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痛”

时间:2019-05-13 06:5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的“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的“痛”》。

第一篇:教师的“痛”

教师的“痛”

最近一个月,在苍南县灵溪二高代课,听着办公室里老师们的叨叨絮絮,心里颇有几分感慨,也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痛”了。一个人一生中都会有许多老师,可是真正能记住老师的又有几个?又有几个人能理解老师的每一份劳动呢?古语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今天却变成了“一日为师,终生受骂”。不是吗?教学严格的老师会让年幼不懂事的学生“恨之入骨”,教学宽松的老师又会让长大成人的学生计较一生。这样一个终生受骂的职业却拥有极为高尚的称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的灵魂是那么好教育的?人的灵魂可是另一个人能拯救的?所以如今的老师处于极为可悲的处境:时刻承受着各方面的多重“痛”!

①来自社会的“痛”: 应试教育是最近几年教师头上戴的新的骂名。谁也不曾注意到,作为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无权取消考试,却不得不保留挨骂的权利,被骂:禁锢学生的思维;侵犯学生的权利;伤害家长的感情!可是又有谁知道现在的考试不仅在考学生,而且在考老师!老师的水平、素质、能力甚至生计都由考试决定,而社会却无视这些,只是盯着一考定终身而大骂特骂!天晓得!用老师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高分生,却成了低能的代名词!有良好品质的学生大家不会提,一旦出现一个不好的就是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难道老师的谆谆教诲没有任何作用?好的素质只是他们自身的自发表现?教师作为一种人,他们的生存状态是极为可悲的。自身必须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是说社会要求他们在精神上要是一个完人——时时刻刻要警惕自己为人师表的形象,万万不可放松对自己的自我约束;而在物质上,他们一向是贫寒的表率,而且必须是两袖清风方才称得上是师德典范。

②来自家长的“痛”: 社会上不是指责教师,就是棒喝教师,却对尊重教师无能为力!这样的社会现状直接导致了家长对教师的种种要求:教师要负责孩子的成长、教育、思想、状态甚至安全等等,甚至一些本应由家长行使的监护责任也成了教师的事情。谁会去想,一个班主任除了要去管理几十名学生外,他还要进行正常的教学任务。而我们知道,只有一个孩子的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管教是多么的头疼!然而,大家似乎在思想意识中形成了一种怪圈——这些神经敏感、养尊处优的孩子一放到教师那里就会乖巧可人的。事实又是怎样呢?要知道教师不是保姆,不是家长,它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啊!家长在无形之中就逃避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在意识之中转嫁了自己的困难与烦恼,只是不知这是不是构成了对教师人权的侵犯?为了督促学生的学习,教师有时要面对家长的冷脸;为了他人孩子的健康成长,教师有时要容忍家长的白眼;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教师有时要承受家长的指责。诸如乱收费,那是教师所能决定的事情吗?诸如补课,那是教师自愿放弃假期吗?社会上的大环境逼迫教师不得不流着汗水生存,谁有为他们喊过冤屈呢?

③来自学生的“痛”:现在的学生是温室中长大的一代,造就了极为敏感的性格。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说一是一了,也不能再捧出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了,老师必须是愉快教学,鼓励教学,甚至是哄着学,求着学。否则,伟大的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就会以死相逼;否则,学生就会举起社会上多如牛毛的保护伞向教师开炮!大家不知怎样理解,一个从心理到外在都裹着厚厚的铠甲的学生,教师怎么好走入他的内心世界去教育他呢?都说“玉不琢,不成器”,面对一块天然的璞玉,我们刻意地将它包裹、珍藏是没有意义的。要想让它成器,我们必须要用锋利的刻刀,细心地、一点一点地刻划,要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去打磨、去雕琢,才可以让它成为一件极富价值的艺术品,极有用处的器具。在这个过程中,璞玉一定是很痛苦的。教师教育学生也是这个道理,不知为何那么多人会不明白?哪里有舒舒服服就成功的人呀?教师每天朝七晚五地工作,才可以让自己的学生成为人才,成为国家的栋梁啊!而同时,学生也要付出代价,这样才是成功的教育啊!

我们看到辛辛苦苦几十载的老教师,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呕沥了一代又一代学生,可是成功的学生还是很有限的。社会岂能让每个人都是成功者呢?所以教育不是万能的,所以不

要对教育要求太高。也许有人会讲,教师就是一份职业,这个职业注定你要承受这些,因为你拿着固定工资,享受着特有假期,你就不该再有这么多的抱怨!然而,同样是工作,为什么偏偏教师要担一辈子的骂名?为什么是教师要在夹缝中生存?为什么这个最需要人们尊敬的职业现在却没有了一点尊严?要知道,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社会所不该发生的!所以请各位把指责的手指,鄙夷的眼神,无情的批评从教师的身上移开吧!不要再对他们一味施压了。教师也是人,也是普普通通、会犯错误的人,他们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不要让教师再承受无限的“痛”了。

在灵溪二高教书的日子里,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这样职业的“痛”,从未想过教师的艰辛,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仍然对做好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充满信心,也坚信自己能够做好。教师,加油!

丁轻云 生物科学082班08260204

第二篇:2005中国教师十大震痛关键词

2005中国教师十大震痛关键词

2005年。中国教师,这个温暖而伟大的职业曾经遭遇了怎样的震痛与创伤?如果没有了这些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教师,世界将是无法想象的。请不要对这个美好的称号失望,在回望震痛与遗憾后,我们才会变得更加成熟与稳健…

一、民办教师

在中国民办教师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回过头来看民办教师的历史,我们或许会面对这样的尴尬:我们似乎很难向今天的孩子们解释,到底谁是民办教师。民办教师似乎就是这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中国民办教师的历史却十分明确告诉世人: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并没有完全享受教师的待遇,却担负起了中华民族最神圣也最艰巨的农村教育的重担。中国民办教师备忘录

有人曾经这样来给民办教师画像:上课的铃声已经响过,从教室外匆匆走来一位中年男子,沾满泥土的裤管还不曾放下;只见他将锄头往讲台边一放,一个声音便从他的喉咙里蹦了出来?“上课!”但还是固执的以为:民办教师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富有智慧的群体之一。民办教师是在我国国家办学力量严重不足和私人办学不被提倡的特殊情况下产生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妥善地解决好民办教师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广大关心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人们密切关注的话题。他们的选择没有错,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并不是每一位民办教师都能够幸运地“转公”,还有相当一部分民办教师要面对着“辞”和“退”的命运。应该说,对于国家的宏观决策,大多数的民办教师是识大局的。但有些事情却有点太令他们寒心:不应该有的不和谐音。

二、“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支教

这是青春和奉献最亲密的接触,刚走出大学校门,在父母眼中依旧是孩子的大学生,将负起点灯人的责任,以生命影响生命,用爱心培养爱心,实践支教者的理想。千里迢迢远走他乡,风尘仆仆支教乡村,为的只是能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远离贫困,亲近文明、拥抱未来。可是,一个人的感动能够走多远?谁来约束支教志愿者?当纯洁、激情、高尚……遭遇猥亵时,曾经的支教明星猥亵男生日前被罢免校长职务

我们的支教者遭遇的还有人头马来招待志愿者教育局长却称费用未超标

他们说:“看着孩子们骨瘦如柴的身躯,听着他们刻苦好学的事迹,但我们嘴里吃的却是盛宴,领导们一杯一杯地敬,我们一点点地沾着嘴唇,难以下咽。”

一个人的感动能走多远?全校250多名学生只有9个老师,其中3个志愿者,5个代课老师,师资力量让人担心。“支教者的力量毕竟有限,很多东西都需要社会力量、需要制度的支持来改变。”

三、谁的耻辱——禽兽教师

本是教书育人的课堂竟成为一个恶魔发泄兽欲的场所,披着教师神圣外衣的青年竟干着禽兽的勾当。当校园里最值得尊敬的角色背上这样的“称号”时,是教师的耻辱?还是学生和家长们的恐慌?别以教师的名义把魔爪伸向孩子!

回顾这样的案件是痛苦的,但还是不得不说常见色狼全剖析——禽兽教师狼 不堪老师猥亵15岁女生喝药自杀禽兽老师被拘

这些教师不能再被称为包含着神圣意义的教师这个名次。这样的禽兽也是罪有应得,采取多手段强奸23名小学生甘肃一教师被判死。

四、被压到的一代——过劳死

被压跨的教师们,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以致精疲力竭,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而倒在讲台上。社会转型使他们焦虑,身体转型让他们多病。如果不重视并克服这些问题,他们随时可能累倒。1月下旬,在短短的4天时间里清华大学两位年轻教师相继去世。他们最黄金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就倒在了制造个人价值的讲台上,绝非个案的“过劳死”:清华四天两教师英年病逝

五、教师舞弊 按理说,教师应该是舞弊这个词的死对头,可是2005年太多的教师和这个词一起走入歧途。仅在河南一个县的高考考场上,涉案老师收红包20余万,考场内可接电话,老师参与作弊畅通

江西高考舞弊东窗事发:监考老师为考生传纸条 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根本性的不同,就是要求教育者自己必须首先是一个道德楷模,或者至少不能逾越某些基本的道德底线。当老师们都在舞弊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又该做什么呢?

六、待遇的城乡差异

教师需要淡泊名利,需要安贫乐道,但当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已使他们淡泊得自己人格低下、安贫得不能养家糊口之时,他们又如何能担当起传道授业之重、为人师表之责? 从教致贫的农村教师调查:长大贵贱不当老师

在农村当“干教育不如种大白菜”,当教师们,进了校门是老师出了校门泥瓦匠,当孩子们说“长大贵贱不当老师”的时候。农村小学教师工资,西部最低的某县教师月平均工资只有482元,而东部最高的某县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为1771元,相差1289元,达到3.67倍;农村初中教师工资,西部最低的县教师月平均工资只有482元,而东部最高的县农村初中教师平均工资为1653元,高低相差1171元,达到3.43倍。而提到城乡教师待遇,相差的就更大了。调研报告说,同一个县,城乡相同性质教师的收入可以相差5倍左右。城乡教师收入相差五倍难言教育投入不足之痛 看看我们令人尊敬的优秀年轻学者,生前承担的是怎样繁重的工作,他的生命在“高期望值”的工作目标中,慢慢消逝。浙大36岁博导过劳死知识分子寿命10年降6岁

七、心理健康

因为学生的一点过失,罚学生吃苍蝇,强迫学生互相打耳光,有的甚至往学生脸上刺字……这些极端现象的发生,更多的是因为教师的心理问题。社会竞争压力增大,一些社会不良现象蔓延,不能不对教师的内心世界产生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大家普遍关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今天,我们不禁还要多问一句:“老师的心理健康谁来负责?”小学教师体罚6名学生让其舔同学屁股“思过” 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出现,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很大程度是因为教师工作压力过重,出现职业枯竭感,出现将人视为无生命的物体看待的非人性化心理,从而导致体罚学生现象。职业枯竭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人处于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也称之为心理枯竭。将人视为物体教师体罚学生与职业枯竭感有关

八、高校教师高收入

从1984年至今的20年间,高校教师的年平均工资增长了18倍,2003年,高等学校教师年平均工资超过2.33万元,在一些大城市,一些高校教师的月收入已经过万元。我国界定高收入个人,高校教师名列此榜。

20年前,教师的收入是倒数一二,但20年后,记者调查发现,他们的平均工资已经增长了至少10倍,变为“高收入者”。教师收入超白领高校教师工资20年增长近18倍

高校教师成为高收入者,固然体现了国家重视教育,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成本在快速增加,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教育成本的迅速扩张是带有强烈的非理性色彩的。

九、教师流失

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优秀教师的流失现象愈演愈烈,个别学校甚至闹起了师荒。优秀教师的流动带来的不光有人才流通机制的灵活,同时还有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机制的缺失。年薪6万元,对于平均工资只有1000元的知名高中的老师来说,是一种抵挡不了的诱惑。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致优秀教师流失

许多县、市在教育布局向县城中心集中的思路引导下,出现了“三热”:私立和公办学校进县城办学热,农村中小学教师进城从教热,农村中小学生进城上学热,十、走穴

社会上将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补课赚钱称之为“走穴”。尽管不少中小学校对此都明确予以限制,这种现象却渐呈越演越烈之势,悄然涌动的“走穴”暗流正冲击着神圣的校园讲坛。教师们像这样在校外开辟“地下课堂”经营“外快产业”,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教师走穴越演越烈地下课堂冲击校园

对中小学名教师可不可以走穴这一问题,报纸上讨论得很热烈,但似乎没能把问题说清,总是让人觉得是雾里看花隔靴搔痒。真正有说服力的倒是来自中学生的呼声:“这样的名师我们宁愿不要”。走穴的名师要当心了:面对你的学生你称职吗?

第三篇:材料作文“痛”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

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题型】:这是一道观点型的多则材料作文题。在命题形式上和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是一致的。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其实也是一道观点型的多则材料作文题。围绕“选择怎样的时代”列举了四种看法:汤因比选择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涵娜选择一世纪以前,伊蕾娜选择未来的世纪,居里夫人选择则是“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可见,观点型的多则材料作文题往往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列举相同或相反(以相反居多)的看法,以引发考生对核心问题的思考。广州调研的作文题其实就是围绕“如何面对痛”这个核心问题,让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这类题型在审题时要注意一个原则:逐则分析,对比解读,综合辩证

【分析材料】

1、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

说明痛的普遍性与现实性。现实生活中,痛客观存在,既然是客观存在,也就难以避免,因此,如何面对种种的痛才是思考的重点,由此也引出了如何面对痛的三种言论。看到痛的客观存在,更要思考痛的不同层次。“种种的痛”,说明痛是有不同类型、层次的。有个人学习、生活、工作产生的痛,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有国家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痛。对痛的不同理解,反映了考生思维的深浅,视野的大小。

2、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

在承认痛的客观性的基础上,提供面对痛的一种途径,那就是直接说出来。应该说这是我们面对痛的普遍做法,几乎是条件反射式的,是一种动物本能。本能是一个中性词,无所谓褒贬。正如“有了快感你就喊”,同样“有了痛感你就说”。这样的本能反应往往是释放痛感、宣泄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正如伤心的人哭过了会平静,郁闷的人倾诉了会平和。因此,“痛了,就直接说出来,”有其可取之处。

3、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

“痛而不言”和“痛了,就直接说出来”形成对比,“痛而不言”就是指有痛感,但是不说出来,而是自己一人承担、解决,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人性的坚强。痛有可能是外在施加,也有可能是内在产生,但不管是外在施加还是内在产生,面对痛的始终是自己,因此问题的解决还是依靠自已。痛了,不唉声叹气,不怨天尤人,不愤愤不平,不自暴自弃,而是坚强地面对,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要看到,一味地痛而不言,未必就见得是一个积极的方法。长久地痛而不言,会让人对痛感麻木、灵魂僵化,以致最终屈服于现实压迫,逆来顺受。如何辩证地看待“痛而不言”,体现考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4、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这句话既和第三句形成对比,又对第二句进行补充,不仅要说出来,而且还要善言,善于去说,表达痛苦,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对这句话的理解,重点在于何为“善言”,同时这种“善言”应是一种智慧。而“善言”二字,则为考生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言既可以理解为言语,也可理解为文字,更可理解为行为,因为肢体语言也是言的一种,一连串的肢体语言整合在一起,就是行动了。因此,面对痛为何要善言,善言如何体现,应是考生思考的重点。

【参考立意】

通过逐则分析材料,对比解读后,我们对题目形成这样的认识:人生在世,痛是客观存在的,无需逃避,而应面对。面对痛有不同的做法,一是直接说出来,释放痛感,宣泄情绪;二是痛而不言,坚强面对,但对于痛也不能麻木,甚至逆来顺受;三是痛而善言,恰当地用言语、文字、行动表达痛感,既不麻木于痛,也不鲁莽冲动,而是善言。同时,考生要想写出一篇立意深远、思想深刻的文章,还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仅仅罗列人生中的种种痛,而应写出对痛的思考以及面对痛的做法,二是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之痛,而应延伸至对社会阵痛、国家民族历史现实之痛的认识与思考。

【教师下水文】

痛而善言

生而在世,痛苦在所难免。痛苦不会有人去强求,除非他是一个受虐狂,于是尘世中的我们,总在孜孜不倦地去寻找避免痛苦的灵丹妙药,但是,痛苦需要回避吗? 痛感,是我们的一种生理本能。正如刘德华歌里所唱:“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同样,痛感并不是一个需要隐瞒的生理反应。痛了,就直接说出来,无需遮掩,这是排解、宣泄内心痛苦的一种方式。

看到北京的古城墙被一片一片地推倒,梁思成痛啊,他大声说:“拆掉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这是对漠视传统、文化的切肤之痛;面对那冷漠的18路人,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心里也痛啊,这是对冷漠横行、良知缺失的社会的痛苦呐喊;回顾那不堪回首的百年屈辱史,我们依然心痛不已,这是勿忘历史的警醒之痛。因为痛,所以伤心,因为痛,所以呐喊,因为痛,所以警醒。因此,痛了,就大声地说出来吧!无需回避。

痛了,不仅要说出来,更要痛而善言。一个只会痛苦,只会悲伤的人容易被痛苦笼罩,难免会郁郁寡欢,甚至痛不欲生;一个只会展示伤痛,而不会疗治的社会也只能被阴霾笼罩,而看不到阳光。

于是我们看到鲁迅面对国人麻木的灵魂,“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为有一个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内心的痛楚可想知道。痛了,他不仅大声说出来,而且还用他手中的笔,用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文章,把社会、人性的伤疤一个个揭示出来,“以引起疗伤的注意”。于是我们也看到,当“老人跌倒无人搀扶”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的时候,我们心痛不已,痛感道德的滑坡,良知的缺失,更掀起了全民大讨论,呼吁更多的“正能量”,用“最美”去照耀那阴暗的角落。痛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正视内心的痛苦,可悲的是我们不能把痛苦转变成奋进前行的力量。痛而不伤,痛而善言,痛而能改,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朋友们,当有人问“你幸福吗?”,你大可不必隐藏内心的痛苦,而大声地说“我很痛苦”,因为痛苦未必就是伤心欲绝,而可能是对个人的反思,对社会的担当。痛了,铭记了,表达了,思考了,这样的痛有可能是个人提升,社会进步的起点。

痛出来的正能量

痛而直言,虽是天赋本能,但使痛苦流于浅薄;痛而不言,虽有坚强外表,但或许痛苦深藏于血液而弥漫;只有痛而善言,将苦痛沉淀内化,再传递出一种“正能量”,方能合理治愈伤口,避免感染。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痛作为人感受生活最直接真切的形式,贯穿在人生的经纬上。正如周国平所言:“人人生就是孤儿,为了爱去感受痛。”基于有所痛必有所爱,如何表达痛是对爱更精彩的诠释?我的回答是,用“正能量”这个善良的形式。

直言苦痛之深,无论用多么厚重的文学,都无法企及善言的深邃。因为用华丽晦暗的文字堆砌出来的不过是灾难中灰黑的幕帘,永远没有揭出光明,点化人们泪眼前的朦胧。被文学评论家归类为苦难式滥情写作的青春文学日益泛滥,年轻的写手们,如郭敬明等,借着虚化迷幻的笔触,营造莫名的忧伤的气氛,读者读完一连串的小说除了痛过的心和泪痕未散的脸,还有什么可剩的呢?直言城市人的痛于围城中的人们有何益处?空留下似痛非痛的累罢了。

不像海子,只需轻描淡写的文字,痛苦就完美地嵌合在积极的善言中,以一股“正能量”永久留驻人们曾痛过的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喂马,劈柴”轻快的善言淡化了诗人的巨大悲伤,在痛苦的时代为众生吟出阳光般的善良直言。

伪言痛苦之多,无论用多么犀利的语言,都无法超过善良的有力。怒吼着揭开创疤引来不过是一阵恶心的晕眩,善良的“正能量”一声呢喃,已经为伤口开出了一剂良方。少数网民高举网络知识分子的大旗,实质是犬儒主义者与仇官主义者,抨击着高官腐败、官场黯然的种种现象,痛心、痛苦何其多。但除了成功鼓舞个别“愤青”还能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白岩松曾说:“一个国家就是好事不断,坏事连连。”时事评论员曹林曾积极评价国家在成长,我们应与国家同进步共成长。那些揭示痛苦并提起治疗的人才是善待病痛的医者,而非只揭人伤疤的恶棍。

自然,无事叙事、无情抒情的无聊分子,只是借痛苦这个庄重的词,填补内心的虚无,而非善良之言。如杂志出现的“伪公知”,不能归入“正能量”传递者的行列。

痛而善言,将痛苦与哀愁沉淀,发出最炽热的积极光芒,是引导人们在生活的路上勇敢前行的智慧,是对爱绝美的演绎。

这是广州市高三调研考试二中、六中、广雅、执信四校联改中得分最高的作文。23+23+10=56分。这是调研考四校联改中发现最清醒、最有深度的作文,不知出自哪所学校。痛而言不是为裸露伤痕,而是让痛苦转换出正能量,这就需要海子般的善言。文章立意新颖独特,论述严谨绵密,特别是对比了那些沉湎于痛苦不能自拔和满足于痛苦呻吟的所谓作家、公知,使其立论的依据更充分,也更有力。这样的思想应该是该生平时的阅读和思考的结果。现在的孩子缺少阅读,或读后鲜有独立思考,立论就流于表层,或拾人牙慧。因此,我建议,在高三作文复习时不单是做技巧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有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分析,表现在对具体作文立意的反复研讨和辩论活动中去。多几次这样的讨论课和课外作业,是有促进作用的。另外,本文善言部分的正面论述薄弱了点,希望这位同学还可以加以完善。(曾湖仙)

痛了,就说

二十世纪70年代,昆仑军区的首长“一号”为磨炼战士意志,决定在严冬把部队开到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无人区”拉练。动员令一下,战士们热血沸腾,纷纷咬破手指用鲜血写“请愿书”。拉练中,恶劣的高原环境让部队死伤无数。然而伤兵区里听不到一声“痛”的叫喊。战士们紧咬牙关,浑身打战地忍着、忍着,整个部队笼罩在一片狂热的自我献身的骄傲感中„„

这是毕淑敏小说《昆仑殇》里的情节。当时读它时我的心情复杂而沉重。作家自己就曾是昆仑山上的一个兵,她在这部作品里表达了对昆仑山、昆仑军人、昆仑魂的赞颂与敬意,但我却分明读到其中难言的痛楚和深沉的反思。

在极端恶劣的“无人区”负重、负伤行军,痛吗?一定很痛。战士们能感受到痛,或许他们也曾呻吟。但是“一号”首长传令:凡是疼痛得受不了的,都可以哼哼,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也可以哼哼,各级指挥官,要到呻吟最重的帐篷里表示慰问。这之后,“所有的声音都噎住了。痛苦中的士兵记起了自己的尊严,整个营地进入了死一样的假寐之中”。不愿当“怂包软蛋”的士兵们不再言痛,他们在自我牺牲的幸福感中,“痛并快乐着”。

是什么让我们不能坦言自己的“痛”?我们的文化里似乎有一种传统:对苦难的崇拜。我们赞颂铁打的硬汉,鄙薄示弱的凡人;我们相信苦难是一剂良药,因而视隐忍为当然的美德。这种观念无可厚非,可当这种传统被过分强调时,一种近似于道德绑架的东西就生成了。导演贾樟柯曾一针见血地说:“苦难似乎是获得话语权的一种资本,因此便有人主动地去占有苦难,把自己经历过的自认为风暴,别人经历的又是什么呢?顶多是一点坎坷。”于是乎,许许多多痛着的人不得不“失声”,越来越厚实地包裹起自己的本能。

苦难与磨砺绝对必要,但沉默隐忍是否永远正确?矢口否认“痛”的人未必坚强,直接喊出“痛”的人未必软弱。真正坚韧豪壮而不言痛苦的人像昆仑“一号”,从战争年代走来、吃过真正的大苦,值得由衷钦佩;但是否也应尊重、谅解“说痛”的人?有时候,释放出心声更利于战胜痛苦;有时候,脆弱的流露不应招致过重的苛责。痛了,就说,这是自然的、真实的性情,也许可再锻炼,但绝对不必羞赧。

人生在世,痛是难免的。有痛,我们要坚强面对,努力克服。但请让我们拥有“说痛”的权利和底气!

【教师点评】客观地讲,十几岁的中学生能有多少真正人生“痛苦”的经历体验?如果仅以自身的生活体验写作,恐怕有诸多局限,这样的作文题不太容易写好。但如果注意结合阅读积累以及阅读中的感悟思考,注意运用由此及彼的思路,那么就可以找到利于自己发挥的角度,从而写出有感染力有深度的作文。我以为,这是本文最大的亮点。它的亮点还在于作者善于从文化传统的影响方面分析原因,中肯地点出了人们长期以来只认可的“痛而不言”是坚强美德的误区所在,同时理直气壮地表明“有时候,释放出心声更利于战胜痛苦;有时候,脆弱的流露不应招致过重的苛责。”议论有深度,有思辨性,很有说服力。(华南师大附中语文教师 徐冰)

蚌贝生珠,痛而不言

人生在世,往往经历种种的痛。初生必定伴随着阵痛,于是坠地一刻,孩童用大哭道出了人生的第一痛,这痛,是生命的给予,也是生命的见证。因此,在承受漫长的人生之痛时不言痛,是一种建立在对生的理解和热爱上的坚强。

莱布尼茨说,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上帝从众多可能中挑选出的,最好的一个。这被选中的世界是多么美妙,能让我们拥有了充满未知际遇的生命。而这其中既有喜悦也有伤痛。面对喜悦,我们感恩上苍的赐予;面临痛楚,我们也应以感恩的心态选择坦然接受,不抱怨,不言说,在坚强之中孕育生的美好。

痛降临于肉体之上———天生抑或后天,肢体的残缺或是器官的衰败,对于生物体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面对如此生命之痛,这个患有先天性下肢肌肉萎缩的男孩陈志远,却用沉默绽放了坚强之花。自小便知道自己异于常人的他并未因此自暴自弃,生活上的他努力自立,尽量减少别人的负担;学习上他自尊自强,不要求别人对他有特别待遇。靠着特制轮椅走动和依靠自己双手上下楼梯,陈志远在帮着父母经营小店的同时,靠自学考上本科。他身体的残缺是何等苦楚,但从未为此而抱怨,而是忍受伤痛、顽强拼搏。他自己说的,正是因为这人生之痛,他才懂得,除了上天给予的东西,一切都要靠自己奋斗。坚强弥补了他肉体上的失去,而面对痛苦的理解,能让他毫不畏惧。

肉体上的痛而不言是一种坚强,精神与心灵上的痛而不言亦然。

有人问马克思:“你能够承受年复一年看着那些平庸之辈爬到你头上去,既无挫败感,也不抱怨吗?”他回答:“自然,我只为我的天职而活。”专注于纯粹的学术而失去了许多本该有的待遇,被一些不纯粹夺取了该有的光环,如此之痛,并不会轻于失去

健全的肢体。《说文》中说:“悲,痛也。”心中的悲与落寞,成为日夜压在身上的痛。只是,一句“只为天职而活”,足以抵挡一切侵扰。的确是伤痛,但何必言说?我自为我天职而活,为我拥有的生而活,因为对这被给予有理解和感恩,痛,的确不必言。

蚌贝生珠,也不过始于一沙之痛。当柔软的蚌肉温柔地怀抱着粗糙的沙砾,忍受着难以言喻的痛,深海之下,无人知晓,而它亦不需被人知晓。痛而不言是因为它知道,疼痛是生的给予,生的见证,在不言的坚强之中,终会孕育出生的美好。

【教师点评】这篇考场作文得了55分。题好半篇文。该文标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文章结尾与题目的呼应可见作者构思之巧。文章从人生在世要经历种种的痛起笔,围绕痛而不言娓娓道来,丝毫不见应试作文模式痕迹,却能不偏不倚紧扣中心,论证充分,说理透彻,语言简洁而又有韵味。是一篇考场作文佳作。(广州市铁一中学语文教师 陈暾)

痛,说出来才不再痛

有人说,痛而不言,是坚强,是勇敢。也有人说,痛而善言,是智慧,是本能。而大自然赋予人类掌握语言的本领,恐怕沉默并不是她所期望的结果。更何况在这披着繁华和富裕的社会中,还存在着无数令人不能不言的镜头。

只有大声地把痛说出来,痛才不会再痛。

深冬的毕节异常的冷,刺骨的风总能找到一个角度钻进路人的衣服内。五个流落街头的男孩只好躲进密封的垃圾箱里。在垃圾箱内,孩子们生起了一个火盆,却没等来温暖的世界。五条幼小的生命仅在一个晚上,就变成了五具因一氧化碳中毒而脸色发红的尸体。实质上,他们并不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但父母皆外出打工,家里也没钱供其上学。也许回家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另一种流浪。一位帮助流浪儿童的志愿者的话深深地刺痛着每个人的心:“他们五个人有四个辍学,父母都以成绩不好为由拒绝让他们上学,而在贵州,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悲剧的背后,除了公众的漠视外,难道不也是由于政府对留守儿童的不重视造成的吗?面对五个男孩惨死之痛,和无数个流浪儿童的无助眼神,我们还要选择沉默吗?

只有大声地把痛说出来,伤口才会愈合。

当我们站在山顶上,眺望脚下的这座城市。汽车如同蝼蚁,缓缓地呛着烟匍匐前进,人们卑微得如同漂浮的灰尘,似乎轻轻一抹,便能除去。都市的霓虹灯照不进垃圾箱,在繁华的阴影下,又有多少刺痛眼球的角落被忽略?袁厉害收养孤儿二十年,善良却被当作粪土一样被蔑视、诋毁;城管暴力执法殴打商贩,路人起哄拍手称好;文澜镇村民举报村官私卖村民集体预留地后竟被村官恐吓道:“再举报就用钱来砸死你们。”„„面对不公与压迫,难道我们还要坚持冰冷的沉默吗?创痛的心,究竟要痛到什么时候?

只有大声地吼出痛来,让全世界的眼球都看过来,悲痛也许才不会滋生出更多的悲痛。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一切的生命不再被漠视,梦想一切的不公和悲剧不再重演,希望所有人都勇敢地把痛说出来,也说穿施痛者的心,让每一个人心中都铭记这痛。

【教师点评】有人说“痛而不言,是坚强;痛而善言,是智慧。”考生在这里既不谈坚强也不谈智慧,而是直面现实,以鲁迅面对铁屋子般的精神大声疾呼:“痛,一定要大声地说出来!”来“唤醒沉睡的人们”,这才是眼前最现实、最紧要的事。考生从“说出痛”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入手,直陈“毕节男童垃圾箱取暖死亡”、“袁厉害”、“城管施暴”、“村官恐吓”等一系列刺痛民众脆弱神经的事件,并且结尾冠以“我有一个梦想”的深情呐喊,字里行间迸发出强烈的公民意识。一如李敖先生所言:“一切与政治无关的文学都可以称作是‘懦夫文学’”,同样不与地气相接而无病呻吟的考场作文也必然无法称为上乘之作。本文论证虽未必做到滴水不漏,但是考生关切现实、积极用世的精神足以激励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痛者还是施痛者。“为了不再痛,我们都大声地把痛说出来吧!”(广州六中语文教师

肖刚)

【非师点评】痛,之后,说,还是不说?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命题。从受害者的角度言,很多人视“痛而不言”为坚强的表现,但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能够把内心的苦痛说出来,才是一种真正的疏解。因此凡有大灾发生,精神救灾总是比物质救灾更难更漫长的过程。人的内心有非常顽强的自我保护机制,其中一项重要的机能便是遗忘。但大痛之下,遗忘又不是真的遗忘,这是精神救灾的为难之处,如果救治不当,反而构成二次伤害。

而在公共领域层面的“说,还是不说”,又是另一层含义:说,是为了“不再痛”,是提醒我们居安必须思危,同时也在言说与传播当中建立起共同体的凝聚意识。而社会的大多数是沉默的,因为沉默代表一种安全与稳妥。此时“说”就变成了某种选择与担当。此后还有一个“怎么说”的问题,当然这是后话。(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杨早)

第四篇: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一看书名觉得挺有意思的还以为是哪个和我年龄相仿的人写的呢,却没想到20岁的自己正是金先生笔下的主人公,在我看来已经不惑之年的金先生尚且还有着活泼的思维和一般当代20岁年轻人的心。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因为不安,所以青春;因为茫然,所以青春;因为孤独,所以青春;因为忐忑,所以青春。”

青春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的说就是指少年,青年的年龄,但这又哪里是能用这区区几个字就能解释得清的假设?在大学里一年的学习下来,我仍然没有确定的人生目标,对未来反而更加迷茫;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和飞驰而过的车辆,我却左顾右盼,找不到未来的路。端详着眼前这些来来往往的人群,每个人都步履匆匆,渐行渐远。似乎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处于已经离开我,或者将要离开,以及正在离开„„ 记忆在时间面前,就像一块不断被冲洗的木板,光滑着表面的同时也在腐烂着里面。所以我恐惧不安,异常失落,以致黯然落泪„„我想这就是青春的茫然吧。

如今,手机、电脑让人交流变得快捷便利发达,可是真正的对话和共鸣却渐渐消逝;在以前没有微博、QQ之类的方式交流,但是却有人情味的存在,彼此相互关心、同甘共苦。现在的90后变得孤独了,每个人都忙于经营自己的生活,这是青春的孤独吗?我们拥有的是谁也买不了的财富,是世界首富也丕及不了的青春。可青春,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我们的希望在哪里,我们该用青春追寻什么,结合书中经典的话题,感悟以下几点:1.你的人生停留在几点。

这个话题仿佛马上联想到中国的古话,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之类的,活到现在,你感觉人生的路走了多少呢? 根据金兰郁先生的时间推算法,设每人可以活到80岁,把它推算到每日的时间当中,便是一年相当于18分钟,因此现在20岁的我人生时钟便早上六点不到,而自以为浪费了许多光阴的我或许还没有真正见过生命中永恒的朝阳。那么我岂能再继续昏睡,我应当揉揉朦胧的睡眼,穿好衣服,踏上未来将要探知的旅途,难道不是吗? 你拥有人生的记错本吗?

大学之前,读书时,老师反复要求同学一定要有记错本,把那些做错了的习题记录着,以保证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样,我们人生是不是也需要一本记错本呢?上面书写着我们的年少轻狂,谁又能说自己年轻时没犯过一点儿错误?犯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给青春留下遗憾,想做就做,敢爱敢恨,不要顾虑太多,不要不触碰法律的疆界,谁又能指责什么呢?

并不是犯了错误就犯法,只要我们确保证今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记错本上面总是重复着那些错误,那是否意味着我们要下定决心克服呢?

2.年轻,所以伤得起。每一样事物都有他自己的一个成长过程,一篇小说都要经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个过程,我们人也是如此。人生中最灿烂和奋发的黄金时期是20岁到35岁之间,每个人都步入社会都将经历烦恼和迷惑阶段,青春施加给人生的真正压力并不是那些需要积累的经验,而是看不到未来的不安感。因为未来无法预测,这个阶段是人生中苦恼最多的时期,所以我们要眼前的那些苦恼转移成快乐,青春期就是用来迷茫不安的,这是必然的经历,让我们投入全部精力去思考和发展自己的将来。

不要奢求一次决心完成所有的事情

看到这会引起许多人的共鸣的,平日里大家都说:“我有N多次下定决心,要做好某一件事情,或者要改掉什么坏习惯,但半途而废的是大多数,因为小部分是夭折的。”对这个我也是深有体会的:新学期开始,总有许多目标等待我去实现,但是事不过三分热这个道理深深影响着我,我总是拿着“时间还早”或者“这段时间我先玩着下个星期或下个月我一定认真做”等等这类借口去敷衍了事,久而久之,让我失去了不少的热血。经过很久才渐渐明白,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在我周围同学身上也普遍存在,所以这并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相反,我们要学会在这种反向的磨练中多下决心,因为最后所有的事情都会被自己完成,并且很完美。

3.奇迹是靠点滴积累而成的。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靠一次决心和热情去完成所有的事情,造成的声势越大往往跌得越惨,有些人喜欢大规模许愿,结果到最后一件事完不成。其实。我们只要认真计划一件事情,并且一边坚持一边调整,反而会完成得十分出色,懈怠的情绪谁都会有,不要担心自己比别人走得慢,只要不断的调整心态,懂得不放弃,不停下前进的脚步,一定会达到终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的能量和付出,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达到一定厚度时,大自然终究会回馈与你,这就是大自然的因果关系。

其实很多人都说:“现在的90后,没有责任心、自私自利之心强、没有吃苦耐老的精神,不懂得珍惜今天‘今天太累了,明天再说吧’、‘今天吃个够,明天再减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明天再开始”只不过是对自己无法克制恶习的安慰而已。”九零后怎么了?九零后成长了,也能撑起新中国的一片天!即使有过酗酒,打架斗殴,早恋,但谁又能说这不能改?作为90后的我们更应明白“ 困境即是赐予”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愿意,任何一个障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

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是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个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给吓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狮子兴匆匆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所发出的砰砰响声.狮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狮子问大象:你干嘛发这么大的脾气?

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我都快痒死了.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这样想来,我可比他幸运多了.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它并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做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温馨提示: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度过难关.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平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也要让别人瞧瞧90后的厉害!过去只是张名片,一张可有可无的名片。未来是是什么样,谁又清楚呢?电影阿甘正传说:lifeislikeaboxofchocolates.youneverknowwhatyou’regonnaget.”(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吃到什么口味。)

跳过父母给设计好的未来吧

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无不是被家长甚至是不认识的大人们用一种过来人的口吻训斥着,一点反抗都不敢有,不然就会被认为不懂事,可是,你们难道就没年轻过?而我们真的还小么?或许不小了吧,在旧社会,在我们这个年纪都已经立业成家了。但是他们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们去试试呢?去尝试改变一些既定的规则,没有撞得头破血流的经验,我们又怎么能成为零零后甚至一零后眼中的过来人?

《那些年》里有那么一句话:既然知道要死,为什么不现在先死一死?幼稚的我们总是在乐此不疲的做着你们眼中的傻事,傻么?傻。明知道结果不会如人意却仍是硬着头皮和成年人做着抗争,用一种你能奈我何的态度与父母做斗争,与老师做斗争。虽然知道,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就是看不惯他们硬要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做法,到了最后,遍体鳞伤。后悔了么?后悔过。下次还这样么,必须的!我们也是人,为什么非得按部就班的活?!

我们总是装着对什么都无所谓,成绩算什么?人们的评价算什么?无所谓。可是讽刺的是,我总是会小心翼翼的询问着同学们对自己的看法,惴惴不安的等着老师将这次测验的成绩公布出来,懊恼是难免的,失望是难免的,但外表总要装得很坚强,眼神很坚定。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电影,里面有那么一句台词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说的:冲破这个无知世界的束缚,放赎属于自己的天空。是啊,平时无论做什么都被身边的人说教乃至阻拦,被无数的条条框框所缚住自己的手脚,无力反抗。

感谢这本书让我在以迷茫的时候找到方向,给予我奋发向上的勇气!我们的人生还更精彩,是黎明和早上起床的那一刻,只要稍微努力一下,比别人多干一些,比别人多起几分钟,我们的人生会很精彩,因为我们时间、机会、平台很多!我们的人生就像春天里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花是如此柔弱,再美再艳,依然经不起朝来寒雨晚来风,春红谢匆匆,只剩满怀愁情。花却又是美丽的战士,风雨中尽管渐渐绿肥红瘦,终究不肯低头。生命也是一样,像精致的玻璃酒杯,常常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撞击,粉碎成一地璀璨,每一片都是透明的心,生命又常常像昙花,用许多年的泪与汗,掺上心血浇灌,才会有笑看天下的一刻。为理想打拼的路程往往会遇到挫折,看似望不见边的历练实则是你前进的力量,正是因为经历风雨的历练,才能让自己变得强大、无所畏惧,作者用坚强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告诉我们历练是祝福,是历练造就了成功的你,记住,历练是你力量的源泉!因为不安,所以青春

因为茫然,所以青春

因为彷徨,所以青春

因为孤独,所以青春

因为忐忑,所以青春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第五篇: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青春。

青春,就像哈姆雷特一样,一百个人读,会有一百种诠释。想必在座的同学谈起青春也都会有自己的青春感言:是彷徨,不安,迷茫还是活力,激情,快乐?我们无法单纯的为青春下定义。之前有过关于青春的抽象定义,认为他是在不确定性中构造未来的时期。我觉得简单点就是我们无法预料自己会在生活中发生什么,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青春时代的我们好像更多的是迷茫,忐忑,虽然在法律上我们早已成年,但是褪去了年少的外衣,我们还未做到真正从内到外变得成熟稳重,在社会家庭等外界的压力下我们被迫使自己变得坚强,可是真的站在人生的路口,我们犹豫了,我们不安了,我们失去了方向,面对形形色色,眼花缭乱的世界,有的人选择了逃避,有的人选择了接受。那我们呢?高考的影子好像刚刚从眼前退过,现在转眼之间我们马上就要面临人生之中又一个重要的选择,是考研,司考,考公务员,实习还是选择其他的职业,在众多的路中总要选择一条自己想走的。恍惚间,才发现时间过得那么快,好像什么都没变,但是当你真的回头看时,其实一切都已经变了。

之前的自己都不曾去想未来的自己,总觉得我还年轻,我还有玩的资本,也是最近,觉得迷茫了,和一个学姐聊天,学姐问起我以后想干什么,有没有决定考研,在大一大二考了什么证,还说她很早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并且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着。聊完天后,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挥霍了大一大二,现在大三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进行取舍了,大学这个阶段,应该是烦恼忧虑迸发的时期,过去,现在,未来,一股脑的在你的脑子里形成漩涡,让你不了解现在,对未来更加充满困惑。现在想想,大一大二我用上网,逛街一系列的活动代替了积累自己,沉淀自己,让各种名人充斥着自己,其实那也是一种逃避,不想面对大学的烦恼,不想考虑自己未来要走的路,以为青春还会一直在原地死死守候,以为自己在为青春勾勒美好的画卷,可换来的却是现在的更加惆怅,更加迷茫。或许是机缘巧合,让我看到金兰都教授的一句话“青春施加给人的不是证书和业绩,而是对未来的不可预知,因为看不到未来,所以会恐惧和迷茫”。我们现在的状态不也正是看不到未来的自己,所以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如何跨出自己艰难的一步吗?

青春,我觉得他并不是一个年龄阶段,他是一种状态,伴随着纠结,迷茫,不安,快乐,幸福。而更能让我们读懂青春的是他带给我们的痛,因为痛所以会更加深刻。我们还处于青春的懵懂期,我们还在经历青春给与我们的历练,这里我想对那些正处于不安迷茫的朋友说,我们站在十字路口,我们有许多的选择,不要对于你现在的不知所措感到难过,因为你正在经历你的青春,但是当你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的时候,希望你能坚持并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法政学院—2011级—法学—常学敏

下载教师的“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的“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因为痛,所以青春》读后感

    《因为痛,所以青春》读后感 活在当下,这样的说法是很多人的座右铭,但是却很少有人去真正用实际行动去诠释它真正的意义。我也是其中一个。我总是在下决心,在做着与自身的实际行......

    战争之痛

    战争之痛 空中花园的暗香还在脉脉云霭中飘散, 诺曼征服的狂飙已经席卷了海的那边。 蒙娜丽莎的微笑还在迷惑着众生的心房, 滑铁卢如注的大雨已经暗淡了拿破仑帝国的荣光。 香......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原创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 因为不安,所以青春。 因为茫然,所以青春。 因为彷徨,所以青春。 因为孤独,所以青春。 因为忐忑,所以青春。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青春之所以简单,是因为孤单,......

    因为痛所以青春读后感(范文模版)

    《因为痛,所以青春》读后感青春期与生理学上讲的青年期不属于同一概念,青年期是指人的认知能力、情感和人格的发展逐步完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稳定的阶段,而青春期则是一个感性......

    因为痛所以青春读后感

    高级韩国语阅读作业 201000600086 武锡莹 10级2班 独自站在人生路口的我 ——读《아프니까 청춘이다》有感 书名:《아프니까 청춘이다》 作者:김난도(Kim Rando) 出版时间:2010作......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我被青春撞了下腰 ——读《因为痛,所以叫青春》有感 因为不安,所以青春。 因为茫然,所以青春。 因为彷徨,所以青春。 因为孤独,所以青春。 因为忐忑,所以青春。 时间如流水,12年的......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读后感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刚开始看到书名,莫名的就有了一种感动,就好像真实的反映了那被我们称为“青春”的生活。 作者是一位韩国著名作家金兰都,金先......

    痛的说说

    关于痛的说说 关于痛的说说1 1、希望大家看到这里,能看看,这些人一个都不能信,我被骗2万,结果人家仅仅一句报警吧。呵呵。2、做人不要太玻璃心,不要别人一条信息没回,就觉得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