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新课程实施总结(推荐)
云阳镇中心小学新课程实施总结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更新观念
学校成立了以生靖彪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新课程实施的领导管理工作,为实验提供必要的政策,必需的物质经费保障。组织协调工作,并对教师进行培训,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为了使新课程切实地开展,尽快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的形势。认真组织新课程科任教师参加市县各级培训。在校级培训中,组织教师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新课标”及相关的资料、文章。使大家对课改的背景、教学的理念、改革的目标及其措施有了基本了解,为进入新课程实施打下了基础,为了保证全体教师消化所学的课改理论,上升理念,五年多以来,我们把研读课改理论始终贯穿于教研工作之中,经常安排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研讨活动,形成了边教边学,以学导改的氛围。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必须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即新的教育观念,新课程标准心中有数;新课程实施的方法,策略心中有数;新课改的阶段目标心中有数;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实现四个转变,即从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的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的转变;从重视知识的传授向重视能力的培养的转变;从重视培养的模式化向重视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转变。
二、立足课堂主阵地,积极投身实践
教改的主阵地在课堂,开学之初,学校就严格按计划开课。参加新课程各年级教师必须参加每次的县、市级大备课,再进行二级备课,提高备课质量。对不同教龄的教师备课有不同的要求。备课进行各种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科学配置,用电脑备课不能简单地变纸为机,要在资源共享、课案多维(文字、图画、音响等)上下功夫。使教学课案真正发挥指导教学的功能。
革新课程教学,建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涉及到一个学校的声誉。对部分学习上的弱势群体,要尊重他们人格,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做到提问优先、激励优生、面批优生、辅导优生。
教导处认真组织好优质课评比活动及其他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教研组织教师有计划开设研讨课,积极进行研讨,积极探索新课标精神的贯彻落实和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改革模式。教研组每周都要组织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动,并有原始记录。课前,备课组要认真研究,集思广益;课后加强评课工作,对课题进行深入研讨,真正收到一人上课,众人受益的效果。
注重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让每位教师在反思中成长。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总是受习惯经验的支配,就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有遇到成功的案例,想想为什么能成功;遭遇教育失败,分析原因何在,以使每位参与新课程的教师逐步地成熟起来。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学生成长中发展,学生在教师发展中成长。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为了使学生学会共事、学会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摆正自已的位置,处理好跟学生的关系,与学生积极互动,求得共同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以及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者,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创设有利的教育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地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不见了往日的威严而微笑教学,用欣赏的眼光关注和看待学生,用爱心扶助学困与贫困学生。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述自已的独特见解。教学环境中普遍呈现出民主、平等、和谐、友爱的良好局面,多层次立体式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随处可见。
四、阶段性成效
1、促进了根本性转变。通过课改实践,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转变,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转变。培养目标的转变。由单一传授知识逐步走向培养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教育模式的转变,逐步由传统的记忆性教育转向创造性思维教育,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服务。
师训目标的转变。校本培训突出抓理论学习,着重培养教师的角色意识,促进了教师由单一传授型向科学研究型转变。
评价体系的转变。初步形成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代替片面的唯分数的评价体系,即坚持教学评价的方向性和科学性,把评价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突出过程性评价。
2、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为推进课改,我们依靠教师主力军,抓住课堂主阵地,在优化课堂教学关键点上做文章,力求把教师的积极性逐步引导到优化课堂教学上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促进了教学过程的优质化,二是促进了教学过程规律化,三是教学目标具体化。
3、着力推进“问、议、导、练”教学法的课堂实施。“问”体现了自主学习,“议”体现合作学习,“导”体现探究的思路,这个教学法的实践,引领教师逐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成就感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在新课程实施教研中有了初步的效果,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欲望增强,专业水平和专业意识得到提高,初步具备自我反思与交流协作能力。教师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研讨、听课、评课、上研讨课的一系列锻炼,初步学会了自我反思、同伴协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了反思,在教研活动中学会了交流,在交流学习中学会了接纳,在接纳感悟中学会了调整,在同伴互助中学会了成长。2005以来,我校教师在论文撰写和优质课评比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有2篇论文在杂志上发表,近10篇论文在市教研室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奖;近30篇论文获县级奖励。20位教师执教的优质课获县一等奖,侯晓东、李太华、王悦、刘朝阳、宋振平、党会、范文娟等教师执教的优质课获市级奖励,刘朝阳教师执教的优质课获省级二等奖,有六个课题分别在县、市立项并顺利结题。
五、存在问题 长期应试教育思想在教育工作者思想中根深蒂固,难免给课改工作的推进带来相当大的难度,目前课改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1、部分教师对课改成功的信心不足,思想上犹豫彷徨,主要原因是评价体系还未适应新要求。
2、还没有真正确立新理念,教育教学实践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太深;另一方面,理论学习不够,对课改的意义认识不足,其次是对课改的成功做法学习不够。
3、对课改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把握不准,未能用继承和发展的思想方法参与课改。
4、硬件设备的欠缺及教师素质的差异约束了各种配套资料的运用。
5、大班额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不利因素。
新 课
程 实 施 工 作
云阳镇中心小学
结
总 2010、7、1
第二篇:新课程实施情况总结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为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上级提出的各项改革目标,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我校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中通过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师资培训、教研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中,使课改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课改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一、课改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强校本师资培训,增强教师整体素质。
成立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决策、协调、组织、保障和评价工作,2、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
(1)、规定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时间,进行课改知识培训、教材教法培训,或收看典型课例,或听专题讲座,或交流课改经验,或研读《课程标准》。
(2)、定期进行形式多样的月总结,学期总结,如教改经验,教学随笔、课后反思等,进行新课改经验总结,新课改教师研讨会,课改教学质量分析,研讨,课改教学成果展示。
(3)、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及时指导,研究制定新课改中考试与评价体系的改革。
(4)、从本校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内容,确立课改研究课题,引导教师走上教研之路。
(5)、落实《纲要》和《方案》的精神,逐步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为全面实行新课改革做好准备。
3、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促进课改实验。
(1)、以课改实验为龙头,大力开展教学研究。(2)、创新教法,将课改理念不断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3)、广泛开展了“愉快教育”,创设“和谐教育”的课堂情景。(4)、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合作学习意识。(5)、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化功能,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6)、注重赏识教育,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7)研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4、建立科学、规范的校本教研体系,推动课改工作。
(1)、理论启动:启动了“创新教育教学”思路。(2)、课题推动:实施“新课改下的复式教学”,切实抓好教学研究工作。(3)、系统活动:教研活动抓落实,有实效,形成了“教导处——教研组——教师”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体系,使教研活动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4)、信息传动:加强学校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宣传工作,引导广大教师接受和应用科研成果。(5)、榜样带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通过典型示范、课堂观摩、专题讲座等活动,推广骨干教师
教研教改经验,扩大了研究成果。(6)、群体促动:定期召开教学研讨活动,课改经验交流研讨会,不断把课改实验工作推向深入;开展各科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改革考试与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我校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着为学生、为教师、为家长服务的指导思想,放弃校领导对教师、学生的权威性评价,建立了具体开放的评价体系。
(1)、教师评价。即自我评价、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评价。(2)、学生评价。采用每月一次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伙伴互评、教师评价的“四评”方式。
(3)、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作业等六方面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能力的提高。(4)、用“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学理念评价学生。激励性语言、体态性语言广泛地走进课堂,融入学生心田。(5)、发挥奖赏分明的奖励制度的激励、促进作用,建立了优胜劣汰的多元化、开放式评价体系。
二、实施新课程以来发生的变化
1、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同伴。师生间的距
离正逐步靠近,让学生有了一种平等感、亲切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形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面对课改,教师越来越多地自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逐渐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教师自觉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既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又较好地促进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3、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教师及非实验教师以课改为契机,主动充电,阅读理论专著,互相探讨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听评课和交互式的讨论,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的智慧一次次碰撞,感受到的是同伴的真诚互助,享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教师的问题意识、主体意识在实验中增强了,理论水平在实验中得到了提高。新课程实验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变原来的“要我上”为“我来上”,教研的氛围更浓了。
4、学生在课改实验中快乐学习。新课程的教学民主了,课堂活跃了,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己经历发现、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课堂上,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5、教研方式正在悄然变化。教研改变了过去那种教研员导课、教师看课、教研员总结的单一呆板的方式,采取由实验教师自主上课,全体教师参与式讨论、研究的新形式,通过对比教研、互动教研、联合式教研等活动,支持和帮助学校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借助集体的智慧来提高教师的能力,新的教研方式正逐步形成。
三、课改工作取得的成效
1、课改进入实施阶段以来,各学科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讨活动,帮助教师树立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教学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课改教学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专业化成长的平台。课改将教师推上了自觉参与的教研教育科研之路。良好的教育科研之风已蔚然形成,成为我校教育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3.课程实验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在新课程实验中,我们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建立了三级教研网络、校本教研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强化反馈制度、加强实验研究协作制度,从而提高了教研实效。
4、初步建立了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开放式、多元化的考试与评价体系和机制。实验中,我们以《课程标准》为向导,提出“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改变以往以考试来衡量教师与学生的权威性终结评价,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四、存在的问题:
1、要继续提升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如何彻底转变陈旧的观念,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我们这次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虽然通过培训和实践,我们的领导和老师的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新课程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2、要继续探索理念与实践的新的结合点。如何将课改理念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践,如何处理好课堂的开放与课堂的有效性问题,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为新课改所用,这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举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积极稳妥地推进课改进程,及时总结课改经验,提高课改成效,建立一系列制度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3、继续推进经验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在研究完善考试与师生评价体系和机制改革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学校管理的评价改革体系。
第三篇:学校新课程实施计划
学校新课程实施计划
今学期是我们实施新课程的第一个学期,为切实让广大教师学习好新课程,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实施好新课程,制定如下实施计划。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抓新课程的实施;建立以乡教育办公室分管初中业务的曹林同志为组长,学校分管具体业务的同志为成员的的新课程教研室,进一步完善教研教改制度,建立教科研工作制度,定期召开新课程研讨会,组织研究课,作好研究记录,保证研究探讨的连续性和完备性。
2、完善考评制度。学校制定出详细的考评细则,对教师实践新课程进行考核,对教师成绩并入本学期综合考评,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1、严格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一下午为固定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落实保障措施,将学习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考核量化。本学期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各科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及有关新课程方面的理论文章,每位教师本学期做新课程学习笔记不少于一万字。
2、积极组织有关新课程方面的论文撰写、评选及征文活动和教案评选活动,要求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内涵、目标、任务、措施等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并结合自己在实践新课程中的教学体会,写出有独到见解的优秀论文,鼓励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实践好新教材,对优秀论文和优秀教案及时向上推荐和上报。
3、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促进新课程的学习,本学期打算请县教研室的领导就新课程方面进行理论讲座和发表指导建议。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外出培训学习,本学期我校打算由校长带队到**中学、**中学、**初中听课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力求达到三个认识和四个转化:(1)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增强教育改革的责任感。(2)提高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提高能力意识,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实现四个转变:(1)传授知识教学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转变。(2)实现由单向交流向多维互动转变。(3)实现有封闭性课堂向选择性、开放性、实践性课堂转变。(4)实现由重结果教学为重知识形成过程的转变。
三、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1、把年轻的教学能手、教学骨干作为实践新课程的领头兵,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学习实践和研究,为他们创造展现才能的时空。
2、有重点的培养。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大型的或较高层次的理论学习和研讨会,增强课程改革意识和改革能力。
3、充分发挥能动作用,鼓励教师从教学中发现问题,主动研究,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压担子
每学期给教师定目标、定任务:学校规定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实验课题,对实验课题要有计划、有实施方案、有实验记录、有阶段性总结,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教研教改实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和精心设计一篇教案,每人上好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
5、发挥示范作用,提高整体素质,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营造出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改革氛围,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总之,我们将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依照县教研室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研究、勇于探索,积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把新课程实施好,使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大提高。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实施总结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个学期,学校在县教研室等业务部门的领导下,在课改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学校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立足学科,结合校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改进课堂学习方式,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课改工作取得了预想成效。
一、依托教研组,狠抓校本教研,探讨课程改革途径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改革中成功经验,我校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立足校情,积极开展以教研组为平台的校本教研活动,“以研促教、以研兴教”。
1、加强教研组建设。首先,选出一批精干、务实、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对其明职责、提要求、压担子。教研活动要求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学-研-讲-评-改”系列活动,(学,即专题定向学习;研,即专题定向研讨;讲,即确定教师尝试执教教改观摩课;评,即结合学习体会,进行课堂教学评议;改,即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同时,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开展“书面评课”与“口头评课”相结合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一种真诚交流、和谐探讨的课改氛围正在日益浓厚,达到了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加强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作用
集体备课,定期教研,把教研活动时间安排到教师的日常学习活动中,这是校本教研实际而有效的做法。对于集体备课,我们强调“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由教导处统筹安排)、定发言人(由备课组灵活处理),推行个人精备、大家讨论的模式,力争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内”。教导处进行不定期的督促、抽查,以避免形式化,突出实效性,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讲台成为教师集体智慧与个人才华和谐结合的展示平台。
3、深入课堂,进行跟踪听课、评课
为及时了解课改实施情况,领导小组坚持经常深入课堂,掌握教师课改的一手资料。并及时与相关教师进行沟通、探讨,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以及存在的困惑、疑虑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和反思,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通过观摩课和赛教活动,探索课改新方法。
为增强教师交流机会,研讨课程改革的良好途径,学校积极开展教研组内观摩课和学校统一组织的赛教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能以新课程精神指导教学实际,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学生求知氛围,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了课改新理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赛教,涌现出了一批校级教学能手、课改先进,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有效地锻炼了青年教师的胆魄、锤炼了他们的教学技能,教学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二、继续强化“四指导”,推进课改有效实施
为了切实把“课改”理念和要求落实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推进新课程实施,板桥初中不断强化“课改”中的“六指导”:
一是指导学习。重点是指导学什么?怎么学?向谁学?学校先后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等各级举行的“课改”相关培训;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教师参培率和培训合格率达100%;学校通过集中学、分组学、自学、到兄弟学校观摩学习,以“合格课”、“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为载体,以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为手段,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形成了以“教导处——教研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四点一线”的校本培训网络。学校大力倡导“自我反思”、“同伴互助”,鼓励“拜师学艺”和“名师带徒”,通过名师点评和名师引领,使广大教师逐步适应了新课程教学,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二是指导思考。主要是指导自我反思,引导教师及时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跟上了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教学行为是否正确?教学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是否适应新课程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三是指导研习、研讨。学校始终把“深入研究新课标,全面实施新课程,正确使用新教材”作为校本教研工作的重点,通过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等活动,寻找自己教学切入点和衔接点;按照制度化、常规化、系列化和多样化的要求指导教研组活动,积极为教研活动的开展和为教师展示教研、教改才华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大胆改革,激“活”常规,通过“扶——引——放”,改革教学管理,引导教师“以反思找问题,以问题研究促教研,以教研促课改”。
四是指导教育教学总结。重点是引导教师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要求教师每天有一句话心得,每周有一段小结,每月有一个教育教学个案或点滴体会,每学期有一篇论文;改教师每学期工作总结为总结工作经验、体会或课题研究报告、教学个案、教学故事、教学反思等。学校每学年组织教师课改论文和成果交流评比,并将结果纳入工作业绩考核记入个人档案。学校还成立了教研教改经验论文撰写指导小组,通过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写作能力和学术水平。
三、课改的主要成效
1、课堂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
(1)从“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创新为核心”的理念 一直以来,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模式。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常常把注意力主要集中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等因素的培养。通过改革,部分教师开始摒弃了“知识核心”,树立了“创新为核心”的理念,在学生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引导、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持歧见,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推判性及其支撑他的独特人格。
(2)从“教师本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盛行多年。通过课改,教师正在逐渐摒弃“教师本位”观念,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所能。
(3)从“权威教学”转变为“共同探索”的观念 在我国,“教师是绝对权威,教师讲的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的观念长期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也从小形成于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逐渐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性,而且发展为习惯。学生不敢也不想向老师提出质疑,不敢也不想向书本提出质疑,不敢也不想向权威理论提出质疑,只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而通过改革,教师开始注意学生拥有的潜能,建立起平等、双向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中,采取了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努力营造生动活泼、“共同探索”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以期发挥自己多方面的潜能。
2、课堂教学方式有了较大改变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是我校在课改中的重点。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在尊重学生们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摩课和赛教活动,大部分教师都注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同时对差生的关注和重视也成为课堂教学新理念体现的亮点。
3、学习评价方式逐渐趋于多元化
课改中,教师还积极进行评价方式的探索,努力构建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还兼顾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学生的评价中,非数量评价法、分析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方法的运用,较好地发挥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4、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学生巩固率、及格率、优秀率和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保持堰口镇第一名。毕业班中考成绩连续列农村初中前茅,受到县政府奖励。
(2)、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成果
学校积极围绕“课改”进行课题研究,岳富荣老师的省级微型研究课题《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正在申报中;近一年里,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获奖6篇(其中:省级1篇、市级8篇)。学校还结合校本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偿试课改资源及校本课程开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大部分教师来自农村,在农村任教,虽然进行了各种培训,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还是比较慢,教学观念还跟不上,还是用老的一套或者凭经验进行教学,直接影响课改的效果。
2、目前考试与评价改革还不到位,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评价还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评价学校,再加上中考、综合评估等因素,教师们仍被分数所困扰,课改的深入发展将受到一定影响。
3、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还是“教教材”而不能做到“用教材去教”。关注学生不够,游离在学生之外,没有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的启发不到位,教学实施不到位;钻研教材的力度不够,仍有待提高。
4、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影响教改的实施。因此,教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控制和驾驭好一堂课难度较大。
5、校本课程的开发进展缓慢。
课程改革不是一张蓝图,而是一个不尽的旅途。诚然,在实践中会面临种种问题和困惑,但我们会以此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认真总结、反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家长多理解,多支持新一轮课程改革。总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把新课程改革工作引向深入,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O一四年七月十二日
第五篇:实施新课程改革总结
实施新课程改革总结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不仅全面启动,而且进入更深层次的实质性的实施阶段。作为一所县教育局直属的农村单设中学,绵阳市甲级校风示范学校和市级示范初中,我们感到任重道远,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为此,我校把课改工作放在了学校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精心组织,真抓实干。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一部分领导管理方面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校利用各种途径对全体教师进行新的教育理念和当前教育形势的学习教育,适时加以引导,使全体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教学观念上加强教师投身课改的自觉性。全体教师均自觉地参加了新课程的培训,并个个结业,个个有《新课程上岗证》,在各自的教育教学岗位上,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行为。
二、组织健全,保障有力
学校成立了以XXX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分管教学的副校长XXX同志为副组长,全面指导新课程改革工作。教导主任XXX同志统筹学校具体实验工作,具体负责操作实施此项工作。建立和健全了学校各级教研网络,各教研大组共同参与,组员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形成了课程改革的合力,使我校新课程改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师资配备上我们对实验年级予以适当照顾,现在我校各个年级均为专职教师任教,教师队伍平均年龄38岁,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他们中既有学科骨干教师,又有教坛新秀,大家肯学习、肯钻研,有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能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服务于实践,通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丰富和多元化,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确保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模式三》的顺利开通,有力的推动了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学校也想以此为载体,造就一批能适应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以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总体水平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材资源,学校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依然购买电脑3台,专门设立一个课件室,实实在在地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便利。对图书室实施开放与半开放相结合的管理方式,鼓励全体教师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室查阅(借阅)相关资料,同时提高计算机房、实验室、语音室等专用教室的利用率,使学校内能利用的设备设施全面服务于新课程改革。
三、建章立制,培训研讨
校课改实验小组根据本校的实际制定了本学期课改的工作计划,确定新课程实验的总体方案,使课改工作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根据边学习、边实验、边提高的思路,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创造各种机会,让实验教师积极参加培训研讨。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对全体教师进行远程教育模式三的培训,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解决教师们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问题,并逗硬实施考核,决不走“过场”。
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经常组织听课、评课、说课等集体研讨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优秀教学资源得以共享,形成随时研讨新课程的浓厚教学氛围。
四、加强宣传,作好导向
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但需要教师的努力,同时它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家长的配合。学校利用各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尤其是场镇各单位进行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宣传。通过宣传沟通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以形成共识,使我校课程改革工作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第二部分 教学教研方面
(一)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为了使教师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实行了“集体备课,分工钻研”的方法。
1、大家提前对教材进行集体研讨,研究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布置,统一学情调查,从而明确下一阶段整体的教学工作思路。
2、将教材分成若干部分,每人按新的理念钻研教材,设计5—6节教学活动,并将教案复印后分发给其他组员,倡导资源共享。
3、在利用集体研究资源的同时,注重教师们的独立思考。即拿到别人教案后,每个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观点,做到“因班施教”。
4、通过实践检验他人教案,并及时以随笔、反思、点评、重创等方式加以评价与分析。
(二)以校为本,协作教研
学校是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基本单位,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者,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我们建立了良好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采取分科研讨与协作教研相结合的方法。
1、每大周星期天学生返校的晚上,为集体学习研讨时间,主要由学校校长和分管教学的领导组织学习相关文件(文章),解读各种教育理念或现象,引导教师形成新的课改理念。
2、每大周星期六晚上为分教研组研讨教学时间。主要由各教研组组织学习,探讨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帮助教师走出狭隘的学科圈子,共同走向广阔的新课程。
3、每大周星期五下午开始到星期十下午结束,为分学科按备课组研讨问题时间,我们采取“四定五统一”的方式,让各学科的教师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共同参与备课和问题研讨。
(三)加强交流,横向教研
1、与县内的XXX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加强校际间的横向联合,我们的思路是:通过与高手过招,找出存在的问题,缩小我们之间的差距。
2、帮扶学区内的XXX学校,通过与镇乡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发现我们共同存在的问题,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
3、学习洋思中学,既学理念,又学实际,在贯彻“三清”方面狠下功夫。
4、努力创建信息技术特色学校,实现学科教学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四)方案约束,考核导向
实行三个“捆绑”的考核制度,即初中一二年级与毕业班教育教学综合质量捆绑,强化毕业班的窗口作用。年级组内同科教师的综合质量相互捆绑,加强组内教师之间的协作。班级目标与任课教师捆绑,突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协作配合。
(五)尝试评价,激励成功
目前,最让教师困惑的就是评价机制将如何改革?但我校要求教师树立“课堂教学改革不应被评价牵着鼻子走”的观念,更不能你评什么,我教什么。我们以一个崭新的观念尝试评价。即“考试是为了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1、鼓励性评价语言。赞美是一种神奇的催化剂。教师以“期待效应”,“激励语言”评价学生,能减少学生对考试的害怕心理。我校每班都设立有“智慧星”、“大方星”“机灵星”等各种日常评价机制。
2、一次检测与多次检测结合。如果仅凭一次考试来检测学习效果,评定学生成绩是不科学的。为了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综合每次学月检测的成绩,及时以《喜报》的方式向学生及家长通报学生的综合成绩,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学生对考试的压力,而多次参与
学科检测的过程,正是学生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三部分学生学习方面
(一)合作学习,加强实效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而课堂上学生的合作探究又往往流于形式,为提高合作学习的实在意义,我们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作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培养组长
小组活动要收到最佳效果,培养小组活动最佳主持人是关键。每学期开学初,我们便有意识地培养了一批小组长,小组长的确立也一改过去教师指任的办法,由同组内的学生推荐,并恰当引进竞争机制,每学月评议一次组长。实践证明,这些小组长有威信、有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合作调控。
2、注重倾听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易兴奋,善于表现自己,但最欠缺的就是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为此,我们注重“听”的能力培养。(1)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听”的习惯。实践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听”的激励性语言。如“××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把××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等,相信长期坚持课堂上“听”方面的表扬激励,学生自然就会对“听”引起重视。(2)借专项训练,培养“听”的习惯。A、听优点B、听缺点C、听异同(3)靠日常生活,强化“听”的意识。布置“听”的作业(如布置“听故事”、“听广播”、“听新闻”的作业,讲讲主要内容,讲讲哪个情节最感人等。
3、培养意识。
合作习惯与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生的良好合作习惯并非几个月能完成的。我们要求每位实验教师在平常教学中都能有意识地培养、渗透。如在教学组织语言中经常用上:“你们是怎样合作的?”“你们小组有什么合作的好方法?”等,努力让学生学会全员参与,树立共同合作的意识。
(二)方法交流,引起共鸣
1、要求各班必须每学月安排1-2名同学在班上作学习方法的经验交流,一改过去教师枯燥的个人说教方式,让学生从身边的同学中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年级组举行学习方法交流的专门会议,让同学们学到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开展活动,寓教于乐
1、成立各类兴趣小组,让学生感受到在校园学习的快乐。
2、适时举行集会活动,展示学生在各类活动中的成果。如:“明日之星校园歌手赛,英语演讲比赛,书法绘画比赛,三好杯足球赛等。
第四部分问题与思考
1、课程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传统课时固定性的矛盾,已开始困扰教师的具体实践。有时课上到最兴奋的时候,师生互动热烈,学生生动活泼,情绪高涨,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又不得不结束,很“痛苦”,而有的课,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或许,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课前的反思,课堂上还需要增强对教学的控制。
2、这次课改力度大,对旧观念冲击大,教师虽然参加了多次培训,理论上明确该怎么做了,但在实施中往往还会变样。年轻的教师虽然思想开放,也大胆尝试新的做法,但在课堂组织方面往往会出现放得开,难收拢的局面。
3、如何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推向高的层次。
4、教师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实验记录、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工作,工作量较大。我校师资紧缺,普遍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条件差,容易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第五部分今后的打算
1、继续抓好观念更新的理论学习,通过各种方式使新理念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2、继续抓好集体学习、备课、研究,做到组织、计划落实,有检查、有评比、有整改意见,讲究实效。
3、定期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研讨活动。
二00六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