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数学学科培训
中学数学学科研训“十一五”规划
一、总体目标
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以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践问题为对象,结合各校情况,科学规划,认真落实,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研究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不断完善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理解、把握学科课程改革的能力,进一步持续、稳定、高效地推进课程改革。
二、具体目标
1、提升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教师是研训的主体。密切结合我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努力创新,自主地开展教师培训。
3、直接面向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仅关注问题本身,更要关注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教育教学问题解决与专业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
4、加大校本教研力度,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
总之通过研训,改变众多教师头脑中阻碍创造力培养的“应试教育”观念;改变无视个体差别的存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用一个尺度的鞋让所有的学生去穿的现状。不让学生的个性受到强制性压抑,不剥夺合理、有效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同时也培养教师对知识的好奇心,增加教师自发学习动力。改变几十年来的师道尊严使教师和学生既不是朋友,也不平等,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教师的主导地位实质上是主宰地位。通过培训,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使学生体会到教育的主体地位。
三、研训原则
1、针对性原则:
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现实的和未来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
避免形式主义与空洞说教,紧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管理。
3、自主性原则:
各校在教学实践自主培训、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4、开放性原则:
教学、教研、培训的有机结合,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教学研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开放的培训方式。
三、研训的主要内容
1、新课程培训。
新课程培训主要是研究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运用专题讲座、示范教学、集中研讨、反思自修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使教师能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2、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要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在教师中开展学科教学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竞赛;要结合中青年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使每一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
3、每年在区内开展一次竞赛、交流、研讨活动,寻求激励机制,促进全员参与,以活动促进发展。
4、加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训。
四、研训形式
1、举办专题讲座
举行专题讲座,如:解读新课程标准、改革内容、教学模式、新课程备课、新课程中的教与学等讲座。
2、自学——反思形式
自学是在各学校的规划和指导下,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展的自我培训活动,然后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展自我反思,总结提高。
3、实践与交流形式
(1)开展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分析、研究与竞赛。进一步提高备课、上课质量。
(2)开展主题研讨,围绕主题研讨组织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课活动,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活动,相互研究,共同提高,并精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进行示范教学,开展示范引路和典型带动。
(3)开展校际间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4)组织教师进行以培训内容为重点的测试,教师技能测试。
4、新老教师结对,互相提高
利用老教师指导新教师等形式,有重点地培养中青年教师,并通过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老教师的教学理念。
5、外出学习与培训结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骨干班的学习,为教师外出学习创造机会,教师学习后,结合学习的收获和自己的感想,写出学习汇报材料,举行一次专题讲座,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
6、组织观看课堂教学录像,讨论看法,谈论心得。
五、组织保障与实施
1、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积极参加教研员培训,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能胜任本学科的培训工作。
2、精心设计新课程师资培训计划和实施意见,充分开发和利用培训资源,有步骤地组织安排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3、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带动全体实验教师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新课程的改革实验中去。
4、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检查力度,确保研训的质量。每学期不定期,有 针对性进行教学检查,各校建立以校长负责的校本研训制度。
5、各学校对每次培训,如举办专题讲座、教学研讨、教学竞赛等,填写培 训结果反馈表。根据反馈意见,对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等进行研究、改进。
6、认真记载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出勤情况,建立学分制,作为考
核依据之一。
总之,研训工作要形成“实验、培训、管理、研究”具体化的运行机制。
六、具体培训计划
2006年:评选优秀课;开展青年教师新课堂教学评比展示活动。
2007年:在市里教材课标培训的基础上,开展专题培训:新课程下的备课与教案;开展常规听课调研,并以此举行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研训;开展农村教师课堂大赛;组织召开中考研讨会,组织本区教师参加“教师教学基本技能”考试,作好试卷分析。
2008年:进行教材系统性培训;开展教学技能大赛,优秀课评选;通过如何上好复习课等研讨、专题讲座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抓好校本教研的指导工作。
2009年:总结前阶段课程改革实验经验,进行新课程教学成果展示;开展新课程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2010年:征集优秀论文、优秀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进一步推广新课程实验经验。
以上计划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再做调整。
2006年10月10日
第二篇:常州市中学数学学科发展规划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数学学科发展规划
(2011-2014)
一、基本情况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共有教师3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人,一级教师16人,二级教师4人;特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3人,常州市青年骨干教师6人,常州市教坛新秀1人。3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有18人,占到了全体教师总数的52%,数学组是一个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研组,因此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数学组是一个团结互助、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已完成高中三年循环教学工作的教师达到了80%,他们对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框架有了较全面的认识,青年教师已逐步成长起来。我校数学教研组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群体。
目前,全体教师面临着新课程的改革实验,学校扩招后,生源情况发生了变化,如何低入高出,凸现我们的教学能力,培养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使省前中数学组的每位教师更快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也是为了省前中的数学组尽快成长强大起来,成为常州市的数学学科基地,我们拟定三年发展规划。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重要手段,着眼于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以校本研修为平台,课例研究为载体,加强资源、队伍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同时在反思后能够行动跟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总结优秀经验,注意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在整体主动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增强教研组主动发展意识,提高教研组的教科研能力和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在学校办学思想引领下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充分挖掘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新途径,满足各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爱岗敬业、专业过硬具有创新意识的学习型数学教研团队。
(二)发展目标
1、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使得数学组内的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能够完全胜任学校的教学工作,并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善于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组内教师的解题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掌握各类问题的求解技艺,并能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位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要有明显的进步,面对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难题,逐步做到: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每位教师都要制定自己的三年专业发展目标,确保每位教师经过三年的努力,自己的专业基本功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职称在原来的基础上争取晋升一级,在常州市六级阶梯中力争晋升一级,争取成立两个名教师工作室。
具体做法是:重点扶植,个体突破,整体带动。对重点对象发现、帮助、扶植。对培养对象采取压担子、给任务、勤指导的方式。三年中,在个人自身努力和各方面的帮助之下,力争能有数学特级教师2—3人,学科带头人9人,常州市青年骨干教师6人,教学能手2人,教坛新秀3名等新生力量成为数学学科的骨干力量。培养一批研究型的教师,在教学上具有独特风格,能独当一面的专业型教师
2、课程建设目标
(1)整合各种资源,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具有本校特色的《数学教学案》资料的编写工作。
(2)开发培养数学精英人才的数学竞赛课程。
(3)在现有课堂教学拓展课、专题课、研究课基础上编写校本教材,使之
成为精品拓展课程,每年每位教师要提供两个精品教学设计案例。
3、教科研目标
①要求数学组的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三年中完成区、市级及市级以上课题2-3个,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数学教师,出一点研究成果。课题立足于提高课堂实效、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建设校本课程资源等方面。
②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积极总结,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争取三年中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70篇以上(人均2篇),力争有一些文章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保证每人每年至少有一篇论文在区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
4、教学实绩目标
①各年级在各自备课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各位老师的齐心协力,努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在各级各类统考中取得好成绩,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常州市 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
8、精品课程建设
依托《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新课标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运用信息技术对国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把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探究与拓展的问题开发成校本课程,使之成为具有我校特点的精品校本课程。
我们要做的主要工作是:
①把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每一章节中的的探究与拓展问题、链接和阅读材料进行扩充和再开发,形成一节课并写出教学设计,最终形成一本与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相配套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校本课程;
②针对上述校本课程开发出与之相适应的课件、积件或是相关的主题网站;
③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课,经过试上并修改定型的基础上,形成有指导意义的课例。
8、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①“请进来”,请省内、外的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以提高我们组老师的理论水平。②“走出去”,我们组内的优秀教师,学科专家到外校做报告,以提高我们组的知名度。③组织组内的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评优课活动,以促进他们专业水平的提高。④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数学建模比赛;数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校级的数学邀请赛等活动。
⑤组织本校教师与外校教师;本校学生和外校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活动。
三、实施要点
(一)师资队伍建设
1、青年教师培训
通过教研组以校本培训为主,狠抓教学常规,对组内的青年教师,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要形成个性化的培训计划,从备课、说课、上课、作业布置及批改等各个环节都要形成指导措施,并从教案、课后反思、随堂听课及整个教学单元跟踪听课来获得指导的反馈信息,从中整理出每位教师的培训个案,提炼每位教师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帮助他们丰富和完善,进而逐步形成各自较成熟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2、名师培养
给优秀教师压担子,让他们承担主要研究课题,承担青年教师带教任务,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激发自我学习的热情,借助省、市优质课比赛和相关教研活动,给他们提供发展和展示的舞台,加快成长历程。
(二)课程建设
1、数学资源收集整理
数学资源和信息收集,在过去几年收集力度不够,比较零散,并且散落个人手里,急需将其集中和整理,形成便于大家都能共享的信息资源库,特别是实施新课标后,有大量的数学资源和信息,需要建库编排顺序,建立主题序列,采取合作交流,共同开发,集体授用的原则。力争三年内完成我校高中数学资源和信息库建设。以新教材(苏教版)每节内容为单位,收集该节内容的教案、案例、课件、图片视频、参考资料等一系列课程资源,要求每个备课组每学年做好如下内容的整理工作:(1)教学计划与每课具体的教学实施情况,包括每章节的实际教学深度和拓展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等。(2)案例
分析,凡是在备课组、教研组、区市的公开课都要有案例分析,并将本课所用的课件、教案等资料都收集在一起。(3)将每次练习、测验、考试等试卷收集在一起,文件名统一为“---学
第三篇:中学数学学科校本教研计划
中学数学学科校本教研计划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环节,采取分层推进、滚动发展的办法,为扎扎实实地进行校本教研。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配合我国初中数学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行,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立足我校基础教育的实际,借鉴国际、国内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我校培养一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及整体素质的提高,共同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础教育体系。
二、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促使数学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开拓教育视野、增长新知识、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使其在推行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提高他们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二)任务:
1、转变观念,形成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
首先,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有开展校本教研的责任感、紧迫感,并且将这种责任感、紧迫感传递给广大教师,引导大家从“教书匠型”走向“研究型”。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2、加强学习,培养本校研究教师
由于我学校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意识普遍不高,因此,加强理论的学习培训显得非常迫切。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校拟定组织所有数学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7—9年级学段的各段内容。
3、研究实践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校本教研为核心开展系列活动
通过日常的教学、教研和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推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使研究得到良性发展。
(1).定期开展现状分析。校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开展研究,解决问题。由于研究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的,随时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及时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为全面、准确掌握当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做到对症下药,每学年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大型的问卷调查,另一方面通过学校领导与主研人员的随机听课、访问等形式了解现状;同时,建立研究个案(个别教师、班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然后汇总,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再写出调查报告,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2).结合研究开展优秀研究课教案展评活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进行校本教研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特别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除了按常规要求超前备课、写好教案、每月初签字上课外,我们还特别看是否科学、创造性地设计了学生活动的内容、时
间、方法等,每学期开展全体研究人员参与的教案展评活动,评出优秀教案供大家学习、借鉴。
(3).组织示范课、观摩课活动。示范课、观摩课能有效地促进广大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学校规定每学期均要提供几节示范课或观摩课供大家学习。①委派教师外出参加市、区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并要求结合我们的研究认真学习、思考,回校交流传达(一是上示范课,二是汇报心得体会)。②组织指导本校骨干教师在校内上研究示范课。抓两点:一是示范课的把关,由教导处牵头,主研人员负责质量,确保示范性;二是示范课后的研讨、学习,做到结合研究专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讨论,并找出特点,找到差距,落实改进措施。
(4).周期性的开展全员研究公开课活动。这是有效促进群众性研究的必要手段。可以在过去每位教师每期上一节校级常规公开课的基础上,赋予它新的活力,即将公开课与研究结合起来,让公开课注重体现本人在研究中的经验,并把这一要求落实到说课、上课以及课后教研组的评课等环节中。
(5).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一方面是教导处的总结,每次大型的研究实践活动完后,教导处都应会同主研人员根据事前的活动目的,针对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另一方面是教师在研究工作中的经验总结,教师们在每天的教学研究实践活动中,随时可能出现“闪光点”,我们鼓励大家运用理论知识,大胆探索,及时提炼总结,每期围绕研究主题撰写经验论文一篇以上,学校每年组织一次经验交流。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大家又一起站在了起跑线上,作为基础比较薄弱的香木中学,只有抓住课改这个契机,加强校本教研,落实管理,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才能在新的机遇和挑战前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中学数学学科教学论试题库
1.数学教学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科学性和教育性等特点。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3.数学教育问题主要研究的是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技术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
4.数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5.教材编写要遵循目的性、可接受性、趣味性、应用性、实践性原则。
6.大众数学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掌握有用的数学,其基本含义包括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
7.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练习法、谈话法、讲练结合法等。8.数学教育的目的主要为数学教育的思想性目的、知识性目的、能力性目的。
中学数学教学原则是具体与抽象相结合、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与发展相结合。
9.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的教学环节是复习思考、创设情境、探究新课、巩固反思、小结练习。10.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所包含的“三大能力”是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11.数学基本能力是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创造能力。数学教学研究的主要方面为集体备课、观摩教学、数学实验。
12.《数学课程标准》的数学课程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13.教学过程的主要功能是教养功能、发展功能、教育功能。
14.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内容是教材结构最优化、内容安排最优化、教学方法最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最优化。
15.备课的程序是备教材、备学生、选择课型和教法、编写教案。
16.说课的主要内容是课题、对课题的认识和分析、课题如何讲授的具体设计。17.课时说课一般包括说课程标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程序。18.数学教学的课外工作包括批改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优生的培养、学差生的转化。19.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为数学语言技能、板书绘画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操作演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
20.中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单一课主要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考核课、导言课等。
21.以概念的内涵为依据概念可划分为具体概念、抽象概念、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22.以概念的外延为依据概念可划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23.两个可比较概念之间具有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24.概念的相容关系分为同一关系、交叉关系和从属关系。25.概念的不相容关系分为对立关系(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26.简单命题分为性质命题和关系命题。
27.常用的逻辑连接词是否定、合取、析取、蕴涵、当且仅当。28.良好的公理体系应该满足的基本要求是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备性。29.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率和充足理由率。30.常用的推理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31.说课的基本要求包括科学性 思想性 理论性
32.数学教学论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
实践性
科学性
教育性
33.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思维对象必须做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是逻辑思维的排中律
34.讲解法的基本要求是()
A 理论性 科学性 系统性 启发性 针对性 深刻性 B 系统性 科学性 实践性 启发性 针对性 语言生动 C科学性 严谨性 系统性 启发性 针对性 实践性 D 科学性 系统性 启发性 针对性 深刻性 语言生动
35.数学教材编写应遵循的原则是目的性
可接受性
趣味性
应用性
实践性 36.当前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三大趋势是大众数学 服务性学科 问题解决
37.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科研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能力、组织和管理课堂活动的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综合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反思能力 38.课堂教学语言形式主要有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 39.语言技能的作用:传递教育信息、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语言水平40.语言技能的构成:语音和语调、语速和节奏、词汇和语法 41.板书的功能:优化理解内容、强化信息记忆增强教学趣味
42.提问的作用是: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主动学习、发聩信息,教学交流 43.导入课题的方法主要有:问题导入、故事导入、悬念导入、实验导入、情景导入、经验导入
44.数学思维的基本成分是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直觉思维
二、解释概念:
1教学方法及数学教学方法
答: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数学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体学习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智力与能力,提高共同体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工作方式和手段的体系。2同一原理
答:互逆的两个命题未必等价,但是当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唯一存在,它们所指的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是同一概念时,这个命题和它的逆命题等价。这一个性质通常称同一原理。3.概念及数学概念
答: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反映思考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4.启发式教学思想
答:启发式教学思想:指以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学生在教师地指导组织促进下主动地获取知识,积极参与增长才干,具有坚定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逐步地学会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5.数学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答:数学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根据数学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从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的实际出发,选择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用不超过规定的时间和较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效益。6.发现式教学法
答:发现式教学法是依据教师活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亲自去探索和发现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的一种教学方式。7.同一律
答:同一律是指在同一个思维(论证)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必须保持同一性,亦即确定性。8.数学命题
答:表达数学判断的语句或符号的组合称为数学命题.。数学命题一般有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9.矛盾律
答:矛盾律是指同一思维(论证)过程中,对同一对象所作的两个互相对立或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至少必有一假。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思维对象不能既肯定它是A,又否定它不是 10.谈话法
答:谈话法是使用谈话、回答的方式,由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在认真即席思考的基础上给出回答,从而使学生获得只是的一种教学方法。11.排中律
答:排中率是指在同一思维(论证)过程中,对同一个对象所做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思维对象,必须做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
12.概念的内涵
答:概念的内涵是是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13.概念的外延
答: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总和。14.说课
答:是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有时也可吸收学生参加)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备课的深化,它可以吸取他人的意见,把自己的课备的更好。15.数学能力
答:是顺利完成数学活动所具备的,而且直接影响其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在这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系统化了的,概括化了的哪些个体经验,是一种网络化的经验结构。16.数学教育实验: 答:是实验者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设计,主动操作自变量,对除自变量以外的影响因变量的各种无关变量予以自觉,明确和适度控制,观测其结果,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从而验证理论假说,解释和认识数学教育客观规律的一种方法。
三、简答题
1.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答: ①国家的教育方针;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③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④数学的特点及其现实水平;⑤教师的素质状况.2.良好的学习活动应当注意哪些关系?
答: 良好的学习活动应当注意四个关系,即学习者与自然的关系、学习者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习者与文化的关系、学习者与自我的关系。3.什么是讲解法?讲解法的优点是什么?
答: 课堂上教师的主要活动是口头讲解、扼要板书,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听讲、思考、重点记录、做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叫讲解法。讲解法的优点是教师能在周密备课、精心设计后,比较流畅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易于保持知识的科学性和整体性,教师比较主动、省时;能较好地控制教学过程。
4.给数学概念下定义的规则是什么?
答: 数学概念下定义的规则是:(1)定义应当是相称的;(2)定义不能循环;(3)定义必须清楚确切;(4)定义一般不用否定形式; 5.数学课程所涉及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1)数学课程的目标
(2)数学课程的内容
(3)数学课程的体系
(4)数学教材的编写
(5)数学课程的实施
(6)数学课程的评价
6.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 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各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能估算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7.说课中说课程标准、说教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第一:说明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结构及功能,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接合点及接合方式;
第二:说明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必须具体明了,忌空泛笼统、琐碎繁杂、脱离实际; 第三:说明重点、难点和关键及其确定的依据; 8.学习方式具体反映的学习模式有哪些? 答:(1)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
(2)基于任务和问题的探究型学习模式;
(3)基于协作的学习模式;
(4)基于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9.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主要表现在哪方面?
答: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各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能估算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10.数学过程最优控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目标具体原则;方案整体原则;突出重点原则;教法灵活原则;信息反馈原则;效果评价原则;
11.影响教学过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教学过程的主要因素是: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与学的同步性;教学程序各阶段的协调性;
12.数学课程的本质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答:(1)课程是国家对未来人才要求的意志体现;
(2)课程是科技文化发展和人类经验的结晶;
(3)课程是社会与国民素质进步的反映;
(4)课程是学生在自我定位基础上的自主选择; 13.什么是练习法?练习法的优点是什么?
答: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练习和独立作业,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在一个课题、一个单元结束后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教师得当恰到好处的组织下,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使各类不同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优生可以体验到探索和创新的喜悦,而差生也可以通过成功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14.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答:①教学目的明确;②教材处理恰当;③教学方法灵活;④教学基本功扎实;④教学效果良好。
15.教学过程优化的标准和措施是什么?
答:教学过程的优化的标准是: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练习适当;优化的内容:课程资源结构的优化;教学内容安排的优化;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
②教学过程的优化的措施。通过观察谈话,研究资料和学生,以便确定学生的现实学习的可能性及教养水平;综合制定课堂教学教育和发展的任务,根据学生特点使这些任务具体;使教学内容最优化,突出重点;最优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条件;及时调整和控制教学。16.中学数学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答:指学生根据中学数学教学课程计划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内容,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发展各种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心理品质。⑴具有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⑵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⑶突出数学练习。17.怎样做到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 答:教材结构最优化;教学内容安排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最优化;通过观察谈话研究资料研究学生确定学生的水平;综合制定课堂教学教育和发展的任务,根据学说的具体情况使任务具体化;使教学内容达到最优化,突出重点;最优的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氛围;注意及时自我分析和调整。18.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关系是什么? 答:知识和能力有不同的内涵:知识是客观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反映,而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本领,属于个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特征。知识是后天获得的,而能力与人的先天因素有关,也与人的后天环境教育因素有关,知识的获得是无止境的,发展相对快些,而能力的发展是有限度的发展相对慢些。知识和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人们从事任何活动,既需要知识又需要能力,能力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而已经形成的能力影响掌握知识的速度深度广度,知识是能力的条件和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前提和结果。19.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用于交流的语言,是一种人类文化,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中学数学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答:⑴加强双基教学;⑵重视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⑶;注重培养思维能力;⑷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⑸;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⑹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五、论述题
1. 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
答: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生活中需要越来越多的数学语言;人们生活质量有待数学知识的丰富而提高;市场经济需要人们掌握更多有用的数学;(2)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
科学技术使知识快速巨量增长;科学技术的数字化;科学技术的信息;(3)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功能的不断扩大;教育系统本身的变革;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进展;(4)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
(5)数学科学发展的要求
纯粹数学转向研究基本的数学结构;数学应用范围的迅速扩大;电子计算机的出现;(6)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2. 新数学课程标准体现的理念是什么?
答:(1)必须在对社会、数学和学生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旨在促进人的健康发展的新数学课程标准;
(2)学校教育必须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数学”转移;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3)我国的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4)数学教育的改革取决于教育思想,而教育思想又取决于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看法,即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
(5)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发展的关系,是改革得以健康进行、教育事业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
3.举例说明数学中常用的定义方式有哪些?正确的定义应该符合那些要求?
答:(1)“种加类差”定义法;公式为 被定义概念(类)=最邻近的种概念(种)+类差
如: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市矩形。
(2)发生式定义法;通过被定义概念所反映对象发生过程或形成的特征的描述来揭示被定义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定义方法。
如:平面内到两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3)列举定义法;用列举概念的外延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如: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4)约定式定义法;有些被定义概念,不易揭示它的内涵,以客观实践为基础,直接指出概念的外延,把它规定下来,这样的定义法称为约定式定义。如:零指数的定义;
4.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要求教师必须做哪些工作
(1)充分了解学生,对其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身体健康、心理素质、个性品质等有尽可能深入地调查研究,最好建有个人挡案,掌握具体资料。(2)根据教育与教学目的,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把教养、发展和教育的任务具体化,最好落实到每一个人。
(3)实现教材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最优化。(4)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
(5)创造条件实施学生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6)及时反馈、反思、修正、完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努力消除缺点与不足。
5.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过程优化的措施是什么?
答:①教学过程的优化。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结合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的规律性和教学原则的要求,来选择制定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然后实施这个方案,用不超过规定的时间和资源,取得最佳效果。
教学过程的优化的标准是: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练习适当;优化的内容:课程资源结构的优化;教学内容安排的优化;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
②教学过程的优化的措施。通过观察谈话,研究资料和学生,以便确定学生的现实学习的可能性及教养水平;综合制定课堂教学教育和发展的任务,根据学生特点使这些任务具体;使教学内容最优化,突出重点;最优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条件;及时调整和控制教学。
6.试述现代数学教学方法的特点?
(1)以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2)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促进主体学习的完成。(3)注重数学问题的发生、探索、发现、论证及应用的全过程的展开,特别是注重数学知识发生和应用的过程的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过程性目标。(4)突出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注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力。
(5)对数学方法的评价,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的作用,关注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品质,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又从教学中去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6)注重数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7)数学教学方法开始借助于高科技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技术含量明显提高。概括地说,现代数学教学法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智能和情感的双重发展,注重知识、技能、能力、品德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学活动是师生和生生多变活动促进学生潜能发展的过程.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答:(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8.讲解法及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1.讲解法:是由教师对所授教材作系统的讲述与分析,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能够保持教师讲授知识的流畅性和连贯性,有利于重点内容的把握和难点的突破,节约时间,教师易于控制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①保证讲解内容的科学性,讲解概念要清楚准确,使学生明确概念的本质,掌握概念的内涵,正确认识概念的外延,讲解命题推理要合乎逻辑,要侧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具有系统性.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祥略得当 ③讲解的过程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思想,善于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等思维方法,通过设疑和释疑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④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随时关注学生,及时调整讲解的策略,照顾每一个学生.⑤讲解要有针对性,通俗易懂----时间25分钟左右.⑥讲清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知识的来龙去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第五篇:中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富顺一中中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为了提高我们学区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中心校根据本学区数学科的实际情况,组织了这次全学区数学教师到富顺一中为期六天的的听课学习经验培训活动。我非常重视这次提高的机会,每天严格按中心校的要求,按时完成培训任务,与结对老师以及同学期的其他优秀教师交流学习,收获很多,具体有以下体会:
一、注重扎牢基础知识:
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发现大部分老师的讲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新知识的传授中,对知识点讲得非常仔细。即使是一些简单的知识,也认真细致地讲解。对知识点的补充也很全面,力求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全面完整地掌握。给学生很多的时间练习和巩固,很重视知识的基本运用。
二、重视对课后作业的评讲:
在培训听课期间,老师们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讲评作业,一些书上没有的知识点的补充和拓展都在作业评讲中体现出来,这样就避免专门安排补充知识点的学习。对于数学学科,只有学生能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知识。通过作业处理,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借助小黑板等教具,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
在我自己的课堂中,很少使用多媒体和小黑板等,每一节课用于抄题、画图的时间不少。使得课堂容量不大。而一中的老师平时上课经常在小黑板上把题写好,节约了许多时间,很值得借鉴。
四、一中课程安排的合理
对于数学学科,学生们有畏难情绪,因此在下午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而一中同年级的数学老师的课程安排都差不多,保证每天上午至少都有一节数学课,这样就能够较好的统一教学进度,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下午的数学课安排的较少,而大部分下午的数学课老师都安排为评讲作业或者是练习提高,我觉得这一点是需要我们改进的,所以我也希望我们的教导处在安排课程的时候能够多费一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