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北师大研修学习心得Microsoft Word 文档
反思中感悟 积累中发展 学习中成长
东北师大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长丰下塘中学 李庆西
2011年7月7日至7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合肥市教育局组织的合肥市骨干教师东北师大研修班的学习。短短的十天时间让我领略了东北师大深厚的底蕴,感受了东北师大教授和专家们的博学和睿智,让我痛快淋漓地品尝了一场精神与智慧的盛宴,也让我接受了一次理念和思想的洗礼。这趟东北之行对我个人来说是一次绝佳的“补给营养”的学习机会。
在东北师大的每一天,大家听课、交流、写心得,都很忙碌、紧张,但又过的充实、有意义,我们零距离地感受了教授、专家的魅力,有幸聆听专家高屋建瓴的前沿理论。一场场报告一次次地触动着我的心灵,引发我内心的思考,让我的内心一次次受到震撼和洗礼。有时我禁不住感叹:没跳出井底,不知道天大啊!虽说自己不经意间获得了“合肥市骨干教师”称号,可是和郝淑霞、王玉娟这样的一线专家型教师相比,我算什么啊?充其量是大漠中的一粒微细的沙子。我甚至想到了和她们相比我到底能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教师。静下心来理性地审视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心间不自觉地感到了压力的重大。同是教师,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有压力就有了思考,在思考中也有了一些感触:作为一名现代型教师,要想立于潮头,不落伍于时代,必须做到:在反思中感悟,在积累中发展,在学习中成长。
一、学会反思
郝淑霞老师在报告中指出,为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作为老师有必要进行不断的反思。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一公式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同时教学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要不断反思,业内流行这样的两句话:“课堂没有彩排,每一节课都是现场直播。”“永远没有成功的课堂,只有遗憾的课堂。”是的,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成败,不断地发现
困惑,不断的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减少遗憾,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中学会反思自己,总结自己,取长补短,才能提高自己,才能不断地走向成熟。
二、善于积累
积累与总结是最宝贵的财富。教学艺术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是在经验的积累中,反思、感悟。俗话说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王玉娟老师是东北师大附中一名普通老师,也是一线专家型教师。6年间她在自己的“岁月有痕”博客中写下了830篇博文,博文中记录了他所带每一届班级学生成长的足迹,大到班级,小到每个学生,班级管理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无所不包。这些博文不仅为她自己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也给他的学生们留下了“有痕岁月”。反观一下自己,从教二十年来,手头有留下了什么呢?说实在的,自己也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不少,但缺少积累的意识,没能给自己的工作留下印迹,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三、勤于学习
当今教师所处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信息瞬息万变,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所接受的信息渠道呈现立体化、多元化,他们接受知识信息的能力、速度远远优越于我们老师。“闻道有先后”这一道理,在这一时代已被彻底的颠覆。“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要想够用,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这几天接触到的9位教授、专家,无论是大学教授,还是一线老师,报告中既有理论支撑,又有经典案例,引经据典,纵横捭阖,信手拈来。这没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怎能及此啊!在教育新形势下,作为一线的老师要 “传道、授业、解惑”,必须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与时俱进。否则学生就会说我们“out”啦。
研修已经结束,但我们反思、积累、学习永远没有结束,作为现代型的优秀教师,要放眼望远,牢记自己的责任,不断为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寻找新的支撑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东北师大学习心得
智慧教学,科学育人
——参加现代型优秀高中教师研修班学习心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有幸参加了东北师大此次组织的研修班学习,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的悉心教导,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利用自己的智慧教育教学,既要规范,又要积极进行教育创新。我们都希望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讲求实效的师生双边活动,我也希望应用此次学习的理论来指导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成长。现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通过研修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这个信息化和学习化的社会里,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的角色不应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有效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和协调者。刚开始时,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由一个喋喋不休的布道者,一下变成了“闲人”,总觉得学生们在讨论时不好意思打扰他们,除了学生有问题时,就会忙无目的地在走道上晃来晃去,盘算着怎样控制每一环节的时间。课后我们进行评课时,积极反思这种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而不是闲人,教师要积极地调控学生,管理学生。既能指导学生“单兵作战”还要教会他们师生、生生间“协同作战”。在以后的课堂上,大家就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当有学生偷懒,没有及时参与交流、讨论时,要鼓励他们加入到交流、讨论的队伍中来;当发现平时学习习惯不好,而又缺乏自信的同学做对了题或想法很好时,就请他们给同学做解答,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老师还会主动地走到某些小组中间,俯下身来,或倾听他们的看法,或对他们进行引导,或看看他们讨论得怎么样;当他们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在下一个回答问题的环节中,就会很自信的站起来流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是小组讨论的成果。这样,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了。课堂上不再是只能看到少数积极分子的身影,因为动起来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还发现当你走进学生的时候,因为是在下面发言,学生们很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你的肯定时会非常高兴,无形之中拉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那些你还没有来得及关照的小组也会流露出期盼的眼神,欢迎你尽快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来。整个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师生合作自然愉快。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开展“问题导学法”,通过问题引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而形成了多边的教学交流,课堂气氛开放而民主。传统教学中也有大量的问题,它们的区别在于:传统教学中的问题只不过是一种陪衬,只是获取现成知识的跳板而已。提出问题往往只是为了追求标准答案,获取现成知识,因而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求异、创新的精神。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而且可以自主提出新的设问。问题甚至可以是学生结合生活、学习自主思考的一些个性化疑问,答案也具有非常大的开放性。例如:《地域文化与人口》一课中,学生 提出了:
1、为什么婚姻关系不稳定,人口出生率低?
2、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
3、欧洲国家信仰宗教为什么人口出生率低?首先,老师对这些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另外又组织了以下教学活动:①教师参与各小组讨论。②依据学生答题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具体讨论过程:
①4人小组讨论问题。②小组代表选择题目作答。③其他小组补充回答。由于问题来自于学生自身,整个过程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和运用知识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积极想要自主解决问题。提出疑问的同学更是感觉又兴奋又满足。真正体现了主体参与,自主发展。
反思以往的课堂教学,我们还可以通过学生实际生活场景中的实际问题为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给予评价或建议。下面我就列举几个不同章节的例子,例:
1、利用网络等手段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对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国际社会有何积极行动?
2、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的过度开发,会照成地理环境的哪些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自然环境整体性表现”一节)
3、分析武汉市的形成和发展与哪些区位因素有关?
4、首钢集团冶炼部的位置的变化体现了工业区位因素怎样的变化?等等。
可见,一般这些问题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多由学生合作探究,然后教师做点拨与总结。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问题的主动意识、合作意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知识整合与迁移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一举多得,岂不善哉!
另外,我们在学生评价,知识反馈,课堂小结等方面也与时俱进,积极改革,有了一定进步。总之,研修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课堂教学的改进需要你我都积极参与,不断思考。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让我们用我们的智慧点亮有效教学之灯,开启有效教学的大门,步入有效教学的殿堂,快步踏上有效教学的大道,共同谋求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山西省祁县中学
常爱琴
2012年8月
第三篇:东北师大学习心得
更新观念,做一名幸福的老师
—东北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2013年5月20日—27日我有幸到东北师范大学参加了青海省西宁市高中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培训期间东北师范大学的教育教学专家从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转变、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心理的关注、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讲解和诠释。包括有王小英教授的《有效教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路海东教授的《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的表现、成因及对策》、邓涛教授的《教师专业发展》、王海英教授的《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黄宝国的《教师教育力的研究》,他们的精彩讲解无论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课堂环节、教学策略等都让我受益匪浅。
一、个人收获及提高
1、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 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只有更新观念,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到课堂的实效和高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由权威者转向参与者、激励者、引导者,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王小英教授的《有效教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里讲到“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形成‘有效学习’即‘有意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具有整体性,要在身、心、脑健康和健全的基础上进行,我们的教育更多注重了花果的催生——脑的开发,忽略了根的滋养——身心健康;教师的角色是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而不是挖好一口井”,优秀的教师不只是刺激学生的头脑,还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是引出、是唤醒、是激活。实在是站在人文和人性关怀的角度为教育注入了新的阳光,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的“学的效益”买下了保险。
2、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心理关注的重要性,让我深切感受到心理教育对学生一生的重要影响以及它对学生学习的重大作用。专家的精彩有趣的讲解让我产生了新的思考,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应该走进课堂,真正起到清除学生心灵垃圾,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健康学习生活。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①可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备课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张弛有度、和谐自信的氛围中学习;②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改革教学方法。在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同时,要注意向学生学习,把自己当做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做到“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所以,我们加强学习,更新观念,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教学改革。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将来我们为学生这种敢于超越教材和教师思维的方法喝彩,更为我们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而赞叹。
二、教师在合作中求发展
教育教学要求教师朝专业化发展,成长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完成教师的提升。新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共同完成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做专家型、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是新时代对人民教师的要求。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我们的国家不缺一般型的教师,缺少的是教育家型教师。”总理的一番话值得我们深思,生活的压力,职业的倦怠,年复一年,我们在重复着教案,身上“匠气”有余,“灵气”却不足。久而久之,我们离“人师”越来越远,充其量只是个“经师”。如果仅仅把教书当作谋生的手段,维持生活的需要,我们会觉得非常累,很乏味,会把上课、改作业、教育学生看作是负担、重荷。夸美纽斯说过,如果要想使教师工作变得有乐趣,不把天天的上课变成一种负担,就需要引导教师走科研之路。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自己职业生涯幸福,必须从读书开始,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努力做一名学者型的教师,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假期读多少本书,背多少首诗,一次又一次地给学生推荐读书篇目。试问一下自己平时读了多少?你的潜移默化、示范引领在哪?试想一个老师平时从不读书,知识面狭窄,教学语言干巴枯燥,照本宣科,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广泛地链接有趣的课外知识,学生怎能被你吸引?学习的热情怎能被激发?长期以往,耗时低效的课堂沉闷,缺乏勃勃生机,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和发展。
“腹有诗书气自华”,携一袭书香进校园,只有教师自己爱上读书,才能带领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酣畅地遨游,才能在学生面前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学生才会仰慕你,信服你,才会喜欢上你所授的学科,你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平常常会听到有些老师叫苦不迭:“教学任务重,学生不听话,学习成绩
差,家务事繁杂,回到家已疲惫不堪啦!哪有时间读书呀!”其实时间就像吸水的海绵一样,只要挤一挤是能挤出水分的。关键是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像一日三餐那样,一天不读书,就不舒服,就有饥饿感,就达到爱书如命的境界了。伴着书香,快乐阅读,亲其师,信其道,你的教学将变得轻松自若,幸福快乐。
第四篇:东北师大研修总结
东北师大第一阶段研修总结
2014年11月24日,怀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我们一行49人来到东北师大研修,激动是因为自己有幸可以成为矿区教育局举行的为期两年的大同市矿区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来美丽的东北师大研修学习,忐忑是因为不知东北师大会给我们什么样的研修任务,两年的研修之路会有什么样的挑战,我能顺利走下来吗?在第一期为期10天的学习中,我们仔细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专家、教授的讲座。研修期间,我准时上课, 仔细做好笔记, 积极探讨问题,严格遵守培训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要求,服从培训安排。课余时间图书管里有我们孜孜以求的身影,深夜有我们做汇报的热烈讨论,我们抓住这难得的时机,努力获取资源,充盈自己。为了及时整理内化学习内容,反思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现将本次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研修期间先后有八位专家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讲座,首先是东北师大教师发展学院孟繁胜教授带给我们的《专家型教师成长及其发展策略》,在孟教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养成途径,那就是依托东师大的优质资源,在导师的真诚指导下,选择好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最有价值的问题,在导师指导下确立教育科研课题,形成研修计划。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有效的开展科研课题的行动研究,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要勤于反思,养成写研修反思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实践能力。通过撰写课题报告,研究论文的方式梳理自己的学术思想总结自己的成长经验,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化。
明确了成长途径,能认真的实施下去是关键。面对繁杂的日常教学工作,家务劳动还有自己孩子的教育等现实问题,如何能合理的规划好自己的时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孟教授提到我们要学会零存整取,要找到自己的生物钟类型,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所以我想自己首先得好好的规划一下自己的作息, 每天必须挤出3个小时的时间用于阅读、写课题报告或研修反思。要加强目标管理,定期回顾、反思自己的研修活动是否按计划开展,在反思的过程中及时调整以便顺利完成自己的研修任务,达成研修目标。
计算机教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的郑燕林教授从她的角度给我们解读了《微课程的内涵、设计与开发》。这个讲座非常精彩,她用搞笑的网络图片,极具讽刺的网络帖子等反应了当今不容乐观的教育现状,在笑声中将我们引入了讲座的主题;她从微课的起源说到微课的内涵,从西方到东方,既让我们得知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平台,还让我们较全面的了解了微课的本质; 她带领我们亲自动手制作微课,使我们真正体验了如何使用软件来制作微课,知道了不少简单易行的解决困难的技术方法。这样的教授真的是让我们愉快的体验学习,且回味无穷,她用到的许多例子已经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样的教学是高效而有趣的教学。
从她的讲座内容中,我明白了“微课是一个关于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怎样重构教学互动结构、怎样感动学生、怎样重建师生关系的话题!”。她从“为何而微”,“微在何处”以及“如何而微”三个角度科学的阐述了微课的内涵,从中我领悟到微课可以在学生有效注意时间内完成知识的学习,从而高效;微课可以使学习时间碎片化,从而给学生减轻学习压力; 微课可以在短时间内就某一个问题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简单而完整的教学,使学生学习自主化。从讲座中我明确了微课的特征和微课程设计原则即:时长简短化:5-10分钟;目标微型化:1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精致性:内容精炼、表达精致;情境趣味性:注重动机的激发与维持。讲究“五讲四美”即:讲教学对象、讲教学目标、讲教学内容、讲教学方法、讲团队合作;科学美、内容美、结构美、形式美。
邓涛教授的讲座《科研规范与答疑》从四个方面讲述了教师如何做科研即: 如何选题,如何撰写开题报告(课题申请报告),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以及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达及论文发表。这个讲座使一直迷茫于一线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懂得了教师做科研选题时一定要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多做微课题,小课题,通过提炼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生成自己可以研究的课题。教师在做科研课题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大量的阅读,了解别人已经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才能给自己的研究有一个科学的定位。要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活动,比如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等。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笔耕不辍,将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或心得体会通过论文、案例、叙事以及报告等形式呈现出来,固化研究成果。邓教授的这个讲座是我听到过的最具指导意义的科研讲座,真的是发自内心的点赞呀!但这样的饕餮盛宴岂是一时就可以消化的? 真正的领悟还得在实实在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进行,这是我今后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专业成长的“宝典”,需要反反复复的学习。
l 黄宝国教授的“差点教育”是个新鲜的名词,初听让我不解其意,经过黄教授的一番激情四溢的讲解,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差点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追求: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发展,成长为最优秀的自己。这与我对教育的理解不谋而合,他的“尊重差异 研究差点 缩小差距 共享差别”的十六字箴言是我以后教育行动的准则,他提到的差点教育的实施策略“尊重是前提,扬长是核心,生态是保证,纵评是关键,创新是动力”是我教育行动的指南。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他是如何抓住问题开展科研开创事业的,他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楷模。
l 倪牟双教授的讲座《以学习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先带领我们回到学习的基本原理,认识学习的本质过程,然后论述了如何进行以学习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倪教授的讲座让我认识到学习的本质不是对知识的文本复述,而是对信息的加工和编码,是对概念和规则的理解和运用,是经验的建构和认知结构的重组;记忆并不是信息的原样贮存,而是信息的不同水平的加工,这使我从科学的角度明白了为什么同样的课堂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如此大。
l 学生应该怎么学,不是从学习态度上讲的认真学、勤奋学,也不是从笼统的方法习惯上讲的学会预习、及时复习、合理安排时间等等,而是针对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应该做什么:是阅读、抄写还是表演、辩论?是计算、背诵还是实验、展示?这就是对学习的设计。学生用什么活动形式来学某一教学内容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这是教师教学设计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以学习为核心不同于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核心,即以学生为主体,关注的是“谁来学”,针对的是传统教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而以学习为核心,关注的是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怎么学”,针对的是当前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认知心理过程的问题。教学设计应当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设计。l 倪教授倡导的以学习为核心的教学设计,使我明白了课堂应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探究中有所发现,感受发现的欣喜;应该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使学生体验成功;在竞争中学习,使学生适度兴奋;在制作中学习,让学生在动手中实现知识的真正内化;在创编中学习,让学生体验创造,发挥潜能。l 张永军老师的《趣味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使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受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优化过程,激发兴趣。导课方法需灵活多样,有艺术性;教学过程应生动活泼,有趣味性;课堂小结回味无穷,有延伸性。借用顾泠沅的名言即:教育,有时就是讲故事!要积极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学会整合教材资源,新课标下“一纲多本”,我应该多浏览各种教材,从而取长补短;要学会挖掘生活资源因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课堂上应学会抓住生成资源,培育教育智慧,更要学会将各种网络资源为我所用。在教学中有意发现学科之美,注注意渗透学科思想方法,注重完善评价体系。l 地理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孝亭通过他的《学科教学研究经验谈》,告诉我们教师做研究一定要清清楚楚即:研究的问题要清楚、研究的目标要清楚、研究的起点要清楚、研究的过程要清楚、研究的创新点要清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指出教师在做研究时首先必须得明确着眼点,一定要抓住学科特色,要善于发现和归纳本学科独有的教学原理与规律,厘清学科之于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识别出学科领域更具特色的、区别于一般教育教学理论的“元素”,发现这种 “元素”越多,对其中的规律性认识也就越科学和深刻。其次要找准本学科的逻辑起点,即以总结学科思想方法、学科逻辑对学科教学的指向性要求为逻辑起点,发现、解释和归纳学科教学独有的规律、原理,着力以体现学科逻辑与教育逻辑的融合。借用培根的名言来解释学科原理和思想即: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讲座中袁教授还持笔简洁迅速的板画中国地图,讲解我国的地形地貌,向我们真实演示如何渗透学科思想。其对于地理学科知识的通达和对学科思想的深刻理解让在坐的每一位学员都惊叹和钦佩。l 吉林省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的蔡京玉主任给我们讲了《教师行动研究与专业发展》。印象最深的她用一个完整的案例给我们解析了教师是如何做行动研究的,印象很深刻。通过她的讲座我明确了什么是行动研究即:一线中小学教师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质量,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而开展的基于反思的研究活动。教师在教学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订计划、实施行动、观察行动与反思调整等阶段,去了解、探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行为的改善,提高行为的效率。通过开展行动研究可以助推教师完善专业知识,因为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自主开展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从而丰富条件性知识;教师需研究学科知识,从而优化学科知识体系;教师需研究教学策略,从而丰富实践性知识。行动研究可以助推教师专业能力提高,使教师在教学设计、实施、评价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精湛; 让教师走上研究、实践一体化的正螺旋通道,发展教师的沟通能力,使其成为开放、民主的资源型教师。行动研究可以助推教师专业精神层次提高,使教师在行动中审视、体悟、接纳新理念,重构自我理念体系;使教师求真、求善、求美,丰富专业情感,坚定专业意志,端正专业态度,遵循专业道德,提升专业伦理水平,让教师自我认知、自我认同、自我更新、自我超越、增强专业自我概念。
本次研修最大的收获是我有了一位专业导师-朱红教授。刚见朱教授觉其容貌清秀、举止端庄、温婉柔和、恬静素淡。交流中觉其为人谦和,平易近人,素养高深、作风严谨。朱教授很善于沟通,三眼两语就打破了我初见导师的紧张之情,然后便是拉家常似得随意的交流,但在这看似简单的交流中,朱教授已经很用心的在为我“把脉”了,慢言细语的交流中我回顾着自己的从教之路,梳理着自己的教学问题,琢磨着自己的课题研究方向,半个小时以后导师就依据我的情况和研究方向,帮我确定了课题。然后导师又细致的帮我规划课题的每一个阶段做什么事。其卓越的研究能力,平易近人的性格和高效的工作作风让我窃喜自己的幸运。在和导师的两次交流中导师点点滴滴的细微之举让我钦佩而又感动。印象最深的是朱教授在给我推荐必读书目时,为了减轻我的负担,特意到网上去查中文版的书,并告知在那个网站有售;为了让我懂得如何查找有价值的资料,朱教授几次联系图书馆的老师,在白天联系未果的情况下晚上又联系,最终安排好了我们见面指导的时间。见微知著,从这件小事我深深的感受到导师做事认真,行必果的作风,用心良苦、诚心以待的师德。朱老师做学问的认真和对学生的用心使我由衷的产生敬爱之情,研修路上有这样的导师的指引,相信一定会让我受益无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通过聆听教授们的讲座,更加强化了我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完善自我教育教学知识体系,凝练自己教育教学思想,形成自我教育教学风格,开启职业幸福之路的意识。本次培训对于如何开展科研课题的理论讲述非常周全,从如何选题,如何写开题报告,如何进行行动研究等等多个方面使我明白了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真正的理解,掌握与内化还需要在今后具体的教学科研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反思总结和自我完善中,在和导师不断的交流中进行。Learn by doing, 在做中我们才能真正的理解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在做中我们才会真正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在做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教科研的价值。对于从未进行过课题研究的我来说,这将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唯有披荆斩棘永不言弃方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毛毛虫不经过蜕变的阵痛怎能化作飞舞的蝴蝶? 我要好好的抓住这两年的研修机会,真正的行动起来,在教科研的路上寻找自己的职业幸福和美丽人生。
l
2014/11/21
第五篇:赴东北师大学习心得
赴东北师大学习心得
锡市三中
胡宏文
2013年12月13日,在邵局长的带领下,带着学校领导深深嘱托和教育局领导的殷切期望,锡市中小学学科带有人150余人来到美丽的长春东北师大,开始了为期八天的学习。
此次培训学习,得到了教育局温局长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在左局长先到长春东北师大,与有关领导协调,为本次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很大的努力。
转眼间,参加东北师大二十天的培训已结束了,回顾这二十天的学习生活,我们忙碌着,却充实着;我们劳累着,却快乐着。因为,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有知识,更有精神上的收获与充实。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次数学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赴东北师大——温州市小学农村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的这次机会。能够和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们近距离的交流,我们真是受益匪浅。3月12日早上,学习培训班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开幕式,尽管简短,但是有强劲的高级别的专家阵容,开幕式由东北师大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于海博导主持,东北师大教育科学院院长马云鹏和温州教育学院副院长麻晓春书记分别讲话。这么足以表明培训班的档次之高、要求之高。
走进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园,最吸引我的就是北国纷纷扬扬的大雪,领略了北国寒冷的冬天,零下十四摄氏度的天气,在这次学习中,特级教师和博导教授们共计二十二位为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授课讲座,真的让我们受益匪浅。回来后我写下了我们的学习感受。参训后的反思——东北师大学习体会 锡市三中 张喆宁 为了提升我市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素养,锡林 浩特市教育局委托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对全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进行培训,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幸参加,在12月14号来到长春,在八天的学习中感触很大,从我们的所听、所见、所闻,沉淀了我们许多所获、所思、所悟,此次真是不虚此行。
一、《优化整合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教师自我反思的实践研究》让我意识到不足。经过15小时的长途汽车的颠簸,可以说人困马乏。早上就要学习人全无精神。但是第一天听了教授的讲座,顿时疲劳一扫而光,受益匪浅。第一天聆听了刘茂林、郝淑霞两位教授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21世纪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我本人在教学中已逐步将信息技术和教学相结合,听了刘教授的讲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刘教授带有风趣、幽默的讲述中进一步了解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准备行为、教学实施行为、教学反馈行为、教学评价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接受现代教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才可能是科学的、有序的、有效地同时也知道了技能的形成是语意知识在应用中,通过对其适用条件的概括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