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6:4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后感》。

第一篇:《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后感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后感

潘丹

时光飞逝,自从2004年7月进入周口师范学院,一转眼已经十年过去了,在这十年中,我主要担任心理学的教学工作,同时也兼任学校的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作为一名年轻的“老教师”,或者也可以说是一名“老资格”的年轻教师,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体会过成功的喜悦,也经历过失败的打击,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仍然存在很多困惑。上学期,领导给每名教师下发了一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叮嘱大家在业余时间进行阅读,在翻阅的过程中,这本书深深的引起了我的共鸣,使我手不释卷的读了下去......先说说这本书的作者吧,此书的作者是美国的肯.贝恩(Ken Bain),他是美国影响较大的四个教学中心,即纽约大学优秀教学中心、西北大学瑟尔精英教学中心、范德比尔特大学教学中心和蒙特克莱尔新泽西州立大学教学资源中心的创始人,现为蒙特克莱尔新泽西州立大学教学资源中心主任,在教学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曾获得多项全美教学奖,被誉为美国最好的老师之一。肯.贝恩对不同大学和各个学科近百位卓越教师长达15年观察研究的总结。透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本书为我们描绘了精彩教学的典范,举出了学生展现创意和发掘自己潜能的实例,揭示了卓越教师对学生产生持久积极影响的秘密。再来看这本书的构成,全书有前言、八章的主要内容及附录。其中主要内容有:如何才算卓越?卓越的教师知道学生如何学习吗?卓越的教师是如何备课的?卓越的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期望?卓越的教师如何驾驭课堂?卓越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卓越的教师如何评估学生和自己?从卓越的教师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什么?每章都是以问题为标题,非常醒目且引人深思。其中第一章“如何才算卓越”和最后一章“从卓越的教师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什么”是引发我思考最多的两个标题。第一章提纲挈领,第二章至第七章均是从不同角度对第一章的具体阐述。关于“如何才算卓越”的问题,未读本书之前,我觉得自己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大学教师,读了本书之后,我发现,其实自己做的很少很少,远远达不到一个卓越教师的标准。繁杂的工作总是占去了太多时间,而使自己很少花时间来思考,很少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就很少发现自己的不足,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不足,更是教学技巧、为人师表等方面的不足。根据本书,我总结出卓越的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清楚的了解自己所教的课程,了解自己所带的学生,精心而独到的为教学做准备,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学习,大方得体地对待学生,成功的教学方法及掌控课堂的艺术,正确地评价自己。成为一个卓越的大学教师,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奋斗目标。有了感悟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要付诸实践,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做起,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认真备课。士兵不打无准备的战斗,教师不上无准备的课。这不仅是教师对学生负责问题,也是教师能不能立得住三尺讲台的前提条件。备课中应特别注意:一是了解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对本课程教学要求,认真设计本课程教学目的要求,既注意理论深度,更注意结合实际教学;二是认真研究各教材的差异和本院选择教材的异同,既不能完全脱离本教材,也不能完全按本教材讲授;三是认真制作教学课件,注意选辑生动的现实资料,丰富和活跃教学内容和形式。

第二,认真讲好每一节课。除认真、充分备好课这一前提基础外,教师还要在课堂上通过逻辑演绎和口头表述将所要传授的理论知识表达出来,让学生了解、认知并掌握;没有什么经典、法则可供我们统一把握,唯有做到教学内容熟悉,讲授熟练、流畅;教学方法恰当,能够调动学生听课的主动性和热情;管教管学,课堂控制状况良好;教学效果良好,经得起

学生和学院的测评。

第三,认真履行院系下发的每项任务。讲好课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但是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还有很多其他的任务需要完成,比如带领学生完成教育实习任务、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和答辩等,此外进行科研和教研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而针对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需要我们贡献心力。只有全身心投入、兢兢业业的对待每一项工作,才能顺利完成这一系列重任。

第四,要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虽然大学中的各院系都有专职的辅导员,但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用爱去滋润学生心田。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在最后一章中,作者强调了一个观点:卓越的教学是可以学习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做好教学工作需要付出长期、不断的努力。想要成为一名卓越的大学教师,除了需要我们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形成自己一套教学模式和工作方法,还要求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要在各方面不间断的向前辈教师和优秀教师进行学习,与他们看齐。

总之,读过《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本书之后,我受益匪浅,既感到压力,同时也受到了启发。压力是认识到自己和一名卓越的大学教师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启发是了解到卓越的大学教师的水平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而达到,这样就更加明确了努力工作的方向,使自己能够逐渐向成为一名卓越的大学教师这个目标靠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后感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是美国蒙特克莱尔新泽西州立大学肯·贝恩教授对不同大学和各个学科近百位卓越教师长达15年观察研究的总结。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向我们描绘了精彩教学的典范,列举了学生展现创意和发掘自己潜能的实例,揭示了卓越教师对学生产生持久积极影响的13个课堂教学技巧,7条普遍规律和颠覆传统的教学理念,我读后感觉受益匪浅,既感到压力,同时也感到欣喜,压力是认识到自己和卓越教师差距甚远,欣喜是了解到了卓越教师也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造就,为自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老师,面对的教育对象和本科院校有很大的差异,而作为设计学院的学生和学校的其他专业相比也有自身的特点,比如他们思想活跃,可塑性强等,这给我们的教学也带来很大的挑战,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真切体会和认真反思,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是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是教育最主要的承载形式,而学生学习的本质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卓越的教师应学会利用课堂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鼓舞、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并允许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互动,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努力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等方面产生积极而持久的影响。

二是要和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的本质乃是让学生在知识结构、人格塑造及心性灵魂等方面朝着更为完善的方向转变。卓越的教师把学生视为和自己一起追寻真理旅途中的同伴,是学生踏上寻求人生目标精神之旅的领路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和学习者,要和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在课堂内外,老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可以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人生抱负、顺利挫折甚至失败教训等,这种信任和坦率可以和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互动,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三是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非常了解所教的科目。此外,他们在为教学所做的准备中,非常严肃,认真,并且对待教学就象他们对研究、搞学术一样,付出极大的努力,他们对学生有更多的期待,优秀的教师会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在这一环境中会激发学生去努力掌握概念的真实任务,让学生反思在学习中的假设,研究他们的思维模式。有巨大影响力的老师会对学生显示一种强烈的信任,他们会认为学生渴望学习,而且有能力学习。这些老师对学生的评定主要依据主要的学习目标。不会因为而且困难而责备学生。他们对学术界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不只专注于课堂上个人的成功。

四是以教育为目的,注重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教育的根本在于“育”,“育”的本质在于“化”,“化”的主要表现为“变”,因而,教育的本质乃是引起受教育者知识结构、人格塑造及心性灵魂等方面朝着更为完善的方向转变。教学是教育最主要的承载形式,实施教学的内容形式及教学前后的一切工作都将服务于如何产生更好教育效果而实施。而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是对已有思维模式的改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卓越的教师主要采取与学生交谈的形式,帮助学生从接受型认知者、主观型认知者和程序型认知者发展成为投入型认知者,使学生真正成为独立的、有判断力和创造力的思想者。他们认为对学生讲述的任何东西均是谈话而不是表演,他们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鼓舞、激发其思维和提出质疑,与学生互动,激励并允许学生之间互动、和学习材料互动。交谈中,卓越的大学教师为理解一个概念或者作出一个最佳解释而竭尽全力营造自动交流的意识,促使学生感觉到他们是在共同努力、双方都是这场谈话的主角,这种教学无异于邀请学生围着饭桌交流。卓越的大学教师不单单是优秀的讲演家或讨论的领导者,从根本上讲,更是特殊类型的学者和思想家,引领自己和学生钻研学问、享受智慧人生。以上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站在育人第一战线的高校教师,我深感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我将努力践行书中一些好的做法,努力缩小与卓越教师的差距,争取在欧亚这片热土上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与合格的公民。

第三篇:《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后感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后感

寒假期间,在校领导的力荐下,有幸拜读了《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本书,透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该书为我们描绘了精彩教学的典范,举出了学生展现创意和发掘自己潜能的实例,揭示了卓越教师对学生产生持久积极影响的秘密。读了这本书之后,颇有收益,现叙述如下:

中国在过去30年走过了一条非常特殊的发展道路—— 一条欧美需要几十年才能够走完的道路。我们今天拥有的一切,在30年前、20年前,甚至10年前都不敢想象。在未来的20年里,中国将会发生比过去30年更加根本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全部内涵也许我们现在还无法想象,但是就像30年前无法想象今天的变化一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中说:“毫无例外,杰出的大学教师非常了解他们所教的科目,他们是活跃在科研一线且成就卓着的学者、艺术家或科学家。”这样说的根本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真正领会了创新的精髓和精神实质,因此可以向学生更好地传授该领域的知识和创新思维方法;其二,科研有利于实验条件和实验基地的建设,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三,科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其四,学生参与科研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团队精神。

研究型大学的老师必须做科学研究,大学老师做科研是大学的根本使命——人才培养的要求。大学对于社会来说主要有三大功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而联系这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最基本要素就是科研。

过去,我们曾经把人才培养狭义地理解为教学工作,即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学习知识当然重要,但是当我们毕业多年之后再仔细回想时就会发现: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很多已经忘记,即使没有忘记,那些知识中也有不少已经老化。但是,我们在大学期间学到的、领悟到的能力却永远不会忘记。这就启发我们,要调整过去的片面理解,要在学校范围内确立知识传授、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国在未来20年要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走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必须把创新能力作为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假如我们的教师只做教学不做科研,他们就不可能了解科学最前沿的进展,也不可能启迪学生创新的思维方法。他们就只能起到知识传授的作用,而且所传授的知识也是相对老化的知识。因为通常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最前沿成果,到发表论文再到写成教材,再到教师把教材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中间往往至少要经过3~5年的时间。这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是跟不上时代前进步伐的。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如果教师都能把来自科研的感悟和思想方法与学生一起分享,就能大幅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一位西方教育家讲过,大学的本质就在于把一群极具创新思维的教师和一群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励,产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创新能力和智慧。大学的根本使命和作为大学教师的职责都要求我们大学的教师一定要做科研,而且要做最前沿的科研。教师的研究水平越高,所培养出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越强。

过去30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由制造业经济所驱动;在未来的20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将会实现转型,转为知识型经济所驱动的发展模式。不言而喻,知识将在未来20年时间里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大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经济强国的发展过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将是任何其他历史时期和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第四篇: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体会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体会 “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模式

哈佛大学的桑德尔在上他的司法公正课的第一天就带来一个能引发兴趣、需要思索的棘手难题:假如你是一个有轨电车司机,失控的车子正向在铁轨上工作的5个人冲去,你无法刹住电车,似乎车子注定要碾过他们、把他们压死。正当你在铁轨上减速行驶,一分一秒临近这场即将来临的悲剧之时,你突然注意到一条可以驶入的铁路侧线,如果驶入侧线,车子将把侧线上工作的一个人压死。“你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他问学生,“你是否把车子驶入侧线,压死一个人,但是救出另外5个人?”

在这个练习当中,桑德尔希望激发学生去思考合法性的基本问题,在将他们自己的思维与某些大哲学家的思维对比过程中理解自己的思维,他通过这门课程将所有主要哲学流派和作家穿插在他打算引起学生兴趣的当代意识形态的斗争中。而且,他不断地改进问题以适应一届又一届的新学生。

许多优秀的教师深思熟虑、仔细斟酌,努力面对一些学生们可能带到课堂上的思维模式。我们看到课程正是围绕着这些思维模式进行的,这些思维模式也正是该课程所要质疑的,而这样的课程才是我们称之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模式。

知识是构建的,不是灌输的

20世纪80年代初,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两位物理学家想要知道,一门典型的按照传统强调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物理课程是否能够改变学生对于运动的看法。为了找到答案,他们设计并验证了一套测试题,来确定学生是如何理解运动的。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选修课程之前,对物理世界都有一套基本的直觉的看法。

学期结束后,两位物理学家用同样的卷子再次对学生进行了测试,发现该课程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相当小,甚至许多成绩得A的学生都仍然不同意牛顿的看法。

两位物理学家单独走访了几位坚持不同意牛顿定律的学生,想看看能否说服他们放弃原先的错误理论。在访谈期间,他们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运动理论来预测一个简单物理实验中将要发生的情况。学生作了自己的预测,然后研究人员当面进行实验,证明那些依靠错误运动理论的学生作出的预测是错误的。但当物理学家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观点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解释时,他们发现:许多学生仍然拒绝放弃他们错误的运动观点。

富有成效的老师总是要求学生以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成果的眼光来看待部分现实,他们并不认为这只是让学生“吸收知识”,因为他们相信学生必须使用现成的思维模式来解释自己所遇见的一切,所以他们认为那样做是刺激知识的构建,而不是“传递知识”。

创造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

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所谓“自然”是因为学生“无意中”遇到某些问题和任务,其中包含了他们正在努力学习的技巧、习惯、态度和信息,这些内容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这些真实的任务能激发好奇心,成为内在的兴趣;所谓“批判”是因为学生学会以批判的态度来思考,以证据来推理,运用各式各样理智的标准来检验他们推理的质量,在思考的同时作出改进,对别人的思想提出具有探索性和深刻见解的质疑。

杰拉尔德·米德为他的法国现代史课程构思了一个类似的程序邀请学生踏上重返18世纪末叶之旅;在琼·古德温有关言论自由的课程中,学生可以扮演最高法院的法官,决定一个棘手但现实的案子;在另一个叫“新兴经济学”的程序中,经管系的学生可以针对在新兴经济的形势下如何做生意向一个假想公司的执行总裁提供建议。

简单但深奥的观点指导着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体验,这种观点是:(1)当人们觉得问题有趣味又美妙或很重要时;(2)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然而有人支持、鼓励的环境里,他们觉得对自己的教育有控制感时;(3)他们可以与其他学习者合作学习,尽力解决问题时;(4)他们相信他们的工作将被视为公正和诚实时;(5)在老师对他们的努力作出评价之前,他们可以尝试、失败、可以从有经验的学习者那里得到反馈信息时;人们往往学习效率极高,并且这会对他们的行为、思考或感知的方式产生一种持续的、本质的和积极的影响。(摘自《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美]肯·贝恩著,明廷雄、彭汉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专家分析】教无定法,成为优秀大学教师有道可循

要做成功的教师是有道可循的。这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琢磨,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严肃的智力行为、一种学术成就、一种创造”,并从挫折和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锤炼与提升。

一个多月前,我在一所高校进行了一次题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讲座。起这样一个题目说明我心虚,因为我并不确切知道,做一个好的大学老师,究竟有哪些已成定论的要求。“我心目中”则是见仁见智,由个人说了算,这样我才会稍微轻松些。前些天,北京大学出版社给我送来一本书:《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要我说点意见。我高兴极了,心想要是能在一个多月前给我就好了,免得我煞费苦心去琢磨该怎样塑造一个好的大学老师的形象,并且,演讲肯定会更为丰富真切了。

教无定法与4个“真”

由于职务关系(我曾担任北大教务长和常务副校长),我对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大学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大学老师之类的问题,还有种种看似矛盾却又在理的说法,如:“大学教师主要靠学问好,学问好了,自然教得好”,“教学要有基本功,基本功要在年轻时打好”等都时常思考。我从北京大学的一些知名教师和在学生中很有影响的教师身上看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风格是五花八门的,但却都能给学生以深刻影响、取得卓越的教学成就,真是教无定法!

不过,他们的成功的确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除了学问好以外,至少还要热爱学生。这样,我曾把好教师的条件归结为4个“真”,即真知、真信、真行和真情。但这些条件只体现了教师素质的一个方面,没有包括怎样进行教学、如何实现教学目标,以及怎样具体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和各类学生学习中发生的问题等重要方面。

这里还要界定怎样才算是好老师。教学涉及性质不同的各种学科,又面对活生生的、有着个性、资质、经历、志向、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千差万别的人,要找出共同规律,确实不容易。所以,要回答“怎样才算是好的大学老师”和“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大学老师”之类的问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研究的。

身为美国几所名牌大学教学中心创始人和主任的肯·贝恩教授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从考察近100位大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一套优秀教学所共有的东西。这里有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环境等,还有首要的——怎样才算是好的大学老师,这些都结晶在《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本书里,给了我们中国的大学教师以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教育要以人为本

中国古话说:“名师出高徒”。衡量教师成绩,最重要的看他是否培养出了杰出的人才。但一切有杰出成就的人物是否都曾受业于卓越的教师?对这个问题,从中国近代科学史上信手拈来的资料中似乎就能得到肯定的回答。例如,姜立夫之对于陈省身和陈省身之对于吴文俊,吴大猷与王竹溪之对于杨振宁和束星北与吴大猷之对于李政道,这些已经成为中国科学界的佳话。不过,仅从历史片段摘取个别例子,还不算科学命题的证明。贝恩的这项重要研究恰恰就是从进行这样一种调查开始的,他证明,成功的教学能产生成功的学生。如果进一步问:成功的教学为什么能获得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贝恩回答说:成功的教学能够“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并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产生了持久、真实和积极的影响”。这里,作者给“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下了个“深度学习”的定义,并且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为背景进行了深入讨论。尽管教学形式多样,有课堂讲授、讨论、练习以及科研实践等,但都可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也就是学生不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科事实和概念,而是能理解、分析、判断,并能进一步提出问题和进行创造。至于给学生以持久、积极的影响,就不仅涉及提高学生科学思维与专业能力,而且要体现在学生获得良好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上,这是一种“做人”的教育。所以,卓越的教学既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又要促进人的发展;或者,按照我们的话来说,卓越教学是包含正确做事和正确做人两方面的教育。这些,可以说是卓越教学的理念和目标。

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变得狭小,各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也显出惊人的相似。近十几年来,中国大陆的高等学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要改变过去把人训练成“工具”,或成为社会机器中的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那种教学模式,而强调科学与人文相结合,通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从事各种工作的本领,而且能探索做人的意义,进而发展成具有健康情感和社会责任心的人。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强调人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这和贝恩教授在其书中阐述的教学观念和目标何其一致!

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措施来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贝恩认为:“要想懂得教学成功的秘诀,我们必须既研究原则,又探索技巧。”为此,本书通过回答6个问题,从许多卓越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4项关键概念、7条教学原则、4个课堂教学技巧、13个备课需要考虑的问题等。这里有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和机智有趣的说理,例如,作为优秀教学的第一条原则是“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参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全过程,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开启其积极的思维、智慧与潜能。这条原则要运用于各种教学方式,包括讲课、讨论、实地考查、案例和项目研究中。这里,作者通过对许多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教授的教学情景的描绘,形象鲜明地展示出原则的运用,给我们以生动的启示。比如,他描写哈佛大学一位化学老师“将科学、历史和诗歌融会贯通来讲课,讲一些人类探询天地万物的故事来了解自然奥秘,引导学生投身历史斗争的长河之中,去探询和了解宇宙之谜”,在关于聚合物的一节课中穿插了尼龙的研发如何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在理解化学概念的同时,也感受到科学的巨大社会作用和深刻的人文熏陶,这和我们提倡的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思想如出一辙。

卓越教师是后天造就的“毫无例外,杰出的教师非常了解他们所教的科目,他们是活跃的成就卓著的学者、艺术家或科学家。”道理要让别人懂,必先自己懂;真理要让别人信,必先自己信。按我的理解,杰出教师是通过对自己学科的深入研究,通过对其他领域的广泛涉猎,真正领会了学科的精髓并掌握其精神实质的人。他们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孜孜不倦、执著追求,深信其结果为真理,且亲身努力实践,乐于也善于将学科的科学真理贯彻于行动、应用于社会。但是,教师光有这些专业或学科上的造诣还不足以成为优秀教师。“并非每一位优秀的学者都是卓越的老师。”好教师还要能够推己及人,把自己理解的也使别人理解,把自己的感情传递给学生。这里不仅有方法和技巧,首要的是教师能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平等的态度和诚挚的感情,这就是上面说到的4个“真”,即真知、真信、真行和真情。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深厚的学问、思想和德行持久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成为名师的“高徒”。

科研与教学的矛盾是困惑国内外研究型大学教师成长的难题。从国内外科学大师的经历和他们的体会中,我坚信,只要是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师,他们从教学和与学生相处中获益匪浅。不少老科学家发自内心地表示,与青年学生在一起是他们延续科学生命、不断焕发科学青春的“灵丹妙药”。问题是,我们不少所谓“科学研究”,实际上只是被动地去完成一些受人指派的开发课题或咨询任务。本书对此问题有一个独特的视角,即把科研与教学都看成是一种学习,前者关乎教师的学习,后者关乎学生的学习,两种学习是一个互动过程。所以,研究型大学就是学习型大学,在这里,“教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的环境里共同参与广博而睿智的交谈”,教学相长。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科研与教学这对矛盾,至少能给我们一个新视界的启迪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贝恩在书中特别强调,卓越教师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就的。这意味着,要做成功的教师是有道可循的。这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琢磨,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严肃的智力行为、一种学术成就、一种创造”,并从挫折和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锤炼与提升;不过有一本像贝恩的《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样的书来开导,是很有帮助的,我们欢迎这样的著作。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我们本着“卓越教师是后天造就的”这样的精神,试图对青年教师的教学修养进行培训时,曾遍访相关的教材而不得,只好请几位优秀老教师现身说法进行辅导。当时,曾找到一本给初出茅庐者用以处理教学中一些突发事件的妙方的书,惜无译本。现在好了,有了像《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样的精彩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还出版了像《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这样的入门书(坊间此类书籍还有一些),这应该是青年教师的福音。我期待他们在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新一轮努力中、在中国高等学校师资建设中发挥出色的作用。

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深受文化的影响,《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本书也反映了和我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要是这本书的出版,能带动我国高等学校教师和教学研究工作者在调查研究本国卓越教师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类似著作,那更是我们的厚望了。

超越传统观念的为师之道

韩愈的《师说》一文将教师的功能定位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几乎成为了我国关于教师的传统认识。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现代大学的功能由单纯的育人功能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的扩展,人们对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凝聚了多位美国卓越大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真切体会和严肃反思,他们以各种方法成功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等方面产生了积极而持久的影响。虽然这些来自异域大学教学实践的探索所涉及的教育对象和国情迥异于我国,但这些卓越教师的言论所透露出的睿智不同程度地揭示出与大学教学紧密关联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规律,想必能够引起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广大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共鸣和感动。

教学无异于邀请学生围着饭桌交流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育”的本质在于“化”,“化”的主要表现为“变”,因而,教育的本质乃是引起受教育者知识结构、人格塑造及心性灵魂等方面朝着更为完善的方向转变。教学是教育最主要的承载形式,实施教学的内容形式及教学前后的一切工作都将服务于如何产生更好教育效果而实施。而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是对已有思维模式的改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卓越的大学教师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使用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提出重要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解自身思维的能力,希望他们学会一贯而合乎逻辑地使用各种信息、观点和概念,来得出种种有意义的结论。

卓越的教师主要采取与学生交谈的形式,帮助学生从接受型认知者、主观型认知者和程序型认知者发展成为投入型认知者,使学生真正成为独立的、有判断力和创造力的思想者。他们认为对学生讲述的任何东西均是谈话而不是表演,他们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鼓舞、激发其思维和提出质疑,与学生互动,激励并允许学生之间互动、和学习材料互动。交谈中,卓越的大学教师为理解一个概念或者作出一个最佳解释而竭尽全力营造自动交流的意识,促使学生感觉到他们是在共同努力、双方都是这场谈话的主角,这种教学无异于邀请学生围着饭桌交流。卓越的大学教师不单单是优秀的讲演家或讨论的领导者,从根本上讲,更是特殊类型的学者和思想家,引领自己和学生钻研学问、享受智慧人生。

超越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观

师生围着饭桌进行交流,此时的大学教师已经超出了讲课是用来对某些主题进行百科全书式的覆盖,或向学生炫耀教师知识如何渊博的偏颇认识,而是在学生身上倾注大量心血,把时间、精力花费在学生身上,教师所作的一切是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和学习者。摒弃绝对权威后,取而代之的是同等重要和颇有效力的信任感,这与中国人民大学孙家洲教授不赞成传统的师道尊严而秉持道义之交的师生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跟学生建立了特殊的信任关系的教授经常展现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有了这种胸怀,他们时时谈论自己的求学经历、人生抱负、顺利挫折甚至失败,并且鼓励学生同样要反省和坦率。他们与学生分享治学秘诀,甚至坦陈在教室里也可以从学生的见识中学到东西。”卓越的大学教师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神话幻觉和认为大师是天生的错误观念,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信任和坦率产生了一种互动的氛围,学生可以任意提问,毫无责难和受窘之虞,可以自由讨论各种观点和理解方法。”卓越的教师把学生视为和自己一起追寻真理的旅途中的同伴,是学生踏上寻求更深理解的精神之旅的领路人。

卓越的教师清晰地勾画出这样一个交叉点,即最好的教师对自身及其专业的理解方式与对待学生的方式之间的交叉点。“教师不是一毛不拔的知识主教,把持在通往知识王国的各个门口,使他们看起来更加显赫尊贵,师生是同窗共读的同学——不,是志趣相投的同胞,竭尽全力去探索宇宙奥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其他万事万物。”“他们怀有公平、同情和关爱之心,尽量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认真对待,用对待同事的方式对待学生。”这种为师之道在他们讲课的内容、讲课的方法和评估学生的措施中都能得到反映,而且也出现在了解学生的生活、文化背景和个人志向的尝试之中,他们愿意在课外与学生交谈也反映了这种为师之道。

如果说大学是一所学习型机构,那么教师的学习(科研)与学生的学习(教学)两者密切相关。在这个机构里,“教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的环境里共同参与广博而睿智的交谈”,这个团体的核心价值在于人人参与的约定和师生共同维护该团体和保持交谈的责任,使得各自都有所改变和提高。

应该走出去的两大认识误区

要想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应该走出如下两大认识误区:第一,教学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是否有此天赋。相信智能是恒定不变的人经常产生一种消极的无能感,而相信智能可以靠努力工作获得发展的人更可能成功。相信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的教师会认为成功由与生俱来的个性与品质决定,对此他们无能为力。若认为教学能够促进学习,教师才会相信如果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学生和学习的本质及过程,他们能够创造更成功的学习环境。第二,高水平的教学就是技巧的问题,其实,最好的教学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而是一种智慧创造。(刘东风: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

第五篇:《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书心得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年轻的大学教师,必须不断为自己充电,使自己更快的进步。基于此,学校下发的《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正是我们年轻教师所需要的。本人认真研读该书,获益匪浅,体会颇多。

本书共有八个章节,每章都是以问题为标题,非常醒目且引人深思。第一章的标题是“如何才算卓越”。关于这个问题,我作为教师已有几年,却从没有真正思考过。不知道什么是卓越,也就不会以卓越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未读本书之前,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大学教师,读了本书之后,我发现,其实自己做的很少很少,远远达不到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繁杂的工作总是占去了太多时间,而使自己很少花时间来思考,很少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就很少发现自己的不足,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不足,更是教学技巧、为人师表等方面的不足。根据本书,我总结出卓越的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清楚的了解自己所教的课程,了解自己所带的学生,精心而独到的为教学做准备,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学习,大方得体地对待学生,成功的教学方法及掌控课堂的艺术,正确地评价自己。

我把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作三块:卓越的教师如何对学生,卓越的教师如何对教学,卓越的教师如何对自己。关于第一块“卓越的教师如何对学生”包括书中如下章节:卓越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卓越的教师知道学生如何学习吗?卓越的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期望?卓越的教师如何评估学生。第二块“卓越的教师如何对教学”包括:卓越的教师是如何备课的?卓越的教师如何驾驭课堂?第三块“卓越的教师如何对自己”是指卓越的教师如何评估自己。最后是总结:从卓越的教师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什么?

首先,根据书中的内容,我想说说关于 “如何对学生”。研究者发现在那些杰出教师对待学生的方法背后,“有一个精心打造的信仰、态度、概念和感知的模式。”长久以来,我们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屈从关系已经司空见惯,认为学生听从老师是天经地义的,老师的指示学生必须照办,照办的学生就是好学生。教授在教室里挥舞着成绩和学分的大棒,讲课成为行使这个权力或炫耀学问的机会,其最终结果是以牺牲学生为代价,有时候则两败俱伤。而卓越的教师正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他们不是炫耀权力,而是在学生身上倾注心血。虽然也明白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学习能力的全部,但是,面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总是怀有无奈和嫌弃的情绪。卓越教师们的成功做法的关键来源于他们对学生的关心,“这种东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深入人心的亲和力。” 鲁迅说过:“教育植根于爱。”著名教育专家霍懋征说:“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爱。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成功的基因,没有爱心便不能为人师。为师之道,必须热爱学生,犹如父母之爱护子女。

真心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他们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十分重要。书中指出:跟学生建立了特殊信任的教授经常展现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有了这种胸怀,他们时时谈论他们的求学经历、人生抱负、胜利、挫折以及失败,并且鼓励学生同样要反省和坦率。信任和坦率会产生一种互动的氛围,即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还可以实现教学相长,使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可以从学生的见识中得到信息和知识。

其次,卓越的教师要如何对待教学呢?作者对“教学”的理解科学而深刻,他说:“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就是设计一个让学生可以学习的环境。” 此论诚是,教学是教和学,教是教师的引导,学是学生的认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教学活动。在这一旅程中,能否给学生提供机会,能否为学生设计可以学习的环境是重要的。作者认为,创造一个卓有成效的学习环境是重要且严肃的智力或艺术的行动,甚或是一门学问。好的老师不仅需要有关注学生、理解学生的良好愿望,还要在教学设计中有细致缜密的方法付诸实际的行动,教师的热情在此化解在科学的方法中。科学和人情统一于课堂之内,于是乎好的学习环境便初步形成了。卓越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表现出对于自己教学的对象及其学习状态的了解、理解和关心。他们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我想教什么,而是学生需要学习什么;开学时不是高高在上地提要求,而是平等互动地谈承诺。他们真诚地邀请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主角,掌握自己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他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不会因为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或挫折责怪学生。简单来说,他们对学生期望得更多。有一句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便意味着每个人都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虽然每个人的个性有所不同,只是的储备也有深有浅,但这并不妨碍一名教师通过思考、实践来总结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当然,它不能一成不变,应当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根据学情的好坏而有所调整。我们平时的集体备课只是在知识的准确性、扩展性和系统性上有相对的统一,但此后的二次备课则是对教师掌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人教学的一个考验,不要人云亦云,不经思考,那不会使我们的能力有所提高。细读本书,不难发现,一个卓越的老师,是一个能教好书的老师,是一个自身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技能全面发展的教育者。一个卓越的老师,不但是一个能教好书,而且是一个能力非常突出、成绩非常卓著的的老师。他(或她)以生为本,能够“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并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产生了持久、真实和积极的影响”。他(或她)不是“一毛不拔的知识主教,把持在通往知识王国的各个门口,使他们看起来更加显赫尊贵”,而是“同窗共读的同学——不,是志趣相投的同胞,竭尽全力去探索宇宙奥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其他万事万物。”他(或她)“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开启其智慧与潜能。成为一个卓越的大学教师,是我们每个年轻教师的奋斗目标。有了感悟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要付诸实践,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做起,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用师爱滋润学生心田。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第二,要认真备课。士兵不打无准备的战斗,教师不上无准备的课。这不仅是教师对学生负责问题,也是教师能不能立得住三尺讲台的前提条件。备课中应特别注意:一是了解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对本课程教学要求,认真设计本课程教学目的要求,既注意理论深度,更注意结合实际教学;二是认真研究各教材的差异和本院选择教材的异同,做到若远若近,既不能完全脱离本教材,也不能完全按本教材讲授;三是有条件可以制作教学课件,注意选辑生动的现实资料,丰富和活跃教学内容和形式。

第三,认真讲好每一节课。除认真、充分备好课这一前提基础外,还要靠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逻辑演绎和口头表述将所要传授的理论知识表达出来,让学生了解、认知并掌握;这里,没有什么经典、法则可供我们统一把握,唯有总结自己教学过程的成败,自己设计如何把课讲好,做到教学内容熟悉,讲授熟练、流畅;教学方法恰当,能够调动学生听课的主动性和热情;管教管学,课堂控制状况良好;教学效果良好,经得起学生和学院的测评。

第四,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和职业道德。讲好课是教师第一职责,进行科研和教研,也是教师重要职责。此外,作为一名教师,还有制定授课计划、接受学院测评监督,遵守和维护教学秩序,认真完成监考任务,关爱学生,以及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等师德要求。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第五,认真总结,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做好教学工作是需要付出长期、不断的努力。做为一名年轻教师,首先要跟着学,过好教学关,在讲台上站住脚;然后日复一日,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形成自己一套教学模式和方法。总之,我们要不懈努力,力争成为一名卓越的大学教师。

下载《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书心得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 ——1.怎样才算“卓越” 翻开第一章,‘林恩的课就像“通向历史伟人和历史运动的神奇旅行”、“拉尔夫.林恩会以他全部的聪明才智,不停地教育一代又一......

    如何成为卓越教师(小编推荐)

    如何成为卓越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学校的全部内涵在于它的教师,教师是兴校之基,强校之本,名校之魂。成为卓越的教师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理想和追......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书心得(共5则范文)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年轻的大学教师,必须不断为自己充电,使自己更快的进步。基于此,学校下发的《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正是我们年轻教师所需......

    浅析如何成为卓越经理人

    浅析如何成为卓越经理人摘要:在深入学习了“卓越经理人修炼”这一门课之后,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经理人需要经历数之不尽的磨砺与修炼,而如何成为一名卓越的经理人是个问......

    做卓越教师读后感

    读《做卓越的教师》有感 甘绍明 彭兴顺老师所著的《做卓越的教师》文章内容丰富,文笔清晰,构思精巧。在这本书中,作者以鲜活的事例、警醒的语言、充满文采的诗句将研究性教师......

    塑造卓越教师读后感

    这是一本畅销多年的教师读物,英文版和中文版都深受各级各类教师欢迎。对于精益求精、注重提高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来说,它是一本很好的指导书。非常值得引起教师重视的是,书中的......

    《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读后感

    读《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有感张彬作为教师,要想永远胜任,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知、更新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的书。看了目录,感觉颇......

    如何成为卓越的管理者

    如何成为卓越的管理者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做任何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争取做到最好,充分发挥自身的一切动能。作为一名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无论职位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