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演讲稿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社会政治发展模式。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这条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这条道路,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和保持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怎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为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当前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发展基层民主,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制保障
(3)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4.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有利于人民的民主参与和各种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显示出旺盛活力。同时,对于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实现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不仅关系其民主政治建设的走向,而且关系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权的稳固。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二篇: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
《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强调,工会要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工会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和部署,自觉坚持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下行动。工会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及工会的地位作用所决定的,是中国工会区别于其他国家工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目标任务,都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包括职工群众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开展工作,是工会地位作用的集中体现,与为职工群众服务根本上是一致的,是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的生动实践。工会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是做广大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保护和调动工作,是做密切党与职工群众联系的工作,其最终目的是把广大职工凝聚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激发出来,引导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从而实现工人阶级的奋斗目标。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工人运动的主题,团结和组织广大职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是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完成工人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新阶段工会的根本任务,也是工会履行基本职责的重要前提和途径。因此,各级工会必须切实增强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行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活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求工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要求工会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投身现代化建设事业,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和发明创造等职工经济技术活动,深入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鼓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献计出力。要求工会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在职工群众中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针对职工思想上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职工理解、支持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正确对待各种利益关系调整,坚定地走在改革和发展的前列。要求工会大力推动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重大方针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努力推动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营造出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工会工作只有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才能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切实找准工会的位置,有效体现自身的价值,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xiexiebang推荐)
坚定不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景和方向,这是我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的第六部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这个整体性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和目的根据十七大报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战略格局进行的整体部署,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小康社会”一个中国传统的概念,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向往和追求的一种比较富足的社会生活。邓小平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赋予这个概念以崭新含义:“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这样就必须是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这一万亿美元,反映到人民生活上,我们就叫小康水平;反映到国力上,就是较强国家”。为了实现小康,在他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翻两番”、“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等一系列战略构想的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据统计,“三步走”的第一步目标,1987年已经达到;第二步目标,到1997年就提前完成;“人均800美元”的目标,到2000年胜利实现,实际达到854美元。当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时,我国人均GDP已达1090美元。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曾经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也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根据新阶段的新起点和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前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使十几亿中国人民都能
得到实惠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个奋斗目标,连同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战略部署,共同构成了党和国家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
胡锦涛总书记作的十七大报告,根据各族人民不断增强的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针对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更加丰富、更加完备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即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其中,对民主政治方面的新要求表述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这是党中央对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新情况做出的积极回应。显然,报告第六部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对实现这一新要求的具体部署。
其次,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主题。十七大报告将十二大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法,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深刻,意义重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角度看,表明我们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要不断拓展和延伸这条道路,其中包括探索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角度来认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要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拓展,形成包括民主政治建设在内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由此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角度来认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已经形成和确立,但仍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角度来看,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都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以,坚定不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十七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据细心人士观察,仅“民主”一词,报告就有60多处提及,而论述民主政治发展的篇幅在报告中长达7页之多。报告首先论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总的纲领,包括目的、道路、要求、领导核心等四个方面,报告还从六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和措施。
报告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社会制度的根本特征。实现和保障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因此,报告开篇就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把民主视为“生命”,这一提法在中国共产党举行的历届全国代表大会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民主被视作“生命”,意味着民主在中国未来的政治舞台上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意味着民主已经逐步深入民心,意味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已经跨入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期。
认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表明我们党对民主与社会主义的有机联系的认识已经达到新的高度,即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生命相依。社会主义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同人民当家做主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无产阶级的解放时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社会主义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业,而人民的利益只有靠人民当家做主才能够真正得到维护。党中央几代领导核心都坚持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毛泽东曾指出,“只有实行民主,中国才希望。”邓小平也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又论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是要让全国各族人民享有最广泛的民主。”如今,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又把民主提升到“生命”的战略地位,并字斟句酌地对“中国式民主”进行精辟论述,较为完整地赋予发展民主政治的时代新内涵,无不昭示出党对人民民主价值的重视,正如报告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而民主愈发展,社会主义就愈具有生命力。所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保障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二、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报告在回顾了二十九年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之后,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近三万字的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同时,还提出了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关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条道路的具体内容应该这样理解:党的领导是前提也是原则,人民当家作主是实质也是核心,依法治国是保障也是途径,三者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制度体系及其运行的基本框架,其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被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沿着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十七大报告将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提升为“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这种提法更科学、更有高度,也更具指导意义。
实际上,关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论述不仅限于第六部分,报告的第十二部分即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提出了“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路径。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民主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积极探索。十七大报告对这些新探索、新尝试、新经验进行提炼、概括,充分加以吸纳,对发展党内民主做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等等。引人关注的是,报告还突出强调要尊
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一般认为,“党员主体地位”是指党员是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应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当家作主的积极作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从本质上将就是尊重党员的意志和权利。党员主体地位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活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在党的事务与决策中发挥主体作用,行使党员的民主权利。从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的角度来看,尊重党员主体地位,需要在党内生活和工作中充分体现党员的意志,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充分体现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党的各项决策和政策都能充分代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这一新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对未来的党内民主、党内生活充满期待。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总体要求和党的领导
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这里将十六大时所提的“积极稳妥”原则改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这一表述实际上是传达了两个观点:一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和前提,必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原则,经济社会越发展,越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二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反映了执政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既要积极稳妥,又要不断深化,才能与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的情形相适应。
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如何深化,报告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党的性质的先进性和奋斗目标的科学性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历史上的正确性所决定的。因此,报告指出:“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
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这里特别增加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程序化”,表明党的领导的理性化和法治化要求的提高。
加强和改善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领导,必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其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包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真正当家作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权为民所用”;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与此同时,十七大报告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和措施作了全面而又系统、深刻而又生动具体而又详尽的阐述,清晰地描绘了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图景,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和要求。限于篇幅,这里略去。
总之,正如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曾经说过的那样,“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因此,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我们坚信,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建设和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范文模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涉及的问题很多,包括内涵、外延、特点、地位、作用、形成、实现、措施等。其中的内涵、外延、特点可以称为基本内容。这里我们对它做些专门探讨,因为这是基础和核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应该从四个层次去把握。
首先,是道路。“道路”是现当代中国人民喜欢使用的概念,它指的是包括目的、目标、内容、途径等活动因素在内的综合体系。道路,也可以理解为模式,是各种因素的统一。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涉及的不是政治的某些方面,而是政治的全部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政治行为。此外,这里的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广义的,不仅包括政治体系本身,而且包括政治体系对政治环境的治理,这里涉及到政治发展的目的和政治发展的绩效。
其次,是政治发展。政治发展,可以宽泛地理解为政治体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和变化,但是它最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国家的政治体系要在经济社会现代化、主权国家普遍化的过程中发生相应的进步性变化,包括变化的目的、目标、内容、主体、根据、途径、过程等。政治发展既可以指这种变化的过程,也可以指这种变化的结果。政治发展既可以是政治环境(包括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变化的结果,也可以是政治环境变化的原因,还可以与政治环境同步变化,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
再次,是社会主义。这里的社会主义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最主要的是以劳动人民为核心的全体人民的幸福,是马列主义的指导,是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与这些特征相联系甚至把它们内化的政治发展就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并不仅仅是理论探讨中的概念,而是客观存在的实践,苏联的苏维埃制度、南斯拉夫的自治制度、古巴的参与制民主、越南的党内民主等,就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一些具体形式。
最后,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主要包括满足中国人的愿望、适应中国人的习惯、考虑中国人的能力等。虽然中国与一些国家一样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由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发展也是有差别的。
因此可以概括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根据政治发展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中国具体国情而采取的政治发展战略及其实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外延
严格说来,这里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静态制度方面的具体表现。根据我们几十年政治发展的实践,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外延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五大核心内容
这是指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是绝大多数人都同意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国体,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形成时间最早,当然应该是核心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特别是在代表产生、内部结构、权能、会议等方面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是现当代中国政治的创举,是当代中国最有特色的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同于外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各种制度,也很有中国特色,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统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十七大提出的一个概念,但是它指称的政治事实在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已经存在很久,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内容。
六大中层内容
这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和民主执政制度、现代行政制度、现代司法制度、权力监督制度、决策制度和人权保障制度。这些内容是政治制度的重要方面,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和民主执政制度不仅是我国政治民主的组成部分和基本保障,是社会主义事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最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之一。我国已经适应当代政治价值观念的变化,提出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并且开展了大规模的人权保护活动,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人权保护制度,例如不忘自由权但强调生存权,不忘个人权利但是注意集体权利,重视人权的国家保护并且提出主权高于人权,等等。
十二个外围内容
这是指我国政治生活中其他12个方面:国家象征制度、元首制度、中央-地方关系制度、中国-外国关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军事制度、信访制度、社会团体制度、选举制度、信息-新闻制度、公务员制度、政治教育制度等。这些方面虽然不如前面那些内容突出和基本,但也是我国政治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组成部分。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特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综合属性的概括,是对该道路基本内容的的进一步认识。我们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这最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特征,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实现政治发展,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因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离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就会落空,依法治国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和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基层民主自治等制度形式,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党的领导,还是人民当家作主,都必须在法制范围内进行,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
第二,政治稳定、政治改革和政治绩效的统一。政治稳定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前提性目标,是其他方面政治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一直受到我国的高度重视,从毛泽东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经过邓小平的保持安定团结和江泽民的稳定压倒一切,到胡锦涛同志的构建和谐社会,无不体现着这个重视。政治发展有多种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采取的途径是政治改革,在改革中注意制度建设。注重政治绩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特征,我们判断政治发展的主要标准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政治发展实践中,我国有效地坚持了政治稳定、政治改革和政治绩效的有机统一,形成了鲜明的政治发展特色。
第三,中国政治特色与人类政治文明的统一。既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当然需要有而且实际上也有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特色与人类政治文明的成就并不矛盾,中国特色是在吸收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我们是在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人类政治文明中的积极因素而发展中国政治的,包括民主、法治、权力监督、保护人权、公务员制度、税收制度等。
第四,马列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治发展中的指导地位,确保我国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这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特征。但是,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并不完全教条式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发展思想,而是根据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进行了补充、丰富、改革和完善,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政治条件、民族主义的地位、政治改革的实施、政治稳定的维护等方面。马列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的统一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特征。(执笔人:杨仁厚)
第五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不断推进高校工会工作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不断推进高校工会工作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工会是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权益的代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由于教育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作用,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之高校会员文化素养高,应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主阵地,高校工会如何结合高校特点、规律紧密联系学校工会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和举措,努力把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全面贯彻到学校各项工会工作中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不断推进工会工作。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高校工会工作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权益的代表。中国工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走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工会性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党中央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事关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事关工人阶级根本利益,事关中国工会前途命运。
王兆国同志在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中国工会8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发展的必然结论。”强调中国工会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准确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基本内涵,对于更加自觉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具有丰富的内涵,工会十五大报告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系统阐述,着重强调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工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工会的政治原则、本质要求和根本保证,是中国工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工会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会的根本特点。各级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接受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到工会的各项工作之中,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发挥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推进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
二是坚持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工会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重申: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定力量,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中坚力量,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中国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中国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要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贯彻落实,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三是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王兆国同志在全总十四届十一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从中国国情出发,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高度,首次鲜明地提出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工会维权观。各级工会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国家和企业发展。
四是坚持维护工人阶级团结和工会组织统一。工人阶级团结和工会组织统一,是我国工会的历史传统,也是我国工会的鲜明特征。只有将广大职工群众最广泛地组织到工会组织中来,维护工人阶级团结和工会组织统一,才能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工会应担当的历史责任,才能不断增强工人阶级的整体力量,更好地体现我国工会的特点和优势。
五是坚持独立自主、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增进友谊的工会对外方针。工会要从统筹国内国际大局出发,积极参与国际工会运动事务,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工运新秩序。
以上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基本内涵,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随着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基本内涵必将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不断推进高校工会工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这是工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履行工会社会职能、密切党同职工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要求,也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工会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由于教育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作用,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之高校会员文化素养高,应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主阵地,高校工会应结合高校特点、规律紧密联系学校工会工作实际开展工作,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努力把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全面贯彻到学校各项工会工作中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不断推进工会工作。
一要广泛宣传,营造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的良好氛围。高校工会要把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确保学习贯彻活动取得成效。校工会要组织专题学习会进行学习。各分工会负责人也要带头学习,并组织好本单位的 学习活动。要充分发挥校工会网站、橱窗、宣传栏、板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宣传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并及时总结学习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在高校校园内努力营造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的良好氛围。
二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激发教职工创造活力。引导广大教职工理解、支持、参与学校各项改革,为促进学校发展献计出力。协助校业务工作部门,深入开展教职工业务培训、竞赛、交流等多种形式活动,引导帮助教职工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继续深化和拓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不断提高教职工职业道德素养。努力建设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教职工队伍,不断增强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团结和带领广大教职工,在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是要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努力实现新形势下工会组织的目标任务。切实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学校党政对工会工作的殷切要求,也是广大教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热切期待。坚持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权观,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贴近基层、贴近教职工的优势,以广大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协助党政帮助教职工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四要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队伍建设。高校工会要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工作,要着眼于把工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群众组织,不断创新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要抓好工会各项基本制度建设,要加强工会干部的培训,提高工会干部的理论、政策和参与水平,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工会工作水平,切实增强工会组织活力。工会干部要加强自身学习,把学习作为提升能力的基本途径,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群众意识,掌握并不断提高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本领。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同教职工的联系,真心倾听教职工呼声,真诚反映教职工愿望,真情关心教职工困难,不断增强工会组织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发挥组织教职工、引导教 职工、服务教职工、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作用中体现新作为、展现新风貌。
五要提高高校工会的创新能力。高校工会要有创新意识,工会干部要始终保持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在继承中发展创新。高校工会工作要创新,工会干部必须具备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坚持与时俱进,深入实际,主动研究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高校工会工作的特色,这样一定能不断开创高校工会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