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课程简介】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的主要目标是使学习者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纲领与资源.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1)不知教学设计每一项具体写些什么
(2)如何进行学前分析
(3)不知教学重点、难点该如何确定
(4)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如何开展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
(3)教学目标(三维)
(4)教学重点和难点
(5)教学流程图
(6)教学过程(资源、模式选择)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8)评价标准
(9)板书设计
如何提升教学设计
(1)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
(2)积累教与学、心理学相关理论
(3)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文字背后的教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多听课,多分析,多反思,多实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例
(1)教材介绍
(2)教学设计实例
《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
《群鸡觅食—— 绘图工具栏 》
《古诗赏析—— 文本框的应用 》
《有趣的小鱼—— 直线和曲线 》
【学习要求】.准备自己的一份教学设计初稿;.聆听关于教学设计方法的讲解后,修改自己最初的教学设计;3 .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分析自己教学设计的得与失;.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走进课堂,根据新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写出课后反思。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 关于教学设计
一、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
2000年试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是目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依据,另外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参考。
根据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教材形成了一纲多本的状态。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也要进一步阅读专业书籍,并查找专业网站资源,加强学习。
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
(3)教学目标(三维)
(4)教学重点和难点
(5)教学流程图
(6)教学过程(资源、模式选择)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8)评价标准
(9)板书设计
(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困惑一:不知教学设计每一项具体写些什么
困惑二:如何进行学前分析
困惑三:不知教学重点、难点该如何确定
困惑四: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三)如何开展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
指导思想将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
这一部分也是依托、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环节。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要分析本阶段内容在整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课在本节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生情况:学生的基础状况,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所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原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技术准备: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3)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的主语是学生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要掌握的技术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对应课标中课程目标中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能力层次(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本节课的主要支撑部分(不宜很多)
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用于突出重点
难点 ——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不一定是重点)
难点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设计一些环节用于突破难点,一节课不宜重难点过多,或没有重点。
(5)教学流程示意
目的:使教学过程一目了然,体现出授课教师思路的清晰程度
教学流程的参考环节:
创设情境 ——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温故知新 ——引发知识的承前启后,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加强知识的应用
新课讲解 ——知识传授,多种学习方式的呈现
实践操作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全体学生
分享交流 ——通过作品等方式的交流,引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阔视野、获得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效果评价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要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状况
归纳总结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本节课知识和以前知识的联系,形成信息技术的整体概念,总结学习方法
拓展提高 ——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应用,引导知识应用于学生身边
(6)教学过程
教学整体过程环节不一定面面俱到,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情况而定。
教学过程展现出每个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要与流程一致
教师活动要体现出教师的作用,讲授、引导、学习过程监控等
学生活动要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关键点,思考、观察、操作、讨论等
设计意图要对这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解释分析,对应教学目标、重难点处理、课程目标的实现等。
技术应用要体现出这一环节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资源等
时间安排要体现出教师对整体课堂的流程安排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一节课的评价方式不宜过多;
评价内容不要过于繁复,要易于操作;
评价结果的用途是什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过程情况、学生之间学习情况的认可程度、学生对自己的了解程度等。
(8)评价标准
要设计评价量规,量规内容不宜过多,形式可以是填写分数、给出等级、简单评语等。
(9)关于板书
板书的用途 ——提醒学生、突出重点
提醒的内容 ——技术的主要环节、学习任务的要求等
提醒和重点要起到标尺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
(四)如何提升教学设计
1.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
2.积累教与学、心理学相关理论
3.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文字背后的教学价值和教育价值
4.多听课,多分析,多反思,多实践!
第二部分 关于教学设计案例
案例
一、《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 9课 《社区活动要文明——图形的改变》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图与文件管理”,第三单元《绿色家园》的第二课。介绍“画图”软件基本技能——图形的改变(翻转 /旋转和缩放)的方法。
结合今年是奥运年,是对学生进行奥运教育最好的时机,故将前一课改为《圣火传递——图形的选定与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熟练掌握了图形的选定和移动。
在本节课即将上课时,遇到国家突发事件——四川汶川发生 8.0级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全社会都在奉献爱心,捐助受灾的同胞。因此,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将教学内容改为《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一方面保证学生能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完成,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关爱生命,伸出援手,将爱心传递给受难的灾区的小朋友们。
(二)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已有知识技能:
(1)会使用“选定”工具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选中图形。
(2)会移动选中的图形。.本课所涉及的知识技能:
(1)学习图形的“翻转 /旋转”命令。
(2)学习图形的缩放。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掌握图形的翻转和旋转的操作。
熟练掌握图形的缩放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 :
在当一名小小志愿者,帮助清理泥石流造成路面阻碍的过程,掌握图形修改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创设的真实的情境中快速解决问题,感受时间就是生命,提高学习效率。
渗透学习知识是为了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思想。教学重点: 图形的翻转和旋转
教学难点: 对翻转和旋转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竞赛法
学习方法: 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流程图:
教学评价设计
(一)语言评价,激励交流、演示和创新。
(二)学习评价表(本课学习效果测评)
序号
姓名
实际问题 10
交通问题 20
钟表问题 30
数学问题 40
实际
得分
小组总分:
说明:组长根据各位同学的真实情况填写,汇总本组得分。
板书设计: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不仅仅让学生收获技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会获得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特定的时机、特定的情境下,学生还能收获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体会生命的可贵,亲历活动过程,树立其关爱他人的意识,真正实现让爱心传递,让每一位学生的生命都精彩。
案例
二、《鸡群觅食——绘图工具栏》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终身学习”成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教育技术的发展也逐步从“支持教师的教”转换为“支持学生的学”。教师的任务由过去的设计课件转换成开发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学生的行为也从被动的观看与操练,变为主动的应用与体验。因此开展适应新环境的教学研究非常重要。
一、研究专题——从研究者的角度探索学生、教师共同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精心设计、合理选择,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都要围绕着“促进学生发展”这个中心来进行。同时教师不再是以往专家的角色,而要在不同情境下扮演指导者、助学者、合作者和研究者的多元角色。因此,开展面向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十分必要。
经过一段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深入课堂教学内部,关注学生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开展有效地教学设计得到如下启示:
(一)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视角入手,研究如何学“会”中指导渗透学习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二)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研究如何“会”学;
(三)教学设计中要重视创设情景,任务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全体孩子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教学设计中要包含科学有效的评价量规,指导学生自评、互评,能帮助学生及时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互动的,因此在课堂中还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时刻把握教师、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生成的教学、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理念——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理论提升
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知识与能力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上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包括现代和未来的人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
人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强调在不同阶段关注发展个人的意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和学会发展等。
学习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注重情境的创设与转换,并最终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应用。.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为学生提供有援的学习环境,以保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重视学生评价技能的提高。
三、教学思考——从助学者的角度进行学习过程设计.学习者情况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学习过 Word软件的简单的功能。本课中所介绍的“绘图”工具栏是对以往学习的知识、技能的一个小综合。学生应用 Word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个性插图,并且在尝试操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会相互合作,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习目标设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认识“绘图”工具栏,掌握其启动方法,并会灵活使用。
巩固设置线条、填充效果的方法。
掌握同时选择多个图形,并将其进行组合。
过程与
方法
通过设计个性插图的过程,了解美化文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的方法。.学习与助学:
导入 环节——让学生认真阅读观察日记《鸡妈妈和鸡宝宝》体会应用已掌握的写作知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进一步分析对比修改后的图文并茂作文,引出应用“绘图”工具栏设计个性插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大组竞赛 环节——研究“绘图”按钮的作用,快速启动“绘图”工具栏,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研究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竞赛形式快速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掌握启动“绘图”工具栏的操作,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互相指导等方法达到全体学生均掌握的目的,而且为下一步的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体验操作 环节——让学生通过带着问题尝试操作,边操作边研究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选择学生在实际绘制插图时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同时设计 4个难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人人有问题可答,有研究项目:)如何绘制图形? 2)如何填充颜色 ?3)如何调整线条的粗细? 4)你能移动全图吗?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分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并介绍给同组的同学,从而实现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教师提供学法指导:自主探究、阅读教材、《跟我学》帮助文档。从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体会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去,达到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使之在研究、交流的过程中发展自我。同时通过逐步地训练,鼓励学生们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尝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有效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答疑解惑 环节——通过展示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获得的方法、发现或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梳理本课的重点知识与技能目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组或几组同学的示范操作,拓宽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通过这个环节能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学生们可以通过同学的示范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的得与失,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水平。
设计任务 环节——通过给出四个难度不同的学生作文,让学生自主选择为其设计个性 插图的任务,分层次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水平开展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如何能更有效、更恰当地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设计过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实现设计个性插图的目标,并从中体会通过自己的创造使文章增色,体会创作的快乐!
作品欣赏与评价 环节——通过展示几位同学的设计的带有个性插图的文章,让展示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总结设计过程中地点方法,阐述自己设计中最得意的地方。同时听取他人的评价意见,以便更完善自己的作品。倾听展示的学生则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出想要了解的其它问题。通过展示的过程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使整个学习过程进一步向深度、广度发展。同时还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课堂小结中,学生 和老师共同将本节课知识的应用发散出去——应用“绘图”工具栏还可以有许多用途: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环保小卫士、节约小标兵„„胸卡、标牌等。
四、课后反思——从合作者的角度审视学生与教师的发展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
1.大组竞赛中,全体学生参与,成功后在黑板上公布名次;
2.答疑解惑中,及时鼓励展示的学生,并对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入、广泛给予激励式评价;
3.在评价与展示中,鼓励学生欣赏他人作品,对展示的学生予以肯定;
4.在自评过程中设计了 5☆评价标准,让学生根据标准进行自评并记录在黑板上。
教师导学、助学效果的评价分析: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认真研究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从教师的课件到学生的学件都取材于学生的身边、取材于教材,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课堂竞赛、带着问题研究、自主选择设计以及作品欣赏与评价等各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学生的作业提交率 100%,全班 42人,自评达到 4☆的学生 39 人,互评达到 4 ☆的学生 40人。基于以上的数据,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参与度 100%;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也基本落实,同时有超过 13位学生的设计中有本节课知识的延伸;由于在《答疑解惑》环节中简单问题展示用时过多,致使《展示与评价》的环节学生表达不够充分,应在此处多用时,让学生充分地体会与反思,此处感觉有些遗憾。
总体上,本节课落实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目标,基本实现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并通过今后的进一步实践逐步完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案例
三、《古诗赏析——文本框的应用》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第 13课《古诗赏析——文本框的应用》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画图与 Word提高”,第三单元《七彩文学社》的最后一课。应用“ word”中的文本框——设计制作古诗赏析页面。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 Word文字处理模块的终点,又是应用该模块的起点,鼓励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创作作品,达到能正确表达自己想法的目的,树立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树立设计思想,应用“文本框”设计制作古诗赏析页面并体会文本框的妙用。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认知结构图如下:
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开始进入少年期,开始有独立见解,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
在课前我通过访谈的方式向五年级的教师和学生了解古诗教学及学习的情况:本学期古诗学生已经学习了四首,分列在《马》单元的《房兵曹胡马》和《马诗》以及《水》单元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浪淘沙》。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创作古诗赏析页面,达到《纲要》中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插入文本框。
(2)合理设置文本框的格式、效果,设计古诗赏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设计中,应用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在互助合作中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诗情古韵中创作,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体会古诗的意境,畅抒心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1.插入文本框的方法。2 .设置文本框格式。
教学难点—— 合理设置对象的格式。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资源准备、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作品评价表、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流程图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1:诗情画意——激情导入
入情: 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目的: 将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对祖国古老文化的热爱之情。
入景: 对比语文书中的古诗排版,让学生观察思考背景图案的作用和其与文字的关系。
目的: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图文之间的关系。
学习策略 :对比感知,思考作答。
教学策略 :激情引入,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 通过欣赏古诗赏析范例作品,布置本课任务——制作古诗赏析页。
目的: 明确任务,了解设计顺序,做好准备。
环节 2:诗情古韵—赏诗
内容:
教学插入文本框,先介绍学习资源位置——资料丰富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同时设计了相同页面规格,不同文字排版的各类古诗文档,以便学生应用时产生认知冲突,建构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在随后的思考辨析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网对比学生中的不同设计,让学生体会文本框的作用,自己得出结论——应用文本框可以方便地排版。最后梳理插入文本框的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建构应用软件的技能技巧,渗透合理应用的理念。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教学策略: 放手尝试,先用后讲。
学习策略: 自主探究、思考辨析
环节 3:入情入境—观景
内容:教学设置文本框格式,本环节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回忆设置自选图形、背景等设置对文本框的线条、填充等项目进行综合设置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同时在学生设置之前提出探究问题:如何设置文本框才能实现整体和谐?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审美意识和创作美的能力。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产生知识迁移,解决本课重点。
教学策略: 对比效果、讲解审美,突破难点。
学习策略: 知识迁移、尝试探究。
环节 4:畅抒心意—评析
内容: 美化文本框,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审美指导,让学生领会什么是和谐统一,从模仿做起,逐步实现具有审美的能力,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产生美,突破这节课的难点,同时还有学生归纳梳理方法的环节,落实应用信息技术的目标。
设计意图: 通过对作品的审美分析,让学生理解整体和谐统一的设计思想。
教学策略: 分析审美,梳理方法。
学习策略: 理解审美,模仿创新。
环节 5:展示与评价
内容: 应用评价量规,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落实评价的公平性、广泛性、多元性目标。学生应用量规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避免了人情分等不公平的现象。
五年级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应用评价量规评价法,对自己的作品和能力水平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而且还能分析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还对创作有激励作用,又能随时纠正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作品评价量规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体系
自评
互评
☆
☆
☆、诗与图片
根据诗的内容选择适合的背景图片
会选择背景图片
会插入图片,但未设置为背景、字体设计
字体、字号、颜色的设计与整个画面协调
有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的设计
部分完成字体、字号等方面的设计、诗的位置
文字摆放位置不遮挡画面
文字摆放位置不遮挡主要画面
文字摆放位置遮挡画面、文本框格式及效果
文本框的填充、线条以及效果设计与整个画面协调
有对文本框格式、效果的美化设置
没有对文本框的美化设置、创新设计
古诗评析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古诗评析合理
作品中未有古诗评析的内容
我的成绩
学生在使用量规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班级展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大胆创新。
环节 6:总结与提升
板书设计
创新设计
信息技术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收获技术,更要让学生收获应用技术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而在古诗赏析的创作中,学生不仅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应用技术创造美,实现学以致用。
案例
四、《有趣的小鱼——直线和曲线》
理论依据及学科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技术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及兴趣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在完成任务的尝试、探究过程中,逐步提升其信息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 3课 《有趣的小鱼——直线和曲线》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图与文件管理”,第二单元《美丽的海底世界》的起始课。介绍“画图”软件基本工具——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学情分析:、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前测:
1)提问:谁在电脑上用“画图”软件画过画?(全班只有1、2个学生没画过)
2)以奥运为主题或自命题,使用“画图”软件画一幅画。(全班只有1、2个学生画出简单图形)
结论 :显然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掌握画图的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已有知识技能:能熟练开、关“画图”软件;
掌握了铅笔、刷子和颜色填充工具使用方法。、本课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学习直线、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灵活应用。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绘制直线的方法。
掌握绘制曲线的方法。
学会正确保存文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绘制小鱼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选择工具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绘制小鱼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乐趣;
在给小鱼找朋友的环节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教学重点: 应用直线、曲线工具画出小鱼
教学难点: 使用曲线工具画出一个弯和两个弯的曲线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分组评价表——每组一张、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过程:
环节 1:猜一猜,连一连——用
采用连线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打开文件,自己尝试画出连线后知道所画的动物是小鱼。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连线经验),另一方面,很容易地解决了如何画直线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学生开始连线之前,我设计了“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连线?” 的问题来提示学生要合理选择工具。
环节 2:议一议,试一试——选
通过“
1、用什么工具连线最方便?”和“
2、怎样才能把线画直?”引导学生回顾刚才连线的过程,通过发言、演示操作、意见阐述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明确选择“直线”工具最佳。把线画直是教材中尝试探索中的内容,可以采用阅读教材,尝试操作等环节学会应用——使用键盘上的 shift键来帮忙就可以画出水平、竖直和倾斜 45°直线。这两个环节解决的是用直线工具画直线的问题,虽然是本课的重点,但稍加点拨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因此我采用的是“先学后讲”的教学顺序,即
把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在已有发展区内)通过自学、讨论先行解决,然后再对学生不能独立掌握的内容(在最邻近发展区内)进行重点讲解和指导。也就是教学环节的3、4部分。
环节 3:给小鱼穿花衣——仿
这部分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提示——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判断——模仿的方法突破难点。通过观察范例作品中曲线,学会判断曲线的两种类型—— 1个弯的曲线、2个弯的曲线,此时分别演示绘制不同曲线的方法,让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两者的不同,通过对比、练习操作,掌握绘制这 2种曲线的方法。
环节 4:帮小鱼安个家——学
同样,这部分知识与技能也是仅通过语言描述、阅读教材中的文字资料信息无法让学生明确文件保存的方法以及要在什么位置保存?因此还是采用演示法,将保存的方法、保存的位置、保存时文件的命名规则等都逐一进行说明,还要在今后一段时间中反复训练。考虑到学生发展的水平不同,此时我还采用了小组互助等方法,提高全体学生任务的达成度。
环节 5:帮小鱼找朋友——用 环节 6:展一展,评一评——升
海底是一个美丽和谐的世界,千姿百态的小鱼都成为好朋友,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创新设计绘画小鱼。最后,通过对知识技能的梳理、欣赏与评价以及情感的表达,体验成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评价设计
(一)语言评价,激励交流、演示和创新。
(二)学习评价表(本课学习效果测评)
说明:组长组织根据各位同学的真实情况填写,会的打“√”,不会的打“○”
(三)评选本组之最:、鱼画得最漂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鱼的造型最别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鱼画得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鱼的造型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
信息技术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收获技术,更要让学生收获应用技术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而在电脑美术的板块中,学生不仅能享受美,而且要应用技术创造美。这节课中就是让学生用鼠标描绘可爱的海底精灵——小鱼,让海底世界更加美丽。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老师们认真领会纲要精神,认真分析教材,认真研究学生,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满足学生需求的课堂。
第三篇:如何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如何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 关于教学设计
一、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
2000年试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是目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依据,另外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参考。
根据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教材形成了一纲多本的状态。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也要进一步阅读专业书籍,并查找专业网站资源,加强学习。
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3)教学目标(三维)(4)教学重点和难点(5)教学流程图
(6)教学过程(资源、模式选择)(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8)评价标准(9)板书设计
(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困惑一:不知教学设计每一项具体写些什么 困惑二:如何进行学前分析 困惑三:不知教学重点、难点该如何确定 困惑四: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三)如何开展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
指导思想将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 这一部分也是依托、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环节。(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要分析本阶段内容在整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课在本节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生情况:学生的基础状况,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所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原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技术准备: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3)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的主语是学生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要掌握的技术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对应课标中课程目标中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能力层次(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本节课的主要支撑部分(不宜很多)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用于突出重点 难点 ——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不一定是重点)
难点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设计一些环节用于突破难点,一节课不宜重难点过多,或没有重点。(5)教学流程示意
目的:使教学过程一目了然,体现出授课教师思路的清晰程度 教学流程的参考环节:
创设情境 ——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温故知新 ——引发知识的承前启后,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加强知识的应用
新课讲解 ——知识传授,多种学习方式的呈现 实践操作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全体学生
分享交流 ——通过作品等方式的交流,引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阔视野、获得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效果评价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要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状况
归纳总结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本节课知识和以前知识的联系,形成信息技术的整体概念,总结学习方法
拓展提高 ——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应用,引导知识应用于学生身边(6)教学过程
教学整体过程环节不一定面面俱到,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情况而定。
教学过程展现出每个教学环节 ——活动过程要与流程一致 教师活动要体现出教师的作用,讲授、引导、学习过程监控等 学生活动要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关键点,思考、观察、操作、讨论等
设计意图要对这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解释分析,对应教学目标、重难点处理、课程目标的实现等。技术应用要体现出这一环节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资源等 时间安排要体现出教师对整体课堂的流程安排(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一节课的评价方式不宜过多; 评价内容不要过于繁复,要易于操作;
评价结果的用途是什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过程情况、学生之间学习情况的认可程度、学生对自己的了解程度等。(8)评价标准
要设计评价量规,量规内容不宜过多,形式可以是填写分数、给出等级、简单评语等。
(9)关于板书
板书的用途 ——提醒学生、突出重点
提醒的内容 ——技术的主要环节、学习任务的要求等 提醒和重点要起到标尺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
(四)如何提升教学设计 1.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 2.积累教与学、心理学相关理论
3.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文字背后的教学价值和教育价值 4.多听课,多分析,多反思,多实践!
第二部分 关于教学设计案例
案例
一、《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 9课 《社区活动要文明——图形的改变》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图与文件管理”,第三单元《绿色家园》的第二课。介绍“画图”软件基本技能——图形的改变(翻转 /旋转和缩放)的方法。
结合今年是奥运年,是对学生进行奥运教育最好的时机,故将前一课改为《圣火传递——图形的选定与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熟练掌握了图形的选定和移动。
在本节课即将上课时,遇到国家突发事件——四川汶川发生 8.0级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全社会都在奉献爱心,捐助受灾的同胞。因此,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将教学内容改为《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一方面保证学生能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完成,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关爱生命,伸出援手,将爱心传递给受难的灾区的小朋友们。
(二)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三年级学生。2 .已有知识技能:
(1)会使用“选定”工具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选中图形。(2)会移动选中的图形。3 .本课所涉及的知识技能:
(1)学习图形的“翻转 /旋转”命令。(2)学习图形的缩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掌握图形的翻转和旋转的操作。熟练掌握图形的缩放操作。过程与方法目标 :
在当一名小小志愿者,帮助清理泥石流造成路面阻碍的过程,掌握图形修改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创设的真实的情境中快速解决问题,感受时间就是生命,提高学习效率。渗透学习知识是为了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思想。教学重点: 图形的翻转和旋转 教学难点: 对翻转和旋转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竞赛法 学习方法: 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 2 .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 3 .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流程图:
教学评价设计
(一)语言评价,激励交流、演示和创新。
(二)学习评价表(本课学习效果测评)
实际
钟表问题
数学问题 40
得分
序号 姓名 实际问题 10 交通问题 20 1 3
小组总分:
说明:组长根据各位同学的真实情况填写,汇总本组得分。
板书设计: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不仅仅让学生收获技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会获得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特定的时机、特定的情境下,学生还能收获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体会生命的可贵,亲历活动过程,树立其关爱他人的意识,真正实现让爱心传递,让每一位学生的生命都精彩。案例
二、《鸡群觅食——绘图工具栏》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终身学习”成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教育技术的发展也逐步从“支持教师的教”转换为“支持学生的学”。教师的任务由过去的设计课件转换成开发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学生的行为也从被动的观看与操练,变为主动的应用与体验。因此开展适应新环境的教学研究非常重要。
一、研究专题——从研究者的角度探索学生、教师共同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精心设计、合理选择,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都要围绕着“促进学生发展”这个中心来进行。同时教师不再是以往专家的角色,而要在不同情境下扮演指导者、助学者、合作者和研究者的多元角色。因此,开展面向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十分必要。
经过一段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深入课堂教学内部,关注学生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开展有效地教学设计得到如下启示:
(一)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视角入手,研究如何学“会”中指导渗透学习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二)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研究如何“会”学;
(三)教学设计中要重视创设情景,任务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全体孩子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教学设计中要包含科学有效的评价量规,指导学生自评、互评,能帮助学生及时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互动的,因此在课堂中还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时刻把握教师、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生成的教学、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理念——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理论提升
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知识与能力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上是价值观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包括现代和未来的人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的资源。
人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强调在不同阶段关注发展个人的意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和学会发展等。
学习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注重情境的创设与转换,并最终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应用。2 .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3 .为学生提供有援的学习环境,以保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4 .充分发挥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重视学生评价技能的提高。
三、教学思考——从助学者的角度进行学习过程设计.学习者情况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学习过 Word软件的简单的功能。本课中所介绍的“绘图”工具栏是对以往学习的知识、技能的一个小综合。学生应用 Word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个性插图,并且在尝试操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会相互合作,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 .学习目标设计 教 知识与 技能 认识“绘图”工具栏,掌握其启动方法,并会灵活使用。学 目
过程与
标 巩固设置线条、填充效果的方法。掌握同时选择多个图形,并将其进行组合。通过设计个性插图的过程,了解美化文档的方法。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的方法。3 .学习与助学:
导入 环节——让学生认真阅读观察日记《鸡妈妈和鸡宝宝》体会应用已掌握的写作知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进一步分析对比修改后的图文并茂作文,引出应用“绘图”工具栏设计个性插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大组竞赛 环节——研究“绘图”按钮的作用,快速启动“绘图”工具栏,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研究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竞赛形式快速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掌握启动“绘图”工具栏的操作,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互相指导等方法达到全体学生均掌握的目的,而且为下一步的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体验操作 环节——让学生通过带着问题尝试操作,边操作边研究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选择学生在实际绘制插图时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同时设计 4个难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人人有问题可答,有研究项目: 1)如何绘制图形? 2)如何填充颜色 ?3)如何调整线条的粗细? 4)你能移动全图吗?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分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并介绍给同组的同学,从而实现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教师提供学法指导:自主探究、阅读教材、《跟我学》帮助文档。从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体会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去,达到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使之在研究、交流的过程中发展自我。同时通过逐步地训练,鼓励学生们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尝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有效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答疑解惑 环节——通过展示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获得的方法、发现或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梳理本课的重点知识与技能目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组或几组同学的示范操作,拓宽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通过这个环节能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学生们可以通过同学的示范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的得与失,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水平。
设计任务 环节——通过给出四个难度不同的学生作文,让学生自主选择为其设计个性插图的任务,分层次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水平开展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如何能更有效、更恰当地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设计过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实现设计个性插图的目标,并从中体会通过自己的创造使文章增色,体会创作的快乐!
作品欣赏与评价 环节——通过展示几位同学的设计的带有个性插图的文章,让展示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总结设计过程中地点方法,阐述自己设计中最得意的地方。同时听取他人的评价意见,以便更完善自己的作品。倾听展示的学生则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出想要了解的其它问题。通过展示的过程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使整个学习过程进一步向深度、广度发展。同时还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课堂小结中,学生和老师共同将本节课知识的应用发散出去——应用“绘图”工具栏还可以有许多用途: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环保小卫士、节约小标兵„„胸卡、标牌等。
四、课后反思——从合作者的角度审视学生与教师的发展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 1.大组竞赛中,全体学生参与,成功后在黑板上公布名次;
2.答疑解惑中,及时鼓励展示的学生,并对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入、广泛给予激励式评价;
3.在评价与展示中,鼓励学生欣赏他人作品,对展示的学生予以肯定; 4.在自评过程中设计了 5☆评价标准,让学生根据标准进行自评并记录在黑板上。
教师导学、助学效果的评价分析: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认真研究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从教师的课件到学生的学件都取材于学生的身边、取材于教材,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课堂竞赛、带着问题研究、自主选择设计以及作品欣赏与评价等各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学生的作业提交率 100%,全班 42人,自评达到 4☆的学生 39 人,互评达到 4 ☆的学生 40人。基于以上的数据,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参与度 100%;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也基本落实,同时有超过 13位学生的设计中有本节课知识的延伸;由于在《答疑解惑》环节中简单问题展示用时过多,致使《展示与评价》的环节学生表达不够充分,应在此处多用时,让学生充分地体会与反思,此处感觉有些遗憾。总体上,本节课落实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目标,基本实现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并通过今后的进一步实践逐步完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案例
三、《文本框的应用》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第 13课《古诗赏析——文本框的应用》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画图与 Word提高”,第三单元《七彩文学社》的最后一课。应用“ word”中的文本框——设计制作古诗赏析页面。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 Word文字处理模块的终点,又是应用该模块的起点,鼓励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创作作品,达到能正确表达自己想法的目的,树立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树立设计思想,应用“文本框”设计制作古诗赏析页面并体会文本框的妙用。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认知结构图如下:
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开始进入少年期,开始有独立见解,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
在课前我通过访谈的方式向五年级的教师和学生了解古诗教学及学习的情况:本学期古诗学生已经学习了四首,分列在《马》单元的《房兵曹胡马》和《马诗》以及《水》单元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浪淘沙》。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创作古诗赏析页面,达到《纲要》中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插入文本框。
(2)合理设置文本框的格式、效果,设计古诗赏析。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设计中,应用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在互助合作中完成任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诗情古韵中创作,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体会古诗的意境,畅抒心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1.插入文本框的方法。2 .设置文本框格式。
教学难点—— 合理设置对象的格式。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资源准备、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 2、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 3、作品评价表 4、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流程图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1:诗情画意——激情导入
入情: 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目的: 将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对祖国古老文化的热爱之情。
入景: 对比语文书中的古诗排版,让学生观察思考背景图案的作用和其与文字的关系。目的: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图文之间的关系。学习策略 :对比感知,思考作答。教学策略 :激情引入,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 通过欣赏古诗赏析范例作品,布置本课任务——制作古诗赏析页。目的: 明确任务,了解设计顺序,做好准备。环节 2:诗情古韵—赏诗
内容:
教学插入文本框,先介绍学习资源位置——资料丰富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同时设计了相同页面规格,不同文字排版的各类古诗文档,以便学生应用时产生认知冲突,建构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在随后的思考辨析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网对比学生中的不同设计,让学生体会文本框的作用,自己得出结论——应用文本框可以方便地排版。最后梳理插入文本框的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建构应用软件的技能技巧,渗透合理应用的理念。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教学策略: 放手尝试,先用后讲。学习策略: 自主探究、思考辨析 环节 3:入情入境—观景
内容:教学设置文本框格式,本环节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回忆设置自选图形、背景等设置对文本框的线条、填充等项目进行综合设置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同时在学生设置之前提出探究问题:如何设置文本框才能实现整体和谐?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审美意识和创作美的能力。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产生知识迁移,解决本课重点。教学策略: 对比效果、讲解审美,突破难点。学习策略: 知识迁移、尝试探究。
环节 4:畅抒心意—评析
内容: 美化文本框,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审美指导,让学生领会什么是和谐统一,从模仿做起,逐步实现具有审美的能力,能在自己的作品中产生美,突破这节课的难点,同时还有学生归纳梳理方法的环节,落实应用信息技术的目标。设计意图: 通过对作品的审美分析,让学生理解整体和谐统一的设计思想。教学策略: 分析审美,梳理方法。学习策略: 理解审美,模仿创新。环节 5:展示与评价
内容: 应用评价量规,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落实评价的公平性、广泛性、多元性目标。学生应用量规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避免了人情分等不公平的现象。五年级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应用评价量规评价法,对自己的作品和能力水平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而且还能分析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还对创作有激励作用,又能随时纠正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作品评价量规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体系
自互评 评☆ 3 ☆ 1 ☆ 根据诗的内容会插入图1、诗与会选择背景
选择适合的背片,但未设
图片 图片
景图片 置为背景 字体、字号、颜有字体、字部分完成字2、字体
色的设计与整号、字体颜体、字号等
设计
个画面协调 色的设计 方面的设计
文字摆放位3、诗的文字摆放位置文字摆放位
置不遮挡主
位置 不遮挡画面 置遮挡画面
要画面
文本框的填充、4、文本有对文本框没有对文本
线条以及效果框格式格式、效果框的美化设
设计与整个画及效果 的美化设置 置
面协调、创新古诗评析有自古诗评析合作品中未有
设计 己的独特见解 理 古诗评析的内容
我的成绩
学生在使用量规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班级展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大胆创新。
环节 6:总结与提升
板书设计
创新设计
信息技术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收获技术,更要让学生收获应用技术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而在古诗赏析的创作中,学生不仅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应用技术创造美,实现学以致用。
案例
四、《有趣的小鱼——直线和曲线》
理论依据及学科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技术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及兴趣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在完成任务的尝试、探究过程中,逐步提升其信息素养。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 3课 《有趣的小鱼——直线和曲线》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图与文件管理”,第二单元《美丽的海底世界》的起始课。介绍“画图”软件基本工具——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学情分析:、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三年级学生。2、学习前测:
1)提问:谁在电脑上用“画图”软件画过画?(全班只有1、2个学生没画过)2)以奥运为主题或自命题,使用“画图”软件画一幅画。(全班只有1、2个学生画出简单图形)
结论 :显然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掌握画图的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3、已有知识技能:能熟练开、关“画图”软件; 掌握了铅笔、刷子和颜色填充工具使用方法。、本课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学习直线、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灵活应用。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绘制直线的方法。掌握绘制曲线的方法。学会正确保存文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绘制小鱼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选择工具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绘制小鱼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乐趣; 在给小鱼找朋友的环节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教学重点: 应用直线、曲线工具画出小鱼
教学难点: 使用曲线工具画出一个弯和两个弯的曲线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观察、模仿、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演示课件、作品范例——安装教师机 2、学习资源——安装学生机 3、分组评价表——每组一张 4、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过程:
环节 1:猜一猜,连一连——用
采用连线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打开文件,自己尝试画出连线后知道所画的动物是小鱼。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连线经验),另一方面,很容易地解决了如何画直线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学生开始连线之前,我设计了“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连线?” 的问题来提示学生要合理选择工具。
环节 2:议一议,试一试——选
通过“
1、用什么工具连线最方便?”和“
2、怎样才能把线画直?”引导学生回顾刚才连线的过程,通过发言、演示操作、意见阐述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明确选择“直线”工具最佳。把线画直是教材中尝试探索中的内容,可以采用阅读教材,尝试操作等环节学会应用——使用键盘上的 shift键来帮忙就可以画出水平、竖直和倾斜 45°直线。
这两个环节解决的是用直线工具画直线的问题,虽然是本课的重点,但稍加点拨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因此我采用的是“先学后讲”的教学顺序,即 把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在已有发展区内)通过自学、讨论先行解决,然后再对学生不能独立掌握的内容(在最邻近发展区内)进行重点讲解和指导。也就是教学环节的3、4部分。
环节 3:给小鱼穿花衣——仿
这部分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提示——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判断——模仿的方法突破难点。通过观察范例作品中曲线,学会判断曲线的两种类型—— 1个弯的曲线、2个弯的曲线,此时分别演示绘制不同曲线的方法,让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两者的不同,通过对比、练习操作,掌握绘制这 2种曲线的方法。
环节 4:帮小鱼安个家——学 同样,这部分知识与技能也是仅通过语言描述、阅读教材中的文字资料信息无法让学生明确文件保存的方法以及要在什么位置保存?因此还是采用演示法,将保存的方法、保存的位置、保存时文件的命名规则等都逐一进行说明,还要在今后一段时间中反复训练。考虑到学生发展的水平不同,此时我还采用了小组互助等方法,提高全体学生任务的达成度。
环节 5:帮小鱼找朋友——用 环节 6:展一展,评一评——升
海底是一个美丽和谐的世界,千姿百态的小鱼都成为好朋友,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创新设计绘画小鱼。最后,通过对知识技能的梳理、欣赏与评价以及情感的表达,体验成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评价设计
(一)语言评价,激励交流、演示和创新。
(二)学习评价表(本课学习效果测评)
说明:组长组织根据各位同学的真实情况填写,会的打“√”,不会的打“○”
(三)评选本组之最:、鱼画得最漂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2、鱼的造型最别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3、鱼画得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4、鱼的造型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
信息技术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收获技术,更要让学生收获应用技术的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而在电脑美术的板块中,学生不仅能享受美,而且要应用技术创造美。这节课中就是让学生用鼠标描绘可爱的海底精灵——小鱼,让海底世界更加美丽。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老师们认真领会纲要精神,认真分析教材,认真研究学生,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满足学生需求的课堂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陈艳
正确的指法是电脑操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练好指法能大大提高操作电脑的速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学生指法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练就正确快速的键盘指法,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难以适应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序。目前我们使用的计算机,键盘上字母的排列并没有按照小学生熟悉的顺序。不少小学生反映键盘字母顺序太乱,不容易记住,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要发明一种新键盘的设想:字母一律按照顺序排列。
2、手指不够灵活。由于平时所学的课程大多数用不到灵活的手指动作,所以,很多小学生手指活动相对较为笨拙:小拇指、无名指一般不能单独活动,小拇指一动,无名指也跟着动,无名指一动,小拇指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动;有的学生的中指也不能灵活地单独活动。
3、指法练习相对枯燥。与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征相比,指法练习并不十分有趣,很多三、四年级的学生练习指法的持续时间超不过5分钟,这给完成指法练习任务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二、解决方法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帮助学生愉快、高效地练好指法?在实践中,我采用了如下几种较为有效的途径:
1、通过玩一些flash小游戏,认识自己一双手,并熟悉熟悉键盘字母排列
电脑游戏以丰富多变的形式和内容让同学们在电脑中按照自己的方式做想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享受到乐趣和成就感,但同学们不能沉迷于其中,它只是我们学习电脑知识的一种方式。
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还可以开展一些比赛,让他们去比一比和赛一赛,对于胜出的学生给予小红花、五角星等奖励。来丰富课堂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把手指练得更灵活,我们还设计了一些儿童手指游戏,结合琅琅上口的儿歌,练习手指的灵活性。如“大哥向你弯弯腰,二哥向你点点头,三哥向你鞠个躬,四弟五弟来顶牛”的游戏,要求学生的手指一个一个分别竖起,做弯手指、顶手指的动作。通过这些游戏,学生手指的灵活程度大大提高了。
学生在兴致盎然的游戏中,不断强化对键盘的感知,整个键盘字母排列一次又一次地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印象,加上后期的指法操作练习,键盘字母的排列图式逐步进入学生的潜意识。
2、多种软件,丰富练习形式
熟悉了键盘字母排列,知道了各手指的分工,手指的灵活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切都为练好指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要真正熟练使用正确的指法、达到盲打的程度,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由于小学生将注意力保持在同一事物上的时间比
较短,所以如果用单一的练习方式,只能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在实践中,我们整合了多种指法练习软件,使用儿童化、游戏的方式,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的指法,如:“打飞碟”软件要求学生以正确的击键来打落飞碟;“拼单词”软件和英语学科整合,要求学生根据提示正确拼出英语单词;“金山打字通”更是有较多的游戏供选择——“青蛙跳河”、“警察抓小偷”等。这些软件一般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巩固指法。
学习任何一种技能,光练习不使用,不仅不能体现技能的价值,也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当学生的指法练习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我们开始让学生学习使用智能ABC输入法练习输入汉字。在这个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别授予“打字小能手”、“打字高手”等荣誉称号。
通过这堂课的几个步骤的反思,学习键盘指法是比较枯燥的,如果直接让学生练习,学生自然没有兴趣,教师一味强调必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教学“指法”的过程中,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在游戏中轻松练习,于不知不觉中指法娴熟了,而且热情非常高,这就是“吃苹果”游戏的妙用。在这种情况下,我再结合软件讲解指法要点,学生学得认真,学得扎实。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
旺苍县大德乡中心小学校
苟玉国
正确的指法是电脑操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练好指法能大大提高操作电脑的速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练就正确快速的键盘指法,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难以适应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序。目前我们使用的计算机,键盘上字母的排列并没有按照小学生熟悉的顺序。不少小学生反映键盘字母顺序太乱,不容易记住,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要发明一种新键盘的设想:字母一律按照“ABCD„„”顺序排列。
2、手指不够灵活。由于平时所学的课程大多数用不到灵活的手指动作,所以,很多小学生手指活动相对较为笨拙:小拇指、无名指一般不能单独活动,小拇指一动,无名指也跟着动,无名指一动,小拇指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动;有的学生的中指也不能灵活地单独活动。
3、指法练习相对枯燥。与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征相比,指法练习并不十分有趣,很多三年级的学生练习指法的持续时间超不过5分钟,这给完成指法练习任务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帮助学生愉快、高效地练好指 1 法?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如下几种较为有效的途径:
1、拼图游戏,熟悉键盘字母排列
多种感官参与的学习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据此,我们设计了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拼图游戏,帮助他们记忆键盘字母排列。我们把键盘图复印到硬质的纸张上,然后把字母键和数字键分别剪下来,打乱以后,让学生根据键盘原样拼图:
第一步,将键盘示意图挂在黑板上或放在学生可以看到的地方,要求学生拼出数字键和字母键中的基准键,熟练以后,逐步要求学生拼出上、下排的字母键和一些常用的标点符号键。
第二步,撤掉黑板上的键盘,要求学生凭记忆逐步拼出数字键和字母键,可以把整个键盘拼图分解成几个小任务,如:拼出上排键,拼出下排键,拼出符号键,指定某个键等等。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比赛,对于胜出的学生给予小红花、五角星等奖励。
学生在兴致盎然的游戏中,不断强化对键盘的感知,整个键盘字母排列一次又一次地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印象,加上后期的指法操作练习,键盘字母的排列图式逐步进入学生的潜意识。
2、色彩分类,强化手指分工意识
目前大多键盘的字母键、数字键往往是统一的白色,给 初学键盘指法的学生带来许多不便。很多学生练习指法的时候不容易区分各个手指的分工,R、V、C、I、M及“,”等键尤其容易搞错。我们采用了“键盘分色覆盖膜”,帮助学生明确区分各个手指的分工。“键盘分色覆盖膜”采用软质透明塑料膜制成,根据键帽的凹凸压制成固定的形状,可以较精确覆盖键盘键位,不易变形。在各手指负责击打的各组键的位置,分别印上不同的颜色,从而明确区分键位,如:由小手指击打的“1”、Q、A、Z等键帽处设计成淡青色,由无名指击打的“2”、W、S、X等键帽处设计成淡黄色等,各手指负责的键帽色彩各异。这样,学生在练习指法时不易混淆,大大提高了练习的效率。
3、通过玩一些flash小游戏,认识自己一双手,并熟悉熟悉键盘字母排列,电脑游戏以丰富多变的形式和内容让同学们在电脑中按照自己的方式做想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享受到乐趣和成就感,但同学们不能沉迷于其中,它只是我们学习电脑知识的一种方式。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还可以开展一些比赛,让他们去比一比和赛一赛,对于胜出的学生给予小红花、五角星等奖励。来丰富课堂教学。
学生在兴致盎然的游戏中,不断强化对键盘的感知,整个键盘字母排列一次又一次地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印象,加上后期的指法操作练习,键盘字母的排列图式逐步 进入学生的潜意识。
4、多种软件,丰富练习形式
熟悉了键盘字母排列,知道了各手指的分工,手指的灵活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切都为练好指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要真正熟练使用正确的指法、达到盲打的程度,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由于小学生将注意力保持在同一事物上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如果用单一的练习方式,只能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在实践中,我们整合了多种指法练习软件,使用儿童化、游戏的方式,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的指法,如:“抗击禽流感”软件要求学生以正确的击键来防止家禽中病;“拼单词”软件和英语学科整合,要求学生根据提示正确拼出英语单词;“金山打字通”更是有较多的游戏供选择——“青蛙跳河”、“警察抓小偷”等。这些软件一般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巩固指法。
学习任何一种技能,光练习不使用,不仅不能体现技能的价值,也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当学生的指法练习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我们开始让学生学习使用微软拼音输入法练习输入汉字。在这个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别授予“打字小能手”、“打字高手”等荣誉称号。
通过这堂课的几个步骤的反思,学习键盘指法是比较 枯燥的,如果直接让学生练习,学生自然没有兴趣,教师一味强调必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教学“指法”的过程中,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在游戏中轻松练习,于不知不觉中指法娴熟了,而且热情非常高,这就是“吃苹果”游戏的妙用。在这种情况下,我再结合软件讲解指法要点,学生学得认真,学得扎实。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