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研究与实验方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6:0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教学研究与实验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教学研究与实验方案》。

第一篇:有效教学研究与实验方案

黄龙中心小学2007-2008学年度

“小学有效教学的研究”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无效或低效教学的状况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勇于改革和创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能注重全体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优质课,总体来讲,课堂教学的成绩不容否定。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果低微。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系统遭到破坏,本应由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探究、寻求个性发展的“课堂”成了教师独挥教鞭、强力灌输、传道布施的“教堂”;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或无效,从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这种现象,造就的是“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

1、教师方面,凭陈旧的教学模式施教,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兴“加时之风”,靠“补课之功”,用“题海战术”,行“死记之道”;教学目标以应试为中心;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学会轻会学,重接受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重智能发展轻情商培养,重整齐划一轻个性形成。

2、学生方面,存在着学习行为的被动化问题,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控制,学习材料靠学校来提供,学习目标靠老师来确定,学习任务靠老师来安排、学习行为靠老师来督促,学习过程靠老师来调控,学习结果靠考试来评价。缺乏个性意识,不能自觉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缺乏参与意识,课堂中往往局限于被动听讲和记录,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缺乏问题意识,仅仅把学习看成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未能看到学习其实还是一个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让学习止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习起于提出新问题;缺乏合作意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仅靠自己的冥思苦想,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的形式并不多见,多方对话的情形也不常见;缺乏情感意识,忽略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培养;缺乏反馈意识,不能自觉地、多元地反馈交流自己的学习信息,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因此,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

(二)教育创新呼唤教学创新,迫切需要彻底改变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状况

1.教育创新呼唤课堂教学创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时代在呼唤着教育创新,教育创新的任务理所当然地要依靠教学创新,没有了教学创新,教育创新就失去了载体和依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也就成了空谈。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仍然陷在低效或无效教学的泥淖中不能自拔,那么,教学就不能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任务。

2.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就要实现有效教学。

从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来看,过重的课业负担阻碍着教学的创新,造成了教学的低效或无效。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外部原因和现实情况姑且不论,单说内在原因和情况,如学科内容“难、繁、偏、旧”,教学方法陈旧落后,课堂教学以记忆知识为目标的强化训练,教学气氛呆板枯燥等等,都直接阻碍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真正实现教育教学创新,要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就必须彻底改变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状况。

3.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关键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优质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

量。我们必须更新教育和教学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重新定位,努力探索教学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在教学思想上,建设以学为本的模式,坚持学为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由关注统一规格教学向关注差异性教学转变,由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由程式化教学向个性化教学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以选拔为主的评价向促进个性发展的评价转变,让学生发挥潜能,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勇于质疑,善于拓展,大胆创新,切实改变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状况。

二、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上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尤其是受美国实用主义

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它的提出其实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间相互争论的产物。国内外有识人士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的特征)、过程变量(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结果变量(教师所期望的及教师拟定教学活动计划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衡量的教育成果)等。在具体研究中,采用两种策略:第一种将过程变量与结果变量联系起来考察,简单地探讨过程变量和结果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第二种是只考察过程变量,并在此基础上注重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的研究等。但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行动研究,目前国内外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上亟待研究解决。

三、课题界定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

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效教学更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确定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价值取向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为核心,关注每一位

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关注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策略,从而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建构发展性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必须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引起、维护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以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具体说来:

(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的发展。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双全”意识,既要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又要树立“全人”的理念。所以教师应当将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上。

(2)、关注教育教学效益,围绕“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有效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3)、启迪老师实施反思性教学。有效教学迫切地需要老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不断地追向“自己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因此,没有反思性教学,便没有有效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实施有效教学,体现“人以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提高课堂

教学的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2)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最

基本的渠道,通过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

(3)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探究的研究

(4)少先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

六、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

(1)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以及课堂教学有效化的有关理论。

(2)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2、调查研究方法

(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学习的素质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

(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方面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思想、取得的新经验。

(3)调查有效教学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有效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3、实验观察方法

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性结论指导教学实践。

4、行动研究方法

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优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在上述四种研究方法中,行动研究方法,始终是我们的主要研究方法。这是因为有效教学的实施和推进受各种因素、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但决不是唯一的方面,因此,我们无法采用严格控制的标准实验研究方法,而只能提出假设,针对问题,施加操作变量,观察变化,分析因果关系,但这种来自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结论仍不乏客观性、正确性和科学性。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启动阶段(2007.4—2007.8)

主要工作:组建课题组,培训实验教师;选择实验方法,做好各项测试;形成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二)实施阶段(2008.9—2010.8)

主要工作:开展课堂教学展示,召开中期成果报告会。

(三)总结阶段(2010.9---2011.4)

主要工作:撰写结题报告,出好研究专辑,举办结题鉴定会,邀请专家鉴定研究成果。

八、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曹浩洪

副组长:黄晓明

主要组员:张福秀、张秀兰、张小芳、周乐强、周美霞、李舒环、肖金凤、蓝应魁、廖士玉等

研究对象:全校学生

九、课题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1、课题实验方案、阶段报告、结题报告

2、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

3、课堂教学录象

4、学生个案分析

5、研究论文专辑等

第二篇:有效教学研究范文

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 赵丽宏

一直以来,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无效,教师们讲课很卖力,很辛苦,但同学们大都表现困倦,听不懂或根本就不想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经常听到有些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一,这样的学生我们怎么教?生源基础差是客观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少一些抱怨,从教学的角度多想一些办法,我们不能使学生适合我们一以贯之的依照教材、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学生听不懂教材上罗列的那些内容,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学生,让学生变听不懂、不想学、不会学为能听懂、想学、会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效。如何使课堂教学有效,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是一则对症处方。

一、关于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教学有效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笔者同意北师大李兴洲教授的观点,有效教学追求“三效”,即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1.有效教学要有效果

一门课程有课程标准,一节课有教学目标,如果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一门课或一节课的结果是预期的,我们所设定的目标实现了,这门课或这节课就是有效果的;如果预定的目标没有实现,教学活动没有结果,我们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没有掌握,那么教学活动就是无效果的。

2.有效教学要有效益

教学有效果不一定有效益,效果是一个中性词,效果可能是有用的,也可能是无用的,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对于职业学校,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定位准确,内容选择适合学生需求和企业岗位需求,方法设计符 1

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有用的,是好的,那么这门课或这节课才是有效益的;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内容选择与学生职业生涯成长无关,与企业岗位要求无关,或者知识和技能是落后过时的,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即使有效果,但却没效益,这样的教学是做了无用功,教学是无效的。

3.有效教学要有效率

教学效率要考量两项指标,一是单位时间里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比率,二是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容量,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的定位适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且在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足够多,我们就可以说教学效率是高的。反之,如果课程内容设定和方法的实施只适合少数学生,或者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量很少,即使有效果也有效益,但效率很低,这样的教学也是低效的。

有效果、有效益、高效率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追求教学“三效”,实现有效教学。

二、关于“三适”原则

台湾著名学者何福田先生近作——《三适连环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要适性、适量、适时“三适连环”原则,何先生的“三适连环教育”意在解决“学习无效”这一病根,他认为“学习无效”这么个不起眼的“根”已经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先发后至、令人浩叹!要摆脱“学习无效”的虚耗,我们家里原本就有很好的处方,只要煎煮合宜,学习立刻就能有效。所谓“很好的处方”就是我们的教育鼻祖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曾教导我们的“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要达成这一理想,其实践方式就必须是“因材施教”。何先生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衍生为教育要适性、适量、适时三适连环,具体解决我们职 2

业学校存在是教学无效问题,是一记很好的中药。笔者对何先生的《三适连环教育》有如下理解

1.教学“适性”丢不得

“适性”,就是要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必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只要教育适应了学生的性向,人人皆可能有大或小的成就,教师对任何学生都不能弃而不教,正所谓教学“适性”丢不得。

学生选择了到我们职业学校来学习,没有去普通高中,说明学生有其特有的思想和个性,也许他们没有很好的数理逻辑智能,却可能有很好的视觉空间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他们是有思想、有个性、有选择性的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在选择职业学校的同时也选择了所要学习专业和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有“职业性”,同时,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性”。我们不要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就放弃,也不要因为学生的纪律差就抛弃,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合学生职业性与差异性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让学生爱学、学会、学好的目标,力求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智力有所发展、人格有所完善、就业能力有所提高。如果教学不适性,教师即使再努力,也会徒劳无功,好比有病吃药,如果不对症下药,不仅浪费了药,还可能产生副作用。教学“适性”是教学有效的前提。

2.教学“适量”比不得

适量,就是要界定不同学生合适的学习量。由于学生的性向不同,存在个性差异,学习量的要求也各有不同,量少,学生吃不饱,是低效;量多,学生消化不良,会厌学,更无效。我们的教学往往对学生学习的量整齐划 3

一,不考虑学生的性向差异,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消化不良,我们确用统一的尺度去考核他们,结果是教学无效,很多同学不能及格是必然。教学“适量”比不得,我们要为每一位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量和考量标准,跳一跳吃到桃子是教育的合理境界,使每一位同学都能进入这种境界,去体验进步、提高、成功的喜悦,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教学效果。

3.教学“适时”急不得

适时,是指教育要切合时机,循序渐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成熟度和学习预备度,切合时机的实施教育教学。不论是认知的学习还是技能的学习,只要各种成熟度(如抽象思考能力、肌肉发达能力、骨骼成熟程度等等)不足,学习就不会有效。学生学习成熟度达到标准,学习材料的安排也要有先后次序,循序渐进才能一路学好。近些年,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预备度普遍不足,面对现状,我们要牢记教学“适时”急不得,要根据学生已有的预备度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否则就会徒劳无功。

适性、适时、适量三适连环,环环相扣,教学必然有效,三者不能连环兼顾,只要疏漏一环,便不能保证教学有效。

三、关于“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的载体,回答的是“课”的目标,教什么,学什么,即内容的安排与要求,教学围绕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和学习而展开,通过教学活动,学生掌握了目标指向的知识与技能,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的操作系统,回答的是“程”的目标,怎么教,怎么学,即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按目标的指向顺利实施,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的动力系统,为什么教,为什么学,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组织,学生知道了教师为什么教,4

自己为什么学,并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到学习当中,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师生在课程教学中要把握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与技能作为载体,要通过过程与方法习得与掌握,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为动力,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充分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信任、友善,同时受到鞭策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从而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以用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最终目标。

四、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试想,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和学生的未来职业不契合或过难、过浅——不适性;容量过多或过少——不适量;一堂课开始,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只在课后小结时教师指出本节要点一、二、三等,或许有个别同学略有领悟,多数同学不知所然。教学过程的实施一言堂或无章法,不能循序渐进——不适时。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能有效呢,学生学无所得,教师付出的辛苦岂不白费了吗?

对于职业学校,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特殊的专业性,我们的学生学习预备度不足,基础参差不齐,但他们走出校门就即将走上职业岗位,成为一名职业人。所以,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就业导向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遵循“三适”原则,合理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既适性又适量,我们要追问让学生“学什么”,为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套餐,让他们既能“学得会”又能“用得上”;过程与方法要既适性又适时,我们更要追问要学生“怎样学 ”,要循序渐进,掌握教育的时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要既适性又适时,我们要追问学生“为什么要 5

学”,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有机制学生不会主动去学,有了目标,产生动力,加上策略,学生能积极主动去学。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合理呈现“三维”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运用情景教学、项目教学、小组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运用适当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参与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职业素养,并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适性、适时、适量三适连环;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就会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但只要我们踏下心来,努力去做,并持之以恒,实现有效教学值得期待。

第三篇: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如何有效结合

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如何有效结合

高一数学备课组:张锡玉

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是涉及两方面不同领域的两项活动。教学与教研相对独立,异质性明显。然而,它们又共存于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之中,是具有内在联系的辩证统一体。通过适宜的协调和处理,两者的关系可以得到强化,并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一、转变观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首先,学校要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教育科研摆在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要有开展教育科研的责任感、紧迫感,并且将这种责任感、紧迫感传递给广大教师,引导大家从“教书匠型”走向“研究型”。领导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带头进行教育科研,在抓好科研骨干培养的同时,引领全体教师走上科研兴校的“阳光大道”,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二、健全科研机构和制度,建立有效的保证措施

学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应该用在刀刃上,教育科研就是学校发展的利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予保证:一是由教导处牵头,精选本校有研究热情的骨干教师组成校教科室,负责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二是健全教育科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育科研奖惩制度》、《理论学习制度》等;三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考核,并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考核,给予奖惩;四是在研究经费上给以优先,保证研究工作的各项费用开支。

三、结合实际,以本校教学中的最大问题为科研选题的契入点

作为研究基础薄弱的高中,教育科研应以学科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因此,我们应该在认真调查研究本校师资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坚持教育科研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积极制定方案步入发展的正轨。

四、加强学习,培养本校研究教师

由于我们学校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意识普遍不高,因此,加强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显得非常迫切。教研室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要开展若干方面的学习培训:一为教育科研操作层面的知识培训,如教育科研的含义、如何选题、如何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教育科研的写作知识等,破除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帮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是学习与本校研究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好理论储备。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培训要坚持贯彻研究活动的始终,为科研保驾护航。

五、研究实践与课堂教学、常规教研紧密结合,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开展系列活动

在研究的核心阶段即研究实践阶段,必须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常规教研为载体,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融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日常的教学、教研和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推进科研的深入开展,使课题研究得到良性发展。

此外,要使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有效结合,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定期开展现状分析。教育科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开展研究,解决问题。由于研究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的,随时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及时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为全面、准确掌握当前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做到对症下药,可以通过学校领导与主研人员的随机听课、访问等形式了解现状;同时,建立研究个案(个别教师、班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然后汇总,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及时总结,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二、结合研究课题开展优秀研究课教案展评活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进行课题研究更是如此。所以应该特别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除了按常规要求超前备课、写好教案、每日一签字上课外,我们还特别规定教案要突出研究主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体现,即看是否科学、创造性地设计了学生活动的内容、时间、方法等,每学期开展全体研究人员参与的教案展评活动,评出优秀教案供大家学习、借鉴。

三、组织示范课、观摩课活动。示范课、观摩课能有效地促进广大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规定每学期提供几节示范课或观摩课供大家学习。①委派教师外出参加县、市、省级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并要求结合我们的研究课题认真学习、思考,回校交流传达(一是上示范课,二是汇报心得体会)。②组织指导本校骨干教师在校内上课题研究示范课。抓两点:一是示范课的把关,由教导处牵头,课题主研人员负责质量,确保示范性;二是示范课后的研讨、学习,做到结合研究专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讨论,并找出特点,找到差距,落实改进措施。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话者和创造者。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学校实际,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环节,采取分层推进、滚动发展的办法,扎扎实实地进行教育科研,希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根本转变,培养一批教学骨干迅速成长,教师队伍应该向专业化迈进,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应发生积极变化。

第四篇: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与分析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与分析

摘 要: 高中数学作为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未来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现如今,高中数学课堂出现了抽象化、单一化等问题,教学质量不高、效率下降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下降。所以,对高中数学进行有效教学并对教育方式进行研究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研究与分析

数学是一门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的学科,同时也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需要将高中数学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效理解练习。高中数学教学大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点熟练应用能力,要把整个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全部记忆清楚,理解明白,这就需要老师通过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数学这门课程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高中数学题目的能力,运用高中数学知识的能力。现在随着高素质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数理化掌握能力越来越重视,并且成为高素质人才的一项要求。老师就要通过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高中数学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调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这门课程的积极性。所以,老师应该对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进行研究。

一、现如今高中数学课堂面临的问题

1.高中数学课堂死板化

现如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普遍以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为主,这样的教学太过于死板,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老师只简单地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并且遇见对课本知识不理解的地方,老师仍然是一笔带过,那么学生只单纯记忆并不理解,比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差公式a2-b2=(a-b)(a+b)及平方和公式(a+b)2=a2+2ab+b2时,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记忆公式,并不帮助学生将公式进行推理计算,使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而并不理解。这样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高中数学课堂不能将课本知识化繁就简,不够生动化,不能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知识点,这样的高中数学教学没有成效,这样下去的后果就是会造成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成绩越来越差。

2.高中数学课堂不注重习题练习

数学是一门需要课堂知识与实验习题练习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现在的普遍情况反映大多数高校老师并不注重数学习题的教学,从而使学生的应试能力和高中数学知识点掌握能力变差,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高中数学课后题是老师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有知识的传授需要结合实际习题进行教学,比如:全等图形的验证条件,老师只进行了验证条件的讲解,HL验证,SSS验证,SAS验证,等等,这都是学生需要亲手做几何图形习题,验证出图形全等之后,才能够明白这些高中数学验证知识如何应用,能够巩固一些重要的高中数学知识点。但是现在的高中数学课堂却只注重知识点的教学,不注重做题的重要性,使学生对重要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普遍降低,动手解题能力普遍下降,对高中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对于老师讲解的高中数学知识点,只有亲自动脑思考做了,才能更清楚地了解整个高中数学重要知识点。高中数学教学不注重习题练习,会造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能力及学习积极性下降的后果,使教学效率降低。

二、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措施

1.讲解课本知识时与习题练习相结合

老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高的时候进行习题练习。这样既能使学生当堂巩固复习所学的高中数学知识点,还能锻炼学生的解答习题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对高中数学这门课程的喜爱程度大大提高,使学生对高中数学这门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比如:在教学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高中数学知识时,就需要老师提前找好习题,最好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练习题。在讲到等差、等比数列这方面的知识时,引导学生按照课本例题的解题步骤一步一步进行操作,先进行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推导,再进行公式推导,在做题完毕后,老师可以再让学生自己回忆,结合所学知识再重新看一遍习题。这样将讲授课本知识与练习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很受学生欢迎,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2.加强互动教学,游戏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老师死板地讲课,学生在下面不明所以地听课,而是要生动地教学、快乐地学习。数学是一门需要能够进行知识体系前钩后连的学科,但是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的复杂性,如果不进行游戏教学,教学枯燥乏味,那么学生对于高中数学这门学科就会产生厌学心理。为此,老师可以加入一些游戏,与学生互动教学,从而进行高中数学知识的巩固等。比如:在老师讲授扇形,圆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以后,老师可以设置游戏,如传递粉笔等,传给哪个学生就让哪个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或者个别公式的背诵等,如:公式:S扇=(lR)/2(l为扇形弧长)=(1/2)θR2(θ为以弧度表示的圆心角),S扇=(n/360)πR2(n为圆心角的度数,R为底面圆的半径),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记忆的公式。游戏教学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记忆,还使高中数学课堂变得有趣,调动了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积极性,具有很好的效果。这是一个很有效果,值得老师学习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不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学生的听课效率,都很受大众关注。因为,高中数学是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例的一门科学。所以,高中数学教学必须要求有效教学,这是每个老师努力研究分析的方向。老师将高中数学知识化繁就简,将抽象的高中数学知识借助习题或者是多媒体设备进行更有效的讲解,从而提高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积极性,是正确的努力方向。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进行研究与分析。

参考文献:

[1]孙赋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略运用刍议[J].数理化学习,2011(02).[2]庄严.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1(01).[3]陶兆龙.从“小”做起,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学实录及反思[J].中国数学教育,2011(Z2).[4]王晓东.“函数的性质”教学实录与评析[J].中国数学教育,2011(Z2).[5]张忠林.一堂数学探究课的教学与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11(Z2).

第五篇:《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

城固县朝阳中学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

课题结题报告

为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情感水平,以文载道,自2011年2月,我校积极参与城固县县级教育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鼓励学生自主、创意表达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开题两年多来,按照课题的实施方案,在县教研室及学校领导的指导关怀与大力支持下,我们课题组实验教师认真扎实地进行研究实验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实验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时代责任。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创新写作课题研究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的实践活动。而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好形式。

但由于教育观念的相对滞后,教学思维的定势化,作文教学无本可依,无章可循,盲目性,随意性很大,即便是教师讲作文,也只是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致使学生的创作个性无法张扬,作文效果差,作文的语言表述能力低下。而且新教材只关注写作内容的知识而忽略了写作技能和写作策略性的知识,这让一线老师很困惑。作文教学也由于失去了知识这一抓手,陷入了盲目性、随意性和无作为的教学现状,1 无本可依,无章可循,无法可教,老师们能够凭借的只有直觉和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各显其能,当然也就谈不上作文的系统性训练。

我们意识到要突破作文教学现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必须要积极参与实践研究,因此我们把《鼓励学生自主、创意表达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作为我校研究的课题,期望通过创新写作教学,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与实验,从中找到一条较为科学、有效的作文训练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创新写作实验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个性创造力,这不仅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全体学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的需要;同时充分满足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创造精神。因此,我们研究的重点确定为“鼓励学生自主、创意表达的最佳途径与方法”,我们研究的目标是冲破封闭、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机会,实验写作教学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康的人格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具体如下:

1、激励学生坦诚地展示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

2、激励学生充分抒发从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真挚感情。

3、激励学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追求“自由表达和有创新的表达”,显示写作主体的生命才情和个性特色。

三、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课题方案确定之后,组织实施是关键。有序的操作可保证课题实施顺利开展;精心的组织,严密的管理可保证课题高质量运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严格按照实验方案和计划, 要求课题组成员明确各自目标、任务,积极实践,大胆创新。1、2011年4月3日,我校举行了隆重的开题仪式,何彦老师做了开题报告,张娴老师宣布课题研究方案及本学期课题工作计划,明确了此次课题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确定了课题实验方法,并对实验教师做了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老师们积极建言献策,勇挑重担,由此全面展开了课题研究工作。

2、学习理论,明确研究方向。

利用每周教研组活动时间,我们围绕课题,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广泛进行作文教学的理论学习,统一思想,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理论和研究水平,确定研究方向,并将课题分解落实,让每一个课题组成员都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运用先进的理论和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

3、抓好阅读和写作指导教学,同时组织教师听课,特别是写作教学课,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组织学生广泛阅读,安排学生阅读名著和现代经典著作,并由彭秀萍老师进行了《名著阅读赏析》的专题知识讲座,教会学生欣赏名著,更多地为学生积淀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4、课题实验要求坚持日记习作训练,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艺术再现或理性表达。对于中学生,日记对于写作可以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日记可 3 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其次,日记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素材;再者,多写日记还可以锻炼遣词造句的能力。

5、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作文知识讲座、名著赏析讲座、手抄报比赛、课外名著赏析搜集、整理、书法比赛、“弘扬个性、鼓励自主创意表达”知识讲座、交流读书笔记、考察家乡名胜古迹、搜集家乡名人故事、诗歌朗诵比赛、创新作文竞赛、撰写“关注生活”小论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了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也激发作文教学者和受教育者的热情,而且留给他们永生难忘的记忆。特别是坚持课前五分钟口练活动。或朗诵精美散文,或讲述寓言故事,或展示个人优秀习作,或介绍时事要闻,或阐述个人看法„„形式多样的口练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升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语文教学,也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6、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如“全国普法征文大赛”,“全国少年儿童书信大赛”等,部分学生获得省、市、县级奖项。创办学生写作专刊——《朝花集》。通过我校朝阳文学社,开展校内优秀作文大赛,涌现了一批热爱写作的学生和充满着个性特色和创新精神的美文佳作。

7、养成习惯,内化素质。

课题组会同全校语文老师,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规定。规定每天做好两件事:看电视新闻和“新闻透视”,读二张报纸;每周必须做好三件小事:读一本课外书(文艺的和科技的读物),写一篇练笔文章,学会唱一首歌;每学期必须做好二件大事: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或有重大意义的活动,编订一本习作手册(个人或团体);通过这些措施,进一 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促使学生有不竭的写作源泉乃至灵感,用良好的习惯内化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通过实验与研究,我校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课题组成员教师在课题研究期间发表和获奖的论文有十多篇。

(二)构建学生创新写作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素质。

1、构建创新素材积累体系:

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我校教师为促使学生积累材料,主要采取以下途径:

(1)阅读和摘记。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主要还指大量的课外阅读。教师鼓励学生购名书或上网查询,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指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并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2)看电视与上网。和读书相比,电视与网络能让学生更快、更有选择性地接受到更多的、更新的信息。为避免它们的消极作用,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引导,较大程度地发挥电视的积极作用,把看电视与看书、参观、游戏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各种积累互相联系,更系统化,更容易记忆积累知识。

(3)写观察日记。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材可写的 5 根源是不善于观察。我们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并随时随地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做生活的有心人。

2、构建创新能力训练体系:

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如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课前五分钟口练等活动。特别是开展了多样化的写作方式,给学生以广阔的创作空间,如:(1)进行片断作文训练。《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文章,就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依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扩展充实,把插图还原成富有个性特点的作文来。(2)编写课本剧。给学生讲明剧本的一般写法并提供名家名作,让学生依照编写,可以有自己的内容,语言依据原文适当更改,人物动作也可以适当夸张。(3)仿照文章句式仿写句子。这一方面的内容对仗句居多,主要让学生在工整的句式,限定的字数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力求使学生形成凝练,含蓄而又意味隽永的语言风格。(4)自己编写小品,快板,相声等表现复杂的社会人生,抒发自己的爱憎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全人格等。

3、构建创新作文评价体系:

新课程下的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作文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作文学习和教师的作文教学,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所以作文评价的标准也应顺应这一时代的洪流,结合学生实际,追求人性化的评价。

(1)随改随批,给学生惊喜。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写作成长的脚印,我们的评价标准从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肯定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优秀作文,教师可利用课前两三分钟的时间在全班朗读,时时给学生以惊喜。在朗读作文的 过程中,学生知道老师重视作文训练而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被朗诵作文的学生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更加勤奋,而其他的学生则心向往之。通过对作文的随改随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学生也对关注生活,感受身边小事,表达情感,从小处着笔等有了全面认识。

(2)当面点评,平等对话。每一次作文批改要成为一次与学生的诚恳交流,在学生的心灵与情感上产生良好的影响。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被别人重视的需要,学生在写作上也是如此。教师不关注每个学生的写作过程,势必会有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文兴味索然,所以教师把与学生的当面讲评当作是一次与学生平等的对话,和风细雨以润心田,每一次的当面评讲都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3)发挥集体优势,自改互改。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可以窥见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和看法。有些学生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对社会的看法非常偏激缺少辨证;有些学生马虎对待小练笔,缺少认真;还有些学生对陈旧老事一写再写,缺少创新„„让学生自改互批,可以让他们从高处来俯视自己或别人的作文。自改互改前讲清作文评分标准,然后根据标准作评价,再推荐优秀作文。新课准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并把自改提到重于一次作文的高度,把二次作文的完善看成是更高起点的加油站。自改互批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把修改文章作为提高作文能力的必要环节,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4)让评语精彩起来。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作文不但是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中学生的道德品 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教师站在尊重,理解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语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用一种清新、亲切的语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觉性,自信性和积极性,使每名学生都喜欢作文,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完善“社”“刊”,发挥课外兴趣小组的优势。

我校的“朝花文学杜”成立已多年,我们以此为基地,不定期地开展作文竞赛、演讲辩论赛、诗歌朗诵会、古诗文背诵大赛等活动,为学生兴趣发展搭建平台。文学社定期组织活动,发表学生作品,为学生树起标杆,让学生感到写作文并不难,别人行,我也行,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登台亮相。班级刊物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有一篇作文“榜上有名”,成为全体学生展示才情的大舞台,从而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全校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作文个性化发展的平台。

(四)促进了作文教学的优化。

在实验中,我校教师吸取了过去单一的只重知识传授,批改包办代替而收效甚微的教训,挖掘学生自己动手的潜能,注意将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系统地提出了“重视真实体验和情感的表达”,训练学生“相信自己的作文一定能写好”的心理素质,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综合体现在七、八、九三个年级各个阶段、各个板块的教学之中,从而确定了“学生是写作的主体”这一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强调写真情实感,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指导学生学习作文如何表情达意,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更要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五、课题研究的启发与思考:

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实验教师深切地意识到,写作不只是文字表达的技巧与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与多种思维能力的问题。没有较高的认识能力和道德素养,要把文章写得有价值,有深度是不可能的;没有敏锐的思维能力,也不可能写出有血有肉内容丰富生动的文章。写作能力的提高,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为此,我们必须担负起培养和树立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任务,指导学生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去观察感受社会生活,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尽量扩大视野,关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研究丰富的现实世界,并运用联想,想象去提炼深化这些材料,使他们成为自己可以信手拈来的写作材料。其次,要鼓励学生关注人生,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崇高的理想,鲜明的是非观念,养成诚实谦让的品德,富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培养奋发向上热爱生活、赞美生活的美好心灵。有了这些基本素质,学生就有了成才的基础和动力,也就奠定了做好人写好文章的坚实基础。

总之,创新作文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将进一步提炼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学模式上下苦功夫,更多地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升自己的教艺,也真心希望我们的学生在写作习练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力争自己的习作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2013年是我校课题结题阶段,我校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请各位专家老师验收评估。

最后,再次衷心的感谢教研室领导及学校领导对我们课题工作的支持与指导,也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实验教师!

谢谢大家!

执笔人:张 娴 二零一三年五月十八日

下载有效教学研究与实验方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效教学研究与实验方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塔坊学校 程建新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我觉......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范文模版)

    安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 作者:刘婷婷 指导教师:郝庆一 摘要 本文以新课改为依据对中学数学实验教学做了简要的介绍.本文就从数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

    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

    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我们知道,无论科学素养的提高还是科学精神的培育,都离不开一个健康向上的大环境,需要国家在政策导向上、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下大决心。不过从目前比较务实......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主要方式。然而在我国的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对于实验教学不重视......

    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

    制度名称: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 制度人气:浏览164 次 文章内容 (一)、教学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各教研组和教师都应引起足够重视。学科教研......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 要】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创造一个趣味实验课堂,让学生在兴趣丛生中收获知识,感受学习化学的快乐,进而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学习......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 要】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重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创新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亲自参与化学实验创设条件、积极开展化学生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