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有效教学研究

时间:2019-05-12 23:2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作文有效教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作文有效教学研究》。

第一篇:小学生作文有效教学研究

有效教学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以“有效教学”为关键词,从研究有效教学内容这个方

面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有效教学 研究的背景、研究内容概况。在此基础上,文章展开了总结与反思,指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文有效教学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目标、情境创设

作文教学在小学阶段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和对作文学习的兴趣。老师教得疲惫,学生学得乏味,写出的文章没有生气,空洞无物。因此,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的课题。所谓“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 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使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1]把有效教学的方式充分应用到作文教学中,能够做到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有趣。下面首先从作文有效教学的研究背景来全面了解当前有效教学的状况。

一、研究的背景

我国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有效教学”研究受到学者和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近十年来, 国内学者在该领域 进 行 了 很 多 探 索 性 研 究 , 并 取 得阶段性研究成果。[2]在现在小学生作文的普遍状态是:感到作文非常难。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要学会如何作文,因为在我国大部分的小学生初学作文时常常都是无话可说,没有事例去写,也不知从何下笔。因此,教师要通过怎么的作文教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实情感值得研究。由于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中写作量很大,教师在指导上的缺失,对学生的指导弱化,习作可有可无一味的追求短期效率,考前给学生押题,让学生背作文,造成了孩子们不爱阅读不爱动笔。那么我们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别是非恶善;有经常动笔的习惯。”中的要求,就需要教师共同来研究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仅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而且能够为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内容概况。

1.作文有效教学特征的研究。

(1)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目标,目标要设计合理贴近学生的特点切合实际。如果目标过高,则难以达到,学生难免对这一教学方法感到疑惑,如果目标过低,又体现不出有效教学的实用性效果。所以目标应该具有以下几点: A.正确的目标应该具有指向性,合理正确的作文教学目标应指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B.正确的教学目标还应有全面性。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应指向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具体地说作文教学目标应包含传授“精要、好懂、有用”的写作知识,让学生在实践写作中把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

总之作文教学正确而又合理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书面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养成健康的写作心理,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3](2).充分而全面的准备。

一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来奠基整个课堂,作文有效教学要做好这些准备:认真解读剖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找到此次作文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基本学情来制定课时计划。[4](3).科学的方法。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中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讲方法,读范文,指出缺点,第二种是以学生写为主,教师忽视指导或者兴趣来了指导一二。这都是致命的弱点,约束的学生的想象、主动积极性,忽视了在新课标实行下学生的主体作用。优秀的作文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 A.强调教与学的双重重要性。教师教的再好,最终也要通过学生主体的活动来获得效果,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积极主动,从而学会学习,因为教师的最终目的是:教是为了不教。

B.重视教学的过程。整个作文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作文的合作过程,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困惑的“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这个问题缺乏有效性的指导,那我们就必须对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指导。

C.有效地激发思维。一种思维方式往往决定了学生从何角度思考作文,用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够推动和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发现,开发学生的潜力,推动学生对作文的兴趣。[5]

2.作文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有学者认为, 针对成人教育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必须以学生学习需要的特点为基础。[6]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彻底解放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能力。那如何在教学中彻底解放学生呢?我认为把作文有效教学方法合理使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课堂情境创设。

在作文课堂实践上,教师可使情境再现或者创造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内容,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区描述。当学生身历其境时可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如教学生描写自已喜欢的一种水果时,课堂上为学生们准备一些水果,积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这些水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并告诉学生除了观察之外还可以闻一闻、尝一尝,这样就能更全面的把握水果的特点。在作文课上这样一看、一闻、一尝、一摸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积极参与都能抓住各种水果的特征写具体,这样不断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欲望。[7](2)真切的情感教学。

情感是小学生深入实践、深刻认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内驱力。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学生深入实践,深刻认识周围事物和社会火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孩子们应该写他们自己想写的,写能够在情感上与他们产生共鸣的事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产生兴趣,努力克服作文的困难。[8](3)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实践活动就是积累素材的经过,只有大量的素材积累,学生们才不会出现“写什么”的困惑。学,就要学以致用,运用到实践中再反作用于理论,联系实践进行及时指导,带领学生轻松写作。[9]

三、反思与总结

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研究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改进作文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0]总结这些有关于有效性教学的文献还是有不足之处:

1、涵义比较狭窄,有效性教学方法未能细致运用到教学中。

2、研究方法的单一,学者们只侧重思辨研究或者实践研究,二者合一更为全面。我想在新课改改革的背景中,充分发挥有效教学对教学的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如何进一步发展改正不足,这亦是进一步研究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1]崔允漷:《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上),《人民教育》, 2001 年第 6 期。

[2]王鉴:<<近十年来我国”有效教学”>>问题研究评析 [3][4][5]明学圣:<<谈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特征>>,<<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12 [6] 郭晓飞:《成教学生的学习需要与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 《成人教育》, 2005 年第 9 期。[7]伊彦华:<<小学作文课堂有效性研究>> [8]黄朝琼:<<情感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德阳教育学院学报>>,第18卷第2期

[9][10]沈娜:<<浅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时效性的方法和途经>>,<<学周刊>>,2012年第10期

第二篇:有效教学研究范文

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 赵丽宏

一直以来,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无效,教师们讲课很卖力,很辛苦,但同学们大都表现困倦,听不懂或根本就不想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经常听到有些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一,这样的学生我们怎么教?生源基础差是客观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少一些抱怨,从教学的角度多想一些办法,我们不能使学生适合我们一以贯之的依照教材、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学生听不懂教材上罗列的那些内容,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学生,让学生变听不懂、不想学、不会学为能听懂、想学、会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效。如何使课堂教学有效,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是一则对症处方。

一、关于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教学有效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笔者同意北师大李兴洲教授的观点,有效教学追求“三效”,即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1.有效教学要有效果

一门课程有课程标准,一节课有教学目标,如果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一门课或一节课的结果是预期的,我们所设定的目标实现了,这门课或这节课就是有效果的;如果预定的目标没有实现,教学活动没有结果,我们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没有掌握,那么教学活动就是无效果的。

2.有效教学要有效益

教学有效果不一定有效益,效果是一个中性词,效果可能是有用的,也可能是无用的,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对于职业学校,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定位准确,内容选择适合学生需求和企业岗位需求,方法设计符 1

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有用的,是好的,那么这门课或这节课才是有效益的;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内容选择与学生职业生涯成长无关,与企业岗位要求无关,或者知识和技能是落后过时的,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即使有效果,但却没效益,这样的教学是做了无用功,教学是无效的。

3.有效教学要有效率

教学效率要考量两项指标,一是单位时间里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比率,二是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容量,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的定位适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且在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足够多,我们就可以说教学效率是高的。反之,如果课程内容设定和方法的实施只适合少数学生,或者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量很少,即使有效果也有效益,但效率很低,这样的教学也是低效的。

有效果、有效益、高效率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追求教学“三效”,实现有效教学。

二、关于“三适”原则

台湾著名学者何福田先生近作——《三适连环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要适性、适量、适时“三适连环”原则,何先生的“三适连环教育”意在解决“学习无效”这一病根,他认为“学习无效”这么个不起眼的“根”已经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先发后至、令人浩叹!要摆脱“学习无效”的虚耗,我们家里原本就有很好的处方,只要煎煮合宜,学习立刻就能有效。所谓“很好的处方”就是我们的教育鼻祖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曾教导我们的“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要达成这一理想,其实践方式就必须是“因材施教”。何先生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衍生为教育要适性、适量、适时三适连环,具体解决我们职 2

业学校存在是教学无效问题,是一记很好的中药。笔者对何先生的《三适连环教育》有如下理解

1.教学“适性”丢不得

“适性”,就是要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必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只要教育适应了学生的性向,人人皆可能有大或小的成就,教师对任何学生都不能弃而不教,正所谓教学“适性”丢不得。

学生选择了到我们职业学校来学习,没有去普通高中,说明学生有其特有的思想和个性,也许他们没有很好的数理逻辑智能,却可能有很好的视觉空间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他们是有思想、有个性、有选择性的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在选择职业学校的同时也选择了所要学习专业和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有“职业性”,同时,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性”。我们不要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就放弃,也不要因为学生的纪律差就抛弃,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合学生职业性与差异性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让学生爱学、学会、学好的目标,力求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智力有所发展、人格有所完善、就业能力有所提高。如果教学不适性,教师即使再努力,也会徒劳无功,好比有病吃药,如果不对症下药,不仅浪费了药,还可能产生副作用。教学“适性”是教学有效的前提。

2.教学“适量”比不得

适量,就是要界定不同学生合适的学习量。由于学生的性向不同,存在个性差异,学习量的要求也各有不同,量少,学生吃不饱,是低效;量多,学生消化不良,会厌学,更无效。我们的教学往往对学生学习的量整齐划 3

一,不考虑学生的性向差异,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消化不良,我们确用统一的尺度去考核他们,结果是教学无效,很多同学不能及格是必然。教学“适量”比不得,我们要为每一位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量和考量标准,跳一跳吃到桃子是教育的合理境界,使每一位同学都能进入这种境界,去体验进步、提高、成功的喜悦,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教学效果。

3.教学“适时”急不得

适时,是指教育要切合时机,循序渐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成熟度和学习预备度,切合时机的实施教育教学。不论是认知的学习还是技能的学习,只要各种成熟度(如抽象思考能力、肌肉发达能力、骨骼成熟程度等等)不足,学习就不会有效。学生学习成熟度达到标准,学习材料的安排也要有先后次序,循序渐进才能一路学好。近些年,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预备度普遍不足,面对现状,我们要牢记教学“适时”急不得,要根据学生已有的预备度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否则就会徒劳无功。

适性、适时、适量三适连环,环环相扣,教学必然有效,三者不能连环兼顾,只要疏漏一环,便不能保证教学有效。

三、关于“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的载体,回答的是“课”的目标,教什么,学什么,即内容的安排与要求,教学围绕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和学习而展开,通过教学活动,学生掌握了目标指向的知识与技能,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的操作系统,回答的是“程”的目标,怎么教,怎么学,即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按目标的指向顺利实施,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的动力系统,为什么教,为什么学,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组织,学生知道了教师为什么教,4

自己为什么学,并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到学习当中,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师生在课程教学中要把握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与技能作为载体,要通过过程与方法习得与掌握,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为动力,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充分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信任、友善,同时受到鞭策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从而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以用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最终目标。

四、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试想,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和学生的未来职业不契合或过难、过浅——不适性;容量过多或过少——不适量;一堂课开始,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只在课后小结时教师指出本节要点一、二、三等,或许有个别同学略有领悟,多数同学不知所然。教学过程的实施一言堂或无章法,不能循序渐进——不适时。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能有效呢,学生学无所得,教师付出的辛苦岂不白费了吗?

对于职业学校,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特殊的专业性,我们的学生学习预备度不足,基础参差不齐,但他们走出校门就即将走上职业岗位,成为一名职业人。所以,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就业导向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遵循“三适”原则,合理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既适性又适量,我们要追问让学生“学什么”,为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套餐,让他们既能“学得会”又能“用得上”;过程与方法要既适性又适时,我们更要追问要学生“怎样学 ”,要循序渐进,掌握教育的时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要既适性又适时,我们要追问学生“为什么要 5

学”,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有机制学生不会主动去学,有了目标,产生动力,加上策略,学生能积极主动去学。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合理呈现“三维”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运用情景教学、项目教学、小组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运用适当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参与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职业素养,并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适性、适时、适量三适连环;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就会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但只要我们踏下心来,努力去做,并持之以恒,实现有效教学值得期待。

第三篇:有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塔坊学校 程建新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五、注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塔坊学校 程建新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空闲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感受颇多。可以说,当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关注什么?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每一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都来缘教师的认真备课。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较多的关注了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形式上的改进,而相应的忽视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我明白了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备课。要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进现行备课形式,着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首先是紧抓落实课前预习。我在学生预习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设计了预习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字(包括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组词,辨析形近字等),②词语(抄写,理解,成语的收集等),③自己感悟最深的重点句子或者段落(包括修辞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精彩的描写等),④初读感悟,⑤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即提出几个问题)。这些内容看似繁杂,可是,它可以迫使学生去静心读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预习。这些就是我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每天一课。这样学生学校的效率就提高了。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设计精益求精的课堂练习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通常第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都要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然后再进行整体感知。那么,我们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就可以将以上两项内容布置下去。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件来进行独立作业。以这样的方式来落实生字词,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效率很高。另外,由于我们已经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作为预习作业布置下去了,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讲课的速度必然加快,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另外,就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还可以把它们设计成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对此,我觉得在第二课时前,还是要采取独立作业的方式去进行必要的检查。这样,我们可以让学生预习有目标,复习有目标。而不至于让作业仅仅成为一种习惯,流于形式。这样,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习有目标,检查又环环相扣,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二、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堂有效教学应深入优化教学环节,加强有序课堂的有效教学管理。

在有限的40分钟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教学设计付诸实施,从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有的教师对一堂课的环节安排缺乏缺乏合理的安排,有的课堂环节的密度过大,有的前松后紧,没有较好地把握学生注意力、接受度,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因此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应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信息,讲在该讲时,放在该放时,综合考虑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尤其是提高学生的专注率。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1)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加,改换。即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2)将教学环节提前或者移后。(3)给学生搭桥引路,让学生顺利的说下去。在学生发言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想办法给予帮助,引导,让其顺利的达成目标,生成精彩。另外,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及时调整了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协调了,就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明显,课堂教学就变得有效。

四、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反思和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其身。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在教学的过程,我一定要好好总结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把我们的教学过程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要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学习,争取在学科教研方面有所发展,在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专业发展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第四篇: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作者:冯洪忠 单位:章丘中学 电话:*** 邮编:250200 邮箱:fhz_1975@sina.com

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一、课题提出:

反思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我们为之深深地感到担忧: 反思一:作文教学受高考制约,缺乏良性生存发展的环境

一是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使高中作文教学失去了正常有序的教学环境。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题意作文几个阶段。学生读高中肯定是想考一个理想的大学的,于是老师就带领学生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你考材料作文我们就训练材料作文,你考话题作文我们就训练话题作文,不做“无用功”,一切向高考看齐!高考指挥棒已经造成作文教学的许多硬伤。

二是高中教学的功利性制约了作文教学的良性发展。不可否认,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是慢工细活,不可能立竿见影。而数理化相对而言“见效”要快一些,于是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自己都自动地疏远甚至是放弃作文阅读或训练,将时间用到那些对自己“有用”的能“见效”的科目上去。语文老师尽管心里很是着急,担心学生学不好语文,写不好作文对今后的人生和工作有影响,但在升学率至上的今天也只好干瞪眼了。

还有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是生活的外延和内引,学生整天呆在学校里,连看电视看课外书的时间都没有,生活体验有多少是可想而知的了。这样老师进行作文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也难怪有许多教师只是硬塞给学生一些所谓的“得分秘笈”了!

反思二:作文教学没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

制订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按道理应该不成什么问题。但大多教师没有作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无序化无系统性。这样,上作文课也没有具体的教案,只是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去写,然后批改然后讲评,至于效果如何则另当别论。试想一想,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不是循序渐进,而是随心所欲,一学期下来,只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多少或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等等。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长处与缺点,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从而激起自己写作的动力。如果教师能制定自己的作文教学计划,一定会使学生作文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程度。但事实上,许多学校和教师图省事,只“教”“课文”,不“教”“写作部分”,更谈不上什么写作教学的计划和系统性了,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成了“驴肝肺”。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不好的工作作风,在对学生负责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反思三:作文批改用时过长,轻点评,重分数

作文教学之所以没有效果,与作文批改做“无效功”有关。由于作文批改量太大,一些教师少则花一周的时间多则花半月的时间批改作文。老师累得筋疲力尽,结果是学生连看都没看就扔掉了。因为老师为了赶时间,只打一个不痛不痒的分数(45左右),再加上毫无针对性的无效批语。面对自己辛辛苦苦写的作文,老师如此对待,学生怎不心生怨气。评讲作文,更是“蜻蜓点水”式——老师找一篇所谓比较优秀的作文作为范文,念给大家听。作文批改不及时,作文批语全班一语,作文评讲走过场。长此以往,学生写作热情完全丧失。

反思四:作文教学受教师能力的影响,缺乏激情的引导

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经验都表明,教师以自身的行为举止和心理品质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样,一个激情满怀、充满文学气质的教师影响下的学生,怎么可能不热爱作文呢?作为语文老师,要适时适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以最轻松最快乐的情绪来引领学生步入写作殿堂。魏巍在《我的老师》中举了7个很平常的生活例子来证明他受蔡芸芝老师的文学影响是终身的。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展示自己的能力,引导他们走向成功,获得他们的尊敬和崇拜。但说实话,我们语文教师自己就没有生活的激情,更没有思考和创作的激情,我们在要求学生写作的时候自己只是一个袖手旁观者,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实施的是“拿来主义”。如果要给别人一杯水,那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们做语文教师的是不是也该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能力,点燃自己的创作激情呢?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对作文教学均有明确阐释,可以说作文教学有政策有引领,但实际的高中作文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偏重阅读、轻视作文;偏重技能、模仿,忽视修养、体验;偏重教师修改,忽视学生写作实践;偏重语言,忽视思维等等。教师没有积极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学生没有兴趣在“多读多写”上下功夫,写作上奉行“套路”“模式”主义,结果是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少有创意,这也影响到学生思维品质、个性专长、健全人格、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有效进步。

因此,我们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有效教学”这一课题,展开了自己的研究,希望探寻出一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真正能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作文教学之路。

二、课题研究思路:

要改变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高中作文教学方案,主要包括序列化的文体训练系统、关联化的读写结合系统和人性化的选材立意系统,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一)教学目标序列化

改变作文教学盲目性与随意性的关键就是教学目标序列化,即把高中作文教学的总目标分解为每学年、每学期甚至每单元的小目标,且环环相扣,形成合理梯度。这样既方向明确又具体可行,能够有效地引导师生由过分关注结果转移到关注作文过程。我们知道,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一般由形象到抽象,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一般也是由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过程,而且学生的写作实践同样有一个“事”“态”“情”“理”逐渐提高的过程,根据这些普遍规律,可以将宏观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的具体任务: 高一学年:以训练记叙文为主,说明文为辅,重点解决学生厌恶作文、抵触作文的问题。为了与初中的作文教学紧密衔接,主要训练学生写一件事,写出起伏与波澜,即情节的单线转折、事件的升降、多层的情节结构形式等;讲授说明文的思路、方法与语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专项训练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逻辑说明的方法来写阐述性说明文以揭示事物的本质。训练学生注重观察、阅读与积累,激发想象与联想,正确地选材与立意,能够流畅的表情达意。

高二学年:以训练议论文为主,散文为辅,重点解决如何运用材料的问题。训练议论文的思路及举例、引用、假设、因果等论证方法和多角度处理材料等要素,注重感受与思考、思路与结构,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准确、形象地表述;训练演绎、归纳、类比等逻辑推理方式和变换角度处理材料的能力,注重训练议论技巧和议论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讲授散文的文体特点、写作方法与技巧,训练散文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训练散文的立意、取材与构思等三个方面。

高三学年:以训练考场作文为主,实用文体为辅,侧重应试与实用。让学生在熟悉各种命题类型的基础上,学会正确审题、深刻立意、理清思路并迅速行文;列举各种作文命题类型并给予相应方法指导,熟悉从审题到立意,再由此确定行文思路的流程,能够根据己有的条件或知识,选择恰切的文体,写出有创意、有个性的文章;讲授实用文如通知、邀请书、发言稿、会议记录、启事等的文体知识并练习写作。

这样化宏观目标为具体任务的做法为写作训练方案的探究提供了明确而具体的指导方向。需要说明的是,阶段目标的划分并不是越细越好,因为学生的认识水平与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线性发展的,需要一定时段的重复与循环,而且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往往会因为阶段目标过细而被抹煞,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势必会遭受打击。

(二)阅读写作关联化

在目前的读写理论探讨中,研究者都试图将阅读与写作组合起来,以发挥其整体效应。应该说在高中这个基础教育阶段,这种联结是十分必要的。要在有限的几次作文、讲评、修改的时间里有效地解决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完成教学大纲要求,难度是相当大的,而其中一条捷径就是充分利用阅读教材,以阅读指导写作,以写作促进理解,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般来说,阅读是借鉴、吸收好的写作知识和经验的有效途径,它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则是通过阅读获得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训练和实践运用。所以,写是比读更进一步的要求,读得怎么样,写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而作文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要拿到讲读课上去解决,因此讲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二者要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所以只要找到阅读教材、目标要求和学生问题之间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优秀教材的利用价值,就能事半功倍。由此看来,高中作文训练方案强调充分利用现行高中阅读教材,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作文训练具有极大的可行性。教材中所选用的篇目,无论古今中外,都称得上典范,恰当而丰富的材料、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或朴实或清新或华美或奔放的语言、饱满的感情、深刻的主题、严谨的结构等极好地整合在一起。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并通过语言文字,形象地展示给我们,学生通过阅读会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有一些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阅读与写作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提炼、有感悟、有思考、有创作,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模仿、有借鉴、有阅读、有修改,既方便快捷又实用有效。尤其是2008年山东省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之后,教材容量加大了,每周课时数减少了,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大容量的教学任务,实现新课标要求,就更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读写结合中完成板块教学和单项训练的任务。

(三)选材立意人性化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在《关于中小学写作教育的断想》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老师在指导写作时,通常遇到的其实是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学生不愿意甚至害怕写作,他们没有写作的欲望,把写作看作是外加的负担;二是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即写什么的问题没有解决;三是怎么写。而我们的教师往往只注意第三个问题,作文教学变成了简单的‘老师出题,学生应命而写’的过程,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写、写什么以及怎样才能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则似乎不在作文指导范围内。而在我们看来,愿意写与有内容可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是基础。”由此看来,写作动机、态度、目的等为写作教学、写作行为提供了动力和方向,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当前写作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作文内容的空洞无物,写作教学侧重了技巧的训练,而把写作内容作为一种既定的存在,附着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行解决。又因缺乏系统的指导与准备,学生的材料大多是零星、散乱的状态,这就逐渐导致写作来源的枯竭。因此制定并采取科学合理的写作训练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写作内容及题材范围,让学生想写、乐写、能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中学生常常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写作很难跳出“自我”的圈子,而成功的习作都是学生写自己比较熟悉而感兴趣的东西。所以,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关心、思考、了解、熟悉、感兴趣的方面设置题目,启发和刺激每个学生各自的最佳触发点,激发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只有全面关注学生主体性需要,才能制定并采取科学合理的作文训练策略,有效地解决学生“为什么写”和“写什么”的根本问题,最终促进学生以写作能力为主的各种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

刘九洲教授指出:“所谓人性化作文,就是基于人性、反映人性的作文。人性化作文,一定是反映真情实感的作文;同时又是一种生活化作文,因为按照这种理念去作文,必然要基于生活、反映生活。”写作训练从以下三个维度设置实践内容,即“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在写作实践中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自然对话、与社会对话,从中发现心灵的广阔、自然的美妙、社会的百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行文,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思想,完成从阅读理解到生活启示再到思考感悟最后写作成文的思维历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标的实施,作文教学与外部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作文教学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都会发生新的变化,新的问题会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发展、丰富、完善写作教学的理论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作文教学。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

高密的语文大阅读实验计划,在多年之前就已得到了语文界的广泛认可,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等同的大语文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是,直到今天学校的阅读课,仍不尽人意,或说存在很大阻力,可以说阅读课是在夹缝中生存。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意义极为重要,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开设多种形式的阅读课,为作文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例如美文赏读课。美文赏读课基本有四个活动环节:阅读、品味、欣赏、点评,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大部分活动都由学生完成。一节课赏读3至5篇文章,阅读以出声朗诵为主,可以是齐声读,也可以是老师范读,一定要创造出一种品味欣赏的氛围。读完一篇,师生感受品味文章,教师重点启发学生发现文章的优点或闪光点,小组讨论写出点评,然后交流同学的欣赏点评。同学之间的交流往往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形成对文章比较一致的认识和感悟。美文赏读课立足于阅读鉴赏,着眼的却是学生的写作,每堂课所选的文章都是经得住考验的经典作品,或是高考满分作文,或是名家大家散文,文化含量高,老师的课堂活动虽少,但在幕后却做了精心的策划,几乎每1至2节课都能渗透或凸显一个写作要点,这在选文上是做了预先考虑的。

还有自由阅读摘记课,把学生带入书籍的草原,让他们各自汲取所需的养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时常常感到素材单一雷同,导致思维僵化、认识贫乏,有时因为找不到写作素材而厌恶写作。若没有写作素材,是无法写出文章的,更谈不上什么写作技巧了,自由阅读摘记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整理材料。读书笔记至关重要,笔者曾经在所任教的级部推行了统一格式的读书笔记,笔记包括阅读时间、篇目名称、妙词警句、优美段落、读后札记等栏目,对于检查督促学生的阅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阅读比作“源头活水”,那么写作就好比是“如许清泉”。学生在阅读与记录中,不仅积累了词句,丰富了语言,也收集了大量鲜活的作文素材,对写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多种形式的阅读课还有名著导读课、读书方法交流课、读书笔记展示课等等。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言简意赅地阐明了阅读为写作奠基的道理。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于作文教学大有裨益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语言实践,在阅读、思考、探究、操作、体验、讨论、比赛、交流等活动实践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会自然得到锻炼和提高,精神世界会自然得到塑造和构建。

“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识器”,语文教学中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古诗文背诵大赛,读书方法交流会,配乐诗文朗诵会,模拟记者招待会,演讲比赛,辩论赛,文学沙龙,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博客撰写比赛等等。

本我们在课题实验年级开展了以“书香满校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学习语文,激发其热爱经典、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其感受艺术的审美境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的作文表达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高中三个年级的作文教学目标、计划、内容的实验制定(2)作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研究(3)作文批改、讲评的策略研究(4)作文高考优秀作文的构成要素研究(5)高考考场作文写作技巧研究(6)作文修改升格训练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学习作文教学及有效教学的有关理论,明确研究的意义;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方案;课题负责人召开开题会议,课题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收集有关文章和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工作做准备。

围绕研究目标,分学段开展研究,课题组采用培训交流、观课评教、学习理论、撰写教学案例反思等方法,收集资料,整理材料,提炼观点,写出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的论文;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改革作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整理作文课堂教学实录,推荐点评学生优秀作文,做好研究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整理有关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编辑出版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件、优秀作文集,课堂教学展示,接受评估、鉴定。

五、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学生和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得到可喜成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课堂执教水平进步明显,探索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作文课堂组织形式,生成了一批有效作文教学的典型课例,实验教师撰写了一些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教研文章,论文获奖颇多,教师教学教研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教师对于考场作文的指导也更贴近了写作的本质,学生对于作文的畏惧心理慢慢消除,写作热情越来越高涨,考试成绩得到较大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1.教师优质课及论文获奖

冯洪忠、徐伟两位老师在学校首届教学能手评选中均获得章丘中学“教学能手”称号。

徐伟老师在2011年更以自己出色的表现获得章丘市“教学能手”称号。冯洪忠老师在2011年章丘市优质课评选中,渗透课题理念执教的《套中人》,获得了一等奖并得到教研员及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张家彬老师在2011年获得章丘中学“全员育人十佳导师”荣誉称号。课题组老师撰写的论文有多篇获国家级论文评选一、二等奖。

2.学生的积累量明显增多,很多学生能够对古代诗句、经典文句信手拈来。作文语言富有文采,能够活用诗句,活用经典名著事例,考试成绩进步明显。学生读书兴趣提高,阅读有了主动性。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了学生综合发展。学生在学校以及各级组织的征文比赛中频频获奖。

第五篇: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

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将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首位,主张小学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提出作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作文要表现出对生活真实情感体验的写作理念。为了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作者主要谈谈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思路。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体验式 作文教学

自从恢复高考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成绩斐然,过程曲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更是令人回味,各种教学模式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读中学写,由仿到创――读写结合模式;自由选材,自由习作――自由作文模式;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情景作文模式;游戏引导,激发情趣――快乐作文模式;生活体验,创新习作――生活作文模式;情感入手,语感练习――语感作文模式;点拨思维,快速习作――快速作文模式;求异思维,创新习作――个性作文模式;话题鲜明,探究体验――研究性作文模式;科学实验,自由感悟――实验作文模式;话题鲜明,交际表达――交际作文模式;快乐体验,灵活习作――奇趣作文模式;双轨训练,灵活习作――双轨作文模式;科际融合,沟通习作――科际作文模式。各种模式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的体验式作文教学有明显优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换代目不暇接,特别是手机阅读时代的到来,更是改变了人们的交际形式。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小学生的知识来源、知识结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切都改变了他们对知识、世界的认识,渴望自由,希望长大,主体意识逐渐觉醒。如果再使用以前的作文教学模式,就会限制思维,扼杀个性,导致小学生作文表现为“立意平庸,人云亦云,随大流说话,视作文为政治表态;宁肯呆板,不敢脱俗;宁取‘正确’,不嫌平庸;唯恐调子不高,灵魂不壮”。“违背抒真情,说真话的原则”(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理学》)让小学作文教学陷入危机。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谈谈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思路。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

体验式作文教学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虽然每天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但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化作作文素材,小学生也没有办法把生活元素融入自己的作文。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要结合近段时间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衣食住行,观察身边人的喜怒哀乐。这样就能激发小学生的写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也能反过来促使学生热爱生活。这种指导,既可以个别指导,又可以集体指导。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把自己的宠物,把自己的布娃娃,带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充分调动学生五官六感体验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班级学生走进生活,进行社会生活实践。例如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或者组织学生走进工厂,体验工人生活,等等。

二、体验式作文教学,学生动笔举足轻重

无论哪一种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如果不动笔,则永远都无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文水平。动笔可以在学生体验的各个环节展开,也可以在许多活动中开展,不同的体验经历有不同的体验效果。

(一)游戏中动笔,写作兴趣得到激发。

教师有选择性地进行游戏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游戏是小学生进步的又一活动形式,而且包含写作素材,在游戏中学生会收获颇丰,可以“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例如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学生可以找到生活乐趣,体会到团结一致的重要性。当游戏结束后,教师立即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这样做,可以缓解学生做游戏的疲劳,使得学生愿意参与下一次的游戏,还可以让游戏过程在学生脑海中重演,让学生巩固游戏的乐趣,更为重要的是在体验中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手工中动笔,写作能力得到巩固。

除了做游戏,还有很多体验活动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手工制作是非常理想的体验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手工制作也形式多种多样,把手工制作引入作文课堂,其魅力不可阻挡。如《做纸花》,通过观察、分解范作,让学生知道,纸经过捻、剪、折等方法,可制成美丽的纸花,还可启发他们利用技法变通,创造各种各样的纸花。在学生完成纸花制作后,用写作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迸发学生的情感火花,学生写作能力提升效果也令人瞠目结舌。

学生动笔的时机很重要,关键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动笔,在不同的体验阶段动笔,在不同的活动形式中动笔,学生动笔才是硬道理。

三、体验式作文教学,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体验式写作的源泉,生活是写作的源头,但是要把写作的源泉化作写作素材,读不可缺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内容,为小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样式,而写作又延伸了阅读内容生命,读与写相辅相成。体验式作文教学必须强调读写结合。在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把阅读作为写作开始前的铺路石,也要教导学生善于把阅读内容融入作文中。读和写的相互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在体验中,小学生写作水平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同时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视作文活动为生活的重要组成,作文不再枯燥乏味,脱离生活,而是充满趣味与生机。此外,语文教师的引导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的地位在其他模式的作文教学中更为很重要。这也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投入更多精力研究学生,对作文教学过程精益求精。

下载小学生作文有效教学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作文有效教学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教学研究

    有效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口语交际”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于是小学口语交际也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口语交际,......

    聋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聋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 《聋人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实验报告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聋教育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使广......

    有效教学研究”培训总结

    “有效教学研究”专题远程培训总结 本次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约40个课题,内容涵盖广,专家讲座精辟,对新形势下教师进一步了解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师德师风要求,更新工作理念,以及提......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一、研究目标: 着力于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弥补大班教学缺陷,避免大面积的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在教学中以抓兴趣为中心......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讲座稿) 材料来自吴卫东博士的讲座记录,引用请说明。 吴卫东老师结合大量的具体案例,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的专题讲座中,对有效教学的影响关键因素......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本篇文章根据小学生的情况,研究了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让教学更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有: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当什么角色的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教......

    双有效教学研究总结

    “双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总结 (2010——2011第一学期) 我校在2009年9月参与“双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任务,经过三个个学期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校在这过去的一学......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堂的有效性,简单的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学生学得会,二是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