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书心得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年轻的大学教师,必须不断为自己充电,使自己更快的进步。基于此,学校下发的《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正是我们年轻教师所需要的。本人认真研读该书,获益匪浅,体会颇多。
本书共有八个章节,每章都是以问题为标题,非常醒目且引人深思。第一章的标题是“如何才算卓越”。关于这个问题,我作为教师已有几年,却从没有真正思考过。不知道什么是卓越,也就不会以卓越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未读本书之前,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大学教师,读了本书之后,我发现,其实自己做的很少很少,远远达不到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繁杂的工作总是占去了太多时间,而使自己很少花时间来思考,很少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就很少发现自己的不足,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不足,更是教学技巧、为人师表等方面的不足。根据本书,我总结出卓越的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清楚的了解自己所教的课程,了解自己所带的学生,精心而独到的为教学做准备,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学习,大方得体地对待学生,成功的教学方法及掌控课堂的艺术,正确地评价自己。
我把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作三块:卓越的教师如何对学生,卓越的教师如何对教学,卓越的教师如何对自己。关于第一块“卓越的教师如何对学生”包括书中如下章节:卓越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卓越的教师知道学生如何学习吗?卓越的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期望?卓越的教师如何评估学生。第二块“卓越的教师如何对教学”包括:卓越的教师是如何备课的?卓越的教师如何驾驭课堂?第三块“卓越的教师如何对自己”是指卓越的教师如何评估自己。最后是总结:从卓越的教师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什么?
首先,根据书中的内容,我想说说关于 “如何对学生”。研究者发现在那些杰出教师对待学生的方法背后,“有一个精心打造的信仰、态度、概念和感知的模式。”长久以来,我们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屈从关系已经司空见惯,认为学生听从老师是天经地义的,老师的指示学生必须照办,照办的学生就是好学生。教授在教室里挥舞着成绩和学分的大棒,讲课成为行使这个权力或炫耀学问的机会,其最终结果是以牺牲学生为代价,有时候则两败俱伤。而卓越的教师正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他们不是炫耀权力,而是在学生身上倾注心血。虽然也明白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学习能力的全部,但是,面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总是怀有无奈和嫌弃的情绪。卓越教师们的成功做法的关键来源于他们对学生的关心,“这种东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深入人心的亲和力。” 鲁迅说过:“教育植根于爱。”著名教育专家霍懋征说:“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爱。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成功的基因,没有爱心便不能为人师。为师之道,必须热爱学生,犹如父母之爱护子女。
真心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他们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十分重要。书中指出:跟学生建立了特殊信任的教授经常展现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有了这种胸怀,他们时时谈论他们的求学经历、人生抱负、胜利、挫折以及失败,并且鼓励学生同样要反省和坦率。信任和坦率会产生一种互动的氛围,即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还可以实现教学相长,使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可以从学生的见识中得到信息和知识。
其次,卓越的教师要如何对待教学呢?作者对“教学”的理解科学而深刻,他说:“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就是设计一个让学生可以学习的环境。” 此论诚是,教学是教和学,教是教师的引导,学是学生的认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教学活动。在这一旅程中,能否给学生提供机会,能否为学生设计可以学习的环境是重要的。作者认为,创造一个卓有成效的学习环境是重要且严肃的智力或艺术的行动,甚或是一门学问。好的老师不仅需要有关注学生、理解学生的良好愿望,还要在教学设计中有细致缜密的方法付诸实际的行动,教师的热情在此化解在科学的方法中。科学和人情统一于课堂之内,于是乎好的学习环境便初步形成了。卓越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表现出对于自己教学的对象及其学习状态的了解、理解和关心。他们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我想教什么,而是学生需要学习什么;开学时不是高高在上地提要求,而是平等互动地谈承诺。他们真诚地邀请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主角,掌握自己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他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不会因为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或挫折责怪学生。简单来说,他们对学生期望得更多。有一句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便意味着每个人都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虽然每个人的个性有所不同,只是的储备也有深有浅,但这并不妨碍一名教师通过思考、实践来总结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当然,它不能一成不变,应当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根据学情的好坏而有所调整。我们平时的集体备课只是在知识的准确性、扩展性和系统性上有相对的统一,但此后的二次备课则是对教师掌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人教学的一个考验,不要人云亦云,不经思考,那不会使我们的能力有所提高。细读本书,不难发现,一个卓越的老师,是一个能教好书的老师,是一个自身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技能全面发展的教育者。一个卓越的老师,不但是一个能教好书,而且是一个能力非常突出、成绩非常卓著的的老师。他(或她)以生为本,能够“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并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产生了持久、真实和积极的影响”。他(或她)不是“一毛不拔的知识主教,把持在通往知识王国的各个门口,使他们看起来更加显赫尊贵”,而是“同窗共读的同学——不,是志趣相投的同胞,竭尽全力去探索宇宙奥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其他万事万物。”他(或她)“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开启其智慧与潜能。成为一个卓越的大学教师,是我们每个年轻教师的奋斗目标。有了感悟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要付诸实践,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做起,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用师爱滋润学生心田。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第二,要认真备课。士兵不打无准备的战斗,教师不上无准备的课。这不仅是教师对学生负责问题,也是教师能不能立得住三尺讲台的前提条件。备课中应特别注意:一是了解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对本课程教学要求,认真设计本课程教学目的要求,既注意理论深度,更注意结合实际教学;二是认真研究各教材的差异和本院选择教材的异同,做到若远若近,既不能完全脱离本教材,也不能完全按本教材讲授;三是有条件可以制作教学课件,注意选辑生动的现实资料,丰富和活跃教学内容和形式。
第三,认真讲好每一节课。除认真、充分备好课这一前提基础外,还要靠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逻辑演绎和口头表述将所要传授的理论知识表达出来,让学生了解、认知并掌握;这里,没有什么经典、法则可供我们统一把握,唯有总结自己教学过程的成败,自己设计如何把课讲好,做到教学内容熟悉,讲授熟练、流畅;教学方法恰当,能够调动学生听课的主动性和热情;管教管学,课堂控制状况良好;教学效果良好,经得起学生和学院的测评。
第四,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和职业道德。讲好课是教师第一职责,进行科研和教研,也是教师重要职责。此外,作为一名教师,还有制定授课计划、接受学院测评监督,遵守和维护教学秩序,认真完成监考任务,关爱学生,以及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等师德要求。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第五,认真总结,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做好教学工作是需要付出长期、不断的努力。做为一名年轻教师,首先要跟着学,过好教学关,在讲台上站住脚;然后日复一日,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形成自己一套教学模式和方法。总之,我们要不懈努力,力争成为一名卓越的大学教师。
第二篇: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书心得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
——1.怎样才算“卓越”
翻开第一章,‘林恩的课就像“通向历史伟人和历史运动的神奇旅行”、“拉尔夫.林恩会以他全部的聪明才智,不停地教育一代又一代新人,一想到,我就对未来充满希望;没有什么别的事情会让我对未来充满更多的希望了”’。读到这些话语,我的内心激动了,第一个念头:我为什么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第二个念头:我是不是可以通过努力,最接近拉尔夫.林恩,成为像他那样的好老师?
“优秀的教师不断出现,他们影响了学生的一生……,他们的洞察力随着他们的去世而不复存在,后代必须重新发现他们推动事业的智慧。”,这就是我们要读这本书的目的:重拾这些智慧的碎片,去发现碎片中蕴含的前人留下的财富,进而找到我们推动事业的能力。
学生对好老师的评价“上她的课比上本校任何其他老师的课学到的都要多” 他们的大多数学生对他们的教学非常满意,并从中受到激励而继续学习。并不仅仅因为他们深受学生爱戴,更在于教师在智力和教育两个方面均对他们产生了影响,并使他们产生希望学习更多知识的欲望。
违反不伤害原则:
1、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非常糟糕,下课后他们就不大可能继续学习,甚至不大可能记住他们本该从那节课上学到的东西。
2、老师威胁的惩罚或增加额外繁重作业,会使学生因为此种经历而受到身心伤害,让他们对所学科目产生厌恶情绪
3、若老师是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就违反了不伤害原则
学生不是谈论他们必须记住多少,而是他们最终理解了多少。有些学生说:“课程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改变了一切,甚至融入了他们了他们的思想”,学生形成多重视角,增强了考虑自身简洁的能力,他们努力靠自己来理解各种概念,师徒运用自己碰见过得概念和信息来做逻辑思考。
两种学生的评论:
1、需要完成很多作业,老师督促把它完成,老师认真而且公平;作业覆盖了将会在考试中出现的所有内容,而且老师从不使用我们未曾见过的问题来对我们进行突袭。
——这组学生强调“课程上取得的成功”,因为老师帮助他们达到了这一目标,所以对老师高度赞赏。
2、谈论他们如何能够“将许多事情进行整理”或是“是许多事情进入”自己的大脑。强调学更多的东西,谈论调换主修课程,这样就可以到某位特别的教授门下学习,而且他们对自己位置的领域感到敬畏和着迷。有位学生解释道:“我选这门课之前,以为一切都会墨守成规,但后来发现这门课太让人兴奋了”、“他(老师)不仅叫我们如何解决问题,而且帮我们对问题作出思考,这样,我们靠自己把问题解决。”“我不是只是是记材料,我必须对论点和论据进行思考”
——这组学生暗示了老师对学生的持久影响。
关于学生评价:
问题:学生评价对鉴别优秀的教师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1、要问对问题。例如,问教师表现力和热情的问题,不如问听众学到了什么的问题,后者才是识别优秀教学的一个决定性的要素.两个问题:1)教学对你的学习有多大帮助? 2)所修课程对你的智力发展有多大促进?
2、学生学到多少东西?老师是否刺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智力发展?
对于学习某门具体的科目意义何在,学生并非总有精到的解释,所以我们不能只是依靠学生的打分来断定某个老师在帮助学生学习方面是否达到了本研究所要求的高水平.结论:
1、最优秀的教师知道什么?了解什么?
杰出的教师要非常了解他们所教的科目,但卓越的教师不在于他出版了多少专著以及他在自己的领域当中取得了多少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以掌握的基本与那里和组织各种概念,目的是为了别人能够使用这些原理和概念去构筑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能力,他们懂得如何简化和解释复杂的学科,如何以令人振奋的洞察力切中事物的本质,评价其质量。一句话:能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思考的能力。
2、如何为教学做准备
卓越教师把讲课、讨论、解决问题和其他教学要素视作严肃的智力上的努力,要求苛刻,意义重大。
3、他们对学生的期望:
避免更课程随意链接的目标,而喜欢那些贴近生活的思想和行为的目标。
4、如何教学
努力创造一种我们称之为“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学生解决有趣的巧妙的或者重要的问题,完成激励他们去努力掌握概念的真实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学习,反思他们的假设,研究他们针对现实的思维模式。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者对自己的教育有一种控制感。
5、如何对待学生
对学生坦诚以待,非常大方而得体地对待学生
6、如何检查自己的进步和评价自己的努力
要做的事:
1、学习;关注“福克斯博士实验”
2、总结(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上升为理论,与前人的经验相比较,优缺点、适应性)i
第三篇:《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书心得(共)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年轻的大学教师,必须不断为自己充电,使自己更快的进步。基于此,学校下发的《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正是我们年轻教师所需要的。本人认真研读该书,获益匪浅,体会颇多。
本书共有八个章节,每章都是以问题为标题,非常醒目且引人深思。第一章的标题是“如何才算卓越”。关于这个问题,我作为教师已有几年,却从没有真正思考过。不知道什么是卓越,也就不会以卓越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未读本书之前,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大学教师,读了本书之后,我发现,其实自己做的很少很少,远远达不到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繁杂的工作总是占去了太多时间,而使自己很少花时间来思考,很少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就很少发现自己的不足,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不足,更是教学技巧、为人师表等方面的不足。根据本书,我总结出卓越的大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清楚的了解自己所教的课程,了解自己所带的学生,精心而独到的为教学做准备,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学习,大方得体地对待学生,成功的教学方法及掌控课堂的艺术,正确地评价自己。
我把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作三块:卓越的教师如何对学生,卓越的教师如何对教学,卓越的教师如何对自己。关于第一块“卓越的教师如何对学生”包括书中如下章节:卓越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卓越的教师知道学生如何学习吗?卓越的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期望?卓越的教师如何评估学生。第二块“卓越的教师如何对教学”包括:卓越的教师是如何备课的?卓越的教师如何驾驭课堂?第三块“卓越的教师如何对自己”是指卓越的教师如何评估自己。最后是总结:从卓越的教师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什么?
首先,根据书中的内容,我想说说关于 “如何对学生”。研究者发现在那些杰出教师对待学生的方法背后,“有一个精心打造的信仰、态度、概念和感知的模式。”长久以来,我们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屈从关系已经司空见惯,认为学生听从老师是天经地义的,老师的指示学生必须照办,照办的学生就是好学生。教授在教室里挥舞着成绩和学分的大棒,讲课成为行使这个权力或炫耀学问的机会,其最终结果是以牺牲学生为代价,有时候则两败俱伤。而卓越的教师正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他们不是炫耀权力,而是在学生身上倾注心血。虽然也明白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学习能力的全部,但是,面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总是怀有无奈和嫌弃的情绪。卓越教师们的成功做法的关键来源于他们对学生的关心,“这种东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深入人心的亲和力。”
鲁迅说过:“教育植根于爱。”著名教育专家霍懋征说:“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爱。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成功的基因,没有爱心便不能为人师。为师之道,必须热爱学生,犹如父母之爱护子女。
真心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他们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十分重要。书中指出:跟学生建立了特殊信任的教授经常展现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有了这种胸怀,他们时时谈论他们的求学经历、人生抱负、胜利、挫折以及失败,并且鼓励学生同样要反省和坦率。信任和坦率会产生一种互动的氛围,即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还可以实现教学相长,使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可以从学生的见识中得到信息和知识。
其次,卓越的教师要如何对待教学呢?作者对“教学”的理解科学而深刻,他说:“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就是设计一个让学生可以学习的环境。” 此论诚是,教学是教和学,教是教师的引导,学是学生的认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教学活动。在这一旅程中,能否给学生提供机会,能否为学生设计可以学习的环境是重要的。作者认为,创造一个卓有成效的学习环境是重要且严肃的智力或艺术的行动,甚或是一门学问。好的老师不仅需要有关注学生、理解学生的良好愿望,还要在教学设计中有细致缜密的方法付诸实际的行动,教师的热情在此化解在科学的方法中。科学和人情统一于课堂之内,于是乎好的学习环境便初步形成了。
卓越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表现出对于自己教学的对象及其学习状态的了解、理解和关心。他们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我想教什么,而是学生需要学习什么;开学时不是高高在上地提要求,而是平等互动地谈承诺。他们真诚地邀请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主角,掌握自己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他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不会因为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或挫折责怪学生。简单来说,他们对学生期望得更多。
有一句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便意味着每个人都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虽然每个人的个性有所不同,只是的储备也有深有浅,但这并不妨碍一名教师通过思考、实践来总结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当然,它不能一成不变,应当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根据学情的好坏而有所调整。我们平时的集体备课只是在知识的准确性、扩展性和系统性上有相对的统一,但此后的二次备课则是对教师掌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人教学的一个考验,不要人云亦云,不经思考,那不会使我们的能力有所提高。
细读本书,不难发现,一个卓越的老师,是一个能教好书的老师,是一个自身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技能全面发展的教育者。一个卓越的老师,不但是一个能教好书,而且是一个能力非常突出、成绩非常卓著的的老师。他(或她)以生为本,能够“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并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产生了持久、真实和积极的影响”。他(或她)不是“一毛不拔的知识主教,把持在通往知识王国的各个门口,使他们看起来更加显赫尊贵”,而是“同窗共读的同学——不,是志趣相投的同胞,竭尽全力去探索宇宙奥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其他万事万物。”他(或她)“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开启其智慧与潜能。
成为一个卓越的大学教师,是我们每个年轻教师的奋斗目标。有了感悟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要付诸实践,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做起,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用师爱滋润学生心田。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第二,要认真备课。士兵不打无准备的战斗,教师不上无准备的课。这不仅是教师对学生负责问题,也是教师能不能立得住三尺讲台的前提条件。备课中应特别注意:一是了解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对本课程教学要求,认真设计本课程教学目的要求,既注意理论深度,更注意结合实际教学;二是认真研究各教材的差异和本院选择教材的异同,做到若远若近,既不能完全脱离本教材,也不能完全按本教材讲授;三是有条件可以制作教学课件,注意选辑生动的现实资料,丰富和活跃教学内容和形式。
第三,认真讲好每一节课。除认真、充分备好课这一前提基础外,还要靠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逻辑演绎和口头表述将所要传授的理论知识表达出来,让学生了解、认知并掌握;这里,没有什么经典、法则可供我们统一把握,唯有总结自己教学过程的成败,自己设计如何把课讲好,做到教学内容熟悉,讲授熟练、流畅;教学方法恰当,能够调动学生听课的主动性和热情;管教管学,课堂控制状况良好;教学效果良好,经得起学生和学院的测评。
第四,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和职业道德。讲好课是教师第一职责,进行科研和教研,也是教师重要职责。此外,作为一名教师,还有制定授课计划、接受学院测评监督,遵守和维护教学秩序,认真完成监考任务,关爱学生,以及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等师德要求。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第五,认真总结,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做好教学工作是需要付出长期、不断的努力。做为一名年轻教师,首先要跟着学,过好教学关,在讲台上站住脚;然后日复一日,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形成自己一套教学模式和方法。
总之,我们要不懈努力,力争成为一名卓越的大学教师。
一 怎样才算“卓越”?
【此书是能过一项对卓越教师的调查而写就的。哪些教师应该成为调查样本是个根本性的问题。要在难以计数的优秀教师中选出几十位“卓越”者来并非易事,这也体现出了作者严谨的科研态度。】 【P5卓越教师】成功地以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这些方法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产生了持久、真实和积极的影响。
【P15】一些学者认为,所有学生的评价全部产生于表面的观察,实际上不过是最原始的人缘测验。„„一个不大相同的结论:学生长期同老师(令人兴奋的老师和令人沮丧的老师)打交道,养成了很强的猜测能力,即使只听几秒钟的课,就能非常准确地猜出哪些老师会最终促进他们的成长,哪些不会。
有证据证明学生的学习取篮球了非凡的成绩,而且有迹象显示老师有教学帮助和鼓励了这些成绩的取得,我们就将其确定为“优秀教学”。
【P16几个主要的结论】
1.最优秀的教师知道什么,了解什么?杰出的教师非常了解他们所教的科目。„„他们应用自己的知识来开发各种技能,以掌握基本原理和组织各种概念,目的是为了别人能够使用这些原理和概念去构筑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能力。„„那种对自己的思想思考的能力。
2.他们如何为教学做准备?卓越的教师把讲课、讨论、解决问题和其他教学要素视作严肃的智力上的努力,„„。以跟学生的学习目标有关的问题开始,而不是„„
3.他们对学生的期望是什么?避免和课程随意相连的目标,而喜欢那些贴近生活的思想和行为的目标。
4.他们如何教学? 最优秀的教师常常努力创造一种我们称为“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既具有挑战性又的支持作用的环境中,学习者对自己的教育有一种控制感。
5.他们如何对待学生?对学生显示出一种强烈的信任。„„对学生坦诚以待„„鼓励学生要同样学会思考和正直做人。„„最重要的是,他们倾向于非常大方而得体地对待学生。
6.他们如何检查自己的进步和评价自己的努力?评价学生时就在检查自己的努力,能够避免使用随意的标准对学生作出评定。
二 卓越的教师知道学生怎样学习吗? 【P24】学生进行各种思想活动,来避免和对抗和修正指导他们理解物理世界的基本潜在法则。让人尤其不安的是,有些学生竟然得了高分。【教育是要引起改变,但此论显示这有多难。甚至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某一课程甚至并不会使学生改变思维方式,他们在潜意识中一直在维护旧的东西。学生在某领域的基础越深,这种转变越发的不易,尤其是貌似深时。】
【P25 成功帮助学生深度学习的两类知识】首先,他们对自己学科的历史和各学科之间的争议在一种非常敏锐的认识。„„能从他们跟学生打交道的经验中大致拼凑出人类学习的概念,这些概念跟出现在有关认知、动机和人类发展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文献中的一些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
【P26几个关键性的概念】 1.知识是构建的,不是灌输的 2.思维模式变化缓慢 3.提问非常关键 4.专注至关重要
【P32】大多数外在的激发因素损害了内在的动机【这一点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真是危险】。他们也发现,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他们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至少保持学生的兴趣,不让它丧失。【P35】我们所调查的老师都努力避免比例学生外在的刺激因素,而注重培养他们的内存动机,使学生向具有学习目标和熟练掌握知识的方向发展。【P36】最重要的是,出色的老师通常都不用分数来激励学生学习。相反,他们借助于所教的学科,借助于该学科所提出的问题和学习者所能看到的该学科的前景。【P38】最有影响力的老师会帮助学生始终将课程的大问题放在兴趣的中间。【P40】他们上课总是以看上去学生最为熟悉并为之着迷的话题开始,然后逐步将新的不同以往的内容融入到课程结构中去。
【P40三种学习者】深度学习者、策略型学习者、表现型防范者。
【P42】学习不仅可以影响你所认知的一切,它还可以改变你对认知本质的理解方式。„„学生可能经历四种广义的层次分类,每一层次都有各自的学习概念。(1)最基础的层次——接受型认知者:学习只是跟专家核实对错,得出“正确的答案”,之后把它们记住(银行模式);(2)进入主观认知者阶段,使用感觉来作判断,一切都不过是看法因人而异的问题(他们发现专家给出的“正确答案”也各不相同);(3)少数学生最后成了“程序认知者”:学会了遵守学科的“游戏规则”,他们认识到学科为作出评价提供了标准,学会了使用那些标准来写作论文;(4)最高层次(“投入”)的学生,成为独立的,有判断力和创造力的思想者,重视他们所接触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并且有意识地始终如一地努力加以运用。
【P44】最优秀的老师主张刺激学生“逐步”改变他们对知识的观念,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P45】最优秀的老师对两类问题均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敏感性,一是所有学生在这些有时变化莫测且经常令人不安的领域里探索时所面对的问题,二是有些学生所遭遇的特殊问题。„„他们允许学生有差异。【P45】他们拒绝把教书看作仅仅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答案,把学习看作是简单地记住那些答案。„„强调对重要问题答案的探索。
【P46对教学的启示】人类是富有求知欲的动物。人们在努力解决跟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时就在自然地学习。最出色的大学教师会创造出一种“自然的批判的”学习环境,将自己希望教授给学生的技能和信息带入到这种环境中,这些技能和信息能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任务为载体,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挑战学生重新思考自己的假设,审视自己对现实的思维模式。
三 卓越的教师是如何备课的? 【P48】大多数教师有关教学的思想核心集中于老师需要做什么,而不是学生应该学什么。„„相比之下,最杰出的教师把教学看作他们可以做的任何得以帮助和鼓励学生学习的事情。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就是设计一个让学生可以学习的环境。„„创造那样一个卓有成效的学习环境„„甚或是一门学问,„„那种学问集中于四个基本问题:(1)作为学习的结果,我的学生应该能够在智力、身体或情感方面培养何种能力?(2)我如何才能最好地帮助和鼓励他们发展那些能力,以及养成使用那些能力的心智习惯?(3)我和我的学生怎样才能最为有效地理解他们学习的特征、品质和进步情况?(4)我如何评价自己为促进他们的学习所做的努力?
【P50 13个问题】
1.我的课程将帮助学生回答哪些大的问题?或者说,我的课程将帮助他们培养哪些技巧、能力及素质?而且,我如何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和能力感兴趣?
2.学生必须拥有或发展什么样的推理能力,才能够回答本门课程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3.学生可能有什么样的课前思维模式是我希望他们质疑的?我怎样帮助他们提出那种理性的质疑? 4.我的学生需要理解什么样的信息来回答本课程的重要问题,并质疑他们原来的假设?他们如何最为有效的获取此种信息?
5.我如何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来理解各种问题,并帮助他们使用证据和推理来回答这些问题。6.我将怎样让学生面对相互矛盾的问题,并且鼓励他们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呢?
7.我如何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并了解他们期望从本课程得到什么?我怎样调和我的期望和他们的期望之间的差异?
8.我将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审视和评价他们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学会更为有效、更加活跃的进行阅读,并在阅读时更加擅长分析? 9.在对学生作出评价之前,我如何弄清他们是怎样学习的?我如何在给学生评价之前给他们提供一种不同于评价的反馈?
10.我将以何种方式跟学生交流以让他们不停的思考?
11.我如何详细说明用于评判学生学习的智力标准和专业标准?我为什么要使用那些标准?我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利用那些标准来评判自己的学习?
12.我和学生应该怎样透彻的理解他们学习的特征、进步的情况及学习的质量? 13.我该怎样创造出一个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将我希望教给学生的技能和信息以他们感兴趣的作业的方式传授给他们?我如何创造一个可以让学生去尝试、失败、接受反馈并且再尝试的安全环境?
【P65】成就卓著的老师为他们的学生设计更为理想的学习体验,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把教书看作对学习的促进。
四 卓越的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期望? 【P67一个理论】当那些消极成员的受害者面对一项他们想要去完成并相信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而盛行的成员说他们不太擅长这一任务时,他们逃不脱那些将他们包围的成员的阴影。【作为教师,嘴上要积德,不经意间的一个不见得正确的成见的表达,可能扑灭一个梦想。】
【P71】首先,最优秀的教师往往寻找和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个人价值。„„其次,他们非常相信学生具备学有所成的能力。【P73】最优秀的老师倾向于对他们所有的学生设置高标准,并对学生达到那些高标准的能力表示强烈的信任。„„老师对学生的信任,还表现在老师把控制权还给学生。
【P74】“承诺式教学大纲”:(1)老师清晰谨慎地提出本课程可以给予学生的承诺或机会;(2)老师解释学生将要做什么来实现那些“承诺”(实际上就是要求);(3)教学大纲对老师和学生如何理解学习的本质和进程做了概述。
【P77】理解优秀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某些特别的做法或规则,而在于老师的态度,在于他们信任学生有能力取得成功,在于他们信任学生有能力取得成功,在于他们乐意认真对待学生,乐意让学生自己控制自己的教育,在于他们负责让所有的策略和做法为主要的学习目标服务,确保这些策略和做法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协调的结果。
【几个有关学习的基本概念】
【P82】最优秀的老师相信学习涉及到个人发展和智力发展,而且思维能力和成年人的品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P83】学生不只是积累知识;他们经历着深层的改变,这些不仅影响他们的心智习惯,还影响他们持续发展的能力。
【P92】学生在考试时有良好的表现不能体现学习的效果,能在课堂之外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作出评价才能体现学习的效果。【P93】帮助学生反注意力从分数转移到个人的发展目标上。
【P94】你必须以学生为本。作为一名教师,你不应该只从教出发,只想着你自己,只想着你知道的一切„„课堂上的分分秒秒属于学生——不是笼统的学生,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学生。你教的不是一个班。你教的是一个个的学生。【教学必须关心到每个作为个体的学生——我一贯的看法。】
五 卓越的教师如何驾驭课堂? 【P95】讲课有用吗?„„首先,无论教师讲演与否,某些潜在的原则超越实践并且影响着教学环境;其次,一些关键技巧推动这些原则的运用。
【P95统一原则】 1.创造一个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五个要素(1)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或难题;(2)在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意义时要悉心指导;(3)使学生参与某些高层次智力活动(比较、应用、评估、分析、综合),而不仅仅限于听课和记忆;(4)环境有助于学生回答问题;(5)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下一个问题是什么?”
2.引起他们的注意并且保持下去 3.从学生本身而不是从学科出发 4.确定责任:要求学生履行承诺 5.帮助学生课外学习
6.激励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7.创造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P112课堂中的技巧运用】对课堂表现的关注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焦点对准了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细节。
1.注重口才 2.温情语言 3.妙语诠释
4.培养学生的口才
六 卓越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
七 卓越的教师如何评估学生和自己? 【P143】令人遗憾的是,考试鼓励了讲策略地学习,而不是深刻的思考。
【P157学生给老师打分】打分不仅体现学生意见反复多变的特征,而是指向课程中一个真正的软肋——教学失败在于没有从教育观念上影响学生,并且没有帮助学生理解本来应当理解的学习的本质。“只有学生在思想上达到了我要求的质量时,学生打的高分才说明了成功„„。从另一方面来讲,低分通常告诉我,我未能影响我的学生。”
八 从卓越的教师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什么? 【P165】教学不单单是讲课,而是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任何事情去帮助和鼓励学生学习。„„只有当学习发生时教学才发生。教学就是创造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里我们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学生将会发现他们学习的潜能。
【P167】教学的“最佳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 来源: 侯小华的日志 寒假里,按照杨院长的要求,认真学习阅读了美国人肯。贝恩写的《WHAT BEST COLLEGE TEACHERS DO》。翻来覆去读了3遍,收获颇丰。虽然是写给大学老师看的,但是中小学老师读了,应该也会有比较大收获的。
读书之余,我摘抄了其中的一些话语,第一遍是手写的,第二遍又敲在了电脑上,希望可以与他人分享。因为是摘抄,所以,有的地方如果看得不是很懂,建议读一下原著。在校同学可向我借阅。如果我们以牺牲所有其他人的学习为代价来促进一代学者的学习,那么我们根本就无法长久维持一个文教昌明的社会。
科研是研究者的学习,教学是涉及普通学生的学习。
杰出教师是善于学习的学习者,他们不断尝试着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含义,理解影响学习的所有复杂因素,理解他们与学生如何才能透彻地了解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一、怎样才算卓越
教书时人类事业中很少能从自己的过去获益的一门事业
“卓越”教师都非常成功地以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这些方法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产生了持久、真实和积极的影响。
挑选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的标准时他们是否取得了重要的教育成果。
“卓越”教师:他们的大多数学生对他们的教学感到非常满意,并从中受到激励而继续学习,在智力和教育两方面均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并使他们产生希望学习更多知识的欲望;能将别人认为不可能调教的学生教育好的老师,能坚持不懈地帮助学生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绩的老师
普遍的教育传统:重视人文学科(包括自然科学)、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好奇心、对道德问题的关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创造该门专业知识的各种证明方法与标准的深度和广度。
深度学习
“福克斯博士”
评价老师应看老师的工作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是否激起了他们对所修科目的兴趣
学生听了激动人心的讲课后,考试成绩通常比听了枯燥乏味的讲课好,这一点应该是人所共知的。‘优秀教学‘:学生取得了非常的成绩,老师的教学帮助和鼓励了这些成绩的取得
1、最优秀的老师知道什么,了解什么:杰出的老师在各自的领域内追求重要的智力和科学或艺术的发展,从事调查研究,对他们所教的学科有重要而独到的见解,经常广泛涉猎其他领域(这些领域有时与他们自己的领域相距甚远),强烈关注他们学科中更为概括性的问题,比如史实的记载、辩论和认识论方面的讨论。总之,他们可以在智力上、体力上或感情上着手去做他们希望学生去做的任何事。
人们必须懂得所教的知识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老师。
如果学习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感觉方式不能产生持久的实质性的影响,那么学习将毫无意义可言。
2、优秀教师如何为教学做准备:卓越教师把讲课、讨论、解决问题和其他各种教学要素是做严肃的智力上的努力,这种努力如同他们做研究、搞学术所付出的努力一样、要求苛刻,意义重大。
3、他们对学生期望什么:期待更多,喜欢那些贴近生活的思想和行为的目标
4、如何教学:努力创造“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者对自己的教育有一种控制感,他们同别人协同工作,并相信他们的努力会得到公正和诚实的评判,他们可以不断尝试、失败并接受有经验的学习者的反馈意见,然后获得对他们的努力所作出的累积性评价
5、如何对待学生:信任、坦诚以待、非常大方而得体地对待学生
6、如何检查自己的进步和评价自己的努力: 卓越教师是后天造就的
卓越教师从不因为自己所面对的困难而责备学生
卓越教师认为自己是学习者,不停地尝试加大努力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绝不沉溺于他们已经取得的任何成绩。
二、卓越的老师知道学生是怎样学习吗?
1、知识是构建的,不是灌输的
2、思维模式变化缓慢:学生不仅要了解事实,同时更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对他们所理解的或应该做的事情作出判断
3、提问非常关键
4、专注至关重要
外在的促进因素一旦撤离,研究对象往往就失去部分或全部的兴趣。如果人们把某一行为当做获取奖励或逃避惩罚的手段,那么只有当“他们想要得到奖励并且他们相信此种奖励将会产生于他们的行为时“,他们才会参与那些活动。如果他们不想得到那种奖励,或者得到奖励的可能性随后不复存在,他们就会丧失掉对这一活动的兴趣。
当受试者认为别人在试图控制他们时,他们不仅学习动机会减弱,成绩也会下降。
当对某种事物从不理解到经过艰苦的努力而获得理解,并从中领悟到了某种新的知识,他们就觉得自己很聪明。
注重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使学生向具有学习目标和熟练掌握知识的方向发展。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对学生的能力给予充分的信任。卓越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给予非评估性的反馈,强调改进的机会,不断寻找刺激学生进步的办法,避免将学生分成好坏优劣;不鼓励学生彼此竞争,而是相互协作;他们不用成绩分布曲线的方式打分,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达到最高标准,获取最高分数。
“最受尊重的课程的特点“:高要求‘学生在老师打分前有足够的机会来修正和改进他们的作业,以便从错误中学习”
优秀教师上第一堂课讲这门课的前景,讲这门课将要帮助学生回答的各种问题,或者将要帮助学生增强的智力、情商及身体能力。
最有影响力的老师会帮助学生始终将课程的大问题放在兴趣的中心 智力挑战能刺激学生对课程的问题产生兴趣 学习者:
(1)深度学习者、策略型学习者、表现型防范者
(2)接受型认知者、主观认知者、程序认知者、投入认知者(独立认知者和关联认知者)
人类是富有求知欲的动物。人们在努力解决跟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时就在自然地学习。他们逐渐培养起一种内在的兴趣。这种兴趣引导着他们对知识的追求。不过在面对外在的奖励和惩罚时,内在的兴趣可能会遭到削弱,因为外在的奖惩显然是要操纵他们的注意力。这就是问题之所在。当人们相信自己掌握着学习的选择权时,他们最有可能享受到教育的乐趣。
最出色的大学教师会创造出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他们将自己希望教授给学生的技能和信息代入到这种环境中,这些技能和信息以学生感兴趣的作业(问题和任务)为载体,这些作业是真实的任务,它们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挑战学生重新思考自己的假设,审视自己对现实的思维模式,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进行尝试、遭遇失败、接受反馈和重新尝试。学生能够理解并记住他们所学过的知识,因为他们能够掌握并运用必要的推理能力来将其融入到更大的概念之中。他们懂得这些观点和信息的意义和运用。他们从智力方面衡量自己所做的工作,并认识到衡量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习惯性地应用不同学科的智力标准。
三、卓越的教师是如何备课的
最杰出的老师把教学看做他们可以做的任何得以帮助和鼓励学生学习的事情。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就是设计一个让学生可以学习的环境。
卓越教师再创造卓有成效的学习环境时思考四个问题:
(1)作为学习的结果,我的学生应该能够在智力、身体或情感方面培养何种能力
(2)我如何才能最好地帮助和鼓励他们发展那些能力以及养成使用那些能力的心智习惯(3)我和我的学生怎样才能最为有效地理解他们学习的特征、品质和进步情况(4)如何评价自己为促进他们的学习所做的努力?
1、我的课程将帮助学生回答哪些大的问题?或者说,我的课程将帮助他们培养哪些技巧、能力及素质?而且,我如何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和能力感兴趣?
2、学生必须拥有或发展什么样的推理能力,才能回答本门课程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3、学生可能有什么样的课前思维模式是我希望他们质疑的?我怎样帮助他们提出那种理性的质疑?
4、我的学生需要理解什么样的信息来回答本课程的重要问题,并质疑他们原来的假设?他们如何才能最为有效地获取此种信息?
5、我如何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来理解各种问题,并帮助他们使用证据和推理来回答这些问题?
6、我将怎样让学生面对相互矛盾的问题(甚至是相互冲突的有关真理的主张),并且鼓励他们努力(可能是协作)解决这些问题呢?
7、我如何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并了解他们期望从本课程得到什么?我怎样调和我的期望和他们的期望之间的差异?
8、我将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审视和评价他们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学会更为有效、更加活跃地进行阅读,并在阅读时更加擅长分析?
9、在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前,我如何弄清他们是怎样学习的?我如何在给学生评价之前给他们提供一种不同于评价的反馈?
10、我将以何种方式跟学生交流以让他们不停地思考?
11、我如何详细说明用于评价学生学习的智力标准和专业标准?我为什么要使用那些标准?我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利用那些标准来评判自己的学习?
12、我和我的学生应该怎样透彻地理解他们学习的特征、进步的情况及学习的质量?
13、我该怎样创造出一个自然地批判性的学习环境,将我希望教给学生的技能和信息以他们感兴趣的作业(问题和任务)的方式传授他们?(这些真实的任务将会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刺激学生重新思考他们原有的假设并审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思维模式。)我如何创造一个可以让学生去尝试、失败、接受反馈并且再尝试的安全环境?
成就卓著的教师为他们的学生设计更为理想的学习体验,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把教书看做对学习的促进。他们做任何事都出自于他们对学生发展的强烈关注和理解。他们很少盲目地遵从传统,知道在什么时候对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造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
四、卓越的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期望?
易受成见伤害的脆弱性
最优秀的老师往往寻找和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个人价值 他们相信学生具备学有所成的能力
设置高标准,并对学生达到那些高标准的能力表示强烈的信任。把控制权还给学生
信任、拒绝使用权力以及设置代表真实目标而不是代表学校作业的标准
承诺式的教学大纲:老师清晰谨慎地提出本课程可以给予学生的承诺或机会;解释学生将要做什么来实现那些承诺;教学大纲对老师和学生如何理解学习的本质和进程做了概述。
最优秀的老师更深入地观察学生最为重要的品质,这让他们对学生的各种能力有了强烈的信任,就是那种信任和洞察力指引着他们的教学实践。
理解优秀教学的关键在于老师的态度,在于他们信任学生有能力取得成功,在于他们乐意认真对待学生,乐意让学生自己控制自己的教育,在于他们负责让所有的策略和做法为主要的学习目标服务,确保这些策略和做法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协调的结果。最优秀的老师相信学习涉及到个人发展和智力发展,而且思维能力和成年人的品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可以改变,那些改变——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代表了真正的学习。
五、卓越的教师如何驾驭课堂? 统一原则
1、创造一个自然地批判性的学习环境: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或难题是构成自然的批判的学习环境的第一要素;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意义时要悉心指导;使学生参与某些高层次智力活动:鼓励他们进行比较、应用、评估、分析、综合;有助于学生回答问题;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
教学有方的老师上课时以提问开始(有时穿插在故事中)、继续尝试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意义(将问题与更多更大的问题联系起来、以具有煽动性的方式提出问题、提及问题的含义),激发学生以批判的眼光来对待问题,对如何回答那个问题进行争论(用证据、推理和结论来完成),以问题结束讲课。
何时人们学习效率高,而且能进行一种持续的、本质的和积极的学习?当人们觉得问题有趣味又美妙或很重要时(不管问题是智力的、自然科学的、艺术的、实际的,还是抽象的);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然而有人支持、鼓励的环境里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置身其中,他们觉得对他们自己的教育有控制感时,他们可以与其他学习者合作学习,尽力解决问题时;他们相信他们的工作将被视为公正和诚实的时;在老师对他们的努力做出评价之前,他们可以尝试、失败,可以从有经验的学习者那里得到反馈信息时
2、引起他们的注意并且保持下去
3、从学生本身而不是从学科出发
4、确定责任
5、帮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
6、激励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思考问题
7、创造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课堂教学中的技巧应用
1、注重口才:所有最优秀的老师都喜欢与学生交谈,这些谈话的质量对教学的成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模式
哈佛大学的桑德尔在上他的司法公正课的第一天就带来一个能引发兴趣、需要思索的棘手难题:假如你是一个有轨电车司机,失控的车子正向在铁轨上工作的5 个人冲去,你无法刹住电车,似乎车子注定要碾过他们、把他们压死。正当你在铁轨上减速行驶,一分一秒临近这场即将来临的悲剧之时,你突然注意到一条可以驶入的铁路侧线,如果驶入侧线,车子将把侧线上工作的一个人压死。“你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他问学生,“你是否把车子驶入侧线,压死一个人,但是救出另外 5个人?”
在这个练习当中,桑德尔希望激发学生去思考合法性的基本问题,在将他们自己的思维与某些大哲学家的思维对比过程中理解自己的思维,他通过这门课程将所有主要哲学流派和作家穿插在他打算引起学生兴趣的当代意识形态的斗争中。而且,他不断地改进问题以适应一届又一届的新学生。
许多优秀的教师深思熟虑、仔细斟酌,努力面对一些学生们可能带到课堂上的思维模式。我们看到课程正是围绕着这些思维模式进行的,这些思维模式也正是该课程所要质疑的,而这样的课程才是我们称之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模式。
知识是构建的,不是灌输的
20世纪80年代初,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两位物理学家想要知道,一门典型的按照传统强调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物理课程是否能够改变学生对于运动的看法。为了找到答案,他们设计并验证了一套测试题,来确定学生是如何理解运动的。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选修课程之前,对物理世界都有一套基本的直觉的看法。
学期结束后,两位物理学家用同样的卷子再次对学生进行了测试,发现该课程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相当小,甚至许多成绩得A的学生都仍然不同意牛顿的看法。
两位物理学家单独走访了几位坚持不同意牛顿定律的学生,想看看能否说服他们放弃原先的错误理论。在访谈期间,他们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运动理论来预测一个简单物理实验中将要发生的情况。学生作了自己的预测,然后研究人员当面进行实验,证明那些依靠错误运动理论的学生作出的预测是错误的。但当物理学家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观点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解释时,他们发现:许多学生仍然拒绝放弃他们错误的运动观点。
富有成效的老师总是要求学生以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成果的眼光来看待部分现实,他们并不认为这只是让学生“吸收知识”,因为他们相信学生必须使用现成的思维模式来解释自己所遇见的一切,所以他们认为那样做是刺激知识的构建,而不是“传递知识”。
创造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
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所谓“自然”是因为学生“无意中”遇到某些问题和任务,其中包含了他们正在努力学习的技巧、习惯、态度和信息,这些内容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这些真实的任务能激发好奇心,成为内在的兴趣;所谓“批判”是因为学生学会以批判的态度来思考,以证据来推理,运用各式各样理智的标准来检验他们推理的质量,在思考的同时作出改进,对别人的思想提出具有探索性和深刻见解的质疑。
杰拉尔德·米德为他的法国现代史课程构思了一个类似的程序邀请学生踏上重返18世纪末叶之旅;在琼·古德温有关言论自由的课程中,学生可以扮演最高法院的法官,决定一个棘手但现实的案子;在另一个叫“新兴经济学”的程序中,经管系的学生可以针对在新兴经济的形势下如何做生意向一个假想公司的执行总裁提供建议。
简单但深奥的观点指导着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体验,这种观点是:(1)当人们觉得问题有趣味又美妙或很重要时;(2)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然而有人支持、鼓励的环境里,他们觉得对自己的教育有控制感时;(3)他们可以与其他学习者合作学习,尽力解决问题时;(4)他们相信他们的工作将被视为公正和诚实时;(5)在老师对他们的努力作出评价之前,他们可以尝试、失败、可以从有经验的学习者那里得到反馈信息时;人们往往学习效率极高,并且这会对他们的行为、思考或感知的方式产生一种持续的、本质的和积极的影响。(摘自《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美]肯·贝恩著,明廷雄、彭汉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9月出版)
【专家分析】教无定法,成为优秀大学教师有道可循
要做成功的教师是有道可循的。这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琢磨,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严肃的智力行为、一种学术成就、一种创造”,并从挫折和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锤炼与提升。
一个多月前,我在一所高校进行了一次题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讲座。起这样一个题目说明我心虚,因为我并不确切知道,做一个好的大学老师,究竟有哪些已成定论的要求。“我心目中”则是见仁见智,由个人说了算,这样我才会稍微轻松些。前些天,北京大学出版社给我送来一本书:《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要我说点意见。我高兴极了,心想要是能在一个多月前给我就好了,免得我煞费苦心去琢磨该怎样塑造一个好的大学老师的形象,并且,演讲肯定会更为丰富真切了。
教无定法与4个“真”
由于职务关系(我曾担任北大教务长和常务副校长),我对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大学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大学老师之类的问题,还有种种看似矛盾却又在理的说法,如:“大学教师主要靠学问好,学问好了,自然教得好”,“教学要有基本功,基本功要在年轻时打好”等都时常思考。我从北京大学的一些知名教师和在学生中很有影响的教师身上看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风格是五花八门的,但却都能给学生以深刻影响、取得卓越的教学成就,真是教无定法!
不过,他们的成功的确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除了学问好以外,至少还要热爱学生。这样,我曾把好教师的条件归结为4个“真”,即真知、真信、真行和真情。但这些条件只体现了教师素质的一个方面,没有包括怎样进行教学、如何实现教学目标,以及怎样具体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和各类学生学习中发生的问题等重要方面。
这里还要界定怎样才算是好老师。教学涉及性质不同的各种学科,又面对活生生的、有着个性、资质、经历、志向、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千差万别的人,要找出共同规律,确实不容易。所以,要回答“怎样才算是好的大学老师”和“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大学老师”之类的问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研究的。
身为美国几所名牌大学教学中心创始人和主任的肯·贝恩教授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从考察近100位大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一套优秀教学所共有的东西。这里有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环境等,还有首要的——怎样才算是好的大学老师,这些都结晶在《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本书里,给了我们中国的大学教师以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教育要以人为本
中国古话说:“名师出高徒”。衡量教师成绩,最重要的看他是否培养出了杰出的人才。但一切有杰出成就的人物是否都曾受业于卓越的教师?对这个问题,从中国近代科学史上信手拈来的资料中似乎就能得到肯定的回答。例如,姜立夫之对于陈省身和陈省身之对于吴文俊,吴大猷与王竹溪之对于杨振宁和束星北与吴大猷之对于李政道,这些已经成为中国科学界的佳话。不过,仅从历史片段摘取个别例子,还不算科学命题的证明。贝恩的这项重要研究恰恰就是从进行这样一种调查开始的,他证明,成功的教学能产生成功的学生。如果进一步问:成功的教学为什么能获得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贝恩回答说:成功的教学能够“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并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产生了持久、真实和积极的影响”。这里,作者给“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下了个“深度学习” 的定义,并且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为背景进行了深入讨论。尽管教学形式多样,有课堂讲授、讨论、练习以及科研实践等,但都可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也就是学生不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科事实和概念,而是能理解、分析、判断,并能进一步提出问题和进行创造。至于给学生以持久、积极的影响,就不仅涉及提高学生科学思维与专业能力,而且要体现在学生获得良好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上,这是一种“做人”的教育。所以,卓越的教学既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又要促进人的发展;或者,按照我们的话来说,卓越教学是包含正确做事和正确做人两方面的教育。这些,可以说是卓越教学的理念和目标。
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变得狭小,各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也显出惊人的相似。近十几年来,中国大陆的高等学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要改变过去把人训练成“工具”,或成为社会机器中的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那种教学模式,而强调科学与人文相结合,通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从事各种工作的本领,而且能探索做人的意义,进而发展成具有健康情感和社会责任心的人。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强调人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这和贝恩教授在其书中阐述的教学观念和目标何其一致!
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措施来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贝恩认为:“要想懂得教学成功的秘诀,我们必须既研究原则,又探索技巧。”为此,本书通过回答6个问题,从许多卓越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4项关键概念、7条教学原则、4个课堂教学技巧、13个备课需要考虑的问题等。这里有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和机智有趣的说理,例如,作为优秀教学的第一条原则是“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参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全过程,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开启其积极的思维、智慧与潜能。这条原则要运用于各种教学方式,包括讲课、讨论、实地考查、案例和项目研究中。这里,作者通过对许多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教授的教学情景的描绘,形象鲜明地展示出原则的运用,给我们以生动的启示。比如,他描写哈佛大学一位化学老师“将科学、历史和诗歌融会贯通来讲课,讲一些人类探询天地万物的故事来了解自然奥秘,引导学生投身历史斗争的长河之中,去探询和了解宇宙之谜”,在关于聚合物的一节课中穿插了尼龙的研发如何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在理解化学概念的同时,也感受到科学的巨大社会作用和深刻的人文熏陶,这和我们提倡的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思想如出一辙。
卓越教师是后天造就的
“毫无例外,杰出的教师非常了解他们所教的科目,他们是活跃的成就卓著的学者、艺术家或科学家。”道理要让别人懂,必先自己懂;真理要让别人信,必先自己信。按我的理解,杰出教师是通过对自己学科的深入研究,通过对其他领域的广泛涉猎,真正领会了学科的精髓并掌握其精神实质的人。他们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孜孜不倦、执著追求,深信其结果为真理,且亲身努力实践,乐于也善于将学科的科学真理贯彻于行动、应用于社会。但是,教师光有这些专业或学科上的造诣还不足以成为优秀教师。“并非每一位优秀的学者都是卓越的老师。”好教师还要能够推己及人,把自己理解的也使别人理解,把自己的感情传递给学生。这里不仅有方法和技巧,首要的是教师能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平等的态度和诚挚的感情,这就是上面说到的4个“真”,即真知、真信、真行和真情。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深厚的学问、思想和德行持久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成为名师的“高徒”。
科研与教学的矛盾是困惑国内外研究型大学教师成长的难题。从国内外科学大师的经历和他们的体会中,我坚信,只要是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师,他们从教学和与学生相处中获益匪浅。不少老科学家发自内心地表示,与青年学生在一起是他们延续科学生命、不断焕发科学青春的“灵丹妙药”。问题是,我们不少所谓“科学研究”,实际上只是被动地去完成一些受人指派的开发课题或咨询任务。本书对此问题有一个独特的视角,即把科研与教学都看成是一种学习,前者关乎教师的学习,后者关乎学生的学习,两种学习是一个互动过程。所以,研究型大学就是学习型大学,在这里,“教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的环境里共同参与广博而睿智的交谈 ”,教学相长。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科研与教学这对矛盾,至少能给我们一个新视界的启迪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贝恩在书中特别强调,卓越教师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就的。这意味着,要做成功的教师是有道可循的。这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琢磨,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严肃的智力行为、一种学术成就、一种创造”,并从挫折和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锤炼与提升;不过有一本像贝恩的《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样的书来开导,是很有帮助的,我们欢迎这样的著作。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我们本着“卓越教师是后天造就的”这样的精神,试图对青年教师的教学修养进行培训时,曾遍访相关的教材而不得,只好请几位优秀老教师现身说法进行辅导。当时,曾找到一本给初出茅庐者用以处理教学中一些突发事件的妙方的书,惜无译本。现在好了,有了像《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样的精彩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还出版了像《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这样的入门书(坊间此类书籍还有一些),这应该是青年教师的福音。我期待他们在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新一轮努力中、在中国高等学校师资建设中发挥出色的作用。
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深受文化的影响,《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本书也反映了和我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要是这本书的出版,能带动我国高等学校教师和教学研究工作者在调查研究本国卓越教师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类似著作,那更是我们的厚望了。
超越传统观念的为师之道
韩愈的《师说》一文将教师的功能定位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几乎成为了我国关于教师的传统认识。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现代大学的功能由单纯的育人功能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的扩展,人们对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凝聚了多位美国卓越大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真切体会和严肃反思,他们以各种方法成功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等方面产生了积极而持久的影响。虽然这些来自异域大学教学实践的探索所涉及的教育对象和国情迥异于我国,但这些卓越教师的言论所透露出的睿智不同程度地揭示出与大学教学紧密关联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规律,想必能够引起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广大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共鸣和感动。
教学无异于邀请学生围着饭桌交流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育”的本质在于“化”,“化”的主要表现为“变”,因而,教育的本质乃是引起受教育者知识结构、人格塑造及心性灵魂等方面朝着更为完善的方向转变。教学是教育最主要的承载形式,实施教学的内容形式及教学前后的一切工作都将服务于如何产生更好教育效果而实施。而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是对已有思维模式的改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卓越的大学教师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使用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提出重要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解自身思维的能力,希望他们学会一贯而合乎逻辑地使用各种信息、观点和概念,来得出种种有意义的结论。
卓越的教师主要采取与学生交谈的形式,帮助学生从接受型认知者、主观型认知者和程序型认知者发展成为投入型认知者,使学生真正成为独立的、有判断力和创造力的思想者。他们认为对学生讲述的任何东西均是谈话而不是表演,他们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鼓舞、激发其思维和提出质疑,与学生互动,激励并允许学生之间互动、和学习材料互动。交谈中,卓越的大学教师为理解一个概念或者作出一个最佳解释而竭尽全力营造自动交流的意识,促使学生感觉到他们是在共同努力、双方都是这场谈话的主角,这种教学无异于邀请学生围着饭桌交流。卓越的大学教师不单单是优秀的讲演家或讨论的领导者,从根本上讲,更是特殊类型的学者和思想家,引领自己和学生钻研学问、享受智慧人生。
超越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观
师生围着饭桌进行交流,此时的大学教师已经超出了讲课是用来对某些主题进行百科全书式的覆盖,或向学生炫耀教师知识如何渊博的偏颇认识,而是在学生身上倾注大量心血,把时间、精力花费在学生身上,教师所作的一切是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和学习者。摒弃绝对权威后,取而代之的是同等重要和颇有效力的信任感,这与中国人民大学孙家洲教授不赞成传统的师道尊严而秉持道义之交的师生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跟学生建立了特殊的信任关系的教授经常展现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有了这种胸怀,他们时时谈论自己的求学经历、人生抱负、顺利挫折甚至失败,并且鼓励学生同样要反省和坦率。他们与学生分享治学秘诀,甚至坦陈在教室里也可以从学生的见识中学到东西。”卓越的大学教师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神话幻觉和认为大师是天生的错误观念,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信任和坦率产生了一种互动的氛围,学生可以任意提问,毫无责难和受窘之虞,可以自由讨论各种观点和理解方法。”卓越的教师把学生视为和自己一起追寻真理的旅途中的同伴,是学生踏上寻求更深理解的精神之旅的领路人。
卓越的教师清晰地勾画出这样一个交叉点,即最好的教师对自身及其专业的理解方式与对待学生的方式之间的交叉点。“教师不是一毛不拔的知识主教,把持在通往知识王国的各个门口,使他们看起来更加显赫尊贵,师生是同窗共读的同学——不,是志趣相投的同胞,竭尽全力去探索宇宙奥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其他万事万物。”“他们怀有公平、同情和关爱之心,尽量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认真对待,用对待同事的方式对待学生。”这种为师之道在他们讲课的内容、讲课的方法和评估学生的措施中都能得到反映,而且也出现在了解学生的生活、文化背景和个人志向的尝试之中,他们愿意在课外与学生交谈也反映了这种为师之道。
如果说大学是一所学习型机构,那么教师的学习(科研)与学生的学习(教学)两者密切相关。在这个机构里,“教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的环境里共同参与广博而睿智的交谈”,这个团体的核心价值在于人人参与的约定和师生共同维护该团体和保持交谈的责任,使得各自都有所改变和提高。
应该走出去的两大认识误区
要想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应该走出如下两大认识误区:第一,教学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是否有此天赋。相信智能是恒定不变的人经常产生一种消极的无能感,而相信智能可以靠努力工作获得发展的人更可能成功。相信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的教师会认为成功由与生俱来的个性与品质决定,对此他们无能为力。若认为教学能够促进学习,教师才会相信如果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学生和学习的本质及过程,他们能够创造更成功的学习环境。第二,高水平的教学就是技巧的问题,其实,最好的教学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而是一种智慧创造。(刘东风: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
【学生感言】我心目中的卓越教师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一问题的提出可谓恰逢其时。人们常常感慨,时下缺乏的不是学者,而是教师。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到来以及整个学术生态的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在大学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的地位一落千丈,师生关系日渐恶化,甚至有学生因为老师疏于指导而将其告上法庭。每年都有大量新“教师”涌入大学校园,但他们更多地将自己看成学者,而不是教师;他们考虑的是发文章、评职称,而不是传学问、育人才。
不知不觉间,我在北京大学求学已满9年。在名师荟萃的燕园,我有幸遇到了很多卓越的老师。他们可敬而又可爱,每个人都是那样充满个性,以致于很难说是哪些共同之处使他们变得卓越。一番冥思苦想之后我发现,那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影响我的求学道路的老师大多属于以下3种类型:
卓越的大学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学术领路人。正如《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所指出的那样,好教师和好学者是可以兼得的:“毫无例外地,杰出的教师非常了解他们所教的科目,他们都是活跃的成就卓著的学者、艺术家或者科学家,杰出的教师在各自的领域内追求重要的智力和科学或艺术的发展。”上大学一年级时,给我们上历史课的刘老师来自历史系,他上课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中文系的学生没文化。”言外之意是,中文系的学生崇尚空谈,只有笔头功夫,缺乏实学。但刘老师的玩笑话并没有惹恼我们,而是刺激了大家去追求真正的学问,大家反而更尊敬他,有些学生甚至在他的指引下喜欢上了历史学,在研究生阶段“ 弃暗投明”,投奔史学阵营。
卓越的大学教师应该是富有魅力的演说家。大学教师是站在三尺讲台上传授知识的人,其角色着实与古罗马的演说家或基督教中的牧师有些类似。知识能够从教师的嘴巴传递、内化到学生的大脑,不仅取决于知识的真理性,也取决于言辞的魅力。在我的老师当中,就有一位极具演说才能的老师,他不是一位以严谨著称的学者,但记忆力相当惊人,学问旁涉各家,上课口若悬河,思维触类旁通,能够从古希腊一路讲到当代中国,听他的课,得到的未必是具体的知识,但总能使人产生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之感。遗憾的是,在现在的大学中,我们几乎找不到这样兼备口才与学识的教师了。
卓越的大学教师应该是关爱学生的长者。今天,大学本科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学生认识老师,但大部分任课老师并不认识学生。只有到研究生阶段,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才还原为熟人之间的关系。记得刚进北京大学念书不久,一位老师满怀歉意地说:“最近老碰到同学在路上跟我打招呼,我很高兴,但遗憾的是,我不可能叫出你们每一位同学的名字。”但即便这样,教师还是能够以各种方式关爱学生的。只要教师是带着教书育人的信念来到课堂的,学生就能感受到这一份温情。钱理群老师的课是北京大学最受学生追捧的课程之一,听众少则上百人,多则上千人。每当踏入课堂,钱老师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眸子中散发出赤诚的光,而且这光是投射给每一位学生的。台下听众虽然数百,但你总能感觉到,他是在面对着你、注视着你。事实上,即便是自己不认识的学生,甚至外地的读者,钱老师也总是来信必复、有求必应。
孟子曾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君子“三乐”之一。几乎每一位弟子都认为自己获得了明澈的真理,感受到了厚重的师恩。我想,这就是卓越教师的最高境界。
大学新教师:这种挣扎与学术无关
那些适应不良的大学新教师常常会以一种急促的、鲁莽的速度进行工作,不自觉地维持自己的亢奋状态。这种轻度躁狂可能会使他们感到暂时的才华横溢和不可征服,但随后便是疲劳和抑郁。
【美】罗伯特·博伊斯著,徐弢、李思凡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是我的理想。我曾经多次幻想着自己成为教师之后会是什么样子,我到底能不能够胜任教师这样一个具有光辉形象的行业?我在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时会不会捉襟见肘、手足无措?如果出现这些问题,我该怎么面对?最重要的是我该做些什么准备来防止这些情况的出现?幸好,在我没有迈入大学教师行业的时候,我遇到了它——《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
这是一本享有盛誉的大学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指南,是专门献给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青年教师的建议。罗伯特·博伊斯教授为我们这些准备成为大学教师和那些刚刚成为大学教师的青年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罗伯特·博伊斯教授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在大学教师职业拓展方面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曾获得多个全美奖项,可以说是美国大学师资的培训专家,他的著作在美国大学教师职业拓展领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苦苦挣扎”的生活状态
很多青年教师在初次涉入大学教师这个岗位的时候,最大的感觉就是忙碌和紧张。虽然在博士毕业前做论文时也会有繁忙和紧张的感觉,但是这两种忙碌和紧张是有很大差别的。毕竟做论文所有的事情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很多东西都可以由自己支配,所以只要有效地对时间进行管理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
但是,教师的生活不仅仅局限在自己身上,每个教师还要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一般来说,可以将教师的生活分为这几个部分:教学、学术写作与发表、行政工作和同事交往。刚入职的教师通常除了作为大学课程的讲师之外,还需要做一些琐碎的行政工作。另外,为了审核以及职称评选,青年教师还必须在相对较好的期刊上发表出一定数量的文章。在每一个方面,新教师都会面临很多的挑战和问题。比如,新教师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应付学生在课堂上的不文明行为,不知道如何设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发表足够多的论文,不知道如何获得同事的有效帮助,等等。更何况经常需要同时兼顾所有方面。很多教师都觉得,要同时做好上述几方面的工作真是难上加难,但是要舍弃任何一方又很难做到,所以就很容易陷入到一种“苦苦挣扎”的生活状态之中。新教师最典型的行为就是工作过度、没有节制,生活中存在太多的误区、忙碌和愁苦。
那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从这种困境中解脱出来呢?此时,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一下罗伯特·博伊斯教授在《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一书中提供的建议。该书的结论是从大量广泛而可靠的实证研究中获得的。针对成功的大学新教师与“苦苦挣扎”的大学新教师之间的巨大反差,该书总结出了十条明确、实用的职业发展建议,相信能够帮助大学新教师在教学与生活的众多方面获得迅速的进展。
学会适度
罗伯特·博伊斯教授认为,适度、恰到好处的原则在教师的生活中最为重要。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就必须要学会适度。不管是教学、发表文章,还是行政工作以及与同事的交往,只要新教师能够贯彻适度的原则,就能够有很好的表现。
也许很多人都会对这一原则提出质疑,认为它既没有创新性,也不复杂,若想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这个信念又非常困难。其实,恰到好处的办法关注的并不是教学的内容、发表文章的数量,等等。该原则对新教师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学会有效地工作、有效地教学、有效地写作。它与时间管理有很大的不同,除了要做到时间的有效利用之外,还要做到的就是对这种方法的接纳和认同,以及能够贯彻始终的决心和动力。
时间管理能够很有效地为你规划生活的节奏,但是它只适用于那种变化性较小、自主性强的工作和生活。这在大学新教师的生活中根本做不到。而恰到好处的原则却能够为新教师在课堂教学、写作效果和同事关系的处理上带来快速而轻易的成功。
可以将恰到好处的原则分解为以下几个规则。
等待 等待要求耐心地克制冲动、仓促和忙碌。积极等待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最需要做的事情,并且鼓励那种能够带来最多的成果和长期健康的持之以恒和适度。
尽早开始 积极等待消除了那种去做更简单的事情,而不是去做新教师的基本工作的直接诱惑。它鼓励我们尽早地、非正式地开始工作,而不是逃避眼前的工作,并且等到最后期限来临时再去完成工作。也就是说,要做有准备的人,符合古语“早起的鸟儿有虫捉”的道理。
利用短暂而有规律的时间工作 教师只要在短暂而有规律的时间里备课,他们就会最轻松和最清晰地把自己课程的要点以容易记住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只要抓紧短暂的日常写作时间,教师在写作时就能经历更少的痛苦,获得更多的创作量和更高的质量,并且更有可能被有声望的出版机构所接受。教师在生活中只要进行持久而适度的交往,他们就会更易于得到来自资深同事的认可,对续聘、晋升、终身聘用的标准有更为正确的了解。
停止 及时地停止可能要比及时地开始更加困难,因为前者依赖于对冲动的控制。苦苦挣扎的新教师最容易在这些事情上遇到困难。按时下课;克制自己不去进行可以带来暂时安慰的活动,而去完成像写作这样令人心烦的任务;调节办公时间,等等。能够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停止,选择放弃,这是作为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必须做到的事情。
在准备工作和正式工作之间保持平衡 缺乏进行停顿和等待的耐心、控制过度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急躁的经验,常常是平衡的破坏者。专注的工作方法才能够有效地在准备和正式工作之间找到平衡。因为它能够让教师清楚地看到需要做什么,需要交流什么,以及怎样使学生、读者和同事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听众。
缓解过度的迷恋和过度的抵触 苦苦挣扎的大学青年教师最普遍的一个特点,就是认为自己的讲义必须反映出一个主题的全部现有知识,并且在课堂上得到彻底的详细介绍。他们在写作方面也会认为优良的作品是在一次突然的爆发中一挥而就的,而无须寻求早期的读者或者修改。相应地,他们也是严格恪守固有信念的那一批人,甚至当他们明显地遭受了痛苦和失败的时候也不会改变。这些信念被证明是由于过分受制于缺乏专注的习惯并且无法抛开它而带来的问题。有助于克服它们的练习,是通过放慢速度来清楚地注意到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和自身所产生的影响。
缓解消极的思想 大学的新教师常会在最初的工作中遇到很多的挫折,这样教师体验到的大部分都是分心、沮丧和消沉等消极情绪。再加上他们很难在同事之间找到合适的倾诉对象,所以消极的内心独白常常得不到注意和重视。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这时候,对这些消极想法的缓解或消除对于这些教师来说就非常重要,因为,积极的想法和态度对他们才是有利的。
学会调节情绪 那些适应不良的青年新教师常常会以一种急促的、欣快的、鲁莽的速度进行工作,来维持自己的亢奋状态。这种轻度躁狂是会使他们感到暂时的才华横溢和不可征服,但随后则是疲劳和抑郁。而保持持之以恒和适度工作的大学青年教师在创作文稿、引导学生的理解和获得指导的益处等方面都显示出了明显的优越性;在教学、写作和社交等方面报告了更多的轻松、满足和愉快;表现出更少的抑郁,悲观、绝望、社交挫折和疾病。
让别人分担一些工作 如果新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应该向他人寻求帮助,也要多鼓励学生充当有益的评估者和合作者。优秀的教师会分享计划和提前写作,并且让别人,甚至让那些批评者提出更好的方法,来寻求清晰、全面的解决方案和公众的接受。
限制白费的努力 在大学教师生涯开始的时候,有很多努力是白费的,所以新教师要学会对白费的努力的限制,要学会适度的生存。专注、耐心、持之以恒的信念和有始有终的态度才能成就成功。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新教师所遭受的失败和不幸几乎都来源于他们对工作和社交的有效方法的误解。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需要面对的工作和生活,才能选择正确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决定成败的关键
写这篇文章的最初目的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新教师需要掌握的技巧和规律。但是,把整本书读下来,引起笔者思考的问题反而是——到底什么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书中罗伯特·博伊斯教授也提到过,虽然这个恰到好处的原则是依据成功的优秀教师和普通的教师之间的差别所得到的研究成果,但是该研究成果也适用于很多其他的领域。其中最基本的观点就是,如果想做什么事情都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要具备的就是具有这方面的能力。
然而,是否具备了能力就已经成功了80%甚至以上?能够进入大学校园这个门槛的教师,总的来说都是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人,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生活得苦不堪言?罗伯特·博伊斯教授的研究成果应该可以给我们一些更深层的启发,即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在其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精英之才需要的不仅仅是卓越能力,同时还要有健康的生活态度、积极的情绪、适度的生活准则以及有始有终的精神。(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王萍萍)
第四篇: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体会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体会 “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模式
哈佛大学的桑德尔在上他的司法公正课的第一天就带来一个能引发兴趣、需要思索的棘手难题:假如你是一个有轨电车司机,失控的车子正向在铁轨上工作的5个人冲去,你无法刹住电车,似乎车子注定要碾过他们、把他们压死。正当你在铁轨上减速行驶,一分一秒临近这场即将来临的悲剧之时,你突然注意到一条可以驶入的铁路侧线,如果驶入侧线,车子将把侧线上工作的一个人压死。“你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他问学生,“你是否把车子驶入侧线,压死一个人,但是救出另外5个人?”
在这个练习当中,桑德尔希望激发学生去思考合法性的基本问题,在将他们自己的思维与某些大哲学家的思维对比过程中理解自己的思维,他通过这门课程将所有主要哲学流派和作家穿插在他打算引起学生兴趣的当代意识形态的斗争中。而且,他不断地改进问题以适应一届又一届的新学生。
许多优秀的教师深思熟虑、仔细斟酌,努力面对一些学生们可能带到课堂上的思维模式。我们看到课程正是围绕着这些思维模式进行的,这些思维模式也正是该课程所要质疑的,而这样的课程才是我们称之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模式。
知识是构建的,不是灌输的
20世纪80年代初,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两位物理学家想要知道,一门典型的按照传统强调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物理课程是否能够改变学生对于运动的看法。为了找到答案,他们设计并验证了一套测试题,来确定学生是如何理解运动的。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选修课程之前,对物理世界都有一套基本的直觉的看法。
学期结束后,两位物理学家用同样的卷子再次对学生进行了测试,发现该课程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相当小,甚至许多成绩得A的学生都仍然不同意牛顿的看法。
两位物理学家单独走访了几位坚持不同意牛顿定律的学生,想看看能否说服他们放弃原先的错误理论。在访谈期间,他们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运动理论来预测一个简单物理实验中将要发生的情况。学生作了自己的预测,然后研究人员当面进行实验,证明那些依靠错误运动理论的学生作出的预测是错误的。但当物理学家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观点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解释时,他们发现:许多学生仍然拒绝放弃他们错误的运动观点。
富有成效的老师总是要求学生以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成果的眼光来看待部分现实,他们并不认为这只是让学生“吸收知识”,因为他们相信学生必须使用现成的思维模式来解释自己所遇见的一切,所以他们认为那样做是刺激知识的构建,而不是“传递知识”。
创造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
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所谓“自然”是因为学生“无意中”遇到某些问题和任务,其中包含了他们正在努力学习的技巧、习惯、态度和信息,这些内容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这些真实的任务能激发好奇心,成为内在的兴趣;所谓“批判”是因为学生学会以批判的态度来思考,以证据来推理,运用各式各样理智的标准来检验他们推理的质量,在思考的同时作出改进,对别人的思想提出具有探索性和深刻见解的质疑。
杰拉尔德·米德为他的法国现代史课程构思了一个类似的程序邀请学生踏上重返18世纪末叶之旅;在琼·古德温有关言论自由的课程中,学生可以扮演最高法院的法官,决定一个棘手但现实的案子;在另一个叫“新兴经济学”的程序中,经管系的学生可以针对在新兴经济的形势下如何做生意向一个假想公司的执行总裁提供建议。
简单但深奥的观点指导着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体验,这种观点是:(1)当人们觉得问题有趣味又美妙或很重要时;(2)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然而有人支持、鼓励的环境里,他们觉得对自己的教育有控制感时;(3)他们可以与其他学习者合作学习,尽力解决问题时;(4)他们相信他们的工作将被视为公正和诚实时;(5)在老师对他们的努力作出评价之前,他们可以尝试、失败、可以从有经验的学习者那里得到反馈信息时;人们往往学习效率极高,并且这会对他们的行为、思考或感知的方式产生一种持续的、本质的和积极的影响。(摘自《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美]肯·贝恩著,明廷雄、彭汉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专家分析】教无定法,成为优秀大学教师有道可循
要做成功的教师是有道可循的。这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琢磨,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严肃的智力行为、一种学术成就、一种创造”,并从挫折和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锤炼与提升。
一个多月前,我在一所高校进行了一次题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讲座。起这样一个题目说明我心虚,因为我并不确切知道,做一个好的大学老师,究竟有哪些已成定论的要求。“我心目中”则是见仁见智,由个人说了算,这样我才会稍微轻松些。前些天,北京大学出版社给我送来一本书:《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要我说点意见。我高兴极了,心想要是能在一个多月前给我就好了,免得我煞费苦心去琢磨该怎样塑造一个好的大学老师的形象,并且,演讲肯定会更为丰富真切了。
教无定法与4个“真”
由于职务关系(我曾担任北大教务长和常务副校长),我对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大学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大学老师之类的问题,还有种种看似矛盾却又在理的说法,如:“大学教师主要靠学问好,学问好了,自然教得好”,“教学要有基本功,基本功要在年轻时打好”等都时常思考。我从北京大学的一些知名教师和在学生中很有影响的教师身上看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风格是五花八门的,但却都能给学生以深刻影响、取得卓越的教学成就,真是教无定法!
不过,他们的成功的确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除了学问好以外,至少还要热爱学生。这样,我曾把好教师的条件归结为4个“真”,即真知、真信、真行和真情。但这些条件只体现了教师素质的一个方面,没有包括怎样进行教学、如何实现教学目标,以及怎样具体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和各类学生学习中发生的问题等重要方面。
这里还要界定怎样才算是好老师。教学涉及性质不同的各种学科,又面对活生生的、有着个性、资质、经历、志向、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千差万别的人,要找出共同规律,确实不容易。所以,要回答“怎样才算是好的大学老师”和“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大学老师”之类的问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研究的。
身为美国几所名牌大学教学中心创始人和主任的肯·贝恩教授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从考察近100位大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一套优秀教学所共有的东西。这里有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环境等,还有首要的——怎样才算是好的大学老师,这些都结晶在《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本书里,给了我们中国的大学教师以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教育要以人为本
中国古话说:“名师出高徒”。衡量教师成绩,最重要的看他是否培养出了杰出的人才。但一切有杰出成就的人物是否都曾受业于卓越的教师?对这个问题,从中国近代科学史上信手拈来的资料中似乎就能得到肯定的回答。例如,姜立夫之对于陈省身和陈省身之对于吴文俊,吴大猷与王竹溪之对于杨振宁和束星北与吴大猷之对于李政道,这些已经成为中国科学界的佳话。不过,仅从历史片段摘取个别例子,还不算科学命题的证明。贝恩的这项重要研究恰恰就是从进行这样一种调查开始的,他证明,成功的教学能产生成功的学生。如果进一步问:成功的教学为什么能获得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贝恩回答说:成功的教学能够“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并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产生了持久、真实和积极的影响”。这里,作者给“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下了个“深度学习”的定义,并且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为背景进行了深入讨论。尽管教学形式多样,有课堂讲授、讨论、练习以及科研实践等,但都可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也就是学生不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科事实和概念,而是能理解、分析、判断,并能进一步提出问题和进行创造。至于给学生以持久、积极的影响,就不仅涉及提高学生科学思维与专业能力,而且要体现在学生获得良好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上,这是一种“做人”的教育。所以,卓越的教学既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又要促进人的发展;或者,按照我们的话来说,卓越教学是包含正确做事和正确做人两方面的教育。这些,可以说是卓越教学的理念和目标。
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变得狭小,各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也显出惊人的相似。近十几年来,中国大陆的高等学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要改变过去把人训练成“工具”,或成为社会机器中的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那种教学模式,而强调科学与人文相结合,通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从事各种工作的本领,而且能探索做人的意义,进而发展成具有健康情感和社会责任心的人。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强调人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这和贝恩教授在其书中阐述的教学观念和目标何其一致!
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措施来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贝恩认为:“要想懂得教学成功的秘诀,我们必须既研究原则,又探索技巧。”为此,本书通过回答6个问题,从许多卓越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4项关键概念、7条教学原则、4个课堂教学技巧、13个备课需要考虑的问题等。这里有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和机智有趣的说理,例如,作为优秀教学的第一条原则是“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参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全过程,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开启其积极的思维、智慧与潜能。这条原则要运用于各种教学方式,包括讲课、讨论、实地考查、案例和项目研究中。这里,作者通过对许多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教授的教学情景的描绘,形象鲜明地展示出原则的运用,给我们以生动的启示。比如,他描写哈佛大学一位化学老师“将科学、历史和诗歌融会贯通来讲课,讲一些人类探询天地万物的故事来了解自然奥秘,引导学生投身历史斗争的长河之中,去探询和了解宇宙之谜”,在关于聚合物的一节课中穿插了尼龙的研发如何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在理解化学概念的同时,也感受到科学的巨大社会作用和深刻的人文熏陶,这和我们提倡的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思想如出一辙。
卓越教师是后天造就的“毫无例外,杰出的教师非常了解他们所教的科目,他们是活跃的成就卓著的学者、艺术家或科学家。”道理要让别人懂,必先自己懂;真理要让别人信,必先自己信。按我的理解,杰出教师是通过对自己学科的深入研究,通过对其他领域的广泛涉猎,真正领会了学科的精髓并掌握其精神实质的人。他们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孜孜不倦、执著追求,深信其结果为真理,且亲身努力实践,乐于也善于将学科的科学真理贯彻于行动、应用于社会。但是,教师光有这些专业或学科上的造诣还不足以成为优秀教师。“并非每一位优秀的学者都是卓越的老师。”好教师还要能够推己及人,把自己理解的也使别人理解,把自己的感情传递给学生。这里不仅有方法和技巧,首要的是教师能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平等的态度和诚挚的感情,这就是上面说到的4个“真”,即真知、真信、真行和真情。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深厚的学问、思想和德行持久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成为名师的“高徒”。
科研与教学的矛盾是困惑国内外研究型大学教师成长的难题。从国内外科学大师的经历和他们的体会中,我坚信,只要是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师,他们从教学和与学生相处中获益匪浅。不少老科学家发自内心地表示,与青年学生在一起是他们延续科学生命、不断焕发科学青春的“灵丹妙药”。问题是,我们不少所谓“科学研究”,实际上只是被动地去完成一些受人指派的开发课题或咨询任务。本书对此问题有一个独特的视角,即把科研与教学都看成是一种学习,前者关乎教师的学习,后者关乎学生的学习,两种学习是一个互动过程。所以,研究型大学就是学习型大学,在这里,“教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的环境里共同参与广博而睿智的交谈”,教学相长。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科研与教学这对矛盾,至少能给我们一个新视界的启迪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贝恩在书中特别强调,卓越教师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就的。这意味着,要做成功的教师是有道可循的。这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琢磨,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严肃的智力行为、一种学术成就、一种创造”,并从挫折和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锤炼与提升;不过有一本像贝恩的《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样的书来开导,是很有帮助的,我们欢迎这样的著作。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我们本着“卓越教师是后天造就的”这样的精神,试图对青年教师的教学修养进行培训时,曾遍访相关的教材而不得,只好请几位优秀老教师现身说法进行辅导。当时,曾找到一本给初出茅庐者用以处理教学中一些突发事件的妙方的书,惜无译本。现在好了,有了像《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样的精彩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还出版了像《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这样的入门书(坊间此类书籍还有一些),这应该是青年教师的福音。我期待他们在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新一轮努力中、在中国高等学校师资建设中发挥出色的作用。
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深受文化的影响,《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本书也反映了和我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要是这本书的出版,能带动我国高等学校教师和教学研究工作者在调查研究本国卓越教师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类似著作,那更是我们的厚望了。
超越传统观念的为师之道
韩愈的《师说》一文将教师的功能定位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几乎成为了我国关于教师的传统认识。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现代大学的功能由单纯的育人功能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的扩展,人们对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凝聚了多位美国卓越大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真切体会和严肃反思,他们以各种方法成功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等方面产生了积极而持久的影响。虽然这些来自异域大学教学实践的探索所涉及的教育对象和国情迥异于我国,但这些卓越教师的言论所透露出的睿智不同程度地揭示出与大学教学紧密关联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规律,想必能够引起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广大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共鸣和感动。
教学无异于邀请学生围着饭桌交流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育”的本质在于“化”,“化”的主要表现为“变”,因而,教育的本质乃是引起受教育者知识结构、人格塑造及心性灵魂等方面朝着更为完善的方向转变。教学是教育最主要的承载形式,实施教学的内容形式及教学前后的一切工作都将服务于如何产生更好教育效果而实施。而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是对已有思维模式的改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卓越的大学教师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使用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提出重要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解自身思维的能力,希望他们学会一贯而合乎逻辑地使用各种信息、观点和概念,来得出种种有意义的结论。
卓越的教师主要采取与学生交谈的形式,帮助学生从接受型认知者、主观型认知者和程序型认知者发展成为投入型认知者,使学生真正成为独立的、有判断力和创造力的思想者。他们认为对学生讲述的任何东西均是谈话而不是表演,他们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鼓舞、激发其思维和提出质疑,与学生互动,激励并允许学生之间互动、和学习材料互动。交谈中,卓越的大学教师为理解一个概念或者作出一个最佳解释而竭尽全力营造自动交流的意识,促使学生感觉到他们是在共同努力、双方都是这场谈话的主角,这种教学无异于邀请学生围着饭桌交流。卓越的大学教师不单单是优秀的讲演家或讨论的领导者,从根本上讲,更是特殊类型的学者和思想家,引领自己和学生钻研学问、享受智慧人生。
超越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观
师生围着饭桌进行交流,此时的大学教师已经超出了讲课是用来对某些主题进行百科全书式的覆盖,或向学生炫耀教师知识如何渊博的偏颇认识,而是在学生身上倾注大量心血,把时间、精力花费在学生身上,教师所作的一切是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和学习者。摒弃绝对权威后,取而代之的是同等重要和颇有效力的信任感,这与中国人民大学孙家洲教授不赞成传统的师道尊严而秉持道义之交的师生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跟学生建立了特殊的信任关系的教授经常展现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有了这种胸怀,他们时时谈论自己的求学经历、人生抱负、顺利挫折甚至失败,并且鼓励学生同样要反省和坦率。他们与学生分享治学秘诀,甚至坦陈在教室里也可以从学生的见识中学到东西。”卓越的大学教师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神话幻觉和认为大师是天生的错误观念,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信任和坦率产生了一种互动的氛围,学生可以任意提问,毫无责难和受窘之虞,可以自由讨论各种观点和理解方法。”卓越的教师把学生视为和自己一起追寻真理的旅途中的同伴,是学生踏上寻求更深理解的精神之旅的领路人。
卓越的教师清晰地勾画出这样一个交叉点,即最好的教师对自身及其专业的理解方式与对待学生的方式之间的交叉点。“教师不是一毛不拔的知识主教,把持在通往知识王国的各个门口,使他们看起来更加显赫尊贵,师生是同窗共读的同学——不,是志趣相投的同胞,竭尽全力去探索宇宙奥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其他万事万物。”“他们怀有公平、同情和关爱之心,尽量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认真对待,用对待同事的方式对待学生。”这种为师之道在他们讲课的内容、讲课的方法和评估学生的措施中都能得到反映,而且也出现在了解学生的生活、文化背景和个人志向的尝试之中,他们愿意在课外与学生交谈也反映了这种为师之道。
如果说大学是一所学习型机构,那么教师的学习(科研)与学生的学习(教学)两者密切相关。在这个机构里,“教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的环境里共同参与广博而睿智的交谈”,这个团体的核心价值在于人人参与的约定和师生共同维护该团体和保持交谈的责任,使得各自都有所改变和提高。
应该走出去的两大认识误区
要想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应该走出如下两大认识误区:第一,教学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是否有此天赋。相信智能是恒定不变的人经常产生一种消极的无能感,而相信智能可以靠努力工作获得发展的人更可能成功。相信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的教师会认为成功由与生俱来的个性与品质决定,对此他们无能为力。若认为教学能够促进学习,教师才会相信如果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学生和学习的本质及过程,他们能够创造更成功的学习环境。第二,高水平的教学就是技巧的问题,其实,最好的教学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而是一种智慧创造。(刘东风: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
第五篇:《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读后感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是美国蒙特克莱尔新泽西州立大学肯·贝恩教授对不同大学和各个学科近百位卓越教师长达15年观察研究的总结。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向我们描绘了精彩教学的典范,列举了学生展现创意和发掘自己潜能的实例,揭示了卓越教师对学生产生持久积极影响的13个课堂教学技巧,7条普遍规律和颠覆传统的教学理念,我读后感觉受益匪浅,既感到压力,同时也感到欣喜,压力是认识到自己和卓越教师差距甚远,欣喜是了解到了卓越教师也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造就,为自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老师,面对的教育对象和本科院校有很大的差异,而作为设计学院的学生和学校的其他专业相比也有自身的特点,比如他们思想活跃,可塑性强等,这给我们的教学也带来很大的挑战,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真切体会和认真反思,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是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是教育最主要的承载形式,而学生学习的本质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卓越的教师应学会利用课堂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鼓舞、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并允许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互动,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努力以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等方面产生积极而持久的影响。
二是要和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的本质乃是让学生在知识结构、人格塑造及心性灵魂等方面朝着更为完善的方向转变。卓越的教师把学生视为和自己一起追寻真理旅途中的同伴,是学生踏上寻求人生目标精神之旅的领路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和学习者,要和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在课堂内外,老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可以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人生抱负、顺利挫折甚至失败教训等,这种信任和坦率可以和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互动,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三是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非常了解所教的科目。此外,他们在为教学所做的准备中,非常严肃,认真,并且对待教学就象他们对研究、搞学术一样,付出极大的努力,他们对学生有更多的期待,优秀的教师会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在这一环境中会激发学生去努力掌握概念的真实任务,让学生反思在学习中的假设,研究他们的思维模式。有巨大影响力的老师会对学生显示一种强烈的信任,他们会认为学生渴望学习,而且有能力学习。这些老师对学生的评定主要依据主要的学习目标。不会因为而且困难而责备学生。他们对学术界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不只专注于课堂上个人的成功。
四是以教育为目的,注重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教育的根本在于“育”,“育”的本质在于“化”,“化”的主要表现为“变”,因而,教育的本质乃是引起受教育者知识结构、人格塑造及心性灵魂等方面朝着更为完善的方向转变。教学是教育最主要的承载形式,实施教学的内容形式及教学前后的一切工作都将服务于如何产生更好教育效果而实施。而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是对已有思维模式的改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卓越的教师主要采取与学生交谈的形式,帮助学生从接受型认知者、主观型认知者和程序型认知者发展成为投入型认知者,使学生真正成为独立的、有判断力和创造力的思想者。他们认为对学生讲述的任何东西均是谈话而不是表演,他们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鼓舞、激发其思维和提出质疑,与学生互动,激励并允许学生之间互动、和学习材料互动。交谈中,卓越的大学教师为理解一个概念或者作出一个最佳解释而竭尽全力营造自动交流的意识,促使学生感觉到他们是在共同努力、双方都是这场谈话的主角,这种教学无异于邀请学生围着饭桌交流。卓越的大学教师不单单是优秀的讲演家或讨论的领导者,从根本上讲,更是特殊类型的学者和思想家,引领自己和学生钻研学问、享受智慧人生。以上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站在育人第一战线的高校教师,我深感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我将努力践行书中一些好的做法,努力缩小与卓越教师的差距,争取在欧亚这片热土上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与合格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