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贾村二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教改实验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巩固高效课堂实施成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决定在一年多实施的基础上,今年将实验范围扩大到七年级和八年级两个年级,九年级参照实施,在全校范围内进一步深化“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导、互动互助、问题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教改实验。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市区局课改精神,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大力推行“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导、互动互助、问题评价”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有效教学新模式、新体系,构建高效课堂,推动学校管理精细化、教育科研校本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育质量最佳化,凝心聚力抓改革,求真务实上质量。
二、目标任务
1、通过实验使全体教师真正吃透“有效教学”各个环节的操作要领,领会精神实质,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方面得到彻底改变,课改理念和教学水平都能获得较大提升,改变传统教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出一批教学水平能体现新课程特点,具有个人教学特色的教学骨干,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通过实验解决传统教学轻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所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助互动,充分交流,培养学习
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3、以实验为载体,通过实施有效教学,强化家校联系,逐步建立家校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新型、和谐的全方位有效教学模式,构建改革创新、和谐发展的良好育人氛围。
4、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先学后导、互动互助、问题评价”的有效教学与我校的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的“中心发言人”校本教研制度结合起来,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等形式,研究和解决有效教学实践中的问
题,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效率,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以有效教学研究为核心的教研机制,真正让校本教研服务于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5、实施“有效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将以推进“有效教学”改革为契机,有针对性的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改革管理制度,建立一套适应“有效教学”的管理机制,真正落实精细管理,提高管理效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以管理改革促质量提升。
三、实施原则
1、坚持先学后导、互动互助、知识问题化、以学生为主体、全体参与的原则;
2、坚持循序渐进,注重效果,不断提高的原则;
3、坚持尊重教师和学生的创造精神,集思广益,不搞简单化、粗疏化的原则;
4、坚持以理解和宽容的心态评价出现的问题,及时了解教学动态,及时指导的原则。
四、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部署和管理。
组长:安保利
副组长:强盛
成员:张广录吴玉科张 伟冯 伟李文静
刘向辉张为红
五、实验阶段及内容
1、学习动员阶段(9月1日——9月15日)组织全体教师再次学习“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及资料,并学习新课标,引导全体教师改变传统观念,了解和熟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先学后导、互动互助、问题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程序,基本掌握模式与程序,积极探讨适应本学科的“有效教学”教学结构和做法,领会有效教学精神实质。并总结探讨去年实施情况,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为进一步推进奠定基础。
2、实验推进阶段(9月16日——12月15日)
今年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在七八年级全面推开,所有实验班的统考科目任课老师必须采用有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九年级各班任课老师也可参与实验。
(1)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全程式评价,根据学生特点构建学习小组,确定好各个角色(9月16日至20日)。
(2)推选优秀的教改实验教师进行教学课堂实践示范观摩,全员参与听评课,学习提高。(9月20日至30日)。
(2)实验班级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课堂实,实验领导小组成员分组观课指导。(10月8日至11月30日)。
(3)安排进行高效课堂评教赛讲活动,全体教师参与听、评课,评选课改优秀教师(5月中旬)。
3、总结阶段(12月1日——12月15日)在个人总结基础上,召开阶段性总结会,总结实施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研讨改进措施,形成可在全校推广的教学模式。
六、实验要求
1、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加强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要将高效课堂理论的学习贯穿于实验全程,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推动改革。
2、参与实验的教师要切实做好教学实践,积极研讨、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并不断反思、改进。在实验起始阶段,可采用“建立框架、先学后教”的方式逐渐过渡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先学后导、互动互助、问题评价”的有效教学模式,防止学生在适应期产生知识难以掌握和巩固的问题,确保学习效果,确保平稳过渡,确保实验取得良好效果。
3、各实验教师要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精细工作、创新工作、注重实效,努力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切忌走形式、图热闹、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做法,以免贻误学生,给学校实验工作造成阻碍和影响。
4、有效教学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落实,是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班级要加强对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每周组织召开小组长会和学科长会,了解学情、指导小组活动。各科任老师要利用课堂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小组荣誉感,让学生适应有效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5、各教研组要通过“中心发言人”、教研组听评课等常规制度的落实,抓好实验教学的听课、指导、研讨等工作,每周组织听课至少一节,教研活动时间要认真研讨,把有效教学作为教研组的重点中心工作抓紧抓好。
6、学校每两周召开一次“有效教学”研讨会,解决问题,交流经验。通过实践,使参与老师基本达到对有效教学模式熟练驾驭,提高课堂教学效
贾村二中
2012年9月1日
第二篇: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高效课堂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研究》
课 题 研 究 实 施 方 案
安定区张湾中心学校
张万成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
近年来,我校的语文课外阅读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我们对我校近年来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题海战役”依然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尽管我校制定了“午间阅读制度”、“课外阅读制度”、“图书室阅读制度”等,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依然没有形成,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肤浅盲目,流于形式,学生的图书来源较窄,学校图书室的利用率很低。加之我们部分教师迫于教学质量的压力,认为课外阅读挤占了学生做作业的时间,耗时多而收效微,对课外阅读产生排斥甚至抵触情绪,对学生课外阅读中缺乏方法指导、技能培训、习惯培养等。不少教师还认为课外阅读对提高成绩没有明显的帮助,甚至认为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学生因此认为没有必要购买课外读物,即使购买,也只是一些与考试有关的辅导资料、参考书或试题集锦等,缺乏了教师必要的重视和指导,自然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难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难以得到有益的指导,而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要想理解其深刻的主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小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兴趣;退一步讲,即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此外,由于缺少指导,在课外读物选择上也存在盲目性的弊端,一味地以“有趣”为选择标准,忽略其它方面,以致于所读书籍的品位较低。这样,导致学生浅层次的“放羊式”的课外阅读,使原本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变得索然无味,其效果大打折扣。这样一来,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思考,综合国内外有关课外阅读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提出《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1、“课外阅读”——指学生自学扩展知识,吸取智力营养很有价值的活动,指对课本以外的所有相对完整文章的阅读。
2、课外阅读效果不是简单要求学生会背诵“好词、好句、好段”的阅读积累,而是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积累,这样的积累是经过心智、感官加工的语音、图像、情景、事件的综合体,是具有人文内涵与个体心理体验语言材料和多层面的语感经验,自然既牢固又利于实现运用的迁移。
3、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点引导。
三、研究内容:
(一)各学段课外阅读的内容及实施要求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因此我校此课题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实施原则,对不同学段的课外阅读做了以下要求:
1、小学低年段(注音读物)
⑴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词。
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⑷积累一定的成语、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2、小学中年段
⑴阅读著名童话、寓言、故事。
⑵阅读浅显的科技文章,儿童报刊、人物传记、历史名著。
⑶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
⑷会做摘录笔记。总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
3、小学高年段
⑴扩大阅读面,开始阅读文学名著。
⑵开始写阅读欣赏笔记,两年总字数不少于1万字。
⑶背诵优秀诗文60篇。
⑷两年内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二)课外阅读与学科教学有机渗透
从课程资源的开发看,我们知道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我们要提倡语文生活化,让语文走进学生,触及学生生活阅历。触动学生情感琴弦,触发学生思维飞跃。让生活走进语文,用语文的眼光发现生活,留意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各种机遇,从生活中汲取生活营养,课外阅读是延伸语文生活化的支点,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正确处理好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课外阅读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渗透,使学生能进行有效阅读,从而提高写作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机整合是此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实现语文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思维能力,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等提供引导,我们课外阅读研究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内外有机结合。语文课上,要抓住要点,传授方法,指导自读,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旨在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丰富课余生活,拓展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
(2)教授课外读书方法。阅读能力主要得益于精读。逐字逐句,精研细读,遇到不懂之处勤查工具书或虚心向人请教,弄懂后再往下读。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作为教师还应教会学生略读、浏览、选读、摘读等等,并做好阅读笔记、资料摘抄等相关资料。阅读初期小学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后,以上几种方法方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部分精读或摘读。这样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3)推荐好书促其好读。要重视利用晨读、课外阅读课、班队课、思品课等,有的放矢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读物。
(4)重视习惯养成,常抓不懈。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我们不但要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而要求教师要不断地鼓励,不断地辅导。
三、课外阅读应遵循的原则
1、联系性原则。
课外阅读虽然有别于课堂学习,但两者是相辅相承的,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上,就要根据课本,联系课堂上的所学知识,同时联系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针对性原则。
小学生学习态度、心理状况各不相同,因此,要想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效果,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就要立足实际,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外读物。
3、兴趣性原则。
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阅读兴趣各有所不同。依据家访、问卷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课外阅读的兴趣,即便是兴趣,也只是喜欢读作文指导方面的书籍,这带有明显应试教育的痕迹。其次是喜欢读图文并茂的故事性强的、杂文、幻想的书籍。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直接关系。结合此种情况我们给予学生定期指导,让学生学会整理,选择真正对自身发展有益的书籍,培养其健康的心理,为一生的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4、渐进性原则。
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应根据不同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推荐文学作品时,应根据少年心理多推荐童话、寓言、神州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等。推荐古今文学名著,也可是摘编本,缩写本,节选本,释本,注释本等。
四、开展课外阅读系列读书活动。
1、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各班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读书计划,班主任要认真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同时,为了确保书源,鼓励学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学校将与新华书店读书俱乐部建立交流平台,以书为媒介,广交书友。
2、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1)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课外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2)规定优秀诗文诵背时间和课外阅读时间。(3)每周规定一节或两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4)语文教师布置学生有关课外阅读的作业,如读背一篇文章或一首古诗。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3、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
(1)各年级各班图书角须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书籍,总数不少于100本。
(2)图书质量要有保证,所陈列书籍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益于其成长,书籍类别丰富。(3)对班级图书角的管理,须有健全的制度保证。各班向学校借阅的图书除加强爱书教育外,还应严格管理,学期末还书时,严重损坏图书或遗失一本则赔偿该本书或同价格的一本书。
4、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1)语文教师要上好每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指导课不能上成课内阅读课,应着眼于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诵读、鉴赏、比较、评价、探究等阅读方法。各位语文教师应根据四种基本课型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进行指导。(2)要加强课外阅读记录和读书笔记的检查,指导学生认真完成课外阅读记录及读书笔记,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在检查中要以鼓励为主,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树立榜样,确保课外阅读落在实处。
5、加强阅读交流。(1)创造“六条途径”
听,即听广播。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校园之声诗文小广播”,由学生主持、播音,其内容以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名人趣闻轶事等。
看,即通过设立校报《一小文韵》、宣传栏、班级板报、校园网、图展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佳作佳句。
抄,即让学生做办手抄报、制诗文集等。
写,即让学生做好有关课外阅读的作业,利用好《课外阅读积累》、《阅读日记》本。
演,即让学生在“演”中记忆、“演”感悟、“演”中陶情。
赛,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
(2)以班级为单位,在班级里开展好书推荐的活动,可以利用阅读课及辅导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3)举行“营造书香校园,享受读书快乐”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名著欣赏讲座、名著阅读交流、读书征文比赛等。
(4)设立课外书阅读的阶梯式“段位”评比,基本的要求如达到各年级每学期所要达到的阅读量。学生的阅读量要在学生的读书记载上予以记录。各班级也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读书评价的方法,评价班级的“读书大王”、“读书小名星”等。
五、基本策略
1、激发兴趣策略。要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首先学生必须有兴趣去阅读,有了兴趣就会想方设法去读,爱读乐读了,就会有效果。而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办法。
2、“四个落实”策略。
(1)时间落实。要求对学生统一指导的时间和自由阅读的时间都要落到实处,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一些书面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
(2)指导落实。根据学生阅读的特点及兴趣,教师帮助它们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课外阅读方案。
(3)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
(4)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3、学校与家庭合作策略。加强与家长交流。召开与阅读相关的家长座谈会,使家长们认识到阅读对学生一生的重要作用,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式,尤其新课改的内容。要舍得投资,多督促,多支持孩子的阅读,要积极配合学校抓好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4、培养爱护书刊,不在书上随便涂画;不迷信书籍,敢于对阅读作品质疑问难;乐于作阅读交流,交流中既能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又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等阅读品质。善于通过广泛阅读解决在阅读中碰到的问题。
六、预期研究成果
以这次课题研究为契机,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形成一套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模式,使学生与书成为朋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通过阅读扩大视野、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形成涵养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健全健康的人格。同时产生显性实验成果--调查报告,课题研究报告,有关教师的优秀论文、案例、反思,学生的活动体会等。
七、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8.5——2008.9)
先前调研,收集资料,组织理论学习,培训实验教师、制定子课题方案,制定学校图书室管理办法,各班成立班级图书角,并制定班级图书角管理办法。(二)研究阶段(2008.9——2009.7)
根据课题研究操作措施和做法,按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各项课外阅读活动。课题组教师撰写经验论文,编撰课题论文集,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三)总结阶段(2009.7——2010.3)
完善资料收集,全面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第三篇: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高效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
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最熟悉、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好的提问设计能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中学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着教师提问浅显、琐碎、平淡无奇,对内容只是一味地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形不成问题情境,形不成认知冲突,形不成认识矛盾,也就形不成学习动机。这样,学生便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是互动关系,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取决于双方的和谐。教师必须提高提问的技巧,把握提问的时机,掌握提问的分寸,考虑提问的层次,优化提问的方法,多提问一些开放性问题,只有把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才能使高效课堂得以实现。
二、课题的界定
(一)提问的界定:什么是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就是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或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探索完成的任务。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面临问题”。因此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
(二)高效的课堂提问艺术: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知、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和转换;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者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建构的知识的过程。因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指挥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以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等实现自主建构。在课堂中,特别是“情境创设”,“合作学习”等环节,教师若能把握提问的艺术性和有效性,必将较圆满地完成最终的意义建构。
2.创造性学习理论
课堂教学是一个活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学生首先要参与这个活动,感觉到创造的需要,他才有可能进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再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问题解决理论
思维始于问题,通过问题解决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提问不仅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而且把它落实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尝试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获取知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同步增长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4、课堂教学提问的类型:著名教育家特内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创设了“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按照学生的思维类型和水平的不同,把教学提问分成由低到高的六个水平,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5、高效课堂的提问艺术:就是教师通过对提问问题的整合,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形成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快乐地、有价值地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一)从教师角度研究
1、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2、研究高效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
3、研究高效课堂教师提问的艺术。
4、研究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技巧。
(二)从学生角度研究
1、研究学生提问的情感氛围。
2、研究学生提问的思维氛围。
3、研究激发学生提问的策略和方法
(二)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不但教师观念转变并认识到位,而且促进教师把握课堂提问的艺术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形成一套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
3、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成果材料。
五、研究的方法
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并综合运用调查法、案例研究法。
1、该课题研究重点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课题组成员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引导全体教师进行研讨,指出哪些课堂提问是有效的,哪些课堂提问是无效的,并采取相应策略,从而达到高效课堂。
2、文献法研究法。课题组要从杂志上,网络上搜集相关资料,同时侧重理论专著的研究,为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寻找理论与实践创新。
3、调查法。首先对教师课堂提问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通过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措施。
4、案例研究法。一是研究教师个人课堂提问教学行为案例,分析有效教师个人特征;二是研究能够体现师生协作或教师团队协作的教学行为案例,重点研究能使学生得到显著进步的案例,有针对性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依据。
六、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9年5月——2009年9月)
1、成立课题小组,组长由陈修玉老师担任,组员主要有吴永方、唐海宏、肖金山、陈荣、林锋、何栋。
2、确定课题研究,设计制定研究方案,规划课题研究措施,分工落实。
3、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兴趣,收集信息,召开课题论证会。
4、准备课题研究的理论材料、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组织发动课题研究,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培训,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并开始初步的研究活动。
(二)实施阶段:(2009年10月——2011年5月)
1、全面调查了解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现状;(调查报告)
2、进行系统的理论文献研究;(收集整理文献)
3、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
4、立足课堂切实研究。(教学案例文本等)
(三)总结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0月)
1、收集研究成果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研究论文、经验总结,形成最后成果。
2、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和交流。
3、接受课题专家的全面评估和验收。
六、其他
我校虽然资金有限,但学校会保证拨出一定数量的资金来支持本课题的研究。研究经费主要用于购买资料及设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奖励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成绩突出者。
2009年5月 洋梓中学课题组
第四篇: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金佛坪中心小学“352”高效课堂模式实施方案
我校在 “把方法教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改思想指导下,开创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的“352”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找到了新的基点。
一、“352”高效课堂实施的背景与意义
1.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互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探讨;是高效的课堂,要求体现诱思探究的教学思想,提高信息量、思维量和训练量。
2.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升学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仍有许多教师课堂效率不高,为提高考试成绩,采取“题内损失题外补”的做法,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牺牲本该属于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的时间,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3.目前,许多教师对高效课堂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课堂形式与内容自然比较落后满堂灌仍很盛行。在一些具有表演性质的公开课上,学生反应虽然比较热烈,参与意识也比较强,教师课堂提问人次也相当多。但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多很集中,有的学生的发言竟然达四、五次之多,但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这样的 课堂不能算是高效的。如果说发展,也只能说部分同学获得了发展。基于上述现状,并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提出了“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352”高效课堂的理论支撑
1.它符合新课程的标准和要求,如新课程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2.符合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3.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4.突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5.变“勉强”教育为主动学习;6.更加符合 “最近发展区”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等理论。
三、“352”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教师的“三导”: 一是导学,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二是导思,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掌握学习方法、规律,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三是导练,老师要根据重点、难点、学生层次精选题目,当堂训练、反馈、补偿,提高目标达成度。
课堂五环节:目标定向——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点拨提升——达标测评。
学生“两动”:一是学生主动学习,二是师生、生生互动学习。
1、时间划分:30%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50%的时间学生讨论展示+20%的时间教师点拨,当堂检测。
2、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3、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4、三种利器:又称“学习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5、教学抓手:“一案三单”即导学案、问题生成单、问题训练单、问题巩固单。
四、实施“352”高效课堂的准备
1.多媒体展示台,供课堂学生展示使用。2.分组:
按照“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原则进行编组,注意以下方面:
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
座位的安排要合理;阶段性随机调整。小组内的基本机构人员设置
(1)正、副组长各一名:正组长主抓全面工作,副组长侧重于纪律、卫生等方面的工作。
(2)人人是组内科代表:根据学生各科成绩的不同,设置组内科代表,每人负责1-2科的作业收交工作。
五、“352” 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关于导学案 1.导学案的设计方法: 第一、“导学案”要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导学案”要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导学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第四、“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第五、“导学案”与一般教案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练习,更不能直接照搬教辅资料。
第六、“导学案”的编写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2.“导学案”的备课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集体备课:教研组长提前一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2)提前发放学案: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一、二年级上课前5分钟发。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3)课后反馈: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 备课和课堂改正。
(二)关于课堂探究、展示、点评、点拨、反思: 1.以“导学案”为载体,灵活应用:
不管上什么课,都离不开探究,但不能把它作为步骤来死板硬套,要灵活运用,首先要弄清这个问题有没有探究的价值,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来灵活运用,如新授课的教学流程,学(自学)——研(合作交流)——展(展示反馈)——教(精讲点拨)——达(当堂达成);复习课教学流程;知识梳理——反馈整合——巩固拓展,教师针对不同课型、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展示分为:组内组织的“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组内“小展示”由组长负责,班内“大展示”由教师负责。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
2、展示要求:展示的准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学习动力。
1)书面展示各小组同时进行,展示要围绕学习目标。2)展示可提前公布内容,但不能公布由谁展示。
3)口头展示要指定不同层次同学进行,不指名但分层,要脱稿展示。
4)展示要展示重点难点、规律方法,也要展示问题、疑难。5)展示结束都要有掌声鼓励。
3、点评要求:点评的准备和对知识方法的归类拓展是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1)由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点评、拓展,点评时要关注达标和结论生成过程,每个学生点评结束都要问一句“同学们都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还有补充吗?”鼓掌表示赞同。
2)老师、学生要在点评过程中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
3)即时评价时,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过程方法、肢体语言、声音宏亮、语言表达,每节课都要有学习班长对学习小组的总结性评价,一定要评出最佳表现个人和学习小组。
2.课堂展示点评应注意的问题
1)展示要有侧重,什么问题该A展示,什么问题该B展示,什么问题该C展示,由哪层学生来点评,这个教师在备课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设计好。
2)展示人和点评人要准备好,教师在巡回指导时要特别给予特别关注
3)展示的问题的量。提前备好哪些问题应该是口头展示,哪些问题应该是黑板展示,但是一节课是有限制的,容量不能太大,展示的问题不能过多,要保证一节课能处理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把握好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备课的深度;并且要求教师在批改学生学案的时候统计好错题及知识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4)学生展示和点评时一定要脱离材料,这要作为评价的一个方面,并对立姿、体态语言、说话的语气规范都要有要求,如点评结束时要说:“有问题的同学请提出来”“谢谢”等。
六、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8月—9月)
1、学习宣传,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2、加强培训,调查学情,制定方案。
(二)实践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8月)
1、继续将教师培训、提高作为主要任务,加大力度学习借鉴名校经验,内化吸收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2、广泛开展专题研讨,校本研训活动。
3、组织观摩交流活动。
4、将“352”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做精,做大,做强。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
1、认真总结一年来的探索实践经验,发扬优点,矫正不足,形成课改整体评价。
2、在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主流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有明显的改观。
(四)总结提升阶段(2015年9月—2016年8月)
1、广泛深入开展特色教学模式展示、学术研讨、校际交流、论文评选等活动。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教学模式。
2、完善提高。建立高效课堂的长效机制。
第五篇: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嘉禾乡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执行《普洱市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 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新课标为依托,以课改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优秀教学经验为借鉴,以课堂为主阵地,深化校本教研,规范教学行为,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要求
1、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坚决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着力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努力使课堂达到“轻负、优质、高效”。
3.实现师生角色转变,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使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确保课堂教学高效。
三、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构建高效课堂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高效课堂开展活动取得实效,中心校成立构建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各校成立相应的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高效课堂的生命是以学生为主体,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手段是师生、生生的互动,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高效课堂的发展动力是教师的不断反思与创新。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最显著的特征:1.民主课堂,即更多地赋予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权利,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潜能;2.和谐课堂,即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课堂;3.开放课堂,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4.活力课堂,即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
(三)强化培训,提高能力
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配合意识都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高效课堂实施之前一定要加强师生的培训工作。教师的培训可以在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通过教师教学理论的自学,提高专业素养,为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二是通过专家讲座、观摩名师精品课等方式进行培训,为高效课堂的准确实施奠定行动基础。三是通过网络教研,实现大范围的校际联动,为高效课堂实施提供研究平台。四是通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增强教师们的自觉约束意识。
作业,努力提高作业的科学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营造文化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充分利用楼道、走廊、橱窗等空间,宣传高效课堂的理念,特别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增强学习信心,强化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和科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借利用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4年1月—3月)
1.各校召开高效课堂启动会,学习传达《普洱市深化课程改革 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意见。
2、分析本校课堂教学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3.拟定 “嘉禾乡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和“各学科高效课堂模式”。
(二)理论培训阶段(2014年3月 —4月)
1.学习“实施方案和操作模式”
2、外派学习交流活动。
3、有关高效课堂理论培训。
4、每位老师交一篇“高效课堂”理论学习心得。
(三)课堂实践研讨阶段(2014年5月 —7月)
1、各校开展高效课堂研讨示范课活动。
2、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同构”教学研讨活动。
3、征集“高效课堂”教学故事、教学反思活动。
(四)全面推进阶段(2014年9月—11月)
1、拟定2014年秋季学期“构建高效课堂”活动计划。
2、按计划全面组织实施。
3、全乡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六)总结反思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1、征集“高效课堂”论文和优秀案例。
2、召开专题会,总结和反思高效课堂构建活动的开展情况。
3、形成长效机制。在总结、反思、研讨的基础上,调整完善实施方案和操作模式,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制定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实现高效课堂常态化,形成创建工作长效机制。不管构建高效课堂道路坎坷、问题重重,我们将会继续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向课堂教学要效益,为提高我乡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奋斗!
嘉禾乡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