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梁贡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东梁贡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教育信息化就是运用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传播、储存、优化以实现教育信息的电子化和共享、互动、快速传递,便利创新与再生,进一步提高教育效益,促进教育改革和师生创新互动发展的过程。学校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在学校范畴的实现,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适应21世纪挑战的需要。这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与促进教育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制高点。
东梁贡小学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大力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下面就近年的工作作简要的回顾。
一、构建组织管理体系是落实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我校专门成立了由崔爱鑫校长亲自挂帅任组长,王金水校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负责人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为成员的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各人分工明确,各施其职,共商学校信息化发展大计。领导小组成员定期碰头,交流各条线开展的活动与具体工作设想。在每个年级组还专门设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其中教研组长任小组长,熟知电脑专业知识的老师任助理,其他教师为组员。有了层层的管理,确保了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
二、加大硬件投入是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前提
在办学过程中,我校多方筹集资金,科学规划,进行现代化技术装备。先后添置了白板4套,建设多媒体教室5个,真正实现5个教学班,100%班班通多媒体教学,先后购置计算机5台,师机比达到12:5,以上教学和办公设备均接入12兆光纤,同时学校还把7套教育机顶盒充实到课堂中,并配有多种电脑辅助设施,如喷墨打印一体机1台、激光打印机1台、数码照相机1台、数码摄像机1台、笔记本电脑1台等,保证供应经常性的各种电脑耗材。专门指定技术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确保以上设备能够正常运转。
三、着力软件开发是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
加大班班通使用考核力度,真正能够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其作用,很好的服务教学教研工作。采用现代化教学过关课,白板使用技巧小讲座等形式,使老师们尽快掌握使用技能。
四、加强师生培训是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教师是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者和开发者,学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他们信息素养的水平将制约现代教育技术的效益。因此,我们在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中始终坚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致力于使网络成为学生、教师必要的学习与交流的工具。
1、充分利用本校计算机教师的优势,利用空余时间对其他教师进行专门、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
几年来,为了能顺利通过教育信息技术的考试,我校组织计算机老师利用星期天给中青年教师进行技术指导,经过培训,我校参加考试的老师80%通过了教育信息技术的考试。除此之外,我校利用寒暑假,组织了青年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和网页制作的培训。目前,我校青年教师可以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运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老师们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现代化教学水平。
2、组织开展多样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评优和展示活动,营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浓厚氛围。
我校对过关课和教研部门组织的“一师一优课”认真组织,教师们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思想认识和技术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东梁贡小学虽然网络白板教学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广大教职工的辛勤工作下,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第二篇:梁集小学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梁集小学信息教育示范校申报材料
梁集小学现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0余人,教职工15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我校的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教育信息化建设硬件是基础,应用才是关键。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把现代教育技术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去,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结近几年来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可以概括为“四抓四促”,即“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一、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
近几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学校原有的电化教学设施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影响了我校素质教育实施进程。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出发,群策群力,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强信息技术设施配备,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水平。
学校科学规划,进行现代化技术装备。使多个多媒体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电脑都能上网。并提供全天(含节假日)24小时的上网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学校现有电脑7台,配有多种电脑辅助设施,如喷墨打印机一台、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打复印一体机,投影仪等,保证供应经常性的各种电脑耗材。并且建起了“校讯通”,和“班班
通”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要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坚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实践应用培训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运用水平。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教师培训:
1、集中培训
根据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教师队伍中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低的客观现实,集中时间、人力、物力,利用一年时间就信息化技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选拔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好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并做好记录,培训人员须持教案进行授课,严格考勤制度。在集中完成必修培训内容的基础之上,实行分层次、分内别的提高培训。我校教师先后完成了文字处理、幻灯片制作等内容,即将开展网页制作、博客注册与更新在线交流等内容的培训和网络资源的获取、加工、整合等综合性内容的培训。
2、问题培训:信息组对平时中出现的小问题,进行整合、归类,利用双周教研活动、教师集会时,进行问题的解答与分析;
3、问题交流:针对教师们在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信息组除进行包科室指导外,还建立了交流平台,让老师们把平时出现的疑问发布到网上,集思广益,让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三、抓规范管理、促运行机制。
1、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我校专门成立了由吕金娥校长任组长,赵秀英任副组长,其他相关科室负责人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为成员的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各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商学校信息化发展大计。领导小组成员定期交流各条线开展的活动与具体工作设想。在每个教研组还专门设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其中教研组长任小组长,熟知电脑专业知识的老师任助理,计算机老师做指导,教研组其他教师为组员。有了层层的管理,确保了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
2、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从设施建设、设备维护、资源应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目标,使相关人员既知道做什么,也知道如何做,并使每位教师都能做有目标,行有规范。我们先后制定了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使用、领用借还、报损报废等制度,建立了有效地管理机制,使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管理使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科学规范。
3、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转。在安全措施上,安装了防盗门和监控设备。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了设备管理档案,信息组人员经常深入各工作岗位检查指导管理和教学应用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研究解决学校存在的疑难问题。
四、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信息化教育设备的正常、有效运转,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我们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设备的应用工作:
1、网络教研。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老师们的教研宽度和深度都
得到了加强,教学教研的视野面也随之开阔:在网上,能跟很多知名的学者专家交流;能跟知名教师进行教学问题探讨,不自觉中,教师们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加强。教研活动时,讨论的问题更加细致了,也更有针对性了,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多了,整个教育教学面貌较之以前有了根本的改观。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真正做到了教学方法共研,教学内容互商,教学问题同做,教学资源共享。
2、教研活动。利用信息化设备积极开展电化教学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评选,引导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和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广大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与教学实践问题的探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远程培训。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远程教育教学培训,如每年的暑期学科教师远程研修,“2011年全国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国培计划”等。
4、数字化管理。在合理高效利用信息化资源的同时,我们依托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校园网,将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德育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全部纳入了信息化管理范围,实现了学校管理的优质、高效。
5、教学反思。每个月,信息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师进行全校教师的集体反思行动,反思的主题大都出自当前学校教学的热点、焦点及整合教学实践中的成败得失。并通过网络共享,将问题化研究渗透给每一位教师,促使全体教师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提高,从而提升全校教师的凝聚力,共同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6、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培训,促使其全面发展。
(1)开设课程,务实基础。
我校四~五年级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四年级主要以Word操作为主,学会文档的打印、编排;五年级以网上查阅资料为主,学会网上浏览,拓宽收集信息的渠道。
(2)成立多样的信息学兴趣小组,提升学生使用现代化技术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以上是我校在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工作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工作,离上级要求还有很远距离,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西平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西平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就是运用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传播、储存、优化以实现教育信息的电子化和共享、互动、快速传递,便利创新与再生,进一步提高教育效益,促进教育改革和师生创新互动发展的过程。学校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在学校范畴的实现,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适应21世纪挑战的需要。这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与促进教育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制高点。
西平小学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大力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下面就近年的工作作简要的回顾。
一、构建组织管理体系是落实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我校专门成立了由曾智校长亲自挂帅任组长,张沛校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科室负责人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为成员的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各人分工明确,各施其职,共商学校信息化发展大计。领导小组成员定期碰头,交流各条线开展的活动与具体工作设想。在每个年级组还专门设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其中年级组长任小组长,熟知电脑专业知识的老师任助理,计算机老师做指导,年级组其他教师为组员。有了层层的管理,确保了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
二、加大硬件投入是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前提
在办学过程中,我校多方筹集资金,科学规划,进行现代化技术装备。先后添置了阶梯教室(1个),多功能教室(1个),学生机房(1个)、广播室、等设施,每个行政办公室及综合学科教师办公室都已配有电脑。10多个专用功能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电脑都能上网。并提供全天(含节假日)24小时的上网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学校现有电脑50台,配有多种电脑辅助设施,如喷墨打印机两台、速印一体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复印机、等,保证供应经常性的各种电脑耗材。
三、着力软件开发是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
1、构建网络,发挥效应。
2006年5月,我校筹建西平小学网站,分设学校概况、学
校管理、教师天地、学生天地、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版面。至今,登陆拜访者有十多万人次。
我校用校园网信息平台为基础建立学校资源库。利用校园网可在校园的主域中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各多媒体教室可直接播放主域上的任意一台电脑上的多媒体课件。学校自行设计的学校主页可在局域网发布信息,教师可在校园网中建立自己的邮箱,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了解学校信息参与学校管理,鼓励学生在校园网上开辟个人主页。平台提供学校管理、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统计等功能,具备无纸化办公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它的网络效应,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校园网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⑴校园广播站每天早、中午播放节目,使学生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⑵开放学校校园网络。每天中午十二时至一时,下午四时至五时三十分,我校学生机房为全体学生开放,允许学生上网查询资料、打印文件。让学生充分感受互联网带来的精彩、方便、快捷的各种信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开设课程,务实基础。我校一~六年级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一二年级以游戏为主,熟悉鼠标,激发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三四年级主要以Word操作为主,学会文档的打印、编排;五六年级以网上查阅资料为主,学会网上浏览,拓宽收集信息的渠道。上课均为二人一机。
四、加强师生培训是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教师是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者和开发者,学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他们信息素养的水平将制约现代教育技术的效益。因此,我们在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中始终坚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致力于使网络成为学生、教师必要的学习与交流的工具。
1、充分利用本校计算机教师的优势,利用空余时间对其他教师进行专门、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
去年,为了能顺利通过教育信息技术的考试,我校组织计算机老师利用星期天给中青年教师进行技术指导,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我校参加考试的老师全部通过了教育信息技术的考试。除此之外,我校利用寒暑假,组织了青年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和网页制作的培训。目前,我校青年教师可以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运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运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主页。老师们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现代化教学水平。
2、组织开展多样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评优和展示活动,营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浓厚氛围。
我校选派了语、数、综合学科共11位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学课堂评优活动,掀起了我校教师课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高潮,教师们纷纷自发的“拜师学艺”,有的自费参加课件制作培训班,有的请来熟人指导运用电脑技术„„评优课上,精美实用的课件、娴熟的运用媒体技术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加的11人中共有8人获奖,其中两人获一等奖,两人获二等奖,四人获三等奖。
2009年4月,我校举行“园丁杯”数学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要求自选教学内容、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参赛的九位教师经过整整一个多月的忙碌,完成了课件制作,上出了充满现代气息的充满活力的优质课。在课上,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课件制作已达到专业水准。这一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也带动了全校教师学电脑、用电脑、做课件的热情。
3、建立课件开发中心,发挥集体智慧,开发和设计优秀的课件。
2006年始,我校逐步成立了课件开发中心,由教导处分管领导谢重和牵头,网络管理员叶冲负责,各电脑爱好者志愿加入,收集各类声音、图片素材,研究课件制作发展趋势,尝试制作富有挑战性的多媒体课件。
4、成立多样的信息学兴趣小组,提升学生使用现代化技术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从2006年始,我们成立了打字、电脑绘画、信息学奥林匹克等兴趣小组,辅导老师定期给予辅导。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先行一步大大激发了全校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强烈兴趣。目前,我校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均能较为熟练地上网查询资料、下载文件、打印作文日记、创作电脑画。
五、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就应该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此,我们作了如下的工作:
1、与学科教学整合。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主,课堂上教学信息的传递呈单向性,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令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从2009年始,我们就在构思如何将电脑与网络引进课堂辅助教学。我们在数学课上首次进行实验,在“圆的周长”一课中,先由学生独立操作量出一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再利用网络了解其他同学的操作后所得的数据,最后将全班同学的测量结果汇总,从中发现规律,探讨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课堂上的信息传递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的实时交流,提高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分别在社会、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积累了经验。
2、与教育科研结合。
2009年,我们立项课题“校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就网络与小组学习、网络与课程开发、网络与研究性学习三个方面开展研究。目前,我们在网络与研究性学习方面进行了一番有益的尝试,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借助于网络。课题组教师与学生一起拟定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提出研究内容,然后由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形成解释,最后师生共同对结果进行评价,撰写研究报告。
西平小学虽然刚重建完工,但是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广大教职工的辛勤工作下,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第四篇:国奥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依托信息化媒介 助推可持续发展
于洪区国奥小学信息化工作汇报 2016.11 沈阳市于洪区国奥小学成立于2006年9月。学校由最初的6个教学班,158名学生,16名教师,发展成现如今的23个教学班,940名学生,45名教师的办学规模。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在不断改变。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尊重儿童生命发展状态”的办学理念,把现代教育技术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去,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高标准建设,信息化基础打得牢
近几年来,区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为我们的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1.校园网络建设
学校拿出20万专项资金用于完善学校的网络配置,学校以1000Mbps的骨干带宽光纤形式接入沈阳教育城域网,无线网覆盖全校,支持网络互联、校园广播网、校园电视网、校园安防网等多网融合,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
2、录播教室建设
学校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专业化的数字化平台,投资30余万元建成全新的录播教室,可以高质量地全面记录教学活动全过程。满足了学校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远程教育的视频制作和重要会议、学术报告等录制任务。
3、目前我校的微机教室投资20万元,装配电脑50台,并建成开放的微机广场,配备电脑45台,为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4、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校投资3万元配备了点阵笔这一高科技分组互动教学设备。学生仅需用笔在自己的答题纸上书写,教师便可从自己的主机上看到每个学生的答题过程和解题思路,实现了精细化输入在纸和笔之间的创新。
5、教学楼门上方和大厅还分别配置了LED显示屏及彩显电子屏,为全校师生提供宣传服务,此项投入共计10万元
6、为了让信息化走进校园各个角落,我校投资10万元建成多媒体电子班牌系统(23个),配备在校内每间教室门口,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显示班级简介、多彩活动、网上空间、阅读天地等为师生提供交流及校园服务的平台。
7、为有效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今年我校投入9万元为6间教室安装了交互式智能一体机,一体机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了新的课堂形式,真正实现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8、学校建有数字校园安防和一键报警系统,安防系统范围涵盖校园周界24个监控点及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和通道。如在校园内遇到紧急事件,只要按动紧急报警装置,警方会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9、学校建有校园广播系统,集广播、作息、讯号、背景音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开创了以音乐代替铃声的先例,让学生在学习间隙欣赏优美的名歌名曲,陶冶了学生情操,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10、科学探究实验室
科学探究实验室主要承担科学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任务,在科学探究实验室内,孩子们可以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和研究,我校的科学探究实验室配备了科学探究综合实验项目共计50多个。满足学校的个性化、特色要求为新的课程建设增添活力。
二、高效率应用,信息化推进效果好
强化技能、优化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其应用水平是检验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标准。
(一)办公智能化
在合理高效利用信息化资源的同时,我们依托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校园网,将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纳入了信息化管理范围,实现了学校在网络环境下办公的优质与高效。
学校每个老师的电脑里都有一个“布谷鸟”软件,它传送文件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即使断外网,学校内部依然能正常使用。除了传送文件,“布谷鸟”还有公告管理、公共信息查阅等功能。学校各项活动都能通过公告发布给全体老师,真正提高了办公效率。
我校的“今目标”电子签到软件,改变了以往手签方式,省时省力;另外我校学生的电子学籍系统,电子档案、后勤服务、财务等都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
(二)教研数字化
1、网络教研
我校所有教师均开通了“人人通”空间。它有效促进了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有效互动。我校在教育资源平台上还开通了6个名师工作室,4个学科工作室,2个专题协作组。并定期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工作室里的成员可以就某一教学问题或教学现象在名师的引领下进行交流互动,改变以往教研活动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老师甚至可以在家里参与话题交流。老师们的教研宽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加强,教学教研的视野面也随之开阔。真正做到了教学方法共研,教学内容互商,教学问题同做,教学资源共享。
2、“电子”备课
我校鼓励教师实施电子备课,首先老师利用沈阳市教育资源网上下载自己所需的资源,整理好自己的教案及相关课件,保存到自己的微机中;接着教师集体研讨修改,形成适合自己教学的个性教案,完成自己的书头案,我校的特色书头案在上学期的视导检查中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最后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源上传到学校的服务器相应文件夹中,便于老师之间的资源共享。
3、教师培训 结合我校的教师现状,每年都会对教师进行全员的信息化培训比如:电子白板使用、一体机使用、视频编辑、动态PPT制作等等,切实提高老师们的信息技术能力。
同时我校还利用信息化设备积极开展各类信息技术活动:如打字比赛、班级课表制作比赛、优质课、优秀课件评选等,促进老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本学期的“一师一优”晒课活动中,我校教师全员参与,其中刘晓晶、吴杰、苏越获得市级优秀课,孟凡静、陈华获得省级优秀课。
(三)办学开放化
1、人人通网络平台
“沈阳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的开通,为我校的日常管理,教学教研,家校沟通等工作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新模式。学校空间,班级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环环相扣,让沟通更便捷,管理更高效。2、51Talk--无忧英语
在区教研室的牵头带领下,我校部分学生加入了无忧英语的学习,51Talk提供一个平等开放的平台,在平台上外教亲自执教,面对面指导,提高孩子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数字化图书馆
2013年,我校建成了数字化图书馆,引进数字图书10万册,并不断更新。每天中午学生可以利用开放的微机广场在网上阅读数字图书馆内的书籍,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4、家校无缝对接
为了便于家长实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我校先后在2008年和2012年引进了校讯通和手心网的教育服务网站。让家长不仅关注孩子成绩,更关注孩子综合素质;全面配合家校共育,正面鼓励孩子,同时也能与其他家长探讨教育方法。
2014年我校建立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目前共有2558人关注了我们的平台,学校每天将有价值的新闻及学校活动做好照片和稿件发布到平台上,家长在平台上留言、点赞、反映情况,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实时动态。
5、见缝插针的德育教育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德育处会利用手机随手拍一些孩子们的好人好事、学习中的趣事、校园中存在的不良现象等,并上及时传到学校的网站上,利用这一平台使老师们能及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一定作用。每天早晨,我们还利用校园电视台定时播放传统故事会、新闻早知道、卫生、心理健康讲座、安全常识教育讲座,让孩子们每天随时能够受到德育的浸润。
三、高水平成效,信息化未来看得远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从2006年建校起始终坚持1-6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更增加flash制作,摄影,儿童编程等内容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校还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比赛,并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如:我校刘喆老师指导学生绘制的《猴子看月亮》、《中国龙》、《小鸟的家》等作品均获得沈阳市一等奖,同时校获得沈阳市优秀组织奖。
二星数字校园建设以来我校陆续有孟凡静等11位教师的课堂实录和课件获国家级、省级奖项,闫丽佳等8篇信息化相关论文获奖。刘喆等17位教师参与的《小学阶段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获辽宁省优秀课题,张洪涛等3位老师获于洪区电子白板应用大赛一等奖。
尽管我校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先进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教师的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尚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忠心小学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让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添砖加瓦
——游仙区忠兴镇雅居乐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忠兴镇雅居乐小学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88人,专任教师45人,是“绵阳市示范小学”、游仙区“名学校”。学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把现代教育技术纳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去,将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抓教育投入,促条件改善。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现有计算机教室一间,多媒体教室两间,油印室一间,图书室、音乐教室、美术室、体育保管室、实验室、实验保管室各一间;每个教学班都配备“班班通”设备,基本达到每位老师一台办公电脑;学校接入100M光纤,网络覆盖所有办公室、所有教室、所有电脑,真正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校园监控覆盖了大门、侧门、围墙四周、食堂操作间、储藏室、就餐区域,基本实现了校园内全覆盖。
二、制度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保证
1、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和信息中心主任任副组长,教导主任、各年级组长和信息技术教师成立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完善各项制度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为学校信息化发展出谋划策。
2、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我校进一步完善了《计算机教室管理使用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使用制度》、《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管理制度》等,拟定了《班班通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多媒体设备使用奖励制度》等。通过制度要求教师们来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制度来激发教师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制度来实现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功能。
3、定期排查,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转。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了设备管理档案,设备落实到教师人头。信息技术中心人员经常深入各工作岗位检查指导管理和教学应用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研究解决学校存在的疑难问题。
三、抓学习培训,促技能提高。
我们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摆在重要位置上来抓,坚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实践应用培训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运用水平。
1、定期对教师就信息化技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2、针对教师们在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信息技术中建立了QQ交流平台,让老师们把平时出现的疑问发布到QQ群中,集思广益,让大家共同想办法。
3、通过教师赛课、课件制作比赛等形式有效地提高教师应用水平。
4、录制课堂实录,为教育教学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教师通过观看自己的课堂实录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四、抓设备应用,促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信息化教育设备的正常、有效运转,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我们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设备的应用工作:
1、用好班班通,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环节,每位教师上课使用班班通的情况要做好记载,作为期末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如今,每位教师都能熟练的使用班班通,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电子备课,鼓励教师全面实施电子备课。我们进行教师集体备课,教师再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修改,形成适合自己教学的个性教案。
3、教研活动。利用信息化设备积极开展电化教学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评选,引导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和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广大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与教学实践问题的探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建立家校联系的平台——校讯通,班级QQ群、微信群。我们取得家长的同意后,把“校信通”这一先进的无线通讯方式运用到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班还建立了班级QQ群、微信群,很好的解决了我们和家长的交流和沟通问题。
5、建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平台——校务群、青年教师学习群。我们充分利用校务群这个平台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序的安排和指导,平时上级文件的传达、评优评先的公示、校务工作的安排等。青年教师在学习群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学感悟,教科室给青年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大大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6、图书室实行一卡通开架式借阅,实现了采编、加工、流通、统计、公共检查查询的计算机管理,简化了借阅手续,提高了图书流通率。
虽然通过全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信息化运用有了比较大的改善和发展,但我们与先进的学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不断探索,积极营造教育信息化氛围,将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促进教育教学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