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教学论 总复习
教学靠的是“教学实践性知识”。教学实践性知识不是教学理论知识,也不是纯粹的教学经验,而是经验和理论融合后形成的新知识。这种知识具有整体性、情景性、个别性、发展性以及学科性等特点。
学习教学实践知识,就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并要自觉将教学经验跟教学理论结合起来,用理论来引导经验,由经验来感悟理论。我们的格言: 想一想,做一做,想一想
化学教学论是“教学论”在化学教学具体环境下的应用,着重探讨化学教学实践性知识。其作用在于引导教师有效开展化学教学,并不断改进化学教学。在教育科学中化学教学论属于学科教学论范畴。
(化学)教学技能是教师成功完成教学活动所具备的行为能力,每一个教师所具有的教学技能具有特殊性,但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具有共同的特性。现代化学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技能。按照教学活动的顺序分,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实施技能、教学管理技能、教学评价技能等。
课堂教学方案,通常简称“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主要成果。教案是关于教学的计划或“剧本”,通常包括“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等部分。教师撰写教案不仅仅是技能,还需要准确把握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等。
教学目标表述的是预期要达到的、具体的学习结果或学习经验。
教学过程指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借助一定教学条件完成化学学习任务,从而获得自身发展的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有三个核心关注的要素: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既包括教的行为,也包括学的行为,在正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存在对应关系。教师教的行为包括呈示性、对话性、指导性教学行为等。“教”的行为不同,“学”的行为也不同。呈示性—被动学习;对话性—主动学习;指导性—自主学习。
第二篇:化学总复习方案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教学方案
一、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六个教学班,其中九(1)班、九(3)班、九(6)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学习能力强些,而九(2)班、九(4)、九(5)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21%,学习发展生占27%。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九单元《金属》,第十单元《化学与健康》,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其中第七、第八、第九单元是重点,尤其是第七单元。不过在上学期已经把第七、第八单元学完了,所以重点学习第九单元。第十、第十一单元教学难度不大,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进度
通常我们化学在总复习时只能进行两轮复习,就是通常所说的一轮复习和三轮复习,今年的复习资料正好符合我们的复习计划,那如何来安排我们的复习进度呢?一轮复习总共分为22个专题,除专题一、二、五、二十一、二十二用一个课时外,其他专题基本上是两个课时解决一个专题,也就是说一轮复习大约需要39个课时,去掉周末放假,还有期间的耗时约一周的实验考试,一轮复习基本上在第十二周结束。在一轮复习中确保学生能正确的完成中考题中最简单的第12、13题。
第三篇: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教育:可简要的表述为传授科学、技术及人文伦理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变成有同情心的人,使他们能够独立考虑怎样面对人生。换言之,可将科学教育简括为培养全体国民的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的过程。
2、课程:是为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而设计的内容,它与教学的起点(课程目标)、教学过程(课程观念、课程内容、教科书)和教学结果(课程评价)密切相连,课程实施就是将预期的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3、化学课程目标:是人们赋予化学课程教育功能时所规定的最底教育要求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预设的结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
4、教学设计:就是预先构思并表达关于教学活动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意象的观念结构和活动方案的过程;狭义的教学设计仅仅指构思、表达教学活动方案的工作。
5、教学模式:是在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及体系。
6、化学教学策略:所谓化学教学策略,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是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选择、组织各种基本活动方法,调节、控制主体的内部注意、感知、思维和操作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内部定向指导、监控和调节的准绳。
7、教学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它往往既含有操作的成分,有含有心智的成分,能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技能是联系有关认识和教学能力的桥梁。
8、教学情境:是指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此外,教学情境中也可能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
9、化学教学实验:所谓化学教学实验是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根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运用一定的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和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实验事实,达到化学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10、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将化学实验置于一定的化学教学情景下,为实现一定的化学教学目的,而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化学实验教学”。
11、化学实验设计:是指实验者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依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等在头脑中进行的一种规划。
12、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13、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与步骤。
14、概念图策略:是指学习者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结构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概念的意义以及其他概念之间联系的一种策略。
15、教师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16、教师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作为对象,对其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修正自己的决策、行为,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17、行动研究:即指教师对具体教学情景所作的一种反思性研究,它旨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育实践,改进实践得以进行的情境,促进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解以及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
二、填空
1、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
2、化学课程基本组织形式: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分析课程与综合课程。
3、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课程模块(化学
1、化学2)和6个选修课程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映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组成。
4、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化学学科的特征。
5、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新课程三种评价方式:纸笔测验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以书面作答方式进行纸笔测验将重点放在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习档案评价是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学习和反思过程,学生可以从多方面收集档案的内容;活动表现评价是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如实验、调查、设计等)的过程中进行的,它通过观察、记录来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后两种评价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值得大力提倡的。
7、影响教材质量的因素:目的;目标;内容;教、学与交流的方法、测试。
8、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9、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情境作用的全面性
2、情境作用的全程性
3、情境作用的发展性
4、情境的真实性5情境的可接受性。
10、教师语言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1、遵守语言逻辑规律
2、适应教育教学要求
3、符合化学学科特点
11、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导向性问题;形成性问题;评价性问题。
12、依据实验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化学实验设计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1、物质的制备(或合成)实验设计
2、物质分离与提纯实验设计
3、物质的表征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应遵循的5种原则:科学性原则;绿化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简约性原则。
13、化学实验设计(方案)优选标准:效果明显;绿色化,操作安全;装置简单;易操作、用药少;步骤少、时间短。
14、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具有驱动性、具有诱发性、具有易参与性、具有可生成性、具有多重教育功能。
15、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具体的学习技巧或规则,如做笔注、画线等都是具体方法。
16、化学学习的三大领域:宏观的、微观的、分子的。“可观察现象的宏观世界,分子、原子和离子微粒构成的微观世界,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元素符号构成的符号世界”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影响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因素。
17、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一般能力(即智力)、职业特殊能力和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能力三个方面。
18、化学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化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19、教师反思的具体方法:写教学日志;观察与交流;专题研究;再现反省;行动研究。
20、建构主义学问系理论的四要素:情景、协作、会话与意义建构。
三、问答
1、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答: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底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答:
1、构建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
2、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3、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人文性
4、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5、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7、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3、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和优化?
答:
1、适合课题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2、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3、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
4、学校的设备条件
5、适合教师自身水平和风格。按时完成教学进度或任务。
4、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常见途径有那些?
答:
1、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2、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3、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
4、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5、探究性学习与启发式教学有什么关系?
答: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是由自我驱动,而在启发式教学中是被教师驱动的,其实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学生可以进入自我驱动的探究性学习。在探究式教学中经常需要来自教师的启发、示范、指导、讲解、精致等。
6、反思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答:
1、反思有利于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
2、反思有助于教师的自知和自我理解
3、反思能有效促进教师决策能力的发展。
7、教师反思的过程?
答:
1、确定所要关注的内容
2、观察与分析
3、建立理论假设,解释情境
4、实际验证。
第四篇:化学教学论(精选)
期末作业考核
《化学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辨析题(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用“√”表示,不正确的用“Ⅹ”表示,并简要说明理由)1.化学课程就是指化学教科书。(Ⅹ)2.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是确定化学教学时数和开课年级的重要依据。(Ⅹ)3.理科教育现代化运动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改革。(Ⅹ)4.化学教学目标是进行化学教学评价的手段和依据。(√)5.讲授法容易造成填鸭式,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尽量少用。(√)6.化学教学内容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Ⅹ)7.创设教学情景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8.中学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贴近生活、贴近社会。(√)9.化学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是编写化学教材的重要依据。(√)10.新的化学课程改革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区别。(Ⅹ)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1)实验探究活动
(2)实验方法论(3)实验事实
(4)实验史实
2.举例说明什么是实验条件控制的方法。答:(1)概念:实验条件的控制
把影响实验对象的诸条件中的一个条件作为可变,其它条件保持不变,探寻此条件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便找出最佳实验条件的一种科学方法。(2)如:氨的氧化制硝酸
3.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2)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
(3)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4)培养诚实谦虚、脚踏实地的态度(5)培养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6)培养刚毅顽强、百折不回的科学精神。
4.简述STS教育的基本思想。
答:STS是英文Science,Technology和Society的缩写。它的两个基本点就是突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STS教育就是在STS思想的指导下,为了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后果、能积极参与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决策、具有一定科学素质的普通公民而进行的教育。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强调参与 2.重视技术
3.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
4.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5.强调科学素质教育
5.举例说明化学教学中课件的模拟功能。
答:有些化学实验会发生爆炸,腐蚀皮肤等,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化学实验中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实验来证明。学生很难理解,更无法直接感知其中的危害。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喧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比如,在讲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开始时,应先通一氧化碳一会儿再加热,否则会引起爆炸,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按这个顺序操作,我就模拟了这个错误的操作,当学生看到爆炸的模拟场面时,被那巨大的声响给吓了一跳。这样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又渲染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教学实际,说说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是如何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的。
答: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其主体性,让学生明确其是实验教学的主体,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或参加者,学生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在实验中认真、主动地观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1)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
尽量使实验效果明显,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思维,安全要注意,但不可讲太多消极的例子,对学生有太多的束缚。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科学方法,培养正确的实验态度
(3)积极采用多种启发式,调动学生的实验能动性。
2.新的化学课程改革要求化学教学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结合案例说明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理念。
答:新的化学课程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从中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比如讲卤族元素氟时,氟是一种微量元素,人体缺氟会引起龋齿。而选择含氟牙膏就可以预防龋齿.因为牙齿经羟基磷酸钙和氟化钠反应生成更坚固的氟磷酸钙。但是氟含量过高也会引起牙齿变黑变黄、不结实,所以高含氟地区的人就不能选择含氟牙膏了。学生听后恍然大悟:原来选择牙膏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再例如讲关于气体溶解度的内容时,很多学生对气体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的关系不理解,于是我就用他们平时喜欢喝的可乐为教具,问他们为什么在开盖之前摸起来是硬梆梆的,开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对此我及时进行讲解,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接着我又提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学生很自然就明白了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抽象的道理顿时形象化,学生豁然开朗。
第五篇:化学教学论
以德为主
1在任何一种有组织的教育中,四种“知识支柱”是 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2 课程是为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而设计的内容,他与教学的起点(课程目标)教学的过程(课程观念 课程内容 教科书)和教学结果(课程评价)密切相连,课程实施就是将预期的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化学课程是为实现化学教育目标所设计的全部内容。公众的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二是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三是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一是理解科学本身;二是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4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要素以及要素之间形成的关系,是国家教育意志,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载体,课程结构的革新与实践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5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构成。必修课程模块有2个,化学1,化学2;选修课程模块有6个。每个模块2学分,学生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学分。高中化学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人文性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倡导多样性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积极开展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建议理工类修至8个学分,化学类修至12个学分。8 教材概念和形式(什么是教材呈现的形式)
在传统观念中,化学教材就是学生学习的化学课本,即教科书,教科书是唯一的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源泉和主宰。现代观念认为,电子的,纸质的,视听的学习材料均可称为教材。9 栏目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名实相副 整体自洽 数量适当 便与运用 10 化学教学设计的逻辑发展
教学设计经历了设计意识由朦胧到清晰,理念由自发到自觉,操作由经验到规范的发展过程。根据其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可以把教学设计划分为四种不同的水平。
1直感设计——设计者通常是教师,主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或者直观感觉来进行的教学设计。(设计质量较差,实践效果没有保证)
2经验设计——设计者通常是教师,以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为主要依据,以过去教学的经历为模板进行的设计。(设计效果受设计者已有经验和概括水平的影响,教学效果难以稳步发展)
3试验(辅助)设计——设计者先根据某些理论或假说进行验证性教学试验,然后在总结试验情况,形成实践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设计质量有所保证,加快了经验的积累过程,也对理性认识起到了检验,修正,完善,发展的作用,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成熟)
4系统设计——依据比较完备的教育理论,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的教学设计。(系统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提升到行的层次,代表了当今教学设计的最高水平)
试验(辅助)设计的系统设计都属于现代教学设计。在当前的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中,首先需要树立的新理念
化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
2化学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化学教学活动是化学教学系统运用过程中,施教主体,学习主体分别作用于其他要素,以及两主体双向互动所采取的有意识行为的总称。化学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施教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和构建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设计准备 学习,研究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主张,结合化学教学实际进行选择,整合,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
2调查,研究学习主体。
3了解,研究教学任务。
4研究并掌握教学内容。调查,研究教学条件和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设计教学目标 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2制定教学目标是,还要注意教学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各教学要点的教学目标不一定都要达到最高层次。要注意各类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把它们组织成协调,和谐,自然的教学目标体系。
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策略的形成需要逻辑思维参与,但它不只是逻辑思维的结果,常常还需要进行创造性思维。
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情境设计。
设计教学媒体
化学教学媒体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用于负载化学教育信息,传递化学教育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通常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
设计整合,运用和反馈环节
设计总成与编制方案 教学语言的基本提点和要求
1遵守语言,逻辑规律
化学教学语言应该准确,鲜明,生动。书面语言规范,严谨,详略得当。口头语言简短
适应教育教学要求。讲课语言声音清晰洪亮,流利,发音标准,语速适当,善于运用实验,板书,声情并茂,有感染力。
3符合化学学科特点。正确地应用化学术语,确切的表达化学概念和命题。15 板书的内容,要求,注意事项
内容:课题名称
授课提纲,教学要点和难点
补充材料和其他内容
要求:要有计划,准确,简洁,富有启发性,示范性和艺术性,能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
考虑板书的形式的版面设计 化学教学媒体
17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 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识取向。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19 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联系—预测策略教师的素质有哪些结合经验谈谈
21化学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
1化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
化学教师必须具备系统,扎实,广博二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实施注意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只有如此才能胜任化学教学工作。
2化学教师的试验教学能力
化学教学能力包括进行演示实验教学,设计和改进化学试验的能力及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
22教师进行反思的意义(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