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39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1.“简单的统计(一)”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统计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改进工作,然而仅凭经验和感觉是不能把握事物的发展的。我们还经常需要通过数量的分析来评价事物的发展情况,并从中发现规律,指导以后的工作。统计工作就是把工作中有关的大量数据收集起来,经过整理、计算和分析比较,来发现事物内部的规律,来研究和评价事物的发展情况。本单元教学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编制和分析各种统计表的方法。最后,教学求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将来在第十二册中还要进一步教学统计表和统计图等知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生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体。在前面几册教材中还学习了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单元教材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是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3.约数和倍数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即数论中最初步的知识,还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因式分解做些准备,使学生加深对整数的认识,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本单元教材概念较多,内容比较抽象。重点是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由于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奎逊耐彩条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根据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用图解的方式也完全可以使学生理解分解质因数的原理,奎逊耐彩条在此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此次修订把利用奎逊耐彩条来分解质因数的有关内容删去了。但是在讲约数、倍数、最大公约数等内容时,仍保留奎逊耐彩条的形式,帮助学生借助直观进行理解。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份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答分数运用题打好基础。本单元是分数教学的重点,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的“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但是,我们认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仍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需要让学生掌握,故把这部分内容移至本单元。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第七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移至上一单元),并对有关例题和练习题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2)删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连加、连减”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6.增加“数学实践活动”。高年级的数学实践活动逐步转向培养学生初步的课题研究能力。本册教材中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这个活动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初步体会到用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例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家长比学生更喜欢新闻节目,等等。在这个活动中,首先要使学生通过调查,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从统计的结果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第三,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2)数字与编码这个活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首先,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邮政编码的有关信息。
其次,共同交流了解到的邮政编码及生活中其他数字编码的知识。
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号的方法。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探讨一种全新的编码规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简单的课题研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数学思考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解决问题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进度表
单元教学内容总课时时间安排
第二篇: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39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1.“简单的统计
(一)”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统计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改进工作,然而仅凭经验和感觉是不能把握事物的发展的。我们还经常需要通过数量的分析来评价事物的发展情况,并从中发现规律,指导以后的工作。统计工作就是把工作中有关的大量数据收集起来,经过整理、计算和分析比较,来发现事物内部的规律,来研究和评价事物的发展情况。
本单元教学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编制和分析各种统计表的方法。最后,教学求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将来在第十二册中还要进一步教学统计表和统计图等知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生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体。在前面几册教材中还学习了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单元教材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是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3. 约数和倍数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即数论中最初步的知识,还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因式分解做些准备,使学生加深对整数的认识,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本单元教材概念较多,内容比较抽象。重点是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由于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奎逊耐彩条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根据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用图解的方式也完全可以使学生理解分解质因数的原理,奎逊耐彩条在此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此次修订把利用奎逊耐彩条来分解质因数的有关内容删去了。但是在讲约数、倍数、最大公约数等内容时,仍保留奎逊耐彩条的形式,帮助学生借助直观进行理解。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份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答分数运用题打好基础。本单元是分数教学的重点,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的“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但是,我们认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仍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需要让学生掌握,故把这部分内容移至本单元。
5.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第七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移至上一单元),并对有关例题和练习题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2)删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连加、连减”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6. 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高年级的数学实践活动逐步转向培养学生初步的课题研究能力。本册教材中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这个活动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初步体会到用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例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家长比学生更喜欢新闻节目,等等。
在这个活动中,首先要使学生通过调查,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从统计的结果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第三,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2)数字与编码
这个活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邮政编码的有关信息。其次,共同交流了解到的邮政编码及生活中其他数字编码的知识。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号的方法。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探讨一种全新的编码规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简单的课题研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 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 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 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数学思考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解决问题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进度表
单元教学内容 总课时 时间安排
一、简单的统计
(一)8 第一至第二周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15 第三至第五周三、约数和倍数 17 第六至第十周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0 第十一至第十四周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0 第十五至第十六周六、总复习第十七至第十八周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1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内容有:长方体和立方体、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长方体和立方体,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面积的计算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主要有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立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从计算面积到计算体积,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丰富学生有关形体的知识都有重要的意义。
数的整除,内容主要有约数和倍数,能被2、5、3整除的数,素数(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教材中,明确指出数的整除是自然数范围内研究,不包括0。在讲数的整除的特征时,只讲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些数的特征比较明显,在分数计算中用到的机会比较多。一般常见的分数计算,分子、分母数都不很大,只要掌握了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基本上就够用了。
分数教学在全套教材中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安排在第八册,主要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分数有个初步的认识,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理解分数的概念,另一方面也为学习小数的意义做准备。本册教材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主要有: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主要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情况下化成分数计算比较简便,什么情况下要化成小数计算的一般规律。对于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把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推广到分数。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分数加减应用题,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分数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整数、小数加减法应用题相同。
二、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掌握长方体、立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会正确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理解整除、约数、倍数、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掌握能被2、5、3整除的特征。学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学会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理解分数加减法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2、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分数四则计算和分数应用题。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
1、分数意义的理解。
2、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在什么情况下化成分数计算比较方便,在什么情况下要化成小数计算的一般规律。
四、思想品德教育。
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3、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5、树立辨证统一观,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五、课时安排
(一)长方体和立方体(13课时)
1、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2
2、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2
3、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7
4、复习2
(二)数的整除(20课时)
1、约数和倍数2
2、能被2、3、5整除的数3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3
4、最大公约数5
5、最小公倍数5
6、复习2
(三)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3课时)
1、分数的意义5
2、真分数和假分数3
3、分数的基本性质2
4、约分
2
5、通分3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3
7、复习3
(四)分数的加法和减法(21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3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5
3、带分数加减法9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2
5、复习2
(五)总复习(5课时)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2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知识体系与发展目标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借助图形语言,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了解倒数的含义,能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应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4.第六单元百分数。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2.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能从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大的专题性的综合应用,即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购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和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1、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对分数乘除运算意义及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注重应用分数运算及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注重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建立实际操作、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内在联系。教材还注重运算与应用的有机联系,使学生能自觉地将分数运算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教材注重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关注结合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和百分数的意义。教材还非常重视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表面积和体积,发展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象等的基础上,其中,实际观察和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环节。因此,长方体、正方体及其表面积和体积的学习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操作活动,包括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展开与折叠、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
3、在统计的学习中,注重结合现实素材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和统计量描述数据。
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是统计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学生统计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因此,教材注重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探索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有效地描述数据,并分析并表示数据的.特征.
二、分单元的有效教学措施
1、分数乘法
(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实际上,本套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其中,图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提供了直观表象,还可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同时它也往往成为创造的源泉。
(2).将应用与计算紧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根据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本单元仍然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列,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乘法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2、长方体
(1)、重视实践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其展开,发展空间观念
动手实践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在本单元教材中,教材多次安排学生实践操作,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对于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学习,教材没有采取直接告诉的形式,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归纳结论。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剪一剪、比一比、量一量、描一描等方式,自己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再通过交流,逐步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积累研究图形的方法和经验。教材还提供了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对发现的特征整理,在整理比较中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2)、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对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避免将主要精力放在套用公式进行计算上,以至于将这部分内容简单地处理为计算问题。实际上,对于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和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对于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也是大有好处的。教材先呈现了一个长方体与一个长方体展开图,引导学生分析长方体与展开图各部分的对应关系,促进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与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教材中让学生在两个图形中相对应的部分涂上颜色,了解展开图与长方体的各个面的关系;让学生在展开图中填上有关数据,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展开图的各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材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做这样的一个纸盒需要用多少纸板,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习了如何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后,还要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材还设计了大量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3、分数除法
(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呈现方式和编排思路与分数乘法类似,突出操作活动,充分利用图形语言,促进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和相应的计算方法。
(2).鼓励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分数除法的应用问题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它经常需要学生灵活应用数量之间的关系。由于理解困难,学生往往依靠记忆题型来解决问题,这就失去了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是一个正向思维,学生理解起来会容易一些。因此,根据《标准》的要求,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以体会方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材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注意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运用图将这些信息和数量关系表示出来。画图是一种很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材鼓励学生用图来表示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并尝试解决问题。教材中呈现了两种图例形式,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4、长方体(二)
(1).在比较活动中,体会并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教材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物体的大小和容器盛放东西的多少,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然后,教材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这样,通过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的感受之后,教材才揭示出体积的概念。随后,教材又通过引导学生实验研究哪个杯子装水多,在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的基础上,再揭示容积的概念。引入这两个概念之后,教材还设计了搭物体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重视对测量单位实际意义的体会是本套教材的重要特点。本单元教材通过动手操作、寻找生活中相应体积的物体等活动,引导学生把体积、容积单位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从而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3)、在观察、操作中,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材首先安排了长方体体积与长方形面积的类比,由此启发学生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宽、高有关。然后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中的一个量,比较体积的变化,使学生分别体会到长、宽相同时,越高体积越大、长、高相同时,越宽体积越大、宽、高相同时,越长体积越大。究竟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呢?教材接着安排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记下长、宽、高等有关数据。通过观察、分析这些数据,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4)、在实验活动中,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又能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引导学生探索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教材安排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活动。教材先引导学生制定测量方案,再进行实际测量。教材中呈现的两种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案,都是紧紧围绕体积的意义展开的,实际上都是把不规则石块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的水的体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来解决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在实验操作中引导学生理解水面上升的空间大小,就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
5、分数混合运算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仍然将解决实际问题与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结合起来,每个内容的学习,教材都安排了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计算方法,逐步得出一些结论。
(2)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材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注意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运用将这些信息和数量关系表示出来,画图是一种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剖问题的策略。
6、百分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和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对百分数的学习,十分关注其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突出百分数作为模型的作用。教材创设了比一比的活动,在比较队员罚点球水平和黄豆种子发芽情况的问题中,使学生体会当分数的分母不同时,把分母化成100后就方便比较了,从而引出了百分数。在认识百分数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实际问题中的百分数表示什么,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涉及命中率、合格率、绿化率、出勤率等,促使学生不断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分数、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方法。
对于分数、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内容,教材没有从抽象的数的互化入手,而是设计了两个问题情境(合格率和蛋白质含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需要将分数、小数转化为百分数,以及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小数,然后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情境,自主地探索互化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是本套教材的特点之一。
(3).注重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从接触百分数起,就建立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天然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提供了很多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合格率、出勤率、成活率以及计算这个月家庭的支出情况,鼓励学生分析问题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尝试进行解决,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提出的是,在这月我当家中,怎样计算我家这一个月一共花了多少钱的问题时,教材是运用方程来解决此类问题,以使逆向思维变成顺向思维。本单元还精心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开展调查,发现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7、统计
(1).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合理使用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知识和方法,最有效的途径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将学习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学生将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中,探索如何以简单而直观的形式描述数据,如何有效地刻画数据的集中程度,理解三种统计图及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做出合理地判断。
(2)、认识中位数和众数,会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三种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当一组数据中出现一些极端数据时(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平均数会掩盖数据中的差异,不能很好的代表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中位数或众数虽然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它们也不能完全反映出一组数据中的集中趋势。教材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中位数和众数,了解每种统计量的不同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
(3).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统计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实际背景,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力求通过选择现实情景中的数据,使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际意义。例如,教材利用第24届奥运会至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的有关数据,绘制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三种统计图,分别表示金牌获得情况、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金牌分布情况等,引导学生在读图、分析、讨论中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又如,在学习中位数、众数内容时,教材设计了用哪个数据表示超市员工月工资的平均水平的问题,在讨论交流中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描述数据,由此体会引入中位数、众数的必要性,并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点。教材还注重学生探索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综合运用
1、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策略
估计费用
(1)常见的估算策略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教学时,引导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策略,分析每一种策略的思路和适用性
2、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粉刷墙壁、包装的学问
(1)提供有现实背景的数学问题
(2)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引导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折叠
(1)经历折叠与展开的过程
(2)识别与判断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3)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三、班级学生知识情况与针对性措施:
本班共有56名学生,男生居多,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总体上说学生比较爱学、会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数学基础知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比较粗心,而且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要特别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1、转变观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2、面向全体,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进行灵活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培养尖子生,对差生耐心辅导,促使其自觉学习。
4、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一)分数乘法( 8 课时)
1.分数的乘法(1) 2课时
2.分数的乘法(2) 2课时
3.分数的乘法(2) 2课时
4、整理和练习(1) 2课时
(二)长方体(7 课时)
1.长方体的认识和练习(1) 2课时
2.长方体的表面积 3课时
3.整理和练习2课时
(三)分数除法(9 课时)
1.倒数 1课时
2、分数除法(1) 1课时
3、分数除法(2) 2课时
4、分数除法(3) 2课时
5.复习1课时
6、数学生活 1课时
7.折叠 1课时
(四)长方体(二)( 10 课时)
1.体积与容积(1) 2课时
2.体积单位 2课时
3、长方体的体积、练一练 2课时
3.体积单位的换算 2课时
4、练习四 1课时
5、有趣的测量 1课时
(五)分数混合运算( 10课时)
1.分数混合运算(一) 2课时
2.分数混合运算(二) 2课时
3.分数混合运算(三) 2课时
4、数学万花筒 2课时
5.练习五 2课时
(六)百分数 (14课时)
1.百分数的认识 2课时
2.合格率 2课时
3、蛋白质含量 2课时
4、这月我当家 2课时
5、练习6 、整理与复习2课时
6、数学与购物 2课时
7、购物策略 1课时
8、包装的学问 1课时
(七)统计与总复习( 18课时)
1.扇形统计图 2课时
2.奥运会 2课时
3、中位数和众数 2课时
4、练习七 2课时
5、了解同学 1课时
6、总复习8课时
7、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问题银行2课时
第四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重视学生生活经验,以学生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算理和死套题型地进行练习。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能解决分数乘法、除法实际问题。
2掌握分数四则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能解决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解决百分数简单实际问题。
4、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极其特点,并能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6、通过数学专题,引导学生在同伴交流中,发展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学情分析:
本班有27名学生。学生积极主动,课上爱动脑,好表达,能积极探索问题,乐于动手操作,能相互合作,进行探讨。对计算和简单的基础题掌握较好,部分学生能正确解答提高题,善于思考,有较强的解题能力。有部分学生,较为懒散,依赖性强,遇到稍有难度的题目不爱动脑,有些学生随着小数相关知识的学习,反映出计算时丢三拉四,正确率不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教学措施
1、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2、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3、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4、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通过以优带潜、以优促潜、以优帮潜的活动,使优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潜能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去追优、赶优,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五、课时安排
(1)分数乘法;8课时
(2)长方体
(一); 7课时
(3)分数除法;10课时
(4)长方体
(二);9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8课时
(6)百分数;11课时
(7)统计;5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45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
(一)、数与运算。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一单元“圆”。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五)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按照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单元“统计”:
1.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综合应用:
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课时安排(按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17课时。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16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化:5课时
整理与复习
(一):5课时
数学与体育:3课时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13课时
第五单元统计:6课时
整理与复习
(二):3课时
生活中的数:2课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简介: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有24人,女生有18人。从总体上看,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反应比较慢的有2个,一道非常简单的计算题,你给他讲一遍不会,再讲一遍还是不会,继续讲一遍仍然不会。
三、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四、教学课时安排
(一)圆柱和圆锥13课时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14课时
总复习31课时
数与代数20课时
空间与图形8课时
统计与概率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课时
第五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有学生66人,从上学期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不努力、不上进,总的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习数学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学习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加之对学习马马乎乎的态度,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差,又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学习成绩较差,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共分七个单元、四个领域: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按单元):分数乘法、长方体
(一)分数除法、长方体
(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统计、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按领域划分)
1、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借助图形语言,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了解倒数的含义,能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应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
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4、第六单元“百分数”。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运用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长方体
(一)”。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2、第四单元“长方体
(二)”。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米
3、分米
3、厘米
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
组数据的不同特征;能从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大的专题性的综合应用,即“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购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和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五、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措施
1、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学生课堂倾听能力和独立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提供可以促进不同学生共同进步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或已有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数学意义的情境,鼓励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5、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探索和构建自己的数学意义,让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彼此的想法,体验探究的乐趣。
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7、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
(3)运用规律,合理计算。(4)验算检查,养成习惯。
8、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9、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六、全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分数乘法8课时左右
(2)长方体
(一)7课时左右
(3)分数除法10课时左右
(4)长方体
(二)10课时左右
(5)分数混合运算8课时左右
(6)百分数11课时左右
(7)统计6课时左右
(8)总复习15课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