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大练兵小学数学

时间:2019-05-13 06:0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岗位大练兵小学数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岗位大练兵小学数学》。

第一篇:岗位大练兵小学数学

2014年“岗位大练兵、专业大比武”教师通识性知识测试

试题说明(小学数学)

一、卷面分值为100分。

二、检测内容分两大板块

1、公共部分,分值30分。

(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2)、教育测量与评价常识;

2、小学数学专业知识,分值70分。

(1)、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等。

(2)、教学设计基本技术:编写微型教学案例,对教学案例做出评析;

(3)、小学数学基础知识。

三、题型

1、单选题

2、多选题

3、填空题

4、解答题

5、教学案例编写题

6、教学案例评析题

第二篇:小学数学全员岗位练兵答辩题

海港区“有效教学全员岗位练兵”小学数学学科区级决赛答辩题

1、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结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我觉得要以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的广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比如:导入环节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运用情境教学法,还可以把游戏等活动引入到课堂,然学生保持高度的关注,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的设计要开放,合理,动静结合,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深度。在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然全体学生能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学有所得,逐步提高,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深度。

3、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要科学,合理,指向明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每个学生思维都动起来。

4、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让他们在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理解学习的内容,深化学习内容,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5、在作业的环节,我们可以设计分层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2、如何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选择典型事例展开说明。

答:《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所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尤为重要。为此,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学中,让他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一年级《人民币》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到商店或者超市自己真正去花钱买买东西,让学生体会怎样算花的钱和找回的钱等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蕴含在生活之中。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运动是哪一种运动方式。生活中的打折促销活动,就需要运用《百分数,分数应用题》这部分的知识。

2、在学生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够主动的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我们的数学学习就是为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比如:在学习了比例分配之后,举例子配比药水。我们在吃药的时候,有时候要把要按一定的比例和水配比之后才能喝,而且必须按照这样的比例。这就是比例的知识。要学生深刻的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又比如,给农作物打农药也是要要农药和水进行配比的。

3、让学生在面对实际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比如:估算的教学。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经常用到的。我们要买东西,可以按照物品的价钱估算出要大约带多少钱就够用,所以不用带正好的钱。

我就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

3、请针对具体课例谈谈课堂中你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学”的?

答:教师、学生和教材是课堂教学中的三个重要因素。教师是课堂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节课的好坏,我觉得不仅在于教师的教,更在于学生的学的情况。通过学生学得状态来评价教师教的效果。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我觉得可以从学生的“听讲,发言,合作,作业”四个方面来关注学生的学。

1、听讲。学生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是不是在认真的倾听,是不是听懂了。我们老师可以用眼睛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动作都能了解学生是不是在听你讲课,再让他来回答你的问题或问问刚才老师讲了什么,来判断学生听得效果。

2、发言。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言。从发言中你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听讲了,是否听懂了,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是否在思考,是否每个学生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学习。在他人发言的时候,其他同学的倾听状态如何,有没有在听他人的发言,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和意见。

3、合作。我们的生活是个大家庭。不只有自己一个人,在生活中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教学中,小组的合作,同桌的合作交流也成为我们教学的一种方式。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参与到活动当中。是否都能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就听一人说。

4、作业。新授的知识我们要结合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和加深。在做题时学生的做题状态如何,是不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

做什么事要从细节出发,多关注学生学的每一个细节,从学生的学我们就可以调整教师的教。

4、试结合实例谈谈你是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

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绝不能仅仅依靠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生成会更精彩。因此,我们期待课堂上能有意外的生成,有时可能还会为出现精彩的生成而在课前精心预设。

我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课前我是这样预设的,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由图说出几个5,再一步步归纳得出5的乘法口诀。可没想到课刚开始,就有很多的同学说他已经知道了,一下子自己就背上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同学不会。这个时候,就应该抛弃原来的教案,就从学生的这个实际情况出发。抓住挈机,让会了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还有这些小朋友不会,你们愿意帮他们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把5的乘法口诀记得又快又牢呢?”利用学生的资源,让他们充分的教自己的方法,这也是又回到自己的教学设计的主道路上来。

再例如,在教学“加法的运算定律”时,加法交换律a+b=b+a,在教学完之后,有一个同学就问,“老师,加法有交换律,减法和乘法有吗?”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放任不管,或者说以后我们在学乘法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了。这时如果我们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课上进行讨论验证,看看,是不是其它的运算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让学生真正地、真实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总之,对于课堂预设外的生成,要考虑一些采取的应急措施与手段,使教学过程顺利开展,并取得最佳的效果,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充分利用课堂的意外进行生成教学包括对学生错误问题的合理引导,让教学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这就有赖于我们对教学实践与经验不断总结和反思。

5、如何唤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谈谈你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有效做法。

答: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对于我们数学课堂,怎样才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觉得应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兴趣。要想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必须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即使常常受到批评的学生,也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欲望,也有对成功的期盼和肯定的渴求。只有教师真诚向这些学生敞开爱的大门,那么这份爱心对于他们来说尤为珍贵。他们会把情感化作学习的动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鼓励的话语也是直接关系师生之间情感的因素。

二、是精彩的教学设计。

在建立起师生融洽的关系的基础上,教师就必须用你的数学内涵,你的精彩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来学习数学。我们每天都在讲课,如果这节课设计的好,学生喜欢,他们就会非常认真的去听,积极的和你配合。反之,有可能有的人就玩东西了,说话了。教学的设计要开放,唤起学生的欲望,设计操作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让学生在经历中学习数学。

三、激励学生的一些小活动。

我经常设计一些数学的评比栏。比一比看谁得小贴图多,10个贴图换一个小喜报。如果有小测验或者家庭作业写得好的,我就直接发给他们鼓励的小喜报。学生特别喜欢自己的喜报,而且家长也能通过喜报了解孩子的情况。

四、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如果没有自信的学习,他永远不能走太远。学习就会是模棱两可。拥有自信心对做任何事都非常的重要。

我在课堂上,我通过三个手段来训练孩子的自信,1是要求他们大声的发言,错的也要大声的说出来。2是举手要高高的举,我总觉得敢于举高的同学说明他特别的会,有信心,所以我全让他们高高的举手。3是,经常的反问。当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我有时再追问他们,是应该这样算吗?有时候,老师一这样问,学生就发懵,就觉得自己的想法好像错了。其实就是自信心不足。

五、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数学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亲身的感受到学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唤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6、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

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中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的教学中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首先,教师要把课堂郑重的教给学生。教师不灌输知识,让学生主动学习,接受知识。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交流的平台。教师避免满堂灌,要做到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去学习。

第三,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能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愿意大胆的发言,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教师要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学生主动的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成就一节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

7、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计算课教学中,应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答:近几年一直在低段教学,低段的数学教学中计算占了很大的篇幅,提高计算教学尤为重要。到了高年级更体现到了计算的重要。

计算教学常常是借助一定的情境作为一节课的引入,通过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探索出结果。情景的创设,能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

计算教学中理解算理与掌握算法都不可少,“重算理、轻算法”和“重算法、轻算理”都不可取。正确地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课。第一课时是“十几减9”。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主要方法是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方法。

第一步,让学生先自己探索,体现算法的多样。

学生的思维都是从形象到抽象的一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所以我在第一个环节就设计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来帮助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通过主题图套圈竞赛提出问题:有14个圈,没套中9个,套中几个?列出算式14-9。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14-9等于多少,让学生同桌一组,可以动脑想一想,也可以用小棒动手摆一摆。一般的学生都会想出三种方法:

第一种,想9加几等于14,9+5=14,所以14-9=5。第二种:从14根小棒中拿出去9根,还剩下5根。

第三种:从1捆中抽出9根,剩1根,和4根合起来就是5根。

第二步,分层讲解,借助说理抽象出数学算理。

这三种学生想到的方法中,第一种是相加算减,第三种是破十法。对于这两种我重点分析,让每位学生都学会。

想加算减法:我设计四个小环节,1、让这个学生把自己的方法清楚的说出来。

2、全班思考:你怎么想到9加的5是14,你怎么想的是5?

让学生明白9+1才是10,14比10多4,4+1就是5,所以加5。

3、小结:这是想加算减的方法。

4、全体同学充分地说说,这种想加算减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会想加算减法。破十法:要借助小棒来进行学习。

1、让汇报的同学到前面展台上展示自己的方法。

2、全班思考:为什么不从4根中拿出去9根呢?把1捆打开之后是多少? 10-9=1,1+4=5。

让学生明白4根中不够减掉9根,就得从1捆中减去9,再把剩的单根的加 上。

3、让全体学生一边和老师一起摆一边说算法,然后脱离小棒看着14-9的算 式再说算理。让学生把形象的表象抽象出数学的算理。

个位的4-9,不够减,从十位借1当10,10-9=1,1+4=5。

4、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破十法。让学生同桌再用破十法说说14-9的算理。

第三步,巩固精练,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和应用。

在练习当中,先固定让学生先用想加算减怎么算,再用破十法算一算。后面的练习再让学生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多个的十几减9的练习中寻找十几减9的规律。

8、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

答:教学实践中有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共同的开发。这种课程资源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愉悦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我们应当做到课内外结合,用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根据实际大胆地调整教材顺序,活用教材。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这一课时,教材中首先是几幅平移现象的图,从而认识平移现象,然后教学平移几格,然后做一做,然后是几幅旋转现象的图,从而认识旋转,做一做游戏。在教学时,我把这些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图片做成一幅游乐园的场景图。先让学生在进入游乐园中,体会各种项目的运动方式,从而一起对比着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调节了教学的顺序,先教学什么是平移和旋转,再教学怎样计算平移几格。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和边说边用手比划它的运动方式。通过动画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会,分类,举例,做动作来体会这两种运动现象,来深刻地感知平移和旋转这两个运动方式。

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又例如,在讲条形统计图时,在统计学生喜欢吃什么水果时,我充分利用现场素材,当场统计本班学生喜欢吃水果的情况。而不是利用书中给出的数据,从学生身边开发教学的资源。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让学生深刻的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9、课堂教学中做到“少教多学”,策略有哪些?

答:“少教多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做到“少教多学”:

首先,要真正的放手给学生,给学生创设大量的空间,自主学习。设计开放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有问题,让学生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去解决。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其次,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老师精讲点拨。让学生多学,教师少教。最后,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先课前预习,在课上学习,再课后复习的学习方式。已促进学生多学,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0、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的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应该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1、要有明确的目标。创设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情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

2、不为情境而情境。教师应从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心理状况出发,创设情境,不要盲目而一味追求情境,不要过度追求形式。不断坚持,学生也会发现,原来生活处处有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究。

3、情境创设要真实、自然,力求生活化。

这样,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情境创设要注重探究性。

生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例如,我在教学《平移和旋转》的时候,我设计了参观游乐园的教学情境,丰富的画面,动画的场景。让学生能很快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再利用游乐园中的游乐项目分类出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设计的情景目的明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探究,还可以从中学习本课的学习内容。

11、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答: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所承载的思想文化。数学知识不能化作数学思想,以文化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意识中,那么学生就不可能形成数学能力,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1、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多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对学生进行数学意识的培养。

2、让学生遇到问题时自觉推理,并做到落笔有据,言之有理。比如在课堂内应加强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培养,让学生会“用一种方法做一百道题,而后达到一道题用一百种方法”的境界。让学生会“用一道题目拓展成一百道题,而后达到一百道题用同一种知识”的境界。方法可以移植,内容可以参照,通过互相比较,从而对学生的推理能力的提升。

3、数学的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让学生多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每一项问题要运用数学中的哪些知识,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与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数学,其独特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对学生来说,在各学科中,部分孩子往往惧怕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引导他们对学好数学充满自信。用鼓励性的语言,和一些激励性的游戏活动,评比等激发学生爱数学。健全学生良好的数学心理素质。

5、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素养培养,重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总之,加强数学素养的教育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数学素养的教育内容,以课堂为主渠道,有目的地,有计划地逐步深化。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12、什么样的数学教学才算得上“有效”,请你站在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谈谈。

答:现在的课堂教学,需要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现在我们一直在提“双有效”教学,有效的教,有效的学,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我觉得教学的有效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评价的。学生学得有效,教师教的有效。学生学得有效:

首先,要看学生是否愿意学,第2、学生的学习的参与度是不是很高,是不是全体的学生都在参与在学习之中。第3、学生学的成果怎么样,有没有学会。

第4、学生在这节课中的探究欲望如何,探究的效果如何。第5、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教师教的有效:

第1,教学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能否激发的学习兴趣。第2,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思考的价值,第3,教学是否照顾全体的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第4,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第5,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广阔的交往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简要说明在实际教学中你是如何做的?

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出自《老子》。道理其实很简单,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我觉得就是传授给人方法不如去激发他的欲望,让他想自主的去寻找得到知识的方法。教育的最高的境界就是超越方法。

在教育的工作中,你是否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自信的种子?你是否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是非常关键的。“欲”就是植根于内心的兴趣、愿望和为之而努力的激情,它时刻影响着人的行为。有位教育家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在教学中,首先就是创设有意义、有趣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办法让每一个孩子爱上数学。让他们爱上数学是很重要的。这是他们后天努力学习的一个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然后,再设计能够调动学生思维,能激发学生想探究的问题。用这样的问题调足学生的胃口,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让他们有一种非要知道答案的积极的心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感悟学习知识的方法,从而收获知识。

14、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答:数学思想,就是人们对数学的本质认识。数学方法,就是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和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我在教学当中,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号思想、和分类思想。

一、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可以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或者把一个新问题转化为一个旧问题。例如:我们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发给学生学具,让学生把这个图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这就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问题,也渗透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转化思想。

二、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就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可以通过作一些如线段图、示意图等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使问题简单明了、直观形象。例如:在教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在分析应用题的时候,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的意思。还有就是用集合图的形式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等等。这都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

三、符号思想。

课标首次把“符号感”列为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符号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学生可以用符号化的语言来描述数学的内容。例如: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a×b=b×a,用符号表示非常的容易理解和记忆。

四、分类思想。

在数学的教学中,整个数学教学分成了四个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中,有细化成了很多的方面。教学也是分单元,分内容的逐次进行学习的。例如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在平面图形中又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就渗透着分类的思想。

15、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以及在教学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教学中:

首先,它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学生都非常的喜爱。

第2,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能帮助学生从枯燥、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课件的动态演示中突破重难点。

第3,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获取信息。与同伴沟通,利用网上的教育平台自学和复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4,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多媒体授课使教学的呈现方便快捷,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增加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课堂。从而,增强课堂的容量。让学生学得更多的知识。

在教学实施中我觉得应注意几点:

一是,应适时运用多媒体。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需用时则用,不能一概都用。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要得当,不要成为花哨的一种手段。切忌逢课必用多媒体课件。

二是,不能不加修改,直接照抄照搬。

网络上有很多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有的时候,我们就直接照搬网上的资源进行教学,而不加以修改。虽然大大节省了时间,但是用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来上课则无法发挥自己的思路和风格,再加上教学对象的不同,自己的思想、表现方式和技巧运用都很难融于课堂教学当中。有的时候就是为了这个课件而这样设计教学环节,而不是针对于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是,应适度运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教学手段的一种,它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我们不能过分的追求效果,整节课从头到尾都使用课件,不能用课件来代替板书,敲键盘代替了手势,电脑的播放代替了教师的讲解,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整个课堂体现不出师生互动的环节。

四是,教会学生绿色上网,合理上网。

在网上有一些网络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的资源自主学习。在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上网,绿色上网。制定上网学习的时间。

16、什么是数感?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答: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1、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在认数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根据所学数的内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寻找数、体察数、感知数,让他们感到数就在身边,而且每天都离不开数。教学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数的的意义,为建立数感奠定了基础。

2、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培养数感。

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能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了解了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背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建立数感。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可以秤一秤,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物体。让学生在亲身的感知中感悟数学。

到了高年级,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找出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感。把数感的建立与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结合起来,把符号感的建立和初步的数学模型的建立结合起来,将对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17、每个学生存在着差异,你在课上如何做才能体现“因材施教”?举例说明。

答:“”在数学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

一、上课教学分层。

上课时,教师对于教材中同一教学目的、教学的内容,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注意把握文体的范围和层次性,注重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

二、学生分层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分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分层。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既注重学生的共性,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相结合。对后进生要严爱结合,多让他们做一些基础性题目,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待学习有余力,思维灵活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做一些综合运用知识和富有思考性的题目,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要把集体教学、分组讨论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都不断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

三、导学分层

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品格、性格、意志力、情感、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着眼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教材内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指导方法,因材施导,使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可以这样分层指导:A,写出解题思路,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解答;B,能正确列式解答。“B”可提问中下层学生,因为中下层学生能过关,就是全体学生能过关,如果不过关,就要及时补救,否则给**后带来更多的遗漏问题。“A”可提问中层以上的学生,让中层以上的学生练习,可带动中下层学生,其实这也是一个补救的方法。这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四、作业分层

我们的作业最多的是数学练习册,练习册分了三个档次,课内新课堂,开放新课堂,探究新课堂。全班的学生我分为三个档次,作业有必须完成题项目,有选做的题目。稍差的学生必须完成课内新课堂,中等的同学必须完成开放新课堂,好学生必须完成探究新课堂。其它的自己选择着去做。

总之,为了提高班级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因材施教。

18、你讲过几遍的知识学生还不会,你该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我们讲过几遍的知识学生还是没有听懂,我觉得,可能是这几个原因:

第1、可能是教师自身的原因。可能教师教的方法不恰当,指导的不到位,语言不够精炼,学生不容易理解。或者教师没有因材施教,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

要是这样的话,我们教师一定要在备课上下功夫,认真的钻研教材,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找到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指导上下功夫。根据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第2、有可能是教学的内容过难。学生不易接受。

这样的话,教师就应该在教学的时候由易到难,细致分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会说会运用。教师要重点找到突破难点的方法。

第3,也可能是学生自己的原因。每个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发展水平不同。学生在教师教课的过程中的听讲状态如何,是否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学习之中,是不是都在认真的听讲。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

针对这方面的原因,我们教师首先要从兴趣入手,设计的教学情境和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全体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的课堂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的时候,要分层教学,面对全体讲授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9、《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部分的目标阐述中,多次使用“经历……过程,掌握……”的句式表述学习目标。请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好数学?

答: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不能只停留于以往的水平上,即让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运用什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注重让学生去经历和体验,即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的时候,让学生准备,各类的梯形图形,每种最少两个。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进行探索,想办法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学生在动手活动的过程中,小组交流的形式下找到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整个的推到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好数学。

再例如,学习《平移和旋转》这一课,在教学什么样的运动时平移现象,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是旋转现象的时候,我让学生做平移和旋转的动作来体验平移和旋转两种运动方式。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内化数学知识。

20、数学课堂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场”,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一环,什么样的交流才是有效的?如何使互动交流更有效?

答: 交流首先就是让学生充分“说话”、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交流还要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算法并相互启发

交流更要让学生之间沟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并通过比较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算法

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更象是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并最终形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数学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实质的有效交流。

互动的交流要是达到有效,我觉得教师要做到:

首先,老师设计的交流问题必须是有效的,而且是有交流价值的,学生需要通过交流才能解决并打到完美答案的。

第二,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是愿意倾听的,并且做到尽可能听明白,有所收获。或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愿意提出不同的建议和意见与同学交流。

第三,当学生表达或听着出现迷茫,教师的点拨与引领是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的桥梁,优秀的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环境,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21、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着力倡导的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理念。请谈谈你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及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答:算法多样化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为不同风格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学习策略的途径,着眼于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而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多种算法。

首先,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激发学生主动观察、动手操作和简单推理,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发现、探索新的算法。

第二,教师在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通过交流与反馈,鼓励学生对这些算法的质疑或认同,以集体的智慧促进对算法的理解。

第三,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不要为了多样化而刻意的追求多样化,算法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看这算法是否真正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索出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去交流,在比较同伴的方法基础上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算法。

第四,教师还要采取有效策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算法。相对的优化。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其实是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最优方法的。教师应从不同角度或层面不断的对相关的各种方法做出比较,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自己所选择方法做出积极的反思与必要的改进。

2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怎样做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

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学生能有效的进行数学的学习,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了,才能更好的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激发兴趣是前提。

2、提出的问题要有效。问题的提出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每个学生思维都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有效的倾听。教师讲解的时候,学习认真的听讲。学生发表意见的时候,其他学生能认真的倾听,并能根据他人的发言深化自己的想法,也能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4、教学中,要重点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好数学。只有经历过的事情才能认识的深刻,并且记忆深刻。

5、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生存在不同的差异,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

以上就是自己的一点儿看法。

23、简述《数学课程标准》中“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的数学教育价值,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有可能的交织在一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与综合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我们在教学当中,首先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选择中有较强的自主性,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应具有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在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

还要,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每一位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最后,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评价应强调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关注学生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否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对结果有无反思的习惯等。

24、《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明确地把“符号感”列为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答:数学中的符号感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要让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首先得让学生认识它,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重大意义,简洁明了的特点,感受使用符号是非常的好的。学生愿意使用符号,用符号来表示数和数量。例如,路程=速度╳时间,的一些关系式,用S=vt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s=ah;一些定律:a╳b=b╳a等等。然后,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参与创造符号,体会符号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到需要用符号,让学生经历自己创造数学符号的过程,体会到数学符号原来并不神秘,是人创造的,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同的符号在使用时逐步发展统一的符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是约定俗成的,具有简洁的特点。

25、如何实现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答:在课标中指出,数学的评价应该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的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评价观。改变过去只注重“终结性评价”为注重“发展性的评价”。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目标评价方面,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在评价方法上,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结合在一起,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还可以建立成长记录袋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做到评价目标的多元和评价方法的多样。

第三篇:岗位大练兵小学语文

黄石市2014年“岗位大练兵、专业大比武”通识性知识

测试说明(小学语文)

一、测试形式、时间

闭卷,测试时间为90分钟。

二、检测内容、题型为选择题

Ⅰ卷:分值30分,题型为选择题。

主要内容及其要求:

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要求:熟悉相关文本内容。

2、教育测量与评价常识;

要求:了解试卷编制的基本知识、考试统计相关的基本知识;对考试的统计数据做出简单的解读。

Ⅱ卷:分值70分,题型为问答题、综合应用题、案例编写与分析。主要内容及其要求:

1、语文课程标准

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掌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语文课程的目标。能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育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基本技术

编写微型教学设计;或对教学案例做出分析,指出案例的成功及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3、语文专业知识技能

⑴文本阅读与理解把握文本中关键的字、词、句,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对文本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作出分析。

⑵下水文写作根据写作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写篇下水文。

第四篇:岗位大练兵小学科学

2014年“岗位大练兵、专业大比武”小学科学

教师通识性知识测试说明

一、测试形式、时间

闭卷,测试时间为90分钟。

二、检测内容、题型为选择题

Ⅰ卷:分值30分,题型为选择题。

主要内容及其要求:

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要求:熟悉相关文本内容。

2、教育测量与评价常识;

要求:了解试卷编制的基本知识、考试统计相关的基本知识;对考试的统计数据做出简单的解读。

Ⅱ卷:分值70分,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实验设计题、案例编写与分析题。

主要内容及其要求:

1、课程标准

要求:了解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学会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采纳并使用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

2、实验设计

要求:写出实验名称、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3、教学设计基本技术:编写微型教学案例,或对案例做出分析 要求:符合学科基本特点。

4、本学科知识内容

第五篇:小学岗位大练兵实施方案

小学岗位大练兵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黑龙江省垦区中小学教师岗位练兵实施方案》及教研室制订的《海林农场子弟校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以学年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适应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深化师德教育,强化教师基本理论素质、学科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等基本功的训练,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二、大练兵目标

1、深入开展现代教育理论和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实践和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师基本理论素养和运用先进教育理论和课程改革理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2、组织开展教师学科素养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3、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竞赛活动,强化业务素质。

三、活动原则:

1、全员性。教师岗位大练兵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教师必须人人参与,要努力营造全员教师大练兵的良好氛围。

2、校本性。立足校本,研修整合,以研促修。通过岗位练兵,深化校本研修的内涵,拓展校本研修的外延,提升校本研修的质量与水平。

3、层次性。教龄不满三年新教师侧重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侧重把握学科课程标准、熟悉教材、掌握职业基本技能,使教学逐步走向规范。教龄满三年的非骨干教师,要侧重研究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能够独立的设计教学流程,使教学逐步走向精彩。名优骨干教师侧重教育思想、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的培养与提升,使教学逐步走向经典。

4、实用性。认真研究构建生命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从制约生命课堂构建的问题入手,确定岗位练兵的内容和途径,探索出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经,使练兵的成效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5、实践性。坚持实践性原则,所练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贴近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

6、过程性。充分用好《黑龙江垦区中小学教师岗位练兵中小学记实手册》,记录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进程。

7、渐进性。我校的教师岗位练兵坚持渐进性原则,扎扎实实,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不走形式。

四、大练兵内容和形式

(一)学习教育理论大练兵。

开展教育法规、先进教育理论读书活动,依据《方案》中对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教材解析与资源重组能力的要求,结合我校各学科教学实际,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于岗位练兵活动的始终,进行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教材教法、新课程标准、教育法规等内容的学习。

要求全体教师做到学习有记录、有总结,每月写一篇学习体会,学期末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二)教学技能大练兵。

依据《方案》中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教学辅导能力、学业效果评价能力、评课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捕捉并研究教育信息的能力、基于问题的研修能力、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组织教师开展基本功训练、课件制作、说讲评课等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基本技能,熟悉教学基本规范。

1、每两周进行一次粉笔字评比。

2、每学期写一本硬笔书法。

3、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科技能展示。如英语教师的口语对话,语文教师的朗诵演讲,音体美教师的特长展示等。

4、每学期至少制作两个教学课件。

5、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说讲评课活动。

(三)课堂教学大练兵。

依据《方案》中对创新教学设计能力、创设情境能力、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能力、预见与解决教学突发事件能力、设计课堂练习与布置作业能力、提出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开展课堂教学练兵活动。要求全体教师每人每学期必须出一节公开课,围绕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和有效性,开展课堂教学创新活动,展示、交流课堂教学创新的经验成果,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效率。并于学期末进行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四)教育科研大练兵。

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培养教师独立撰写学科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的能力,能承担课题研究,书面分析一个典型教学案例,能独立命题并进行质量检测分析,坚持撰写教研教学论文。学校对优秀教学论文、案例或教学经验总结进行整理汇编。

(五)班主任工作大练兵。

利用校本培训活动时间,积极开展以“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等主题的班主任培训活动,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评比活动,积极探索和改进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活动结束后,参与教师应提交相应班会活动主题设计、观摩研讨记录和一次家访活动记录。

五、途径与方法 大练兵活动的主战场离不开课堂教学,离不开教研组与备课组织。我校教研组与备课组要充分利用以下行之有效的研修方式,开展练兵活动。

1、实践反思

教师个人要提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师个人专业能力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通过专业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撰写教育叙事,开展反思性教学,将岗位练兵活动贯穿于课前系统、课中系统与课后系统,实现教学技能的提高与自我超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改中的课堂教学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困惑。教师要抓住课堂,围绕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主题研修活动。以此来丰富校本研修的内涵,推进校本研修向深层次发展,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

2、同伴互助

立足课堂、研究教学,开展有效的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度研究。以教学课例为载体,以课标研读、教材解析为重点,加强同伴交流与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在校本研修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3、以赛促练——基于教师基本功发展的专业能力训练(1)组织教师学科知识考试。

(2)即时选题备课,现场进行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大赛。(3)组织音体美教师基本功竞赛。(4)组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比赛。(5)班主任心理健康案例指导征集与评选。

六、活动安排

岗位练兵活动时间:2011年9月——2015年3月 岗位练兵活动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和启动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1、学校研究制定、下发《海林农场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

2、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能力发展规划。

第二阶段:实施和推进阶段(2011年11月——2015年12月)。组织全体教师深入研究《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个人自修与团队研修相结合的方式,扎实推进全员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1、2011年11月——2012年8月

(1)必练模块:教学设计能力(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专题教材解析与资源重组能力专题、学情分析能力专题、创新教学能力专题)(2)选练模块:课程开发与资源整合能力专题

(3)进行阶段性小结,及时调整并设计下一练兵计划。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进行阶段()评价并进行表彰。2、2012年9月---2013年8月

(1)必练模块:教学实施能力(创设情境能力专题、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专题、师生和谐沟能力专题、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能力专题)(2)选练模块:班主任工作能力(思想道德教育能力专题、班级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能力专题)(3)进行阶段性小结,及时调整并设计下一练兵计划。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进行阶段()评价并进行表彰。3、2013年9月---2014年9月

(1)必练模块:教学实施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专题、预见与解决教学突发事件能力专题、设计课堂练习与布置作业能力专题、教学辅导能力专题)(2)选练模块:班主任工作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专题)(3)进行阶段性小结,及时调整并设计下一练兵计划。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进行阶段()评价并进行表彰。4、2014年9月---2015年8月

(1)必练模块:教学评价能力(学业效果评价能力专题、评课能力专题、教学反思能力专题)、教研科研能力(捕捉并研究教育信息能力专题、提出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能力专题)(2)选练模块:校本研修能力

(3)进行阶段性小结,及时调整并设计下一练兵计划。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进行阶段()评价并进行表彰。5、2015年9月---2016年1月

(1)必练模块:教研、科研能力(基于问题的研修能力专题、撰写研究报告能力专题)(2)选练模块:提升教育智慧能力

(3)进行阶段性小结,及时调整并设计下一练兵计划。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进行阶段()评价并进行表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年3月---2016年7月)

1、学校对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进行总结

2、指导教师对专业能力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七、活动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精心设计本校教师岗位练兵方案,根据实际调整岗位练兵计划。各位教师要高度重视,按照本《方案》要求,制订本人岗位练兵方案,于9月末将方案上交进修学校教导处,确保大练兵活动顺利开展。

2、积极参与,重在实践。在练兵过程中,要注重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个性发展。努力寻找制约自身发展的薄弱环节,做好“提优补差”工作。搭建练兵舞台,在学习上下功夫,在练兵上做文章,通过专业阅读、课例研讨、竞赛评比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工作水平。

3、科学安排,务求实效。在练兵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典型,要针对教师岗位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精心安排练兵内容。要科学安排时间、人力与物力,妥善处理工作与练兵的关系,提高活动质量。

4、及时总结,营造氛围。认真总结大练兵活动的经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激发争先创优的热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形成“人人学业务、个个当能手”的良好态势,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良好的业务素质和一流的工作效能。

八、组织管理

为确保对大练兵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下载岗位大练兵小学数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岗位大练兵小学数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教研组岗位大练兵计划

    邵岗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岗位大练兵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适应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深化师德教育,强化教师基本理论素质、学科专业水平和......

    岗位练兵

    岗位练兵非税收入管理局部分 一、 名词解释 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 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

    岗位练兵

    东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岗位练兵活动方案根据城关区卫生局的2011年社区卫生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参照《城关区社区卫生医......

    岗位练兵[范文]

    滨路监„2010‟4号二〇一〇年滨州公路工程监理处 老干部工作要点各驻地监理处、机关各科室: 2010年我处老干部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岗位大练兵

    2014年黄石市“岗位大练兵、专业大比武” 教师通识性知识测试 辅导资料 一、《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1.《处理方法》的法律(法规)依据有哪些? 2.《......

    岗位大练兵

    教师岗位大练兵个人工作计划 练兵无止境。岗位练兵是一项起点终点的训练活动,是提升教师专长的,因此在本学年的岗位练兵活动中,计划如下: 1、强化技能训练教师的功训练,包括三笔......

    岗位大练兵

    岗位大练兵活动汇报 历时半年的沈阳市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终于告一段落了。作为一名物理教研员、活动的参与者,虽然感到有些辛苦,但是更多的是感觉收获很大:县级展示、精......

    岗位练兵

    “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 为医务工作者提供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我鼓励的平台。以平时练兵为基础,以集中比武为手段,不断激励、鼓舞广大医务工作者训练综合素质,提升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