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成为卓越教师(小编推荐)
如何成为卓越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学校的全部内涵在于它的教师,教师是兴校之基,强校之本,名校之魂。成为卓越的教师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理想和追求。怎样成为卓越的教师?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体会到成为卓越教师必须明确培养目标,提升专业素养,走进学生心灵。
一、卓越教师要明确培养目标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当今信息社会里我们教师仅仅“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够的,我们要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这是对现代学生素质的界定。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对我们教师忠告,我们基础教育的任务就是:“夯实做人的基础;夯实走向社会的基础;夯实学习力的基础。”教师要懂得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兴趣加习惯、有知识加技能、动手又动脑、生存和生活、健康和素养。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具有这样的素质呢?作为卓越教师要懂得培养学生的“十商”。即:
1、德商:是指一个人的德行水平和道德人格品质:珍爱、体贴、尊重、宽容、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和美、幽默等各种美德。
2、志商: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水平,包括坚韧性、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等方面。
3、情商:是指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情商高的人能够认识自身的的情绪。
4、胆商:是指一个人的胆量、胆识、胆略的度量,表现在关键时刻能勇敢的做出决断。
5、健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的反映。健商包括五大要素: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生活方式、精神健康、生活技能。
6、心商:是维持心理理健康,调试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理状况和活力的能力。
7、逆商: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抗挫能。
8、智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财商:是一个人理财的智慧。
10、灵商:是对事物本质的灵感、顿悟力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二、卓越教师要提升个人素养
“教育最大的贡献是给了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的使命。要想改变别人必须先改变自己。所以,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素养,才能培养出现代的优秀学生。
我们要提升自己,成为卓越教师,需要“养德、储能、创新”。
1、养德。
教师德性不是先天就有的某种与生俱来的素质,而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职业角色品质。我们应该弥补在德性上缺损,重塑自己的德性。我们认为重塑德性,关键是要重塑我们的教师人格。作为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的人格,具体包括情操、品行、道德、伦理、气度、胸怀等,它们会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渗透,融合到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去,制约着教学者的格调、质量和品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因为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所以做教师的尤其应注重锻炼自我人格。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的忠诚和对教师职业美的追求。做一个教师,如果你热爱自己的事业的话,那么,吃苦也是享受。一是要甘守教师职业中不可多得的“清高”与“宁静”,把所有的辛苦和压力变成愉快、一种以欢乐心境去化解的“美差”;二是对教师平凡而寻常的工作总是充满了热情,只要听到上课铃声,所有的疲劳就不翼而飞,只要走上讲台,浑身就洋溢起蓬勃的生气。这样,在教室里,在学生中,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总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找到职业的内在尊严和欢乐。教师的人格魅力还来源于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教师要以终身自我教育作为自己教师生涯的推动力,充分地意识到,进行终身的自我教育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发展中去,做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者,给学生树立起学习与奋斗的榜样。
2、储能。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讲的就是“储能”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储备。首先是知识储备,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专业;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其次是能力储备,教师的能力包括:教师学术能力、专业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教师专业能力就是课堂管理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育评价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于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对于教学的监控能力等。教师对于知识的处理能力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对知识的组织处理能力(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的能力),很强的接受能力,还要有熟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能力。而教师对于教学的监控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不断地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3、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是当代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之一。成功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师总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管理等过程中,并且富有独创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在个性品质上往往表现为幽默、热情、乐观、自信,乐于接受不同观点以及对其工作之外的其它事情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在教育教学方面,注重教育艺术和机智,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就动机。在教学风格和技巧上,善于经常变换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相互交流并讨论各自观点。驾驭教材能力很强,对学生的课堂反应有很强的敏感性;凭直觉进行教学,想象力非常丰实,不拘泥于已有的规划或既定的程序。在班级管理方面,创造型教师在对班集体和学生管理时都表现出:努力创设并维护一种易于创造力得以表现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及班集体风尚。信任、公平、宽容、自由、安全、富于创造性的集体气氛是创造型教师进行班集体和学生管理时所追求的目怀。一句话,教师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关乎学生的素质发展和提高。
当然还要有教学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凝炼自己的教学特色,提炼自己的教学理念。要有问题意识,有较先进研究方法,有很深刻的教学反思。
三、卓越教师要走进学生心灵
作为卓越教师,我们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眼中有学生,心中要有爱。用心读懂学生,理解学生。时代变迁,学生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了。比如以前报纸上和社会上人们嘴里的话是一样的,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社会潜意识的规则到处横行。社会意识的多样化,学生心中会有许多的疑惑,需要我们教师帮助学生能够理性地选择。
同时,卓越教师要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打下基础。社会的现实化、物质化、契约化直接影响社会道德价值。影响整个时代的价值取向。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成功的人就是:有钱的人和当官的人。这是世俗的成功。我们要引导学生不要受影响,如此物质,如此功利,长大了就不会幸福。我们要积极正面引导,让我们的学生有崇高的追求,要有平常心,成为积极适应社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敢于担当的人!所以,我们要从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到使学生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说,我们要帮助孩子们构建好人生三大支撑。即:物质支撑(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精神支撑(坚定信仰、完善人格);社会支撑(制度价值与规则、沟通与合作)。辅导儿童确立基本价值,即:祖国利益至上;坚持人民利益方向;诚信守纪;崇尚科学,热爱劳动;和谐与包容。
四、卓越教师要不断的反思
昨天我们在积极热烈讨论什么样的教师才能称之为卓越教师的时候,我们教师报的孙记者总结时说道,我们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关键的一点是要有内驱力,的确,只有知道自身不足,不断想要提升自我的教师才能快速、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反思认识自我,寻找差距、挖掘潜能,内驱成长。在学习、实践、反思这样一个无限循环中才能不断超越自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对“教师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效果的关系”做过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在刚走上教学岗位的五年内,教学效果和教龄成正比关系。五到八年间,普遍出现了一个平稳发展的“高原期”。八年后,教师群体逐渐开始分化,大部分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出现徘徊甚至逐渐下降,只有小部分经过不断反思,教学水平得到升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卓越教师,这是我们的理想与追求,更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使命。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二篇:浅析如何成为卓越经理人
浅析如何成为卓越经理人
摘要:在深入学习了“卓越经理人修炼”这一门课之后,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经理人需要经历数之不尽的磨砺与修炼,而如何成为一名卓越的经理人是个问题。本文叙述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学会赢得同事的拥护(以身作则 勤于奉献、以人为本 体恤员工、事业为重 遵守规则、注重沟通 锻造文化)、赢得组织的信任(正己修身 公而忘私、兼容开放 斗志昂扬、诚信务实 勇于担当、专业精通 知识广博)、学会做出一定的效绩(和谐为上 追求卓越),除此之外,还要学会明晰战略、构建团队、协作团队、理顺流程、科学运作、持续学习等技能能力。然后,补充说明在修炼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基本功、理论联系实践。最后,升华主题,寄予希望,成就新的跨越。
关键词:拥护信任经理人技能经验素质
正文:
未来社会的竞争将非常激烈,坐着没有机会,走着有一个机会,跑着有两个机会。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会死在明天晚上。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卓越的经理人,就必须不断修炼自己,跑着,奔向后天!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一、责任心
做好人事工作,必须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不同的职业,对工作赋予不同的责任。教师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而作为人事工作者,责任就是对全局干部职工的人事档案和干部任免资料负责。从小到每位干部职工的简历,大到关系到干部职工终身福利的工资晋升和调级等,每一个环节,都得亲历亲为,确保每一位干部职工的人事档案不缺一张表,不少一份材料。
二、细致心
人事工作不像做统计专业,做错了,再重新录入汇总一次就可以。在处理人事工作时,即使你九件事都做好了,但只要一件事做差了一点点,就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做好人事管理工作,就一定要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做到细心、再细心。
三、奉献心
一
人事工作是平淡的,也是平凡的。它不像统计专业那样,做得好就能名列前
茅。人事干部的功绩大小,不在于哗众取宠,而在于对人事工作的无私奉献,在于我们以公道正派之心为干部职工做了多少有益的事情。人事管理工作要求我们
要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件事,正确看待得失,学会在人事工作中寻找快乐。
四、自律心
人事工作是一件非常严肃的工作,作为人事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各种人事法
律、法规。工作上不以“利益”为标准,淡泊名利、清正廉洁是人事干部应该牢
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原则和标准面前,不为关系所累,不为私性所
扰,不为金钱所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做到客观、公正、公平。
五、积极进取心
面对知识的不断更新换代,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作为
人事干部,我们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兴趣、一种追求。通过学习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不断地强化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现实操作能力。人事
工作的规范性很强,再加上,现在的人事工作已经开始向电脑化方向发展,如果
不精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熟悉电脑操作,就很难做好这项工作。
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卓越的经理人,就必须学会搞好人
与人的关系。经理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以身作则 勤于奉献:古人云:“当官之法,唯有三常,曰清、曰慎、曰勤。”
经理人必须要身先士卒,恪尽职守,增长才干,成就事业,要做到技能多学一点、问题多想一点、工作多干一点、利益多让一点,“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冲锋
在前,功赏在后”,这样才能得到广大员工的真心拥护。长此以往,整个团队自
然会在“共度困苦,共享成功”中一步一步走向卓越。
以人为本 体恤员工:组织中的个体具有很大“差异性”,经理人的主要任务
之一就是让大多数员工保持心情愉悦,形成人人关心组织、关怀他人的和谐氛围。
因此,经理人必须了解员工的特长、弱点、兴趣及爱好;承认个性,承认所长,科学引导,适当满足;多赞扬,少粗暴,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充分调动每个员
工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利益、员工利益的双赢。
事业为重 遵守规则:经理人要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做维护
员工和企业利益的事,才能得到员工真心的拥护。做事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
二
注重沟通 锻造文化:管理能力是一种实践性的能力,是一种律己、律人、律事的能力。沟通在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倾听是沟通的前提,经理人要
学会想听、能听、会听的本领,还应具备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信息传达
准确迅速,任务布置明确到位,并积极在团队中建立高效的正式沟通渠道和信息
传播反馈渠道,减少“小道消息”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团队风气,锻造开放、民主、公正的企业文化。
赢得组织信任是普通员工提升为经理人的前提条件,也是经理人顺利开展工
作的基本保障。
正己修身 公而忘私:经理人是团队成员学习模仿的标杆,其思想道德修养,关系到整个团队的风气和精神。品行一般的经理人很难带出优秀的团队,创造佳
绩,更难以成为卓越的领军人物。因此,经理人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常修为政
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国家、公司、客户、员工的利益为重,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坚决抵御各种腐
朽没落思想的侵蚀。
兼容开放 斗志昂扬:对待批评,经理人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待指
责,多进行自我剖析和反思;对待褒扬,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提升和超越自我;
对待不同的观点,懂得包容,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容人所短,学人所长,为己所用。企业经营必然会存在各种风险,这就要求管理者在遭遇困难时百折不
挠,顽强拼搏,坚持既定的发展目标。
诚信务实 勇于担当: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优秀经理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只
有朴诚方正,才会主动地依靠规矩和制度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坚持实事求
是,说实话、察实情、办实事、担实责。勇于承担失败的责任是创造佳绩和修正
错误的前提,体现了一个经理人良好的品行,对团队起到巨大的正向激励作用。
专业精通 知识广博:优秀的经理人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相对完善的知
识结构,需要对包括人、财、产、销、价值链等知识有全面的了解,不能存在重
大的知识缺陷。总经理要一专多能,努力成为“全面型”经理人;部门经理人和
专业经理人要精通专业,力争成为“专家型”经理人,并逐步向“全面型”经理
人转变。
职业经理人应该非常重视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修行,注重业绩的提高
三
和市场的评价。
一、职业经理人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企业要有
极高的忠诚度。
二、职业经理人应具备本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如从事保险行业的人员必须熟
知保险法规、保险条款以及对标的物的风险度能够正确的予以评估等;从事IT
行业的人员必须得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对互联网的发展得有所了解,懂电子商务等;从事工程监理行业的人员必须懂得工民建,工程概预算,招标投
标知识。且不论职业经理人是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最起码得是行家里手, 具备一
定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能力。
三、职业经理人应具备必须的管理技能:诸如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国
际企业管理运作方式;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技能、相关财务制度和法
规;熟知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家有关宏观政策及经济法规。作为职业经
理人,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大部分的时间应处于管理者的层面,避免陷入具体事
物里面。“管理者”是“企业老板”的“替身”,即企业的投资者将自己部分的权利及
责任委任给管理者,由管理者代替他执行自己想要进行的工作。
四、职业经理人应具备洞察市场、捕捉商机的能力和出色的决策能力。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谁能占据市场谁就主动,就胜利,争夺市场的本质是争夺顾客。
五、职业经理人要有营造和谐气氛、创造蓬勃向上企业文化的能力。企业是一个
组织,是由许多员工组成的团队。企业文化不但是企业核心思想的一种体现,同
时也引导着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六、经理人必须在学习和实践中苦修基本功,激励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经理人,并努力实现卓越。这是经理人对自己、对家庭、对组织、对领导、对员工、对社
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要经理人认准目标,持之以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
动与思考相促进,就必然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一个人能成为卓越的领
导人,关键是他应是一个有勇气追求卓越的人,不随便妥协,也不轻言放弃,并
不过分自傲,对事务非常执著,而且勇气十足地去追求卓越。海尔如果没有砸冰
箱的壮举,就不会有今天的国际著名品牌。
经理人必须在学习和实践中苦修基本功,激励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经理人,并努力实现卓越。这是经理人对自己、对家庭、对组织、对领导、对员工、对社
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要经理人认准目标,持之以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
动与思考相促进,就必然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
四
参考文献:
1、《财务管理学》,刘力 编著,企业管理出版社
2、《库存管理与库存管理培训的几大误区》,程晓华 e-works3、《卓越经理人的13项修炼全面提升个人竞争力》徐韦忠著
五
第三篇: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体会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体会 “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模式
哈佛大学的桑德尔在上他的司法公正课的第一天就带来一个能引发兴趣、需要思索的棘手难题:假如你是一个有轨电车司机,失控的车子正向在铁轨上工作的5个人冲去,你无法刹住电车,似乎车子注定要碾过他们、把他们压死。正当你在铁轨上减速行驶,一分一秒临近这场即将来临的悲剧之时,你突然注意到一条可以驶入的铁路侧线,如果驶入侧线,车子将把侧线上工作的一个人压死。“你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他问学生,“你是否把车子驶入侧线,压死一个人,但是救出另外5个人?”
在这个练习当中,桑德尔希望激发学生去思考合法性的基本问题,在将他们自己的思维与某些大哲学家的思维对比过程中理解自己的思维,他通过这门课程将所有主要哲学流派和作家穿插在他打算引起学生兴趣的当代意识形态的斗争中。而且,他不断地改进问题以适应一届又一届的新学生。
许多优秀的教师深思熟虑、仔细斟酌,努力面对一些学生们可能带到课堂上的思维模式。我们看到课程正是围绕着这些思维模式进行的,这些思维模式也正是该课程所要质疑的,而这样的课程才是我们称之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模式。
知识是构建的,不是灌输的
20世纪80年代初,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两位物理学家想要知道,一门典型的按照传统强调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物理课程是否能够改变学生对于运动的看法。为了找到答案,他们设计并验证了一套测试题,来确定学生是如何理解运动的。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选修课程之前,对物理世界都有一套基本的直觉的看法。
学期结束后,两位物理学家用同样的卷子再次对学生进行了测试,发现该课程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相当小,甚至许多成绩得A的学生都仍然不同意牛顿的看法。
两位物理学家单独走访了几位坚持不同意牛顿定律的学生,想看看能否说服他们放弃原先的错误理论。在访谈期间,他们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运动理论来预测一个简单物理实验中将要发生的情况。学生作了自己的预测,然后研究人员当面进行实验,证明那些依靠错误运动理论的学生作出的预测是错误的。但当物理学家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观点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解释时,他们发现:许多学生仍然拒绝放弃他们错误的运动观点。
富有成效的老师总是要求学生以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成果的眼光来看待部分现实,他们并不认为这只是让学生“吸收知识”,因为他们相信学生必须使用现成的思维模式来解释自己所遇见的一切,所以他们认为那样做是刺激知识的构建,而不是“传递知识”。
创造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
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所谓“自然”是因为学生“无意中”遇到某些问题和任务,其中包含了他们正在努力学习的技巧、习惯、态度和信息,这些内容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这些真实的任务能激发好奇心,成为内在的兴趣;所谓“批判”是因为学生学会以批判的态度来思考,以证据来推理,运用各式各样理智的标准来检验他们推理的质量,在思考的同时作出改进,对别人的思想提出具有探索性和深刻见解的质疑。
杰拉尔德·米德为他的法国现代史课程构思了一个类似的程序邀请学生踏上重返18世纪末叶之旅;在琼·古德温有关言论自由的课程中,学生可以扮演最高法院的法官,决定一个棘手但现实的案子;在另一个叫“新兴经济学”的程序中,经管系的学生可以针对在新兴经济的形势下如何做生意向一个假想公司的执行总裁提供建议。
简单但深奥的观点指导着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体验,这种观点是:(1)当人们觉得问题有趣味又美妙或很重要时;(2)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然而有人支持、鼓励的环境里,他们觉得对自己的教育有控制感时;(3)他们可以与其他学习者合作学习,尽力解决问题时;(4)他们相信他们的工作将被视为公正和诚实时;(5)在老师对他们的努力作出评价之前,他们可以尝试、失败、可以从有经验的学习者那里得到反馈信息时;人们往往学习效率极高,并且这会对他们的行为、思考或感知的方式产生一种持续的、本质的和积极的影响。(摘自《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美]肯·贝恩著,明廷雄、彭汉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专家分析】教无定法,成为优秀大学教师有道可循
要做成功的教师是有道可循的。这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琢磨,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严肃的智力行为、一种学术成就、一种创造”,并从挫折和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锤炼与提升。
一个多月前,我在一所高校进行了一次题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讲座。起这样一个题目说明我心虚,因为我并不确切知道,做一个好的大学老师,究竟有哪些已成定论的要求。“我心目中”则是见仁见智,由个人说了算,这样我才会稍微轻松些。前些天,北京大学出版社给我送来一本书:《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要我说点意见。我高兴极了,心想要是能在一个多月前给我就好了,免得我煞费苦心去琢磨该怎样塑造一个好的大学老师的形象,并且,演讲肯定会更为丰富真切了。
教无定法与4个“真”
由于职务关系(我曾担任北大教务长和常务副校长),我对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大学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大学老师之类的问题,还有种种看似矛盾却又在理的说法,如:“大学教师主要靠学问好,学问好了,自然教得好”,“教学要有基本功,基本功要在年轻时打好”等都时常思考。我从北京大学的一些知名教师和在学生中很有影响的教师身上看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风格是五花八门的,但却都能给学生以深刻影响、取得卓越的教学成就,真是教无定法!
不过,他们的成功的确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除了学问好以外,至少还要热爱学生。这样,我曾把好教师的条件归结为4个“真”,即真知、真信、真行和真情。但这些条件只体现了教师素质的一个方面,没有包括怎样进行教学、如何实现教学目标,以及怎样具体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和各类学生学习中发生的问题等重要方面。
这里还要界定怎样才算是好老师。教学涉及性质不同的各种学科,又面对活生生的、有着个性、资质、经历、志向、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千差万别的人,要找出共同规律,确实不容易。所以,要回答“怎样才算是好的大学老师”和“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大学老师”之类的问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研究的。
身为美国几所名牌大学教学中心创始人和主任的肯·贝恩教授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从考察近100位大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一套优秀教学所共有的东西。这里有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环境等,还有首要的——怎样才算是好的大学老师,这些都结晶在《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本书里,给了我们中国的大学教师以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教育要以人为本
中国古话说:“名师出高徒”。衡量教师成绩,最重要的看他是否培养出了杰出的人才。但一切有杰出成就的人物是否都曾受业于卓越的教师?对这个问题,从中国近代科学史上信手拈来的资料中似乎就能得到肯定的回答。例如,姜立夫之对于陈省身和陈省身之对于吴文俊,吴大猷与王竹溪之对于杨振宁和束星北与吴大猷之对于李政道,这些已经成为中国科学界的佳话。不过,仅从历史片段摘取个别例子,还不算科学命题的证明。贝恩的这项重要研究恰恰就是从进行这样一种调查开始的,他证明,成功的教学能产生成功的学生。如果进一步问:成功的教学为什么能获得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贝恩回答说:成功的教学能够“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并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产生了持久、真实和积极的影响”。这里,作者给“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下了个“深度学习”的定义,并且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为背景进行了深入讨论。尽管教学形式多样,有课堂讲授、讨论、练习以及科研实践等,但都可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也就是学生不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科事实和概念,而是能理解、分析、判断,并能进一步提出问题和进行创造。至于给学生以持久、积极的影响,就不仅涉及提高学生科学思维与专业能力,而且要体现在学生获得良好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上,这是一种“做人”的教育。所以,卓越的教学既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又要促进人的发展;或者,按照我们的话来说,卓越教学是包含正确做事和正确做人两方面的教育。这些,可以说是卓越教学的理念和目标。
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变得狭小,各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也显出惊人的相似。近十几年来,中国大陆的高等学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要改变过去把人训练成“工具”,或成为社会机器中的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那种教学模式,而强调科学与人文相结合,通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从事各种工作的本领,而且能探索做人的意义,进而发展成具有健康情感和社会责任心的人。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强调人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这和贝恩教授在其书中阐述的教学观念和目标何其一致!
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措施来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贝恩认为:“要想懂得教学成功的秘诀,我们必须既研究原则,又探索技巧。”为此,本书通过回答6个问题,从许多卓越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4项关键概念、7条教学原则、4个课堂教学技巧、13个备课需要考虑的问题等。这里有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和机智有趣的说理,例如,作为优秀教学的第一条原则是“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参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全过程,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开启其积极的思维、智慧与潜能。这条原则要运用于各种教学方式,包括讲课、讨论、实地考查、案例和项目研究中。这里,作者通过对许多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教授的教学情景的描绘,形象鲜明地展示出原则的运用,给我们以生动的启示。比如,他描写哈佛大学一位化学老师“将科学、历史和诗歌融会贯通来讲课,讲一些人类探询天地万物的故事来了解自然奥秘,引导学生投身历史斗争的长河之中,去探询和了解宇宙之谜”,在关于聚合物的一节课中穿插了尼龙的研发如何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在理解化学概念的同时,也感受到科学的巨大社会作用和深刻的人文熏陶,这和我们提倡的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思想如出一辙。
卓越教师是后天造就的“毫无例外,杰出的教师非常了解他们所教的科目,他们是活跃的成就卓著的学者、艺术家或科学家。”道理要让别人懂,必先自己懂;真理要让别人信,必先自己信。按我的理解,杰出教师是通过对自己学科的深入研究,通过对其他领域的广泛涉猎,真正领会了学科的精髓并掌握其精神实质的人。他们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孜孜不倦、执著追求,深信其结果为真理,且亲身努力实践,乐于也善于将学科的科学真理贯彻于行动、应用于社会。但是,教师光有这些专业或学科上的造诣还不足以成为优秀教师。“并非每一位优秀的学者都是卓越的老师。”好教师还要能够推己及人,把自己理解的也使别人理解,把自己的感情传递给学生。这里不仅有方法和技巧,首要的是教师能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平等的态度和诚挚的感情,这就是上面说到的4个“真”,即真知、真信、真行和真情。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深厚的学问、思想和德行持久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成为名师的“高徒”。
科研与教学的矛盾是困惑国内外研究型大学教师成长的难题。从国内外科学大师的经历和他们的体会中,我坚信,只要是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师,他们从教学和与学生相处中获益匪浅。不少老科学家发自内心地表示,与青年学生在一起是他们延续科学生命、不断焕发科学青春的“灵丹妙药”。问题是,我们不少所谓“科学研究”,实际上只是被动地去完成一些受人指派的开发课题或咨询任务。本书对此问题有一个独特的视角,即把科研与教学都看成是一种学习,前者关乎教师的学习,后者关乎学生的学习,两种学习是一个互动过程。所以,研究型大学就是学习型大学,在这里,“教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的环境里共同参与广博而睿智的交谈”,教学相长。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科研与教学这对矛盾,至少能给我们一个新视界的启迪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贝恩在书中特别强调,卓越教师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就的。这意味着,要做成功的教师是有道可循的。这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琢磨,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严肃的智力行为、一种学术成就、一种创造”,并从挫折和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锤炼与提升;不过有一本像贝恩的《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样的书来开导,是很有帮助的,我们欢迎这样的著作。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我们本着“卓越教师是后天造就的”这样的精神,试图对青年教师的教学修养进行培训时,曾遍访相关的教材而不得,只好请几位优秀老教师现身说法进行辅导。当时,曾找到一本给初出茅庐者用以处理教学中一些突发事件的妙方的书,惜无译本。现在好了,有了像《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样的精彩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还出版了像《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这样的入门书(坊间此类书籍还有一些),这应该是青年教师的福音。我期待他们在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新一轮努力中、在中国高等学校师资建设中发挥出色的作用。
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深受文化的影响,《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本书也反映了和我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要是这本书的出版,能带动我国高等学校教师和教学研究工作者在调查研究本国卓越教师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类似著作,那更是我们的厚望了。
超越传统观念的为师之道
韩愈的《师说》一文将教师的功能定位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几乎成为了我国关于教师的传统认识。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现代大学的功能由单纯的育人功能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的扩展,人们对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凝聚了多位美国卓越大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真切体会和严肃反思,他们以各种方法成功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等方面产生了积极而持久的影响。虽然这些来自异域大学教学实践的探索所涉及的教育对象和国情迥异于我国,但这些卓越教师的言论所透露出的睿智不同程度地揭示出与大学教学紧密关联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规律,想必能够引起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广大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共鸣和感动。
教学无异于邀请学生围着饭桌交流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育”的本质在于“化”,“化”的主要表现为“变”,因而,教育的本质乃是引起受教育者知识结构、人格塑造及心性灵魂等方面朝着更为完善的方向转变。教学是教育最主要的承载形式,实施教学的内容形式及教学前后的一切工作都将服务于如何产生更好教育效果而实施。而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是对已有思维模式的改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卓越的大学教师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使用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提出重要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解自身思维的能力,希望他们学会一贯而合乎逻辑地使用各种信息、观点和概念,来得出种种有意义的结论。
卓越的教师主要采取与学生交谈的形式,帮助学生从接受型认知者、主观型认知者和程序型认知者发展成为投入型认知者,使学生真正成为独立的、有判断力和创造力的思想者。他们认为对学生讲述的任何东西均是谈话而不是表演,他们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鼓舞、激发其思维和提出质疑,与学生互动,激励并允许学生之间互动、和学习材料互动。交谈中,卓越的大学教师为理解一个概念或者作出一个最佳解释而竭尽全力营造自动交流的意识,促使学生感觉到他们是在共同努力、双方都是这场谈话的主角,这种教学无异于邀请学生围着饭桌交流。卓越的大学教师不单单是优秀的讲演家或讨论的领导者,从根本上讲,更是特殊类型的学者和思想家,引领自己和学生钻研学问、享受智慧人生。
超越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观
师生围着饭桌进行交流,此时的大学教师已经超出了讲课是用来对某些主题进行百科全书式的覆盖,或向学生炫耀教师知识如何渊博的偏颇认识,而是在学生身上倾注大量心血,把时间、精力花费在学生身上,教师所作的一切是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和学习者。摒弃绝对权威后,取而代之的是同等重要和颇有效力的信任感,这与中国人民大学孙家洲教授不赞成传统的师道尊严而秉持道义之交的师生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跟学生建立了特殊的信任关系的教授经常展现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有了这种胸怀,他们时时谈论自己的求学经历、人生抱负、顺利挫折甚至失败,并且鼓励学生同样要反省和坦率。他们与学生分享治学秘诀,甚至坦陈在教室里也可以从学生的见识中学到东西。”卓越的大学教师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神话幻觉和认为大师是天生的错误观念,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信任和坦率产生了一种互动的氛围,学生可以任意提问,毫无责难和受窘之虞,可以自由讨论各种观点和理解方法。”卓越的教师把学生视为和自己一起追寻真理的旅途中的同伴,是学生踏上寻求更深理解的精神之旅的领路人。
卓越的教师清晰地勾画出这样一个交叉点,即最好的教师对自身及其专业的理解方式与对待学生的方式之间的交叉点。“教师不是一毛不拔的知识主教,把持在通往知识王国的各个门口,使他们看起来更加显赫尊贵,师生是同窗共读的同学——不,是志趣相投的同胞,竭尽全力去探索宇宙奥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其他万事万物。”“他们怀有公平、同情和关爱之心,尽量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认真对待,用对待同事的方式对待学生。”这种为师之道在他们讲课的内容、讲课的方法和评估学生的措施中都能得到反映,而且也出现在了解学生的生活、文化背景和个人志向的尝试之中,他们愿意在课外与学生交谈也反映了这种为师之道。
如果说大学是一所学习型机构,那么教师的学习(科研)与学生的学习(教学)两者密切相关。在这个机构里,“教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的环境里共同参与广博而睿智的交谈”,这个团体的核心价值在于人人参与的约定和师生共同维护该团体和保持交谈的责任,使得各自都有所改变和提高。
应该走出去的两大认识误区
要想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应该走出如下两大认识误区:第一,教学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是否有此天赋。相信智能是恒定不变的人经常产生一种消极的无能感,而相信智能可以靠努力工作获得发展的人更可能成功。相信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的教师会认为成功由与生俱来的个性与品质决定,对此他们无能为力。若认为教学能够促进学习,教师才会相信如果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学生和学习的本质及过程,他们能够创造更成功的学习环境。第二,高水平的教学就是技巧的问题,其实,最好的教学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而是一种智慧创造。(刘东风: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
第四篇:《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后感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是美国蒙特克莱尔新泽西州立大学肯·贝恩教授对不同大学和各个学科近百位卓越教师长达15年观察研究的总结。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向我们描绘了精彩教学的典范,列举了学生展现创意和发掘自己潜能的实例,揭示了卓越教师对学生产生持久积极影响的13个课堂教学技巧,7条普遍规律和颠覆传统的教学理念,我读后感觉受益匪浅,既感到压力,同时也感到欣喜,压力是认识到自己和卓越教师差距甚远,欣喜是了解到了卓越教师也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造就,为自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老师,面对的教育对象和本科院校有很大的差异,而作为设计学院的学生和学校的其他专业相比也有自身的特点,比如他们思想活跃,可塑性强等,这给我们的教学也带来很大的挑战,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真切体会和认真反思,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是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是教育最主要的承载形式,而学生学习的本质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卓越的教师应学会利用课堂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鼓舞、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并允许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互动,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努力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等方面产生积极而持久的影响。
二是要和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的本质乃是让学生在知识结构、人格塑造及心性灵魂等方面朝着更为完善的方向转变。卓越的教师把学生视为和自己一起追寻真理旅途中的同伴,是学生踏上寻求人生目标精神之旅的领路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和学习者,要和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在课堂内外,老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可以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人生抱负、顺利挫折甚至失败教训等,这种信任和坦率可以和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互动,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三是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非常了解所教的科目。此外,他们在为教学所做的准备中,非常严肃,认真,并且对待教学就象他们对研究、搞学术一样,付出极大的努力,他们对学生有更多的期待,优秀的教师会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在这一环境中会激发学生去努力掌握概念的真实任务,让学生反思在学习中的假设,研究他们的思维模式。有巨大影响力的老师会对学生显示一种强烈的信任,他们会认为学生渴望学习,而且有能力学习。这些老师对学生的评定主要依据主要的学习目标。不会因为而且困难而责备学生。他们对学术界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不只专注于课堂上个人的成功。
四是以教育为目的,注重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教育的根本在于“育”,“育”的本质在于“化”,“化”的主要表现为“变”,因而,教育的本质乃是引起受教育者知识结构、人格塑造及心性灵魂等方面朝着更为完善的方向转变。教学是教育最主要的承载形式,实施教学的内容形式及教学前后的一切工作都将服务于如何产生更好教育效果而实施。而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是对已有思维模式的改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卓越的教师主要采取与学生交谈的形式,帮助学生从接受型认知者、主观型认知者和程序型认知者发展成为投入型认知者,使学生真正成为独立的、有判断力和创造力的思想者。他们认为对学生讲述的任何东西均是谈话而不是表演,他们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鼓舞、激发其思维和提出质疑,与学生互动,激励并允许学生之间互动、和学习材料互动。交谈中,卓越的大学教师为理解一个概念或者作出一个最佳解释而竭尽全力营造自动交流的意识,促使学生感觉到他们是在共同努力、双方都是这场谈话的主角,这种教学无异于邀请学生围着饭桌交流。卓越的大学教师不单单是优秀的讲演家或讨论的领导者,从根本上讲,更是特殊类型的学者和思想家,引领自己和学生钻研学问、享受智慧人生。以上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站在育人第一战线的高校教师,我深感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我将努力践行书中一些好的做法,努力缩小与卓越教师的差距,争取在欧亚这片热土上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与合格的公民。
第五篇:《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后感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后感
寒假期间,在校领导的力荐下,有幸拜读了《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本书,透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该书为我们描绘了精彩教学的典范,举出了学生展现创意和发掘自己潜能的实例,揭示了卓越教师对学生产生持久积极影响的秘密。读了这本书之后,颇有收益,现叙述如下:
中国在过去30年走过了一条非常特殊的发展道路—— 一条欧美需要几十年才能够走完的道路。我们今天拥有的一切,在30年前、20年前,甚至10年前都不敢想象。在未来的20年里,中国将会发生比过去30年更加根本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全部内涵也许我们现在还无法想象,但是就像30年前无法想象今天的变化一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中说:“毫无例外,杰出的大学教师非常了解他们所教的科目,他们是活跃在科研一线且成就卓着的学者、艺术家或科学家。”这样说的根本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真正领会了创新的精髓和精神实质,因此可以向学生更好地传授该领域的知识和创新思维方法;其二,科研有利于实验条件和实验基地的建设,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三,科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其四,学生参与科研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团队精神。
研究型大学的老师必须做科学研究,大学老师做科研是大学的根本使命——人才培养的要求。大学对于社会来说主要有三大功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而联系这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最基本要素就是科研。
过去,我们曾经把人才培养狭义地理解为教学工作,即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学习知识当然重要,但是当我们毕业多年之后再仔细回想时就会发现: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很多已经忘记,即使没有忘记,那些知识中也有不少已经老化。但是,我们在大学期间学到的、领悟到的能力却永远不会忘记。这就启发我们,要调整过去的片面理解,要在学校范围内确立知识传授、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国在未来20年要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走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必须把创新能力作为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假如我们的教师只做教学不做科研,他们就不可能了解科学最前沿的进展,也不可能启迪学生创新的思维方法。他们就只能起到知识传授的作用,而且所传授的知识也是相对老化的知识。因为通常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最前沿成果,到发表论文再到写成教材,再到教师把教材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中间往往至少要经过3~5年的时间。这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是跟不上时代前进步伐的。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如果教师都能把来自科研的感悟和思想方法与学生一起分享,就能大幅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一位西方教育家讲过,大学的本质就在于把一群极具创新思维的教师和一群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励,产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创新能力和智慧。大学的根本使命和作为大学教师的职责都要求我们大学的教师一定要做科研,而且要做最前沿的科研。教师的研究水平越高,所培养出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越强。
过去30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由制造业经济所驱动;在未来的20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将会实现转型,转为知识型经济所驱动的发展模式。不言而喻,知识将在未来20年时间里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大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经济强国的发展过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将是任何其他历史时期和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