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
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我们教师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具体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二是教师要有为服务学生发展的“对象”意识,教学不能“唱独脚戏”,体现教为学服务,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三是关注教学目标的可测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不间断的测量和评估。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成绩。四是关注教学反思。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五是关注我们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要学会自主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创新,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使教育质量得到持续发展。最终我们要追求“时间+策略=高效”的有效教学。
第二篇:有效教学研究范文
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 赵丽宏
一直以来,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无效,教师们讲课很卖力,很辛苦,但同学们大都表现困倦,听不懂或根本就不想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经常听到有些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一,这样的学生我们怎么教?生源基础差是客观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少一些抱怨,从教学的角度多想一些办法,我们不能使学生适合我们一以贯之的依照教材、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学生听不懂教材上罗列的那些内容,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学生,让学生变听不懂、不想学、不会学为能听懂、想学、会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效。如何使课堂教学有效,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是一则对症处方。
一、关于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教学有效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笔者同意北师大李兴洲教授的观点,有效教学追求“三效”,即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1.有效教学要有效果
一门课程有课程标准,一节课有教学目标,如果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一门课或一节课的结果是预期的,我们所设定的目标实现了,这门课或这节课就是有效果的;如果预定的目标没有实现,教学活动没有结果,我们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没有掌握,那么教学活动就是无效果的。
2.有效教学要有效益
教学有效果不一定有效益,效果是一个中性词,效果可能是有用的,也可能是无用的,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对于职业学校,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定位准确,内容选择适合学生需求和企业岗位需求,方法设计符 1
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有用的,是好的,那么这门课或这节课才是有效益的;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内容选择与学生职业生涯成长无关,与企业岗位要求无关,或者知识和技能是落后过时的,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即使有效果,但却没效益,这样的教学是做了无用功,教学是无效的。
3.有效教学要有效率
教学效率要考量两项指标,一是单位时间里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比率,二是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容量,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课程标准及目标的定位适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且在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足够多,我们就可以说教学效率是高的。反之,如果课程内容设定和方法的实施只适合少数学生,或者单位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量很少,即使有效果也有效益,但效率很低,这样的教学也是低效的。
有效果、有效益、高效率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追求教学“三效”,实现有效教学。
二、关于“三适”原则
台湾著名学者何福田先生近作——《三适连环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要适性、适量、适时“三适连环”原则,何先生的“三适连环教育”意在解决“学习无效”这一病根,他认为“学习无效”这么个不起眼的“根”已经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先发后至、令人浩叹!要摆脱“学习无效”的虚耗,我们家里原本就有很好的处方,只要煎煮合宜,学习立刻就能有效。所谓“很好的处方”就是我们的教育鼻祖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曾教导我们的“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要达成这一理想,其实践方式就必须是“因材施教”。何先生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衍生为教育要适性、适量、适时三适连环,具体解决我们职 2
业学校存在是教学无效问题,是一记很好的中药。笔者对何先生的《三适连环教育》有如下理解
1.教学“适性”丢不得
“适性”,就是要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必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只要教育适应了学生的性向,人人皆可能有大或小的成就,教师对任何学生都不能弃而不教,正所谓教学“适性”丢不得。
学生选择了到我们职业学校来学习,没有去普通高中,说明学生有其特有的思想和个性,也许他们没有很好的数理逻辑智能,却可能有很好的视觉空间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他们是有思想、有个性、有选择性的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在选择职业学校的同时也选择了所要学习专业和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有“职业性”,同时,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性”。我们不要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就放弃,也不要因为学生的纪律差就抛弃,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合学生职业性与差异性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让学生爱学、学会、学好的目标,力求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智力有所发展、人格有所完善、就业能力有所提高。如果教学不适性,教师即使再努力,也会徒劳无功,好比有病吃药,如果不对症下药,不仅浪费了药,还可能产生副作用。教学“适性”是教学有效的前提。
2.教学“适量”比不得
适量,就是要界定不同学生合适的学习量。由于学生的性向不同,存在个性差异,学习量的要求也各有不同,量少,学生吃不饱,是低效;量多,学生消化不良,会厌学,更无效。我们的教学往往对学生学习的量整齐划 3
一,不考虑学生的性向差异,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消化不良,我们确用统一的尺度去考核他们,结果是教学无效,很多同学不能及格是必然。教学“适量”比不得,我们要为每一位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量和考量标准,跳一跳吃到桃子是教育的合理境界,使每一位同学都能进入这种境界,去体验进步、提高、成功的喜悦,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教学效果。
3.教学“适时”急不得
适时,是指教育要切合时机,循序渐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成熟度和学习预备度,切合时机的实施教育教学。不论是认知的学习还是技能的学习,只要各种成熟度(如抽象思考能力、肌肉发达能力、骨骼成熟程度等等)不足,学习就不会有效。学生学习成熟度达到标准,学习材料的安排也要有先后次序,循序渐进才能一路学好。近些年,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预备度普遍不足,面对现状,我们要牢记教学“适时”急不得,要根据学生已有的预备度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否则就会徒劳无功。
适性、适时、适量三适连环,环环相扣,教学必然有效,三者不能连环兼顾,只要疏漏一环,便不能保证教学有效。
三、关于“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的载体,回答的是“课”的目标,教什么,学什么,即内容的安排与要求,教学围绕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和学习而展开,通过教学活动,学生掌握了目标指向的知识与技能,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的操作系统,回答的是“程”的目标,怎么教,怎么学,即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按目标的指向顺利实施,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的动力系统,为什么教,为什么学,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组织,学生知道了教师为什么教,4
自己为什么学,并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到学习当中,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师生在课程教学中要把握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与技能作为载体,要通过过程与方法习得与掌握,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为动力,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充分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信任、友善,同时受到鞭策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从而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以用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最终目标。
四、遵循“三适”原则,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试想,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和学生的未来职业不契合或过难、过浅——不适性;容量过多或过少——不适量;一堂课开始,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只在课后小结时教师指出本节要点一、二、三等,或许有个别同学略有领悟,多数同学不知所然。教学过程的实施一言堂或无章法,不能循序渐进——不适时。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能有效呢,学生学无所得,教师付出的辛苦岂不白费了吗?
对于职业学校,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特殊的专业性,我们的学生学习预备度不足,基础参差不齐,但他们走出校门就即将走上职业岗位,成为一名职业人。所以,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就业导向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遵循“三适”原则,合理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既适性又适量,我们要追问让学生“学什么”,为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套餐,让他们既能“学得会”又能“用得上”;过程与方法要既适性又适时,我们更要追问要学生“怎样学 ”,要循序渐进,掌握教育的时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要既适性又适时,我们要追问学生“为什么要 5
学”,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有机制学生不会主动去学,有了目标,产生动力,加上策略,学生能积极主动去学。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合理呈现“三维”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运用情景教学、项目教学、小组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运用适当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参与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职业素养,并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适性、适时、适量三适连环;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就会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但只要我们踏下心来,努力去做,并持之以恒,实现有效教学值得期待。
第三篇:浅议我校有效教学研究的实施和展望
浅议我校有效教学研究的实施和展望
海南海口九中李丽新
【摘要】
随着我校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和知名度的提升,班额越来越大,这增加了老师们的工作量和压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学校的持续性发展,这三年我们致力于有效教学的研究。目前我校以课题研究为推手,推行以“学科小先生一拖N”学习方式为依托的“三学两评”教学模式,它为我校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抓手,对于实施的效果和展望,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论述。
【关键词】 “三学两评” 学科小先生有效教学反思
一、新形势下的教育问题和课改内需
本次课程改革倡导新的教学观并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学习成为学生构建知识,合作交流,自我教育,了解并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
在以往传统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板书,学生抄笔记,突出和强调的是接受和掌握,冷落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忽视了学生的潜力诉求,窒息了学生的思维,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看到学生负担沉重,厌学普遍(有的班高达40%),自己又非常辛苦,累了自己,学生还不“买账”,深感痛苦。传统教学方式的确存在不少弊端,难于达成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难于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难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不改不行。
再从校情看,教师中35岁以下者占80%,多数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但不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教学中常出现“耗时多、负担重、效率低”的状况。学生方面而言,我校是划片招生,人数众多。中差生占大多数,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基于以上实情,我校于2009年10月成立了由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研室、教导处负责人组成的校本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策划、指导九个学科的28名教学骨干,开展了“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及“师徒结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校本课题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二、“新”课堂的构建思路
我校在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上,研发了校本教学模式“三学两评”和“学科小先生一拖N ”合作互助学习模式。
“三学”指:学生自学、学生展学、教师导学。
1、学生自学。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利用教材及学案进行自学。这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可以减少自学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的时间可安排在课内或课外。建议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利用课外时间充分自学,其他学科则安排在课内自学。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利用网络、书籍、学科小先生、教师等资源。
2、学生展学。教师组织学生代表展学。展学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及其探究结果,谈阅读感受,展示收集到的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资料等。教师在此环节注意捕捉学生自学阶段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重点问题,学习不够深入的问题,学生理解中的误区,为下一个环节的展开找到抓手。
3、教师导学。老师在学生自学、展学的基础上,根据课标、教材、学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教师个性特色的展示阶段。此环节对老师的要求比过去更高,教师课前要预设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及提问方式,是此模式中最有效、最精彩的部分,学生已掌握的教师不再重复,大大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两评”指“互评”和“自评”。“互评”是指在自学和课堂训练阶段,学科小先生对徒弟进行的指导评价。此环节是“三学两评”教学模式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它使课堂由静变动,张弛有序,符合初中学生发育阶段烦躁、好动、精力不集中的心理、生理特点,使优秀学生有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后进生也得到切实帮助,较好地解决学生合作互助,两极分化的问题。“自评”是指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
“三学两评”的教学模式注重精讲、少讲,讲要点,讲学习方法,给学生自学、自悟的时间和机会,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课堂是和谐的生态课堂。该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是能够使优秀学生转化为教学资源,各班级形成了以老师为源头,大师傅带小师傅的小师傅带徒弟的学习链,其作用可以使差生成绩大幅度提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提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还能加深友谊。总之,“自学”为应对全球化的时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展学”为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领导力提供了机会。“导学”促进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对教法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中的导演角色进一步突出。“两评”中学生之间师徒的评价培养了包容、敢于接受、直面失败的良好素质,学生自评则有助于给学生留下自我肯定的空间,提升学生自信力。
所谓“一拖N”,既是将学生按照的学习能力、个人特长、性格特点等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间的平均实力相当。“一”指的是学习小组中的组长或是“小先生”、“小师傅”,“N”则是学习小组中的其他组员。在学习小组中,小组成员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三、“三学两评”和“一拖N”模式的实施情况
“三学两评”教学模式的尝试和应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充分认同,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
1、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效率高。学生每人都有课堂学案,学生已掌握的教师不再重复,大大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2)师生双减负。重难点在课堂上当堂解决,除语文、数学、英语有适量的课外作业外,其他科目实现课外零作业。
(3)质量有保证。优差生结对,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机制,差生有小师傅当堂指点和帮助,及时扫清学习障碍,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4)学生能力更强。在“三学两评”模式下,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敢说,能说,会说,说的好。很多孩子充当了小老师,甚至有后浪推前浪的架势。在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年的 “三学两评”教学模式教学开放周活动,吸引了全省教育系统的专家、领导、教师来听课研究,我校师生的表现,获得了他们的高度评价。有一位刚毕业的一拖N小师傅留下了一段心得:开始做组长时很不情愿,觉得自己都管不好自己,还要管四,五个人的听写,背书.但当投入到工作中时才发现这个工作是伟大的.当在纠正他人每一个错误的单词,每一句有语病的句子,每一个读错的单词时,内心也是小有成就的.更加快乐的是,当发现组员们能回答上你的问题,能将你出的题目做对,仿佛自己早已成为一名老师.成就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体会到了老师的辛勤.我会继续做好这份工作,与我的徒弟,组员,一起冲刺中考,去拼搏属于我们的蓝天!组长 周梓佩
2、师生、生生关系更和谐。在“小先生一拖N”的学习模式中,不仅师生关系融洽,生生关系也非常融合,打架现象少而又少。学困生越来越少,优秀生越来越多,很多学生有了预习、复习的良好习惯,很多学生学会了交往和互助,这两年来学生的学业水平稳步提升。在各类竞赛中学生成绩出类拔萃、人数众多。多元化的教育和评价,宽松民主、文明开放的教育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们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发展。初三(1)班的曾繁杰同学,曾经在班级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也能当小先生,我们需要自己的阅读体会,我们能自己学习……”成绩最差的刘涛这样写道:“我喜欢这种学习方法,因为好玩,有小先生来关心帮助我。”可见,学生学习的快乐更多来自于自己的体验,而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不仅需要老师的关心,更需要同伴的互助。
3、教师的教研能力得到提升。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意识得到加强,自我发展方式有所改变,课题组老师从普通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课题组阶段性成果汇集成册,2010年6月份课题组编写了《海口市第九中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海口市第九中学课题研究展示课学案集》、《海口市第九中学学生“师徒结对”手册》,2011年6月完成了9个学科3个年级的22种学案。“三学两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教师参加各类调教、竞赛和论文评比的获奖人数,由2008年的 48人次增长到2009年的95人次;2010年,120人次;2011年,202人次,获奖人数成倍增加。
除了学校总课题,我校还有22个个人课题,这说明我校教师逐渐走向研究型和专家型教育工作者。2011年1月,曾桃老师在海南省新课程有效教学经验交流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用三学两评教学模式执教了观摩课《“感悟”阅读与写作训练》深受与会教师和专家的好评。2012年李丽新、曾桃撰写的“顺时应势重教改,教学相长有力量”获得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2011-2012年我校就有教师280人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奖励和荣誉。
4、教育教学渐成品牌:中考、会考成绩稳中有升,2011、2012两年年在报考率高达99以上的情况下,总合格率和优秀率都保持海口市第二的好成绩。全国学科竞赛成果突出,2008年在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全国竞赛中,我校共有34位学生获奖;2009年,有106位学生获奖;2010年,有164位学生获奖;2011年,有207位学生获奖,获奖总人数成逐年递增趋势。科技创新活动是九中校本课程开发运用的特色和品牌,每年参与这项活动的人数均在千人以上,获奖的奖项和人数三年均居全市同类学校的首位。连续四年获得海南省创新科技大赛优秀组织奖。
这几年我校举办的教学节开放周吸引了众多省内外兄弟学校。尤其2011年我校的“三学两评”教学模式展示课,有132个单位六百多个老师来观摩,好评如潮,反响热烈,渐成品牌
因为“三学两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我校被授予“海南省有效教学课题实验先进学校”称号,是海南省唯一获得国家教育部十二五重点课题实验资格的学校.2011年我校“幸福课程体系课题实验”荣获全国目标教学“十一五”研究成果一等奖。2011年我校“三学两评”课堂模式课题实验”荣获全国目标教学“十一五”研究成果二等奖。2011年我校“学校小先生”“一拖N”模式课题研究“荣获全国目标教学”十一五"研究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得国家教师科研专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科研单位称号,2012年我校还获得“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称号。
四、我校有效教学的展望
“三学两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科小先生一拖N”模式的运用,使我校课堂教学已基本改变了教师单一传授知识的状况,90%的教师能够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关注教学中的学生学习状态,重视课堂45分钟的教学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严格监控每节课的质量和效益。在2011-2012年第一学期的学生评教中,得到学生好评的老师占了95%,学生对学校生活和课堂教学满意度高达90%,有100%的班级建立学习合作小组,所有学科的老师都尝试了“三学两评”教学模式,娴熟使用该模式教学的老师占70%左右,有效使用“学科小先生一拖N”模式的老师占60%左右。很多学生希望老师在“方法指导、师生沟通、学生活动、自我展示”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说明学生对现在推行的开放课堂非常认同和期待。
今年我校极力控制了初一新生的入学人数,班额,各班积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采取了“围田式”分组学习方式。在课题研究的大好形势下,使“一拖N学科小先生”合作互助学习模式的研究得以应用和发挥作用。这令老师们都充满了期待。
我校现在很多学生综合能力是很强的,很多也是很有潜力的,只要我们相信他们,给他们平台和机会,他们就会有上乘表现,并不断进步和成长。这也是我教学和听课过程的最深体验。
上周我到初一年级7班听了数学学科陈老师的一节课,内容是“正数和负数”。这节课按“三学两评”的模式设计,在展学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小组都兴致冲冲,发言的学生一个接着一个,所举例子“正数和负数”很贴切和形象,比如“炒股的涨和跌”,“海平面的升和降”,“乘客上车和下车人数”等等,让老师和学生大开眼界,课堂充满活力,教学充满智慧和情趣,教学相长不亦乐乎。
海口市第九中学的有效教学活动,不是从单一的方向进行,并不只停留在教学的层面,而是从育人目标、课程的建设,结合时代大背景,从学校管理、德育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全方位渗透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符合本校校情。在统一的基本模式下各学科有自己的特色,有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无限的边际效应。总之,常规管理的人性化和高效率,教研活动的专业化和科学化,课程建设的辐射性和渗透性,育人措施的多方位和多角度,使九中原创的有效教学模式经受住实践的考验,有效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自觉行为,学生能够生
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可持续发展;教师能够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学习,学校将取得更好成果,实现了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提升我校教育教学品质。
第四篇:《新课程教学研究》读后感
《新课程教学研究》读后感
假期里我读了两本书,分别是《新课程教学研究》与《中华文化》,其中《新课程教学研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响亮口号。《新课程教学研究》全书分为五大章程,其中重点选择了“课堂教学过程”、“课堂资源”、和“学生”三个角度,逐一分析、阐释老师的教学应该研究什么、可以如何研究、研究之后有什么用、怎么用等问题。这本书不仅是给初为人师者还是给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教学领域里,人们最关心的是“怎样教学”和“怎样有效地教学”。有不少老师会用一成不变的教案去“套”不同的学生。而《新课程教学研究》里的课堂教学过程研究里的课堂教学方法的选用就给出了正确的选用方法。第一要依据教学的目的与具体任务,二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三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其实第三点是非常重要的,即使相同的教材,在不同的学生面前就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四要依据教师的本身素养条件,五要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当然,书中也点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论是任何方法,能把学生教好,就是好方法。
书中还提到“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第二点“师生伦理关系不和谐”中就真实地提到,目前师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絮乱,让我感想很多。确实是,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管教孩子,而且在农村几乎每班里留守儿童点全班的三分之二。造成很多学生思想品德出问题,出现叛逆、不服管教、对老师恶意伤害、报复等行为,致使不少老师对部分学生不敢管、管不了等等。还举了“范跑跑”与“杨不管”的例子,真真实实道出了老师的敢怒不敢言的委屈心声,着实应该让教育部门和社会关注起来,提高教师地位,尊重教师,只有“尊师”了,才会有“重教”。
总之,这本书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细细去读,慢慢去品,深深地思索,灵活地运用。
第五篇: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初中教育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人生规划能力的重要任务。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定位,要求教育必须超越传统的工具化倾向,对当前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教学少慢差、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语文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广东省2002年进入初中新课程实验,可初中语文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中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形成科学的共识,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在宪梓中学(重点初中)、高级中学(重点初中)、梅北中学(普通初中)、白渡中学(普通初中)等四所学校开展实验研究,探讨不同类型学校的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课题重要概念的界定
1、“教学”:一般意义上,教学是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统一活动,它包含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本课题所讨论的“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课堂教学中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有效教学”:是指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与行为,本课题所讨论的“有效教学”侧重于教学行为的范畴。所谓“有效”侧重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的发展与进步。其相
关标准如下: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目中有“人”,教学有对象意识,能因材施教;有“全人”概念,教学旨在努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关注教学效益,教学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目标尽可能具体明确,其达成度力求能够检测,以体现教学效益的优劣;反对简单的量化和过于量化。●关注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品质。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追问“什么内容是学生素养形成最基础的因素”、“什么样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同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在众多的选择中是否有最佳路径”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地域教学形成基本的准备、实施、评价策略。
3、“课堂有效教学”:上述内容和要求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集中呈现和完美体验。
4、“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本课题所强调的“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力求在课堂上构建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协调发展。
5、“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指在语文学科基本素养形成的基础上,使学生汉语言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优良精神建模的形成,有利于优良阅读生态的改善,有利于学生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高考。
6、“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以语文课程标准为观照,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效益提升的一切教学行为与策略。本课题着重讨论在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教学处理的过程中,如何以新课标为基石,确立教学的方向和原则,正确回答课堂文本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以形成区域内课堂文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和规范。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及目标
课题研究的现状:本课题在我国的广东、江苏等首批课改实验省有教育科研部门和一些富有探究精神的教师在进行相关研究。在我省全面实施了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该课题的研究具有前瞻性,更具现实性。预计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课堂有效教学行为和有效对话策略及模块教学研究方面会有所突破。
本课题原来想采用总课题组负责、不同层次实验学校或实验教师以子课题研究具体参与的方式展开。总课题组负责课题的设计规划、申报、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各参与学校及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选取相关的研究内容,在总课题组制定的目标框架中展开实验性研究。各子课题组可以现研究内容为核心,单独申报新的省、市规划课题或课改课题。但是,在实际研究中,由于研究面广而人员太少,我们感觉不便于成立子课题组。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我们把研究任务分到具体的人员头上,而且为了减少人力消耗,我们不再申报新的课题,而是集中精力做好这个课题。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初步形成区域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生成一批实施有效教学的典型课例,发表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研文章,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新课程发展要求的新型语文教师队伍。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于使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之背景,主要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角度的科学选择和实施策略选择。前者具体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取舍。后者主要指课堂基本教学策略的确立和方法的选择,如平等对话、探究学习等;课堂主要教学行为、辅导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的确立,如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等;还包括教学准备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本课题研究不求“面”上全面展开,力求在“点”上有所探究。研究内容如下: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和内容最优化选择研究;
2、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关键行为研究;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研究;
4、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5、初中语文课堂专题教学研究;
6、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向度研究。
五、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预定用二年时间完成。研究分为课题准备阶段、前期实施阶段、后期实施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8月):成立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前期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分解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完成中期研究报告,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
后期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检查验收,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工作,并进行验证性研究。
总结鉴定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召开课题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典型课例,出台梅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优质课评定标准。
六、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本课题人员精干,结构合理。有校长、业务校长的直接参与,有县教研室教研员的全程指导和参与,有课题组全体人员的通力合作,我们有理由相信,该课题研究有充足的人力资源。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等。而且课题研究经费有保障。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组长:曹
课题组成员:郑、钟、蔡、谢、范、张
具体分工如下: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和内容最优化选择研究(曹、张);
2、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关键行为研究(钟、张);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研究(郑、范);
4、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策略研究(蔡、曹);
5、初中语文课堂专题教学研究(全体成员);
6、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向度研究(范、钟)。
八、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2、相关教学论文集一本。
3、实施有效教学的典型课例若干(光盘)。
4、梅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优质课评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