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

时间:2019-05-12 12:1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学年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学年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

第一篇:2010学年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

2010学年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

——小寺沟中学

2010学年在课程实施方面我校结合实际情况,脚踏实地,继承传统,大胆探索,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从而使课程实施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些经验,留下了教训,经历了痛苦,存在着困惑。现将我校一年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做一简要汇报。

一.实施准备阶段

(一)成立小寺沟中学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拟定我校课程实施系列具体方案,确保课程实施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2010年暑期,学校成立了以邢克玉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实施小组。接着,在邢校长的直接带领下,年级牵头组织各备课组的骨干教师认真学习河北省的课程实施实施方案,学习并借鉴全国其它省份课程实施经验,根据我校实际,拟定了《小寺沟中学课程实施方案(试行)》、根据方案的指导思想,全年级制定了新学期具体的管理措施和工作计划,确保了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着力开展了资队伍的培训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最关键的课程实施者。初中课程实施的成效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广大教师对三级课程的理解与实践。为此,2010年暑期,学校和年级组织进行了系列培训。

1、组织管理者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训。在暑期,学校主管教学的校中层以上领导、各备课组组长、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先后参加了了市、县和校级等不同层次的课程理论培训学习。

2、依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员培训。通过培训,全体教师深入了解了三级课程实施的背景、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以及课程实施的教育理念、结构、内容和实施策略。培训的方式采用了网上专修,集中学习,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和交流等方式。通过观看课程实施专家的系列讲座,学习《河北省中小学课程实施方案》、《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培训,全体教师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了解和掌握学科课程标准,掌握了教材在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以及相关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为新课程实施在新学期的开始实施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实施阶段

新学期一开始,我们按照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精心制定好年级工作计划,严谨、扎实、细致、创新地抓好教育教学管理,积极落实新课程实施实施方案。德育方面,为了落实普通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新目标、新内容,一年来,年级以爱国、爱校、爱班、爱师、责任感和诚信教育为主线,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以班风学风建设为突破口,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学习生活环境,增强学习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其中,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情感教育为纽带,狠抓常规落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好小升初的衔接。同时,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年级以班会、晨会、讲座或观看视频等形式,组织进行了学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和生理卫生教育等等。所做主要工作如下:(1)新生入学教育,包括军训、学习《小寺沟中学学生一日常规》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新课程培训介绍;(2)选拔、培训年级学生会、班级学生干部;(3)制订了班级管理十条建议和有关学生违纪的三条禁令(红线);(4)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调动和指导学生参与年级管理,设计班务日志,每周反馈各班纪律、卫生、学习等情况,一周一通报,强化日常常规的管理。(5)举行了“三管七不”和在校期间学生“禁止携带和使用手机”签名活动;(6)协助政教处,在寝、教室进行了多次管制刀具清查,消除安全隐患。并邀请县公安局法制科干部来校为学生做了两场法制讲座;(7)结合新生军训,学生实践周,并利用节假日等时间,组织和布置学生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和社区服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8)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一是邀请已经毕业的优秀同学做报告,让同学们从他们的成功经历中汲取有益的启示,二是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让全体同学学有方向,赶有榜样。(9)每次月考或期中期末考试之前,以聚会或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诚实做人,诚信应考,端正学风,严肃考纪的教育。(10)多次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按我省高中课程实施方案设计,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交流能力、学习能力与学业成就、体育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与创新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根据这些要求,学校依据《平泉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各班已按学生自评、互评、班主任评语、班级审查、年级审查、学校认定等六个方面的程序进行了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

课程实施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需求。平时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而综合素养的提高靠的是全面实施课程计划。新课程无论怎么“新”,课程改革无论怎么“改”,教学质量仍然是我们的生命,迎考仍然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风向标。为了使新课程的实施和三年后的中考能有最大的交集,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始终不忘“积极参与,稳妥推进,瞄准中考”的原则,扎实有效、大胆创新地开展了新课程实施的系列教学工作。

1.在课程设置方面,按照河北省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开设了语、数、外、.体、音、美、研究性学习等课程。

2.教学管理方面

(1)集体备课常抓不懈,贯彻好备课组长负责制,全组一盘棋。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是我们面临的全新的考验,加强备课组建设,发挥集体教研和备课,汇聚集体智慧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学校制定了制定了《备课组工作细则》和《小寺沟中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办法》,规范和强化了各备课组教师的集体备课。一年来,依照细则各备课组已基本形成了“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主备说课—集中讨论—完善个案—公开课—评课”的教学模式。每一备课组年级均设一名年级干部蹲点,年级组每位组长坚持每周下班随堂听课。每周每组确定一主备人(公开课主讲人)。各组集体备课、公开课、听课、评课等活动情况,每周年级均通过几种途径(巡查、学生反馈、上交相关资料等)进行考查并详细记录在案。总体看,各备课组都已形成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工作风气,集体备课分工明确,认真到位,教研气氛浓厚。(2)课堂教学狠抓精讲精炼。紧扣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要求,精选课堂教学内容,讲要精,重在练。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参与程度。要求教师上课提高激情、增加趣味、启发学生,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打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模式。(3)落实分层教学、分层练习。本着打好基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原则,作业实行分层练习,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周测周练要求选好题目,全收全改,及时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加以反馈。大型考试后及时做好试卷和成绩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4)两个学期中,各备课组围绕新课程先后开展了组内的研讨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达标课的讲授活动,还举行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一课多讲,一人多讲的教研活动在各组竞相开展。(5)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着重点。初一教师队伍中有部分大学毕业生和新进教师,因此,我们始终高度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工作。开学初,对新进教师进行了座谈、培训。同时,结合学校教研室的工作部署,年级组织所有新进教师逐一讲授了一堂过关课并进行了考核评定。组织实施了师徒结对,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并对“师”的“指导”和“徒”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6)按照《河北省课程实施方案(试行)》文件精神,结合《平泉县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并发放给所有任课教师,要求全体教师严格遵循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平时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模块结业考试成绩等,按一定比例和程序,对学生的学科学分进行4次严肃、科学、公正、公平地认定,并及时公示学分认定结果。(7)组织进行了系列学科竞赛和其它课外活动。其中有语文组举行的“迎中秋,庆国庆”诗歌朗诵比赛、数学和英语学科竞赛,英语组的英语单词竞赛和学校组织的艺术节活动。(8).加强校际间合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探究。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走出去学习。期间,学校先后派老师到黄土梁子中学、洼子店中学、等地学习、听课。把别人的经验带回来,并传达落实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以上是一年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所做的一些主要工作。三.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一)评价制度如何操作、落实

课程评价制度是课程实施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想把评价制度落实到位,可谓困难重重,因为我们面临着操作上的诸多的矛盾。如新课程评价制度与已有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的矛盾,参与改革的实践者(校长和教师)与具有评价权的评价者(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长等)之间的矛盾等。再加上新课程实施评价制度强调采取“评价贯穿于教学实践与研究全过程”的策略,特别注重过程评价,而传统评价只注重结果,这给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诸多问题。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新课程实施的教育评价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而学生发展过程评价中的很多方面都无法通过考试的方式加以考查,更难以用量化的方式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这就给老师的具体操作带来了难度,即使有评价结果,效果也未必理想。许多评价仍流露于形式。

2.对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测评,尤其是对学生在非认知因素、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测评,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缺乏坚实的科学依据,操作性差;评价体系过于庞杂,影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3.家长强烈追求分数的愿望,使教师和学校课程实施背负沉重的思想压力。学校“以分取人”的观点与新的人才观错位,教师以“成绩论英雄”的现实与新的教学观错位,社会、家长的以“升学率看学校”的现实与新的教育观错位。显然,这些传统的观念对课程实施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形成了巨大的社会阻力。

(二)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课程实施精神 1.课程的开设与中考模式对应的问题

面对新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与原有教材发生较大的变化,如何把握好深度、广度;怎样解决好课时紧张与知识延展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客观存在的追求升学率使新课程实施理念的实施、提高与中考成绩之间形成的矛盾。这些都是新课程实施与中考衔接之间存在的问题,目前难以找到有效的结合点。显然中考制约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力度。

2.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衔接问题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较以前有一定的变化,但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建构新的学习模式,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的结合并应用到生活中去,或用课本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教会学生学习,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改进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而提高课堂效率等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3.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设置问题

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国家规定的课程为主。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要开发校本课程。以我们现在的客观情况,在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怎样才能与发展学生能力、开拓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高考能力相结合等方面,我们一无经验,二无借鉴。

4.课程教学与教师素质之间的矛盾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能否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关系到教师将来的工作岗位,更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应积极营造全员参与课程改革的氛围,全体教师都要燃起参与新课程实施的热情,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但目前不但氛围不浓,老师的参与意识也不强。对新课程实施,仅部分教师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也不到位。并且存在着学科与学科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另外,新课程改革着眼于教材、课堂的操作层面,但如何搞,怎样搞,搞到什么程度,学校如何评价教师,对这些问题教师困惑,年级也困惑。由此,因教师素质不高,加上教学设施的限制,新教材的教学理念难以得以充分地体验、体现,对新课程实施的精神理解不到位,对教材的实质掌握不到位,对教学内容深浅把握不够、宽广拓度处理困难等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

5.学习方法、中考备考反映在教学进度方面的矛盾

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多数情况下出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严重对立的现象:一方面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另一方面课程量大,教学任务重,讲多了讲难了,赶不上进度,讲少了讲浅了又达不到要求。总体体现为时间越来越少,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紧,学生学习科目多,任务重,学习蜻蜓点水,没有时间训练、落实、巩固。教师为了赶进度,没有办法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

6.缺乏与课程实施教材与教学相配套的难度和量都适中的学生训练资料。目前,市场上资料繁多,但都是训练量大,难度偏高,每天几科作业布置下去,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堆里,苦不堪言。用这些资料要慎之又慎,更何况我们的备课组每学期在选订练习资料时竟是局外人,要解决!

7.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出来的,许多学生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课堂上他们不主动,不参与。教师该怎么调动?

8.资源匮乏

农村资源的匮乏、学校硬件设施的暂时不足、专任教师的不到位,通用技术、社会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等只能停留在低水平上,难以大张旗鼓或根本无法实施。

四、后期工作思路

1.在课程实施教学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切实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2.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中学教学管理制度。教学中,组织论证教学模块的教学顺序、前后衔接要点,确立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

3.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我们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学分分配表。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严禁学分认定中的营私舞弊、弄虚作假作为。4.加强学校教研组织的建设与重组,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健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进修体系。组织并引导教师及时解决新课程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经常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请外地优秀教师来校上示范交流课。与此同时,还经常选派教师去外地学习观摩,吸取先进,增长见识。学科教研组活动中大家研究新标准,分析问题,反馈意见,解决问题,注重青年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整体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5.积极利用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规范化体育操场等场地和设施设备等多样性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开发新课程资源。

6.进行评分与考试制度的改革

(1)探索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学籍袋和成长记录袋,改进考试的方式,减少次数,构建发展性的评价制度和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2)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提高实施、开发、创生课程的能力,发挥评价对实施新课程的促进作用,努力营造实施新课程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变过去的一味看成绩,而变为现在看综合发展的评价模式。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困惑。但是我们相信我们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观念,坚定信心,增强意识,克服困难,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把我校的课程实施工作做实、做优,为深化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小寺沟中学 2010.12

第二篇:2008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

2008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

赵州镇西门小学

新课程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认真遵照湖北省改精神和市、县教育局的要求,全体师生投身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大潮中。本着“积极参与,稳妥推进”的原则和“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学校总体工作目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脚踏实地,继承传统,大胆探索,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从而使新课改在我校得以顺利实施。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些经验,留下了教训,经历了痛苦,存在着困惑。现将我校一年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做一简要汇报。

一.实施准备阶段

(一)成立课改小组,拟定我校新课改实施系列具体方案,确保新课程正常有序地开展实施。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小组。接着,年级牵头组织高一各备课组的骨干教师认真学习课改实施方案,学习并借鉴全国其它省份课改经验,根据我校实际,拟定了中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实施方案。

(二)着力开展了新课程师资队伍的培训

教师是新课程实践的主体,是最关键的课程实施者。新课程实施的成效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实践。为此,2008年暑期,学校和年级组织进行了系列新课程教师培训。

1、组织管理者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训。在暑期,学校主管教学的校、处干部、高一年级负责人、各备课组组长、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先后参加了了省、市和校级等不同层次的新课程理论培训学习。

2、依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2008届教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全员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块: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通过通识培训,全体教师深入了解了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结构、内容和实施策略。学科培训包括学科课程标准培训、新教材培训和专题培训。培训的方式采用了网上专修,集中学习,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和交流等方式。

二.实施阶段

新学期一开始,我们按照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精心制定好年级工作计划,严谨、扎实、细致、创新地抓好教育教学管理,积极落实新课改实施方案。

德育方面,为了落实普通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新目标、新内容,一年来,年级以爱国、爱校、爱班、爱师、责任感和诚信教育为主线,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以班风学风建设为突破口,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学习生活环境,增强学习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其中,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情感教育为纽带,狠抓常规落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年级以班会、晨会、讲座或观看视频等形式,组织进行了学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和生理卫生教育等等。所做主要工作如下:(1)新生入学教育(2)选拔、培训年级学生会、班级学生干部;(3)制订了班级管理十条建议和有关学生违纪的三条禁令(红线);(4)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调动和指导学生参与年级管理,设计班务日志,每周反馈各班纪律、卫生、学习等情况,一周一通报,强化日常常规的管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需求。新的高考又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而综合素养的提高靠的是全面实施课程计划。新课程无论怎么“新”,课程改革无论怎么“改”,教学质量仍然是我们的生命,扎实有效、大胆创新地开展了新课程实施的系列教学工作。

1.教学管理方面

(1)集体备课常抓不懈,贯彻好备课组长负责制,全组一盘棋。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是我们面临的全新的考验,加强备课组建设,发挥集体教研和备课,汇聚集体智慧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2)课堂教学狠抓精讲精炼。紧扣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要求,精选课堂教学内容,讲要精,重在练。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参与程度。要求教师上课提高激情、增加趣味、启发学生,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打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模式。(3)落实分层教学、分层练习。本着打好基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原则,作业实行分层练习,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大型考试后及时做好试卷和成绩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4)两个学期中,各备课组围绕新课程先后开展了组内的研讨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达标课的讲授活动,还举行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一课多讲,一人多讲的教研活动在各组竞相开展。

以上是一年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所做的一些主要工作。

三.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一)评价制度如何操作、落实

新课程评价制度是课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想把评价制度落实到位,可谓困难重重,因为我们面临着操作上的诸多的矛盾。如新课程评价制度与已有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的矛盾,参与改革的实践者(校长和教师)与具有评价权的评价者(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长等)之间的矛盾等。再加上新课改评价制度强调采取“评价贯穿于教学实践与研究全过程”的策略,特别注重过程评价,而传统评价只注重结果,这给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诸多问题。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新课改的教育评价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而学生发展过程评价中的很多方面都无法通过考试的方式加以考查,更难以用量化的方式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这就给老师的具体操作带来了难度,即使有评价结果,效果也未必理想。许多评价仍流露于形式。

2、对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测评,尤其是对学生在非认知因素、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测评,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缺乏坚实的科学依据,操作性差;评价体系过于庞杂,影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3、家长强烈追求分数的愿望,使教师和学校课改背负沉重的思想压力。学校“以分取人”的观点与新的人才观错位,教师以“成绩论英雄”的现实与新的教学观错位,社会、家长的以“升学率看学校”的现实与新的教育观错位。显然,这些传统的观念对课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形成了巨大的社会阻力。

(二)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课改精神

1、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衔接问题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较以前有一定的变化,但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建构新的学习模式,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的结合并应用到生活中去,或用课本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教会学生学习,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改进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而提高课堂效率等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3、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设置问题

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国家规定的课程为主。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要开发校本课程。以我们现在的客观情况,在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怎样才能与发展学生能力、开拓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高考能力相结合等方面,我们一无经验,二无借鉴。

4、课程教学与教师素质之间的矛盾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能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关系到教师将来的工作岗位,更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应积极营造全员参与课程改革的氛围,全体教师都要燃起参与新课改的热情,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但目前不但氛围不浓,老师的参与意识也不强。对新课改,仅教师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也不到位。并且存在着学科与学科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另外,新课程改革着眼于教材、课堂的操作层面,但如何搞,怎样搞,搞到什么程度,学校如何评价教师,对这些问题教师困惑,年级也困惑。由此,因教师素质不高,加上教学设施的限制,新教材的教学理念难以得以充分地体验、体现,对新课改的精神理解不到位,对教材的实质掌握不到位,对教学内容深浅把握不够、宽广拓度处理困难等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

6、.缺乏与课改教材与教学相配套的难度和量都适中的学生训练资料。目前,市场上资料繁多,但都是训练量大,难度偏高,每天几科作业布置下去,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堆里,苦不堪言。用这些资料要慎之又慎,更何况我们的备课组每学期在选订练习资料时竟是局外人,要解决!

8.我们的学生从小学都是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出来的,许多学生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课堂上他们不主动,不参与。教师该怎么调动?

(三)学校管理及资金投入与课改不能匹配

1、以人为本,尊师重生。新课改要求一切管理以“以人为本”,开放管理,走向社会,这与当前学校的封闭式管理相矛盾。

2、学校对课改年级的投入与当前课改中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需要存在矛盾。社区资源的匮乏、学校部分硬件设施不到位都制约着课改的顺利进行。

3、学校发展过程中缺少专家支撑体系的指导,更多的是自己摸索实践。如何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课改指导机制,使其对学校和教师进行经验指导,刻不容缓。

四,后期工作思路

1、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切实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2、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3、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我们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学分分配表。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严禁学分认定中的营私舞弊、弄虚作假作为。近两年我校学生学分认定通过率较高,其中优秀率(A等)人数较多,从而证明了我校新课程教学效果明显。

4.积极利用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规范化体育操场等场地和设施设备等多样性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开发新课程资源。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困惑。但是我们相信我们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观念,坚定信心,增强意识,克服困难,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把我校的课改工作做实、做优,为深化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2013-2014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一

新寨店镇中学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2013-2014第二学期

一、以校为本,实施多层次多形式的课改培训。

1、进行通识理论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程

我校在今年暑假,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明确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的课程结构。利用每月双周三午后集中教师学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新课程教学设计》引导教师进入新课改实验,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逐渐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2、分组参与培训,系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通过不断学习,教师逐渐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基本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地位关系。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逐渐改变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二、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改实践。

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还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探索与研讨。

1、我们成立了课改指导小组,与实验教师一同分析教材,研究教学方法,重点放在如何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我们发挥实验指导组的作用,每学期定期安排集中备课活动,为实验教师提供备课研讨机会,指导组阐述备课思路及说明、教学案例及设计思路,帮助教师设计典型课例,提高备课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从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上对教师进行具体指导,解决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典型引路,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形式,同时引领其它年组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使用旧教材。着重探讨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哪些知识学生能自己学会,哪些知识教师要讲解,也就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2、组织和指导实验教师按照新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大胆探索和创新。每周相互听一节课,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写一篇典型教案相互交流。组织教师对进行教学自我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促进教师在自省自悟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积极探索评价机制的改革。

逐步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过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的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行评价方法灵活多样,实行口试与笔试结合,在成绩表述上采取等级评价,以激励性和指导性评价为主。促使学生产生自信心,感到成功的喜悦,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

现在实验教师备课时不再只是关注如何处理教材,而是能注意分析学生的情况,注重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考虑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望,促进独立思考和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驾驭教材,灵活使用。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我们现在要求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地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实验,教师 1 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也离不开生活。例如:有的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时,把生字的组合编成儿歌,在课堂上老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肯定和欣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视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数学的概念是抽象的,而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能力较弱,实验教材侧重以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通过操作来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在教数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有几种分法?每种分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怎样把这几种分法即不重复又不遗漏的分出来呢?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打下基础。

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初步形成。

新课改实验后,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已经出现,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得到了激发和保护,积极活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认识、探索学习,为了弄清课内学到的知识,课外还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搜集资料,并与他人讨论、交流新的发现。

五、师生的关系明显改善。

师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交往互动中发展。在课堂上见到的是老师的点头微笑,是老师的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改变了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和先教后学,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内容的被动的教学方式。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们侧重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的角色转变,要求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现在大多数教师上课都与学生商定教学目标,共同完成教学目标,问学生这节课你还想学点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初步形成交往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第四篇:XX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写写帮整理)

XX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

XX年秋季,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乘着湖北省新课改的东风,我校XX届高一年级在以南学中校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认真遵照湖北省课改精神和市、县教育局的要求,全体师生投身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一年来,我们认真学习了《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等纲领性文件,反复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和核心理念,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部署和管理中,本着“积极参与,稳妥推进”的原则和“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学校总体工作目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脚踏实地,继承传统,大胆探索,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从而使新课改在我校得以顺利实施。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些经验,留下了教训,经历了痛苦,存在着困惑。现将我校(年级)一年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做一简要汇报。

一.实施准备阶段

(一)成立浠水实验高中课改小组,拟定我校新课改实施系列具体方案,确保新课程正常有序地开展实施。

XX年暑期,学校成立了以熊伟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小组。接着,在熊校长的直接带领下,年级牵头组织高一各备课组的骨干教师认真学习湖北省的课改实施方案,学习并借鉴全国其它省份课改经验,根据我校实际,拟定了《浠水实验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浠水实验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学生指导手册》、《学分认定实施办法》等十二个具体实施方案。根据这些方案的指导思想,高一年级制定了新学期具体的管理措施和工作计划,确保了新课程正常有序地在我校的开展进行。

(二)着力开展了新课程师资队伍的培训

教师是新课程实践的主体,是最关键的课程实施者。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成效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实践。为此,XX年暑期,学校和年级组织进行了系列新课程教师培训。

1、组织管理者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训。在暑期,学校主管教学的校、处干部、高一年级负责人、各备课组组长、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先后参加了了省、市和校级等不同层次的新课程理论培训学习。

2、依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XX届高一教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全员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块: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通过通识培训,全体教师深入了解了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高中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结构、内容和实施策略。学科培训包括学科课程标准培训、新教材培训和专题培训。培训的方式采用了网上专修,集中学习,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和交流等方式。通过观看课改专家的系列讲座,学习《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培训,全体高一教师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认识到了新课程“新”在何处,了解和掌握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掌握了新教材在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以及相关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为新课改在新学期的开始实施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实施阶段

新学期一开始,我们按照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精心制定好年级工作计划,严谨、扎实、细致、创新地抓好教育教学管理,积极落实新课改实施方案。

德育方面,为了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新目标、新内容,一年来,年级以爱国、爱校、爱班、爱师、责任感和诚信教育为主线,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以班风学风建设为突破口,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学习生活环境,增强学习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其中,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情感教育为纽带,狠抓常规落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好初高中的衔接。同时,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年级以班会、晨会、讲座或观看视频等形式,组织进行了学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和生理卫生教育等等。所做主要工作如下:(1)新生入学教育,包括军训、学习《浠水实验高中学生一日常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新课程培训介绍;(2)选拔、培训年级学生会、班级学生干部;(3)制订了班级管理十条建议和有关学生违纪的三条禁令(红线);(4)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调动和指导学生参与年级管理,设计班务日志,每周反馈各班纪律、卫生、学习等情况,一周一通报,强化日常常规的管理。(5)举行了“三管七不”和在校期间学生“禁止携带和使用手机”签名活动;(6)协助政教处,在寝、教室进行了多次管制刀具清查,消除安全隐患。并邀请县公安局法制科干部来校为学生做了两场法制讲座;(7)结合新生军训,学生实践周,并利用节假日等时间,组织和布置学生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和社区服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8)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一是邀请已经毕业的优秀同学做报告,让同学们从他们的成功经历中汲取有益的启示,二是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让全体同学学有方向,赶有榜样。(9)每次月考或期中期末考试之前,以聚会或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诚实做人,诚信应考,端正学风,严肃考纪的教育。(10)多次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11)邀请本校心理咨询师王凯老师做了“如何适应高中学习”、“正确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的主题讲座;并由年级女生辅导员南策林老师组织了两场有关女生生理和心理的专场报告。(12)XX年春季,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统一到湖北课改网网络平台上实施。高中学生每学期完成一次综合素质评价。按我省高中课改方案设计,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交流能力、学习能力与学业成就、体育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与创新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根据这些要求,年级制定出了《浠水实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各班已按学生自评、互评、班主任评语、班级审查、年级审查、学校认定等六个方面的程序进行了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并已真实完整地上传到湖北课改网学生个人电子成长档案袋。同时,班主任已指导学生收集和保存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个性特色的重要实证性材料,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需求。新的高考又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而综合素养的提高靠的是全面实施课程计划。新课程无论怎么“新”,课程改革无论怎么“改”,教学质量仍然是我们的生命,高考仍然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风向标。为了使新课程的实施和三年后的高考能有最大的交集,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始终不忘“积极参与,稳妥推进,瞄准高考”的原则,扎实有效、大胆创新地开展了新课程实施的系列教学工作。

1.在课程设置方面,在高一上学期,按照湖北省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开设了语、数、外…..体、音、美、研究性学习等14门必修课程。高一下学期虽然进行了侧文侧理分班,但课程并没有减少只是在具体课时设置上文理有个侧重而已。

2.教学管理方面

(1)集体备课常抓不懈,贯彻好备课组长负责制,全组一盘棋。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是我们面临的全新的考验,加强备课组建设,发挥集体教研和备课,汇聚集体智慧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年级制定了制定了《高一年级备课组工作细则》和《浠水实验高中高一年级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办法》,规范和强化了各备课组教师的集体备课。一年来,依照细则各备课组已基本形成了“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主备说课—集中讨论—完善个案—公开课—评课”的教学模式。每一备课组年级均设一名年级干部蹲点,年级组每位组长坚持每周下班随堂听课。每周每组确定一主备人(公开课主讲人)。各组集体备课、公开课、听课、评课等活动情况,每周年级均通过几种途径(巡查、学生反馈、上交相关此材料等)进行考查并详细记录在案。总体看,各备课组都已形成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工作风气,集体备课分工明确,认真到位,教研气氛浓厚。(2)课堂教学狠抓精讲精炼。紧扣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要求,精选课堂教学内容,讲要精,重在练。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参与程度。要求教师上课提高激情、增加趣味、启发学生,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打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模式。(3)落实分层教学、分层练习。本着打好基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原则,作业实行分层练习,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周测周练要求选好题目,全收全改,及时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加以反馈。大型考试后及时做好试卷和成绩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4)两个学期中,各备课组围绕新课程先后开展了组内的研讨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达标课的讲授活动,还举行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一课多讲,一人多讲的教研活动在各组竞相开展。(5)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着重点。高一教师队伍中有许多大学毕业生和新进教师,因此,我们始终高度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工作。开学初,对新进教师进行了座谈、培训。同时,结合学校教研室的工作部署,年级组织所有新进教师逐一讲授了一堂过关课并进行了考核评定。组织实施了师徒结对,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并对“师”的“指导”和“徒”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6)XX年秋季,制定了《高一年级英语数学学科分层教学实施方案》。十月中旬,高一全体学生开始进行了英语和数学两学科的部分时间的分层学习。首次进行走班教学模式的尝试,并取得初步效果。(7)研究性学习首先在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开始尝试实施。整个过程为:确定以《论语》作为研读对象——制定《关于《论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和研读《论语》——开题。确定研究论题——学生选题并分组分工实施研究——结题。研究结果展示与评价。目前语文组研究性学习正处在学生各研究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研究性报告阶段。许多小组已将总结报告上传至湖北课改网学生个人电子档案中等待老师和学校的最终评价。语文组的先行为今后研究性学习在其它学科的全面铺开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

(8)组织高一全体学生进行了4次黄冈市统一举行的模块修习考试,对考试未及格的学生组织进行了两次补考。

(9)按照《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文件精神,年级制定了《浠水实验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并发放给所有任课教师,要求全体教师严格遵循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原则,依照《浠水实验高中学分认定办法(试行)》,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平时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模块结业考试成绩等,按一定比例和程序,对学生的学科学分进行4次严肃、科学、公正、公平地认定,并及时公示学分认定结果。补考后仍未获得学分的学生年级均告之其家长。(10)组织进行了系列学科竞赛和其它课外活动。其中有语文组举行的“迎中秋,庆国庆”诗歌朗诵比赛、数学和物理组组织的国家级比赛的初赛,英语组的英语单词记忆拼写比赛和学校组织的艺术节活动。(11).加强校际间合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探究。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走出去学习。期间,学校先后派老师到南京、武汉、海南、陕西等地外出学习、听课。把别人的经验带回来,并传达落实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以上是一年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所做的一些主要工作。

三.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一)评价制度如何操作、落实

新课程评价制度是课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想把评价制度落实到位,可谓困难重重,因为我们面临着操作上的诸多的矛盾。如新课程评价制度与已有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的矛盾,参与改革的实践者(校长和教师)与具有评价权的评价者(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长等)之间的矛盾等。再加上新课改评价制度强调采取“评价贯穿于教学实践与研究全过程”的策略,特别注重过程评价,而传统评价只注重结果,这给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诸多问题。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新课改的教育评价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而学生发展过程评价中的很多方面都无法通过考试的方式加以考查,更难以用量化的方式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这就给老师的具体操作带来了难度,即使有评价结果,效果也未必理想。许多评价仍流露于形式。

2、对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测评,尤其是对学生在非认知因素、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测评,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缺乏坚实的科学依据,操作性差;评价体系过于庞杂,影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3、家长强烈追求分数的愿望,使教师和学校课改背负沉重的思想压力。学校“以分取人”的观点与新的人才观错位,教师以“成绩论英雄”的现实与新的教学观错位,社会、家长的以“升学率看学校”的现实与新的教育观错位。显然,这些传统的观念对课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形成了巨大的社会阻力。

(二)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课改精神

1、课程的开设与高考模式对应的问题

XX年我省拉开了新课程改革的序幕,3年后的我省到底采用哪种高考模式仍不明朗。面对新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与原有教材发生较大的变化,如何把握好深度、广度;怎样解决好课时紧张与知识延展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客观存在的追求升学率使新课改理念的实施、提高与高考成绩之间形成的矛盾。这些都是新课改与高考衔接之间存在的问题,目前难以找到有效的结合点。显然高考制约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力度。

2、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衔接问题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较以前有一定的变化,但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建构新的学习模式,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的结合并应用到生活中去,或用课本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教会学生学习,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改进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而提高课堂效率等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3、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设置问题

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国家规定的课程为主。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要开发校本课程。以我们现在的客观情况,在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怎样才能与发展学生能力、开拓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高考能力相结合等方面,我们一无经验,二无借鉴。

4、课程教学与教师素质之间的矛盾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能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关系到教师将来的工作岗位,更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应积极营造全员参与课程改革的氛围,全体教师都要燃起参与新课改的热情,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但目前不但氛围不浓,老师的参与意识也不强。对新课改,仅高一的教师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也不到位。并且就高一看,存在着学科与学科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由这支队伍完成高一到高三的教学相当困难。另外,新课程改革着眼于教材、课堂的操作层面,但如何搞,怎样搞,搞到什么程度,学校如何评价教师,对这些问题教师困惑,年级也困惑。由此,因教师素质不高,加上教学设施的限制,新教材的教学理念难以得以充分地体验、体现,对新课改的精神理解不到位,对教材的实质掌握不到位,对教学内容深浅把握不够、宽广拓度处理困难等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

5、学习方法、高考备考反映在教学进度方面的矛盾

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多数情况下出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严重对立的现象:一方面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另一方面课程量大,教学任务重,讲多了讲难了,赶不上进度,讲少了讲浅了又达不到要求。总体体现为时间越来越少,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紧,学生学习科目多,任务重,学习蜻蜓点水,没有时间训练、落实、巩固。教师为了赶进度,没有办法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

6.缺乏与课改教材与教学相配套的难度和量都适中的学生训练资料。目前,市场上资料繁多,但都是训练量大,难度偏高,每天几科作业布置下去,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堆里,苦不堪言。用这些资料要慎之又慎,更何况我们的备课组每学期在选订练习资料时竟是局外人,要解决!

8.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出来的,许多学生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课堂上他们不主动,不参与。教师该怎么调动?

9.资源匮乏

社区资源的匮乏、学校硬件设施的暂时不足、专任教师的不到位,通用技术、社会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等只能停留在低水平上,难以大张旗鼓或根本无法实施。许多实验仍是在黑板上做。

(三)学校管理及资金投入与课改不能匹配

1、以人为本,尊师重生。新课改要求一切管理以“以人为本”,开放管理,走向社会,这与当前学校的封闭式管理相矛盾。

2、学校对课改年级的投入与当前课改中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需要存在矛盾。社区资源的匮乏、学校部分硬件设施不到位都制约着课改的顺利进行。

3、学校发展过程中缺少专家支撑体系的指导,更多的是自己摸索实践。如何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课改指导机制,使其对学校和教师进行经验指导,刻不容缓。

四,后期工作思路

1、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切实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2、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制度。教学中,组织论证教学模块的教学顺序、前后衔接要点,确立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

3、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我们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学分分配表。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严禁学分认定中的营私舞弊、弄虚作假作为。近两年我校学生学分认定通过率较高,其中优秀率(A等)人数较多,从而证明了我校新课程教学效果明显。

4、加强学校教研组织的建设与重组,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健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进修体系。组织并引导教师及时解决新课程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经常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请外地优秀教师来校上示范交流课。与此同时,还经常选派教师去外地学习观摩,吸取先进,增长见识。学科教研组活动中大家研究新标准,分析问题,反馈意见,解决问题,注重青年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整体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5.积极利用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规范化体育操场等场地和设施设备等多样性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开发新课程资源。

6.进行评分与考试制度的改革

(1)探索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根据《湖北省普通高中实验年级学生学业成绩测试和学分认定指导意见》及《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学籍袋和成长记录袋,改进考试的方式,减少次数,构建发展性的评价制度和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2)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提高实施、开发、创生课程的能力,发挥评价对实施新课程的促进作用,努力营造实施新课程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变过去的一味看成绩,而变为现在看综合发展的评价模式。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困惑。但是我们相信我们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观念,坚定信心,增强意识,克服困难,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把我校的课改工作做实、做优,为深化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XX.7.20

第五篇:实施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促师生共同发展

课程改革是一项教育创新的系统工程,它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机遇、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探索。在六年的课改实践中,我校全体干部、教师以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课改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校全体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实施犹如一场及时雨,强有力地冲击着僵固、呆板的传统课堂教学,新的课堂不仅是知识建筑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它不再是静止的跑道,而是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愉悦、发展生命的过程。因此,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把学校的焦点集中在师生的主动发展上,是我校课程改革始终努力的方向。

以人为本不应该只是口号,也不应该只是一种理念,在学校里应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为此,我校明确提出了“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怀每一位教师”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了“校长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学校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服务”的管理思想,努力营造“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人文环境,充分激发了我校师生的潜能,使课改工作得到了落实,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

一、更新观念,找准问题,提高认识

新课程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新的课程理念到底是什么?课改“为什么改”、“朝哪个方向改”、“改成什么样”?„„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我们在思想上把这些问题弄懂了,想明白了,才能改变我们陈旧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使课改落到实处。因此,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利用各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所有教师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努力做到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参与式培训与讲座相结合,岗前培训与过程培训相结合,个人学习、自我培训与集体学习、外出学习相结合,提高培训的质量。

二是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聚焦新课程》、《新课程理念下怎样上好一节课》、《新课改教师发展与教学新方法》等书籍,并要求教师做好笔记,写出心得,利用校本教研日组织教师进行交流。

三是开展沙龙研讨活动,共同探讨新教材的使用方法、在新课标的精神下如何使用好旧教材。

通过学习与交流,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学行为都有了可喜的转变。当我们正在用这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来推动我们的课程改革时,教育对象的变化给老师们实施课改带来了新的困惑。进京务工人员子女越来越多,目前已占我校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这些孩子,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不如北京的孩子见多识广,而且流动性非常大;同时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或忙于生计根本没有时间教育孩子。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怎样去创造有灵性的课堂?怎样让这些务工子女能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所收获?怎样使学校的课改更加深入?这些新的问题不得不引起老师们再度深刻思考,经过多次的交流与讨论,老师们再次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虽然他们是打工子女,虽然他们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依然要坚持课改,发挥新课程三位一体的功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依然要创建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教学空间;我们依然要让这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开发潜能、全面发展。

二、立足本校,围绕课改,积极探索

思想统一了,认识提高了,但是老师们在具体的工作中怎样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就是说,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围绕着老师们所出现的这些问题,抓住课改的核心,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一)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改工作开展

学校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就是要把强化常规管理作为促进改革的基础,又不断用改革的新成果充实、更新和完善常规,从而推动教学创新,保证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基于这种思想,我们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又建立了以下几项常规制度:

1、建立三课制度,即:推门课、达标课、优秀课。三课制度每学期都要进行,优秀课水平最高,教师自由申报,教研组组织评定,课改优秀课有指导、推广意义,我校的每位教师都参加了评优课的评比活动,积极性较高。

2、建立课改教案、作业评估制度。为了促进教师认真备课,写出优秀的教案,学校每学期评估两次教案和作业,教案评估按学校制定的《教案标准》执行,评估作业主要看课后作业质量、数量和教师的批阅情况。我们提倡留不同层次的作业,不同学生学不同层次的知识,鼓励激励性评价方法。每次评估后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反馈,以指导教师按课改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3、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教研制度。为了加强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学校建立了以教研组为核心的校本教研制度。

4、建立听课评课制度。学校领导每周至少听、评两节课,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二十节,每月学校必查一次听课笔记,每次听课情况有统计。听课后及时对每节课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将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认真地剖析。

5、建立交流共享制度。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日举办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交流,让教师养成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的习惯,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消除封闭,激活自我,启迪思维,共同提高。

6、建立案例研究制度。所有任课教师、班主任,都必须拿出自己的案例,在研究中总结自己教书育人及专业成长的心得体会和经验,学校结集成册供全体教师学习参考。

7、建立师徒帮教制度。为使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我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令其与一名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关系,亲自指导年轻教师备课、上课,给年轻教师上示范课,共同研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8、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分析制度。从学校管理层到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对教学的全过程及检测结果进行全面细致的质量分析,并形成书面材料。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对教材的理解及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学方式及方法的改进;师生合作的状态、调控措施的实施、目标完成的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发展情况、学习效率及检测成绩、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等,涵盖了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通过以上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教师的课改行为,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促教师专业化成长,使课改不断深入

校本教研是这次课改的基础、也是核心,它可以使广大教师在积极地参与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促进新课改持续、深入开展。校本教研之所以是基础、是核心,是因为教研的场所在学校,问题的发现在学校,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在学校;而且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主要依靠的对象是教师。抓住了校本教研,也就为新课改增强了“造血”功能。

1、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为了促进校本教研,我校首先建立了以教研组为核心的校本教研制度。定期进行听课、评课、备课活动。每学期开学,各教研组根据学校的研究课题制定本教研组的研究计划,每周每个教研组都将推选一名教师上课,然后大家进行评课、研讨,一个学期每位教师最少要上5节研究课。主管教学的王振凤老师带头上“课改研究课”,各骨干老师带头上“课改研究示范课”。全体教师中形成了良好的校本研究氛围。

2、加强校本研究,探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常规课堂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

(1)规范备课,让教师先过备课关。

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备课,备课认真、充分,课堂教学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方法得当,教学效果就好,反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就低下。因此,在备课上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要多投入精力,要求教师做到八个明白:即:明白课标要求;明白教材说明;明白编者意图;明白本科教改专题;明白单元教学计划;明白本课达成目标;明白学生已经获取的相关知识;明白教法与学法。教师根据以上要求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为上好每一堂课,要求教师的教案实行课时备课。每一堂课都要有目标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具、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及课后反思等环节。

青年教师对工作有热情,不惜力,特别是接受新鲜事物较快,通过学习与培训,新的课程理念很快充盈在他们的头脑中,但是课堂教学总是不见成效,一堂课虽然教学形式多样,但学生并没有多少收获。针对教师们的共性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他们还不会备课,还不会自己钻研教材,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我们决定先让老师过备课关。具体做法是:我们请有经验的退休老校长每周到校指导教师备课,带领教师们钻研教材,最主要的是交给老师们钻研教材的方法。首先是研究目标、挖掘目标。因为目标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既有显性目标也有隐性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构成显性目标,它体现的是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重点难点,我们把这个目标作为三维目标中的基础目标。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在学科知识学习和能力形成的全过程,构成隐性目标。三是过程与方法是“中介目标”,具有体现和落实显性目标及隐性目标的功能。三维目标的关系明确后,我们要求老师要逐字逐句抠目标,理解体会目标中的重点词语,然后再紧紧围绕三维目标设计教法与学法。体会是一个过程,教师不仅要内化知识,还要通过实践,质疑、反思尽快达到准确掌握目标的能力,梳理出目标中的层次,确定目标中的重难点。钻研教材是作为教师的一种必备能力,通过多次的教研活动,教师们能够根据本课的有关知识,找出新知与旧知,找出新知与旧知之间联系中的困难是什么,确立重点和难点,在钻研教学时,教师们能够研究教材和学生,根据本校打工子女多,基础差的特点制定教学过程。如三年级的《这个规矩不能有》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大多数学生甚至不知道“彭总”是谁。这种问题其他语文教师也经常遇到,于是我们的教师课前精心地准备,课上耐心地讲解,补充相关资料。在理解课文时,教师能整体把握,问题少而全面,《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师抓住课题,让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从语言、神态、动作这几方面理解“为什么这个规矩不能有”。这样既提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2)创建自主学习的课堂。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要解决怎么教?我校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要求教师力争做到“七个尽量”。即:问题尽量让学生去发现;知识尽量让学生去探究;内容尽量让学生去开掘;规律尽量让学生去掌握;学法尽量让学生去创造;收获尽量让学生去总结;能力尽量让学生去发展。如:四年级在科学课上学习《串联与并联》时,老师没有演示,也没有讲解,就是给学生提供了实验材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理解了串联与并联的相关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强化校本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①内、外结合,共同成长

随着日常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渐渐发现,年轻教师对新教材把握不到位或者是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缺乏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拿数学学科来说,有些年轻教师本身对某些数学概念及算理模糊不清,而实验版的教材及教师用书又没有这方面知识的说明,特别是近几年参加工作的老师又从没有接触过旧版本的教材,所以就出现了:钻研教材不透;对于课堂上的某些环节把握不好。因此,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如:我们在探讨如何讲清“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具体算理时,让老师们明白: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就是求较大数,即:把与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和较大数比较小数多的部分合起来,就是较大数,所以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就是求较小数,即:从较大数里去掉较大数比较小数多的部分,剩下的和较小数同样多,也就是较小的数,所以用减法计算。除此之外,如何进行读、写万以内的数的具体指导方法;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别;对加、减法的意义的理解;除法的几种不同意义;加、减、乘、除的估算方法等都是我们培训的内容。

通过培训,老师们对数学学科的知识有了一个系统地了解,可再次走进老师们的课堂,我们发现: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最大的还是对教材的理解不深、不透,对小学阶段数学的体系仍然没有清楚的线条。多数教师总是在每次听课后的评课中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这一点我没想到”等等感言引起了我的思考:如何改变现状?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等问题不断困扰着我。回想几年来的工作,我们曾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帮教师设计过教案;曾走进教师的课堂帮教师指导过重点内容的处理方法;曾给老师们进行了有关小学阶段的部分数学知识的培训等等,可这种直接地给予并没有在教室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怎么办?我们是仍然坚持给老师们培训,还是在培训的同时加大老师们自研的能力?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后者—注重自研,查找问题。因为外在的给予远不如内在的驱动。所以,我们决定内外结合,共同成长。本学期我们利用学科组研讨的机会,大胆地从张岩老师开始,让其自己备课、自己设计、不听试讲、不看教案,完全由个人经过理解后设计并利用外校学生进行实地演练。虽然课上失败了,但我们在课堂上让老师明白了认真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在老师们的评课中让作课老师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在反思中让老师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从而逐步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执教能力。

②“同课异构”,取长补短

任何人的知识结构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弥补缺陷的途径之一就是与人进行知识交流与互补。因此,为了让我校老师能够集他人所长,更好地提高自我,本学期我校为老师们提供了与花园村二小的老师共同研讨、学习的机会,进行了一次《长、正方形面积》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了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我们为上课老师提供了到外校听课学习的机会,主任亲自带领上课老师到外校试讲,目的就是进一步让讲课老师深入地理解教材,熟练地把握教材,让其在他人的课堂中吸取好的做法为己所用,找到自身的问题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经过多次的研讨,我们在四月二十九日顺利地举行了此次活动。两校老师各展风采,让听课的老师受益匪浅,这是我们从老师们的评课中感受到的。通过此次活动交流,老师们最大的感触是:在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一个教学设计能否落实,老师在备课时必须有细致的预设环节来做保障;在课堂上必须能抓住学生中生成的信息有效利用。这两点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学习和提升的能力。在每一节课堂上,我们都要认真聆听学生发言,抓住有效信息,及时追问,灵活处理,相信这样努力做下去教学能力一定会得以提高。

③给予方法,减轻负担

随着年轻老师的不断增多,加上新课改后的教参的指导性不全面,使老师们对各种不同的课型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了减轻老师们的负担,校领导共同帮老师们寻求方法。如:听课中发现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单一,于是校长便为老师们介绍了八种识字方法并与老师们一起探讨了怎样开展素读教学活动,并规范了早读,各班每月都有早读读书计划等。校长的亲自指导,老师们的劲头更足了,干劲更大了,效果也更明显了。记得,我校在语文基础知识验收中,一年级一班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获得了100分的好成绩,老师们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深有感触地对校长说:“以后您还得多给我们支点招”。上学期期末教学主任还针对老师们不会上复习课,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复习课的研讨活动,并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些关于上好复习课的具体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发放了自己整理的教材中应让学生掌握的所有知识要点,为老师们的期末工作减轻了一些负担。虽然我们领导在背后付出了很多,但我们深感付出的价值所在。因此,看着老师们感激的目光,领导们真得感到无比快乐!

④多种听课,促进实效

为提高课堂实效性,我校领导至少要听三轮课。每学期开学初全校调研课、期中评优课、平时的推门课。每次听完课,校领导都会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探讨每位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增强教师的自主研究意识,上学期的评优课,我们采取了工作重心下移的策略——自评课。我们把每位教师的课录下来,刻成光盘,然后老师根据学校所发的自评表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问题与优势。老师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对自己的课看了一遍又一遍,认真查找自己课堂中的教学问题。如:我校一位美术教师,她的讲课时间总是多于学生创作时间,我们给她指出后,但是怎么也难改变,通过自评课,她看到了自己的问题:

1、条理欠清楚

2、语速、动作较慢

3、语言不简练,浪费时间,4、个别环节时效性不强。我校的苗老师,不仅看光盘自己找问题,还请同是教师的妻子帮忙,最终理解到还是自己的教学观念制约着自己的发展,由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以在本学期中,苗老师的课堂教学进步非常大。并且主动找校长交流自己思想改变后在课堂教学中尝到的乐趣。

通过这样的评课活动,很多老师都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在自己的课堂中积极地加以改正。本学期,我们学校的那位美术老师在区美术组到我校进行课堂指导时改正了自己的问题,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这种自己评价自己的教研活动深受老师们的欢迎。

三、课改带来的喜悦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校发生了深刻、喜人的变化。课程改革倡导的新思想、新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重视和加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已经形成;学生变得更加热爱学习和喜欢学校。

1、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骨干教师越趋成熟。

六年的课改,多数老师已经能够把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在课堂上注重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也整体有所提高。

2、学校的工作越来越得到家长及社会的认可。一是不断收到家长的表扬信,赞扬我们的教师如何关心学生;二是多次收到表扬信赞扬我校的学生拾金不昧;三是我校入学人数逐年增加等等,这些不更加证实了我校的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吗?

六年的课改,不仅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教师队伍,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虽然我们有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深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今后我们一定会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使教师、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使他们在掌握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已有的课改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确保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下载2010学年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学年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总结 一、课改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1. 加强校本师资培训,增强教师整体素质。 成立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决策、协调、组织、保障和评价工作,教导处具体负......

    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度北位中心小学新课程改革 ——工作总结 一、新课程实施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1. 加强校本师资培训,增强教师整体素质。 (1)岗前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组......

    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柴湖镇小学2011-2012年度 二(5)班下学期数学新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我班始终坚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班级,创造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这一理念,以课堂教学变革......

    新课程实施情况总结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为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上级提出的各项改革目标,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我校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中通过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师资培训......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程改革已经风风雨雨的整整走过了三年,三年来的新课改是怎样走过来的,给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了什么,在此进行总结回顾,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有利于新课改的进一步扎实开展,有......

    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总结报告

    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总结报告 中学物理教育是一项细致而有着不尽的潜力可以去挖掘的工作。只要你时时处处用心去揣摩,用心去研究,用心去挖掘你就会发现技巧就在手上,艺术就在其......

    新课程改革实施总结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个学期,学校在县教研室等业务部门的领导下,在课改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学校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立足学......

    新课程实施的状况

    新课程实施的状况、经验与问题调研报告 唯物辩证法人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而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