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体验—感动师生生命魅力德育模式研究》子课题研究小组

时间:2019-05-13 06:1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体验—感动师生生命魅力德育模式研究》子课题研究小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体验—感动师生生命魅力德育模式研究》子课题研究小组》。

第一篇:《生态体验—感动师生生命魅力德育模式研究》子课题研究小组

《生态体验—感动师生生命魅力德育模式研究》

子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鲁志锐(教科室主任中学一级教师)副组长:许治祥(本科物理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组员:万

琼(本科 黄文玉(本科 樊友雄(本科 吴治元(本科 孙国玉(本科 李琴(本科 杨剑(本科 熊俊(本科 朱银梅(本科 赵国爱(本科 王国华(本科 数学教师 英语教师 数学教师 政治教师 数学教师 地理教师 政治教师 美术教师 语文教师 数学教师 数学教师 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搜索信息)搜索信息)个案跟踪)个案跟踪)经验总结)经验总结)成果展示)成果展示)经验总结)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第二篇:德育模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自主德育模式课题研究计划

为了促进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在新的一年里,一如既往地扎实有效开展并取得既定研究成果,现制定计划如下:

一、课题研究指导思想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针,以班级管理和少先队活动为主线,以文明行为的养成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文明意识、耐挫能力和自主意识,塑造东关小学少年的新形象。

二、课题研究目标

1、树立一种意识: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以家庭、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构建活动自主德育模式。

2、突出三个特色:(1)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特色;(2)班级管理特色;(3)校内外活动特色。

三、课题研究重点

(1)进一步落实活动模式:自主设计——充分参与——心灵感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参与、心灵感悟。

(2)创新活动形式,充实和完善德育自主模式。

四、课题研究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以较高水准的理论支撑实验研究的开展。

1、加强实验方案和本期课题计划学习,明确实验要求和方法、研究方向和任务。要把课题开展和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和相关工作的开展互相促进。

2、将新课程理念贯彻到课题研究中去,加强课题相关知识学习,写好读书笔记,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课题研究水平。通过学习,对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他育与自育、活动德育、学生自我体验等有更准确的把握,对德育课题研究有更透彻的理解。

3、教师不断总结,在总结中查找不足,在总结中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

(二)加强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1.拟定实验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工作。树立创新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创新内容,创新方法。

2、发挥“宣传栏”、“学习园地”的窗口作用。学校的“宣传栏”、班级的“学习园地”是学校和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大渠道。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窗口”。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办好“宣传栏”、“学习园地”,让学生在“窗口”下,耳闻目染的受到教育。学校应该利用广播高举表扬的大旗,以正面教育为主,树正气压邪气;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既要使其成为师生展示才情的平台,又要使其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课堂教学培养。

比如:

语文---热爱祖国,热爱党,爱护公物,明辩是非、善恶及道德品质教育;

美术和音乐---参与文化艺术的传统弘扬,体现审美、享受成功的喜悦和鉴赏能力;英语---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体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畏困难、乐观开朗、磨砺意志、热爱集体的思想;

4、校园文化坏境的创设。

校园环境具有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教育媒体。无论是校园的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对学生都是无声的教育,它们与有声的教育相配合,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实效。以校

园的管理文化、课外文化和课堂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生守则,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等进行行为修养培养。

德育工作任重道远,自主德育研究还有非常广阔的天地等待我们去脚踏实地地探索,我们坚信,有合作、进取的精神为支柱,课题组全体成员一定会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开拓自主德育研究的新天地!

第三篇:课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工作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 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的酝酿与申报

当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各地的中小学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更多的互相交流的机会,使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的小组合作讨论的确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将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我门经常运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七年级学生表现积极一些,而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越来越少。九年级数学课课堂气氛沉闷。这不仅让我困惑,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如何改变教学模式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教学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呢?因此,改变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开他们思维的大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已成为我们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决定以小课题形式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探究、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学习的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教学民主,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更多的互相交流的机会,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有效的小组合作讨论的确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二、批准立项时间、级别

此次课题在2012年3月12日批准立项,是津南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

三、课题组人员组成,组长、成员

本课题组人员是有XXX、XXX、XXX、XXX、XXX五位老师组成,组长是XXX老师。

四、开题工作

本课题在2011年7月开题,邀请了天津耀华中学的课题专家曲丽敏校长、北闸口中学的教学校长、教学主任、课题组成员等参加开题会议。通过专家指导,课题组成员意识到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如果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就没有研究价值和意义了。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进一步了解了开题报告选题应注意的事项。

五、研究过程

(一)开题后的主要课题活动:为了探索有效教学模式,课题组成员积极构建合理的有效教学活动,研讨科学合理的课堂行动模式,尝试自主、合作以及多媒体对有效教学的辅助作用,课题组成员利用自己的微型课题积极探索,把内容做小做细,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要注意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形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注意处理不同课堂类型与有关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探讨哪种方式更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认真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形成实验报告,通过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提高有效教学模式的实效性。

(二)本课题由区教育局牵头,学校教务领导全力支持,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十分重视,配有专门的课改教室,教学硬件设施齐全,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课题启动后,教育局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保障,保证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调查实验、资料收集、会议研讨、教学观犘、论文结集、论著出版等费用支持。课题负责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进行教育教学工作,采用适合自己学生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课堂模式。

(三)课题研究阶段

课题的研究是从2011年至2014年,历时三年的时间。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落实研究任务,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和先进经验,明确课题研究思路。

1、研究对象:在我校初中三年级分别抽取六个班:1班、3班、5班为实验班,2、4、6班为对照班,再对学生进行必要测试,确定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学业成绩、创新性人格和创新能力方面无显著差异后,正式展开实验与研究工作。

2、观察、调研和分析:观察是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模式的基本前提。“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验,能提高学生在数学意识、数学语言、数学思维、数学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底蕴。面对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引领师生有效地进行教与学的变革,落实“以人为本”,贯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为标志的素质教育。在收集到相关信息后,通过分析、记录整理出小组考核表,及时对评价方式做调整。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满意程度以引导学生有效地、正确地评价自己,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第二阶段: 依据课题的总体构思,具体进行实验的实质性操作与实施

1、根据课题的要求,参与实验教师立足课堂教学,经常听课、评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根据课题要求,采取措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经常和同年级教师采集、整理资料,设计课堂教学。

2、对优秀教案示例,进行课题研讨,交流,并收集相关的课题资料。

3、进行阶段性小结,对局部不适合的课题设计进行调整。第三阶段:研究方案实施阶段。

1、召开课题研讨会,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优秀的课例、个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考试成绩进行研讨总结,总结课题实施中的经验,力求形成一种理论成果。

2、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终期检查,总结阶段性成果,对局部不适合的设计进行调整。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总结提高阶段

1、进行整体实验研究的检测及总结。

2、撰写实验报告。

3、汇编成果,研究规律,深化改革,总结工作,迎接验收。

4、申请专家评审,准备结题。

(四)阶段小结: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以导学案为依托,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

1、利用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重要教学模式

利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学习形式,学生在小组里按照学案从事学习活动。根据导学案设定的每一个环节的目标和任务。通过自学、学生与学生组内交流、小组之间同学的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调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合作与交流获得知识与技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分,团体的成绩为评价奖励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个的小组,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表现以分数计入考核,他们积极合作,相互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培养群体意识,使学生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究、创造取得的成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策略。

2、利用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是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 老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所谓和谐氛围,就是指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摆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以民主为基础,以尊重为条件,在教学中相互理解与合作,相互激励与欣赏。在合作中奉献自己的力量。使自主学习达成预期目标,通过研究以利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用小组合作学习后,有利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全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3、利用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享受学习过程的有效方式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利用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相互促进;它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应做到课堂信息时反馈,及时调节;应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向45分钟更高、更佳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律、自立能力的好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的是异质分组,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知识面和宽度都不一样,因此在分组活动中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启发,相互指导,都会使一些同学的思维导向另一个领域,出现一些新的视角,提出一些有争论的问题。首先,在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这样过程中,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发展过程,学生才会对知识达到理解和把握。其次是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或优秀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其他大部分学生不理解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这样的讨论会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六)成果效果

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研究,老师们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班级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积极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试验班级的学生监测成绩在区里名列前茅。相关教师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除了以上的成果外,老师们根据具体的数据分析,并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使得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堂景观发生了可喜变化。

课堂景观的可喜变化是课题实验最显著的成果。实验前,学生在回答问题上都是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只会死读书,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景观异常沉闷。随着课题实验的开展,学生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课堂上,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想说、敢说、会说的现象比比皆是,课堂充满着生机、充满了活力。学校老师和行政无论平时上这个班的课,还是听这个班的课,都明显感受到这个班的变化极大,都喜爱上这个班了。

2、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更加喜爱数学。实验班中原先喜欢数学只有33%左右的同学迅速提高到了90%。这说明,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合作中有安全、自由的感觉,学习的压力和畏惧的心理消除了,学生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合作的快乐,真正爱上了数学。

3、学生互补作用得到发挥,整体成绩显著提高。

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是充分发掘和利用了人际资源。通过优化合作学习小组,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同奖同罚,荣辱与共的观念。这样,在一个小组里,一个人的进步或退步不仅仅只是个人的事,而是与学习小组中每个人的奖与罚密切相连,促使人人自觉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4、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明显增强。经过实验,学生会问、善问的习惯慢慢养成,敢说、会说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思维常常会产生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对于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从多角度思考,或是一题找到多解,或是打破常规的常有出现。关系密切的例题之间,学生也会从合作中找出异同点及转化点。具体对比资料中反映出实验班学生在难题准确率比对比班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应用题多种解法比对比班多出四种以上。参加县、校级别数学竞赛获奖的人次实验后比实验前明显增多。而且,随着实验的深入,这种对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说明实验的开展,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热烈的合作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创造性的火花也因此常常在合作中迸发出来。

5、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质,促进了人格健全。

合作学习的开展不仅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个人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开展,我班学生集体荣誉感极大增强,人人富有团队精神。班级中许多独生子女特有的孤僻、冷漠、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得到了很好的纠正和根除。有96%的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倾听,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等等。这些良好品质的形成,健全了学生人格,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6、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通过学习和实验,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教师对自身地位变换的认识,逐渐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学生主体的选择、适应和可能,尊重学生主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内在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索。使教师能自觉地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正确地教学定位,合理地科研接轨,主动地吸取教学科学提供的新知识、新理论,深入地开展各类教改实践和课题研究,加速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7、初步建立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通过实验研究,初步建立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学生了解到自身的需要、优势和潜能,发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满足个性发展;使教师更加及时和准确的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促进了教师改进教学,提高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和学生不断的得到科学量化后的指导性、期待性的评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和良好的服务。

8、形成了许多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教学实例和个案。

经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倾听表达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效性。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合作探究中共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但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有意识的长期培养,潜移默化,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不断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只要我们有心去探索总结,就能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更有成效!

主要参考文献:

1、《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于向东

2、《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老师》苏 里奇(英)

3、《怎样上好一节课》韩立福

4、《运用教学评价引导学生有效学习》顾志跃 5.《新课改教师发展与教学新方法》人民日报出版社 6.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5月.7.网络相关文章

第四篇:中小学“实践―体验型”德育模式、实施原则及策略研究

中小学“实践―体验型”德育模式、实施原则及策略研究是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十二五”立项规划课题。本课题研究探索出了“实践―体验型”德育模式的操作模型,即“激情导入―创设情景―体验分享―课后延伸”四环节,以及每一环节实施的原则与策略。

一、“实践―体验型”德育模式操作四环节

1.激情导入。

王敏勤教授曾经说过:一堂课如同一场话剧,要有序幕、高潮、尾声。“激情导入”环节就是指一次德育活动、一节主题班会课、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或一节学科教学课的开始环节,就如同话剧的序幕、相声的“包袱”,这一部分强调引人入胜,强调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上的一节课或所参加的一个活动上。因此,这一部分我们强调遵循的原则是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听觉冲击力、言语冲击力;强调导入环节的内容要与本节课或本次活动的中心内容一致,要为本节课或本次活动作一个内容上的铺垫;目的是立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或主题德育活动上。

2.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是指根据德育主题和德育目标,创造性地设计出能启发学生情感体验、引起学生思考和共鸣的教育场景或活动。在德育活动、主题班会课、社会实践活动或学科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个个让学生动脑或动手实践的体验式场景和活动。我们所提倡的教育场景和活动,是学生生活中的、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和身心发展特点的真实情景。情景要体现生活性、真实性、可操作性、感人性、教育性、问题性。

3.体验分享。

体验分享是我们心理课上常用的方法,迁移到德育活动、班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中。体验分享指的是学生置身在我们所创设的德育情景中,在实践认识事物的同时,彼此间要分享思想、分享认识、分享看法、分享观念,这种分享是自助和他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德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观念,并稳定下来,进而指导学生的行为。这一环节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因此,调动学生自我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4.课后延伸。

课后延伸是一次德育活动、一节主题班会课、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或一节学科教学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不是一次活动或一节课的结束,而是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在这一环节中,一般要围绕本次主题活动的重点内容,提出活动后继续坚持和巩固的要求。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良好品行的养成一定要经历课后延伸的环节。

二、“实践―体验型”德育模式的实施原则

1.“激情导入”环节的实施原则。

激情导入环节,力求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因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强冲击力原则。冲击力是物体相互碰撞时出现的力,在碰撞或是打击过程中,物体间先突然增大而后迅速消失的力,又称冲力或是碰撞力。冲击力的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但是量值可以达到极大。这是物理学上的一个专业名词,现在应用到我们的德育活动中,强调的是在短时间内,德育内容与学生思维在最短时间内碰撞出最大值。

激情激趣原则。激情就是激发情感,激趣就是激发兴趣。也就是说,在导入环节要一下子激发起学生想继续学习的情绪、情感和兴趣。

准确导入原则。强调的是一定要紧密结合主题内容,导入活动或班会课,不能远离和偏离主题。

2.“创设情景”环节的实施原则。

生活性原则。生活性强调的是所创设的情景,一定要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给学生一种真实感、亲近感,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进而愿意更多地了解,只有认真学习了,认真了解了,才有可能产生共鸣。

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强调的是所创设的情景内容是真实的,这样学生才愿意听、愿意看,进而才愿意想、愿意做。

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强调的是参与,是做。这个“做”包括行动、思想和言语,也就是在我们所开展的德育活动、主题班会、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亲身实践。

感人性原则。要能打动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教育性原则。教育性是“实践―体验型”德育模式的根本特征,所以每一节主题班会课、每一个德育活动都应有明确的教育目标,班主任必须牢牢把握教育性这一原则,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

自主性原则。自主性就是要正确处理班主任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一节主题班会课,班主任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把握班会的主题和方向,指导班会设计以及创造一些必要条件,更主要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设计、组织班会活动的空间,把权利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参与主题班会的兴趣和需要,使他们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班会活动。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应体现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安排德育活动、实践活动、班会课、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内容。

3.“体验分享”环节的实施原则。

体验原则。体验是学生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既是一个活动又是一个过程,是生理和心理、感性和理性、情感和思想、体认与验证、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复合交织的整体矛盾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将德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分享原则。分享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常用技术。分享是班会课上学生之间的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同龄伙伴之间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彼此间容易交流和理解,他们可以不加掩饰、坦诚直接地进行心灵的沟通。所以,在班会课上、在德育活动中、在社会实践中、在学科教学中,要创造让学生分享的时空。

正面引导原则。正面引导是指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疏导和说理教育,注意循循善诱,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一定要是正确的、正面的。

4.“课后延伸”环节的实施原则。

创新性原则。创新性是指在事物现有的基础上,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创造不同于原事物的具有新特点的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德育途径和方法的创新乃势所必然,所以,必须不断地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发展性原则。发展性是指符合客观规律的变化。整体构建德育途径和方法体系,必须体现发展性。德育途径和方法就像万事万物一样,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树立发展的意识,来研究德育途径和方法。

层次性原则。层次性是指既要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要求等,在活动的设置和方法的选择上分层有序,层层研究,彰显特色。

三、“实践―体验型”德育模式的操作策略

1.“激情导入”环节的操作策略。

“激情导入”环节,我们探索出的操作策略是:视频导入、故事导入、录音导入,以及引趣、提问、复习等。其中,提问、复习策略更多地运用于学科教学中的导入。

2.“创设情景”环节的操作策略。

“创设情景”环节,我们探索出的操作策略是:说理策略、感染策略、训练策略、评价策略、修养策略等。

3.“体验分享”环节的操作策略。

“体验分享”环节的操作策略是: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活动感想体会,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自省自悟、讲析理解、熏陶、榜样学习、比较等策略。

4.“课后延伸”环节的操作策略。

“课后延伸”环节的操作策略一般有回顾、反思、计划等策略。

近两年的研究实践证明,“实践―体验型”德育模式的研究是有效的、可行的,具有创新性的。该模式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首先是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其次是改变了教师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受到了教师、学生的极大欢迎。

未来,我们在模式的研究和理论的架构上还需进一步深化,本次实验构建了一个“实践―体验型”德育模式,按环节提出了不同途径的研究策略和原则,在今后的继续深化研究中,将深入探索在不同德育途径下的具体实践模式。

第五篇:省级课题《青少年活动中心运行模式研究》 第二小组研究计划

省级课题《青少年活动中心运行模式研究》

第二小组研究计划

根据课题组安排,第二课题小组负责“青少年活动多元化运行模式的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经小组讨论,特制定本计划。

一、研究目标

1、积极探索青少年活动中心乡镇辅导站的建设及运行模式,为农村学生开展校外教育活动提供平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校外教育资源综合利用和均衡发展。

2、积极探索建立泾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网页,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校外教育网络平台,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

⑴与中小学合作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乡镇辅导站,指导和协调全县青少年校外教育。

⑵整合校外教育资源,依托中国校外教育网,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网页,全面服务广大青少年,实现校外教育均衡发展。

三、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四、小组人员分工

负责人杨明:宏观负责本子课题。

副组长胡丽丽:材料的积累、整理以及活动情况总结等文字性工作。成员刘希荣:电子阅览室问卷调查、图片、照相及网络建立与使用及相关资料。

万正磊:小组会议记录等工作。

余晓梅:辅导站问卷调查以及对外与辅导站的联络。

五、研究步骤

(一)2011年1月——3月:

1、召开课题小组会议,讨论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对全县乡镇中小学开展校外活动情况进行摸底。

3、发放调查问卷表,了解学生及家长对校外活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项目的需求。

(二)2011年4月——12月:

1、选择城关三小、黄村、茂林中心小学进行辅导站试点工作,与校方协商制定作息时间、规章制度等管理相关事宜。

2、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充分利用当地学校教师教育特长资源,开设校外活动项目。

3、开展双休日及暑假校外活动,初步探索管理模式。

4、定期召开校外活动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5、汇总意见和建议,对辅导站相关工作进行调整和完善。

6、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文章,拓宽研究思路,提升课题研究水平。

7、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网页,开展网上夏令营、冬令营活动。

8、组织课题组成员去外地活动中心参观学习,交流经验。

9、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交流,撰写心得体会、经验论文。

(三)2012年1月——6月:

1、进一步学习理论著作,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升研究水平。

2、发放家长意见征求表,了解家长对校外活动开展情况的意见 2 和建议。

3、根据家长意见和建议,适当调整校外活动项目和运行模式。

4、继续开展双休日校外活动。

5、邀请省市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

6、进一步丰富网上校外活动。

7、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心得,撰写论文。

(四)2012年7—8月:

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

2、召开课题小组会议,总结辅导站及网络建设工作,形成课题小组总结。

六、预期成果

调查问卷、心得论文、课题小组总结、图片资料等。

2011年3月

下载《生态体验—感动师生生命魅力德育模式研究》子课题研究小组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体验—感动师生生命魅力德育模式研究》子课题研究小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