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个人教学模式的反思
教师个人教学模式的反思、总结与规划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是语文教学过程一个自然的存在,只要有教学,就有一种形式。但关于教学模式探讨应该是对教学形式的一种理性的思考和实践,其目的是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效。
一、对教学模式的理解
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模式是“作为标准的结构和样式”。所以,其特征是“标准”,内容是“结构和样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即指语文课堂教学的标准化结构和样式。
二、课堂教学模式起源的推测
形成课堂教学模式肯定是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效,在教育教学水平落后、上课形式多样、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师生对教学任务、教学方向认识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模式能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先进的模式有可能实现教学水平的跨越性提高。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
教师借鉴这一标准的结构和样式,可以摆脱语文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剔除不合理的方式方法,尽快实现教学的规范化,实现教学水平的均衡化。
四、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障碍
根据定义分析,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必然是一个标准的结构和样式,然而由于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教育理念、组织教学能力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的不同,又很难有一个标准。因此,形成一些原则性的限制似较为贴近教学工作的实际。
想通过模式来改变和提高教学质效似乎难度较大,模式背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责任心、创造性则更值得关注。
教学模式的创新并非易事。真正的创新不仅是形式的创新,更是内容的创新。定模式不如强素质、抓细节、突特长。在深圳这样一个改革意识强烈、民主氛围浓厚、各类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交融的地区探讨某一种或某几种模式来改变教育现状,提升教学质效的思路很值得商榷。模式化教学本身是不是对活生生的教师和活生生的学生的否定呢?教育不同工业化生产,模式化训练可以生产统一规格的产品,而教育的产品是人,出台一种或多种教学模式是不是符合教育工作的规律呢?回顾历史,似乎没有哪一所学校因某种课堂教学模式而获得成功,西南联大有没有课堂教学模式,钱学森中学就读的北师大附中有没有课堂教学模式,南开中学有没有课堂教学模式,陶行知的晓庄师范有没有课堂教学模式,模式会不会影响“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呢?文革期间的八个样板戏是戏曲创作和表演的模式,可当时的确是给中国戏曲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灾难,这种教训不可遗忘。今天,对标准化教育模式的理想追求,其实是潜伏着对一劳永逸的教育体制的渴望,这种思想对教育的发展是有害的。
当然,过去没有的东西也可以创新,模式也可以创新。但从教育的基本原则来看,对今天教育影响最大的观念,是进化论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时刻强调创新,认为只有创新才是推进教育发展的动力和必由之路。进化论的教育观是今天教育改革的主流观念,但也应该注意这种教育观的危害。事实上,人类自古以来包括基本的教育理念在内的许多教育观念,是恒定不变的,个人不是一个不断改进的机器,人类群体也不是一堆机器。时代不断变化,生产力不断提高,但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价值需求和关怀是不变的,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学的基本价值观和方法也有很多是基本不变的。想通过一套工具理性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来指导语文教学只能把语文课堂工具化,这和改革创新的初衷无疑是相违背的。
语文教学模式化出发点应该是迅速提高学生的成绩,体现的是以考试为中心的理念,人文化的教育是无法模式化的。为了获得考试的优良的评价,教和学有可能一味地迎合考试,从而影响到语文教育的普适性价值。
成功的办学、有成就的办学需要的是宽松的环境、有个性的教师和生动活泼的学生,需要营造充满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氛围,而不是以模式的名义给教学戴上枷锁。教无定法,模式的意义在于标准、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模式其实是一种静态的思维方式,其假设的前提为知识可以是定的,教材可以是定的,学生可以是定的,这当然不符合客观实际。
五、语文教学应关注的重点
我们提倡教育教学要回归常识,回归常态。探讨模式不如探讨细节。如果说模式研究不仅仅是研究教师怎样上课的形式,那么,就应该倡导教师在把握基本知识体系和知识点的基础上,想方设法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在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的问题、甚至随时出现的扰乱课堂秩序的情况下能有智慧性、科学性的解决措施,不能设
想学生每节课的上课状态都和公开课一样。
教师应努力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清醒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应培养自身对真知和智慧的忠诚,注重对知识体系的把握,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情绪、学习心理的把握。教师要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逐渐清晰地认识和总结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认识事物独特的视角,最终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实现教师教学风格的百花齐放。
对课堂模式的理解,应更侧重思考课堂教学的无效行为,反思课堂禁忌,如课堂语言、行为对学生的不尊重,废话偏多挤占有效教学时间等现象。彻底摒弃课堂上不该有的行为,剩下的就是有效行为,这也可称为是一种课堂模式。
教育必须变成主动的个人行为才是有效的,教育本质上必须通过个人的自我教育才能实现。所以应对教育理念,特别学科教育的本质进行不断的思考,在教学细节中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研究学生学习情绪、知识基础等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积极性,处理好要求学会和感染学会两种组织学生学习的基本策略,以研究教学艺术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师生相互砥砺、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质效的最大化。
我们主张在统一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实践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研究,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不断实践、反思、探讨,以达到建
设生动活泼、充满思维活力的课堂。
第二篇:最新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最新教师个人教学反思范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教师个人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新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简要教学过程如下:1、全班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5人。教师引入话题——制作“新龟兔赛跑”。学生在已经掌握如何插入文字和剪贴画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如何插入外部图片文件,围绕“新龟兔赛跑”这一主题,制作演示文稿作品。在自主探究后,教师可借机进行“插入图片文件”技能的小结。完成作品后,进行成果展示,可解说作品的构图、意境等,甚至演绎。其它小组学生可进行评价。2、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或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3、鼓励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这一主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以上教学策略我运用的是“学生主体性教学”。其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以此做为原则的课堂是生动的,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把它做为永远不变的中心法则,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但是,这堂课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普遍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长短不一,他们的这种差异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光教师一人的力量,难以面面俱到。在课堂中,对于很快完成任务的孩子,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如对作品进行完善,也可以让他们依着自己的兴趣或疑惑,继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的探究,当然还可以请他们作为教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慢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多多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
最新教师个人教学反思2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生物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生物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认识到这一点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非常注意从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两方面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进行培养并进行了反思。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导课即一堂课的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开课,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新课的导入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导课激趣激疑,激活学生的“动情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采用问题型、娱乐型、直观型、实验型和说课型等开课方式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振作学生精神,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样,在师生互动配合下,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把课前精心准备的相关教学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看书自学,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压抑、沉闷的情绪。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变异”等,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作答,并相互修正,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又要启发学生进行聚合思维,同时还要赞赏学生的大胆见解,并及时指正,整个过程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讨论时的气氛,组织好课堂秩序。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将课堂训练引入竞争氛围,以不同方式让学生作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防止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防止养成思维隋性。
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场所是在教室,中学生物学教学绝大部分时间也在教室里,黑板粉笔,重复一年又一年。学生在教室里是死板板坐着,面对黑板,面对书本,单调地重复学生像笼中小鸟,我发现适当改变教学环境对活而有效课堂教学也起了很重要作用。并且在实践当中,根据教学需要大胆离开教室,更换教学场所。如实验室就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场所,那里有做各种实验的仪器设备,那里有用于课堂教学的各种模型、标本、教具,那里有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氛围,所以我有很多课是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上课,效果很好,学生可以动动手,培养操作能力,学生可动动眼,培养观察能力,学生也不是一直坐着,根据需要时站时坐。再如:参观大棚蔬菜种植和管理,是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两者关系及受哪些因素影响,最理想的地方,我试着把同学们带到农民大棚里,为他们上课,使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对知识学习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且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求知欲增强,教学效果如愿以偿。改变教学环境,对活而有效课堂教学的作用表现在:
(1)教室是学生必需去又有所厌倦的地方,适当更换教学环境具有调节作用。
(2)在新的环境里,有新的情境,易激起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3)在教室里可能接触不到新环境中的信息,教学内容单调。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1、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学习指导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高效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时,名词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词列出来,让学生在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例如神经中枢和神经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中枢等。当学到“神经元”时教师可让学生取一节有节的树枝,那么枝节就可比喻为细胞体,较细的可看为树突,较粗的就可比喻为轴突。树皮就可理解为髓鞘,那么较粗的枝条和树皮合起来就“组成”了一条神经纤维。像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概括和理解,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真正被接纳为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深刻的领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传染病后,我就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现流黄鼻涕和头昏的现象,请学生分析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把上述实际实际问题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师可行引导学生思考感冒属于哪一种传染病 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 学生在这样经常性问题解决过程中,领略到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估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
对知识的系统梳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系统规律。及时对知识进行梳理。如在学习心脏的结构时,可启发学生结合实物或挂图将其总结为“四腔”“八管”(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各一条。肺静脉四条)“两瓣膜”(指房室瓣和动脉瓣两种)。而在学习人体“血液循环”时,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质可概括为:“左心动。右心静。肺相反。体相同”。这样学生懂得生物学“怎么学”、学什么“。长期训练可培养自学的习惯。有利于形成学习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后,可让他们亲自设计实验。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可让他们去试一试。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按书用做的感觉和效果是不太一样的,通过这些过程,既能培养他们独立且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学反思对生物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生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生物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第三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在不断的反思、总结、提升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优化教学,增强专业素养!
一、记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将它们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二、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的地方,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三、记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
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生成性问题,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常常是不由自主的,评价反思中要及时记下这种瞬间的“灵感”,以便积累更多的经验。
四、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到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这些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五、记再教设计
1、一节课下来,尽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
2、教法上有哪些创新?
3、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
4、组织教学方面有哪些新招?
5、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
6、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2
一、树立信心,明确目标
信心是动力,目标是方向、我们明白初三英语生词多,课文长并且难,听、说、读、写要求高、学生在学习中将会遇到许多困难,所以,信心十足,目标明确是成功地进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教师要上好课、如:备好课,吃透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提高授课的效率,注重授课的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制定一个切实可行、周密有效的计划、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措施来保证目标的实施,要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互相渗透,寓思想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让学生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梦想,努力学好英语、
二、讲练结合,练重于讲
基础知识的总结、知识网络的构建、基本方法和技巧的归纳都离不开讲,但更离不开练、不练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就不牢固,更不能深化,所以,练比讲更重要、要精讲,也就是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多练,就是让学生做足量练习,但杜绝那种不加选取的重复练习,要有针对性、
三、在辅导学生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狠抓尖子生,树立榜样作用
尖子生是班上学习的主力军,在班上起着不可估量的带头作用、为此,我计划还要下大力气抓尖子生,多看“额外”的书,避免上课“吃不饱”的现象,同时,在班上大力表扬他们,既促进用心性,又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楷模、
2、重视中游学生,促进全面丰收
中游学生是全班学生的主力军,也对中考的成败起关键的作用、为此,绝不忽视每一个中游学生的发展,以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式,调动他们的用心性,不仅仅教会他们知识,更要提高他们的潜力、
3、带动下游学生,减少落脚生
要面向全体学生,防止“片面追求高分”,绝不能冷落“差生”、对学生不歧视,又耐心,有信心,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增强其自信心,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平时走到他们跟前,多停停,多问问,调动其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自觉自愿的努力学习,并且,最起码也保证了课堂秩序、
4、个性重视不平衡生
对于那些其他各门学科还能够英语不好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开“小锅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鼓励他们不断去努力,决不能因为英语而是他们在考试中失败、
总之,我会拿出十分的力气,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优良的成绩,在竞争中不断努力、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3
一、收获
(一)首先,我发现了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不到位。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体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恰当的、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感知教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促进思维、巩固记忆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会在上课之前,加强对教材的理解,使自己更深地去感受教材,增强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2、教学中,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准确。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简洁、精练、并具有科学性的,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用语言传授知识,同时也在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总是埋怨学生回答问题没有条理,罗嗦,其实这些缺点有可能就是我在教学中的语言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了学生的,或者是学生发言时,出现这些问题时,我没有及时指导学生。对于一节课当中的教学语言,有些是课前备课时设计好的,有些是上课过程中临时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很短的时间里设计好语言,并准确、精练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熟悉教材,了解大量的相关资料,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加强自身的语言的训练。
3、教学中,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中的情况,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一些问题,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注重倾听学生的发言,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恰当的评价,而是只顾着完成教学内容。在这方面,我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在备课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要准确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导向,要保证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必须首先明确和掌握教学目标。它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我在平时备课时每课书的教学目标都是照抄教参上的,总觉得教学环节的设计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学目标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方向定错了,或者有偏差,都对一节课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我在准备《红军长征》这课的确时候已有所感悟,我们老师进行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为学生解决一些问题,近几年,新课程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解决一些问题,而且是解决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设计一节有深度的课,就应该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有深度的问题不是那些已经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分析资料,再通过自主地思考,才能得出答案的问题,设计这样的问题时,要注意几点:问题不要太大,要让学生能明白问题问的是什么,要适合学生的特点,例如:我在《红军长征》一课中就想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长征的意义是什么?”因为这个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但如果这样问,学生肯定不知道说什么,因为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这个问题太大,也太深,把这个问题处理成“说说长征途中给你留下最深刻的一件事”,使问题具体化了,学生就容易回答了。除了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之外,教学中教师还会提一些小的问题,不管是大的问题,还是小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应该有它的价值,都应该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帮助,我在试讲《红军长征》一课的时候,就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失败了,革命根据地的面积大大减小了,为了保存有生力量,红军只能怎么样呀?学生回答:“红军只能逃跑。”学生出现这样的认识,这节课就失败了,之所以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回答,就是因为我前面提出的问题,不但没有价值,还出现了相反的作用。通过学习,我觉得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每个问题都应该是慎重的,有价值的。
3、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要重视教师的讲授。
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很多,但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来学习知识还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现代教学理念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学到知识,但是这并不等于摈弃了教师的讲授,几千年的传统教学,使我们认识到,教师的讲授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理解的内容必须由教师来讲,教师的讲授是在教授知识,同时更是给学生作的示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所以教师讲授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准确、到位。我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我总是感觉学生的发言不准确、罗嗦,其实这与我上课的表述语言有很大的关系,我今后应该这方面加强备课,使教师的讲授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
4、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要有实效性。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觉得我们使用最多的还是小组讨论,这个活动设计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学生讨论的实效性就在于学生能否通过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觉得要使学生讨论有实效,就应该让学生讨论时有内容,有依据,然后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课前为学生准备大量的资料,学生根据资料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再根据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在《红军长征》这一课中设计的学生活动是让学生观看展板和电脑中的网站,学生根据通过看大量的资料去发现问题、在观看的同时,学生自由讨论分析问题,从而解决了一些问题,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5、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有实效性,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最开始,我在教学中使用课件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忽略了课件的更重要的作用,通过近几年的学习,我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历史题材的教学内容,更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利用这些课件,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感人,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实效性是最重要的,课件中的每个内容都应该有它的作用,而且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让学生能通过课件中的内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课件的重要作用,但是我觉得一节课中,也不能过分依赖课件,不能把课件当作课堂教学的全部,我觉得一节课中应该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课件只是其中的一个。
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还有几点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首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课件当中的内容应该是正确的,其次,如果课件当中的内容效果不是特别好,就不要用。
6、还有一些小的问题:
(1)教学中使用的资料要有实效性,不能把没经过处理的原始资料给学生,因为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是有限的。
(2)在设计评价,对于学生有价值的发言,教师的评价应该使学生有自豪感。
二、在今后教学工作中的改进办法
1、加强备课,反复推敲教学语言,力求精练、准确、科学。
2、加强对学生的发言的评价,并制作了评价课堂发言的电子表格,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几方面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对每一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精心备课,并把大量的资料制作成网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而且,在网页中设置了课后反思,和反思后修改的本学期,我承担了初一新生的体育教学任务。因此,广播体操的教学就成了这学期的首要教学资料,广播体操无论从教来讲还是从学来说都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以,圆满完成广播体操教学的前提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下方仅以我的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来说明我是如何进行广播体操教学。
1、准备部分
在这部分里我主要采用激发兴趣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我的课堂升温,具体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分级进行趣味游戏,并以此到达热身的目的。因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是比较“稚嫩”、孩子气还很重,适当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2、基本部分
因为广播体操有硬性的教学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书面要求进行教学,所以除了尽量使用幽默的语言外,我依然采用了传统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讲解教学―完整教学的模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分的强调“教”,而是“教”与“学”并重。在动作传授完以后,我让同学之间分组练习、讨论,每组5—6人,学、练、教、互相纠错,以此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潜力,并让动作完成好的学生进行示范领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潜力。因为我们的学生在上课之前都已经分组,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让他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做的规范,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我全程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动作,在错误动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纠正过来。
3、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一是课堂的常规,二是让学生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我们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向,无所适从。
对于新课标,新理念,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于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习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教学资源的整合问题,是一篇大文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多言了。
对于新课标,新教材,应当说大部分教师都尚处于学习阶段,并无多少实际的经验可言。也许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诱惑力。自然,我们为之研究的空间也是极为广阔的。当然,课程改革是漫长和艰巨的。“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新课标,不能形而上学,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歪曲曲解。对于传统的一套,我们要怀疑,要创新,但又不能完全摒弃。毕竟教有法,而又无定法。不然,我们又会陷入某种教学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这当不是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4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步骤/方法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5
上学期已经结束,依据上学期的教材特点,还算圆满地完成了上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并且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静心思索,上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成功之处,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为了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现将上学期的语文教学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平时教学中,做到了认真备课,用心设计教案,及时批改作业,落实三维目标,根据班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接受知识能力的情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2、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的培养,重视发展学生智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结合“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3、对课前的预习工作也很重视,不断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4、尽量做到面批作业,重视学生的书写,及时表扬书写整洁的同学,并在全班交流,稍有进步的,及时写上鼓励性的语言或鼓励性的标记,经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5、加强家校联系,加强与家长间的及时沟通,把每位同学家的电话号码都记载下来,以便和家长联系,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反映给家长,共同搞好学生的学习。家里没有电话的学生,把写好自己电话号码的条子,让学生带回家,以便家长和老师联系。告知老师学生在家的表现。
二、不足之处。
1、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比较努力学习,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三分之一的同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不用心,理解能力差、记忆力差,大多家长忙于在外打工,顾及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需和家长继续做思想沟通。
2、媒体教育手段的运用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持继续学习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1
书本从开始的第一页,渐渐的变成了现在的最后一页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也是辛酸的,开始是一种迷茫的状态,不了解孩子们,只是一味的上着自己的课。在这学期里,。总结了一下我的语文教学,或许是得到了许多吧!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了,不管自己用什么方式上课,首先必须要的是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去教学,会让你事半功倍!不要去企图孩子会给你什么,首先你要给孩子什么!在明白这些的时候去上课,应该比在进了教室上自己的课要好的多,其次要学会在学生中找出他们的特征,比如我们班级的周海宝,他上课的时候,思想比较活跃,你在上课的同时要多让他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他跟你的配合会更好一些,而对于像沈同杰,千万要给他足够的自信,范红雨要多夸奖,我们班级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征,在了解了他们的特征之后,现在上课基本上属于顺利状态,不会在上课的时候被他们气的没有话说了。
最后,在教学句子的时候,必须想方法让他们懂得怎么样去看图给孩子一个明确的上课方式,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上课的模式一直在变,孩子们抓不到我讲的目标,。现在我讲课基本分为几大块,固定的模式,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知识,所以现在一节课相对来说比较轻松!
我现在上课不是很成熟,这也仅是不成熟的意见,记录我的教师道路!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6
我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 反思是一种手段
反思后则后进,存在教学中的问题就要整改。在教学实践中,把反思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
* 教学反思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我。
尤其是课后中的反思,即一场课下来就要总结思考,找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从而达到避免以后教学中发生类似的”缺陷“。这我认为对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非常重要。
* 一节课的典型。
作为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偏多,因此在执教过程中必须压缩时间,紧凑在完成教学,如果掌握不好的话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发挥的`空间会比较少。尤其注意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学生的操作时间,不到合适的时机不能让学生操作,否则会很难控制教学过程。
在请学生演示的活动中,尽可能挑选程度好的学生,避免浪费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的,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师反思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他们乐观的认为自己能够积极地影响教学实践。
然而,我们说学习反思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那么我认为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的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7
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收获颇丰,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指导,下面来说说我的感受。我的一个很深的感受就从中体会到了一种宽容的理念。
一、教师角色的改变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宽容。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几乎每一个学校都举起教育改革的大旗,政府将教育改革和学校改进纳入政府优先考虑的议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作为参与者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教师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分享他们成功的快乐。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教师独白,而是教师和学生不断地进行对话。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个体不断探究。其中,教师主要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并获取积极的体验,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主体性的展现需要自由,宽容则是自由的保障,没有宽容也就没有自由可言。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我们主动和积极营造宽容氛围的表现。
对学生而言,教师对学生内心深处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更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对教师而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通讯技术使得教师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威优势,这种角色的转变也是对教师个体能力有限性的宽容。
二、课程结构的选择性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宽容
课程结构具有选择性,课程设置出现了多样性,教学组织制度具有灵活性,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形成一种宽容的文化创造了条件。从短期看,课程结构的选择性为学生学业的自由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而从长远看,这能使学生在迈向社会前,尽早地学会认识自己、尊重自己和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给学生选择的自由也就是承认了学生的差异,并宽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
三、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了学科间的宽容
新课程强调综合性,克服了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因此课程中所体现的这种融合,能使学生间接地从综合学科中学到宽容,也能在经历综合的学科教育后,以全面的观点和多元的视角来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宽容、共同努力。基础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前行。
由此更深刻理解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孩子有能力在体验后思考和决定,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有效地学习。孩子由此获得的学习能力是可持续的,由此获得的成长动力也是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更应该“1,解放孩子的头脑;2,解放孩子的双手;3,解放孩子的嘴巴;4,解放孩子的空间;5,解放孩子的时间。”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必然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改革必须适应甚至超前于社会的发展。因此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变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素质教育中我们在探索中前行,在发展中创新,中创新中寻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不断推进我们的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8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构建高效课堂、就小学语文学科来说,要构建高效课堂就要改变以往单纯的知识灌输,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在知识与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这是对传统教学的全面改革、那么,如何来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呢?对此,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靠于兴趣、”兴趣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内在动力与推动力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挖掘,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以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热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进取性、
1、优美音乐感染学生、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以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来让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直观而生动的感受,带给学生以美与趣,更具感染性与趣味性、将音乐引入语文教学中,更能展现语文学科的情境性与人文性,更能为学生展现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进取性、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们就能够为学生播放一段定有壮族民族特色的音乐,以优美而动听的音乐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趣味问题引发学生、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推动着学生不断探索未知领域,解决心中困惑、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取思考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以富趣味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活力、
3、生动画面吸引学生、图片形象直观,将图片灵活地运用于课文教学中,贴合小学生以形象为主的思维特点,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中获取更多的感性信息,这样更能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与感悟、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能够收集优美的风光图,在课上直观而动态地展现给学生,将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中、这样的学习是欢乐而自在的,是学生所喜爱的、
二、带着学生走进教材
传统教学视教材为经典与权威,教学中机械照搬教材,将教材上的知识点原封不动地灌输给学生、这是典型的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教师成为教材的复制者,学生成为教材的接收者、这样的教学自然不是高效的、要构建高效课堂就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要带着学生走进教材、
1、树立开放的教材观、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语文教学也不能局限于封闭而狭小的教材空间,而是要将教学的眼光放到宽广的现实生活中,将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到语文教学中来,如影视资源、生活素材等,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生本教学资源、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富有生活的气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才能体现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生命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本事的提高、如影视资源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在学习一些距离学生生活年代较为久远的文章时,学生往往难以深入的理解、而教师经过播放相关的影视剧片断,能够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带给学生以真实感、这样在特定的情境下,学生才能产生最深刻、最独特的感受,才能感受到文字之外更深层的含义、
2、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材的开发不仅仅要将学生资源纳入其中,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也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性,不能进行单向的机械讲解,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这样才能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是带着学生来一齐来研究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将学生带进宽广的语文殿堂、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高效课堂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教要让步于学、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换自身主角,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与指导者,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进取的互动,在互动中共同完成知识的构建,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
1、以探索性问题诱发学生探究、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少讲一些,提出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展开探究,在探究中深入文本,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多深刻而独特的见解与感受,从而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问题能够针对主题设计,能够针对写作结构,也能够针对文中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词,总要能够延伸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思维就是成功的、
2、以启发性问题启迪学生思维、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受自身基础知识、认知水平的限制,并不能深入地解读文本,并不能顺利地完成探究,会遇到重重困难、此时,教师要发挥导向作用,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这正是启发式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在学生的困惑处提出启发性问题,以问启思,帮忙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使学生突破思维障碍,能够透过表面到达深层次的理解、总之,要构建高效课堂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认真学习新课改,将新课标所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得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9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呢?这就不得不涉及一个问题——学习说话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每天要跟各种各样的学生打交道,那么,当我们面对他们的时候,当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之下,要怎样的言语才能恰当的演绎好自己教师的'角色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这些天的一些实际教训,让我感悟颇深。比如今天就特别的失败。
在我所教的一个班上(他们将来都是要考大学的),我讲起了有关于大学的一些情况。当时并没有多想,头脑里也没有打任何草稿,于是就信口拈来。讲了很多大学里的消极状况,讲初到大学的迷茫与空虚,讲每天三点一线的单调与枯燥,我甚至总结性的告诉他们大学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那时,我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教师的角色。把自己个人的一些偏见当成至理告诉给我的学生。直到后来我突然发现学生们的表情都不对,唉声叹气的,一脸的失望。
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完了,怎么能给学生这样讲呢?她们以后都是要进大学的,假如我今天这样的打击他们,打破他们对梦想的期待,那么,我不就是在耽误他们的前程吗?我不就成了一个罪人了吗?虽然很多话都是我的真实体会,但是,又为什么非要告诉给他们呢?作为一个教师,我真的太幼稚了。我以为只要说真话就可以,我以为跟学生在一起就不用考虑太多。可是,事后我才发现,我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你是人民教师啊,在学生面前,你说的哪一句话不是要认真负责呢?要知道,老师的一句话,对学生有着多大的影响啊!
我庆幸我及时的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当然,我更要积极地去努力改正。学着做一名会说话的老师。知道在学生面前,什么话该说,该怎么说。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始终记着: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的学生!
努力!相信在教师的征途中,我会越做越好!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0
本文的重点句包含了三层渐进的意思,首先作者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工地夜景,由此想到这雄伟的大坝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部热情和智慧。最后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想到了“人民万岁”,想到了“人民创造了历史文明”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所以在第一课时,我准备指导学生围绕这句重点句,先突破“大坝” 这部分内容,为下节课体会“人民万岁”这一中心思想打基础。
(一)体会大坝的美
1. 我先引导学生看重点句中的这一分句“……想到这座雄雄的大坝……”,结合重点词“迷人夜色”,问学生:课文哪一自然段是直接描写葛洲坝的夜色非常迷人?以引出作者直接描写葛洲坝迷人夜色的第2自然段:葛洲坝真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夺目的光彩使我眼花缭乱。相信学生会比较快地找到。
2. 问学生,从哪里看出葛洲坝的夜色非常迷人?这—提问让学生自由地从具体的语句中去体会作者眼中灯火璀灿的葛洲坝夜景,这也是一种语感的训练。
3. 在学生自己领悟、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里采用的一处比喻手法:“葛洲坝真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要想真正理解这句比喻句,体会这幅景象,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学生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我通过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插图,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到夜色中的葛洲坝工地灯火璀灿,正如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的项链—样光彩夺目。
4.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再次体会:拿来作比喻的事物(仙女脖子上的项链)是很美的,拿那么美的东西来比喻葛洲坝,从而体会作者尽情赞美葛洲坝的感情。同时,也很自然地穿插进了朗读方面的指导、训练。这就使词语的训练与思想感情的体会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体会大坝的作用
1. 我先以一句过渡句:那么这么美的大坝有什么作用呢?引出课文第五自然段的“这座全国最大的水电站建成发电后那五彩缤纷的夜明珠撤遍祖国大地,与天上的繁星争辉。”这一句写大坝作用的句子,为接下去体会大坝的作用找准目标。
2.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的:“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理解这里的“夜明珠”其实指的就是五彩缤纷的电灯。从而使上下文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插入有关背景知识的介绍:“葛洲坝水电站是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以西。这个水利枢纽是目前拦截长江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能力最大的水电站。”从而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文中所说的“夜明珠”撤遍祖国大地,与天上的繁星争辉,就是指葛洲坝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当时我国发电能力最大的水电站,给千家万户带来光明,祖国大地将是一片灯火的喜人景象,这能使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深切地体会到了句子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1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在二年级上册中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中学生已接触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必须列综合算式。在学习本单元时,部分学困生,还停留在一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上,有的甚至读不懂题的意思,教学难度较大。只有个别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尤其是对于小括号,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号。如碰到先乘再减,并且乘号在后面时,本来不用添括号的,可好多学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号加上去了。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对小括号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我就在练习课中,增加对小括号的专题训练,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用。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通过专项训练,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训练题型如下:
列出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的:2813=41。41-12=29在列综合算式之前,我先让学生分析两个分步算式的特点,找出两个算式中的中间量,即第一步的得数41,然后分析出先算加法,再算减法。书写顺序根据41-12=29得出是用第一步求出的和减12,说明先写加法再写减法,2813-12=29,加减混合运算中,先算的.加法就在前面,不需要加小括号。特别注意强调不能把第一步求出的得数“41”列在综合算式里。和本题类似的题还有:(1)90-13=77,77+23=100(2)6×5=30,30+28=58(3)7×7=49,49-27=22
列出的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的:2812=40,90-40=50分析方法和上面的基本一样,就是考虑书写顺序怎么写,这是个关键。40是第一步的得数,说明先算加法后算减法,根据90-40=50这个算式得出:90减去的是两个数的和,说明书写时,先写减法,再写加法,90-2812,但是根据计算顺序第一步先算加法,加法在后面时,必须在加法算式上加一个小括号,来改变计算顺序。如果不加小括号的话,90-2812,就要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这样就不符合本题的计算顺序,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题的计算顺序。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体会加小括号的必要性。例如:27-19=8,738=81;1912=31,3831=71;14-5=9,9×6=54;53=8,8×4=32。
把两个分步列式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分三步:首先根据中间数确定计算顺序,其次根据分步算式确定书写顺序,最后根据计算顺序观察一下整个综合算式是否需要加小括号。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一些初步了解基础上,进行更深一层次的学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名称,为下一节学习周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带着这些思考,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在操作中探索新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升华。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并提出自己的猜想后,启发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工具,用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方法验证猜想,让每一个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点,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里、班级里进行交流、讨论,真正地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在练习中巩固新知,体现知识的学以致用。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练习,能将所获知识逐步内化,形成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日积月累就能逐步稳定、转化,形成智能。在练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等性格。所以,安排好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堂课上我设计了“围一围”、“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估一估”“画一画”的分层练习,从围长方形、正方形到拼长方形、正方形,再到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最后自己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一步步深入,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3
个人从教将近二十个年头,按个人成长的阶段和周期来看,是到了成熟期,回顾这一教学的路程,个人快速成长的阶段是在从教的8年——之间。这段时间内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涌进,做为改革前沿上的一线教师只能迎头而上,接受一个又一个教学上挑战,本人获得了市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
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中,课堂教学的理念不断更新下,个人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感受到教学的喜悦,收获了累累硕果。18至这个阶段,个人似乎进入了职业倦怠期,到了回归阶段。工作积极性不高,只是任务型的参与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以有任务我就接,没任务也乐得清闲的心态来工作,到了只吃老本的阶段。纠其原因有三:
1、个人没有成长目标。
2、个人所处的教育教学环境的影响。(人到中年,参与教坛比赛的机会已不多,有了惰性和没了进取心)
3、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不多。(是为了用才读书,没有把读书做为自己终身学习的目标)。如何走出自己教育教学的瓶颈期,改变现今的思想状态。我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书修身
教师首先应把读书做为自己终身学习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我们人的大部分的知识是从书本上获取的。读好书能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救赎。会读书才能让你的知识不断地输送给你的学生和你身边的人,让人觉得你不亏是良师和益友。读书不思考,不摘抄,就不会留下记忆,积累和沉淀。我想读书时要做一些读书笔记,这是与大师,与书中的人物在对话。
二、反思自我
我认为反思应有两个方面:
(一)个人自我现阶段的认知和评估。从教到一定的年龄,一个人只有不断反省自己才会有进步。不然只会让自己过早的步入“衰退”阶段。没有了人生的.追求。看看周围的大环境有没有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如果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是,老师们工作起来就怨天尤人,平时娱乐是搓麻。你能置身事外,让自己保持身心的清净,做一个真正的教书人,不沾染世俗之气吗?。
(二)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的行为。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我们是为人师者,要慎行慎言。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有几十双眼睛在看着,不能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伤害,不能让孩子们的眼睛蒙上尘埃。我们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感到快乐的同时又有收获吗?
三、教育科研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践——反思——提升——总结,这个过程就是从教到研的过程。
四、提升专业水平
我是一名专职的英语教师,从教二十年来,更多是把时间用在教育教学研究和探索上。很少把时间用在专业的提高上。总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足以应付小学生。教师只有在专业技能上提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4
《展开与折叠》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部分学生会感到很困难,但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挑战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为了二者兼顾,我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而且效果非常理想,为我以后上数学课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师生共同做好课前准备
在学习《展开与折叠》内容一周前,我就提前了解本单元的内容,备好课。把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画下来,回去利用卡纸剪好(展开图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当我在上本节课前一天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每个同学都做了,而且做的非常好,令老师十分满意。有的还做好了正方体,这样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以免在上课的时候措手不及。
二、充分相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让学生自己把手中的正方体沿着一条棱剪开得到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然后到前面老师准备的教具中找到和自己一样的展开图把它贴在黑板上这个环节时,当时真有点提心吊胆,害怕学生做不好。但为了真正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能亲身经历这个过程,经历即经验,我毅然放手让学生去剪。“奇迹”出现了,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剪出了我想要的`11种正方体展开图。这对我的触动很大,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不时摒弃自己的思维枷锁,松开孩子们的手脚,让他们在课堂中不断地释放自己。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
面对黑板上杂乱摆着的11种正方体展开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还真不简单,可如果不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以后就会很迷惘。于是,我决定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试着给它们归类。刚开始,只有一个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分类也不成熟。随后,我继续组织同学们观察,比较,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同学们把正方体展开图的规律找的淋漓尽致。与其千万遍地描述花儿的美丽,还不如让它一瓣一瓣地开放,让我们的学生也每天在课堂上尽情地绽放吧。
四、渗透迁移的思想
本节课还要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展开图,但我没有讲,而是让学生自己借助已学的方法、知识,自己判断,自己操作,说出什么样的展开图能折成一个长方体,因为我充分相信学生会做的很好。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5
1.我想多媒体在高三复习中的运用必须恰当:
1)必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必须有利于生生互动;
3.)必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务必不能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华而不实;
高三的英语复习时间紧,必须精心备课,在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创造性思维发展和课堂的实践量上多下功夫.对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必须认真推敲,坚决删除低效的教与学的行为,努力向精讲要质量,向训练要质量,追求实效与高效!!!
2.如何提高学生书面表达与改错的能力
我的观点:应把学生的作文做为教学资源来开发。通过对学生作文的分析处理,就会形成经典的语言知识教学资源:批阅,选出典型的结构性错误与学生共同剖析,来自学生中的错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从面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益;范文,借助范文把学生的普遍错误融入其中,变成改错题,我认为这样的改错题才做得有价值,因为我们改是的的确确来自于我们同学中的错误,这完全不同于纯应试的改错练习;帮助学生积累优秀的表达方式,批阅时指出学生作文中经典表达式,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找到写作的感觉,也会提高写作的兴趣,作文水平慢慢就会得到提高。
3.我的阅读观
英语语篇阅读不应囿于解决几条单选题,而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吸收知识,交流思想之上,所谓文以载道也就是这个道理,我认为只有这样的阅读过程才是有血有肉的,情理交融的生活过程,其实,在吸收知识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学生也就在学习语言了。我们的英语学习不可以为语言而语言!
4.功在平时,水到渠成
英语学习成功与否重在于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平时的点滴积累。老师的任务在于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天长日久,学生自然会进入良好的英语学习状态,至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固然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5.关于语言技能
技能是经过训练所能达成的。无论是听,说,读或写,都要进行目标明确,阶段侧重,有策略的训练。我们坚信,语言技能是任何知识讲授所难以达成的。因此,这一阶段,老师的任务在于如何使得枯燥的技能训练变成引人入胜的思维体验。我们应当考虑以下关键词:选材,策略,兴趣,图式,成就。
6.满分意识
这种意识应在学习英语的一开始就给学生明确地提出,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就有着明确的前进目标,没有目标的学习最终会陷入低效与无序之中,我想这不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
7.如何看单选题?
我应坚持这样的观点:单选题就是一篇小的语篇,读懂语境是正确解题的首要条件。
8.如何反思学生的错误?
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错误务必引起我的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客观归因。是知识漏洞,技能问题,还是思维障碍问题?
9.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追求什么?
不是固定的课堂模式。而是语言习得的规律,是求知与成长过程中的成就体验,是创造的乐趣,是一种学与教,生与师的和诣的境界。让教学之树常青的秘笈在于:实践,反思,学习,创新,特色。
10.我如何评价自己的一堂课?
学生听了之后还想听,学了之后还想学,实践之后还想实践,每一堂课都是学法的获得,人生的感悟,兴趣的延伸。
11.一堂课的成功关键?
教师精心备课的程度。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如何定标?操作程序?如何将学法,思维训练,兴趣激发蕴含于其中。务必考虑智商与情商的开发。
12.特色如何形成?
依托某些理论进行重点的开发,实践与反思,不可赶时髦。
多元智能,建构主义,智商,情商,策略,自主,思想,人文,实践,能力,兴趣,艺术,成就==enjoystudying,enjoyachievement,逼,习惯,积累,主体。
13.深入细致的研究才会有成果以及研究的取向
此后的教学应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专题的,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细致地研究。取向:持久兴趣激发的方法与途径;自主合作学习的风格如何形成?促进中学生学习策略掌握的方法与途径?如何把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英语学习融为一体?教师应如何使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体验?
14.要让学生成为优秀的语言学习者,教师就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英语学习者,应用者和教育者。
挑战翻译,让自己成为优秀的语言学习者与应用者,这是作为英语教师所必备的素质。
15.英语学习过程中关注什么?
我认为应当更多地关注知识,思想的获得与表达;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发展,成就体验的深度;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和科学的学习策略的形成。听,说,读,写仅是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形式,我们更多地应当关注于输入与输出的内容(思想内涵,思考的深度)与方法,这才是根本。
16.一堂课的结构
要有引人入境的开场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高潮迭起的中间段,意犹未尽的结尾。即凤头,猪肚,豹尾。
17.45分钟组织教学
渗透高效意识;关注投入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18.备课,也要背课。
要能充分显示老师的英文口头表达能力,以激发学生开口讲英语的欲望。
19.备课必想
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发挥,学生做什么,思考什么,要形成什么样的结果?
20.自主学习策略
备课要结合当前的状态,有意识渗透学法指导(如笔记,强调选择和自己的理解,纠错,强调选择与反思,用心领悟知识与学法。)
21.学习策略:学以致用,与现实存在相联系
掌握英语的有效途径便是学以致用。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尽可能与真实的语境语料相结合,从问题的设计,到语料的选择,以及语言的运用都应当与当时的学生状况,生活,社会实际相结合,我认为只有与实际问题目相结合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22.侧重点
我们在不同的时期应当有不同的侧重点,其是因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形成的。听,说,读,(精读,泛读),写,语法等。
23.自主学习策略:构建自己的英语库
其可包含以下部分:错误与进步;经典语篇诵背与词汇集;语言知识篇;写得更漂亮。只有让学生爱上自己动手积累才可说英语学习基本走上了自主的阳光大道。
24.自主学习策略:学科学习的习惯与学科品质
习惯:听(经常听),说(大声说),读(大量读),写(喜欢写),思(有自己较为深刻的思想内容),用(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学科品质:务实,灵动,追求卓越。
25.关于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就是阶段性地引导学生一同反思近期的学情,教情,长处要发展,问题要及时找原因并采取措施。“来自学生的问题目才是最有价值的问题”。===慎重地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26.教师的精神
有风格,有个性,有自己的理解。切不可照本宣科。
27.教师的角色定位
做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应当是宽松,民主,和诣,富有启发性的,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在于:唤醒与激励每一位同学。
28.情商
我想决定学生成绩的最终因素是:态度。学生应当具备认真,积极的求发展态度,有意识地将此作为人生整体规划的一个部分。我常说一个具备了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学生想学得不好也不可能。
29.我们对试卷的态度
正解的做法是拥有积极的学习心态,用开放的态度来对待试卷,考试也是学习,应将试卷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利用。
30.试卷讲评注意什么
思维方法导引,科学学法指导,意志品质的渗透。
31.自主学习的口号
把课堂45分钟还给学生。压缩讲授,让学生有时空把握自己的学习。把思维与言能力的训练放到首要的位置;我的英语课堂就是不断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课堂。
32.几个方向性的问题(每一个环节都要渗透的意识。)
之一,“激发兴趣,促进成就体验“==达到越学越想学的状态。
之二,“篇章为载体,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核心。”我始终认为只有学生的语篇输入量大了,才会提高语言整体感悟和习得能力,其它方面能力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之三,精心备课,压缩讲授,加输入与思维能力训练。
之四,注重将各种学习资源优化组合。
之五,坚决实行高定位的原则。求得学习效率的最优化。
33.课堂组织教学的语言使用原则
useEnglishwhenpossible,usenativelanguagewhennecessary.
34.自主学习
先学后教,练后点悟,量变质变,成就体验,感悟人生。
35.“读”的激发
三最诵读:最高,最快,最准,诵背语篇,强化语感,形成自身良好的“语音形象”。“浸入式”诵读:心,眼,口,耳全程参与;注意调适和倾听自己的发音,体验诵读过程中的音质美,流畅美,节奏美。
36.资源优化组合意识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社会生活过程中,注意与教学实践相联系,尤其是能引起学生共鸣,与学生相关的人和事,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生着的事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如此的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引入方式:口述,实物,语音,录像,图片等)。只有对这些信息进行优化处理之后才会成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否则仅是废料一堆。
37.关于3015
其有效地帮助我控制了课堂讲授时间,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余地。实践证明是值得进一步深挖和使用的。
38.学情反馈
越快越好,当面反馈,方式灵活,追根溯源。
第四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5篇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
三年级是个过渡时期,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何来上好三年级的语文课,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了一点收获。
一、认真备课,提高教学效果
要想让学生一堂课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开始上课的时候常常觉得力不从心,觉得孩子总不认真的听课,不专心,常开小差,常常半路停下来处理课堂纪律问题。反省后觉得是自我纪律没抓好。之后看了一位教师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才有所感悟。这位教师在里面写到“在我们班上课,孩子想开小差都难!”这是因为她有足够的自信让孩子必须愿意听自我的课。我开始反思课堂纪律不单是孩子的问题,更多的也是教师的问题。我开始注重提高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备课。你的课有活力,同学们就容易被你的活力所带动;你的课有意思,同学们才乐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课堂,乐于学习。所以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不进课堂。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变化最大,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理解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要让学生先学会预习。语文预习简单而实用,编首打油诗,仅有二十字:读思存疑问,课前十分钟。用心能坚持,等同半天功。具体分析有:
(一)、细读。课前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读准字音,读清字形,读明字义,读对节奏,读懂情感,读出诗文的音乐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二)、深思。预习中边读边思,读后深思,由表及里,理清文章的层次,总结文章的资料,鉴赏文章的技法,思考文章的哲理和蕴含的情感。
(三)、疑问。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了课文里的问题,提前在心中存留疑问,然后在课堂上有心听讲,有的放矢,就能解决预习时发现的问题。如此这般,容易和教师互动交流,就能够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预习的好处很多:能够强化听课的针对性,以便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能够提高课堂笔记水平。当学生学会如何预习时,那么他们的自主学习本事也将有所提高。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2
看着儿子做作业时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忍不住想,我们教师都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训,给不堪重负的小学生留下没完没了的作业。我们认为只有没完没了的作业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致使小学阶段要掌握的那2500个汉字就足够让学生手忙脚乱了。一个汉字一定要写上几十遍吗?这是一项极为枯燥的作业,小学生因此就足以对语文课产生抵触情绪了,再加上那些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条文,段落等,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说严重点,这甚至对孩子们是一种催残。
对作业问题认真反思,我认为应该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汉字有汉字的特点,也一定有其记忆特点和记忆规律。比如,通过对比形近字认识新字体,像学了“浸”再学“侵”,学了“魄”再学“愧”,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比记忆;通过猜字谜学习,像“巫”,出谜语“两个工人背对背”,嗅——“口臭”;联系生活常识学习,比如,旱——让学生想,太阳当空照,地面会怎样?这种现象就是干旱……教学生掌握了这些习字方法,完成写字作业就容易多了。
学习汉字如此,那么,学习其它语文知识也一样有规律可寻。心理学界对记忆规律已有大量研究,且已证实记忆是需要重复,但重复的数量是有规律的。超过这个量的规律就成为过度记忆,对记忆是有负面影响的。因此,我们在留作业前应当先搞清楚想通过本次课外作业使学生掌握哪些本领。如果这种做法得以进行和推广,那么再剔除掉那些无谓的作业负担,减负就会按照教育规律真正落到实处。反过来,这一问题不解决,那么桌面上的负担减了,但这些负担会转入地下,由那些不放心的家长再给补上这一“课”。第二,要研究作业与学生对语文课兴趣的关系,要使作业既能激发学生思维,保持学习兴趣,又不加重学生负担。这不但有作业量的因素,也有作业方式的因素。比如,教学《趵突泉》、《长城》、《倔强的小红军》……等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西湖的绿》、记金华的双龙洞》、《山雨》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多积累,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教学《太阳》、《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等课文时,让学生动手制作作品,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总之,作业布置要正视学生差异,关注学生主体、兴趣、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3
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收获颇丰,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指导,下面来说说我的感受。我的一个很深的感受就从中体会到了一种宽容的理念。
一、教师角色的改变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宽容。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几乎每一个学校都举起教育改革的大旗,政府将教育改革和学校改进纳入政府优先考虑的议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作为参与者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教师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分享他们成功的快乐。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教师独白,而是教师和学生不断地进行对话。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个体不断探究。其中,教师主要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并获取积极的体验,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主体性的展现需要自由,宽容则是自由的保障,没有宽容也就没有自由可言。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我们主动和积极营造宽容氛围的表现。
对学生而言,教师对学生内心深处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更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对教师而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通讯技术使得教师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威优势,这种角色的转变也是对教师个体能力有限性的宽容。
二、课程结构的选择性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宽容
课程结构具有选择性,课程设置出现了多样性,教学组织制度具有灵活性,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形成一种宽容的文化创造了条件。从短期看,课程结构的选择性为学生学业的自由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而从长远看,这能使学生在迈向社会前,尽早地学会认识自己、尊重自己和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给学生选择的自由也就是承认了学生的差异,并宽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
三、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了学科间的宽容
新课程强调综合性,克服了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因此课程中所体现的这种融合,能使学生间接地从综合学科中学到宽容,也能在经历综合的学科教育后,以全面的观点和多元的视角来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宽容、共同努力。基础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前行。
由此更深刻理解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孩子有能力在体验后思考和决定,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有效地学习。孩子由此获得的学习能力是可持续的,由此获得的成长动力也是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更应该“1,解放孩子的头脑;2,解放孩子的双手;3,解放孩子的嘴巴;4,解放孩子的空间;5,解放孩子的时间。”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必然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改革必须适应甚至超前于社会的发展。因此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变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素质教育中我们在探索中前行,在发展中创新,中创新中寻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不断推进我们的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4
我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 反思是一种手段
反思后则后进,存在教学中的问题就要整改。在教学实践中,把反思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
* 教学反思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我。
尤其是课后中的反思,即一场课下来就要总结思考,找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从而达到避免以后教学中发生类似的”缺陷“。这我认为对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非常重要。
* 一节课的典型。
作为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偏多,因此在执教过程中必须压缩时间,紧凑在完成教学,如果掌握不好的话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发挥的空间会比较少。尤其注意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学生的操作时间,不到合适的时机不能让学生操作,否则会很难控制教学过程。
在请学生演示的活动中,尽可能挑选程度好的学生,避免浪费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的,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师反思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他们乐观的认为自己能够积极地影响教学实践。
然而,我们说学习反思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那么我认为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的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5
我国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做到这三方面的。
传道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综合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我要牢牢把握这一点,做一个“道”的传授者。比如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的时候,除了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的伟大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体谅自己的母亲,感受自己的母亲,所以我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谈一谈母亲对自己性格的影响,从而将学生引到“孝”道。此外,胡适还有一句名言“做学问要在无疑处有疑,有疑处无疑”,我要告诉学生这句话的深意,让学生做一个敢于质疑的人。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的大写的人。
授业
正所谓教书育人,教书是教师的最本职工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超周备课,背好课,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学以致用。同时,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课下找问题学生谈心,走进他们的心里,从根本上找到症结所在;关注各地中考试题,每周做一篇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命题方向,答题思路和方法;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多读教学理论书籍,报纸和杂志,时刻为自己充电。
解惑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敢提问题,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答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提出的各种疑惑,有耐心。
我要在教学中尽职责,孜孜不倦,无愧人师。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6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亲”。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靠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这节课我创设多种情境,如在教学第一、二小节时,通过创设“小树在寒风和大雪中受冻”、“小鸟在鸟窝里孤零零地大哭”两个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小鸟的孤单,西西的痛苦。这样,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
在课的结尾,我又回归到“神”字上来。变相的总结课文:马良的笔“神”在哪里?不仅要引导学生答出“画什么有什么”,还要结合实际说出马良是通过对画画的执着、刻苦的锻炼才得到的能力。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还要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假如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当然,在教学中个别学生对讨论的问题积极性不够高;对马良的这些做法是体现马良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渗透的还不够完善;在板书的设计上还需精炼!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7
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一年来,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认真回顾这一年的教学工作,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将反思所得总结如下:
第一、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改变了自己在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角色:将要讲述的内容为自己编好“剧本”,然后自己在讲坛上尽情演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现在是给学生编好“剧本”,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演绎,自主、合作地获取知识。事实证明,这一教学理念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师生各自信息无互动的枯燥学习模式,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在新课标的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做一做,从中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培养合作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第二、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要让学生演好主角的角色生设计好适合学生演绎的剧本。
第三、尊重个体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努力提倡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别,不挖苦、不讥讽,相反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能主动参与,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或有能者有大作为,小能者有小作为的练习。
第四、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
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但由于人数较多,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今后还可适当增加。
第五、改变单纯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逐步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与形式: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本学期所任教的班的学生生性好动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形成双差生,为此,我在反复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有些同学平时不太安份,但数学测评做得比较多,我及时在我所教的班中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习较为积极。另外也有十几个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我反复强调会与不会只是迟与早的问题,只要你肯学。同时,我加强课外的辅导,想办法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经过近一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8
这是我在兴宁跟岗学习中,有教学实录的一节课。也是自己感觉上的比较成功的一节课。本节的知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基础上引进的,通过点斜式方程的学习,学生已具备独立推导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方程的生成过程,通过“设点——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整理并检验”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为以后“曲线与方程”的教学做了铺垫。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学案上完成,教师点评并表扬学生。另外教学过程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突显强调每种形式方程的特征,并让学生领悟记忆。引导学生小结2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3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的特征,并板书方程。
本节课的思想方法:
1.分类讨论思想;
2.数形结合思想;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1.逆向思维;
2.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在补充的例题练习中有几道易错题,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体验”将会有助于加深记忆,所以可将应用公式的前提条件等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以便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这样教学设计,不仅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思考习惯,为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例题2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积极主动的探究,理解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之间是否可以互化,答案是否唯一。使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和交流,每一位学生获得了知识和情感的体验。本节的推理逻辑性较强,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笔去推导方程,让学生参与一个“开放性例题”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老师,我有必要在一些细节上更加完善地做好细节工作,比如每个环节衔接的打磨等。同时还必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过头来再寻求更好解决途径的过程。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9
这是我来到锦城小学的第一次公开课,知道有同行专家来听课,感觉也比较紧张,虽然也上了不少公开课,也算是有自己的风格吧,比较清楚自己的思路和特点,但看到录像机还是不由得紧张。原本课前我反复看了教材,也看了整章的内容,因为这是声音这一章的第一节,它对后面的学习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于学生来说好像是很熟悉的东西,但有没有学生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呢?有没有思考过他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为了了解学生关于声音的认识情况和引发学生关于声音问题的思考,教科书设计了这一节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倾听声音,动手实验,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声音的不同,并进行真实的描述。这一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讨论他们已有的声音知识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产生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几课对声音问题的深入研究做好铺垫,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课前我也仔细的做了构想,对整个流程把握了一下,我的初步构想就是让学生倾听感受声音的缤纷多彩,能对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哪些是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并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明白声音的产生依附于物体,离开了物体声音是不存在的,并且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产生声音,不同的物体产生的声音是不同的。然后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声音的大小变化,高低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声音的欲望。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后,有一个问题:关于声音你还有哪些想要研究的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做好铺垫,但根据学生的反应,并没有做到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我的预想有很大的差别,我原以为学生会问出很多很有意思的问题,可是却很少有问题,这是我认为本节课很失败的地方。最后环节,我设计了:如果我们听不到声音,你会怎么样?意在对学生进行感恩的教育,基本达到了我的要求。总体来说,我个人对这节课基本满意,只是时间安排的还不够好,前面用的时间较长,后面呢有些仓促,而且在小结的时候过渡不是很自然,另外就是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在以后的工作,看来还应该在备课方面多做些努力,多思考。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0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在二年级上册中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中学生已接触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必须列综合算式。在学习本单元时,部分学困生,还停留在一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上,有的甚至读不懂题的意思,教学难度较大。只有个别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尤其是对于小括号,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号。如碰到先乘再减,并且乘号在后面时,本来不用添括号的,可好多学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号加上去了。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对小括号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我就在练习课中,增加对小括号的专题训练,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用。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通过专项训练,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训练题型如下:
列出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的:2813=41。41-12=29在列综合算式之前,我先让学生分析两个分步算式的特点,找出两个算式中的中间量,即第一步的得数41,然后分析出先算加法,再算减法。书写顺序根据41-12=29得出是用第一步求出的和减12,说明先写加法再写减法,2813-12=29,加减混合运算中,先算的加法就在前面,不需要加小括号。特别注意强调不能把第一步求出的得数“41”列在综合算式里。和本题类似的题还有:(1)90-13=77,77+23=100(2)6×5=30,30+28=58(3)7×7=49,49-27=22
列出的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的:2812=40,90-40=50分析方法和上面的基本一样,就是考虑书写顺序怎么写,这是个关键。40是第一步的得数,说明先算加法后算减法,根据90-40=50这个算式得出:90减去的是两个数的和,说明书写时,先写减法,再写加法,90-2812,但是根据计算顺序第一步先算加法,加法在后面时,必须在加法算式上加一个小括号,来改变计算顺序。如果不加小括号的话,90-2812,就要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这样就不符合本题的计算顺序,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题的计算顺序。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体会加小括号的必要性。例如:27-19=8,738=81;1912=31,3831=71;14-5=9,9×6=54;53=8,8×4=32。
把两个分步列式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分三步:首先根据中间数确定计算顺序,其次根据分步算式确定书写顺序,最后根据计算顺序观察一下整个综合算式是否需要加小括号。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1
随着我们对课堂教学认识的提高,教学怎样面对全体学生,怎样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已成为教育管理者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有教师对我说:“现在的课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会教了!”这是一种教学观念还未更新的现象。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更新自我,用现代教学理念来构建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要体现四个“度”。
1、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教师上课面向全体学生,这首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上。第一,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课堂教学中,教师课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学生多不多,要看有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有没有“差生”发言和参与教学活动。第二,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教学中,要看学生能不能向教师提问题,同学之间能不能争论问题。如果一节课上下来,学生都“懂”了,这要么呈现出的是教学的假象,要么就是教学没有深度。
2、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心理的调适度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教师精心准备的课,教下来效果不好”的现象。有的教师常找的原因是“学生不配合”。其实,任何一次教学的不成功,原因都应在教师身上找。教师备课,要“备学生”,要备知识技能以外的东西。课堂上,教师是否激发学生饱满的情绪;是否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紧张的心境;是否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的干扰因素等,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错误,如教师一句“就你笨!”那么这名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便会就此停滞。相反,如果教师引导激励恰当,学生心境会出现积极兴奋状态,这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都会增强。
3、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情感的内化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三维目标之一,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不能忽视学生情感的培植和内化。专家研究证明:学习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这充分表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知识的迷恋,被教学内容所感动,为探索真知而追求……这是学生情感内化的表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创设情境、启迪心智等方式,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情感的迸发和内化。没有情感推动认知的教学、不是真情实感的教学、不能引起师生心灵共鸣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
4、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语言的鲜活度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课堂教学的智能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因此,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鲜活度,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课堂上,有的教师只注意学生回答的对、错,而不太注意学生答问语言的流畅性和表达方式的鲜活性。这样的教学,是“应试”的教学方式,是不完整的教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回答知识的正确性,而且要评价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性、规范性、流畅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倡导学生发言、说话:大声、大方,敢说、敢问、敢争。中小学正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课堂教学千万不能忽视学生语言训练这一重要内容。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2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此刻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本事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理解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本事、获取新知识的本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事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本事、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近,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头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资料,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到达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构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并且也经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齐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趣味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趣味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应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
需要地理教师冷静、进取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
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异常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贴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构成本事、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我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3
一、自我分析:
作为一名新教师,注定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所以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把握教材。同时自身的教科研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具体措施:
1、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教师的工作是一份良心活。因为这份工作面对的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并且还没有定型的孩子。老师一定要有师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不要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自己而留下任何遗憾。因此作为老师要做学生的榜样,树立自身的行为规范。
2、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要积极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多听,多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大家学习。对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及时进行教学感悟反思。
3、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
能够自如的驾驭教材,了解教材特点,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研究能力方面更要力求逐渐做到: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认识教育规律,然后联系教学中的亲身经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教材改革、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比较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推动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4、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积极参加网络教研。
电脑现已被运用到教学中,电脑的运用大大推进了社会的发展,效率的提高。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向40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课件使用,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做好课后小结、写好教学反思,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古人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简而概之,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所以,我要在教育教学上,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为了进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给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要求:
1、认真撰写个人发展规划。
2、熟悉、钻研教材。
3、积极撰写教育教学反思、案例,鼓励自己多动笔,多思考。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多向前辈学习,多和同事交流,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5、认真研究适合班级学情的教学方法,总结各种课的讲授方法,如复习课。
面对新学期和自己将来的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也有许多美好的设想。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4
青春是美丽的。
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出美丽的火花。
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到辉煌壮丽的成年。
这就是我的青春格言。
正是在这条格言的指引下,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从成为教师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唯有勤奋才能让自己从一个新手成为能手;唯有谦逊才能让自己由“孤军奋战”到“博采众长”,只有二者兼备才会有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工作中,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绝不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
20xx年刚参加工作,学校就安排我担任两个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兼九(17)班的班主任,兴奋中夹杂着惶恐和不安,但我很快冷静了下来,将压力转换成动力,积极投身于工作和学习中。
教学上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教学中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极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
此外,我还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经常阅读各类专业书籍,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并适当加以改变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时刻做到学以致用。
我还积极与备课组其他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方面的交流,向他们虚心请教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复习的方法策略,汲取他们的教学经验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不知不觉一学期下来,听课次数达到了56节。
教学之余,我也经常与同事一起探讨教学科研方面的问题,了解教学改革的新动态,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不让自
教师教学反思
己所教的内容成为滞后产品。
我们学校的物理平均分排名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名列全县第一。
我取得的成绩与学校的培养和物理组这个优秀的团队是分不开的。
我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一丝不苟,教学以实为本,育人从实际出发。
我深信只要踏实肯干,定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同事的认同。
今年我接手八年级(12)班的班主任工作,以及四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
经历了毕业班工作的“洗礼”,再一次身处班主任的位置上,我的工作开始变的得心应手起来。
在接班以前,我就了解到,这个班在陆老师的管理下,各项考核指标已达到年级组前列,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好班”。
在信心与压力俱在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现代班级建设理念,我对班级进行了多项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首先是着力打造班级管理团队,从班委会、值周组、小组长以及团委,实行竞聘上岗和监督机制。
班级内部有班委会和值周组两套管理体系,班级日常管理有值周组负责,班委领导和考核值周组,团委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要负责考核班委。
管理者之间合作与竞争达到了平衡,有效提高了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其次是制定了《希望12弹性惩戒制度》,把学生被动挨训变为主动接受惩罚,体现了自我教育的理念,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管理,班风有了很大的改善,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同时也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谓一举两得。
针对学风不浓的现状,结合学校“打造书香校园”的契机,在班级展开了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取得了显著地成果。
在学校一年一度的评优树模活动中,我也荣获20xx-“优秀班主任”称号;所带班级也获得了“文明班集体”殊荣。
日常生活方面,我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地做好领导交给自己的每一项任务。
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秉承“才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同事及学生面前做出表率,力争成为一名大家公认的合格乃至优秀的青年教师。
在完成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希望能挖掘展示出自己更大的潜力。
马克思说,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追求的。
我坚信这句名言。
因此,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渴望有更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所以从进入三中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让自己在三中的舞台上能有所成就。
在学校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也是积极准备和参与,获得了校级二等奖。
当然,在前进路上,总有坎坷与不平。
回顾自己近两年来的工作,还是留下了许多遗憾:有些学生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好;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起初设定的学习计划也没有如期完成??教学中还有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到位,不能很好地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没有做到收放自如;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加强学习等等。
别人站得远,我们就走进,距离便会缩短;别人若冷漠,我们待以热情,就会逐渐热络。
唯有主动付出,才有丰盈的果实得以收获。
世间任何事,纵然前路布满荆棘,只要你倾注全部热情,用心去做,总会有最丰厚的回报。
这就是我心中始终不变的信念。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5
1.目标定位是让学生直观认识余数和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新课引入设计了猜气球颜色和摆草莓两个活动,是为了顺利引入新课并激发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课结束之前,破解开课留下的悬念,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了动力。
3.重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余数的意义和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其它活动和练习都是围绕这两个内容展开。
4.引导学生全面经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加强直观教学,摆草莓、小棒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余数的产生,学生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巩固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感知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懂得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并让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了根据除数确定余数的范围。
5.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强化余数要比除数小。
(1)判断,填空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开发的练习都在巩固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及根据除数确定余数的范围,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2)回忆开课留下猜气球颜色的悬念,破解猜气球颜色的秘密,强化有余数除法知识的运用价值,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动力。
第五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凤华园小学 吴奇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文章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作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如,在寻找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时,我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或几个人合作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教学中,我还特别重视激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个性化地朗读,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目的。
如,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我给学生创设了优美的情景,让他们通过读句子感受小山村的美。在读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闻到了什么?”来体会小山村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的舒适感觉,把小村庄的美丽景色深深地印在心上,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本节课最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但因为在指导朗读上可能还欠到位,所以学生在朗读上读得还不够到位,没有达到最好的朗读水平;在交流“小村庄消失的原因”的原因以后,我忽略了反馈,而直接进入到了最后一个总结教学的环节,这是本节课明显的破绽。但仔细想想,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这样的一篇言简意深的课文,要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里深刻地去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又能进行感情朗读,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想:要想每一个学生训练得更扎实,只能慢慢地去引导,反复地去体验,深刻地去感悟。
2017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