上级课程计划的指导下,安排好地方课程的实施计划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计划。

5、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应在每学期开学前或开学初制定出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并应在教师会上通过,计划要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充实、措施得力、安排周到,具有前瞻性、现实性、可操作性。

6、教研工作计划。学校和教研组及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应在每学期开学前或开学初分别制定出教研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制订,教导处审批。内容:①本组成员;②本组工作目标;包括质量目标、教学研究目标、教师提高目标;③达到目标的措施;④活动安排;组织全体组员,认真落实教研计划,按计划开展研究,作好相应工作跟踪记录。

7、学科教学计划。教师每期初要认真制定所教学科的教学计划,交学校批准。

制订计划之前,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学科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系统钻研教材,弄清编排意图、内容体系、重点训练项目。认真分析学生现状,全面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科教学计划内容包括:(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要求;(2)学情分析;(3)教材分析;(4)教学目标;(5)专题讲座、学科竞赛;(6)优生、潜能生辅导安排;(7)具体措施;(8)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9)探究的教研专题及作法;(10)进度安排;(11)计划实施情况督查。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制订后,报教导处(小学报校长)审批并存档。

三、备课

8、备课,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不备课。不备课上课是渎职的行为。

备课要做好下列工作:

(1)研读课程标准,了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明确新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实施建议。(2)准确确定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依据教材,依据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学习习惯和思维状况,立足于学生发展确定教学目标。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三维目标。

(3)深入 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本内容在学科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科学处理教材,依托教材,活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4)精心选择教法,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方法。教法的选定,要立足于学生获取知识、立足于学生探究、立足于学生合作交流、立足于学生发展、立足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5)准备好教学具及电教器材。

(6)写好教案。教案要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方法,要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创造性。一个课时一个教案,适量提前,严禁无教案上课。每课教学设计的首页必须标明备课时间。

(7)教案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板书、教学反思等。

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来备课、教学,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全面更新,必定会让我们产生许多困惑、迷惘与问题,可能是成功的体验,也许会有更多失败的教训,应该及时将这些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记录下来,形成教学反思,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学研究资料。

(8)教研组或年级组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做到有主题、有内容、有交流,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课堂教学、规范教学行为

9、规范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是教师的主要教学表现,必须做到:

(1)按课表上课。不擅自调课、改课、请人代课或缺课。

(2)坚持候课。上课前1分钟,教师必须到教室门口候课。下课不拖堂,课中不吸烟,不接打电话,不离开教室。不带小孩进教室。无特殊情况,不坐着讲课。

(3)仪表端庄。做到精神饱满,衣着整洁得体,不得穿奇装异服或过于前卫服装进教室。

(4)语言文明。用普通话教学,音量、语速适中,表述准楚。不讲不文明的话,不讲有违党和国家政策的话,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论。

(5)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做到教态亲切,具有亲和力;语言亲切,具有吸引力;行为亲切,具有感召力;幽默风趣,具有凝聚力。廉洁从教,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挖苦、不讽刺、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任何一个学生。不为学生代购辅助用书。

(6)注意教学卫生,讲课频率适中,板书字体工整,大小适度。及时纠正学生不卫生的学习行为习惯。

(7)严禁家教家养。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家教家养,不得加班加点为本班学生补课。

10、更新教学意识。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树立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设计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研讨中,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培养习惯,夯实基础,得到和谐发展。

11、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要全心投入,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注重情境创设。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100%的 学生主动、积极投入学习。

(2)注重自主探究。教师要组织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自主探究和操作,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达成教学目标,形成能力。尽量避免教师的一言重,杜绝满堂灌满堂问,以保证课中学生有1/3左右的时间自主探究和操作。

(3)注重学生交流。交流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要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每堂课有1/2左右的学生有交流的机会(40人左右的班),特别要给潜能生交流的机会。(4)注重知识构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探究交流结果进行归真、归纳与提升,使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要尽可能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把课堂向生活和社会拓展。

(5)注重教学效益。教学过程要步步为教学目标达成而设,讲究实效。要保证学生课内有1/4以上的时间操作与实践。课内作业当堂完成。与例题同等难度的随堂检测,有80%以上的人达到优秀等级。让100%的学生有所收获和发展,获得成功喜悦。

五、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

12、教师应把作业指导作为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工作,严禁用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作业书写规范、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13、作业布置要份量适当,难易适度。基础学科的课外书面作业控制为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七年九年级每天不超过1.5小时,高中每天不超过2小时。根据知识和训练要求开发丰富练习内容。学生作文的布置要结合教材的相关习作要求,周密计划安排。小学作业要有巩固性、趣味性、激励性,最好有分层要求。中小学均提倡自主型课外作业、社会综合实践作业。

14、作业批改要及时。作业评价以分数或等级形式呈现,作业评价要体现激励性;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格式、书写规范,批改后要注明日期。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学生专项式练笔作文,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互批互改。理科作业,提倡教师打人文性评语。作业布置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错必纠”。教师要有专门的作业批改登记本,认真记载批改情况。

15、各学段各学科每学期书面作业批改量要求:

小学:语文书面作业不少于30次,低年级拼音、习字,中高年级书法每周不少于3次,低年级造句、中高年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篇(3-6年级),每学期数学作业不少于55次,美术不少于15次。

中学:语文书面作业不少于16次;作文,高中每周一篇,初中不少于8篇,专项练笔不少于8篇;数学不少于50次;英语不少于30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美术不少于12次;物理、化学不少于16次。

六、课外辅导常规

学生搞好课外辅导,培优辅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职责所在。提倡和鼓励每个教师做好培优辅潜工作。

16、教师要确定所教学科培优辅潜对象,定期进行培优辅潜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时间、有内容、有措施、有效果,并填写辅导记录。在培优辅潜工作中不得向学生收费。

17、课外辅导可采用全体辅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形式,点是个别指导。对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潜力较大的学生应以拓宽其知识面,开发智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意培养优良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密切关注“学困生”。对学习成绩在班级靠后20%的学困生,要保证每个月至少有一次个别辅导。既要帮助他们补习文化知识,又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心理辅导,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促进他们心智的健康发展。

18、认真做好竞赛辅导工作,要做到指导教师、辅导学生、内容、资料、时间、地点五落实。竞赛辅导要长流水,不断线。要争取在市、省、全国和国际竞赛中获奖。

七、复习与学生考试考查

19、教师每月要听取课代表和学生代表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教学,满足学生正当需求,认真组织复习,及时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测,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控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法。

20、教师每学期要制定复习计划,组织复习时要精心备课,避免题海战术和以试卷代替备课教案,学校每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调研考试,期末调研考试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制卷,学校组织考试。考试做到五严:严格保密、严密组织、严肃考风、严明考纪、严禁作弊。

21、考试实行笔试加口试、平时和定期考试考查相结合的方法。严禁按考试分数将学生排队。提倡表彰成绩优异和进步大的学生。

非考试科目,要认真搞好考查。考查要平时考查和定期考查相结合,考查要科学确定内容和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规范考查程序,准确评定考查结论。

每次调研考试,教师要写好试卷分析,试卷分析包括:命题主旨,学生答题情况统计,答卷中凸现的教学问题分析,失分原因分析,改进和补救办法等,并用于指导教学。考试后,教导处要收阅试卷分析,召开质量分析会,分布检测情况,提出教学建议和改进教学措施。

八、教学分析和总结常规

22、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做到课课有收获,教学后记要立足于教学实际,从成功与不足、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设计”等方面展开反思。

23、坚持做好单元分析小结。掌握单元教学特点、规律、艺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制定补救措施。

24、做好学期学年教学工作分析总结。内容包括: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学生能力发展状况、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改进的措施。

25、学校每学年要有全校教学工作总结材料,并召开全校教师会,总结成绩,明确问题,挖掘经验,分析原因,从而提升思路,改进工作,争取更大成绩。

九、常规教研和教育科研

26、组织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要添置有关的教育理论图书,每个教师都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命化教育理论及学科教学理论。并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下,经常分析教学情况,探讨提高本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开展教学改革。教师每学期至少写出一篇理论学习心理。

27、完善教研组织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各中学、乡镇中心小学要成立学科教研组,各片区要成立中心教研组。中心教研组与学科教研组必须做到年初有教研工作计划,半年有教研工作小结,年末有全年教研工作总结。要求每两周至少由教研组长集中组织教研活动一次(两课时以上),每周组织备课组教研组活动一次,以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教研活动必须做到主题突出,且能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持人。且要记录好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的内容等。

28、上好研究课和公开课。上好研究课是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每个教师以说、授、评的形式上好一次体现改革的研究课。研究课要体现鲜明的主题,说课、授课和评课都要围绕主题展开。每学科每学期应当有一次校级公开课,学校应有全校性的公开课安排表,公开课的教案和评课记录应保存。

29、认真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和专题研究,进行教学反思。专题研究要重点研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把学习、计划、行动、反思贯穿始终。教师应当在案例研究中研究学生、反思自己,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分为随堂反思、文本反思和行为反思,重在行为反思,要通过反思提炼出成功经验,并推广应用。要求教研组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个专题研究,并写好研究报告。每个教师每期至少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写出一个案例或一个教育故事,写反思应成为教师课后的常态。

30、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形式,要积极组织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学校要为课题研究提供各种保障,每学年要组织一次课题研究的阶段汇报活动,督查课题计划的实施情况,落实课题研究目标,并抓好课题成果的推广和普及工作。

31、进行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教师要注意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育规律,每学年至少要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学校要将其归入教师业务档案。

十、课外活动与指导

32、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主要包括四部分:德育专题活动,学科智趣活动,社会教育活动,文学艺术活动和体育卫生活动,科学技术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各项活动都要着重于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兴趣、开发智能、发展个性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特长。

33、注意培养各学科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

34、组织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如小实验、小制 作、小发明、撰写小论文以及课外阅读、专题讲座、演讲比 赛、参观考察等。

35、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体育比赛、歌咏比赛等。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含体育课)。学校每年举行两次运动会和一次科技、艺术节。

36、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社区、工厂、养殖基地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指导学生写好调查报告。

37、各种训练及兴趣小组,都必须由相应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并富有成效,要有适当的活动场所,明确的活动目的和活动计划。

十一、附则

38各学校应根据本规定,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出考评,提倡为教师建立成长记录袋。

39、教育局在常规视导和年终督导时依据常规要求量化成目标分对学校教学常规进行考评。

40、未尽事宜,根据相关国家和地方文件精神执行。

第四篇:中小学教学常规

赣州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试行)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本常规。

一、备课常规 集体备课

1.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各教研组应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订本组教学计划,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备课组活动计划。集体备课要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定记录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课时。

2.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

3.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要做到“五备”,即: ①备考点。做到“两个明白”,首先是教师明白,但关键是研究如何让学生明白,不做无用功; ②备教材。紧扣“三点”,即扣要点、扣疑点及扣联系点,理解内涵,拓展外延; ③备练习。做到“两适三重”,即适度、适量,重讲评、重审题训练、重规范表达; ④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缺陷; ⑤备教法和学法,形成学生的“学案”。

4.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5.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6.学校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

个人备课

7.确定目标。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要求的内涵并拓展外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8.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9.整合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吃透现行教材,采集、整合其他版本教材、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实际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素材,合理取舍,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0.优化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

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选用媒体。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12.设计过程。紧扣教学目标设臵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和指导自主学习、交流与评价等基本环节的设计灵活合理,各环节之间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创设的情境问题力求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策划的活动力求体现开放性、参与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13.预设练习。合理有序的配臵有层次、有梯度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课后作业要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布臵拓展性、开放性习题。

14.设计板书。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15.撰写教案。在环节齐全、格式规范、详略得当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特点。

二、课堂教学常规

16.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7.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18.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张弛有度;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19.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20.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1.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22.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

23.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学,要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

24.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规范、精练、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仪容整洁,教态自然、大方。25.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26.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

27.作业的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反对重复作业和机械训练,杜绝体罚性作业训练;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发挥巩固、反馈、矫正、补漏、提高与激励等功能。

28.作业的类型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提倡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阅读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倡导分层作业和“自助式”作业。

29.作业批改要及时,格式、书写要规范,作业评价以等梯形式呈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互改。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30.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

四、课外辅导常规

31.课外辅导必须做到规范辅导要求,强化分类推进,重视个别辅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32.课外辅导主要包括学业类辅导、兴趣特长类辅导和身心健康类辅导等。

⑴学业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⑵兴趣特长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力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⑶心理健康类辅导要重视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学习压力,注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33.课外辅导要做到“六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定对象、定时间、定地点。34.正确处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严禁占用自习课和节假日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五、考试常规 考试组织

35.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36.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严明考风,规范操作,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37.严格控制规模性考试次数,加强调研诊断性测试。

38.监考老师要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监考,杜绝各类形式的舞弊行为。

39.保证阅卷质量,要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做到宽严适度,集中时间,采用流水作业形式。40.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考试命题

41.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纲,以改定考。命题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42.制定科学严格的命题人员遴选、命题、审题、保密制度,规范命题操作程序。

43.试题要体现考试性质,保证考试信度。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创新题。

44.试题内容正确,陈述简明、准确、无歧义,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设问要有连续性和层次性。

45.试题结构合理,梯度明显,难易适度,赋分合理,题型多样,提倡命制选做题。

六、学生评价常规

46.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重视发展与激励功能;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47.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48.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

⑴评价内容主要为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等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⑵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提倡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⑶评价方式除一般性激励语言外,提倡运用动作、眼神、表情等体态性语言进行评价。⑷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具有针对性。49.对考试的评价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

⑴关注考试过程中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的评价。

⑵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⑶评价要立足改进和矫正。从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其他材料开始,从学生答题情况入手,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杜绝把考试成绩作为标示学生类别的标签。

50.综合素质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评价组织。

⑵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性与个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个性化发展;评价要做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项目。

⑷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详实记录——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⑸要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单制度,毕业前实行总评,注重过程性评价,注意全面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⑹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分设合格、不合格两级或A、B、C、D四个等级。

⑺学校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要在校内公示,接受监督。

七、教学研究常规

51.学校要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做好校本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总结评价工作。52.教研组负责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学科性的课题研究、教学资源开发和改进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等活动,加强学科建设。

53.采取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方式,提倡叙事研究、案例研讨、评课说课、理论学习、教研沙龙等教研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立足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4.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活动平台,备课组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教研组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

55.教师要主动学习、更新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按时参加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56.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做到“五个一”: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执教一节公开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交流、评奖或发表一篇教学论文,面向学生或教师开设一次专题讲座。

八、实践活动常规

57.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活动评价、学分认定、管理模式等方面工作作整体规划和具体说明。

58.各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统筹规划好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内容,充分体现办学特色。59.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选题、制定活动规划、组织活动实施,开展成果展示交流等活动,并对学生实践活动做出评价。

60.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提倡高年级学生开展小课题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等活动,并每学年举行一次实践活动成果的展评。

九、附则

《常规》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试行。

第五篇: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

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

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初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美的情操。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提高全民素质奠定基础。

中小学体育课的常规,是针对体育教学的特点需要,以规范、控制教师和学生的上课行为,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保障体育课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一、课前准备 教师

1、努力学习《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一——水平五)》,认真落实《体育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四条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认真钻研教材:组织学习对省编体育教材,常州体育教学常规,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理解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2、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水平目标及各个水平阶段的授课时数要求(小学1—2年级为水平一,每周四课时;小学3—4年级为水平

二、5—6年级为水平三,每周三课时,7-9年级为水平四,每周三课时,高中阶段为水平五,每周二课时),制定出相应的小学体育水平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考核计划、体育骨干培训计划。

(1)水平教学计划是根据各水平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制定的,是中小学学生达成各项目标的统筹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进度,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分析,学年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和措施,所需器材。

(2)学期教学计划:中小学体育课通常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搭配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材内容;要合理布局测试项目内容和系统安排教材顺序。教材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创新组合。

(3)单元教学计划一般是把一项教材将其安排为若干课次,按每一课次的学习目标设计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手段,并提出一定教学建议及措施的实施性方案。

(4)课时计划(教案)编写结构要科学合理,指导思想要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应实用有效。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本课所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场地器械,练习效果等;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器械、场地。

3、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依据三维健康观,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结合各地区、各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根据课标要求,着重体现基本运动、游戏、基础知识、田径、体操、武术等必修项目的训练,不断拓宽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一般地,1-2年级的教材内容,设定以游戏活动为主,基本活动配合的两部分学习内容也都是一些以简单的动作方法为内容,以游戏的形式来展开教与学的活动;3-4年级的教材内容,设定以简单的运动技术和游戏内容形式相互交融,使各项带有运动技术性的简单教材内容充满游戏性、趣味性、多样性和可变性。5—6年级的教学内容,设定以走、跑、跳跃、投掷等简单的技术、技能组成的实用性较强的教材;7-9年级的教学内容,设定以掌握健康教育、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健美操和舞蹈、游泳等技术技能教材。

4、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目标的涵盖面要完整、齐全。(2)教学目标的确切性: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提法上要切合实际。(3)教学目标的综合性:目标既要反映外显行为目标,又要反映内隐心理活动目标,确保目标全面达成。(4)教学目标的简洁性:文字表述精练简洁、清楚明了,既明确、具体,又能突出重点。

5、检查和整理好自已的服装(最好运动服)仪表,带好必备的教具(如口哨、示范器具等),提前到达教室将学生整齐、有序地带进规定的练习场地上课。

6、做好学生的调查研究:学生的体质状况;班级的精神风貌、学生的思想动态等。

7、应检查和安排好场地、器材、设备的情况,尽量提高场地器材设备的使用率。

学生

1、衣物的准备:穿戴好有利于运动的服装、鞋;冬天上课不穿大衣、不戴帽子、围巾、口罩、手套(习惯性冻疮

除外);夏天男生不赤膊、不光脚,女生不穿裙子等;严禁随身携带小刀、铁钉等金属硬物。

2、场地器材的准备:体育班长带领下的小组“轮流值日制”,协助教师准备好场地、器材。

3、“小生活”的处理:学生天热时易渴,天冷时易上厕所。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前处理好(特殊情况除外,如腹泻等)。对于低年级、特别是初入学的学生,要灵活掌握,逐步规范。

4、出勤统计:负责整队的体育班长,课前要核实实到、缺席情况,填好考勤表,上报给教师,以便教师调整教学分组和安排见习生活动。

二、课堂教学 教师

1、教师仪态要端庄大方,教态要亲切自然,授课要使用普通话,课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安排见习学生,检查上课学生出勤及着装情况,简明扼要宣布本课教学任务。

3、根据教学要求带领学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整理、放松活动。

4、教师讲解要使用专业术语,语言清晰、生动、简洁,示范动作要正确、熟练、规范。

5、能正确借助口哨和手势等特定的语言指导学生活动。

6、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尤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组织教学要紧凑,形式多样,要充分地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活而不乱。

8、合理分配练习时间,准确把握运动强度。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课中保持师生和谐的气氛。

9、合理组织学生的分组活动。合理更换分组可以提高教学密度,有利于教学内容、方法和训练的安排,便于区别对待,防止伤害事故。

10、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11、课中要根据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达成、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情况及时、有效地开展学习评价。

12、要有简明扼要的课后小结,并安排好学生整理归还器材。

学生

1、上课的仪式:一般包括体育委员整队,向教师报告出勤情况,师生问好。

2、出入列的要求:迟到学生要先在队列外站好,向教师“报告”,教师示意“入列”后,再排到第一排的排尾或补在缺伍的位置。

3、器材取放的规定:学生在取放器材时,要做到轻取轻放,不得随意抛、扔、踩、坐或升降、移动器材。

4、小干部的职责:体育干部要认真负责、协助教师做好指挥保护和整理器材等工作。

5、学习态度及表现:严格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团结合作,大胆创新。

6、学习评价形式:对自已或他人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况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

7、下课的仪式:教师宣布“下课”,师生立正站好,互致“再见”。

三、课后部分 教师

1、提示值日小组整理归还器材。

2、检查和监督学生遵守课后“三不许”情况。

3、指导学生完成好课外作业。

4、及时地写好课后教学反思,注意基础资料的积累。学生

1、值日小组按教师要求整理归还器材。

2、按老师要求,认真遵守课后“三不许”:一不许大量喝水,尤其不许喝生水;二不许冷水冲身、浇头或在背阴的“风口”处久留;三不许立刻大量吃东西。

3、认真完成好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注意安全。

四、考试与评价

1、教师认真做好学生学习评价工作。通过预先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学习的进步程度。评价方法可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小组评价和师生互评等。

3、及时使学生了解评价结果。既要改变以往的考试、测验给学生造成的压力,又要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使评价成为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

4、考试项目包括身体素质40分、运动技术技能30分、体育常识和卫生保健知识20分、体育课出勤率和课堂表现10分。

5、评价包括体育课出勤率、课堂表现、考试项目、学习态度、进步程度等方面。

五、课外体育活动

1、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开展好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创造性的开展大课间操、体育乐园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活动时间。

2、定期组织小型多样的趣味体育活动、体质与健康标准的测试,并把成绩纳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

3、课外体育活动要注意安全性、趣味性、参与性、探究性、团体意识等多个方面。

六、教学研究

1、每学期开学一周内教研组长制定出学校教研活动计划。教研活动计划包括:指导思想、重点解决问题、活动内容和时间、参加人员、地点的安排等。坚持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有时可根据上课内容进行同步研讨),做好详细记录。期末由教研组长写出教研总结。

2、教龄5年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5年教龄以下的教师不少于16节。每学期要推荐出一节有推广价值的公开课。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学习活动,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联系教学实际的教学论文、教学经验总结或教学案例。

3、认真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杜绝教师擅长什么只教什么的随意教学现象,杜绝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现象。

4、各学校应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并加强监督管理。

对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1、课前常规:

(1)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订好完整的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

(2)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和教具,杜绝体育课的随意性。

(一)备课:

1、认真钻研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本学科地教学目的和任务。熟悉理解大纲规定的各项教材意义与要求,掌握教

材纵横之间的关系。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要求,制订好学年、学期、单元、课时计划。

2、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备课时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⑴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操作及时,并能做正确的讲解与示范。

⑵全面了解学生,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密度。⑶充分利用场地器材。

⑷根据教材、学生、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组织教法。

⑸尽量发掘教材的教育因素,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3、每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具体,符合客观实际。应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掌握“三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进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每节课教材内容要体现“少而精”,正确的分析和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教法要利于学生的学习锻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的增大课的密度和强度。

5、安排好课的组织工作,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使课的结构紧凑合理,时间与器材得到充分利用。

6、建立组内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制度。深入钻研教材,集思广益,精益求精,探索教学改革。教案书写工整、清楚、层次分明,并能提前一周写好教案。

(3)学生因病、伤不能参加激烈活动的,课前应主动向任课老师说明情况,得到允许后方可随堂见习、安排适当的活动或休息,同时教师随时做好记录。

(4)教师应注意仪表整洁,须穿运动服、运动鞋提前到达规定上课集合地点对待学生上课。

2、课堂常规:

(1)预备铃响后,教师立即到达学生集合地点,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规范,并记录出勤情况,上课铃响,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

(2)上课时,教师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口令清楚标准,教态严肃、自然、语言文明,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3)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亲切关怀,禁止学生在上课时自由活动,严禁学生离开活动场地,要启发和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得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

(4)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5)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生、心理负荷。具体指标如下: 全课练习密度: 25%~40%,基本教材练习密度20%左右。全课平均心率: 小学120次/分~145次/分左右,中学105次/分~130次/分左右,强度指数1.3~1.6。(6)能够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做到精讲多练,集体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7)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8)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9)课程结束后,要组织学生集合,进行讲评,并布置课后练习,宣布下一次课内容,安排好学生整理和归还器材,有始有终结束一堂课的规定。

(10)遇到天气等原因不能上室外课时,必须上好室内课,组织好室内课教学,按要求写好教案。

(11)严格体育课的成绩考核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意总结教学经验教训,积累学生体质资料,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12)因其它原因教师不能上体育课,必须提前通知教导处,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3、课后常规:

(1)课后要找特殊学生谈心,应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革措施,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反思和特殊情况记录。

(2)教师检查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等工作的执行情况,对缺课学生应进一步调查清楚,必要时给予补课或辅导。(3)教师要随时征求其他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水平。

(4)期末做好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和学期教学工作的专题总结。

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1、课前常规:

(1)体育委员要主动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明确本课的内容和要求,有时体育小骨干到体育器材室协助教师领取体育器材,并布置好场地。

(2)因伤病等特殊情况不能上课的学生,应在课前向教师说明,根据教师的安排参加适当活动或见习。

(3)体育委员应在课前两分钟按教师的要求将全班队伍在指定地点集合好,并准确清点出勤人数,养成有组织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4)对教师要有礼貌,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请假必须履行手续。

2、课堂常规:

(1)预备铃响后,学生要立即到规定的地点集合,做到快、齐、静,严格执行课堂礼节。

(2)上课时,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人数,师生互相问好;迟到的学生应向教师报告,说明原因,经许可后方能入列。(3)上课时学生应穿着轻便服装和胶鞋,冬天不穿大衣、不围围巾;夏天女生不穿裙子、男生不赤背。衣袋内不准装有碍活动安全的物品。

(4)练习时不打闹、不开玩笑,不擅自离开活动地点;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课堂上如遇意外情况,应及时向教师报告,以便妥善处理。(5)听到分组轮换练习的信号后,各小组长应整队交换练习场地,并做到迅速整齐。

(6)认真听取教师讲解,细致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按教师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练习。同时对较危险的动作一定要在老师的保护、帮助下进行练习,不能盲目练习,以防出现事故。

(7)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8)坚持课内外结合,自觉做到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认真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3、课后常规:

(1)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成四路纵队或四列横队集合,教师讲评,学生认真听讲。

(2)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后练习内容,要一丝不苟的完成并且要确保质量。

(3)下课时,师生互道“再见”,课后体育小助手要按教师的要求,协助教师将器械归还到体育室,并按原处摆换好

下载浅谈对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对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教学常规学习心得

    重学《中卫市中小学教学常规》之感悟西园中学刘成业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五日重学《中卫市中小学教学常规》之感悟 西园中学刘成业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水平,......

    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

    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一、总则 第一条 为优化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地克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正确引导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本......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苏集镇中学苏集镇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常规工作则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所在。为规范教学管理工作,特拟定本制度。 一、计划的制定......

    兰州市中小学教学常规

    兰州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试行) (兰教发〔2008〕54号,2008年4月28日) 进行教学常规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保证。学校教学管理包括教与学两部分,主要通过制定相......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为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落实课程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精神,结合我县中小学的实际情况,特......

    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

    灵寿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学校常规管理的核心。在我们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今天,灵寿县教育局适时制定《灵寿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对于进一步......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吐市职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为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落实课程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

    宁乡县中小学教学常规

    宁乡县中小学教学常规 1、确保教学中心位置。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联校和学校领导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保障教学工作经费,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