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教师如何提高人文素养[最终版]
中学教师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教师要上好课,教学方法只是 一个部分,还需要有巧妙的即兴发挥和联想,以及发自内心的真情。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己理解和感悟的认知结构。有人文素养的教师才能在内容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在某些细节上留下令学生回味的东西。
为了适应中学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中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首先,教师要锻炼好自己的爱心和宽容心。爱是教育情感的最高形式,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爱应该是自然的、不求回报的,如同阳光均匀的洒在每一棵树苗上。教师应该用爱与微笑去点燃学生的兴趣、理想、智慧和人格,点燃学生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
其次,教师要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课程是教师、学生、环境和教材整体交互、共同构建和作用的动态统一体。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知识和经验,交流感情,沟通心灵,求得新发现,生成新知识。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再次,教师要培养创新精神。要培养出适应高科技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所特需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教师应该意识到创新精神和自身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只有创新才能发展的意识,并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积极尝试,探索新方法,寻求新思维,确实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从而带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具有创新性精神的教育。
总之,一个好老师应该充满爱与宽容之心,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在反思中成长,具有未来精神,对教育充满理想和激情。每一个教师都是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的独特存在。
第二篇: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论如何提高人文素质
摘要: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基本被大学以前的应试教育磨灭殆尽,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高,不能很好的理解人文寓意,加之社会一些主流片面价值取向的诱导及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大学生渐渐变成了“唯物主义者”,对人文素质失去耐心。在不断加强人文教育及宣传的基础上,校方还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大学为中心,将人文魅力辐射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之中。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才能提高人文素质!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起点低、认识差,大学人文教育有很大局限性。
人文素质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在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以前,只是在小学经历的映像不深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初中和高中都在中考及高考的逼迫下而把这类课当做考试科目来学习,看报道说由于就业压力越来愈重,学习文化要从娃娃抓起,现在小孩思想课面临危机!不过他们放弃道德培养后换来的就业率是否可靠呢?反正我不太相信他们能就业,我也庆幸我小学时学过几年道德课,不然这论文没法写了。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题海战略为主,父母、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良好的成绩所掩盖,这叫“一优遮百丑”;惨痛的应试教育往后,在高中对于理科生来说,差不多进入了人文素质培养的真空阶段!怎天只为了高考那两天的效果而放弃思考其余事情的时间,这样的教育,对我们以后的现代化建设与国家富强有多大推进在此先不谈了;但是它对学生以后健全人格的塑造是有毁灭性打击的!在此教育情况下学生常常无暇深刻的去想除了高考以外的事这就导致了高考以后一些同学感到迷茫、徘徊、害怕。当真正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学时,对大学生活的强烈不适应,感到很迷茫!开始对高中只读书不生活的环境的留念。这是很可笑的,就像一个被关在监狱里的囚犯,每天由他人安排,与外界脱离,当他们真正刑满释放时,又想回去。所以说中国现阶段的教育出来的学生很奇怪,在高中时一心想上大学,到大学后又开始想回到高中时代去。因为学生在人文素质太低了!过多的去考虑“事”而不考虑“人”。使学生现在换上“恐人综合症”,对自身不能很好的定位。从而产生失落、徘徊到害怕!这就促使他大学很可能主观回到高中阶段,又开始以应试为目标的学习,以此来逃避这样的生活,跟可怕的是肯定会出现许多在大学阶段无作为的人,他们由于迷茫困惑及懒惰,会采取既不学习文化,也不学习生活的人,怎天睡觉,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正在变成“少年养老院”。谈何建设国家,创造价值。这就是从小忽视人文素质培养之害!
刚刚说了,高考过来的学生都有“恐人综合症”,这就使大学人文教育面临严重的问题,一方面他的为以前落后的人文培养买单;另一方面,他得在4年里培养一个具有高于普通公民人文素质的大学生;呵呵,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嫌。但是话说回来!作为大学生如果都不能有良好的素质,那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要求那些一天为生活奔波只求三餐温饱的人注意素质呢?所以说这个任务重,但还是必须完成的。大学人文素质的培养课多了,但还是存在不足,在教育方面泛泛而谈。说的观念往往和我们见的不一样。当然,有总比没有好,至少给我写这篇论文借以反思“人文”的机会。大学即有学校的气氛,又有社会的气氛,学校中的人文精神很重要,人文宣传必不可少。只有校园有一个强烈的人文气氛才能使大学逃出高考之前的“人文”缺失。所以大学不能将人文教育摆在课堂上,要让他充满校园。有人会说,大学是个社会,社会才是培养我们人文素质最好的老师;但是社会培养的人文往往是有缺陷的,拜金主义、虚情假意、势力浮夸···········也许这样的人文离校后能更好的融入我们的社会,但这样是社会改变人,而不是人改变社会。弊端不断被主流大学生不断强化,那社会谈何进步。3.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基本上我们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在大学期间学英模、赶先进,加强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无德无才,废品;无德有才,危险品;即有德又有才才是珍贵品。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大学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所以对人文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建设社会重任呢?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大多数在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人文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黄继光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抗旱保粮”及一些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舍己为人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这些灾难结束后将这些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比请一些文化表演要好得多!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
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有理想、有道德是他们的主体形象。但随着经济成分、社会落后价值、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对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要实事求是地调查和分析,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于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道德观上的某些观点和倾向性问题,要在教学中作深入的剖析、正确的回答。在摸清大学人文素质状况,研究其形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便更好规划和确定大学阶段人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要丰富和拓展“人文素质修养”课程教学的内容。明确了大学生人文素质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当说,这就要求我们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把人文素质培养的核心说充分讲清楚,把以人为本原则说充分讲清楚,把“人”作为人文素质培养主体的基本要求、和着力点说充分讲清楚。
总结:自我评价能力,是指人以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思维活动为基础,对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作出价值上的鉴别和判断的能力。其实质是指自我评价的适当性程度。一般而言,适当性越高,说明自我评 价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本研究中自我评价的适当性程度,是通过比较人对自我控制能力的评价及其他人对他自我控制能力的评价而得出的。两者间的一致性程度越高,说明人的自我评价越适当,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所谓自我体验能力,是指人在对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作价值上的判断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能力。它与儿童的自我道德认知和评价是分不开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人在道德意志行为中善于自觉地掌握和支配其情感与行动的能力。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其认识水平有关,与他们控制自己的需要、兴趣等直接愿望的水平有关。做为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就应该努力的让学生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自我体验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这才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
第三篇:大学生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讲座
题目:大学生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老师:
大学生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摘要】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基本被大学以前的应试教育磨灭殆尽,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高,不能很好的理解人文寓意,加之社会一些主流片面价值取向的诱导及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大学生渐渐变成了“唯物主义者”,对人文素质失去耐心。在不断加强人文教育及宣传的基础上,校方还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大学为中心,将人文魅力辐射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之中。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才能提高人文素质!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育;提高
人文素质,“是指人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综合而内化为一个人的品质, 它通过一个入的气质、修养、行为和人格表现出来”。其结构主要包括:哲学、政治观点;社会经济知识;语言、文学素养;历史、文化知识和观点;道德、心理和审美水平等。就军官而言,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对指挥员进行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使指挥军官具备审美情感、道德理想和完整健康的人格。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既是对个人基本素质的养成,也是提高初级指挥军官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
一、目前中国大学生现状分析
九年的义务教育和三年的高中教育,培养出来的是乖乖的、听话的“顺民”,在读大学之前的12年,由于听老师的话,学生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但是自从踏入大学这片“自由”的土壤,有的同学却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滑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以笔者的经验来谈,笔者在一所二本院校讲授大学英语,同时做班主任,学生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从日常教学来看,绝大多数同学学习都比较认真、刻苦,不懂就问。只有个别同学上课思想不集中,打瞌睡。同学们学习的目标也比较明确,就是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计算机国家等级考试、还有我们本专业的各项技能考核。
但是,在这种平静的表面现象下,掩藏着这样一个现实,就是信仰的缺失。我们的大学生会学习,会用功。可是,除了用功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之外,就没什么信仰了。终日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对国家、对社会毫不关心,不懂得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早已经是过时的言辞,和他们毫无关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有的只是心中的小算盘。平时不知道多和老师沟通联系,到了评奖学金的时候,半夜里都会给老师打电话、发短信,诉说委屈。
当然,我国当代的大学生群体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只怪他们。在全面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切向钱看”等拜金主义观点在很多人心中深深扎根,金钱日益成为一个衡量标准,只不过有时是显性的,有时是隐性的。从而使得大学生素质下滑与我国社会、学校、家庭和教育机制难脱干系。但大学生与中学生、小学生不一样,他们已经是成年人,应该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本论文抛开社会、抛开家庭,从学校和教育机制这方面来谈我国当代的大学生。
二、再谈人文通识教育——大学教育的灵魂
现代的中国的大学是在西方现代大学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专业划分过细。大学过分强调专业,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就是系统地进行“文、史、哲”的教育。即使开了一些文学课、历史课,也离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所需所的内容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势必会对大学生的人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一部分人头脑过于简单,缺乏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的大学生和高水平的专业化机器有什么区别?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社会学系讲座教授金耀基说,“对人间社会的理解与掌握,对美、善的品味与体认,对信仰、价值的承诺与执着,这些都不是科学、理性的知识所能担当,更不能垄断的。这些恰恰是人文知识、人文教育能够提供的。诚然,现代文明越来越加重了‘科学的属性’,但人类的文明永远不是科学所能包办的,人类的文明永远需要人文的字样与丰润。”[1]如果一个国家的大学只注重理工学科的建设,忽视人文学科的建设,久而久之,这样的大学势必会衰落,社会群体必然要走下坡路,国家也不会继续兴旺。所以,中国现在在倡导素质教育、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明城市。这说明,我国政府对于国民的人文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但问题在于一些大学本身由于学科体制的关系,尚不能与国家的建设目标同步。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甘阳在所做的题为《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的演讲中预言,“今后二三十年,或许是中国文明复兴的最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大学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如果中国人对中国文明本身没有信心,如果中国人对中国文明的传统以及中国的一切总是抱着一种否定的态度,那么可以肯定,中国的大学是办不好的。反之,如果中国人和中国大学生能够具有充分的文化自觉,如果中国的大学牢牢地植根于中国文明的最深处,那么,即使今天中国的大学仍然很不理想,但我们有理由期望,经过一两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的大学作为伟大中国文明的担纲者将会成长为伟大的大学。”[2]所以,我国的大学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把这一理念贯彻到人文学科的教学当中,尤其是作为学习西方国家语言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香港城市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讲座教授张窿溪指出,“就大学教育而言,根本的问题就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职业教育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使大学培养的毕业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知识,而且有基本的文化修养;不仅有本学科扎实的学问,而且有超出专业范围之外的广泛的兴趣和好奇心;不仅有冷静的头脑,而且有热情、有理想,有对社会人生的关怀和道德的责任感。换句话说,通识教育,尤其是文学、历史、哲学,所谓文史哲,人文教育的核心,对于完成一个平衡发展的现代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大学》开篇就论述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这样解释新时代新背景下大学之道的意义,“‘明明德’,是培育崇高而丰富的感情,‘新民’,是培育正确而富于创新的思维能力,‘至善’就是融合这种感情与这种思维能力为一体的纯洁而神圣的精神境界,‘至善’就是全面、主动、健康而完善发展的个性,从而能全身心服务于人民与社会主义事业。”
这就要求各个高校要充分重视人文教育,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和理工科专业。调整学科体系布局,把文化素质教育放在基础性平台上来加强。清华大学是这方面的很好的例子。增加学生必须选修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学分,开设多种多样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出台学生必读书
目,加强人文社会学科和课程建设,努力培育文化素质教育精品课程。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又有利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但是,对于许多普通高校来说,想在办学理念上和办学方法上赶上清华大学这类名校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一个过程。
三、当代大学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些想法的最终实现,一方面,依赖人文课程教师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依靠各个高校为人文课程教师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这既包括学校的教学的大环境,把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放在第一的位置来抓,转变办学观念;又包括学校对教师的人性化管理。只有在人性化管理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出教师的人性化教学观念,才能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西北大学原校长、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在他的题为《我们的大学需要什么?》的演讲中指出,“科学教育必须讲实证,没有实证方法便没有科学道理。但在道德和美的精神世界里,需要自我体验,并不是所有人文文化都是可以量化的。”他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观点。第一个是唐朝贾岛《寻隐者不遇》所展示的深远的意境,使人精神开阔,这是不能实证,也不能量化的。如果要问:云有多深,怎样才能找到药师,那就会闹出笑话来。第二个是唐朝杜牧的《清明》展现了一种令人断肠的意境,是不好问杏花村究竟有多远,这是不能量化的。他指出,尽管在大学里各种评估体系普遍使用“量化”方法,但在人文学术范围内如何使用“量化”是要慎重研究的。高校人文文化和人文学术建设要有耐心,一步一个脚印,只靠“产品”的数量(即所谓量化)是说明不了问题的,因为历史老人最公正,他要的是精品。再过几十年人们回过头来看我们的现在,大量的东西可能已被岁月冲刷,惟有文化的精品才能得以长存,但精品并不是朝夕可以拿出来的。
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大学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所以对人文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建设社会重任呢?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大多数在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人文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黄继光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抗旱保粮”及一些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舍己为人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这些灾难结束后将这些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比请一些文化表演要好得多!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惠玲,毛莉芬,童淑萍.软性环境对高职实习护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与熏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
[2]韩奇生.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与培育[J].高教探索,2008,(5)
[3]朱梅梵.人文素养培育:塑造完整自由和谐发展的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6)
[4]席凤英,杨桂华,常宗霞等.职业化培训对提升护士人文素养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0)
[5]蔡惟铮,王淑娟.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素养关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9,(5)
[6]唐燕翎.艺校政治课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1(3)
[7]戴红红.论提高国民人文素养的重要性[J].当代传播,2008,(5)
[8]李惠玲,杨小芳,张妍.专业护士人文素养现状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0)
第四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开发课外课程资源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宁阳二十四中 王见
一、目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并存,生活方式的剧烈变革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当代中小学生是在消费大众文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使得他们思想苍白,情感干瘪,人文匮乏。这就给我们语文教师一个警示,要把学生的眼光引向广阔的文化领域,让学生在阅读、写作和实践中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帮助他们打下一点精神的底子、文化的底子,形成深厚的人文底蕴。我们确立本课题,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的基本方式,使书本知识和课外的体验相互得到印证、启发和补充,激发对语文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课题研究将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提升教师的素质,并且有助于教师用多元智能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目标完成情况
1、教师的教育观念明显改变
研究与实践使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课程观从单一教科书向完整的课程意识转变;育人方式观由封闭向开放的、主动活泼发展的方向转变。教学中更加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2、教师的教学方式明显改善
教学重心由以教为主转为以学为主,教师以学生为本位、以开放生成为本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出发,精心选择教学方法,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如:设置疑问、创设情境、鼓励想象,激发学习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
3、探索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探索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成分;广泛开展阅读活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实际从事人文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三、具体内容和实践效果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人文素养教育对应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而言,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充分开发、积极利用课外资源。课外资源在这里主要指课文以外的资源。具体而言,我们主要从如下方面着手:
1.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成分,鼓励学生探究、积累。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以人为本,以文为本,引导学生认真体验感悟,加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理念,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渗透,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教材内容具有时代特点,体现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蕴含着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团结协作、自主自立、热爱科学、保护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思想情感因素。我们引导学生积极解读文本,质疑文本,积极开发课文以外的资源。学完一篇课文,我们一般要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体验或者展开联想思考与课文中心相关的现象。课上经常会问:“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你联想到什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如: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学生感悟到生命的喜悦、美好和永恒。学习《丑小鸭》一文,学生从中悟到身处逆境中要固守的品质:忍耐、坚持和自信。当学生被文本感动时,就自然受到了熏染。也只有立足文本、关注人本的教学,才不会使我们的语文课迷失方向。
2、广泛开展阅读活动是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人文教育重在熏陶,广泛开展阅读活动是最好的手段。学生在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完成人文素养的自我教育和培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7-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如果折合成天算的话,初中学生每天阅读应不少于2000字。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人文素养。我们注意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和爱心、关注人类命运的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能经常与那些人类良知的代表者如鲁迅、巴金、托尔斯泰、罗曼罗兰等人对话,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几年来,我们向学生推荐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如:《繁星〃春水》、《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安徒生童话集》、《伊索寓言》、《鲁宾逊漂流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学生阅读文选》、《神笔阅读与作文》系列丛书、《情感读本》等。我们每周利用 90 分钟阅读课时间,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把语文课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独立运用。我们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随时做好读书笔记,及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有时组织比赛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优秀作品朗读比赛,读书笔记展览活动。三年下来,学生读书笔记多达八万字。我们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关爱生命,热爱自然,懂得珍惜亲情、友情,知道尊重、理解别人,用向上、健康的心态去度过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
我们还让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经典诗文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比如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原则,“见贤思贤”、“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正是这些为人之道,在中华文明史上曾哺育了无数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使他们为民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让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就是让他们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从小学会做人,陶冶完美人格,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
3.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包括故事会、辩论会、名人专访、社会调查、创建文学社、创办社刊校报等。我们创办了“清泉”文学社,经常组织征文比赛,有一些已经结集出版。这些课外实践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4.是鼓励学生实际从事人文活动,引导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人文因素。我们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实践中那些散发着魅力的人文素材,特别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亲身体验,用心感悟那些高尚、高雅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平常事中养成不平常的良好习惯,从平常事中体验到不平常的人文精神。在一些传统的节日中,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我经常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及时的教育孩子们去了解这些节日的文化知识,体会节日当中的传统
美德。一些重要纪念日我们也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然后把经过写在周记上。让学生把爱送给老人,送给父母,老师以及周围的同学。让爱的种子撒播开,让学生学会了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周围的每一个人。如:母亲节到了,我们就让学生为母亲做一顿饭,洗一次衣服,然后记下来,全班交流。教师节到了,我们鼓励学生为老师倒一杯水,引导学生搜集歌颂教师的文章,举办朗诵比赛。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教育学生对周围的一切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有一颗爱心,懂得将来学有所成时应当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迹及其它人文景观,促成学生感受人文精神。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制订是有其人文意义的。学生办刊、演出、讨论、调查访问、查引资料的过程原本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更是一个重要的人文素养的积累过程。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能认真“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就意味着对他人意见或研究成果的充分尊重;学生对于自己“成功”的表现形式——成果,总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与尊重,这过程中,就必然有一个尊重和关注他人成果的心理转换过程。这是唤起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综合性学习也是积累学生人文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每次活动,教材均设计出了活动目标、教师准备、活动指导、活动建议等内容,为我们顺利开展活动提供了便利。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这就是我”,我们要求每个同学作自我介绍,并向同学们推荐自己。这个活动促使每个同学认识自我,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为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理解、尊重打下基础。下册一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成长的烦恼”,我们让学生想成长的烦恼,说成长的烦恼,写成长的烦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其它的活动
如“感受自然”、“我爱我家”、“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等,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极好的活动材料。我们在教学中都认真把握这些教学机会,精心设计并组织实施,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每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断积累,不断发展。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人文素养的积累有别于语文教学中其他方面的积累如语言积累等。因为人文素养本身是无形的,它表现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是一种需要较长时期才能见效的积累;而语言积累则可以以具体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相比之下“见效”较快。
四、项目特色创新点
本课题立足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其创新点在于以下两方面:
1、从开发课外资源的视角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鼓励学生了解人文知识,参与各种人文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同时提升。
五、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忽视,为了训练某个知识点而省略,为了多做一套题而简化。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应该是如何改革考试内容和评价方法,引导广大中小学师生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总之,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
第五篇:提高英语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全程的发展,有多种渠道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构成了教师成长的主体。我通过学习知道了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基本素养,其中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教育素养、教学素养、语言素养和教学技能。这几种素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各方面素养都需要提高和发展,学完了《小学英语教师基本素养:内涵与提升途径》这门课,我最希望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因为在新课程改革中,也强调了学科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明确了课程的三维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人文素养内涵和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并列,可见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然而,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依然能觉察到非人文现象的存在:比如变相灌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创造潜力和探索激情退化停滞;分数至上的校园空间,让学生的认知情趣和鲜活情感逐渐消亡;单调反复的题海训练„„从而,让课堂变的压抑、枯燥乏味,以至于老师上课没激情,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学习完这么课程后,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1.营造轻松氛围,建构和谐课堂关系
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尊重、信任、和谐的课堂环境,课堂上教师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互相尊重的人文情感氛围,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压力,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师生彼此敞开心灵,沟通接纳,互动分享,在这样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而教师是“平等中的首领”,承担着学生们“精神指导”作用。
2.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人文关怀
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活动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和学习的机会,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标准和尺度,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有热情的赞扬,多以鼓励为主,避免破坏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氛围。以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精神是最有效的手段,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公平的面向全体学生。
3.提高自身英语专业技能,在教学中展示人文精神
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创设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创造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课堂,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走到孩子们中间去,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融合到他们中间去,创出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所以需要通过阅读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书籍和刑物,撰写论文和案例,参加教研活动,开展听课、评课等校本研训等等。事实上,这种不脱离教学实践的发展方式显现出了它的灵活性和生命力,对英语教师整个专业发展发挥了更为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来说,需要我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应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今后要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孩子长期的发展放在首位,真正的有效地利用40分钟的课堂,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实践探索,不断地学习充电,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以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