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第十册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十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现有学生36人,主要来自如意、郭来、车里、庞家、乡直等几处。前几名差距不大,但后面的同学分数太低。绝大部分学生思想品德较好,学习态度端正,上课遵守纪律。基础较好、学习认真的同学有:王浩宇、赵义广、李文慧、庞雨飞。智商较高、学习较差的有:李新雨、李世玉、王浩聪,像这几位同学需对他们习惯养成的教育,使他们养成一个认真听课、积极动脑的习惯。基础较差、上进心较强的有:王秀丽、李娟、王凤涛,对这些同学要多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的有:王洪鑫、李世超、王建棣,对他们要进行多指导、多帮助,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从总体来看,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具备了相应的口算、笔算、验算的能力,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为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之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共八个单元和一个总复习。各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分析如下:
第一单元:认识正、负数
教学重点: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教学难点:对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的正确理解。第三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重点: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互质、求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和方法。
第四单元:方向与位置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数、异分母计算计算法则,理解算理,并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第六单元:统计
教学重点:掌握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组整理的方法,掌握较复杂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看和制作统计表。
第七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需要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单元:可能性
教学重点: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答生产和生产实际问题。
3、掌握约数和倍数等概念,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4、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真假
分数的含义,会进行假分数和整数的互化。能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5、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6、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开发
1、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幻灯投影、多媒体等各种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2、运用实物或简单的教具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
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充分发挥学校的图书室、计算机室的作用,让学生从多方面获得信息技术的教育,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4、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数学。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调查、实践,从活动过程中学数学、用数学,并体会到数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六、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建立师生平等、多身互动的和谐气氛,让学生能大胆提问,大胆想象,从而拓展思路,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指导学生通过特殊事例中,推理和概括出普遍的规律性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的数学综合素质。
6、课堂作业的设计,题型要有代表性,少而精,并且要求学生及时认真完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同样要及时批发,并且记载好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或解题的独创性作为今后改进教学和辅导学生的依据。
7、指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自身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
8、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9、针对本册内容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自己本学期的教学研究课。
七、教学设想
1、在课堂教学方面,改变以前的旧的模式,在教学中达到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共同发展。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知识、能力、水平,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作业布置适度适量,做到全批全改、精批精改,及时做好记录,对于出现错误的同学及时帮助其改正,还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布置作业,要求书写认真、规范、讲究实效。
3、上好实践活动课
新的课程计划要求在学科课程之外增设了一定量的活动课,进一步强调了活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无疑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数学活动课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提高实践能力为主的课型,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活动课。
⑴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在数学活动课中,设计趣味数学,数学乐园,数学故事,数学医院等活动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⑵“活与动”结合,注重应用。
学生在课堂上记住了概念、定义、公式,也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题,却不能在生活中运用,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课本知识源自生活,通过活动课再还原到生活中,这才是完整意义上学习。
八、教学进度
单元教学内容课时
第一单元认识正、负数3课时 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8课时 第三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10课时 第四单元方向与位置8课时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6课时 第六单元统计5课时 第七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第八单元可能性5课时
2012-2-23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1)班共有学生55人,五年级(2)班共有学生54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1.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生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体。在前面几册教材中还学习了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单元教材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是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2.约数和倍数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即数论中最初步的知识,还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因式分解做些准备,使学生加深对整数的认识,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本单元教材概念较多,内容比较抽象。重点是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由于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奎逊耐彩条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根据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用图解的方式也完全可以使学生理解分解质因数的原理,奎逊耐彩条在此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此次修订把利用奎逊耐彩条来分解质因数的有关内容删去了。但是在讲约数、倍数、最大公约数等内容时,仍保留奎逊耐彩条的形式,帮助学生借助直观进行理解。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份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答分数运用题打好基础。本单元是分数教学的重点,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的“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但是,我们认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仍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需要让学生掌握,故把这部分内容移至本单元。
4.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第七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删去“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移至上一单元),并对有关例题和练习题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2)删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连加、连减”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 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数学思考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解决问题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
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进度表
单元教学内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16
二、约数和倍数19
三、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5
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0
五、总复习7
总课时时间安排 第一至第三周 第四至第八周 第九至第十三周 第十四至第十五周 第十六至第十八周07年3月1日
第三篇:1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能运用整数四则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小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3、使学生初步掌握整、小数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一般的三、四步式题。
4、使学生理解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5、使学生认识射线和常见的几种角,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6、使学生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小数的四则运算、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教学难点: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课时安排:
一、小数的四则运算(36课时)
1、小数加法和减法…………………………….7课时
2、小数乘法……………………………………12课时
3、小数除法……………………………………14课时
整理和复习…………………………………… 3课时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25课时)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5课时
2、应用题 ……………………………………14课时整理和复习………………………………… 6课时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9课时)
1、角的度量……………………………… 5课时
2、垂直和平行…………………………… 4课时
3、三角形 …………………………………3课时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3课时整理和复习………………………………… 4课时
四、总复习(5课时)
第四篇: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能运用整数四则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小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3、使学生初步掌握整、小数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一般的三、四步式题。
4、使学生理解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5、使学生认识射线和常见的几种角,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6、使学生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小数的四则运算、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教学难点: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复习法、启发法、电教法,在教学中注重直观、动手、操作与讲授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去,激发主人翁意识,共同发展提高。
教学措施:
1、每节课继续开展口算天天练活动。
2、课前尽量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素材,准备好有效地教
具,为新课做好准备。
3、对一些概念的教学要实现理解、记忆、运用。尽量让
每一层次的孩子都有所收获。可以以背背、读读、写写的形式进行。
4、及时进行检验,进行各种形式的考查。
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10人,根据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A类生,巴特尔、包伟斌、苏日嘎拉图,他们各方面发展的比较好,教师要以点拨为主,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带动其它学生的学习;第二个层次是B类生,罗海、阿茹娜、李盼、杨佩林,他们能达到基础水平,需要给杨佩林补课,他由于病落下很多课程,利用时间给他作个别辅导;第三个层次是C类生,刘刚、张伟、刘国庆他们需要教师特别的关注,他们不能跟上教学的节奏,教师应该重点帮扶。刘刚同学在注意力方面不能集中注意力,教师要及时地提醒、教育。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致使教师在备课时要多加考虑学情,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第九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2、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4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4、小数和复名数………………………………55、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整理和复习…………………………26、总复习…………………………5
二、第十册:
小数的四则运算(36课时)
1、小数加法和减法…………………………….7课时
2、小数乘法……………………………………12课时
3、小数除法……………………………………14课时整理和复习…………………………………… 3课时
三、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25课时)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5课时
2、应用题 ……………………………………14课时整理和复习………………………………… 6课时四、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9课时)
1、角的度量……………………………… 5课时
2、垂直和平行…………………………… 4课时
3、三角形 …………………………………3课时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3课时整理和复习………………………………… 4课时
五、总复习(5课时)
第五篇: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一)简单的统计
(一)8课时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5课时左右
2.求平均数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实践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机动1课时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5课时左右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三)约数和倍数17课时左右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2课时
2.能被2、3、5整除的数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3课时左右
4.最大公约数5课时左右
5.最小公倍数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左右
1.分数的意义6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4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和通分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实践活动:数字与编码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0课时左右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左右
整理复习2课时左右
(六)总复习5课时左右
合计大约80课时左右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6.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7.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要点
1.较复杂平均数的求法。
2.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4.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5.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6.约分和通分。
7.分数大小的比较。
8.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四、教学方法措施
1、加强对比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2、加大研究型学习的力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
3、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