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梁集小学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大全
梁集小学信息教育示范校申报材料
梁集小学现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0余人,教职工15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我校的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教育信息化建设硬件是基础,应用才是关键。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把现代教育技术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去,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近几年来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可以概括为“四抓四促”,即“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一、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
近几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学校原有的电化教学设施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影响了我校素质教育实施进程。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出发,群策群力,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强信息技术设施配备,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水平。
学校科学规划,进行现代化技术装备。使多个多媒体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电脑都能上网。并提供全天(含节假日)24小时的上网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学校现有电脑7台,配有多种电脑辅助设施,如喷墨打印机一台、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打复印一体机,投影仪等,保证供应经常性的各种电脑耗材。并且建起了“校讯通”,和“班班
通”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要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坚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实践应用培训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运用水平。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教师培训:
1、集中培训
根据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教师队伍中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低的客观现实,集中时间、人力、物力,利用一年时间就信息化技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选拔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好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并做好记录,培训人员须持教案进行授课,严格考勤制度。在集中完成必修培训内容的基础之上,实行分层次、分内别的提高培训。我校教师先后完成了文字处理、幻灯片制作等内容,即将开展网页制作、博客注册与更新在线交流等内容的培训和网络资源的获取、加工、整合等综合性内容的培训。
2、问题培训:信息组对平时中出现的小问题,进行整合、归类,利用双周教研活动、教师集会时,进行问题的解答与分析;
3、问题交流:针对教师们在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信息组除进行包科室指导外,还建立了交流平台,让老师们把平时出现的疑问发布到网上,集思广益,让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三、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
1、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我校专门成立了由吕金娥校长任组长,赵秀英任副组长,其他相关科室负责人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为成员的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各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商学校信息化发展大计。领导小组成员定期交流各条线开展的活动与具体工作设想。在每个教研组还专门设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其中教研组长任小组长,熟知电脑专业知识的老师任助理,计算机老师做指导,教研组其他教师为组员。有了层层的管理,确保了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
2、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从设施建设、设备维护、资源应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目标,使相关人员既知道做什么,也知道如何做,并使每位教师都能做有目标,行有规范。我们先后制定了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使用、领用借还、报损报废等制度,建立了有效地管理机制,使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管理使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科学规范。
3、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转。在安全措施上,安装了防盗门和监控设备。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了设备管理档案,信息组人员经常深入各工作岗位检查指导管理和教学应用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研究解决学校存在的疑难问题。
四、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信息化教育设备的正常、有效运转,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我们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设备的应用工作:
1、网络教研。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老师们的教研宽度和深度都
得到了加强,教学教研的视野面也随之开阔:在网上,能跟很多知名的学者专家交流;能跟知名教师进行教学问题探讨,不自觉中,教师们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加强。教研活动时,讨论的问题更加细致了,也更有针对性了,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多了,整个教育教学面貌较之以前有了根本的改观。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真正做到了教学方法共研,教学内容互商,教学问题同做,教学资源共享。
2、教研活动。利用信息化设备积极开展电化教学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评选,引导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和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广大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与教学实践问题的探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远程培训。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远程教育教学培训,如每年的暑期学科教师远程研修,“2011年全国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国培计划”等。
4、数字化管理。在合理高效利用信息化资源的同时,我们依托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校园网,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德育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全部纳入了信息化管理范围,实现了学校管理的优质、高效。
5、教学反思。每个月,信息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师进行全校教师的集体反思行动,反思的主题大都出自当前学校教学的热点、焦点及整合教学实践中的成败得失。并通过网络共享,将问题化研究渗透给每一位教师,促使全体教师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提高,从而提升全校教师的凝聚力,共同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6、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培训,促使其全面发展。
(1)开设课程,务实基础。
我校四~五年级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四年级主要以Word操作为主,学会文档的打印、编排;五年级以网上查阅资料为主,学会网上浏览,拓宽收集信息的渠道。
(2)成立多样的信息学兴趣小组,提升学生使用现代化技术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以上是我校在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工作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工作,离上级要求还有很远距离,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小学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适应21世纪挑战的需要。这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与促进教育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制高点。一直以来,我校在州、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及支持协助下,结合自身实际多方筹措资金,确保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规范完善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工程,在打造“数字化校园”品牌方面取得了较好得效果。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1、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我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亲自挂帅任组长,教学校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负责人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各人分工明确,各施其职。领导小组成员定期碰头,交流活动的具体工作设想。在每个年级组还专门设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其中年级组长任小组长,熟知电脑专业知识的老师任助理,计算机老师做指导,年级组其他教师为组员。有了层层的管理,确保了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
2、学校现有学生 人,在职教师 人,教学班 个。面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很多方面需要补充完善,硬件建设相对基础薄弱等诸多不利学校发展因素面前,学校审时度势,广开思路,寻 求发展空间。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特别是学校的硬件配备、信息化建设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现有多功能教室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一个,根据学校规划,目前自筹资金为三个年级配备了班班通,每个行政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都已配有电脑,打印机等相关设备,并提供全天(含节假日)24小时的上网服务,实现资源共享。这些互联网全部采取光纤接入,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节点,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学校的任何一台微机都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网路信息化的独特作用。同时学校配有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相关软件;还配有多种电脑辅助设施,如喷墨打印机、速印一体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保证供应经常性的各种电脑耗材。教师办公、学生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
3、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就应该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利用信息化设备积极开展电化教学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评选,引导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和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广大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与教学实践问题的探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 水平。
4、学校十分重视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内容不断得到充实,每年征订教学软件(资源)。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品德、艺术教育等领域。在购进资源的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教学课件,参与学校资源库建设,现在学校每一名教师都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和搜集使用课件。学校把教师制作的课件也纳入学校资源库,实现科学、有序的教学可用资源。
5、开设课程,夯实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要求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三至六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补充相应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年级为计算机软件操作及画图软件的使用,四年级word小报编辑,五年级为图像处理及幻灯片制作、上网知识及网页制作。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
6、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学校100%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早已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 重要载体。
二、学校未来三年信息化发展规划。硬件建设目标:
在今后三年的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积极地建设好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做好校园网的改建与扩建工作,并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信息化配套设备,不断完善老师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的设施,为师生获取信息制作课件提供便利。
2、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多媒体教室适时地维护与改造,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
3、自筹资金配备齐他三个学年和附属幼儿园的班班通,逐步形成“班班通”全覆盖的良好格局,真正体现信息化进入教室,深入课堂的目的。
4、对现有光纤网络进行扩容增速,保证校园网络畅通安全。
5、为各学科组配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实现校园办公自动化全部覆盖。
软件发展目标:
1、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目标:继续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学校网络小组在进行网络建设的同时,将逐步把工作重心移向资源建设,办好网站,办出特色,不仅及时的反映校园的新人新 事,展示全校师生的风采,而且能充分反映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就。
2、资源建设目标:以资源库的建设为保障,在资源建设上以引进、购买、自制等渠道不断充实教育资源库内容。重点要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网上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条件。要积极开发、推广、应用各种经过审定的、优秀的音像电子教材。根据课题的进行和教学改革实验的需要,设计、编制一批具有特色、使用效果显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料。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并加以修改,编撰各种电子化、数字化资料。
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是发展迅速的新兴技能,学校要继续强化基本功练习,深入开展基本功训练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让每位教师都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改变教学观念,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建立让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的环境,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4、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目标:对已有的专业网络管理人员,继续加强培训,使其能更好胜任本职工作,能确保网络正常运行,3年之内,逐步形成一支有层次、有实践能力、有创新意 识,较稳定的学校网络管理员队伍。
5、开展课题实验目标。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我校的指导方针是人人参与、重在实践,结合专题研究,开展教学改革实验。把前面几项任务都落实在教学改革上,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模式探索和试验,切实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益,并注意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进入日常教学,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校管理,是现代化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管理处处渗透着信息化管理的模式,网上信息发布、电子备课、资源共享、固定资产数字化、图书管理数字化等。师生能够体会到网络的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字世界的无穷魅力,同时有效地沟通了课内和课外、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学校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今后,我们将不断捕捉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继续加大投入、注重教师培训、不断创建和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加大各学科的整合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能适应时代需要、具有良好信息技术素养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小学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双湾镇中心小学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双湾镇中心小学在市、区教育局的支持协助下,坚持“抢抓学校发展机遇,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学校品牌,争创市区名校”的办学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规范化建设、标准化配备,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思路,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规范完善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工程,在打造“数字化校园”品牌方面取得了可喜得效果。
学校现有学生840人,在职教师70人。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推广,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层次正在接受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洗礼。在构建信息技术教育平台,提高师生的信息化水平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基础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我校以前硬件建设相对基础薄弱,信息化建设方面不够完善,远远适应不了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及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特别是硬件配备、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教师的培养成了学校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几年来,学校先后加大投资力度,建成了多媒体教室、多功能会议室、18个高标准电子白板教室、网络监控室、远程教育平台、校讯通学生信息网络平台、图书室管理系统、计算机语音教室等。教师办公、学生学习等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1.构建网站,提供平台。学校派专人经过城域网建设的培训后建成了自己独立的网站,并建有高质量并受师生欢迎的主页。内容更新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信息交流,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学生信息电脑化、教师培训网络化等。
2.实现“室室通”、“班班通”。我校互联网采取FTTB接入,学校的任何一台微机都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网路信息化的独特作用。也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
3.开设课程,夯实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要求标准三至六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补充相应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
4.加强培训,掌握技能,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我校现在100%的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相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另外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
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早已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
三、发挥信息化工程的实效性。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校管理,是现代化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管理处处渗透着信息化管理的模式,网上信息发布、电子备课、资源共享、固定资产数字化、图书管理数字化等。师生能够体会到网络的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字世界的无穷魅力,同时有效地沟通了课内和课外、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四、存在问题
1、网站初步建好,各个方面的内容还不够完善,还要借鉴其他网站好的经验来完善我们的不足。
2、资源不足,资源库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库的建设跟不上需要,资源库内容得不到充实,涉及领域面广量大,每年需要征订教学软件(资源)花费太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开发教学课件,参与学校资源库建设,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和应用课件。学校把教师制作的课件也纳入学校资源库,实现科学、有序的教学可用资源。
3、我校“城域网平台的应用”中覆盖的学校多,其中有天生炕小学、东四沟小学、五营小学、小井子小学,这些学校距离远联系不方便,专业教师少,再加上城域网应用平台中内容复杂,学校内完善速度比较慢,使得我们学校的网站的完善速度滞后。
4、我校的电教管理人员少,负责所有电教设备管理、维护,各个电教功能室的管理、应用、维护,还有远程教育,18个教室的电子白板教学的应用、管理、维护,三至六年级所有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教师的各种信息化培
训等都有我一人承担,工作量大、任务重,使得网站建设的速度过慢。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今后,我们将不断捕捉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继续加大投入、注重教师培训、不断创建和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加大各学科的整合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能适应时代需要、具有良好信息技术素养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小学信息化建设现场会汇报材料
小学信息化建设现场会汇报材料
xx小学自新校落成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办事处教委办的支持协助下,坚持“抢抓学校发展机遇,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学校品牌,争创市区名校”的办学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规范化建设、标准化配备,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思路,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规范完善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工程,在打造“数字化校园”品牌方面取得了可喜得效果。
学校现有学生778人,在职教师24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推广,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层次正在接受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洗礼。如何应对信息化建设,顺应潮流,构建信息技术教育平台,提高师生的信息化水平,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基础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XX年5月,xx小学新校落成。新校落成之初,学校信息化建设很多方面需要补充完善,硬件建设相对基础薄弱,远远适应不了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在诸多不利学校发展因素面前,学校审时度势,广开思路,寻求发展空间。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特别是学校的硬件配备、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教师的培养成了学校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四年来,学校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了多媒体多功能厅、多媒体会议室、13个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监控室、校讯通学生信息网络平台、图书室管理系统、语音室等。新建高标准的微机室,购置惠普品牌电脑53台,满足了学生的信息化学习。学校还为教师更换了31台高标配的计算机,教师办公、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1.构建网站,提供平台。学校有独立的网站,并建有高质量并受师生欢迎的主页。内容更新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信息交流,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学生信息电脑化、课时安排网络化等。
2.实现“室室通”、“班班通”。我校互联网采取adsl接入,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节点,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学校的任何一台微机都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网路信息化的独特作用。
3.挖掘资源,发挥资源库的作用。学校十分重视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内容不断得到充实,每年征订教学软件(资源)都在1.5万元以上。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品德、艺术教育等领域,面广量大。在购进资源的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教学课件,参与学校资源库建设,现在学校每一名教师都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和搜
集使用课件。学校把教师制作的课件也纳入学校资源库,实现科学、有序的教学可用资源。
4.开设课程,夯实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要求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三至五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补充相应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年级为计算机软件操作及画图软件的使用,四年级word小报编辑,五年级为图像处理及幻灯片制作、上网知识及网页制作。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
5.加强培训,掌握技能,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学校100%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
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早已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
在做好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专职人员都取得了专业的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通过走出
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第一范文
三、发挥信息化工程的实效性。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校管理,是现代化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管理处处渗透着信息化管理的模式,网上信息发布、电子备课、资源共享、固定资产数字化、图书管理数字化等。师生能够体会到网络的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字世界的无穷魅力,同时有效地沟通了课内和课外、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今后,我们将不断捕捉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继续加大投入、注重教师培训、不断创建和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加大各学科的整合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能适应时代需要、具有良好信息技术素养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王家小学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委办的支持协助下,坚持“抢抓学校发展机遇,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学校品牌,争创县名校”的办学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规范化建设、标准化配备,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思路,完善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工程,在打造“数字化校园”品牌方面取得了可喜得效果。学校现有学生196人,在职教师14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推广,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层次正在接受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洗礼。如何应对信息化建设,顺应潮流,构建信息技术教育平台,提高师生的信息化水平,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基础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一年来,学校先后建成了1个多媒体会议室、6个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监控室、校讯通学生信息网络平台、图书室管理系统等。新建高标准的微机室,购置电脑24台,满足了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还为每位教师配置一台海尔牌的笔记本电脑,教师办公、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效率和教学水平。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1.构建网站,提供平台。学校有独立的网站,并建有高质量并受师生欢迎的主页。内容更新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信息交流,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学生信息电脑化、课时安排网络化等。
2.实现“室室通”、“班班通”。我校互联网采取ADSL接入,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节点,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学校的任何一台微机都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网路信息化的独特作用。
3.挖掘资源,发挥资源库的作用。学校十分重视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内容不断得到充实。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品德、艺术教育等领域,面广量大。在购进资源的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教学课件,参与学校资源库建设,现在学校每一名教师都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和搜集使用课件。学校把教师制作的课件也纳入学校资源库,实现科学、有序的教学可用资源。
4.开设课程,夯实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要求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三至五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补充相应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年级为计算机软件操作及画图软件的使用,四年级word小报编辑,五年级为图像处理及幻灯片制作、上网知识及网页制作。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
5.加强培训,掌握技能,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学校100%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早已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
在做好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注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培训,多次组织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培训,专职人员都取得了专业的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理论和经验,使骨干教师不仅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还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