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
《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
——反思与评价》
——读后心得 看了《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一书,其中的作者的一句“每天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一下反思,会让你感到自己在进步”对我很有启发,我希望自己成为善于反思的人,该书的最大特点,不是难懂的理论书,通读受益匪浅,理论与案例的结合,所有幼儿园老师都可以接受的一本好书。该书就幼儿园教学反思与评析这一热门话题,以“体现课程改革的整体性”、“体现教师课堂教学探索的丰富性”、“体现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过程性”、“体现教学的知识、策略及技能的个性与共性”为目的,选取了近三十个真实案例,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评价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多个领域的活动组织过程,以及反思与评析。
这本书的可读性很强,所举的近三十个案例生动而务实,都来自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如有对幼儿的兴趣点进行价值评价并形成教学主题的《蜗牛》;有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整合各领域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美丽的蝴蝶》;有让墙饰反映幼儿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秋天的故事》;有通过适宜的材料投放支持幼儿跨越学习难点的《赶小猪》;有迁移已有经验让幼儿在主动学习中熟悉新材料的《七彩橡皮泥》等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充分发挥墙饰的教育和互动功能的《采摘前后》。活动的展开与墙饰的布置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在活动前让 1
幼儿猜一猜说一说玉米、花生等农作物长在哪里?长什么样?怎样采摘?,再把猜想画下来布置墙饰“采摘前的猜想”,然后带着问题去田间采摘农作物。回来后对比猜想进行验证,并把新经验画下来,形成第二面墙饰——“采摘后我们知道”。第三步,引发“它们做成什么?怎么吃?”的新问题,让幼儿去超市了解农作物在生活中的用途,形成第三面墙饰“它们可以这样吃”。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将科学探究的线索,贯穿于整个采摘活动,通过猜想验证、整理信息、分享经验,充分发挥了墙饰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作用。这样一个活动,每个环节都相互支持、相互衔接,幼儿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在三面墙饰不断充实的过程中,不仅扩展了幼儿的学习空间,还有机地整合了科学、社会、数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所举的近三十个案例中,从每个活动的生成背景到组织过程,再到成果呈现都非常的详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活动后分三个层面的反思与评价。首先是执教者作为当事者对自身教学组织的梳理与反思,然后是同伴作为旁观者对活动的评价与建议,最后是专家理性的总结与指导。如果说执教者的反思多停留在实践层面的话,专家的总结则更具有理论的高度。这样分层次的评价,既清晰又全面,引导我们能够从多个层面去认识和思考教学的价值,既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对我们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也有很大的启发:
其一:反思与评价以及幼儿个案研究的意义方面的体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学前教育应当尊重每个幼儿自身发展的特色,应该因人而异,在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
展。如何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能面对所有的孩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认为,开展教育个案研究无疑是一件有效的事。
教育个案研究是指教师将教育工作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全过程记录下来,写成“教育案例”,然后围绕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反思教育教学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形成相关研究报告的过程。
教育个案的记录、整理和分析,能够通过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事例,或解释其中蕴含的意义,或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还能从中揭示出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例如小班幼儿周旋磊和同伴一起参加六一节的演出,在换装时,他看到同伴都换好了演出服,就通过一些细小的动作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在求助无门时因不会穿衣而哇哇大哭。由此我们发现,小班幼儿虽然已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生活,但在自理能力方面发展还较慢,对于胆小的孩子而言,遇到困难不会主动请求别人帮助,往往通过一些细小的动作来表示自己的不安。教师因此对他进行了跟踪观察。教育个案研究关注幼儿成长发展的过程,因而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能对幼儿进行透彻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我班的王越是一个安静、内向、懂得谦让的孩子,但有时又显得缺乏主见。在一次排练节目时,教师发现她动作协调优美,很有乐感,尤其是在休息时,她还主动帮助小朋友纠正舞蹈动作。教师由此对她进行了深入观察,看到了王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她自信的一面,对孩子有了新的认识。
其二:幼儿教师如何在提高自身的反思性教学能力方面采取的措施:反思性教学能力是当代新型教师素质的核心成分,是教师教育能力的深层结构,它对教师的教育活动和教育行为的控制与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并进而影响儿童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是当前教师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师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基本观念与看法的总和,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基础和心理依据。”也是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心理背景。一般来说,教育观念并不直接作用于儿童,而是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间接作用于教育实践。教师实际上是按照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即自身的教育观念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其教育策略、态度,进而表现为不同的教育行为,从而影响儿童的发展。同时,教师的教育观念又影响着其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这是因为反思性教学需要教师依据正确的教育理念去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这是反思性教学所要解决的根本性的问题。
(二)善于观察自己的教学效果
反思型的教师善于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他们将儿童的反应和学习效果视为是对自己教学成效的日常评估,是自己成功的有决定意义的“量尺”。要提高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观察幼儿外显的行为,通过思考、分析并迅速地作出判断、选择、决策,有效地与幼儿进行互动。教师要明确观察的意义与价值,有目的地去强化自己这方面的意识,使其逐渐养成习惯。为此,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应着重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三)保证教师自我反思的经常化
反思性教学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要求教师善于观察自己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经常进行自我反思。为使自我反思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要坚持写“教学日志”或“反思日记”,即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效果应该有一个基本估量,反思的重点是:是否为幼儿提供了与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学习经验;所选择的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兴趣和学习特点,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否既照顾到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又体现对个别差异的尊重等等。通过写“教学日志”和“反思日记”,促使教师不断思考,总结自己的经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建立自我反思档案,或绘制自我专业发展剖析图,以促进自我的成长。
(四)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所谓合作学习的共同体,包括“儿童、教师与其他有关人员,目标和意义就在于大家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共同提高。”学习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阅读专业文献、参与式培训、参加专题讨论会、加入专业的学术组织和交流教学观摩心得等等,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专业领域中的最新进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分析、评价、调整、改进教育教学的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其他同事、领导、教研人员等的支持和帮助,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而领导和研究人员也要积极深入到教师的教育过程和研究中,就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合作研究,热忱支持教师的自我学习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合上书本,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因为这些案例的设计理念新颖,环节清晰,方法灵活,我们不妨根据书中的建议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加以适当的改动,也尝试一下。我想,在实践中去理解书中的理念,应该会更有成效吧。
第二篇:读《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有感
读《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有感
寒假里,我阅读了由北师大出版的《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一书。虽未读完,已感受益匪浅。比起一般纯理论性的书籍,本书更加直观、易懂。它用一个个案例来引导学习,从组织活动的最初立主题和制定目标开始,逐步学习环境的配合、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课后的详细反思及改进,都能为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和借鉴,从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科学、合理的主动学习的课堂。
本书的最大看点是每个活动后分三个层面的反思与评价。首先是执教者对自身教学组织的梳理与反思,然后是同伴作为旁观者对活动的评价与建议,最后是专家理论性的总结与指导。这样分层次的评价,既清晰又全面,引导我们能够从多个层面去认识和思考教学的价值,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懂得了反思与评价的要点。既开拓了我的视野,对我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也有很大的启发。
在工作中反思是一种自我积累的过程,常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自然就会为自己增加不少经验。善于反思的教师能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目标、选择的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宜,从而减少教师在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错误。善于反思的教师能够从活动反思中逐步学会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在读过本书和查看了一些资料后,我意识到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评价不再把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重点取向,更多的是关注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对幼儿知识技能的评价,往往由于幼儿知识技能发展经验的不足,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屡遭挫折,影响其学习兴趣和情绪。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评价一定要多元化,以欣赏的态度去评价幼儿,全面地赏识幼儿各方面素质的新的进展,使幼儿能较多的感受成功与被肯定的喜悦,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动力和自身的潜力。当然在评价中也要发挥家园共育的优势,让家长参与进来,努力提升家长在评价中的地位。例如,可以在家长开放日中为家长设计评价表格来评价自己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在家长园地中挂上家园联系本,进行家园交流;为孩子建立成长记录表格;以及各种调查表等,请家长参与对幼儿的评价,让家长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从而更有效的共促幼儿个性化发展。
戴文娟 2012.2
第三篇: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读后感
《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读后感
怎样才能通过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行为呢?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该如何展开有效的自我反思。为了寻找答案,我认真阅读了董教授推荐的《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一书。该书由刘占兰、廖贻主编,本书按照教育教学之前、之中、之后的时间顺序与案例研究线索,引导我们从思考主题和目标的确立开始,逐步学习提供适宜的的环境与资源,体会真正的主动学习的“课堂”,感悟如何根据幼儿不同领域学习的特点、发展进程进行有效的支持与促进,再尝试着反思与改进教学。
全书共六个单元,前五个单元中作者都以“导读——案例描述——个人反思——同伴研讨——专家点评”的顺序来编撰了二十八个案例,从每个活动的生成背景到组织过程,再到成果呈现都非常的详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活动后分三个层面的反思与评价。首先是执教者作为当事者对自身教学组织的梳理与反思,然后是同伴作为旁观者对活动的评价与建议,最后是专家理论性的总结与指导。如果说执教者的反思多停留在实践层面的话,专家的总结则更具有理论的高度。这样分层次的评价,既清晰又全面,引导我们能够从多个层面去认识和思考教学的价值,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懂得了反思与评价的要点。既开拓了我的视野,对我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也有很大的启发。在最后第六单元,作者还特别加入了“教学案例研究”,借助对若干个案例的评析,阐释了案例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让我们对如何撰写案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真的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反复阅读此书后,我对书中的第五单元“反思、改进教与学的行为”深有感触。通过对第五单元第一小节“以分组教学的形式关注全班不同学习需求的幼儿”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活动目标、教学内容、活动过程要根据孩子的不同需要而设置,按照幼儿的探究问题与已有经验分组,并提出该组的活动目标与应获得的新经验,真正促进不同需求和不同探究水平的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与发现,让幼儿在自信、主动地完成阶段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光和影》。
“光和影”是幼儿园常见的科学探究活动。但是在我们组织的活动中,会利用孩子玩影子游戏的兴趣,全班一个主题,幼儿一起探究。老师确立教学目标后,全班孩子一起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后,我们也进行反思,然而反思的结果呢,并没有改变按计划教学的模式,只是在调整目标,目标难了,无法达成;目标简单了,没有挑战性。总会出现有部分孩子在活动中是活跃的,但有部分孩子却是盲从的,还会有一些孩子在这个活动中完全是被动的,看了这个案例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也使我茅塞顿开。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作者尝试分组教学的形式关注全班不同学习需求的幼儿。
一、改进“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尝试“分组教学”。
徐春燕老师首先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把全班孩子根据水平和兴趣分为两组进行探究。活动中,孩子们在暗室里、在阳光下,用自己的身体、用各种工具,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探索和发现。动态的小组不断的分而又和,始终兴奋着的老师不断的判断、反思且寻不同幼儿的需求并给予适宜的支持。
二、判断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水平,为不同的幼儿提供更适宜的指导。
第一组幼儿经历了找影子、踩影子——在暗室里制造影子——继续制造影子,并给影子搬家——让影子与物体分开——我们的影子可以与身体分开吗——光源和影子的方向六个探究活动。
第二组经历了找影子、踩影子——在暗室里制造影子——让影子变大变小——制造彩色的影子——我们的影子可以与身体分开吗——光源和影子的方向六个探究活动。
虽然两组幼儿探究活动的数量相同,但内容却有的相同、有的不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徐老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所获得的经验及已经达到的经验水平提供了有针对性的适宜教育与指导,使每组都能够进行适合自己的教学活动。
本书的第六单元对“什么是教学案例”“什么样的主题适合做案例研究”“教学案例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如何撰写教学案例研究案例”“教学案例的基本写作形式有哪些”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说明,希望可以为教师们进行教学案例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教学案例的含义
教学案例就是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的、包含有疑难问题以及矛盾冲突的教育事件和教育情境的描述,它以丰富的叙述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幼儿的典型行为、思想在内的故事。
二、教学案例主题的选择
(一)围绕一个突出的主题。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必须围绕一个中心论题,要突出一个主题,而不能追求面面俱到。
(二)具有典型的教育学意义
教学案主题的教育学意义可能体现在儿童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的揭示方面,也可能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原则的探讨方面,但更多的是体现再关键经验的确立以及教育教学行为的选择等具体操作策略方面。
(三)要有延伸、发展的空间
教学案例的主题应该是开放性和发展性的,一个好的教学案例研究的主题必然是一个具有多种可能性的主题,不管是问题呈现的方式,还是问题解决的途径都可以引发案例开发者和他人继续深入地思考与探讨。
(四)能促进教师和儿童的发展
三、教学案例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师进行教学案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件或教学现象如时记录下来,写成案例过程,然后围绕案例过程中所反映的主题进行个体反思和集体研讨,明确案例中的主要问题与问题的解决策略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最终经过加工与整理形成教学案例,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前期准备和精心的课前教学设计
(二)研究状态下的教学实践
(三)深度反思与积极互动
(四)撰写案例
四、教学案例的撰写
(一)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要素 1.案例标题 2.案例背景 3.案例事件和过程 4.对案例事件的反思
值得指出的是,教学案例除标题外,一般包括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过程、案例反思三个基本的结构要素,并不是指每一个教学案例都必须分为着三个部分来写,也就是说不是教学案例必需的写作结构,而是只要一个教学案例中包含上述几个方面的相关内容就可以了。
(二)教学案例的几种形式 1.实录式
实录式的教学案例是指将教育教学事件以白描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下来的一种案例写作形式。主要以对师生双方的对话、行为以及当时的各种具体情景和细节的描述为主,重在突出事件过程的真实性。
2.叙事式
叙事式的教学案例是将教育教学事件以故事叙述的形式展现出来。一般都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与情节等故事要素。抓住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行为的故事性,在叙述时将教育教学中所发生的事情结构成故事娓娓道来。3.概述式
概述式的教学案例是指将教育教学活动过程进行概括式描述、并且在描述的过程中夹叙夹议。
总之,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适合幼儿教师进行日常教育科研的方法。通过开展教学案例研究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科研能力,让我们在了解教学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学会“做”教学案例研究,在“做”教学案例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教学案例研究的理解,获得自我提高和幼儿良好发展的双重收益。
阅读本书的过程使我在思想深处经历着案例研究的过程。自己获得了看待问题的新视角、改进教育教学的新动力。书中的案例设计理念新颖,环节清晰,方法灵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书中的建议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加以适当的改动,也尝试一下,我想,在实践中去理解书中的理念,应该会更有成效吧。
第四篇:张明明《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分享交流
《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分享
交流
新学期,由园长推荐我阅读了北师大出版的《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一书。该书选取了近三十个真实案例,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多个领域的活动组织过程,以及反思与评析。这本书的可读性很强,无论是已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还是刚刚踏入工作的新教师,所举的近三十个案例生动而务实,都来自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书中的多数案例呈现的都是完整的大、中、小班的教学过程,也选择了一些案例节选或片段。
我推荐给小班老师看的是:书中第120页,案例《洗手四部曲》在幼儿园,洗手是一件再平凡不过的小事,但是有句话说得好:“幼儿园务小事,出处显示大教育。“如何鼓励幼儿自居、资源地认真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教育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朱继宏老师为我们做了示范。通过她的案例,我了解到她通过采取游戏化、生活化、体验化、巩固化四部策略、调动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型,促进他们认真、自觉洗手的行为的形成与巩固。朱老师还把儿歌和童谣运用到幼儿的一日活动种来,达到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激发幼儿对洗手活动的兴趣。通过生活中亲历的事件引导幼儿理解洗手的重要性。用体验的方式,调动幼儿认真洗
手的内部动力。利用环境,让幼儿巩固认真洗手的自觉行为。一改老师们普遍采取”提出要求、检查监督、批评指正“等陈旧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没有规范的生活管理,幼儿就无法适应具有各种规则的教育、活动,从而对班级其他管理造成消极影响。
学习了本案例,让我受益匪浅。也给我的教育教学做了引导。我随即静下心来思考了自己日常教学活动的反思工作,以下是我的个人收获:
1.在教学前的反思中发现问题
从一个教学活动方案初步形成到真正付诸于实践,我们常常会一次次地否定、修改教学设计。例如:《狮王进行曲》中韵律活动动作多、难度大,幼儿较难掌握。本节活动我紧紧围绕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这一特点,让幼儿感受、熟悉、理解、表现音乐。针对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尝试利用故事和音乐匹配,让幼儿对音乐的内容和结构有初步的印象。并根据音乐设计了一份图谱,让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做身势,让幼儿在动动玩玩中感受、理解音乐,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在模仿和表演中获得了经验基础,教学活动也就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开展每个教学活动前多一份思考,活动的质量也就多一份保证。
2.在教学后的反思中发现问题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是要反省、思考和解决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有价值的问题。在《狮王进行曲》中,分段欣赏的时候没有发挥幼儿自由联想,到最后全曲欣赏时,应再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对全曲内容有一个完整地印象。活动存在了一些的不足:由于我的引导语不够严谨、没有点到位,幼儿动比较单一,没有很好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欣赏乐曲的次数太少了等等这些反思,才能真正体现价值了。
合上这书本,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因为这些案例的设计理念新颖,环节清晰,方法灵活,我想,在实践中去理解书中的理念,应该会更有成效吧,我会在实践工作中尝试一下,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张明明
第五篇:两会之心得体会聚焦教育
两会之心得体会—聚焦教育
在每年的国家和地方“两会”上,教育问题都会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焦点之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学前教育、中小学生减负、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关注和讨论,部分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还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最首先的,我想指出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结构有问题,下面我将慢慢阐述我的观点。
在关于学生减负的问题上,中小学生“减负”喊了多年,却越减越重。今年,“减负”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广州市政协委员戴秀文认为,目前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就业和生存竞争压力的前移。只有家庭、社会、学校三个层面共同合力,才能为青少年创造合理、和谐的成长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减负”。永博明教育研究院王永江老师表示:“减负不成的根源在于考试制度,尤其是高考,只有改变了教育评价方式,喊了多年的减负才有希望。”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健指出,只有极大地提高入学率,变竞赛类的选拔为分类性选拔,让大家通过分层分类的不同读书路径实现不同成功,减负才能有望实现。
其实以上三人说的都是一回事,就是中国教育结构的问题。第一,社会就业和生存竞争压力之所以前移,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结构过于单一,教育主要偏向于学校教育,并且学校教育本省有偏向于科学家教育,可是中国不需要那么多的科学家,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理论知识分子,这样自然就产生了社会就业和生存竞争压力问题。第二,减负的根源并不在于高考制度,而在于只有高考制度,评价与出路均过于单一化,如果有更多的高等教育道路,人们自然不会都挤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在很多国家中,只有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才会选择大学,而他们的职业依然给他们带来富裕,这样路多了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竞争,也就自然没有那么多负担。那么,问题就是我们国家的教育结构使得大学与非大学高等教育之间产生了严重的质与量的不平衡。第三个所指出的与第二点类似,不再赘述。
所以我认为仅从这几点入手是治标不治本的,甚至是治不了的。因为只改变某一种因素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最后难以执行,那如果要改变诸多因素,则必须先改变教育结构。中国的教育结构上有着诸多的问题,除上述列出的问题外,还存在教学条件的不平等性,过于单一性等问题。关于高考改革问题也是年年都在喊,年年不见成效。今年,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他透露:以后考试怎么考,不是教育部说了算,将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这样一个独立机构。并计划在今年年底把高考新方案拿出来,方案真正实施要到明年。
高考的改革必然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终结果如何还需要大家拭目以待,同心同力为中国教育改革出谋划策,同时这也是对于中国教育结构的一种调整。但这也只能用调整来形容,因为这就好比是软件系统,虽然这个软件再高级优秀,硬件在那里跟不上带不动则属于白搭。这就需要制定出一种真正行之有效却也符合事实的方案,这个方案如果能够很好实行,必然对于教育结构产生影响,其他有关教育的问题(如减负问题),甚至非教育问题(教育的提升必定带来发展)都会自然而然的改善。所以教育本身也是解决国家问题的关键入手点。
关于学前教育,入园难的问题以及幼儿园教育纳入幼儿教育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其实就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因为学前基本是在家庭中受到家属的教育的,这个阶段十分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为人品性等根本方面,而进入幼儿园中的教育也并不能属于学校教育,因为这些“教师”是需要受到家庭教育学武装的,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学前教育。而我国在此之前对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十分的忽视,此次会议显示党组织已经着手改善这一现状,开始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关于民办教育,政协委员呼吁解决民校师资问题。两会期间,有关民办教育的争论不绝入耳,其中有关民办学校建设品牌、生存发展的问题受到代表们热议。据了解,由于办学特色不明、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师资力量薄弱,民办教育优胜劣汰加速,一部分民办学校形成品牌,生存状况良好;一部分民办学校规模日益萎缩,甚至倒闭转让。这是有教育的不平等性所导致的,下面将重点展开阐述。
中国学校教育是应试教育,他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鱼。这样就在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名族的创新精神,这显然不是教育的目的。而在中国真正的授之以渔的则是社会教育,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们走上社会了,被逼无奈,在不断地碰壁中逐渐学会了渔。这必然是没有效益的形式。而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由于长期以来国民处于一种低素质的状态,同时中国对于家庭教育不够重视,使得在中国家庭教育难以发挥其效力,同时导致了“入园难”等问题。以我之愚见,想要改变中国教育结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但也并不能不为之而准备。我觉得应该从平等教育条件,改变中国国民对教育的观念,发展职业教育,改变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倾向,完善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系统等方面出发逐步调整中国教育结构。
发展平等教育我觉得是当务之急,在目前,东部与西部教育条件的不平等性,农村与城市的教育条件的不平等性,民办与国立学校教育条件的不平等性,大学不同级别教育条件的不平等性等问题已经展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四个的不平等性其实说明一个问题,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教学硬件配备与师资力量配备相差很大,这使得拥有好条件的人们更占有优势并留在发达地区,而条件差的同学则会通过努力留在发达地区,那么不发达的地区的人才资源就更匮乏,就越难发展。这样就只会在一个恶性的循环中越陷越深。所以我认为教育的平等性,是教育问题的核心与根本。
发展职业教育和改变中国国民对教育的观念是相辅相成的两点。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教育过于单一化,这并不是说没有而是大学教育与其他形式教育的“贫富差距”太大,以至于想要过上一种好生活就只能挤大学这个独木桥。所以要发展职业教育等教育形式,让各种人有适合其的教育来引导他们,充分的利用人才,同时压力也自然就笑了,学习才会真正成为自己的事,教育才能走上正轨。中国受到了长期的封建官僚与帝国侵略者的残酷压迫,在认识到科技兴国的问题后就拼命的死抓科技,自然而然的大学也就成为了所有梦想的摇篮,成为了社会的唯一认知面。于是忽视了其他教育形式的发展以致出现现在这种严重的不平等性。无论师资力量还是条件资源全都集中到大学教育这一种形式,所以其他种类教育自然也就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即使培养出也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这就导致了职业歧视问题,人们无形中把职业划分了等级,并按等级分配收入,那么人们要想要有好的生活就只能挤破皮的挤进大学的圈子里才行。于是乎,高考成了门关,初中高中也只向着高考看齐,中国教育也就见见变了味。而在外国是鲜有职业歧视的,比如在美国,从小就在培养一种职业规划,他们的教育就是将人才培养成某个行业的专家,是一种高效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下每种职业又怎能不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呢?很多国家都是如此,即使是中国人民最瞧不起的农民行业,在外国也是有巨大价值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的教育不对,中国教育确实符合了目前的国情,而且要做到美国那样的全公民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目前显然也是不现实的,但却必须要意识到这个问题,虽然不能完全做到,比如改善民办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等的教师质量,硬件条件问题,逐渐调整其他行业在中国的影响力等都可以发挥调整教育结构的重大作用。
改变不同阶段的教育阶段的倾向是使教育成为教育的直接体现。这是对教育目标的划分,为了达到育人的目标,没有正确的教育目标是不行的。在目前,我国忽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小学初中高中则一条龙为高考服务,而大学则是稀里糊涂混混乱乱最后美其言曰“学习如何学习”,那也正能让我冷笑着问到,早干嘛去了!这样显然是效率低下的,这并不是说没有产品或者产品少,而是产品没有质量,并且将一部分不适合的人硬是打造成这样而产生病态心理的也是有的。所以我认为,教育就应该从出生的那一刻抓起,首先要普及家庭教育,让家长能正确的教育子女,使得子女有正确的品行,树立出正确的价值观与正义感。而小学阶段是大脑成长的阶段,我认为这个阶段是发展智力的大好时机,可以用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思考,而不是让孩子们去成为理论知识的奴隶。接着是初中阶段,这个阶段,孩子们有着初步的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这个阶段应该才是学习如何学习的阶段,思考自己长大了想干什么,究竟该怎么干等问题,明白这样的问题后才能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如何学习。而大学才是真正的学习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技术的地方,其间的高中则是从初中到大学的一个过渡期。我想这样的教育必是一个高效率高品质的教育。
对于完善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前者主要是公民价值取向引导的问题,后者主要是人的品性建设的问题,对此其实在前面已经慢慢渗透进去了,在此不再多说。广州市政协委员戴秀文也说只有家庭、社会、学校三个层面共同合力,才能为青少年创造合理、和谐的成长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减负”。自然可想而这其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我对于两会教育问题的见解,而之所以选择教育是因为认为这是解决其他问题的根本,例如,教育没问题了,自然就不会有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会有挤公务员的问题,不会有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等等等等。有教育才会有建设才会有发展才会有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