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迎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中国迎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中新网2014.1.1.【导读】2014年,从今日开启。这一年,是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履职次年,也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当下,改革已成中国各界共识。在新的一年里,诸如收入分配改 革细则等多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改革方案将面世,养老金并轨等“硬骨头”有望获得积极进展。改革为年满65岁的中国注入动力的同时,将为世界带来什么,各界期待。(MSN理财)
1、建国65周年:中国迎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今年,中国将迎来建国65周年。在既得利益群体已然存在、利益藩篱日趋固化的当下,改革,再成各界共识。
刚刚过去的一年,被视为中国改革的新起点。这一年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迎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沿着35年前改革开放启程的足迹,这次“关键性会议”突破性 地为中国改革“升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不日后,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得以公布。这份2万余字 的纲领性文件,共计137次提到“改革”一词。
中共改革的决心,还体现在专设机构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3年岁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即决定成立上述机构,由习近平任组长。这被解读为“有利于突破利益固化对深化改革的障碍”。
蓝图绘就,中国改革大幕旋即掀开。分析称,在全会决定涉及的15个领域60项任务中,目前已经有至少23项陆续出台了相关措施或已着手细化改革内容。2014年,被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被视作上述改革举措能否切实落实的“验证年”。这一年里,“单独二孩”新政将全面启动,收入分配改革细则、新型城镇化规划、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招考改革总体方案将面世,国企改革总体方案真容有望揭开,养老金并轨有望破题,此外,国防和军队等领域改革也或有新 进展,各界期待。
2、收入分配改革细则将出台 养老金并轨可期
2013年初,《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在历经1年之后,有望在2014年出台。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近期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2014年发改委将协调推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实施细则的出台,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
国家统计局2013年首次公布了基尼系数:近10年来中国基尼系数始终位于0.4以上,2012年基尼系数达到了0.474,收入分配差距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民众普遍期望,收入分配改革能尽快推进,以缩小贫富差距。
“提低、扩中、控高”被公认为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专家指出,要通过改革,消除初次分配领域的不公,对中低收入者减税,控制高收入,并消除社会保障上的待遇差异,最终形成“橄榄形”的收入分配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分配改革中,饱受争议的养老金双规制有望在今年破题。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12月26日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2014年在社会保障方面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双轨制”、“待遇差”问题。
3、“单独二孩”新政将全面启动 落地效果待观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随后,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单独两孩”政策正式获批。
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有关省、市、区将启动“单独二孩”政策。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妇可带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材料到街道乡镇计生办申请再生育,双方只需一方户口所在省实施该政策便可申请。
经过月余酝酿,北京“单独二孩”政策已率先进入立法程序,若顺利通过,该市将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政策。此外,海南、陕西等省份也称将力争第一季度启动“单独二孩”政策。
有关专家表示,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变动,“单独二孩”政策的全面落实将影响1500万至2000万符合生育新政的夫妇。
为应对新政落实后短期出现的生育堆积,近期印发的《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倡导合理的生育间隔,并明确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确保生育水平不出现大的波动。
多省官方调研预测,计生新政的落实对总体人口规模、公共资源等的影响将在可控范围内。不过具体效果如何,因无先例可循,仍有待观察。
4、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新型城镇化规划将面世
2013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明确要求:2014年6月底前出台不动产登记条例,出台并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按照既定时间表,中国在今年上半年就将迎来不动产登记条例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出台。舆论指出,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将为房产税的开征奠定基础,同时也可能为反腐败添上一柄利器。
此外,酝酿已久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在今年出台也几成定局。2013年底先后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均提出,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国家发改委会后也明确表示,将抓紧修订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争取尽快发布实施。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进一步细化了城镇化的时间表,提出三个“1亿”目标,即: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民众期待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描绘的这一美好图景早日实现,而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这一顶层设计的面世,2014年料将成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破题之年。
5、国企改革总体方案有望揭真容 市场化成其核心
随着2013年底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的出台,备受关注的国企改革总体方案有望在2014年揭开真容。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日前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表示,国资委正在按照三中全会的要求,抓紧修改和完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下一步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实时发布。
据介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以下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第二,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第三,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近期举行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对国资国企改革进行了细致安排。根据会议的部署,2014年国资国企改革将在界定国企功能、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改革、完善监管体制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五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这份官方描绘的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路线图”中,加快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水平成为其核心。在外界看来,随着国企改革方案的出台,2014年将成为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长久以来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薪酬和职务消费过高、市场化程度不够等痼疾有望得到改观。
6、招考改革总体方案将出台 欲破“一考定终身”
据教育部新闻发言人透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改革实施意见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中,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发布。
作为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教育领域深水区多改革任务重,其中,“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多年来饱受诟病,也是此轮改革要根除的最大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普通高校将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除改革高考招考制度之外,即将发布的总体方案还会在小学初中对口直升、实行学区制、有条件地区新建校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学缓解大城市择校热、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及学习成果转换认定制度等六方面进行探索。
根据新一轮教改 “三步走”的时间表设置,2014年,不但教育部要出台总体方案,各省份还将在年底出台当地具体实施办法,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推广实施,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中国受困于旧的招考制度已30余年,如今教改的信号已明确,改革能否有突破、将多大程度满足民众诉求,无疑是2014年值得期待的热点。
7、“打老虎”力度或将升级 制度反腐将啃硬骨头
2013年最后一个月,陈安众、童名谦、李东生、杨刚和李崇禧,相继5名省部级官员被查。12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预示着中共将以频率更高、力度更强的“打老虎”动作迎接2014年。
中共十八大以来,18名省部级高官被查,2.5万人违反八项规定被处理,2013年前9个月10.8万人受到纪检监察机关处分„„这些数据提振社会反腐信心,也让民众对新一年里中共严打“老虎苍蝇”抱有更高期待。
反腐需标本兼治。2013年,从顶层设计规划未来五年中共反腐路径,到会议费管理办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等,这些制度能否真落地、显实效,无疑是民众对2014年中共从严治党的另一大期待。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要求巡视制度全覆盖,探索实行官邸制等。三中全会后,官方又接连释放出试点新提任领导干部财产公开、制定“裸 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分解一把手权力、制定干部待遇标准等反腐新政信号。新年开启,这些制度反腐的“硬骨头”如何啃,备受关注。
分析认为,反腐关系民众对继续深化改革的认可与支持。在全面深化改革征程起步的第一年,中共升级反腐、强化整风的态势将持续,“严”——无疑会继续成为中共“强自身”的鲜明底色。
8、中国时隔13年再办APEC峰会 外交看点频仍
习近平、李克强7次迈出国门,访问22个国家,接待60余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华,同300多位外国政要会见交流„„2013年,中国外交精彩开局。新的一年,面临可能存在的反弹压力,如何“中场守住”,挑战不小。
两场贵宾云集的“主场外交”看头十足。时隔13年,APEC峰会再回中国,将于今年秋季在北京举办。亚信峰会将于5月在上海举行。届时,中国领导人将与哪些国家元首会晤,引人关注。
大国关系方面亦是看点频频。适逢建交35周年,中美如何充实和拓展新型大国关系引人关注,而拟于年初走马上任的新任驻华大使更为此平添看点。分析称,中 美在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方面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中俄在投资、能源、高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有可能取得新突破,中欧在落实《2020战略规划》、实现双方发 展战略的对接方面将会有新举措。
周边仍将是重中之重。鉴于安倍日前的“拜鬼”行径,中日关系料难“破冰”。日趋复杂的朝鲜半岛局势将何去何从,各界臆测的金正恩访华能否成行,存较大变数的南海问题将向何处,都有待观察。
不过,友好合作仍是今年中国周边外交的主基调。中国料将在2013年提出的一系列新倡议之下,主打经济外交,谋求与东盟关系的“钻石十年”,积极经营与南亚、中亚等关系,打造稳定友好繁荣的周边战略依托。
此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一被视为加强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的最新举措,料在今年有实质性进展。
9、军队改革着力“能打胜仗” 强军之路或推新举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总部署中,“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备受关注。有分析称,以此为起点,中国军队将推进战略性、宏观性变革。新年开启,在“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下,中国军队如何优化军队规模结构,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如何在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上,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如何更加注重联合地方,推动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格局„„改革路径清晰之后的诸多深层改革引人关注。
从禁酒反奢的“军十条”,到军车换新牌弃豪车,2013年中国军队组合拳改作风的动作频密。新的一年里,包括反腐治贪在内,解放军在整肃军风军纪方面的力度料将持续。
过去一年,中国军队近40场重大军事演习演练活动,17场与外军的多边和双边联演联训,多兵种、高密度的真打实抗引来世界目光。2014年,中国军队将首次参加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2014”联合军演,在“世界战场”上,解放军的亮相备受期待。
2013年,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为核心的航母作战体系建设创造了多个“第一次”。在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战略转型中,2014年,中国航母话题必将继续引来高关注度。
此外,新的一年里,包括巡航钓鱼岛在内,中国军队在应对周边安全局势、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方面的举措也将更引人关注。
10、两岸“深水区”继续攻坚 多项议题有待推进
2013年,两岸关系可谓在“深水区”难中求进。这样的攻坚脚步在今年不会止步。
两岸领导人实现会晤并非短期可实现,不过两岸都乐观其成。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去年见面同意建立直接联系,加强交流沟通,推动互访。国务院台办表示,有关安排正在规划中。互访在今年值得期待。
两岸民间政治对话将继续推进。作为对话重要平台的第二届两岸和平论坛今年将在台湾举行。此论坛及其它对话平台就政治议题会取得哪些新共识以及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成为两岸关系攻坚克难的指标之一。
两岸高端交流将保持热度。延续惯例,国共两党高层预计今年将择期会面,继续就两岸关系重大问题交换意见,释放新信息。这将为两岸关系攻坚克难提供新动力。而试图调整大陆政策却仍未脱“台独”的民进党,今年能否迈出大步,与大陆交往实现正常化、机制化,值得观察。
海协海基两会协商今年任务繁重,将触及货物贸易协议、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等多项议题。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协议至今未能在台湾通过生效。今年如何推动已签协议尽快落实,如何克服阻力达成并落实后续商谈成果,有待双方努力。
两岸各界此前已多次呼吁建立文教交流合作框架性机制,以及新闻交流正常化,但尚未成为现实。今年若能有所突破,将为两岸关系写上浓重一笔。
随着两岸民间交流不断加深,两岸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往来亟待更为便利、更为扩大深化。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两岸关系向前攻坚将具备更稳固基础。
第二篇:今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今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安全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让社会安全变得实实在在,改革才能“踏石有印,抓铁留痕”。这一切,都离不开法律。
全国人大代表:希望通过立法维护中国“大安全”
简政放权作为改革“先手棋”
让市场发力、给市场助力、让市场增强竞争力;
“吾道一以贯之”,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假以时日,必有成效。
总理您好。您在报告里讲改革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还要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举措
遇万难还须放胆,破困局要用智慧;
凡事不患难,但患无备,磨好了斧子才能劈开柴。
但凡事不患难,但患无备。所谓磨好了斧子才能劈开柴。我想只要我们正视困难、直面挑战、趋利避害,就是遇事克难的成功之道。
谈简政放权:
是利器,是釜底抽薪之策,作为改革的先手棋;
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
开正门、堵偏门;我们不能把今天的垫脚石变成明天的绊脚石。
谈经济增速
我们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谈房地产问题
干一寸胜过说一尺;根据不同人群需求,不同城市情况,分类施策、分城施策。
谈雾霾治理
不能等风盼雨,还是要主动出击,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
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
谈社会保障
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绝不能让无家可归、因贫弃医等现象频发; 让每个人通过奋斗有公平发展的机会,把公正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
谈反腐败
不论职位高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腐败是人民政府的天敌;
让权力寻租行为、让腐败现象无藏身之地。
中国党和政府反对腐败的意志和决心是一贯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有贪必反、有腐必惩,取得新成效,我们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对于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我们实行的是“零容忍”。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不论职位高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触犯了党纪国法,就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
腐败是人民政府的天敌,我们要用法治的思维,用制度来管权、管钱。今年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而且要加快推进“权力清单”公布,界定权力的边界,防止滥用权力。
对于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一些领域,比如像土地出让金收入、矿产权的转让等,我们要全面审计,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性措施,让权力寻租行为、让腐败现象无藏身之地。
谈中美关系
智者求同,愚者求异;择宽处行,谋长久之利。
谈与周边关系
四邻周边碰出的应该是和谐的声音,而不是刺耳的噪音;
扩大利益的交汇点,缩小矛盾点。
唱响改革主旋律,凝聚发展正能量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平等交流动真情,心系人民谋梦圆
思想束缚’和‘利益固化’的表述,从两个方面揭示了改革的阻力,一是认识论的局限性,一些人有惰性和路径依赖,想维持现状,不想改革;二是一些既得利益者不愿改革,怕改革动了自己的奶酪。”
过去30年中国经济积聚的顽疾‘像冰山一样牢不可破’,但我们已然听到‘冰山’碎裂的声音。”
对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零容忍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 “蹄疾”与“步稳”,两者辩证统一,相辅
相成。
第三篇:全面深化改革 步入改革元年
全面深化改革 步入改革元年
100年前的1914年,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救中国出苦海,以“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无畏精神,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发出讨袁宣言,揭开中国反帝反封建历史新篇章。100年后的今天,2014年被视为中国“改革元年”。
党的十八大为中国社会的新一轮改革吹响了号角,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正式拉开了改革的序幕。十八届三中全会划定了中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路线图,而同月13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经济蓝图,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元年定下了总基调——“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事实雄辩地证明,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将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相较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之开始的改革开放,如今的改革是对其的深化,是改革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的重要阶段,他们既有着明显的区别性特征,又有着无法割裂的继承性。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的革命。这场伟大革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走过了35年极不平凡的历程。事实表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都没有出路。习近平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繁重。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任何理论、任何真理,只有切实地联系实际、融入实际,才有其真正的生命力,才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为我们指出的唯一出路。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2013年7月21日到23日,习近平在湖北调研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和当前经济运行情况。调研期间,习近平强调,应对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与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唯物辩证法教导我们: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的,人们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现象与本质又是统一的,人们能够而且需要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目前,深化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设计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到各方面机制体制的完善。中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应该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有可能前功尽弃。要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坚决破除一切方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总而言之,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接力干下去。
第四篇:全面深化改革中国高歌行进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高歌行进(直击改革前沿)——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改革举措扫描(下)
本报记者 马国英 彭俊 胡健
《 人民日报 》(2014年11月13日
04 版)
解读当下的中国,“法治”与“改革”是一对高频词。
观察十八届四中全会,自然会将其与十八届三中全会联系。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四中全会绘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路线图,两次全会、两大主题、两份《决定》,共同服务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方兴未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宏图绘就。从严从实,抓好落实,筑牢基础,愿景可期。
法治护航全面深化改革
一年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写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现代化认识的再次刷新,反映了我们党在认识上的再次深化——制度是现代化变革的关键性因素。而法治体系,无疑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体系;法治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国家治理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法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当的时代使命。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由此而言,依宪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四中全会《决定》重申:“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正确处理改革决策与制定法律的关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预算法的修改,见证了改革与立法之间关系的变迁。这部有着经济领域“小宪法”之称的法律,历经4次审议,于今年8月完成了20年来首次大修。
据介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涉及改革领域的现行有效法律就有130多部。
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为依法推进这项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国务院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相关法律。
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通过关于修改文物保护法等12部法律的决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关于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等7部法律的决定、关于修改保险法等5部法律的决定等,以一揽子方式取消和下放了部分法律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为改革扫除了障碍。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压力大,社会矛盾凸显,各种事务千头万绪,这就更加需要强调树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有专家指出,我们党越重视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法律就越有权威,党的主张就越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同支持。
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源自全社会对法律的信仰。四中全会《决定》在讲到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时强调:“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还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能不能 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强调干部选任“法治导向”。干部知法依法,必将带动群众信法守法。
司法改革保障公平正义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并从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和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多个方面推动司法体制改革。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明确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制定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对若干重点难点问题确定了政策导向。
今年9月,上海召开首批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任命大会,289名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接受任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产生的首批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
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去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劳教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彰显了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进步。
《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明确了救助条件和范围、细化了救助标准和程序、规范了救助资金的使用管理,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将国家司法救助资金列入预算,统筹安排。国家司法救助制度体系正在建立之中。
《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要求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把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等诉讼权利救济的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由政法机关依法处理。
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杜绝司法腐败。今年1月1日起,全国3000多家各级法院的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接受公众监督;检察机关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诉决定书等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制度。司法公开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月,中央政法委出台了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指导意见。截至8月,全国检察机关已建议将711名罪犯收监执行,其中原厅局级以上职务犯罪罪犯76人。最高检、司法部部署在北京等10省(区、市)开展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在原有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基础上,将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违法的”“阻碍律师或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应当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而不退还的”等三种情形纳入监督范围,由人民监督员启动相应监督程序。
司法体制改革具体举措也在有序推进。11月6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业机构。据了解,上海和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也将在年内成立。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当前,简政放权,政府权力“瘦身”,职能定位更清晰;建立权力清单,清晰划定行政权力范围,激发市场活力;依法治 官、依法治权,制度反腐迈出重要步伐……用改革的办法和法治的思维规范权力运行,提升执政能力,赢得了广泛拥护。
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坚持党的领导,是法治中国最根本的保证。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治国必须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有把党建设好,依规管党治党,国家才能治理好。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党规党纪是管党治党的重要法宝。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党规党纪不断完善。一年间,《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制度保障。
对于法治国家来说,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是中心环节。“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一年来的举措与成效可圈可点。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本届政府成立以来,三份“清单”三位一体,逻辑明晰:“负面清单”从经济改革切入,瞄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打破许可制,拓宽创新空间;“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从行政体制改革入手,界定政府权力边界,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物管好。简政放权先行、制度建设跟进,法治政府建设正从政策推动转向法治引领。
政府权力来自人民、源自法授,也应接受人民监督、法律监督。让政府政策透明,是依法治国执政理念的内在要求。让权力阳光运行,是建设现代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三中全会以来,权力公开、信息公开,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与此同时,为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今年6月,国务院启动全面大督查,并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采取走访企业、入户调查座谈等方式,督查简政放权、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棚户区改造、扶贫开发、农村饮水安全等改革、发展、民生政策的落实情况。随后,又对督查中发现的政策落实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及时回访,确保改革政策接上地气,改革效果落到实处。
迈向法治中国,步伐铿锵有力。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而每个公民都将从这次前行中获得更多公平与正义的力量。
第五篇:全面深化改革铸就中国梦
全面深化改革铸就中国梦
二十七中学
【背景材料】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通过改革开放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依据实现中国梦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4、新华网北京5月4日电,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他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教材链接】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让青春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2、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因: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生产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6、高举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7、坚持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8、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作用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9、我们取得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10、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2、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人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的根本大法依据:宪法
13、我国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4、两个百年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15、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确立的依据: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资产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16、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7、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18、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1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0、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22、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23、理想对人的行为作用: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
24、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①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②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适当进行调整,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推动理想的实现。③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我们需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还需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预测设问】〔共筑伟大中国梦创造精彩人生〕
新华网北京5月4日电,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他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1、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圆了哪些梦?
答:民族独立梦、经济腾飞梦、百年奥运梦、航天航海梦、港澳回归梦、“入世”梦、航母梦等等。
2、圆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本世纪头20年和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分别是什么?
答: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4、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将会遇到哪些困难:
答:①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生产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④面临着严峻的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⑤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比较严峻,面临着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恐怖势力的威胁等。
5、我们必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答: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面对困难,你认为国家应该怎样做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
答: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③坚持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④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维护社会正义;⑤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走自主创新之路;等等
7、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答:①关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勇担历史使命;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④培养国际视野,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⑤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增强自身实力,提高自身素质等。
8、习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提出,青少年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即将毕业的你有何梦想?谈谈如何才能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
答:梦想:升学、就业等方面应做到:①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②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适当进行调整,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推动理想的实现。③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我们需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还需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全面深化改革铸就中国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
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通过改革开放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依据实现中国梦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十八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请你谈一谈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答:①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②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东西;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④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2、你是如何理解“通过改革推进中国梦的实现”这一观点的?
答: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③改革开放经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④改革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入活力,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等。
3、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说明了什么?谈谈国家这样做的原因。答:①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是由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4、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是什么?它确立的依据是什么?
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的依据: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5、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建设法治中国有哪些要求: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做到依法治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人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②政府要自觉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③公民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6、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答: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