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年是我校规范教育教学管理的一年
抓管理 求实效 促发展
艾山办事处中心小学
艾山中心小学现有3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为1710人,在职教师85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近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本校班子成员和全体教师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和党的各项政策、法规,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不断探索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人本化学校管理的新路子。并努力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教师整体素质专业化,教学设施现代化,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化,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加特长,教研成果实用化,各项活动固定多样化,学校办学特色化,使我校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并且以“构建学习型学校,营造书香味校园,让人文精神彰显学校特色”为重点,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推进我校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我校各方面的工作近年来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几年来学校先后被命名为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学校、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全省办学水平优秀单位。面对几年来艾山中心小学的成功,我们冷静思考,这些荣誉的取得恰是我们对“办人民满意教育”宗旨的承诺,恰是我们“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实践中的升华,下面就我们艾山小学在学校管理方面作介绍。
一、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推行“名家引领,名师强校、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
首先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切入点,加强教师专业引领,学校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其次是实施同伴互助。实行“青蓝”工程,强化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和自身的业务进修,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支持老师参加各种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支持学历晋升,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大力实施“培优”工程,创造条件培养更多的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这些措施使教师教育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教学方法进一步改进,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课改工作不断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第三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将新课程改革、校本教研、继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在职教师的学位层次,促进了教师终身学习,提升了教师素质和能力;加速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
第四采用制度约束,我们把教师评价细则作为准绳,教师的任何工作都敷靠在细则上,时时处处用细则记录老师的闪光点,用细则记录老师的得失,避免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孬的不良风气。
二、强化学生各种教育。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诚信教育、民主法制和反邪教教育,大力推进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身建设,选派敢于管理的学生担任文明监督员,协助学校有效管理;通过举行守则、规范测试来严肃纪律,采用“请进来 ”形式召开部分表现差的学生家长座谈会。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卫生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继续提高体育课和艺术教育课的教学质量,组织开展好兴趣小组活动,加强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活动,努力寻求特色项目,努力提高我校的知名度;重视卫生教育,积极开展青春期和人口教育,造就更多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三、优化教学过程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衡量一个学校能否快速发展,关键是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家长极为关注的。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狠抓教学这一中心工作。
一是教学常规落实到位。主要是对教师常规工作上采用月查方式,总体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备、上、练、批、评、辅、测七个环节,做到:备求精,上求益,练当堂,批指误,评到位,辅释疑,测求效。实行精细化管理方式,加强教师备课、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检测等各个环节的常规
管理,做到“五个一”,即一月一检查,一月一总结,一学期一评价,一学年一总结。
尤其强化集体备课,注重计划性、超前性、实效性。集体备课是弥补教学差异,提高教学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落实好“两个制度”,即教研组长负责制度和包组教干审验制度。遵循一个“程序”,即个人研究-集体讨论-形成通案-个性化修改-课后反思-二次备课,此项工作抓得实、抓得牢,坚决杜绝了走形式。
第三,狠抓常规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学籍管理,严格学生转、退、休学手续,坚决制止学生辍学。以教学为中心,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不断规范教学活动,实行定期检查和抽查教师工作状况制度。我们采用包年级组方式对教师候课、上课、课间操、眼睛保健操等上课常规分工包干,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在每周例会点名通报。
四、加强教育科研管理。
科研兴校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原则,这一条我们常抓不懈。过去,我们有些教师思想上总是存有误区,认为正常的课堂教学工作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搞教科研?而且搞教科研都是一些虚的,走形式。导致某些教师对学校布置的教科研工作推诿懈怠,甚至要求过严就索性中途放弃,走了极端。我们分析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认为关键在于思想意识不到位,没有找到切入点、整合点、落脚点。所以,本学期加大教育科研力度。
首先是制定相关奖惩制度,纳入教师评估。(教师评价细则体现)
其次是课题立项整合课程改革,切合教育教学实际,从小处着眼,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本着有利于简单容易操作,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教育教学管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
第三是课题实验实现“四个整合” :即科研与教研整合,科研与教学整合,科研与德育整合,科研与管理整合;课题实验找准课题实验的“四个切合”即切合课堂教学,切合学生实际,切合班级管理,切合实践,把教研科根植于教育教学之中,实现教研、科研、教学一体化,最终让学生成为教科研的真正受益者,增强教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课题研究拉动教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提高教师研究水平,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大势所趋。
四是我们按照“科研促进教研,教研带动教学”的工作思路,进行课题化教研活动,并以此为突破口,促进整体教研水平的提高。专题研究针对各年级、各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
五是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抓好课堂教学,并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习外地先进教学经验,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教师着重抓好三个优化:
1、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主要体现阅读课和数学问题自主解决。
3、优化训练。教师精心设计,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难易适度,并及时纠错。实施“五个严禁”。严禁上课迟到、早退或空堂,严禁下课拖堂,严禁酒后进课堂,严禁课堂上讽刺挖苦学生,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人生百代,事业千秋,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是我校管理工作追求的理想境界;构建学习型组织,带好反思型教师,营造书香化校园,是我校工作的新理念,让我们共同行走在这条教育理想的路上,管理着享受着,学习着快乐着,反思着进步着,一路走来,一路精彩!
第二篇:教学管理规范
教学管理规范
(淄职院政办字[2008]44号)
为了加强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过程顺利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教学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遵循教育教学管理的一般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第二条
所有教学人员,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遵守学院针对教学工作的各个主要环节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第三条
学院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和高效率的教学管理队伍。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职能
第四条
分管教学副院长全面主持教学工作;教务科研处是学院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对教学工作进行整体协调、宏观调控,全面督导、检查,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各系(院)是教学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全面负责本部门教学工作的落实与检查,认真贯彻执行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五条
教学管理实行院、系两级管理,逐级分工,各负其责。
第六条
教学各部门在分管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认真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管理、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质量管理、学生成绩评定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及其他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第三章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管理
第七条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工作指导性文件,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是人才质量和培养规格的重要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改和执行必须按照严格的规范和程序进行。
学院应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突出学院办学特色,按照“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培养融为一体、人才培养全过程课程化”等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设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程序是:
1、教务科研处提出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经学院审议批准后,以文件形式发至各系(院)。各系(院)根据文件要求,由各专业负责人在充分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按专业培养目标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各系(院)组织相关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业界人士对本部门拟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审议、修改,由系(院)主任审定后报教务科研处。
3、教务科研处对各系(院)提交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审核后,经教学副院长审定,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后执行。
第八条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应围绕实现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培养目标而展开。
1、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实行课程化管理。将新生入学教育、军训、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按课程来建设和实施,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进程安排,将课外与课内培养融为一体。
2、突出人文素养类课程体系化设计与个性化实施。按照自入校至就业的人才培养进程安排,对人文素养课程进行课题式管理和实践,自成体系,同时在将具体素质和能力要求单独设置为课程的基础上,将相关内容融入到其他课程的讲授和实训过程中,强化和规范职业素质的养成。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构建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按照工作岗位(群)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参照将职业能力培养所需要的教学内容进行项目等为载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实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
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把握柔性教学原则。在完成核心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订单培养、企业提前招聘、实习期的调整等),遵循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原则对未完成教学的课程进行调整,可以以网上学习(精品课程和课程内容上网的课程)、在企业授课、企业实训等替代原有的教学安排。
第九条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在新生入学前一学期确定。其内容应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面向、开设课程、培养进程、培养模式、考核评价、实施保障、毕业条件。
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后,不能随意变动,但允许在课程顺序和学时安排方面作适当的调整。调整意见由系(院)提出,经教务科研处审查,分管教学副院长批准。经批准的人才培养方案,由教务科研处和各系(院)负责组织执行。
第四章 课程标准与教材、教参管理
第十条
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的建议等。课程标准要力求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对课程内容目标要求表述的行为动词要明了、确切。要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第十一条
课程标准由系(院)组织骨干教师制订,经教务科研处审核批准后执行。第十二条
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要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学时编制授课计划,安排教学进度。执行中允许在完成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所增删,但须经教育教学部同意,报教务科研处批准。
第十三条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教材的选用应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及其他行业部委、省级规划教材和重点教材,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的、获省部级及以上奖的优秀教材。并使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的选用率达到70%以上。
第十四条
学院的教材管理工作由教务科研处负责。无论采用何种教材都必须在开课前一个学期提出,由系(院)主任签署意见,经教务科研处审查汇总报教学副院长审批后组织预订、采购或编印,不得随意更换。
第十五条
学院应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创造条件让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参加教材编审工作;鼓励各系(院)大力开发与人才培养方案相匹配的工学结合教材,鼓励各系(院)结合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开发出相应的特色教材。
提倡教师编写必要的补充讲义,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科技发展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最新知识,以及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并具有思想性、启发性和教学上的适用性。
第十六条
任课教师不可随意发放教学参考资料,确有必要的,须经系(院)研究同意后报教务科研处审核,由教学副院长批准后,随教材一并发放。
第五章 教学行政管理
第十七条
教学工作计划是实施教学目标管理的依据,应按学期制订。计划应明确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工作,重点突出,职责分明,措施得力。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由教学副院长组织教务科研处拟定,经院长办公会审批,于新学期开学时发至各系(院),学院应定期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并于学期结束时做好总结。
第十八条
教务科研处、系(院)应按学院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分别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内容应简明扼要,并附有工作安排计划表。工作计划于开学后两周内提出,经教学副院长审批后执行,并定期进行检查,学期结束时做出总结。
第十九条
校历是学院安排教学工作及其他工作的基本依据,应按学期编制,主要内容应包括:学年和学期的起止时间;每学期教学活动周数及年、月、日的具体日历;寒、暑假起止时间;开学、注册、入学教育、军训、校运动会、毕业教育的日期和法定节、假日。教务科研处应在每学期放假前一个月编制出下一学期的校历,经院长办公会审批后印发各部门。
第二十条
教学进程表是每学期各班级具体的教学安排。教学进程表应包括各班级的教学实习、公益劳动、考试日期等内容,由各系(院)根据校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拟定,教务科研处批准汇总。下学期的教学进程表应在放假前二周编好,经教学副院长审批后作为任课教师拟定学期授课计划的依据。教学进程表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第二十一条
教务科研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下达教学任务,系(院)应统筹兼顾、择优合理地安排任课教师,经教务科研处审核,于放假前一周下达教学任务通知书。
第二十二条
学期授课计划是教师组织课程教学的具体安排。任课教师应熟悉课程标准,在通晓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认真编写。学期授课计划应完整、规范,实践性教学、阶段测验、考查、考试应在计划内列出。学期授课计划应于开学前一周完成,经教育教学部讨论,系(院)审核,教务科研处批准后执行。学期授课计划一式四份:由教务科研处、专业所在系(院)、任课教师所在教育教学部和教师分别留存。如需变动学期授课计划,按上述程序审批。
第二十三条
课程表是协调安排各专业班级所授课程的上课时间、地点以及教学进程顺序等环节的调度依据,是使全院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课程表包括总课程表、教师任课一览表和班级课程表。课程表由教务科研处编排,教务科研处长审批后于新学期开学前一周下发。课程表一经公布,不得随意变动。因特殊情况需临时调课,原则上须提前一天提出书面申请,系(院)主任审签后报教务科研处长批准。班级需临时停课必须经教学副院长批准,并由教务科研处下达通知方可执行。
第二十四条
教室日志是教师执行学期授课计划情况、复核教师教学工作量及掌握学生出勤情况的原始记录,任课教师每次授课后均应认真逐项填写。系(院)每周应汇总检查一次各班级的教室日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总结果报教务科研处。
第二十五条
教学质量检查是一项常规性工作。教务科研处和系(院)应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组织教案检查、听课督导、学生成绩分析等多种形式掌握教与学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以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二十六条
开学前及学期初的主要工作:
1、制定全院教育教学活动计划;
2、检查教学准备工作情况,如任课教师配备、教材供应、教学设施配备、实习基地落实等情况;
3、办理学生升留级手续,组织学生补考;
4、发放课程表、教室日志、教学情况记录、学生成绩登记表、作业批改记录等;
5、办理学生报到注册手续,填写新生学籍卡,统计在校学生人数变动等学籍管理数据;
6、制定新教师的培养计划,确定指导教师,部署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
7、整理上学期教学文书档案、教学业务档案,并按规定建档及移交学院档案室;
8、组织期初教学检查;
9、组织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或修订;
10、组织院本教材的编写。
第二十七条
学期中的主要工作是检查教学进度、督促检查教育教学活动的执行情况、进行教学质量考评、分析教学质量,检查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组织期中教学检查。
第二十八条
学期末的主要工作
1、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或修订,确定成为一学期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下达教学任务书。
2、根据教材建设规划,联系征订下一学期教材。
3、编制下学期校历等教学用表;
4、督促下一学期任课教师制定学期授课计划,并进行审批;
5、组织和安排学生期末考试,组织毕业考试、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6、组织学期教学质量考评和教师(学年)业务考核,学生成绩分析及检查教学活动执行情况;
7、组织期末教学检查;
8、统计学生的成绩和考勤,确定、通知下学期报到注册时间和补考时间;
9、进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10、汇总审核各系(院)提报的教学、实训设施及设备购置、维修计划;
11、为毕业生办理毕业手续。
第二十九条
教学文书档案的主要内容
1、上级及学院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决议、通报、指令、批复、条例、规定、制度等;
2、学院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
3、教务科研处和系(院)的工作计划与总结;
4、教学质量检查的原始资料、结果和教学评估的总结;
5、学院教学工作的各种上报材料;
6、教学改革方案和总结;
7、其他有保留价值的教学管理材料。
教学文书档案由教务科研处负责收集、建档,交学院档案室保管,并另立副本由教务科研处保管。
第三十条
教学业务档案的主要内容
(一)学院教学业务档案的主要内容
1、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验(训)指导书;
2、教材使用情况说明表;
3、校历、教学实习进程表、考试课一览表、课程表和教学实验开出项目汇总表;
4、考试试题样卷,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等;
5、学生成绩登记表,试卷成绩分析表;
6、学期授课计划、实践性教学的计划、大纲及其他原始资料;
学院教学业务档案由教务科研处负责收集、建档,学生毕业后及时交学院档案室保管。
(二)系(院)教学业务档案的主要内容
1、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验(训)指导书;
2、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执行与调整情况说明;
3、校历、课程表、教学实习进程表、考试课一览表、调课审批单、教室日志;
4、教师业务档案 ① 教师登记表
② 教师的经验总结、论文、专著、编写的教材、译文、教科研成果的证明材料等 ③ 有关教学质量、业务水平的考核评估材料及奖惩材料; ④ 各种业务、技术培训的材料;
⑤ 学历学位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聘约等材料和复印件; ⑥ 教师教研活动记录;
⑦ 教师业务考核等其它有关教师教学工作的材料。
5、学期授课计划、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记录、辅导答疑记录;
6、学生考试试卷、评分标准、学生成绩单、试卷分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7、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考试模式改革材料;
8、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及其他材料。
系(院)教学业务档案由各系(院)负责收集建档。
第三十一条
学生学籍档案的主要内容:
1、学籍卡;
2、招生办公室批准的录取名单;
3、保留入学资格、休学、复学、退学、转学、留级及奖惩等文件;
4、在校学生人数变动统计表;
学生学籍档案由教务科研处负责收集,学籍卡按班级建档,其余材料按学年建档,学生毕业后及时交学院档案室保管。
第六章
教学质量监控
第三十二条
坚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和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重视教学各环节的教学质量,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设计和监控始终围绕培养高质量人才进行。
第三十三条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与相应的奖惩制度。通过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促进学院合理、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全面提升我院的教学质量。
第三十四条
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监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监控、专业设置监控、教学过程监控。
第三十五条
加强信息反馈监控,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机制和追踪调查机制。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聘请学生为教学信息员,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各种反映,指导和改进教学。通过对毕业生岗位适应情况的调查及对学院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和指导教学,以适应社会需求。
第三十六条 成立教材审定机构,对各系(院)、各专业所选教材的适应性、科学性、文字水平及印刷质量等进行评估认定。建立教材质量调查反馈机制,就教材内容的先进性、编排体系的合理性、教材对本院的适应性等方面征求教师、学生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整理和归纳,及时反馈到系(院)和教育教学部。
第三十七条
教学质量监控的方式主要有:质量检查;系(院)教学工作评估;专业建设评估;课程评估;管理纠偏;质量跟踪等方面。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学院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加强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等课程的教学,并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无产阶级人生观的教育,国情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和遵纪守法教育,创业教育,法制教育、美育教育等,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三十九条
体育是学院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指导。组织好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如各种体育比赛和学院运动队的训练,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水平和终身体育意识。
第四十条
学院应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将美育、劳动教育(职业角色体验)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和学院工作计划。结合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各种劳动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第四十一条
要有计划地组织广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有计划地开展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具备团队合作、开拓和创业精神;要有组织地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应组织健全、计划落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有意义。
第四十二条
教室(包括多媒体教室)、实验实训场所、体育运动场地优先满足常规教学需要。
本规范由教务科研处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执行。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三篇:教学管理规范
蛟河市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
(试用稿)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建立教学秩序、开展教学研究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基本保证。为切实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吉林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现以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法规、教学工作文件为依据,结合我市教学工作实际,制定适应我市学校发展的教学管理规范,进一步促使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实现教学管理的正常化、规范化、科学化。
一、执行课程计划制度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认真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加强校本课程的规范化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要根据地域资源,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实际,充分论证后形成实施方案报教育局审批备案。
2、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时安排方案和教材使用意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因课改实验或其他原因需调整课程计划和课时安排的,应提出书面申请,经教育局审批后,方可实行。
3、学校和教师要保证教学的实施,不得擅自停课、串课、漏课、不得擅自增加或缩短课时。有特殊情况需调整课时计划,应向教育主管部门请示,得到批准后方可实行。
4实施教学过程管理和监控,及时调整方法和改进措施。强化过程管理,开展阶段性的调研检测,实施随机性的教学质量抽测。特别加强对起始年级教学质量的跟踪调查。
二、学校听课和评课制度
5、领导听、评课
(1)领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责任人,领导听课要制定计划,目的明确。领导要在全面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现状,了解老师教学状况和学生学习情况,掌握教师教学基本水平的基础上,制定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听课计划。
(2)学校领导听课要具有广泛性,听课的对象要关注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教师,听课的学科要体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广泛性,听课的课型要突出新授、复习、综合、活动等特点;听课要具有针对性,听课前要了解教 学进度,把握教学内容、目标、重点等。
(3)听课应采取随机性听课、检查性听课、总结性听课、研究性听课、跟踪指导性听课等方法;听课形式应采取个人听课、集体听课、邀请教研组长听课等形式。
(4)学校领导要按各自工作职责要求的听课节数完成听课任务: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其中学科课程占60%,综合实践活动占20%,校本课程占10%,地方课程占10%);教学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0节;教务主任每学期不少于90节;兼课的领导在完成授课任务基础上,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5节。
6、学校领导听课要有记录。听完课后要及时评课并反馈意见。评课时对不同层次的老师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课型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根据实际指导教学。
7、教师听、评课
(1)听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工作任务。每学期都要制定出听课学习计划,以改进教学,促进共同发展为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课学习。
(2)教师应积极参加听课活动,凡是同学科的研究课、公开课、汇报课,以及学校要求的跨学科听课必须参加。
(3)每位教师都有听课的责任和接受听课的义务,不得拒绝他人听课。教师之间听课应在听课前与执教者共同商定并以不干扰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为前提。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4)教龄五年内的青年教师,主动听指导教师或同一备课组教师每一单元的先行课;指导教师每学期听青年教师的课不少于12节,听课后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8、学校每学期至少要举办一次专题性的校本教研或教学开放活动。组织教师讲课、听课、评课、论坛,教师参与率90%以上。
9、教师听完课以后要写出评议意见。在评议时将意见提出,互相交流讨论,互相借鉴,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校本教研制度
10、机构与职责。各校校长负责总体规划学校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确定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教学校长负责学校教研和师培工作规划、计划的贯彻 2 落实和具体实施;以学科或年级学科为单位,建立各学科的教研组、校本培训机构,负责组织各学科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
11、教研组是日常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阵地。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最佳组织形式。学校应根据实际建立同学科、同学年和综合学科等教研组织。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制定校本教研活动计划。活动计划包括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两个方面。有本学期活动要点、活动时间、具体内容、活动形式、参与研究人员、预期效果和保证措施等。
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分别从教学实际出发,确定本学期教研课题和主攻方向,提出研究与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实验与改革。
12、教研组长要配备责任心强、爱岗敬业、钻研业务、有广泛群众基础,有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学骨干担任,组长率领全组教师,扎实有效的开展教研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使用。
13、确立校本教研中心,坚持研训合一。学校教研组要深入教学领域内部,抓住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矛盾,要抓住教师的“教”与学生“学”这一工作关键环节,确立与课堂教学、教材、学生实际相关的研究课题,开展专题研究,分析问题症结,研究突破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努力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14、教研组主要工作内容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真实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基础,侧重于新课程实施的研究方面。开展教材教法研究、学科讲座;学习与教育理论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创新型”课堂教学研究、学科课外活动、质量分析会等。活动方法以行动研究为主要途径,包括问题研究、专题讲座、观摩教学、集体备课、课外小组、专题研究等。
15、组织、指导、督促、检查本学科各年级的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要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要各抒己见、互相尊重,交流教学方法和体会,分析存在问题及弥补办法,但教学方法不强求一律,允许百花齐放,共同进步。集体备课要作好记录,做到资源共享,减轻教师过重的备课负担。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五统一”: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重点发 3 言人;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目标要求统一、教学重点统一、教学难点统一。不得各行其是,每月进行不少于2次集体备课,超前一周进行。
(3)集体备课的形式可分为常规型、综合型两类。常规型备课依据教学过程有期初集体备课、单元集体备课、重点内容集体备课;综合型集体备课是指在同年级备课的基础上,实行跨年级、跨学科集体备课、教师课题、项目、兴趣研究专题组等。教研组期初要制定集体备课计划,根据实际确定集体备课形式、内容,整体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学科综合化。
16、学校加强教研组建设,规范教研行为。要健全教研组活动制度,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要加强备课、上课、作业与测评等教学流程的系统管理。要定期开展教案展示、听课、评课、说课、论文交流等教学活动。学校建立期中检查执行情况,期末进行总结制度,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7、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落实学校布置的中心工作,讨论教学及其他工作中的问题,注意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使大家畅所欲言,意见统一后,组织落实。
18、积累材料,总结交流经验。教师每人每年至少写出一篇论文,学校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教师教学研究交流活动。学校定期召开校本教研总结交流会议,交流校本教研活动经验。
四、教学工作计划制度
19、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确定本学期教学总目标,落实阶段具体目标。
20、每个学期开学前,教师必须通读课程标准和自己所教教材的全部内容,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和结构特点,把握整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分单元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务处开学第一周进行检查。
21、教学计划包括:对本班学生学习方面的基本情况分析;本册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重点、难点;确定单元(或领域)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教学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教学进度;提出对教材内容(实验)的改进意见,对课程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设想和规划等。
22、教师期初制定课外活动方案,组织指导课外活动。方案制定应根据教学计划、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 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兴趣小组,举办学科讲座,扩大学生视野,发挥学生爱好特长。4 课外活动要创造性地与学科实践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应根据教学计划对学生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并健全管理制度。
23、教师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进行教学,教务处在期中和期末对教师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五、备课制度
24、教师备课要在期初备课和单元备课的基础上,对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的研究和准备,应在本内容授课前3天完成。教师备课要熟悉掌握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认识水平,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1)、备课标。学习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明确《课标》对教学内容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组织结构和各章节和重点内容;明确教学内容在全册教材以及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清知识结构的关系;了解现代社会、科学发展新成果,搜集相关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材料。
(2)、备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明确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哪些方法弄懂哪些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什么技巧;如何培养能力;如何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掌握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体会教材编写的目的和意图;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研究教学内容经过教学活动所能达到的教育教学目标程度。
有条件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调整、补充和改造。但处理后生成的教学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具有广泛的基础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3)、备学生。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要使教学符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知识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和需要;思想和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年龄和个性差异等情况。分析学生学习的多元智能结构,以便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既面向全体,又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增强教学设计的发展性和针对性。
(4)、备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应遵循教育规律,贯彻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5 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也就是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教师的特点和教学设施情况,选取恰当。
教学方式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要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自觉地参与到课程之中,挖掘各种因素,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同时要探讨不同课堂结构和多种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25、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对习题、基本训练、演示实验、教学方法、采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问内容、板书布置和作业等都应周密考虑,精心构思。要把师生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都列入设计之中。
26、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认真设计教案。教案体现个性化,体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为学生发展设计教学;教案书写整洁、美观、规范,提倡使用计算机设计教案。
教案有详略之分,因人而宜。教材熟悉,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可写略案;新教师或青年教师应写详案。教案内容一般包括: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题;本课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教学重点,关键和难点;教学过程及内容(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及相关的学生活动;写明实施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问题),各环节计划时间;板书设计,课堂小结,反馈练习,作业及教学反思等。
27、学校应根据年级和学科特点,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坚持超前备课,集体备课。
28、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深入挖掘和利用各科课程资源。如学具教具、教学软件、教学媒体、实验器材等。
29、教案管理要求。《学科课程(教案)设计》,每单元内容之前,要有单元教学计划;无论何种课型都要有完整的课程教案设计,各类考试测查试卷要作出答案,并粘贴在相应课时的位置上;讲评课的设计(教案)必须有讲评内容的分析。教案本簿上应装有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课程表、学生作业评估记录、单元(月)学生质量测查评估记录等。
期初集中备课,要写出1----2周的课程教案;平时课程教案至少要提前3天;做好教案的调整与修改,自教案写出到上课之前,通过作业批改辅导反馈信息,对教案作必要的补充、调整和修改;上课前教师对修改后的教案进一步熟悉,尽量达到脱教案讲课的程度。
教务处每月检查一次教案,校长、主管校长要定期或随机抽检教师的备课教案,保证教学质量。检查必须提出指导意见,写出书面评语,并有专项记录。
六、课堂教学
30、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端正教学思想,贯彻教学原则,引导学生注重社会实践。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营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创新的教学氛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任务。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层次性目标。教学各环节安排,要确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逐步形成,使教学目标得以全面实现。
31、教学内容准确无误。教学内容选择要依据课程标准,参照材料,适度扩展,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信息,应科学准确。对概念、定义的表达,对原理、定律的论证,要确切无疑,并能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32、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对于重点内容,应采取灵活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重点知识落实到位。对于难点,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突破,完成教学任务。正确处理双基落实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科学合理分配各环节时间。
33、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辩证的综合考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要体现学生主体发展性与个性差别,既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学习,也不排斥积极有效的接受式学习。
34、加强学法指导,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讲课注意精讲精练,讲练结合,7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探求问题,促进智力发展,提高感知、记忆和思维能力,充分发展个性品质。
35、把握教学信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敏锐观察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弥补知识、技能缺陷,上好每节课,重视检查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达到每一堂课质量过关,谋求最佳教学效果。
36、讲究教学艺术。教师上课一律使用普通话(特殊情况除外,如英语教学、双语、朝语等),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板书字迹工整、条理清楚;教态亲切大方,穿着得体。
37、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积极开发教学课件和网络资源,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
38、严格遵守教学常规:
(1)教师上课前必须关闭通信工具,在预备铃响时应即站在教室门口,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上课铃响走上讲台,行上课礼,组织教学,开始授课。
(2)教师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离开教室,不提前下课,不拖堂,不许在课中令学生为教师提取教学用品,不得有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行为。不擅自调课。
(3)重视教学卫生。指导学生注意用眼卫生,随堂教师要负责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七、教学反思
39、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从多角度进行,一节课的成功、或意外收获、甚至失误和改进办法都是值得反思的。如:重点、难点的设置是否处理合理恰当;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是否得当;学生准备是否充分;教学情境创设是否适合;是否还有更佳选择等。要将反思形成文字。
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善于进行案例剖析,总结教学经验。
八、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
40、教师应按教学需要,精心设计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年级作业总量不超30分钟,四、五年级作业总量不超45分钟,六年级作业总量不超60分钟;初中学生作业总量每天一般不超过一个半小时,8 高中学生每天一般不超过两小时,减轻学生负担。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导主任应负责督促检查。
41、作业的布置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实效性,作业内容应精选具有典型和代表性的习题,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便于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其熟练的技能技巧;小学除写、算作业外,加强口头和实践性作业,初中应恰当选择探究实践问题,锻炼学生以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其创新精神。
42、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对象布置不同程度和数量的作业,作业难易适度;提倡分层设置作业,鼓励弹性作业,提倡使用自编题。不留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望。
43、指导作业方法,严格要求学生按本学科要求独立完成作业。
44、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时认真处理作业,指明作业的正、误、并做好作业讲评;个别辅导和整体讲评相结合,对学困生要努力做到面批面改;树立作业典型,鼓励先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作业本(含作文)应在下次布置前处理好发给学生,不得拖拉。
45、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如次数、时间、正确率等都应作记录和评分。记分要客观公正、评语要实事求是,既要指出缺点和不足之处,又要肯定优点,激励学生进步。
46、要求学生及时更正作业中和错误,并进行检查。
九、课外辅导制度
47、教师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提优补差。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提高,发展特长。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缺补差,改进学习方法。
48、课外辅导。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确定分类指导和个别辅导的对象,增强辅导的针对性。切忌加班加点搞全班性的补课,加重学生负担。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十、实验
49、实验是学好自然科学的基础。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验证所学的理论,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同时,实验教学对培养 9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0、制定实验计划。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大纲)和教材规定的实验课题,在学年或学期初编制实验计划,安排具体的实验内容,准确所需的仪器、材料、工具等。
51、对每项实验均要明确的实验目的和要求,确定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熟悉实验过程,并要做好预先的完整操作。
52、实验前应将学生分好组,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验操作的机会。
53、上课时先讲清实验目的、步骤、仪器性能、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对难做的关键性的实验,教师要先做示范。在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特别注意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实验后,应及时小结,检查实验效果。对实验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应予以指正,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
54、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并给予评分。
十一、学生成绩考查与教学检测制度
55、明确考试目的要求,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小学统一考试每学期只举行期末一次;初中统一考试每学期只举行期中、期末两次,平时不得随意停课统考。可进行形成性测试和随堂教学信息反馈,提高教学效率。
56、考前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上好复习课。复习要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巩固技能技巧,形成综合运用公式、法则、原理的能力。
57、加强命题研究,做好命题工作。严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命题。命题要突出教学重点,难易要适度,兼顾检查学生知识、技能和智能的发展,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题目编排按比例分低、中、高三档,不出偏题、怪题、难题,力求使命题科学化。
58、各科教师都要根据本学科特点,改革考试方法,除书面考试外,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听、说、动手操作、实践性等多种形式的考查和考试。
59、统一考试应严格执行监考制度,客观反映教与学的水平。
60、成绩评定要客观公正。既要有统一标准又要做到灵活掌握,看答题思路,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创新精神,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61、做好成绩统计与试卷分析。考试后要对试卷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数据 10 和文字),总结经验教训,重在查找和弥补教师教学中的不足,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自我分析,正确认识自己学习中的优缺点,解剖自己的学习方法,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学校、教研组每学期分别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至少1次。
62、各学校要加强期中、期末考试和毕业考试的管理。坚决杜绝考试后排名次。教育局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质量抽测或随机检测,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第四篇:规范教学管理 推进教育创新
规范教学管理
推进教育创新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西泉建福九年制学校
2014.06 规范教学管理,推进教育创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西泉建福九年制学校办学情况汇报
西泉建福九年制学校位于灵石、交口、孝义三县交界处、西辛庄镇西泉村。是一所九年制学校。近年来,我校以让山区的孩子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抓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办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学校先后被评为
粱市农村寄宿制示范学校、市平安和谐校园、孝义市学校办学水平先进单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工程基地学校等称号。13年12月我校申报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研究》被国家“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教法开发研究》列为子课题,并组织实施。
一、办学基本条件
根据山西省办学基本条件基本标准,我校进行了严格的自查“8.23”指标,总体评价为合格。
(一)、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体育活动场所
学校用地面积28580平方米,生均50.9%。建筑面积12426.3平方米,生均22.2%。运动场地面积9000平方米,生均16%。绿化面积11717平方米,绿化率41%。学校有15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部为双规12个班、初中部为单轨3个班),在校学生561人。学校有操场、篮球场、排球场等,在校园的绿化上,三季有花香,四季有绿色。
(二)、设施设备
学校现有标准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科学实验室各一间,配备了物理教学仪器169种,1644件;化学教学仪器172种5621件;生物教学仪器167种2063件;科学教学仪器167种2833件。300平米图书阅览室一间,学校藏书21215册,生均38册以上数学、地理、音乐、体育、美术器材总计250种3328件,(其中初中部数学23种,244件;地理28种,115件;音乐17种,39件;体育36种,560件;美术21种195件。小学部数学58种,1453件;音乐18种,31件;体育30种,501件;美术19种,190件。)能够开出全部小学、初中阶段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美术专用教室、音乐专用教室各一间,50座微机室一间,教师专用机一台,学生用机49台。多媒体17套,全部接入百兆宽带,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室室通。能满足各类教学需求。公寓楼安全、卫生、整洁,制度健全,每生一床,专人管理。
学校有专用安全监控系统一套,包括电脑五台,监控摄像头36台,消防栓16个,灭火器 90个。安防设施,完善齐全。
(三)、教师配备
学校现有教师65人(初中22人,小学43人),达到大专以上学历65人,孝义市级教学能手7人,占10.8%。45周岁以下教师49人,本科第一学历教师16 人。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并配有专职的音、体、美教师,能保证国家课程的开全开足。每学期有6名以上的城区教师到我校支教,并有10名左右的我校教师进城交流学习深造。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学生561人,15个教学班,平均班容量为38人。入学率、毕业率、巩固率均达100%。
学校为寄宿制学校,现有寄宿生203人,学生宿舍每人配备一张床、每人一个物品柜,学生用水为自来水,属于一次供水,饮食卫生管理制度健全,科学规范,落实良好。
(五)、安全保障、生活实施 学校安全机制健全,并制定了安全规章制度及各种应急预案,安全教育进课堂,每月进行一次安全专项演练,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学校设施设备安全。
食堂设施设备实现了现代化,餐厅面积达1215平方米能满足师生就餐需求,并能向学生提供营养配餐。
(六)、管理与质量
我们着重从领导队伍素质提升、教师素质提升、学生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建设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领导队伍素质提升。
按照市局安排,扎实开展“校长讲管理”“主任讲管理”活动,中层以上干部每人做分管工作专项讲座一次。开展“领导推荐阅读”活动,校QQ群中,校中层以上干部定期向教师推荐阅读文章。目前我校班子成员中30-40岁人数达到8人,大专学历100%,本科学历77%。学校领导队伍,创新力进一步提高,执行力进一步得到加强。
2、教师素质提升。
以孝义市千名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教师“十个一”专业成长活动、“送教下乡”活动、课堂教学能手(标兵)示范课、国培计划、孝义市名师工程等活动为手段,大力推进教师业务素质提升。以小课题研究活动为载体提升教研组工作效率,解决制约课堂教学改革、制约学生能力全面提升的日常教学问题。
为帮助全体教师更好提高教学能力,学校为全体教师订购教育教学报刊杂志、韩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学法》。每学期学校开展一次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主要比赛项目为:教师三笔字、教学设计、导语设计、教学反思、PPT制作、普通话、教学论文、多媒体操作等十项内容。
以“同课异构”为研讨模式,以“互动课堂,学程导航”课改理念为引领,共同体教研项目扎扎实实推动我校教育质量。由青年路小学、孝义六中的骨干教师就双方精备的典型案例,从教材解读、目标预设、教学重难点、资源开发、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实的讲解。他们精辟的见解、生动的案例让我校教师受益匪浅。
3、学生素质提升
在这方面我校紧紧围绕特色建设,紧紧抓住每一次教育的契机,可谓是“有缝就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是为孩子开辟走向成功的道路 特色活动一----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校于2013年11月15日申报了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教法开发研究”,我校研究的子课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研究”,并于12月20日正式挂牌。我校从预习习惯、课堂上自主思考的习惯、自主复习的习惯等方面入手,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
特色活动二---大课间活动
我们2011年9月制定出了《西泉建福学校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经过这几个学期不断修订完善,活动得到了全体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特色活动包括美术类、表演类、书法类、体育类、学习类等十四项。为了使活动开展有目标,有层次,我们又制定了比较详细的活动实施规划,明确了各项目的学期训练目标和实施步骤。目前我校全体学生按照个人兴趣爱好参与大课间活动,参与率100%。
特色活动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活动(1)开学第一课
我校于每学年开学组织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并以此为依托展开相应的专题教育。2013年《开学第一课》以“乘着梦想的翅膀”为主题,向我校学生阐述“梦想”的意义。学生在真实可信的事例面前,树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学习
我校定期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我们不得不坚信在感动与眼泪背后,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人物的事迹,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我们也不得不坚信学生身上会多了一点责任,多了一份坚强,多了一些爱心„„
(3)军训及运动会
我校于每学年开学之初号召并组织我校5至9年级段学生进行军训,目的是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
2013年4月我校举行了第一届运动会,今年3月28日举行了第二届运动会,运动会不仅锻炼了学生身心,活跃了校园气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今年4月17日至19日在全市中小学运动会上,我校获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
(4)感恩教育
我校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如三八节、母亲节)开展班队会等活动,让学生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朋友,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5)“雷锋精神伴我成长”系列活动
我校于2014年3月3日上午,在校园利用升旗仪式进行了别开生面的“雷锋精神伴我成长”启动仪式。下午,举行了“献爱心、助成长”捐款仪式;3月5日下午3:50-4:50,我校政教处组织全校师生观看雷锋的事迹;3月8日举行“百善孝为先”活动;3月10日我校举行“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卫生大清理系列活动;3月12日我校举行“美化环境”植树活动。本次活动从校园内延伸到校园外,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各种学雷锋的系列活动,“讲雷锋、唱雷锋、学雷锋、做雷锋”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永远伴我们健康成长。
第二方面是为孩子搭建体验成功的平台(1)、读书演讲比赛
为配合学校“在书香中穿行,丰富内涵促发展”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引导广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使学生养成读书好习惯.学校定期组织开展读书演讲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对朗诵的兴趣,提高学生普通话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与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享受阅读的快乐。
(2)、开展“成功之路”校园十五星评选活动。以“赏识、激励、关注、成功”为理念,每月开展一次“学生之星”评选活动,包括学习之星、进步之星、读书之星、写作之星、英语之星、文明之星、助人之星、孝顺之星、爱心之星、才艺之星、劳动之星、卫生之星、自理之星、勤俭之星、管理之星等。根据我们山区孩子的实际情况,这项评选活动主要突出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所以我们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面向全体”这一理念.(3)、整合学校文体展示活动,系统规划入“校园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中,我们首届校园文化艺术季全程分为四季。本学期进行两季,3月-5月为第一季,5月-7月为第二季,9月-11月为第三季,11月-次年1月为第四季,“六一”为第一、二季的总汇演,元旦为四季的大汇演。每次汇演完都有表彰评比。
4、课堂教学改革
(1)、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1本关于新课程理论的专著,阅读5-10篇相关论文,学校提供参考书目,印发学习材料,定期组织培训、交流,并对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进行常规检查。通过理论学习,要求教师转变旧有教育观念,树立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理念。
(2)、加强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努力提高教学预设水平。
我校要求每周在规定时间、地点集体备课,讨论下一阶段教学内容、进度,探讨教材教法、重点难点疑点。强力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形成相互听课制度,教师每周必须听课2节,新教师原则上要听1节评1节。教学校长随堂听课、评课,听课后及时开展评课活动,及时与授课老师交换意见。同时借助市教育局的各项活动,我校开展了“以研促教、以赛促研”的赛讲活动,通过精心筛选、反复锤炼,我校教师李晓静在参加市局第二届“千人教学大赛”中取得了决赛权。
(3)、改变教法,落实模式。
在“三步曲”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各教研组制定出各学科、各课型的教学模式,严格按照“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展示”的理念开展教学工作,改变以往重目标、轻过程,重教而不重学的教学格局。
通过建立小组合作评价机制,将学生课堂行为分为参与、合作、倾听、发言、纪律、汇报、作业等项目,并分别量化计分。然后在把一周情况汇总,在班级内综合评比出最佳发言奖、进步最大奖、集体智慧奖、配合默契奖、最佳合作小组奖等奖项。
改进激励评价机制建设。按照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原则,依据教育教学活动的特性确定各具特色的评价内容与标准,着重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4)建立教学管理制度
为把我校建设为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为把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推向深入,根据我校的实际,把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纳入教师考核,作为评聘教师的重要依据。严格要求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且优先考虑评优树先。为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做到专款专用。
5、校本课程建设
我们为了提高孩子对家乡的认同感、提高自信心,编写出“孝义”地方文化校本课程《我从这里来》,目前我们还在编写《养成教育读本》、《表里山河—山西文化》、《诚信赢天下—晋商文化》、《乌金地带—煤炭文化》等四册校本课程,目的是使我们的孩子能从小就树立远大的理想,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成功学起,向熟悉的榜样看齐,向更高远的人生迈进。
二、取得的成果
1、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我校把2013学年确定为“课改推进年”,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原则,完善小学“三步曲”模式,不断总结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去年2013年10份市教育局教研室对我校的课改进行了初验,今年4月17日进行了复验,得到了郝启才主任以及全体小学教研员的一致好评。
2、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于2014年4月25日—28日,校长带领5名“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组教师赴山东泰安英雄山中学,参加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教法开发研究》总课题组举办的“2014全国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论坛暨中小学教师说课比赛”。全国中小学教师齐聚一堂,交流教学思想,共商课改大计,展示真实的自我。在这次论坛中暨说课比赛中,我校张红莲、付涛涛、韩红彦三名教师分别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3、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按照我校特色建设理念,基本完成学校既定的四册校本课程编写工作,加上我校去年荣获“山西省优秀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二等奖”的《我从这里来》,我校学校层面校本课程自成体系,能够与国家课程有机结合,形成比较鲜明的校本课程体系。
12月份,我们按照打造“成功课堂”“成功课程”总体思路,组织专人,大力开展学习,经过会诊和反思,重新构建我校《校本课程体系建设规划》。站在全新的理念上,力求突破“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规范化”瓶颈,全力助推我校课程改革工作。
4、孝义市电视台利用5天时间拍摄《绽放在凤凰岭下》专题片,并在孝义市电视台播放三次。充分展示了我校一年来开展特色学校建设的风采。我们专门制作140张光盘发给学生家长,以求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
5、我们通过“派出去、请进来”方式,利用西辛庄镇篮球赛、消夏晚会、农民风采展示会、镇教师节表彰大会、镇安全教育活动、镇关工委、五老宣讲、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机会展示我校师生风采,参加展示达850人次。
我们虽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与特色学校的差距还很大,我们将坚定不移的坚持特色建设之路,努力用三年的时间,谱写出西辛庄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向全体学生、家长、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五篇:大学教学管理规范
大学教师教学管理规范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在教学和教学改革中起着主导作用。为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使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特制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一、教师的基本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积极完成本职工作。
2、为人师表,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团结协作,教风严谨,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3、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及相关学科知识,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4、认真学习高等教育理论,了解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二、任课资格
任课资格要求:
(1)课程的主讲教师一般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或获得研究生班毕业以上学历资格者,须降低条件者,由教研室主任审试并报请院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执教主讲。
(2)青年教师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通过考核。
1(3)没有从事过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的教师,须有半年以上的备课时间熟悉所主讲的课程,并经过试讲后方可执教。
(4)实行助教制度。没有高等学校教学经验的教师,正式执教前必须由教研室指定;跟随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从事半年以上的助教工作。指导助教的教师要关心、负责助教的业务进步,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指导计划。
三、备课
1、认真研究教学计划,明确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2、课程教学大纲应根据教学计划制定,由教研室负责起草,经院审定通过,并报学校教务处备案,执行中基本内容一般不能擅自更动。教师应熟悉所任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
3、任课教师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准确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理论和技能,明确重点、难点,广泛阅读有关文献和教学参考资料,能够统览学术动态,做到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写出较详细的备课笔记。要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适应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需要。
4、任课教师应按教学大纲的内容编制教学进程表,合理分配课程讲授的时间,教学进程表一般应在开学后第一周报院、教务处备案。任课教师应按照规定的内容和进度组织教学。
四、课堂教学
1、要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注意每堂课的教学环节和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层次清楚,语言规范。教师讲课要全面把握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和疑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理论联系实际,既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按时上下课,不准擅自离开教室和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严禁不备课进入教室授课。
2、任课教师对听课学生进行组织管理和指导,教师上课应该注重对学生上课情况的考核,维护好课堂纪律,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3、教师进入课堂要注重仪表仪容。要用普通话授课,使用规范字。应做到语言清晰流畅、板书清楚合理,课堂时间分配恰当。教师在使用音像教材时,不可擅离教室,要随学生一起视听,并随时提醒学生注意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思路和方法。
4、教师应重视课堂讲授艺术,重视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积极改革教学方法,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指导和培养,对所任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负全面责任。重视学 3 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教师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注重同课程任课教师间的交流和切磋。
5、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就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课要准备充分,组织得当,教师应做总结。充分挖掘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潜能,提倡师生共同学习进步,注重教学相长。
五、作业指导
1、不同课程应该布置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作业,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并要求学生按时、认真、独立、规范地完成作业。布置作业必须从学生的总体水平出发,作业的内容必须是围绕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提倡布置实践性强的作业。
2、教师及时批改作业,要认真仔细,指出错误之处。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对潦草、马虎,不符合要求的作业要退回重做,对抄袭作业要严肃处理。
3、教师对学生作业要作出成绩评定,可按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成绩。不交作业的学生,不得参加本课程的学期考试。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考评学生课程结业成绩的重要方面。院每学期要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和教师评阅情况。
六、毕业实习
1、实习指导教师要负责组织和指导学生完成拟订的实习任务,解答实习过程中遇到学生的疑难问题,审阅学生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总结,考核学生的实习成绩。
2、实习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评定,其中优秀者占20%。
七、毕业论文
1、毕业论文由院全面负责部署。毕业论文选题要立足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兼顾学生的专业基础、实际能力,以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完成。
2、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由院提出指导性原则,各教研室主任确定。指导工作原则上应由具有教学、科研能力的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助教一般不单独指导毕业论文。
3、指导教师要在论文选题、文献阅读、资料整理、论文撰写等方面切实加以指导,通过定期检查、答疑、质疑等方式,全面掌握学生毕业论文的进程和状况,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科学态度、严谨作风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完成初稿后,要认真指导学生修改。
4、毕业论文的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其中优秀者占20%。由答辩委员会统一组织答辩。
八、成绩考核
1、凡教学计划规定的每门课程和教学环节都应进行考核,考核及格给予规定的学分。
2、考试方式、命题原则和要求等严格执行学校《考试工作细则》中的有关条款。其中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成绩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3、监考老师应严格执行学校《监考守则》,认真负责,严格考场纪律。如校、院巡考组发现某一考场有作弊行为者,则该监考教师负有责任。
九、教学纪律
1、教师要为人师表,严格按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在不违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鼓励教师讲述自己的学术观点,也可介绍不同的学术见解,但不得散布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以及其他错误的思想和观点,不得进行有悖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宣传活动。
2、为了维护教学秩序,对已排定的授课表一般不作更动。教师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随意调课、停课或自行找人代课,特殊情况必须调课者,须提前填写《调课安排表》,并报请分管主任,由教学办公室主任统一调课。教师无故旷课,属严重教学事故,本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3、教师应按时上、下课,不得迟到、早退,上课期间手机必须调为振动或关机,教室内不得吸烟。
4、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严肃纪律。对无故缺课者,按旷课论。学生缺课累计达三分之一以上者,不得同意其参加本课程的考试。教师不得为学生划定考试范围,更不准以各种方式有意向学生泄漏试题范围。
十、教学工作考核
5、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要以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为内容,看重考核教师的教学责任感、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考核要着眼实际的教学活动,帮助教师克服薄弱环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教师应主动承担教学任务,在正常情况下,每学年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师应重视教学研究,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创造新的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
7、对教师的考核工作,应坚持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根据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依据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映,适当结合各种形式的听课评议,综合评定教学工作。教师考核工作的结果,作为职称晋升和职务聘任的依据之一。
8、实行期中教学检查制度和实行学生评教制度。每学期期中由教学办公室主任、辅导员组织学生对每一位任课教师进行网上学生评教,将检查结果通报院教学委员会及相关教研室主任,并酌情抽样听课(不事先通知本人),以督促教师改进教学。
9、实行听课制度。院领导、所有教学人员每学期都必须听课,并写出听课记录。学期末向教研室提交。未听课或无听课记录的人员,本考核不得评定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