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师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
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日子里
城南二小 1988年7月17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二十年前的今天,我分配工作了......三十年前,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我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春风的吹拂下考入重点中学,六年后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了工作。有幸成为“带粮票”的国企干部。到目前为止,那时的生
活历历在目。不是当时生活与现在生活的纵向比较,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一种场面和一股劲头。生活就是这样,最为原始、最为初级的总是印象最深的,实际上如果让我坐上时间穿梭机回到三十年前,我想那种日子就成受煎熬了。没有超市,没有卡拉ok,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动车组,没有高速公路,没有私家车、没有运动场、没有……,总而言之,现在有的那时都没有,试问当今的人们回到那时怎么活?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抚育了我们这一代人,我们的前辈建设和保卫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小平同志实行改革开放,他所带给我们这一代人的最深刻变化就是努力工作、热爱生活、wto与世界接轨,虽然,我们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我们的国力在不断增强,我们的人民在不断的富足,特别是几代国家领导人坚持着和平与发展的治国安邦的方针和政策,让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人民享受着安定、和谐的每一天。
我为自己出生在这一年代而自豪,更为自己是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而骄傲,我们正在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硕果,对比三十年前,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因为我国开放的脚步时刻没有停息过,我要为正在上高中的女儿做出一个榜样,让他们到了我们这个年龄仍然存留着我们的精神和态度,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仍然踏着我们的足迹,努力学习,扎实工作,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贡献的人!
一晃眼,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30个年头,我也匆匆走过了41年人生路程。
第一个十年,每一个家庭生活条件都十分拮据。父母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考上大学才能跳出农门,才能真正的靠双手养活自己。当时,足以成为奋斗目标的事情就是考上大学。那会儿我们的农村生活很苦,能吃饱肚子就是好家庭。我们家在当时还算是好家庭。爸爸工作在外地有工资,每天奔波在农田和家的妈妈被繁重的农活累弯了腰。幸运的是我拿到了大学通知书,也算是给妈妈一个交代。每个月的愿望就是回家吃上从地里刨的粮食作为零食过嘴瘾。然后,再从家里带点儿回学校。欢喜过年的明显标志就是穿一身新衣服,穿一双母亲亲手做的新布鞋。最大的奢侈是和同学们照一张合影,上面还要提上一行字“何日再相逢”!
第二个十年,工作、结婚、生子、再学习。父母的衰老、年龄的增长催促我立志不断进取,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孩子的出生为家庭增添了新的希望,捡拾柴禾、玩玻璃球、吃大锅饭、穿工作服似乎与他毫不相干。丰富的生活改善了原始的状态,每逢节假日,都会带着孩子在超市里自由挑选他喜爱的东西。我们的孩子们不再为每学期开校的费用而愁眉苦脸,他自己的压岁钱就足以支付逐年减少的费用……孩子拥有的是家庭的温暖,祖国的繁荣,社会的和谐进步。
第三个十年,工作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促使我们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节假日、周末奔波在各种辅导班,周围不乏多才多艺的好儿郎。孩子出国上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3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没有坎坷的个人经历,没有耀人的工作成绩。30年的个人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30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民的生活。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说说国家经济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在这三十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哪一样都是翻天覆地。
先说衣、食和住吧,自己经历过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年代,家里姐妹四个只有老大能穿新衣服,下面的妹妹们只有穿旧衣服的份,带一两处补丁司空见惯。一年只能添置一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如果有条件能穿上灯芯绒面料做的衣服的话,伙伴们就会围着叫“有钱人,真牛皮,一身都是灯芯绒”。“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每一个经历过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吧,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伙伴们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现在的小天使们每个至少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
再说食品的供应更是让自己难忘。农村的生产队每到过年的时候都要杀上一头不能干活的老牛,人们都争着要肥肉,瘦肉没人要。你一定很奇怪吧,要说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肥肉可以领到。排长队领生产队分的粮食、蔬菜是常事。因为争抢排队引起大人们吵闹甚至是相互抓扯让孩子们惊恐不已,七八岁时最怕的就是让家长吆喝着去排队,常常在接受这个任务时嘴硬地说“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
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地瓜糖或是炒盐粒,都曾经是小伙伴们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酣畅淋漓。
二十年前,我的家庭的住房只有两间,放大立柜的房屋 除了床还是床,前面是客厅兼饭厅,再备上一两只小马扎或小木凳;孩子多的家庭还
得设计成上下铺,而床后面就是另一间卧室与储藏室的统一。
再说说行吧,小时在农村,汽车、火车听别人说起都很奢侈,更不用说坐火车了。上大学第一次去外地乘火车见到了六层高楼大厦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结婚后去内蒙探亲乘火车需要三天三夜,而今交通四通八达,道路平稳畅通自不必说,柏油马路,高速公路,铁路提速,只需一天时间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且不说现在的自动化办公条件如何先进,单说喝开水一项都不知道换了多少种热水器,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水只能是在早上锅炉房供应时间打好以保证全天的需要。每天在上班前作好准备,一次提上几个装满水的水瓶,穿过一串串走廊提到办公大楼的三楼,而且得跑上两三趟的艰辛。现如今,坐在办工作旁,伸手就是饮水机加纯净水,冷热自斟,好不自在。
还有通讯工具的变化,八十年代的手摇式电话让自己在邮局打了一天电话,也没有把我的高考分数告诉远在外地工作的爸爸,没办法,爸爸只好坐火车连夜赶回家,顾不上吃饭又赶回工作岗位。且不说先要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再转接至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若对方是信号不太好的边远山区,得打上好几个电话,有时甚至得呼叫上一天才能接通。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腰间跨着bb机,传呼信号随时呼叫,每每发出叫声,还要故意装作听不见,让它多响几声......,持有者的那份自豪,不言而喻。到了千禧之年,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持有者不仅要用上与自己身高不成比例的嗓音大喊,还得夹杂着地方语同时进行,才觉得在人前显圣。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而自己经历的只是千千万万国人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第二篇:乡镇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
昔日到大孤山镇,拐弯抹角路不平,一路颠簸又泥泞。如今到处可见油亮的水泥路,条条通向幸福村。往日乡村的破旧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虽然短暂,可是这三十年使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后,我们农村更是旧貌换新颜。抚今追夕,心中感慨颇多。
我的家住在伊通县城西北,我爱它,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然而,儿时的生活却是心中一种难言的痛。忘不了,为了吃顿大米饭,要和妈妈哭上几次鼻子,记得当时家里很穷,每顿都是苞米馇和大饼子,我们姐弟四人,我是最小的,爸妈宠着我就从亲戚家换点大米,每顿用碗给我蒸上一点,这也是我小时候“苦肉计”的回报。三年在初中的学习,每天要趟过几米宽的大河,偶尔鞋子还会被水冲走,走上十多里路才到学校。春秋天,尘土飞扬满脸尘埃,雨雪天,道路泥泞一身烂泥,那时自行车很破,雨天,我就挽起裤腿,准备一个树棍,防止烂泥把车轮粘住,有时还要用肩膀抗着自行车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那时屯子里的电视特别少、更没有电脑,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只有几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家里穷买不起自己想看的书,一旦有本好书抢着看,在同学中传来传去,爱不释手。
现在不必说那四通八达的电路,跨过乡村和田野,为工业送去动力,为农家送去光明,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电磁炉,乡镇农家新建的新房子里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也不必说那迅猛发展的通信设备,电话、手机和网络已悄然进入农家,各种信息咨询的传递方便快捷,世界也显得小了。单是看这眼前一条条的柏油路就有了无限自豪之情。新修的柏油路一条蜿蜒长龙,宽阔平坦,一望无际。一辆辆摩托车、拖拉机、小货车喜气洋洋一路奔驰。笔直平整的乡间公路像一条长长丝带似的穿梭在村庄,雨天,不怕打湿裤脚;晴天,更是干净整洁,连头顶的天空也更加一片湛蓝。
随着党的富民政策不断深入农村,村民的思想也开放了,好多人成了养鹿、养牛、养猪和养禽专业大户。他们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过上了好日子,也为本镇农村的经济发展出了一份力。日子好过了,村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更加急迫起来,不再像过去玩纸牌,扯家常,而是关心起了党的富民政策,关心农村科技知识,开始努力学习种植、养殖新技术。利用农闲期间,一些精壮劳动力还会外出打工,也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同时增加了自己的收入。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还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呢!如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村村通”工程让农民出行更方便,数字电视、电话也是家家具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看病有了保障,“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帮了农村孩子上学的大忙,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也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大孤山镇村民人人过上了好日子,从“温饱”迈向了“小康”,“和谐”家园正在建设,还要谱写新的更加辉煌的篇章!
第三篇: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修改稿
改革开放暖人间
市委综合调研室 程翠莲
我出生于改革开放后的第三年,没有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也没有感受过文革时期的阶级斗争场面,但小时候却总喜欢缠着奶奶给我讲日本鬼子进村的故事,听爸爸述说知青、粮票、挣公分、带着红薯上学等往事。对于他们的曲折经历,我总不甚理解,心里充满着惊奇和疑惑。上中学后,我在历史书上发现了他们那个年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以及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历史痕迹,从此庆幸自己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生长在国家日益富强的新时代,并充分享受和亲身见证着改革开放给我和家乡人民带来的美好生活。
80年代,快乐的童年。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开启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大锅饭,克服了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我家也分到了土地,全家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田间日夜劳作,在喜获丰收的季节,终于享受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妈妈经常说我是一个有福之人,一生下来,就能每天吃上白面馍,而比我大八岁的哥哥,当他出生时,妈妈在全村-1-
没能借到一碗白面,因为那时家家都没有剩余的白面。我比哥哥幸运,是因为我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如今的农村,不仅能天天吃上白面馍,饭桌上的鸡鸭鱼肉也已是家常便饭。
我童年时期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爸爸卖了家里的一头牛从城里买回来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当时电视机并没有几个频道,但全村和周围几个村子的村民一到晚饭后就会赶到我家看电视。由于我家房屋小,看电视的人多,只得把电视机搬到院里播放,七邻八乡的村民把我家围了一层又一层,他们和我一样对电视机充满着好奇,电视机里的精彩节目也给累了一天的农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过了几年,到了八十年代末,几乎每家都买了电视机,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到我家看电视了。如今我家那台电视机也早已被淘汰,换成了21寸的彩色电视机。广大农民在物质基础日益增强的基础上,也开始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90年代,奋斗的少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于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国迅速发展,我的家乡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农户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习科学种植桑树和养蚕,增加了收入,从
而带动周围几个乡镇发展养蚕业。有的村庄大面积建设蔬菜大棚,一条条由白色塑料布搭建成的菜棚如长龙一般在田间蜿蜒,菜棚里种植的各类蔬菜主要销往城市,从此市民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吃上了新鲜蔬菜。还有的村庄鼓励农民发展规模养殖、科学养殖,一时间,各类养猪、养羊、养鸡等专业户不断涌现。农村经济在这种热火朝天的生产环境下,继续向前发展。
打工现象出现于80年代中期,我的家乡开始得要晚一些,大概在90年代初期,也就是在打工现象兴起的时候,但现在仍有着方兴未艾之势。我的姐姐就在这第一批打工妹之中,她们走的时候,口袋里装着亲人煮熟的鸡蛋和几百块钱,背着简单的几件行李,怀着对大城市的无限憧憬,转身就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列车。接着村里有更多的年轻人出去了,到沿海不同的城市,从事着各种行业。他们中的一部分因为找不到工作或吃不了苦,陆续返回家乡;一部分因找到了工作,在那里呆上几年,再回家结婚生子,然后又踏上打工之路,在家乡和城市之间来回奔波;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在城市里建设自己的新家。如果不是过年或农忙,现在村里很少能见到年轻人,家里多剩下老人、妇人和小孩。随着电视剧《外来妹》的播出,全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关心打工者,例如,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现在国家正着力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问题,使农民工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也能成为真正的城里人。
农民劳动艰难,果实来之不易,我们可以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两句话来形容。千百年来,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家乡人民总是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炎热的烈日下拿着锄头在田间除草、手持镰刀收割庄稼、赶着黄牛来回犁种。自从农民购买了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机械设备以后,广大农民终于看到了从土地里解放出来的希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把生产技术充分运用于农业,进一步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使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农村大地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21世纪,前进的青年。在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十年里,我有幸考上了大学。在大学校园里,我想念亲人,想念家乡,于是就经常写信回家,但是通信速度太慢,有时候等家人收到我的信,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同时也快到学校放假的时间。后来,家里安装了电话,我就把写信改成了每个星期向家里打一次电话,这样既方便又快捷。短短的几年时间,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电话在农村开始普及,成为各家各户必备的通讯工具。近几年,家乡人民
又开始用起了手机,每逢过年过节,为方便平时交流农业生产或外出打工的信息和经验,朋友或亲戚之间会互留手机号码。家乡的公路和交通工具也在发生着改变。农村的道路再也不会重现一到雨天,路面就会泥泞不堪,到处是小水坑,出门拎着鞋、光着脚走路的情景了。如今村村通上了硬化路,即使下雨在路上也可以骑自行车、跑汽车。以前农村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一家能有辆自行车就很不错了,后来许多人买了摩托车,如今有些农民也同城里人一样有了电瓶车和小汽车。我想,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广袤的田野上一定可以看到飞驰着各种汽车。
同时,农民的生活条件也在逐渐改善。就说住房,我爷爷奶奶住的是草房,爸爸妈妈住的是瓦房,我们这一代住上了平房和楼房。再说饮水,从井里打水喝,到用电抽水喝,再到现在喝消过毒的自来水。再讲一下服装,我小时候天天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家长才给做新衣服,平时只能穿姐姐穿小的旧衣服,如今我一年四季都有各种漂亮的新衣服。最后说一下化妆品,老一辈人不用化妆品,上一代人用肥皂,我们这一代用的化妆品可以说品种繁多,不胜枚举。
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有一天,爸爸高兴地告
诉我,国家全部取消了农业税,种地不仅不用交钱,而且国家还给补贴。我听到这个好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浮现出坐着爸爸拉粮食的车子到县城交公粮和村干部带着人到各家各户要提留款的情景。经过几次税费改革,农民负担逐步得到减轻,但农民从地里收到的粮食,除去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成本之后,一个家庭剩不了几个钱,生活还不是很富裕,这也是当时农民外出打工的重要原因之一。农业支持工业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工业开始反哺农业,国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也让农民一起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2008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三十而立”之年,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作了回顾总结,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要紧跟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继续前进,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强。
第四篇: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
一路同行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
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中学 孙建伟
学礼大我半岁,我们现在任教于同一所中学。我和这个从小一起捉迷藏长大的玩伴,分分合合20多年,现在又聚首了。我们村在武汉郊区的小镇上,与孝感毗邻。小时趴在地上打纸片的一群小伙伴中,我是他的“臣民”,缘于我很听话,他又很能打,外号“霍元甲”。
背上书包上学,我们都成为老师关注的对象。我受关注缘于我的懂事,他则因调皮和多动而备受老师的“照顾”。四年级的儿童节。我作为二年级就入队的老队员亲手为新入队的他戴上了红领巾。他回家向父母炫耀,唯独忽略了这一个细节。那一年,我作为学习英雄少年赖宁的优秀代表上台发言,他在台下为我卯足了劲鼓掌。从此,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他的“臣民”。
五年级,他因为身材高大,被选作升旗手。我担当主持人,那是我们的第一次合作。当他从我身边走过时,不露声色地给我做了一个鬼脸。
那时镇上有好几所初中,小升初的考试关系到能否进入镇中心中学学习,我很顺利地考入。他则没能过线,好在家境优越,父母花了一千多,让他以委培生身份入了学。
这一次,我们没能分到一个班,但因为有晚自习,所以每晚都相约回家。初三那年,有晚我参加化学竞赛培训,十一点才结束,他硬是在教室外的寒风中苦等了两个小时。我向他说抱歉,他呵呵地笑道:“我怕你怕鬼!”我们回家要翻过京九铁路,那时铁路沿线未封闭,偶有撞死人的情况。那一刻,我仿佛又成了他的“臣民”。
1996年我们中考,我以601分大大超过重点线,可穷怕了的父母替我选择了武汉四师。考试不是他的长项,离重点线差了一大段。本可以选择普高,但他却想和我一起当老师,报读了本区的中师,尽管家里强烈反对。
毕业后,我回到了母校任教。他则被分配到了镇二中。小镇此时也只剩下这两所中学了。母校的生源也由重点招生转为划片招生,两所学校也成了竞争伙伴。我们在一起进行教研的机会也不少,他时时开玩笑地戏称我为“师傅”。因为他始终认为我读书比他强,教书也一定如此。
2006年,我们同教毕业班,常忙里偷闲坐在一起喝酒、谈工作。尽管那时两校关系紧张,竞争的火药味太浓,但我们却非常投机。中考成绩揭晓,他所带班级上重点线的学生数比我班多一个。我笑着打电话给他:这回轮到我叫你“师傅”了吧!
今年,镇上小学毕业生继续锐减,镇二中和镇中合并,原二中改为寄宿小学。他也随他的学生一起来到了镇中,和我坐在了一个办公室。
他自我解嘲地问我:“你看我,读师范吧,现在改为区六中了,在二中教书吧,现在又被你们兼并了。我是不是像个灾星啊?”我宽慰他道:“哪里的话!你是中国教育飞速发展的直接
参与者和建设者,你可是个大福星啊!”
他释然!
我欣然!
第五篇:银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
光阴本来是“无缝连接”的,但是因为有了厚厚的相册中留存着的老照片,才给记忆留下了一个个切口----撕开它,可以模糊地看到一二十年前的影子。
今天是星期六,我本打算带着女儿外出踏青,后因女儿学校组织集体出游,于是便放弃了。无事可做,便点根香烟,沏杯龙井,斜倚在沙发拐角,漫无目的随手翻看着家中相册里的一
张张老照片,过去的日子像风一样一阵阵扑面而来。其中一张照片映入眼帘,照片中的我和三个同事站在办公楼的一角,那时的我头发浓密,稚幼年轻,表情看似兴奋,也略显紧张。记得那是1988年底到人行上班第一天与人秘股同事的合影。啊!岁月如梭,一晃已经20年个年头了。
1988年,我国改革开放10周年,也是我十年寒窗参加高考的年份,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记得那年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耐,可能是天气过于炎热的原因,我高考发挥失常,落榜了。伤心落泪之余,为今后的出路犹豫,是复读继续高考实现人生的梦想?还是找份工作为家庭减轻负担?左顾右盼之时,人民银行招收工作人员的公告吸引了我。在征求家人意见后,毅然选择了报名参加考试。考试结束后一个多月时间的等待好似十年寒窗苦读,整日与焦虑、彷徨相守共伴,家人戏说我抑郁了许多。当年十一月份的一个星期三下午,一串急促的敲门声将我从昏睡中惊醒,很不情愿地下床开了门,一位绿衣信使问:是陈加付家吗?我说是,说话间接过一封信,打开一看,是人民银行的录取通知书。天啊!这是真的吗?晚上我战战兢兢将这一消息告诉家人时,全家人都掩盖不住兴奋的心情。后来经体检和征审,我被人民银行正式录用,那天报到时被分配到人秘股工作,股长提议说,我们来合个影吧!于是上面所说的照片就这样出炉了。
上班以后才逐步了解关于人民银行和金融改革方面的知识,如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于1948年12月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布成立,1984年起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1988年是人民银行成立40周年等等。仅仅了解这些浅薄的知识后,已经让既年轻又无知的我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感觉自己好象是一位未来的央行行长。后来从事具体业务工作有机会与政府、银行和企业打交道,才切身体会到人民银行创业的艰辛!也才真正了解到当时经济水平和金融服务水平都还处在很低的水平线上。
那时人行还没有职工宿舍,几户已有家庭的职工拥挤在办公楼里居住,每户一间15平米左右办公室,洗衣做饭只能在走廊凑合着,生活条件虽十分简陋,但都很是满足,你会时常从走廊中听到几家人快乐的笔声。记得上班第一年,我每月基本工资仅为46元,现在仅够买包苏牌香烟,就是这工资水平在当时还属于中等收入呢!
银行与会计年终决算永远是分不开的,当年还处在手工记账的时期,每逢年终决算必须提前好几天开始准备,特别是在12月31日晚上,整幢办公楼灯火通明,人人都在紧张而有序的忙碌着。在没有电脑的时代,那时的算盘就是现在的计算机,手中的笔就是现在的打印机!当一张张传票制作完成,一份份决算报表顺利平衡后,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谱写着一篇篇华美的乐章!
“你在干吗呢?”老婆的问话打断了我的回忆,“在找寻逝去的青春……”,我顺便应付了几句,继续品味着这杯浓厚的“香茶”。
“我要举报某某机构有奖储蓄、贴水储蓄”,这是一张当时金管股的工作人员接到举报电话时忙碌的照片,这张照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金融机构储蓄竞争趋于“白热化”,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济过热现象较为明显,反映在金融方面就是金融机构贷款账外经营、银行办三产、储蓄无序竞争等等。那段时期,人民银行也经历过先办公司、后清理整顿的阵痛,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是放在了整顿混乱的金融秩序上。记得95年的一个冬天,为了取证某机构高息揽存的事实,我们曾经叫我老婆作为一名普通的储户到20里远外的一个金融机构网点存款进行实地取证,呵呵!还不错,我老婆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拿到高息揽存的凭据。这个金融机构在事实面前低下了高傲的头,接受了人行的处罚。事后老婆说,当时真的很紧张,象“做贼”一样,就怕露馅了。
人民银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整顿金融秩序调控措施的陆续出台和基层行的重拳出击,在短时间内较为混乱的金融秩序基本得到遏制,人民银行的监管威信得以树立,各项工作局面也都在顺利而又全面地打开。每当想起这段难忘的日子,我和同事们都津津乐道,感慨万分!因为我们每一位基层央行人也都曾有过受人冷眼的经历、品偿过技不如人的滋味!
那时人民银行职工队伍基本是由转业军人、招聘人员和外单位调入人员组成,金融业务素质普通较低,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变化不关心、不了解,导致现场检查技能不强。有一次现场检查未查出金融机构问题,结束后这个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讲,人行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