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原理2009年考研试题[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5:2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原理2009年考研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原理2009年考研试题》。

第一篇: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原理2009年考研试题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原理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政治现代化,利益表达,政治评价,参与型政治文化,联邦主义,寡头政治铁律,非正规性利益集团,交易型政治家

二、简答

1.历史制度主义的基本特征

2.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征

3.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4.德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要素与特点

三、论述

1.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2.我国目前大部门制改革的政治意义

第二篇: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原理2005,2005答案年考研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政治学理论 考试科目: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历史制度主义

2.使命政党和掮客政党 3.议会委员会制度 4.精英民主理论 5.寡头统治铁律

二、简述题(每题12分,共60分)

1.简述分权学说。2.简述归口管理体制。3.简述公共选择理论。

4.简述政党与利益集团的区别。5.简述共和制的要素与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结合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2.试论社会转型时期国家职能与社会公正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政治学理论

考试科目: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历史制度主义:指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释发达工业国面对共同的经济震荡做出不同的政策反应,一些学者在比较分析不同国家中政治结构化的中层制度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学流派。它有四个突出特点:(1)倾向于在相对广义上理解制度与个人行为间的关系;(2)强调与制度的运行和发展相联系的权力的非对称性;(3)强调路径依赖和意料之外后果的制度发展观;(4)特别关心将制度分析和观念等因素结合在一起的分析方法。

2.使命政党和掮客政党:以政党所信奉的政治理念的本质,以及政治理念在塑造政党的政治态度与行动方案上所扮演的角色,对政党划分为使命政党和掮客政党。

使命政党指一个以吸引人们归依并信奉其理念为主要目的,而非以扩大选民支持而赢得公职选举为主要目标的政党。这种类型政党的一个典型例子即为美国的社会主义劳工党。掮客政党指以尽可能多地推选出候选人为目标,而且这些候选人要尽可能地代表许多不同的利益以及政治理念的政党。掮客政党以赢得选举为自己的核心目的,这种类型政党的最佳例子是美国的民主党与共和党。

3.议会委员会制度:指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一人手中,而是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以瑞士为代表。其特点是:政府由议会选举产生,不一定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或党派联合产生,委员不得兼任议员,可连选连任;采取合议制;不实行权力分立;委员会无权解散议会,无权否决议会的议案,议会通过的议案必须执行,并对议会负责。议会不能以投不信任票的方式使委员会提前解职。

4.精英民主理论:指19世纪以后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修正传统民主信念的新民主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古典的“人民统治”的民主从来没有实现过,将来也不可能实现;政治权力从来都由社会“精英集团”所掌控,这种精英主义理论被马克斯·韦伯和熊彼特发展成“精英民主理论”。但是,精英民主理论忽略了现代西方政治过程中的另一个特别重要的现象,那就是利益集团的作用。这也为人们进一步研究民主理论和民主现实留下了空间。

5.寡头统治铁律:指由米歇尔斯结合19世纪末欧洲特别是德国社会主义政党组织的发展实践发现的理论。该原理认为,“正是组织使当选者获得了对于选民、被委托者对于委托者、代表对于被代表者的统治地位。组织处处意味着寡头统治。”即使强烈信奉社会民主原则的社会主义政党也难逃走向寡头统治的命运。寡头统治是任何试图实现集体行动的组织的必然结果,是任何有着良好愿望的人们无法改变的“铁律”。“寡头统治铁律”也成为现代政治社会学领域一个经典论断,该论断成为后来许多学者分析官僚政治、组织行为、政党以及代议民主体制的主导框架。

二、简述题(每题12分,共60分)

1.简述分权学说。

答:(1)分权学说的提出

中国古代的政府机构只有分工,而不存在分权问题,因为在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主绝不允许大权旁落。西方很早就提出了分权学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就有分权思想,他把政权分为讨论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但他还没提出制衡问题。古罗马的政治学者波里比阿认为罗马实行了一种兼有君主、贵族和民主三种政体特点的混合政体,并指出在几个政府机构之间存在着相互牵制和平衡的关系。这是历史上首次提出的制

衡观念。之后,罗马共和主义者西塞罗强调恢复元老院的尊严和执政官的权力,这里又出现了立法与行政分立的思想。到中世纪,布丹大胆地主张司法权应从君主手中划分出来,以此限制王权。分权学说虽然源远流长,但其影响并不大,一直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古老的分权学说才在进步的资产阶级政治学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并产生了新的内涵,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传播。这一历史性工作的完成者是约翰·洛克。

(2)分权学说的内容

洛克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其中立法权是至上的,以此来支持当时已由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的代议制。18世纪,孟德斯鸠系统地创立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学说。他认为,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一直成为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家机构所公认的原则。首先采用这一原则的是美国,美国宪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和司法相互制衡原则。对此,马克思说,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最完善的例子就是北美”。

(3)分权学说的实质

分权学说的实质是为了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在分权学说中,资产阶级掌握的立法机构的地位高于一切。在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完全为资产阶级掌握。因此,三权制衡也只是资产阶级统治者之间的制衡。无论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宪法中都贯彻了分权学说,只不过在制衡的具体形式上有所不同。

2.简述归口管理体制。

答:(1)归口管理体制的含义

归口管理体制是指中共中央把政府工作按性质划分为几个口,由同级党委分口负责的体制。在中国,政府工作不仅包括狭义政府所指的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还包括中国共产党组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司法及担负政治任务的人民群众团体。因此,“口”是指广义政府工作中的“系统”或“条”。

(2)归口管理体制的建立

归口管理体制是参照苏联模式建立的。中共中央在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干部的同时,作为配套措施,建立了对政府部门的归口管理制度。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分散主义和地方主义,1953年中共中央把政府工作按性质划分为工交口、财贸口、文教口、政法口等,由同级党委的常委分口负责,以加强对政府行政工作的领导。不久便在各级党委下设计划工业部、财政贸易工业部、交通运输部、农村工作部等。各工作部与政府行政机关的业务部门相对应,进行对口管理,以管理干部为主,而不直接管理行政事务。对于中央国家机关分设在地方的下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在领导关系上采取了双重领导方式:在业务上受中央主管部门的领导,在党务及行政事务上接受地方党委及人民政府的领导。

(3)归口管理体制的特点

我国政治体制的核心原则是党的一元化领导,而一元化领导主要是通过归口管理体制实现的。从这一体制,可以看出政治权力精英之间关系的制度化和人格化并存的状况。制度化表现在归口管理所体现的中央上层民主集中制所体现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原则,无论当的领导人地位多高,都要处于党委的领导之下。归口管理体制中存在权力的人格化倾向,使个人权力不受约束,还与我国传统的“条块关系”体制纠缠在一起,大大制约了行政机关的权威,这众多重领导、政出多门的体制在实践上必然会分散公共权力的公共权威。因此,对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3.简述公共选择理论。

答: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是一种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学的研究。

(1)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范围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以消费者和供给者为主体的经济市场,一个是以选民、利益集团、政治家和官员为主体的政治市场,公共选择理论就是专门研究政治市场的理论。

(2)公共选择理沦的方法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方法是个人主义。一切社会现象都应该追索到他们的个人行为基础,个人的目的或偏好是经济学分析的出发点和基石。把经济学运用于政治分析的公共选择理论家认为,个人是社会秩序的基本组成单位,而政府只是个人相互作用的制度复合体,个人通过制度复合体做出集体决策,去实现他们相互期望的集体目标,同时他们也通过制度复合体开展与私人活动相对立的集体活动。政治就是在这类制度范围内的个人活动。

(3)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范式

在公共选择理论中,既然个人是方法论的核心,那么其分析范式就是经济人,个人参与政治活动是从自己的偏好和效用函数出发,从交易活动中寻求和创造使自己获利的机会。人并不因占有一个总经理位置或拥有一个部长头衔就会改变其人性。

(4)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评价

公共选择理论以其对人的私利性的简单论断冲击了西方国家的政府行为,认为是人的私利性导致政府行为的低效。但是,它忽视了理想战胜利益的能力,以及在政治过程中公共精神对政府官员的激励作用。

4.简述政党与利益集团的区别。

答:政党与利益集团的区别是:

(1)政党是社会中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活动分子,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政治组织,社会承认它具有组织与扩张其主张的合法权力,它也积极介入到政治生活之中,为取得或维持政权,或影响政治权力的行使而发挥自己的作用。而利益集团是为了—定的目标或共同利益而组织起来的社会组织。

(2)政党一般都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以及一整套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设计的政治纲领。政党是一种制度化的组织,它有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原则。按组织程度,有的学者根据利益集团的组织规模将划分为小型政治团体、中间型政治社团和大型利益集团。利益集团的组织程度不一。

(3)政党的存在受到法律的保护,具有合法性。政党通过提名候选人,参加竞选的方式,选择执政者及影响国家政策,介入政权之中。而利益集团比较关心政府要做些什么这个层面,或者说,更关心政府的具体政策,并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对之发挥影响作用。

5.简述共和制的要素与意义。

答:共和制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政体形式,与君主制相对。最典型地共和制国家是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芬兰、瑞士等,也都是共和制的国家。

(1)共和制的要素

第一,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是一个集体;第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通过某种形式的选举产生的,并且有严格的任期限制。君主制政体的最基本特征,是最高国家权力事实上或在象征意义上集中于君主一人,君主是没有任期限制的,一般是世袭的。共和制的特征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在议会制共和制下,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大部分国家由议会选举产生,只有少数国家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而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一般由全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共和国的总统,相反,通常被选举为一个有限的期限,他们的继任由选举他们的人来选择。

(2)共和制的意义

在18世纪震撼世界的大革命中,人们把君主制视为独裁专制的象征,而共和则是革命的目的,共和制比君主制更民主。但是在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多数人并不把君主制与独裁专制、共和制和民主等同起来,而只视之为反映政治制度形式上特点的差别,即只是国家元首和元首的产生方式不同,并没有多大实质上的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结合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答:(1)政治发展理论

政治发展主要是指当代政治的现代化问题,尤其是指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现代化问题,其中包括政治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政治权力合法性基础从习俗和惯例向法理的转变,社会治理方式由传统统治向法治、制度治理的转变,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国家系统形态由专制形态向民主形态的转变以及政治文化的相应变迁等等。

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多方面的,政治现代化是一个重要方面。政治现代化既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又是一个相对静止的概念。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是其两个重要的方面。作为相对静止的概念,它具有集合作用,包括若干特征。政治民主既是政治发展的目标,又是政治发展的手段。政治民主源远流长,但民主作为普遍流行的制度,却是近代以来的事。人权是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不管是政治现代化,还是政治民主化,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的提高。衡量政治现代化的总的原则就是合法性政治、有限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三者相辅相成,合法性政治依赖民众的广泛参与,只有合法性的政治,才能保障有限政府或宪政的正常运行,而有了宪政,民众的参与权才能得到保证。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的执政能力,是指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将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地领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3)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国政治发展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2.试论社会转型时期国家职能与社会公正的关系。

答:(1)国家职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的职能和外部的职能。从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的角度说,国家的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划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两种。

国家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国家职能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政治职能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范围的缩小而逐渐缩小其作用范围,而社会管理职能则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日益扩展、深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职能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其社会职能上升为主要职能,表现为组织经济与文化建设。

(2)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的本质是指一个国家应该满足社会中个人和团体生存所应该得到的最基本的需求。公正既包括分配资源的方法,也包括分配资源的结果。方法是公平交易,结果是指承认所有的个人及团体能够平等地享有一些基本权益,并且在他们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当人们得到了相等的机会,拥有了基本的权益,那么他们就认为这个国家是公正的。如果没有社会公正,国家所得到的只是服从(权力)而不是忠诚(权威)。一个国家只有满足了基本的公正要求并继而获得了权威,这个国家才能存续下去。

(3)两者关系

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冲击了原有的利益分配模式,造成了社会成员的利益分化,拉开了贫富之间的差距;新旧体制转轨之际存在着某些缝隙和漏洞,致使一部分人得以运用不平等竞争或不公正手段攫取私利,加剧了社会摩擦;社会结构转型促成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的急速变迁,并不断扩展着区域流动,增加了社会控制的难度;现代化浪潮在文化层面引发出复杂多样的价值追求,不同层次、不同地位、不同群体的人们形成较为明显的观念反差,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社会变革的承受力和适应性,以及对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式等等的体认、评判与选择。上述问题和矛盾需要审慎、适当地加以协调和处理,否则就有可能引起社会动荡。而动荡一旦发生,改革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

以市场经济为中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全面展开,既需要改造或打破僵化的旧体制,使全社会激发出充沛的活力;同时也需要在更高的水平上建构新秩序,以便使激发出来的活力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一个社会是不可能在无序状态中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的。由于现代化进程所需要的新秩序不会自发产生,因此必须借助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力量对它加以自觉地培育。从这个意义来说,国家应充分发挥其社会管理的职能,利用自己的合法性权威,通过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在宏观上对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进行正确而有力的调控、规范和牵引,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其本身也构成了政治发展的一个现实目标。

第三篇:2009年东华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试题

东华大学

2009 年 硕士 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学原理

答题要求:

1、答题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做在本试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本试卷不得带出考场,违者作零分处理

一、(共40分,每题8分)名词解释

1、威权政体

2、政党分肥制

3、国家结构

4、利益集团

5、政治稳定

二、(共40分,每题10分)简答题

1、简述政治权力的特性

2、简述政治团体的行为模式

3、简述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总体特征

4、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学说

三、(共30分,每题10分)辨析题

1、现代政府的分权原则是指政府机构之间的职能分工

2、我国的政党制度是竞争型政党制度

3、行政不力又称“软政权化”

四、(共40分,每题20分)论述题

1、论述现代政府权力的横向结构类型

2、论述政治民主化与公民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1页/共1页

第四篇: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政治管理)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5、古典民主观以(直接民主)为蓝本,把民主视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提倡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7、19世纪,由于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8、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经济自由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9、制约权力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10、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11、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复合制和(单一制)。

1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14、19世纪,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15、与古代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在形式上采用(普选制)。

16、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17、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18、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19.(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20.1970年代以后,(新右派)的产生,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受到冲击。21.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自愿),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二、选择题

1、根据政治学的一般分析原理,非政府政治体系由(A.个体公民B.社团C.政党D.市民社会)组成。

2、一般来讲,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A.舆论监督B.公民监督D.社会团体监督)

3、(B.孟德斯鸠)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4、(C.阶级性)是政府的灵魂。

5、英国政府一直在(A.保守党D.工党)的轮流执掌之下。

6、民主的限度包括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D.以不侵人“私人领域”为限度)。

7、马克思主义认为(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8、(B.选举权C.罢免权)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9、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B.组织政府的手段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10.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 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A.代议制)

11.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经济市场化B.文化世俗化C.政治文明化D.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1.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样的意义?.(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 17.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B.政治科学研究D.政治哲学研究)

18.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A.复决权B.罢免权C.创制权D.选举权)。

19.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有(A.示威抗议C.恐怖活动D.司法诉讼)。20.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的(A.冲突C.竞争)是区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21.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A.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B.协商C.伙伴关系D.合作)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22.在现代法治社会,(D.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23.两党制以(C.英国D.美国)最为典型。24.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B.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体现了法治原则。

25.(D.理论与策略)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26.行为主义政治学要求用研究(D.自然科学)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由此出发,主张以政治行为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27.根据(D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三、名词解释

1.利益集团指的是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2.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3.意识形态指的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4.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 策过程。

5.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6.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8.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9.民主化就是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现代民主宪政的过程。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 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2.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哪些原则要求?

答:(1)人民主权原则;(2)权力制约原则;(3)法治原则。三大原则构成了宪法精神的统一体,成为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具体说来是: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权力制约是国家运行的基本手段,法治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障。3.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是什么? 答:(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4.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5.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6.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7.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样的意义?(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

五、论述题

(一)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不足之处: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人们凭借对超自然力量的祟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曾经迷惑人,但最终经不起理性思维的检验。

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 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现代的政治观念。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角度看,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5.决策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根据学生展开 3 论述情况酌情扣分)

(二)、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以上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3分)

第五篇:2014 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资料免费下载

2014 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资料免费下载

历年考研真题试卷 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623 政治学原理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无效。

一、简答题((文汇南师大考研网)4 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

1.评析“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2.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3.政治权利的特性。

4.政治社团的特征。

二、论述题((文汇南师大考研网)3 题,每题 30 分,共 90 分)

1.政治统治的基础。

2.政治革命的作用。

3.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考试科目:623 政治学原理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无效。

一、简答题(4 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

1.评析“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考查重点】 这是政治学基础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中的考点,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治观中关于政治本质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将政治视为经济的集中 体现,所以马克思主义是从利益的基础上来对政治进行研究的。

【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和社会学说史上的革命,也

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实际,对于政治的含义作过多方面的论述,构 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认 为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体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而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 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 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2.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考查重点】 这是政治学基础第二篇政治关系、第一章利益中的考点,考查的是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

中的作用。与许多其他政治学派不同,马克思主义将利益视为政治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政 治观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将政治视为经济的集中体现。

【答案解析(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利益对社会政治生活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

(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所以从事政治活动,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实现自己利益的要求。

人们进行政治斗争,本质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二人斗争,利益是人们政治活动的主旋律。

(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社会一切政治组织及其制度都是围绕着特定的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同时也是为其所由以

建立的社会成员的利益服务的。

(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作为观念而存在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来自于人们的政治利益,反映着人们的利益内 容和利益要求,并服务于特定的政治利益。因此,利益都是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本源,离 开了这一本源,任何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都无从解释。

下载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原理2009年考研试题[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原理2009年考研试题[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考研试题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考研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考研试题(社会学理论)全集 1996年 招生专业: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政治学原理

    1、政治是一种社会的利益关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为(A )A戴维·伊斯顿2、“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说这句话的是( B ) B......

    政治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孙中山先生是(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2. 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 A. 城市 B. 民主 C......

    政治学原理

    一、填空题 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亚里士多德把国家......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作业 [案例分析]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买车** 结合本案例,你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个会更好?如何制约政治权力?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题思路:......

    2011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形考作业一: 答案: 一、我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都很重要,权力制约是外力作用,道德制约主要是靠掌握权力的主体自身的反省,联系香港财政司司长梁......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1 答案:一,我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都很重要,权力制约是外力作用,道德制约主要是靠掌握权力的主体自身的反省,......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形成性作业参考答案 答案1:政治学原理作业1 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