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报告

时间:2019-05-12 14:3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报告》。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报告

新课程改革已经风风雨雨的整整走过了三年,三年来的新课改是怎样走过来的,给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了什么,在此进行总结回顾,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有利于新课改的进一步扎实开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三年来的课改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我们学校于xx年7月组建后,7月份进行了南北二区一年来课改工作的回顾摸底,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课改实施方案。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理念先行、机制保障、校本研训、改革评价、设备投入、反思改进的工作思路。

一、理念先行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教材的修改,而是对我国的教育进行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它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新课程秉持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课改的灵魂,它包涵了三层意思:

1、倡导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教育;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过程与方法及实践体验。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能力。我校利用xx年暑期师德培训和每周一的教师工作学习例会进行学习、宣传、谈体会、写心得、小组交流、大会交流,并利用周六下午多次召开专题会、报告会,先后两次邀请嘉兴教育研究院书记朱建人来校作报告,今年暑期结合师德培训在全校开展了校园文化和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全校教师明确上述理念,内化成教师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从而指导新课改实验工作。

二、机制保障 做好课改工作,需要组建相应的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制订和改革原有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1、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改领导小组。领导全校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

2、制订了课改实验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各学科组也分别制订了学科课改实施方案。科学组还申报了市课改实验基地学校。

3、制订了学生的评价细则,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设计了学生发展性评价和家长联系卡。

4、制订了教师的考核与奖励细则,并在细则中注重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5、制订了学生评教办法。

6、制订了校本研训制度。

7、制订了教导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和奖励办法。

三、校本研训 新课程改革需要新的理念引导,有了新的理念,课改就有了源动力,但教师驾驭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能力是课改能否顺利开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最基础最根本性的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当务之急,那会使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来个脱胎换骨的改变。,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狠抓校本研训重视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培训。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新课程改革总结

靖远一中

2010年我校被市课改办确定为新课程实施样本学校之一。一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机构的指导引领下,我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新课程实验工作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顺利且有效地促进我校师生在新课程中共同发展,尤其在有效教学、校本教材开发、学生特长培养、通用技术实践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现向各位领导予以汇报,向各位同仁予以交流。

一、主要做法

(一)通识性培训

1、重视行政的组织功效。我校及时成立学校新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可操作的通识培训实施计划。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有组织、有计划地认真组织实施,以制度保证培训效果。

2、挖掘校本的培训资源。学校新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人员每人1-2个专题,结合我校实际,就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实施的策略、新课程中老师的角色、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教与学等作专题讲座30余次。

3、注重培训的交互参与。为了提高通识性培训的实效性,我们组织了“新教师新理念教学评选活动”、“新理念教学能手比武活动”,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具体的问题,把老教材用新理念去组织教学活动,然后采用交互评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每人上交听课评价分析笔记。组织老师看特级教师的教学录象,进行案例分析,实现老师具体教育操作的优化,促进教师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化。

4、强调教学的实践反思。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后记,通过不断反思自己,逐渐把新思想、新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分层次的组织老师进行新课程知识考核、新课程学习心得、新理念教学案例分析、叙述自己的教学故事等活动,将新课程通识培训引向纵深。

(二)课程标准培训

1、领导高度重视。建立课程标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挂帅,统一部署培训工作,召开动员会、培训领导小组专题会、总结表彰会等。组员由教导主任、各教研组长组成,负责课程标准培训工作的具体落实和资料收集。

2、开展活动,定期交流。通过教研组开展集体学习,利用空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并撰写学习笔记。在定期上交笔记的基础上,安排两次学习交流,推动学习的深入开展。为了检验新课程标准学习的效果,安排4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参加至少两次新课程学科知识考试,并认真批阅,成绩下发教研组认真分析,总结。

3、专家引领,继续学习。邀请教研员来校就教材编排进行解读,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在学习笔记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点评。

4、考核总结,表彰先进。对课程标准培训工作资料进行梳理,认真总结,对每一个教师的学习态度和成效进行考核,表彰先进。

(三)教材教法培训

1、完善组织机构,强化培训领导。把教材教法校本培训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协调教材教法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落实、职责到人。确立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教导处等职能部门具体抓的格局。

2、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培训网络。制订切实可行的教材教法培训计划,引导教师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确定相应的培训专题,进一步加强学校集中学习、小组研讨、个体自学的培训网络。

3、强化激励机制,落实培训制度。为保证校本培训的实施,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例会制度、考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教材教法校本培训的学时规定,按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根据学校情况,对集中学习、小组学习、个体自选学习作出要求,积极鼓励发挥小组和个体积极性、主动性。对教材教法校本培训的先进小组和个人,学校会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4、规范培训档案,加强培训管理。建立教师个人教材教法学习档案袋,注重日常积累,定期整理。加强教材教法校本培训的管理,既重视计划目标的管理,又重视实施过程和结果的管理。努力体现人文化管理。充分发挥教研组自主管理,教师的自我管理作用。对教师个体的培训学习,既加强宏观调控,又体现自主性、合作性。在每次教材教法校本培训过程中有教师培训的记录、有

教师考勤记载、有教师学习心得等。

(四)课程实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动员,全员参与。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为核心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施规划、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校本培训制度、领导干部听课、研讨制度等。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身先士卒,深入课堂,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指导教师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特色,共同研究教学改革问题。同时,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要求全体教职工“人人心系课改、人人参与课改”。在校领导积极参与、具体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广大教师焕发了极大的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使课程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树立新课程理念。建设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我校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放在了课程改革的首位。

首先,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每学期初,安排教师积极参加市里的新课程培训,积极参与兄弟学校开展的各级教研活动等。同时,要求每次学习后都及时撰写培训总结或反思。

其次,学校利用继续教育或业务学习的时间,集中学习一些上级的有关课改的文件精神和先进的经验、案例等。

通过培训、学习,强化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队伍,让教师进一步确认了自己的教学身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3、依托教研组,狠抓校本教研。我校在教师学校的倡导下,根据本校实际,积极开展以教研组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期“以研促教、以研兴教”。

(1)加强教研组建设。首先,选出一批精干、务实、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对其明职责、提要求、压担子。教研活动要求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学-研-讲-评-改”系列活动,(学,即专题定向学习;研,即专题定向研讨;讲,即确定教师尝试执教教改观摩课;评,即结合学习体会,进行

课堂教学评议;改,即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同时,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等书籍资料,围绕新课程改革,开展“书面评课”与“口头评课”相结合活动,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认识。大家在教研活动上都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研究与思考之中,一种真诚交流、探讨的氛围正在日益浓厚。教师在相互间不断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达到了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2)充分发挥团队协作,加强集体备课组建设。集体备课,定期教研,把教研活动时间安排到教师的日常学习活动中,这是我校一年来的一惯做法。对于集体备课,我们强调“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由教导处统筹安排)、定中心发言人(由备课组灵活处理),推行个人精备、大家讨论的模式,力争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内”。同时,教导处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督促,以避免走形式,切实讲求实效,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讲台成为教师集体智慧与个人才华和谐结合的展示平台。

(3)深入课堂,进行跟踪听课、评课为了了解新教材的实施情况,领导小组深入课堂,掌握教师课改的一手资料。并能与相关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对纲要精神的落实,课程理念的把握、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以及存在的困惑、疑虑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同行认真倾听教师的反思,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通过研究课、观摩课,在实践中探讨实施新课程的良好途径。为了增加全校教师的交流机会,更好地探讨课程改革的良好途径,我校要求每位4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能至少开设一节校级或以上的研讨课,供大家学习、交流和探讨。在各种公开课中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教学实际,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努力创设课堂的激励氛围,充分体现了师生双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了课改新理念。

(5)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我校坚持科研兴教,已形成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广大教师积极研究课题,撰写论文,走科研兴教之路,目前学校拥有省市级课题16个。我们紧紧围绕这些课题,严格落实研究过程,扎扎实实的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突出研究特色。

二、工作亮点

(一)转变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改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是课堂,但最难突破的也是课堂。我们借助课改之机,立足于学校实际,带领全校师生努力转变角色,积极投入到“有效教学”方式的探讨、实践中去。我校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提出了优化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的要求。寻求有效教学的突破点。推动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我们立足于教研,以集体备课为阵地,以活动为载体,动员各教研组教师编写适合于本校教学实际的各学科教学流程或体系,利用教师每周的集体备课,设目标、释难点、探方法、研教法,集群众智慧,备有效教案。在研究中探讨教教法,提高质量。2010年,学校利用两个学期的时间,围绕新教材的课堂教学要求,进行新课改的优质课展示活动。各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通过教研组的探讨,教研组的竞赛,推出优质课,学校搭建平台,学校教师观摩学习,最后评出了“靖远一中十佳教学新秀”。这一活动的开展,直观形象的展示新课程“有效课堂”的模式,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为其他教师上好课提供了借鉴,有力地推动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二)重视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师生全面发展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精神,实现创新的重要方面。为此我们首先以班为单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研究小组,每一个研究小组派一至两名指导教师,在初始阶段,教导处结合社会、生活、学习实际提供了一些探讨课题,有课外的,有课内的,供师生参考。其次教导处负责督促实施,制定方案,制定进度计划,并定期检查。最后通过鉴定,现已集成《研究性学习论文集》。随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深入,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意识增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了,学习方式由被动、单

一、接受式逐步向自主合作、探究式转变。指导教师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在指导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推动了自主学习方式的变革。

(三)立足学生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进行校本资源建设

新课程赋予高中学校更多自主权,同时也对学校的自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年多来,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资源建设力度,制定了校本

课程开发方案。围绕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对区域资源进行再挖掘,开发了《打开高中数学大门的钥匙》、《生活中的物理》、《QBasic语言程序设计》、《2011年思想政治水平测试宝典》、《漫话作文》、《德润文苑》、《红军长征在靖远》等十多种校本教材,极大的丰富了校本教材资源,拓展了学生的求知视野。有的教研组还结合自己的优势正在开发健美、审美、心理健康等课程,这将为学生选修课程提供更多选择。

(四)重视通用技术教育,推进学生实践创新

通用技术课程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是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学校对这门全新的课程给予极大的关注。抽调专门教师,参加上级部门安排的培训。学校还把他们派到宁夏去参观学习,走出去,引进来。学校为了开好这门课,装备了三个通用技术实验室,保证了通用技术的正常开设。根据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要求,学校以物理组为主体进行了该课程开设内容、目的、方式的专门讨论会,明确了培养方向,能力要求。目前学生自制的模具达一百多件。该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五)凸显教师风格,注重发展学生特长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以人为本,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为此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选修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了绘画班、音乐班、体艺班、舞蹈班以及各种专长训练队(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健美操队、武术队、足球队),为了把学生的专长教育做好,学校加大投入,设立了专长培训活动中心,购进了专门训练器材,并在时间上保证。这样不同起点以及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发展平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了乐趣,从而形成了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问题与思考

新课程实施一年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少。一是新课程实施效果离目标还有差距。表现之一是对新课改认识不够,观念转变不彻底,巩固不牢,有畏难情绪,教师的心理准备与知识更新仍存缺憾,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甚至是被动地进行;少数教师仍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问

题,难以改变多年形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表现之二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束缚了学校的手脚,限制了师生的发展空间,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和广大教师的眼界不够开阔,实施课改的手段比较单一,思路有些狭窄。表现之三是新的评价体系尚在探索之中,教师既有的教学价值观难以扬弃。

二是经费困难。学校负债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新课程培训、教研工作、添置必要的教学仪器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一年来,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推动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尽管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但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这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新课程并不难,只要求真务实,扎实工作,随着课改实践的逐渐深入,随着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随着社会各界和家长对课改的认同,我们有理由相信,课改必将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必将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载体,必将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空间,必将成为教育事业腾飞的平台。

二O 一一年十二月三日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专项督导评估总结报告

全州新课程实施情况专项督导调研

活动的总结

2008年3月21日至4月3日,由临夏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临夏州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州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等部门组成的新课程改革专项督查调研组,深入各县及部分中小学,对全州八县(市)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督查和调研,此次督查调研活动本着“督政督教”并举的原则,主要围绕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对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落实新课程改革在面上进行督查,二是每个县(市)分别选了一所初中、一所小学,对新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从点的角度进行督查,通过听取县教育局、学校汇报, 查阅有关资料、教案作业, 深入课堂听课、师生访谈、教师问卷等一系列措施,可喜的发现:我州新课程的实施已初见成效,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观念有了较大转变,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改进,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正在不断提高。为了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努力使我州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现将本次全州新课程实施的专项督查和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施新课程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可喜的变化

临夏市于2002年起作为国家的第二批新课程实验区,率先在新 华小学和前河沿小学实验新课程,拉开了全州实施新课程的序幕;2003年整个临夏市和各县的部分学区中心校实施新课程;2004年大部分学校相继走进新课程;到2005年全州各地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全面进入新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育部门和广大的教职员工,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和有益的探索,全州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方案 健全新课改的管理机制

新课程实施以来,八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基本上都制定了新课改实施方案,相继成立了新课改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等机构,不间断的开展业务指导工作,加强行政和业务管理;从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内容、保障措施等方面作了全面科学的规划,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定期深入基层学校开展专项调研和综合督导,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筹措资金,积极为新课改创造条件

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来,各县(市)在新课改工作方面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基本保证了教师培训、资料购置等新课改方面的经费开支;特别是在教师培训方面,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原则,采取专家辅导讲座、依托各种项目等方法,开展了全员培训,狠抓了教师的继续教育;积极总结推广新课改实验经验,编辑印发了新课改方面的论文集;组织教学能手、省州级教学骨干等送教下乡,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教研支持活动。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为新课改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为新课改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有力的推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教研与培训,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教师。面对新教材、新教法,教师普遍反映新课程不好教了,他们开始注重专业学习,渴望专业成长,积极努力的探索适宜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各县(市)及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一方面,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省、州培训,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力量,组织开展了县(市)级新课程、新课标的全员培训和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另一方面,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通过学区与学校间的教师交流、集体备课、校本教材的开发,尤其是以州上统一安排布署的“五课”活动等形式,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四)校长在新课程实施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校长是新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本次督导、调研,共深入8所初中和8所完全小学,兼顾到了城镇和农村学校,从校长汇报,教师问卷和访谈等情况看,各县(市)初中、小学校长基本上做到了组织领导,学习指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行为,保证教研、培训、购置资料等方面所需经费的投入,并在新课改的实施中发挥了引领导航的作用,尽到了第一责任人应尽的责任。“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管理理念,已逐步成为校长们的共识。

(五)新课程实施带来的变化

一是教师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教师过去“一言堂”的教法,逐步被“问答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所代替;教师不再唱“独角戏”,而是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概括、探索;老师不再完全依赖教材上课,普遍重视了教学信息搜集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努力改变教学方式。二是学生变得活泼大胆了,自信心有了较大提高,不仅能说、会说,而且也敢想、敢说了,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有了提高。三是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和自主意识提高了,师生关系明显改善,平等地位正在形成。四是注重了学生发展和人文关怀,学校普遍关注快乐校园和谐校园的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校容校貌有了较大改观;环境育人的氛围已经形成。

(六)值得肯定的有益探索

首先,评价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部分县(市)和学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知难而进,在评价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和政县教育局制定的《和政县促进中小学教育发展评价办法》在学校评价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较好地渗透了新课改评价理念,评价内容多元(从八个方面对学校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多样(查看资料、统计数字、访谈、问卷等),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现已实行两年多,效果较好。其次是部分县(市)和学校还根据当地实际,尝试开发了一些校本教材,已出版成形的如:康乐县教育局开发的《小学生生活技能》、《美丽的康乐》等;三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和体艺特长的培养,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办了学生兴趣小组活动,有代表性的如: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组建的200名学生参加的腰鼓队、250名学生组成的少年合唱团,东乡县创办的《东乡少年》刊物及网站、东乡少年活动中心等,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才艺、素质教育取得的成果,还在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应该说以上这些探索,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值得肯定和借鉴。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现状

(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严重

在新课改刚开始实验和实施期间,各种方案、计划、制度等制定的比较充实和切合实际,各项工作开展的也比较扎实,有效,但新课改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后,出现了前紧后松、穿新鞋走老路、搞形式走过程、应付检查,甚至于干脆走老路等现象,如:大多数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几乎没有新的、结合当前要求的具体安排,局、校领导有变动,组织机构名单仍为原样;部分学校各种计划当中根本体现不出新课改的任何迹象;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依然保守、传统,满堂灌现象严重,课堂气氛沉闷;听课、评课及教研活动仍然是肤浅的、低层次的,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仍然是以成绩为主;受应试教育、评价倾向和社会舆论的影响,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新课改仍持观望和怀疑态度;个别领导和校长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还阻碍着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二)对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执行不力

部分地方和个别学校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计划的比例开设课程,地方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开设不够,综合实践课基本没有落实,对课程标准认识模糊,具体表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执行监督不够,很多学校没有做到人手一册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谈不上学习和执行,甚至有的领导和教师不知道课标是何物;对课程设置没有一个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任学校安排,课时随意增减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音、体、美及地方课程开设不全或干脆不开设;对综合实践课到底如何开设、其内容是什么,校本教材如何开发、主要应包括哪些方面等,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都不很清楚,基础教育和督导部门缺乏应有的督查和指导。校长在新课标的学习,新课改理念的贯彻落实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学在前、想在先,没有发挥引领者、实践者和专业带头人应有的作用。

在经费开支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也无具体的要求,学校在新课程实施方面难以保证经费支持。

(三)新课程的开展情况极不均衡

一是新课程的实施在区域分布上,城市片的学校实施的情况较好,农村片区较弱;小学实施情况良好,初中学校比较滞后。二是在学科分布上,语文、数学和英语科开展较好,艺术、体育课程和综合实践等课程存在的问题较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缺乏专任教师,艺、体课程依然被视为“小三门”、“副课”,教师多为兼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只重视考试科目,“考什么,就上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语、数、外地位显赫,一部分非考科目,长期以来,受到歧视和排挤。三是学校间的师资力量、新课程的资源配置方面不均衡。

(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充分

随着远程教育模式

三、模式

二、模式一设备的配备,给老师们提供了有力的教学资源,目前,初中学校均有专用的教师备课室,大多数学校开通了校园网,但由于培训工作没有跟上,会用和善用的教师很少,也有的学校管理机械,只供极少数教师使用;各校都比较重视图书室建设,通过自购,中英、中欧项目配发,图书总量均达到和超过要求标准,但普遍存在着借阅率不高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阅读需求,更没有对学生阅读方面的指导和要求;还有的学校的仪器和实验室或作他用,或长期被闲置,也无人过问;部分学校和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明确,也就谈不上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更谈不上课程资源的开发。

(五)教学评价仍以“分数挂帅”

一是学生评价方面,各县(市)、各学校虽然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大都不够深入,新课改评价理念有所反映,但评价的方法、措施都不到位,操作层面上的工作是零碎、肤浅的,真正意义上的新理念评价很少。如,大部分学校的《家长通知单》仍以成绩为主,缺少全面的素质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内,有的学校只有成绩单,缺少学生成长过程中各方面的内容等。二是教师评价方面,各县基本上没有统一的评价办法和方案。各学校虽有课堂教学评价表之类的办法与措施,新课改理念的渗透程度深浅不一,但大都是重教轻学,重环节,轻活动。教师综合评价基本上仍以考试成绩分优劣。三是考试评价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它起着指挥棒和导航作用,考试制度改革进程缓慢,严重制约着新课改的实施。全州大部分县(市)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仍以学生考试成绩来录取,忽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水平。考试内容传统题较多,缺少能力题、开放性题,与新课标、新教材联系不紧。基层学校教师企盼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改考试制度的诞生,以促进新课程顺利实施。

(六)对综合实践课程认识模糊

综合实践课程是由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是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也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的独立课程。但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及校长普遍对综合实践课程理解不深,课程意识模糊,具体表现为:一是把综合实践课程仅仅看作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方式,没有当作独立的课程形态;二是由于认识模糊,往往把综合实践课程与兴趣小组、第二课堂混为一谈;三是没有综合实践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教学的课时计划,更没有专职的教师。综合实践课程在我州的实施不容乐观。

(七)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较低

部分县(市)和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工作在促进教师发展、新课程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不重视教育研究活动,经费投入不够,教研资料缺乏,甚至个别基层的教研人员不懂教学,难以开展正常的教研工作。校本教研仍处于听课、评课等低层次、表面化的水平,教师自主研究的积极性不高。教师调查问卷显示:252名教师中撰写论文2篇以上者50人,只占总人数的19.2%,承担和申报课题者,更是凤毛麟角,少之甚少。

(八)新课程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次督查所查的学校都是各县选出的新课改工作做的比较好的学校,但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学校管理者(包括县教育局的领导)新课程意识不强,不重视校本培训,对新课改的理念、具体内容不太了解、把握不准,显而易见,对管理者的新课程培训非常必要;各县(市)教育部门和学校虽然重视教师培训,也做了一系列新课程培训计划和培训工作,但因缺乏长期的规划和安排,培训形式随机单一,内容不切实际,培训只是走了过场,没有达到培训目的;经访谈得知,由于师资短缺,近一两年入校的年轻教师未参加过系统的新课程培训者较多,还有部分新上岗的教师未接受岗前培训就上岗的现象依然存在,新课程 “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新课改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各县(市)教育局要按照州教育局《关于调整临夏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临州教基[2007] 号)要求,尽快调整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和专家指导组成员,进一步明确基教、督导、教研等股室的职责,迅速开展实施新课程的工作。并专题讨论研究有关新课改、新课标、课程设置、校长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及新课改现状等方面的问题,出台新的实施方案和计划。要对教师培训、校本教研、地方和校本教材开发、综合实践课开展、经费保障等诸方面提出指导性的意见。督导、基教部门要将新课改政策的宣传落实、新课改进展、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督促、检查纳入工作重点,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督导、评估工作,通过有效措施,改变“新坛装老酒”“换汤不换药”的不良举措和现状,推进全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步入正规、顺利实施。

(二)各级各类学校要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足、开全课程,课程的调整绝不能超出国家容许的比例范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课程实施的管理与督查,并统一制定适宜地方特点的、指导性的课程实施方案和要求,杜绝任学校安排课程,课时随意增减的现象,确保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教育部门、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要清楚的意识到艺术、体育课程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创造力的培养和智力开发方面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艺术、体育课程,切实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观念,明确认识,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对近年来的新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要回头看,要善于发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新课程实施中的亮点和成功经验,并注重资料的保存与完善,从舆论上给予引导与支持,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时,要深入调研,对条件比较薄弱的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偏远学校,要给予师资力量、资源配置和资金投入方面的政策倾斜,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学科方面和学校间的差距,努力实现新课程的均衡发展。体现教育公平。

(四)各县(市)教育局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教学资源短缺、实验条件薄弱校的建设,使城乡学生都能享受到同样的教学资源,能力得到均衡发展;各学校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为老师们接收大量先进的教学信息,供参考和使用;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培训,使全体教师学会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应配置专职实验员,为科任老师按时准备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使实验室真正发挥其功能。大力倡导教师的阅读活动,了解教师阅读需求,让各科教师分年级提供与课标和教材相适应的参考书目,努力做到新购图书贴近学生、贴近教师、切合教学实际,吸引更多的教师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来;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逐步使教师自觉的开发和利用有助于教学的一切资源,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加大评价体系建设的研究力度,州上应派专人走出去向新课改先进地区、学校学习,借鉴先进的评价机制、体系,引领指导我州评价改革顺利发展;督促各县(市)、各学校尽快研究制定渗透新课改理念的、并符合本县(市)、本校实际的学校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形成机制,在本县、本校贯彻实施;加强考试研究,改革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尽快建立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升学考试制度,通过指挥棒的正确引导,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

(六)综合实践课程本质上是一门非学科域的基于生活实践的活动课程。因此,它没有现成的教材,是由国家着眼于宏观指导,要求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高度重视,必须认真研读国家课程标准,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并加强学校和教师开发教材的能力,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规划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2、教学活动内容的设计要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要着眼于学生的“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和“体验”,还要注意与各学科之间,在内容上的渗透、交叉和综合;

3、活动时间安排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可以是短期的实践、探究,也可以是较长期的调查研究;

4、利用不同形式的活动和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能力,努力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各县(市)教研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不断提高对教研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研机构和教研的长效机制,要努力使教学研究聚焦课堂教学,以州上开展的“五课”教研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教育科学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八)各县(市)要继续深入进行对管理者的新课改培训,使他们高度重视新课程,校长要进一步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和领会,转变观念,进入角色,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努力引领本校教师顺利走进新课程,切实发挥“新课改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新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观念、水平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业务学习和新课改培训一定要常抓不懈,内容上,通识培训、课标培训、新教材培训、新教法培训应系统进行,形式上,要积极寻求适宜成人学习特点的学习方式,不断改进培训方法,提高新课程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坚持教师“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新课程的培训工作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

(九)州教育局要利用教师培训机构或临夏师范学校,对新课改实施中的薄弱学科,如音乐、美术等师资,从各县(市)选拔一些比较有经验、有能力的兼职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强化培训,以解决大多数学校没有艺术专职教师的问题,保证初中、小学艺术课的正常开展。

(十)各县(市)要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机制。

四、本次调研的总体印象及评估得分

临夏市97分;和政县95分;永靖县93分;康乐县93分; 积石山县91分;临夏县90分;广河县88分; 东乡县87分。

附:教师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临夏州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

2008年5月7日

第四篇:公地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总结报告

公地学校新课程实验总结报告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积极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模式及规律。

一、以校为本,实施多层次多形式的课改培训

1、进行通识理论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程

新课改以来,我们积极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明确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的课程结构。利用读书工程、业务学习等机会要求教师学习关于新课改的各种书籍资料。引导教师进入新课改实验,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逐渐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2、分组参与培训,系统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通过不断学习,教师逐渐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基本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地位关系。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逐渐改变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二、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改实践

1、我们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与广大一线教师一同分析教材,研究教学方法,重点放在如何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我们充分发挥集体力量的作用,每学期定期安排集体备课活动,为一线教师提供备课研讨机会,指导一线教师理清备课思路整理并确定教学案例及设计思路,帮助教师设计典型课例,提高备课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从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上对教师进行具体指导,解决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典型引路,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形式,同时引领其它年组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使用新教材。着重探讨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哪些知识学生能自己学会,哪些知识教师要讲解,也就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2、组织和指导一线教师按照新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大胆探索和创新。并 1 要求他们经常性的相互听课,定期进行交流、研讨。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进行及时的自我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促进教师在自省自悟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积极探索评价机制的改革。逐步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过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的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行评价方法灵活多样,实行口试与笔试结合,在成绩表述上采取等级评价,以激励性和指导性评价为主。促使学生产生自信心,感到成功的喜悦,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教师的评价,也要集中突出评价对教师的激励作用,通过积极、客观的评价,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三、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

现在一线教师备课时不再只是关注如何处理教材,而是能注意分析学生的情况,注重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考虑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独立思考和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驾驭教材,灵活使用。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我们现在要求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地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现在,教师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也离不开生活。例如:有的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时,把生字的组合编成儿歌,在课堂上老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肯定和欣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数学老师能把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学生便于理解和接受的情景引入课堂,是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视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数学的概念是抽象的,而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能力较弱,实验教材侧重以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通过操作来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在教数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有几种分法?每种分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怎样把这几种分法即不重复又不遗漏的分 出来呢?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打下基础。

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初步形成

新课改实验后,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已经出现,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得到了激发和保护,积极活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认识、探索学习,为了弄清课内学到的知识,课外还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搜集资料,并与他人讨论、交流新的发现。

在课堂上,同桌合作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场景随处可见,在平时的听课中,我们能经常行的看到:师:“先自己认真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然后学生先是若有所思,然后便开始和同桌交流起来;再然后就开始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全班交流。对于一些适中的问题,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自己就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另外,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课堂上在小组合作时为了一个问题同学间相互争执陛下的情景。所有这些可喜的变化,都为我们不断推进新课改增强了信心。

五、师生的关系明显改善

师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交往互动中发展。在课堂上见到的是老师的点头微笑,是老师的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改变了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和先教后学、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内容的被动的教学方式。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们侧重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的角色转变,要求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现在大多数教师上课都能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问学生这节课你还想学点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初步形成交往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六、校本教研积极推进

新课改以来,我校以示范课、集体备课、校本培训和联片教研等为基本教研活动内容。我们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学科带头作用,在学校课堂出现典型的普遍性的问题时,在骨干教师接受新方法新理念时,在外配教师外出学习归来时,我们及时的要求他们做示范课,力争能及时的把最前沿的东西普及到学校每位教师;每次开学初我们就安排好本学期的集体备课,每位教师,每个学科都有机会参与,每次活动中广大一线教师都能积极参加,踊跃发言,有时候为一个环节的去与留,为一个知识点的怎样处理都能争得面红耳赤;针对学校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学校每学期的发展计划,我们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安排校本培训,力争解决存在与教师和学校中突出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有计划地的联系周边学校搞连片教研活动,通过联片教研活动我们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2012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新课改)

一、填空题

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主义课程以美国的_______为代表。

3.根据课程管理和设置的要求,把所有课程分为_______和_______。

4.国家制定的是教育目的,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是_______,到课程工作者所要确定的是_______。

5.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是_______。6._______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7.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_______。

8.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_______。

9.课业及进程是指_______。10._______最早将课程编制引入课程评价。11._______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模式。

12.美国的加德纳提出了_______,为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1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______________。

14._______是在课程编制或课程实施之前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被成为“过程评价”,_______被称为“结果评价”。

15.2001年6月______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开始。

16.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课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课程理论上,偏重能力的是_______,偏重知识的是_______。

18.课程设置的最终表现形式是_______。

19.课程设计所形成的文件称为_______。

20.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终要体现科学教育与_______相结合。

21.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主要有_______、赫尔巴特、斯宾塞。

22.新课改下,小学阶段以_______课为主,初中阶段设置_______课程。

二、简答题

2.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3.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

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临沂山香咨询电话:***1QQ客服:126483546

3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5.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6.简述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7.简述新课程下的学生观。

8.简述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

9.简述课程计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2012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新课改)答案

一、填空题

1.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材/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教科书 2.布鲁纳 3.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4.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5.教育目的 6.课程实施 7.教材/教科书 8.课程计划 9.课程

10.泰勒 11.发展性评价 12.多元智力理论 13.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4.诊断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6.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17.形式教育论 实质教育论 18.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19.课程标准 20.人文教育 21.夸美纽斯 22.综合 分科与综合二、简答题

2.(1)社会发展水平

(2)科学文化发展水平

(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1)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

(2)强调加强基础

(3)重视智力开发、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4)重视个别差异

(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活实际的联系。

(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加强国际交流相辅相成。

4.(1)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强调教师是潜力无穷、持续发展的个体。

(2)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

(3)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合作者。

(4)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具有发展的自主性。教师的自主发展强调的是发展教师个体的个性和特长,使个体的潜质充分发挥出来。

5.(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9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本次课程改革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妥善处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实现了集权与放权的结合。

6.P27

7.(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8.P

539.(1)体现课程结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原则。

(2)体现基础性与多样性原则。

(3)体现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4)统一性、稳定性与灵活性结合原则。

新课程改革知识要点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1、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2、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

3、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4、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时间的功能。

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七、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八、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

1、服务。

2、调控。

3、反思。

4、合作。

九、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

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发现”,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应该有长期的、自觉的意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个体在自学中所产生的观点或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哪怕学生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增强其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发现,促进了集体智慧的发展。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一次又一次的补充和辩论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入了。学生在经历了多次的锻炼后,也会逐渐地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十一、如何实施作业个性化?

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

2.留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留作业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注意给学生留落实训练点的作业,做到训练到“点”,落实到“点”,减轻学生因重复训练而带来的心理、生理负担,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发展,更好地发展其个性。

3.留谈学习方法的作业。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后,可试着布置一些谈学习方法的作业。第二天,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议一议。这样,能做到举一反三,相互启发,教学生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用。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写”,增多学生的“说”,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留想象作业。当今课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能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想象力。

十二、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1)、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2)、利用成长记录等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

(3)、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期末考试在期末成绩中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的结果,体现形成性评价。

2、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将评价与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

5、注重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

6、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十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关注哪些方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注意八个“关注点”:

1、关注学生的潜能。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2、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

3、关注弱势群体。

4、关注评价中的“无法量化”或“不确定”的内容,尤其要关注德育中的道德评价和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5、关注“违规事件”。

6、关注对学生的“无意伤害”。

7、关注教师自身的行为效应。

8、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反评价因素。

十四、激励性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客观性原则。

2、指导性原则。

3、探究性原则。

4、情感性原则。

十五、在新课程评价理念下,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

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作为好课应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1、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交流是单向的。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3、应该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和充足的时间。

教师要用好教材,但不是只教教材,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与教材中的问题相联系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小组中交流的时间,交流后整合的时间,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的主动学习,师生的互动常常会流于形式。

4、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的知识;②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②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化了的问题;④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⑤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

5、应该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

6、应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生成性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惜打乱、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下载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改革

    我县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实验中学课改是教育本质的一次变革,实施新课程是一种必然。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以来提出的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是针对课堂教学的......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科学地规划和实施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根据上级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总体要求,本着顺势而上,克服困难,快速......

    新课程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精选5篇]

    新课程改革总结 靖远一中 2010年我校被市课改办确定为新课程实施样本学校之一。一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机构的指导引领下,我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

    新课程改革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大全

    新课程改革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天空的幸福,是它穿着一身的蓝;阳光的幸福,是它拥有如水晶般耀眼的光彩;大地的幸福,是它孕育出多彩的生命„„”,而对于我,一个平凡的小学教师而言......

    新课程改革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索建康大牛店联校新课程改革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大牛店联校索建康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中学教师,自从......

    [高考必看]济南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总结报告

    济南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总结报告 强化研究有效实施扎实推进——济南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总结 济南市教学研究室 随着2007年新课改高考的结束,新课改工作已经走过了整整三......

    新课程改革总结

    龙形市中心学校新课改工作阶段性小结 (2013年9月——11月) 2013年下期开学以来,我校在上学期两个班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学校新课改工作推进力度,扩大了试点面,确定五、六、......

    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XX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2009年秋学期) 一、 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及市区、学区课程改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