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教师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后
学习教师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后,教师关键还要选择、设计好合作学习内容。如果选择、设计得不合理,没有学生之间的互助、互赖,缺少合作与交流。先更加了解到语言的重要性。它是我们教师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我平时的教学中,常有词不达意的时候,有时更觉得自己的语言泛味,通过学习,我明白教师的语言的表达艺术,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感受、锻炼、运用、表达语言,最后达到优美自如地运用语言。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学习,练习,从来达到煅练的目的。
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切入点的选择,实际上原于教师对所教授内容的全面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可以安排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在新课的导入阶段,可以利用合作学习创设情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教学之中,学生对重点和难点问题难以把握和理解时,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问题;在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时,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对比交流、发表意见、争论、辨析等发散思维碰撞火花,得出合理的结论。
讨论问题;合作学习总是围绕某些问题来进行的,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通常是以讨论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因此,讨论问题的设计就变得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设计讨论问题时要认真挖掘教材,研究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在学习工作中我明白到教师在与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中,掌握谈话中的语言技巧,能更好地交流。注意,说话人要自信,内容要可靠;说话要贴切,不说无关之事,说话要清楚,避免歧义。语言技巧的一大特点是它的灵活性,在学习中,受到的启发很深的是教师之间通过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利用指导性的教师合作学习、观摩型的教师合作学习、研究型的教师合作学习等合作形式,达到获得专业技能、提高合作能力的目的。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我总有些不以为然的学习态度。在这次学习中,我加深了对教研活动的认识,利用集体备课活动,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针对大多数学生、个别学生设计本学科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人文素养,从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选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都得以体现,通过富有美感的教育过程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对学生情感与智慧的滋润和润泽。通过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单兵作战,用集体智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篇:学习教师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体会
学习教师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体会
通过《教师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门课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受到了很大启发。
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单靠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因为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了,很多教学之间的交流加强了,很多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因此,培养教师与训练教师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至关重要。
语言是教师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短时间内掌握语言的表达艺术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感受、锻炼、运用、表达语言,最后达到优美自如地运用语言,具有成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与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中,掌握谈话中的语言技巧,是交流者借助交流中的语言符号,达到交流目的的有效方式,从而搞好交流。注意掌握数量原则、质量原则、相关原则、方式原则,话语的信息量不能太多或太少,说话人要自信,内容要可靠;说话要贴切,不说无关之事,说话要清楚,避免歧义。语言技巧的一大特点是它的灵活性,即“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甚至同一场合,相同情境下也要常常变换方式和语气以诱发和征服对方,以求创造和谐的交流语境。在与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交流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和交
流者的情感,建立和谐的思想的统一,要注意区分不同的对象,随着对象的变化而有所侧重,要看场合,根据场合的不同而灵活调整;采用幽默法、委婉法、暗示法、模糊法等语言技巧,达到较好的交流效果
第三篇:与作文训练中培养合作能力
于作文训练中培养合作意识
靖江外国语学校城南分校刘静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森林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火势很猛,一大群蚂蚁被大火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眼看他们就要被大火吞没。这时在一只大蚂蚁的示意下它们迅速地聚拢在一起,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成了一个大球。大球快速滚出了火势的包围,大火烧死了外层的不少蚂蚁,但里面的蚂蚁因此得以存活。这是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的内容概述,读了这个故事相信你一定明白了合作的重要。
曾经有这样的评价:中国人是一盆散沙。甚至有人说:中国人,一个人是一条龙,一群人却是一条虫。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合作精神的重要,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十分重要。
在长期的教学生活中,我发现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四年级的教材中有好几篇与合作有关的课文,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一下合作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一次习作训练:小组合作“巧溶冰糖”。重点写清合作实验的经过,把实验的结果和感受也写下来。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堂作文课我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贯穿到底。
一、明确习作重点。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二、小组合作实验比赛。
比赛内容是:巧溶冰糖。要求是:1.溶解冰糖所用时间最短者为胜。2.全班分为四组,由小组负责,分工合作,尽量就地取材。3.方法不限,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我给每组的实
验器材是一个烧杯、一根玻璃棒、一块冰糖。
三、小组合作说实验过程。
要求是:每组派一个代表说清本组如何合作实验的过程,条理清楚为80分,语言生动为20分。本组成员可以补充或及时提供帮助。
四、努力作文,为本组加分。
要求是:小组的作文成绩就是本次每人的作文成绩的总和。希望同学们认真作文,努力修改,为本组争光。本次小组比赛的总成绩就是实验、说过程、作文三项的总和。
本次实验比赛,差距很大,最快的只用了一分钟,最慢的用了四分钟。第一名获得者说他们取得第一名的原因一是分工合理,二是急中生智,在溶解冰糖前,他们一人取热水,两人敲冰糖,一人搅拌,组长总指挥。他们进行得有条不紊,组长还急中生智,突然想到在电视里看到加奶粉能加速溶解,正巧他们一组中有人有奶粉,结果一加,果然如此。我听了为他们的机智加分,但加奶粉是否科学我心中无底,我告诉他们课后要去验证。第二名获得者他们能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把烧杯放在阳光下搅拌,虽然速度加快不了多少,但是能观察,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这种想法很好,所以也加分。第三名获得者为了加快溶解速度,他们一边用玻璃棒搅拌,一边晃动烧杯,双管其下。我为他们的多向思维加分。第四名,我为他们始终能认真地坚持到底完成任务而加分。在小组代表说的过程中,我不断地为学生创造为本组加分的机会。如提示他们说说当时的心情、提供好词好句等。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本次交上来的作文,质量明显比平时高,从字数上来说也明显增
多了。主题也丰富多彩。有的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有的认为重在参与;有的认为把事情做得更好必须见多识广;有的认为做事要沉着冷静,不能慌张。
如果每次作文教学都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时时刻刻牢记陶行知“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那么,我们的作文教育就会一片阳光;如果,每时每刻都注意合作精神的培养,那么,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就是龙的王国。中国就更会令世人瞩目!令世人佩服!
发表于2009年4月12日,第431期的《语言文字报》上
第四篇: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心 得 体 会
赫章县铁匠乡响水小学教师 苏怀艳
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理解,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思想和认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一、本书主要培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全书分为课堂教学能力研究、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五个专题,每个专题都包括了理论探讨、实际案例和反思与自我评价。本课程的目的就是精选几种教学能力加以研究探讨,通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最终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使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
二、教师的定位关系到课堂是否有效
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 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 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 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 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 1
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 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 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 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 保证; 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 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三、让氛围真正服务于学生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 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 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 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 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 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 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课堂教学手段。
一堂课教师的举止言行都可以归纳到教学能力范畴,因为它会对学生的发 展产生作用,对教学结构产生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在诸多单项教学能力中确立的:
1、教学设计能力——确定整体教学效果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
2、开放性教学能力——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 教学能力。
3、整合 2
性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 教学能力。
4、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生、存本领方面的关键性的教学能力。第二课时 培训内容:课堂教学能力在教师能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能力在教师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学能力所表现的环境处于全部教育环境的核心位置上,即课堂 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如果说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话,那么课堂教育则是主导作用的“中坚”。课堂有最高的价值效用——育人的素质水平质量最高 课堂教学内容能性自然到社会,从生理到心理,从理论到实践,丰富多彩,是学生知识和只会的源泉,能教会学生系统的生存能力。
2013.6
第五篇: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学习体会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后)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在教师反思中,我认为课后反思尤为重要。
一、课后反思能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意识,有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能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最终能够有意识的、谨慎的将研究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突破、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正因为课后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教师就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
二、课后反思还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找出成功与不足,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
首先,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预先设想到的新颖的情境引入法、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或者对偶发事件处理的巧妙方法等,在课后做好记录。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总会有点滴疏漏、失误之处。如: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学困生、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实效、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恰当、没有及时解决学生的提问、探究性学习不够到位等,教师应在课后及时记录下来,并对这些问题作深刻的剖析。为今后进一步的改进做充分的准备。
其次,上完一节课之后,教师要恭于倾听看课教师和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或者认真观看录像全程记录。教师要时时处处注意收集、处理这些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动笔反思,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
三、课后反思能够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变成信息,暂时贮存、不断积累,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有的教师已从教数年,但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直没有达到最佳,这与不够重视课后反思有直接的关系,作为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敲,具体地对于某一道数学题的解法、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
反思是一种智慧,反思是纠正错误的第一步,能够反思是有理性的表现。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要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因为反思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因为不断反思,才能不断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