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调研报告
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调查报告
(一).我认为学校管理者应重视人,始终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A.应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
积极申请,想办法在学校附近的地方集资盖房,如若短时间内不能做到,则需给予教师相应的补贴;
加强学校有关教师制度的建设,推进依法治师。在处理人、干部提拔、教师职称评定、选拔先进工作者等敏感问题是一定要体现规范、公开的理念;
坚持教师发展为本,激活教师内在动力。学校要制定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近期、中期和长远发展目标,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看待问题,承认教师客观的差异,公平调控差异。对有学识、高水平、爱提不同意见或有小毛病的教师,不要求全责备,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建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风气;支持教师学历进修,分批选送教师参加培训,给教师乐业的时间、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大力培植团队精神和群体意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教师人心顺,主任的意识增强,就会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走“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到名校观摩学习,把名师请进来进行指导;
B.以学生为本
1.应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次数。可利用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创办一个网站或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又或者是创建一个QQ群,让师生有更多的交流,而且,这样可以培养师生间的感情,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2.加大力度建设更好的硬件设施。昆明学院在国家的关心下,建起了一座座高楼,现在最该做的是想办法筹款多建几间“语音室”让学生可以多练点听力。加大对音乐、美术教师的建设力度,给其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宽敞的训练基地。尽可能完善现有的体育设施,以便于教师的管理;
3.加强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支持教师的再深造,加强非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工作有其所,术业有专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
4.加强图书馆的建设步伐。购置种类丰富、数量庞大的图书,完善、加强图书管理工作,使学生能在自己想再的地方不间断的看完一本书,扩大图书馆用地面积,增添更多的桌椅板凳,或重新布置图书馆的摆设,使有限的空间能容纳更多的书和桌子;
5.常常开设有关法制方面的讲座,鼓励或强制要求学生去听,增强其法制观念;
6.鼓励学生创办社团,加强对学校各社团的管理力度,制定相应的社团管理方法,加强对不法或不负责的社团的惩办力度;
7.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或鼓励老师创办社团,帮助学生发展挥自己的兴趣爱好。
(二)学校环境是校园文化的内核,是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微观环境,针对环境的不和谐提出以下建议
A.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制定有关卫生不达标的相关处理办法;
B.完善对新建宿舍供水的管理,保证学生的正常用水,经常维修太阳能热水器,保证学生用水,尽可能增设提供热水的设备,并保证其正常工作;
C.为学生提供一个能晒衣物的地方,且可对其进行必要的监测,防止衣物的对视给学生带来的麻烦和损失;
D.加大环境美化、绿化力度,多植树、种草、栽花,整平黄土地(可依据北院的环境进行美化、绿化);
E.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大保卫的巡查力度,减少或杜绝一切可避免的噪音该给同学带来的麻烦;
F.舍管人员要加强对出入宿舍人员的管理,可实行“实名制”杜绝推销人员进入宿舍; G.加强对校医室的管理,杜绝乱收费的现象发生,加强对校医的技能、职业素能的培养,鼓励其进行进修;
H.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在校园内增设锻炼身体的设施;
(三).针对“人文气息”不和谐提出以下建议
A 开齐、开足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课时。加大对艺术、体育硬件、软件设施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其的管理;
B倡导人文关怀,努力形成改革、发展、民主、科学、创新、包容的学校制度文化,让师生的价值、潜能、作用、人格、行为、情感、需求等得到公正评价、理解与尊重、关注和满足,让师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感受到成长和发展的快乐与幸福。注重师生的人文精神行为系统建设,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充分发挥思想引领和行为匡正的相互作用,促进师生人文素养的共同提升与和谐发展;
C 以办学理念、校训、校规、校风、校徽、校旗、校歌、文化长廊等彰显人文校园特色,强化人文校园主题文化园、雕塑、文化墙、文化长廊等标识文化环境建设,着力培养师生求真、扬善、尚美、务实、高效、创新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提升校园人文精神的张力、活力、魅力。逐年建立和完善学校标识文化系统建设,使校园室内(外)标识系统、交通标识系统、公共警示(关怀)标识系统、形象(语音)标识系统等,在人与自然和谐的规范化、理性化中充分发挥标识系统的引导作用。强化教室标识文化环境建设,建立班级图书角以及“班级名人榜”、“赛书榜”、“红花栏”及“成绩展示栏”等班级文化展示栏,在教室布置名言古诗学习栏等,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书香教室,创设一个体现学生主体性、竞争性的,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气息;
D 解决的方法:毛姆曾经说过“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让他专职、专用是最有效的办法。韩愈在《师说》中也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解决教风的问题之一是充实教师队伍,让教师各尽所能,加强非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工作有其所,术业有专攻;一个良好的班级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以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对班级的管理;
E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师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着力建设充满人文气息的“人文课堂”,寓人文教育于学科教学中。开设系列人文选修课,拓展人文教育领域,实现其健康的意志品格塑造、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把加强学科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人文教育作为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科研和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加大素质教育推进力度,促进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专题教育活动,将人文教育渗透、融合于典礼文化的养成教育中;
F 着眼于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深入推进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唱、读、讲、传”融入课堂教学并作为艺术节、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活动、班团队主题活动、社区实践活动和家校活动的重要内容;组建师生红歌合唱团,每月坚持开展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活动的号召力、感染力、影响力。坚持和不断完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艺术的资源与人才优势,开展文艺创作,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建设丰富、健康、干净的校园网络文化;
G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打造学校文化特色。
校园是我家,构建和谐校园靠大家,学者乐黛云说过: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使不同事物都能得到新的发展,形成不同的心事物。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更加和谐!
第二篇:构建和谐校园主题调研报告
寻策问计,构建和谐校园主题调研报告
机电工程学院 丁勇
根据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为查准找实影响科学发展、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2009年3月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寻策问计,构建和谐校园的调研活动,深入到各二级学院和学生中间,通过分层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公开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深入进行调研,共征集到各 类问题、意见和建议162条,梳理为22个问题,并请相关领导,对其中13个重要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估,最终聚集为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总结近几年来学生工作的实践成果,深入分析检查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剖析思想根源,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努力方向,制定改进措施,形成此报告。
一、存在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决定着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数量的聚增,学生思想观念日趋复杂,传统学生管理中的管理理念、方式和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新的形势,学校学生工作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学生经常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生工作者必须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的关键性问题。受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影响,许多原来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也明显地暴露出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与学生需求难适应的一些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较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还不够灵活,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不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同程度存在着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本本主义的现象。
(二)在管理理念方面。以往的学生管理工作往往更侧重于满足学校的现实需要为重点,而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如果学生管理工作只要求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管住”学生,企求统一的培养标准,强调一个声音,一个步调,追求一种风格,一种色彩,就会忽视大学生主体受教育的客观差异,这样就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管理方法不当。
(三)在管理队伍方面。我校目前专兼职辅导员的配备状况与教育部1:200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年龄结构上看,辅导员年龄结构偏轻,我校专职辅导员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63%,31-40岁的占37%,缺乏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从职称结构方面看,辅导员职称偏低,我校专职辅导员初级职称的占67%,中高级职称为33%;从专业结构上看,思政、教育专业方面的人不多,大多没有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培训。
(四)在管理方式方面。我校制定了很多奖惩规定作为学生管理的主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设定一定的奖励方法、民主的操作机制,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效果明显,但是也存在如下问题:学生奖学金个别奖项目评定不能很好量化;资助金由于受奖励体制的限制,“输血式”资助多,“造血式”资助少;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和资助金的育人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就业指导力度还不够,毕竟教育应该坚持以平等的理念,希望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而真正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正是一种平等、自由、竞争的环境,我校目前管理制度建设中这种“人本意识”体现的不够明显。
(五)在管理对象方面。学生主体的位置还没有被真正摆在位置上,而是把学生作为客体来对待,不是围绕学生自身的需求来做安排,而是作为管理的对象。高等教育应转换思路,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为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能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空间和价值选择机会,在开放的环境中,让学生人格自由的成长,以开阔的眼界,对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去不断地开拓出崭新的世界。
(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知名学者学术讲座少,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比较困难,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学生社团太少,活动对学生吸引力不够,活动参与率比较低,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影响了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产生问题的根源深刻剖析以上问题产生的根源,固然有工作过程中的客观原因,但更重要、更深层次的是我们在全面理解、把握和运用科学发展观上还有一定差距。
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无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学生管理中的的问题,无论指导工作还是思想作风中的不足,所有问题产生的首要原因,在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和把握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存在忙于事务性工作、突击阶段性工作而有所放松的现象,缺乏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存在急用先学的实用主义倾向,缺乏站位全局进行系统学习、深入研究、理性思考;存在一知半解的肤浅问题,缺乏带着问题学、有针对性地学。正是由于对科学发展观学得不深不透,导致在落实科学观上有时不够自觉,思想认识水平不够高,全神贯注地抓科学发展的意识和氛围还不浓,系统地谋划、部署和落实科学发展还有差距,在全面抓、深入抓、具体抓上仍有一定差距。
(二)学生工作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的出现,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思想解放程度不够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够适应。一方面,联系实际解放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差距。尚未完全摆脱传统的、僵化的思维习惯,跳出民大看民大、站在全国看民大不够,大胆探索和创新不够,工作中还有凭感觉思考、凭经验办事的现象。另一方面,抓学院领导思想解放的制度和措施不够到位。虽然能够对解放思想经常抓、长期抓,但真正从深层次问题上解难题相对较少;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有针对性地研究具体办法和措施较少。一些问题从表面上看出在学院,出在个别学院和领导身上,但从深层次上反映出在工作指导上的差距,特别是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促进科学发展上还有不适应的地方。面对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从体制和机制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制度建设方面不断修订和完善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规定办法,但从总体上看,还有一些影响和制约学生工作的因素和问题,特别是对科学发展观新理念带来的重大变化理解不深刻,对如何发挥制度建设在引导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对如何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学生管理方面的制度机制研究不及时。
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有了科学观的指导,我们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发展的信心更加增强。下一步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学校学生工作实际,继续解放思想,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重点在五个方面大力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学生工作发展,努力引领学校学生工作走好科学发展之路。
发挥“主渠道”作用,强化“主阵地”意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目前开设课程看,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体系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素质教育。一是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大学生较为普遍的思想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二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最不喜欢的方法是呆板、单调、一言堂、照本宣科,如同“填鸭”的“注入式”。要实施“启发式”、学生参与、讨论、互动的教学方法。三是在发挥“主渠道”的同时,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的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的职责,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各个方面。
强化“主阵地”意识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报栏都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工具和阵地。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目前网络等新的载体、新的媒体的出现及其在高校的广泛使用,极大的改变了以往熟悉的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如何抢占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教育,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阵地”建设主要是“阵地”内容的建设,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学术性、科技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教育网站、报刊、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弘扬主旋律。要搞好内容建设,关键在人。要特别重视学生骨干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这些“阵地”建设,使他们在学习之余得到锻炼和提高,达到自我教育之目的。
充分利用有效载体,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精神”是大学和谐文化建设与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文明成果,校风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大学精神和校风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具有启迪、激励、影响学生的言行的作用。不同的学校既有不同的硬环境,如校园建筑、设施和风物,也有不同的软环境,如教风、学风和校风,从而形成各自的特色。学校的校训是“勤学、敬业、团结、创新”,勤学,即勤奋学习。敬业,即对事业的精神和态度。团结,即一种美德,是凝聚力的象征,是大学精神,特别是不可缺失的一种成分。创新,即超越和突破。要根据学校传统,发展未来、办学特色、文化内涵等,不断提炼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建设良好校风。
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校园景观和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育人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景观激发学生爱校热情,在公共场所营造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让学生参与楼宇、道路、景点的命名及管理工作,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环境认同感。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各级学生管理部门、团学组织、学生社团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人文精神,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利用“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等纪念节日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运动会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先进班集体、文明宿舍、优秀三好学生”等争先创优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在此特别要注重活动的学术性、知识性、科技性,提高活动的品位,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运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这方面,一是要加强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内容的的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方面要有经费投入,提高实习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二是要开展社会调查。围绕相关问题确定选题,对社会调查的途径、过程加强管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写出较高水平的社会调查报告。三是要开展科技发明,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参与技术改造、工艺革新、先进适用技术传播,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四是要开展勤工助学,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理的经济收入,特别是假期和双休日,接触社会,增进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就业是民生之本,世界各国政府都重视就业问题,西方国家各政党竞选纲领的主要内容及民众评价政府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就业。高校的主要任务和功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如果培养的人才不能就业,就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就不能说我们很好的贯彻了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以及素质不相适应,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这是总的形势。毕业生就业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学校单方面就能解决的,但作为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责任。一是加强就业指导。通过专兼职队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并把这一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加强学生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二是提供信息服务。毕业生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足够的需求信息。毕业就业服务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信息服务,应千方百计广开信息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三是毕业生的推介。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大毕业生推介力度,学校在举办全校性招聘会的同时,各学院应积极主动举办与学院专业相结合的专场招聘。要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走出去,有重点的推介毕业生。四是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竞争力的实质就是教育的质量和人才的素质问题,这就要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毕业实习、就业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五是加强宣传,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民族地区工作。要大力宣传国家关于“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大学生村官”、应征入伍、自主创业、贫困生就业援助等方面的各项政策,使毕业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思想,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表现,以科学的心态对待心理问题;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指导服务。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和心理健康栏目、心理讲座等,使学生了解这方面知识。要建立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制,特别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要做好新生、毕业生、家庭贫困生、学习困难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当然,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还有个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工作条件等问题。
关心贫困家庭学生,推进学生党员发展。关心贫困家庭的学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对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构建和谐校园都具有重要作用。关心、关爱这一弱势群体,是各级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要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关心。要通过各种渠道,给他们以经济上的资助,如国家助学金、社会奖助学金、学校奖助学金等,这些奖助学金的评定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坚持向贫、特困学生倾斜。学校勤工助学岗位,原则上均为贫困生设立,让学生承担学生自律、后勤服务、校园秩序维护、公益劳动等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各级团学组织还应拓展校外勤工助学资源的工作,在确保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和校园管理,不影响学生自身学业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在节假日从事家教、社区服务等校外勤工助学工作,通过学生自己劳动,获得一定经济收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职业道德,锻炼品格毅力,提高综合素质。
高度重视在大学生发展党员的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培养高素质可靠接班人的要求。
做好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既要严格标准,又要敞开大门,使更多符合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进入党员队伍。发展学生党员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潜力,不求全责备,党员不是完人,到党组织还要不断培养、不断教育、不断提高。发展学生党员的基础是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没有一定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就没有发展的基础。因此,要从新生入学开始,重视此项工作,加大各党校的培训力度,扩大培训数量。发展党员一定要坚持程序,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培养教育、考察和审批等重点环节上要严格,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推优”的作用,要积极尝试和探索学生党建工作以学生为主来做的工作思路,条件成熟的,可以让学生任支部书记,要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校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保证。制度建设是依法治校的体现,制度管长远、管根本。“以人为本”绝不是“随人所欲”,我们也绝不能用“以人为本”作为不服从管理,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借口,而是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的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制度建设,减少随意性,只有这样,秩序规范才能得到强化,学校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我们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科学发展的全过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从而使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第三篇:构建和谐校园报告
构建和谐校园—白云学院食堂状况调查报告
一.引言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马克思也充分的阐述了人只有在衣食住行得到满足后,才可能进一步的发展自己,而在当今的大学里,食堂与学生群体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基于食堂对学生群体生活影响的重要性,本文从本校食堂经营的状况,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三方面来对本校食堂问题作出充分的调查,并进行充分的思考,进而提出一定的建议。
学校食堂是学生关注最多的问题,关系到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吃饭问题,更多的关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而是如何整个学校的正常运作。学校食堂成为了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一环。此次调查报告,我们小组力求做到真实客观,同时我们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阐述,因为学生才是大学的主体,因此,我们开展的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更多的从学生对食堂的具体情况入手,具体的从学生对学校食堂的饭菜口味,服务态度,价格,卫生情况,对食堂的建议和意见等多方面做了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食堂和学生之间存在着深刻矛盾,一方面学生对学校食堂存在很大异议,一方面食堂工人人员因自己辛苦的工作没有得到认可而困扰。此次报告一方面对现况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一方面则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措施。我们的调查报告仅是一种尝试,但对现况的改进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最后,此调查报告诣在让学生能够满意就餐,安心学习,在构建一个和谐的氛围。
二.现状
大学生群体和食堂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的因素,这种现状如累任其发展的话,势必会阻碍学生正常运作。了解到学生食堂服务整体情况,进一步提高食堂的工作质量,营造和谐的就餐环境和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是同学们能够享受最好的饮食服务,现得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饭菜质量
学生对饭菜的评价是:三分之一学生担心打到隔夜饭菜,由于菜颜色不好。三分之二同学表示并不担心,且表示并没有打到隔夜饭,而关于有虫子或头发的饭菜,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曾经打到过。而菜伴肉,菜多,肉少。
2.食堂卫生
关于食堂卫生满意程度的反映是:50%的学生认为食堂卫生有待改进,10%的学生认为一般,少数认为很差,持满意态度的只有6%。
3.饭菜价格
由于物价上涨,学生对食堂涨价的行为心中存在抵触情绪。90%的学生还认为食堂的饭菜价格过高,与外面餐馆营业逐营利不分上下,8%的学生认为食堂价格一般,仅有2%的学生认为食堂菜价合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食堂菜价不够公开。
4.菜的品种
10%的学生认为食堂的菜的品种“菜样少”,70%的学生认为“更新慢”,20%的认为“一般”,基本没有认为“满意”的。
5.食堂服务
40%的学生认为食堂的服务有待提高,有50%的学生认为还可以。本校以打卡消费方式,有38%的学生有刷错卡1—3次的经历,而仅有10%的学生没有被打错卡的经历。
6.关于就餐用具
70%的学生认为就餐用具上还有水滴,并不卫生,对就餐用具有抵触,有10%的学生会自带就餐用具,20%的学生使用塑料袋打包回宿舍就餐。
在此次带调查中,还有众多的结果数据,但这里仅列举一些典型数据来说明我们食堂的现状,在很大范围内,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情况,如学生在食堂的插队,剩菜剩饭的浪费等等,这些调查结果是值得反思;但这里我们仅做描述性介绍,以供读者真实,客观的了解本校食堂的现状。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存在众多的问题,在对食堂的问卷调查采访中,我总结了一些结论,具体表述为以下几点:
1.本校食堂的菜色单一,更新慢。曾听过一句出自学生口中的话:“白云学院食堂饭菜十年如一”。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就餐的欲望。
2.本校食堂饭菜价格偏高。首先,有些来自农村,家庭状况不好的学生只能是每天食用素菜的方式度日;其次,通本校食堂的价格与其他学院对比,比如中山大学,白饭3毛,5毛,青菜有5毛,8毛,肉拌菜也就1.5元。广东金融学院,白饭也就3毛,白切鸡3元,而本院这菜是4元。学生出现抵触情绪。
以上等等问题及出现的状况如不解决,将影响到食堂,学校正常运作,校院会出现更多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校园不但要靠每位学生,老师,还要加上工作人员,饭堂各人员的配合。对食堂一些不良的状况进行改善。学校可以组织人员对三大食堂进行定时的调查。食堂内部人员可以采取互相监督制度。以上建议只是针对调查状况所提出,还有更多要改善。
最后,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白云学院食堂状况调查》这课题,针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到学校食堂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可以了解到学生对饮食的需求。不但可以提高食堂各方面的质量,并且清楚学生的饮食问题。学校食堂各方面会在学生的意见及建议中得到完善,学生营养均衡,食堂满意程度提高,白云学院将营造出更和谐的气氛。
工专1班
第四篇:关于构建和谐关系调研报告
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规范深入,真正将好的典型总结推广,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根据自治区《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和工业园区标准及认定程序的通知》(内人社发[2011]244号)要求,在全区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和工业园区认定评选工作。
一、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和工业园区认定标准
(一)、和谐劳动关系单位标准
1、用人单位全面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签订率100%,程序规范,内容全面,保证履约。用人单位依法与职工签订、变更、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按规定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用工备案手续。
2、建立平等协商和和集体合同制度,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内容具体、标准量化、操作性强的集体合同。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保证职工收入随着用人单位经济效益同步增长。集体合同经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报上级工会备案。
3、依法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拨缴工会经费,支持工会开展工作。工会工作达到规范化企业工会建设的要求。
4、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自觉遵守
法律法规,诚信经营,没有违法违规行为及不良记录。
5、用人单位严格执行国家工时、休假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没有违法使用童工。
6、用人单位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
7、用人单位保护措施和劳动安全卫士条件符合国家规定,没有重大伤亡和职业病危害发生。
8、建立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厂务公开以及其他与用人单位情况相适应的民主管理制度。
9、工会引导和教育职工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保障用人单位正常运行秩序。积极参加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设等活动,为用人单位发展献计出力。
10、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有效预防和调解劳动争议,没有发生因劳动保障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二)、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标准
1、园区内企业全部达到自治区和谐劳动关系标准。
2、园区内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和劳动争议调处机制,没有重大群体性、突发性事件。
二、具体研究方法
1、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诚信经营,无违法违规行为及不良记录。
2、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与职工签订、变更、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100%,职工对劳动用工满意率达90%以上。
3、依法建立平等协商制度,签订续签集体合同或以工资、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女职工权益维护为主要内容的专项集体合同。集体合同签订程序合法、可操作性强,监督检查和履约考核制度健全,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地方工会备案,职工对集体合同满意率达90%以上。
4、依法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用人单位依据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工资支导线制定本单位工资指导线,职工工资随单位效益同步增长。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没有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
5、依法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民主管理各项制度健全,厂务公开制度健全,权利义务明确,积极发挥作用,职工满意率达85%以上。
6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劳动安全设施、劳动保护条件符合有关规定,没有重大伤亡和职业危害事故发生,职工作业场所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职工定期健康检查,从事特殊工种人员和技术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国家工时、休假制度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没有违法使用童工。
7、依法建立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组织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完善工作制度,有效开展工作,及时预防和有效调解劳动关
系矛盾,没有发生因劳动保障问题引发的重大职工群体性事件。
8、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引导职工爱岗敬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职工技术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在企业内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
9、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按时拨缴工会经费,职工入会率在95%以上。
三、具体研究内容
1、加强对各用人单位及园区广大职工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印发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材料,分发各用人单位及园区劳资人员,并对法人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宣讲,让法人了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明白遵守国家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是各用人单位及园区必须履行的法定责任和社会道德底线,树立依法生产经营,合法生产经营,勇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光荣的意识,从而提高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从源头上减少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减少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因素,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基础。对劳动者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宣讲,让劳动者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一方面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权渠道,一旦发现用人单位有侵害自己的合法权益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把矛盾消除在萌芽阶段、始发阶段,避免矛盾激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同时,也让劳动者明白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尽职尽责,自觉完成自己的生产任务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提高劳动者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减少管理矛盾的发生因素,有力地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2、积极组织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执法大检查,从根源上排除用工隐患。
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建筑、餐饮服务等劳动用工密集型企业为主的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及社会保险、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大检查,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平台的作用,条块联动,部门联动,扎实推进书面审查工作,促使用人单位提高合法用工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劳动违法事件的发生。
3、做好投诉举报案件查处,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了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我监察大队积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公布维权电话3820984,及时受理劳动者投诉举报,对不属于劳动监察受理范围或不属于我区劳动监察管辖权限的案件认真耐心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并指导劳动者向有管辖权限的单位和部门投诉。
4、努力推进“两网化”建设。
进一步加快信息采集工作进程,在去年采集全区企业和个体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基础上,今年以来又对我区新增用人单位进行了信息修改补充。
六、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为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因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监察人员坚持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做到“早发现、早介入、快速处理、就地解决”,争取及时将隐患问题和矛盾处理在基层。一方面积极主动与当事人加强沟通,做好解释和教育疏导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和上级部门及相关联动部门协作,进行信息交流与案情通报,群策群力,共同采取灵活务实的方法,及时解决问题,防止矛盾进一步恶化和事态扩大,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五篇: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
共创和谐社会,在我们的校园里,和谐更是不可或缺的,和谐的校风和学风是打造一个优秀的接班人的群体前提和保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而创建和谐校园应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觉得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有必要打造和谐的学生群体,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治高尚的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与研究
黄河桥小学 韩春风
“和谐”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在祖国大踏步前进的今天,全国人民共创和谐社会,在我们的校园里,和谐更是不可或缺的,和谐的校风和学风是打造一个优秀的接班人的群体前提和保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而创建和谐校园应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觉得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有必要打造和谐的学生群体,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治高尚的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一、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
文化的力量是深入而持久的,因为它根植于每个人的意识当中,成为稳定不变的基因,进而影响人的一生。书香校园,不仅仅是让师生多读书,而是通过各方面的因素丰厚师生的文化底蕴,从而使其成为有儒雅气质和高尚品位的人。进入21世纪,读书是提升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方法,也是一个人跟上时代步伐的唯一途径。学校应该成为教师博古通今、畅想教育理想的学习型组织,成为学生奋发向上、乐学好学、书香浓郁的乐园。
建设和谐校园,首先要创设有利条件,提供一切资源。学校要通过引进种类丰富的图书、报刊杂志,对师生开放图书馆,来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其次还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阅读环境,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提升师生的修养和素质。
优美、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激励作用。让每一株花草都能育人,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处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让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熏陶学生情操的沃土,这是学校对校园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学校的墙壁、橱窗都可以成为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的实践阵地,让每一个人都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校园里、草坪里、花坛上一块块风格迥异、样式新颖的“格言牌”“警示语”,建筑上各种励志标语,不仅巧妙地装点着美丽的校园,而且无声地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各年级教室走廊里都有励志标语和宣传阵地,适时的宣传让学生们耳濡目染,化作无穷的学习动力。
教室是学生播种梦想和记录成长的殿堂,对于教室布置,既要有文化上的特色,又要有艺术上的内涵,还要体现出人文化的要求,各班以“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为目标,积极打造班级特色文化,提升班级个人形象,努力探索和实践个性化的班级管理模式。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生们用自己的心灵和智慧在教室的墙壁上展示着自己的梦想。无论是轻松活泼的评比栏,还是豪迈激情的展示栏,还是架起师生沟通桥梁的对话栏,无不洋溢着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
二、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构建和谐班级
构建和谐班级能够促进班风、学风的形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舒展,精神上得到惬意;能够健全学生人格,使他们健康成长。那么,怎样来构建和谐班级呢?
1、班级文化氛围的创建
班级文化是否浓郁,对熏陶学生的情感十分重要。可以在教室张贴名人名言和他们的画像;张贴英雄、烈士经典语言和有关图片;张贴奥运会中,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图片;张贴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的精美书画作品„„这些充满精神文明的浓郁文化的创建,一定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慰藉他们的心灵,引领他们积极向上,崇尚精神价值的追求。
2、班级干部的任用
班干部实行轮换制,分组实施。每组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要根据每组成员的实际能力做到明确分工,这样让每个学生尝尝当“官”的快乐,打破从来没有当过“官”的神秘感,同时让他们增强当班干部的责任感。总之,让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管理班级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和管理的双重过程中健康、全面、和谐成长。
3、班规班纪的健全 首先是班规班纪的制定。可以将制定工作交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讨论起草,然后班长收集各组记录,整理后交班主任审阅。班主任整体把握,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再次让学生针对建议,民主讨论、修改,再提交给班主任过目。待班主任答应后,第一任班长将“班规班纪”工整抄成三份,一份交班主任保管,一份由班长保存,另外一份张贴在教室,望大家遵照执行。第一任班长任期满后,将“班规班纪”交给第二任班长,后面依次类推。然后是班规班纪的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大家严格要求自己,互相监督。违规者,先自己反省认识,再用书面材料写出改正措施一式三份:一份交给老师,便于老师对照检查;一份留给自己,便于自己对照实施;一份张贴在教室,便于大家监督。班规班纪是学生自己约定的,没有老师的强加成分在里面,因此学生在心平气和的和谐氛围里面规范他们的言行,也大大减少了班主任的工作量,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三、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一言一行更是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就要求我们的老师放下“架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以教育文本,给我们的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利于给他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从而有助于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创建和谐的班风、学风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1、对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因素的分析
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的拓宽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的缩小,这不是危言耸听。多年来因受“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主要体现在:“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其次,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不合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排挤,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逃学。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第三,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了,也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扭曲师生关系的因素有种种,但它的根源在于我们教育思想观念的偏差和行为方式的不当。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开展。可以说,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
在几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体会到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刚当班主任时,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热爱念书。直到我发现一位老教师经常在放学后将那些学生请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认真地辅导,发现他总是让这些学生帮助他板书,并在其他老师面前表扬他们。慢慢地,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学生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了,迟到的现象少了,上课不再病恹恹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那些学生的进步我才发现原来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是多么的重要。
(2)、给学生以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记得在一次集体劳动结束后,我在全体学生的前表扬了一位性格内向、平常说话声音很小的男生,我说:“男同学劳动时应该向他学习才能体现男子汉的魄力。”没想到从那以后这位平常不爱表现、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表现越来越出色,成绩也稳步提高,与我的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我一直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直到有一次在与他的家长沟通中我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由于他说话声音小,很多学生都说他“娘娘腔”。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竟然会改变他。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对学生要有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有一次我得知班上有几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决定替他们向学校申请困难补助,当我通知他们去领困难补贴时,看到他们那惊讶而又感激的神情,我也感受到了分享幸福的快乐,我一直认为那是我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
(4)、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我们学校有很多班级采用了多套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5)、改变自己。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这一点从我校开展的“双主一本”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学习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综上所述,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四、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
生生关系就指的是同班同学之间的水平交往的人际关系,浅显一点讲即伙伴关系,同学关系。他们可能因居住地相近,或学习、生活习惯相似而组成。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了良好的情感基础,相互依恋、相互支持,共同的兴趣与爱好使他们倾心相待,在很多问题上他们总能相互宽容,达成一致,很有集体的“战斗力”。因而在班级工作中教师必须多多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伙伴群,并加强伙伴群与伙伴群之间的友好关系。这是培养生生教育、生生管理能力的“关系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事事都得随自己的意愿,稍有不如意就会闹情绪,甚至发脾气,这些都是不健康人格的表现,我们应该在校园这个大家庭中锻炼我们的孩子,鼓励他们多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遇到诸多事件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带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尊师勤学,主动活泼”,构建“文明团结,求实创新”的校风。让他们多参与一些团队活动,更利于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生生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还需要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只有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学有所长,他们才能将主要的精力用到学习中来,只有将主要的精力用到学习中来,才能形成一个拼搏向上的精神面貌,因此,建立良好的学风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对学生开展公平竞争的教育,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才能你拼我闯各有所长,才能充分调动起每个人的潜在能量,真正地实现教育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构建和谐校园任重而道远,在前进的路上不免要应对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要坚定信念、率先垂范、弘扬正气,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为他们建立一个完美的人格、正确的荣辱观,更为我们社会的和谐进步而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