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区小学美术优质课有感
听区小学美术优质课有感,我有幸聆听了在钦村小学举办的高区小学美术优质课评比 ,共8节。每位教师都精心准备,浑然天成,各有千秋。给我一次获得学习、提高自我的机会。执教教师们认真贯彻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理念,突出了美术课堂的学科特点,以新颖别致的教学方式和活泼有效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今天的听课,让我收获颇多,在这里谈自己的一点听课体会。
一、富有教学机智艺术的课堂。
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现的美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巧妙、利落的语言不觉中引领学生去观察、去发现,从而让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不仅反映在教师对于课堂提出问题的掌控能力,还表现在教师对于课堂上随机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给予评价或回答。
这也正是我课堂上所缺少的迅速、及时、恰当的语言表达。
二、富有非凡风度的课堂
从这次课的水平上来看,我觉得该校的孙英姿老师无论是从课设计上还是到教师的个人素养方面我觉的是最完美的。我听过无数次孙老师的课,每一次都在不知不觉中结束,有种没听的够的感觉。她那富有生机的课堂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人。但就是专业知识匮乏的学生,他们无法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导致整堂课无语了,但最可贵的是孙老师至始至终那大师般的风度,相信会给在场的每一位老师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这也是我教学生涯上不可缺少的一门功夫。
三、富有敢于创造的课堂
听完课后我受益匪浅,今后在教学中要不断强化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观察力,美术本身不是复制,而是创造,把孩子们创新力激发出来,会有很多想不到的收获的,我通过学习研究要将美术课的魅力伸发出来,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注重语言的表达,幽默的语言使课堂变的风趣、轻松,激活了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缓解了学生的惶恐畏惧。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自从学校开展每周一名教师上展示课的活动后,我便开始按照公开课的要求备了几节课语文课试着在班级上。第一次准备了《泉水》一课,第二次准备了《葡萄沟》一课,虽然第二次比第一次效果较好一些,但每次上完课后的感受真是难以难表,一度陷入了误人子弟的深深恐惧,特别是在听了小秦、小李等年轻教师的课后,这种感觉尤其强烈。作为一名参加工作十多年的老教师在授课方面实在是不如年轻教师。
静下心来认真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教师基本功方面存在不足。就说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我平日在课堂上经常有语赛、口吃、语无伦次、所说非所想的现象发生。曾在学术刊物上看过一篇报导,有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下决心练好普通话,她平日有空就练习朗读,经常向其他教师请教,甚至拜电视台的主持人为师。结果在她的课堂上,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的教师都被她抑扬顿挫、委婉悦耳的普通话陶醉,她最终成为一名特级教师。以前,我认为只要学生能听懂我的话就行了,至于听的质量如何,却从未思考。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引领学生探索知识海洋的照明灯,粗涩刺耳的声音不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委婉悦耳的声音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说灵活反应能力,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学生没有按照教师预设的“轨道”回答问题,学生的回答并不是教师想要的答案。各种意外的情节时有发生,有经验的教师能够灵活处理,甚至因为处理得当使课堂更精彩。而自己常常是只顾备教案,对于学生的“异样”思维粗鲁的加以制止。
另外,缺少学习意识。回想刚毕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偏远小学,看着周围的老教师每天除了上课就整日“优哉游哉”的样子,以为当个小学教师很简单,不就是把学生该会的知识搓碎了揉烂了喂进去,学生能考个好成绩就行了吗?哪管什么填鸭式教学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有什么两样。没有研究课堂教学,没有思考新课改下的课堂应该是何种模式。错失了提高课堂授课水平的“黄金”时间。
现在,我开始订阅专业书刊,经常翻阅相关资料,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参考优秀的教学设计来上课,虚心向身边的同仁学习,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来勉励自己。
与老教师比,缺少经验。与年轻教师比,底子薄。无论是谁都是我鞭策自己努力进取的榜样和动力。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边学习边思考,用先进的教育方法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再从实践中探索总结教育规律,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言:“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我校教师听省市以上教学能手讲课、教育专家讲座随感
2009年4月16日至1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孙武故里——广饶”举办的山东省中小学美术教学观摩研讨会暨山东省美术教研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短短几天的学习让我感受颇深,不仅沉醉于这里底蕴深厚的文化氛围,更深深感受到省美术教学年会带来的新颖活泼的艺术教育气息。专家精辟的理论讲座、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精英激烈的课堂点评以及米海峰老师诙谐的全面总结,让我们带着希冀而来,满载收获而归。归来后,我连夜将此次学习体会整理汇总,让大家一起分享我学习和收获的快乐。
一、听专家讲座,受益匪浅
(一)“崇德启智”
年会开始,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体卫司艺术教育处原处长张瑞安,作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美术教育的社会环境》的报告。通过列举一系列精确的数字和鲜为人知的事例,从宏观的角度全面客观地分析了中国教育在世界所处的地位与现状,告诫我们在充斥着利益与诱惑的社会变化面前,要注意发挥艺术修身养性的功效,用中国人特有的智慧解决素质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保证让孩子充分接受美的教育,他把“崇德自会启智”的道理深入浅出地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田。
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像同学间相互帮助、彼此谦让、和谐相处等等,却忽视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比如:在课间,有时候为了完成一节备课而冷淡地将围上来的学生驱开;在自己事情繁多的时候,简单应付学生提出的问题;甚至有的时候单纯凭表象处理学生间发生的纠纷,没有仔细分析学生尤其是差等生的心理活动。这些几乎天天都发生的看似平常的生活小事就这样轻易地被自己忽略了。现在想想,在潜移默化中每一个教师都已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学生。所以,今后我要在各个方面注意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教师完善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和谐、愉悦的氛围里全面健康地成长。
(二)柳暗花明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究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尹少淳教授为我们作了题为《“私心杂念”》的报告。他对美术学科进行重新定位分析,讲述了人文学科中激情与理性的矛盾统一。并且指出美术教育要从两个方面渗透,美术与教育两者结合,缺少其中一个就不在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聆听了伊教授的透彻分析感觉豁然开朗,他以感性的语言、形象的图示为我们揭示了当今美术教育的焦点问题,号召我们一线教师要“公私兼顾”(“公”为其他学习领域,“私”专指美术学科),宏观把握教材,在快乐的状态中工作,多给学生时间去实践、思考、探索、创造,在点点滴滴中感受着美术带给我们的喜悦和收获,这也将是我今后的工作目标。对于今后的美术教学,我应该从迷茫中走了出来,尹少淳教授带领我们体验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三)“自然最美”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孔新苗博士为我们做《视觉文化与美术教育》的报告。孔博士用幽默的语言以及大量古今中外典型的图片,向我们阐释了何谓视觉文化和美术教育的精髓,即“在工作中交流‘看’的经验,生活中体验‘美’的多样”。这一点,在教师上优质课或公开课中,或许大家都能够注意做到。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惰性使然,我却更偏重于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忽略学生间的交流与内心体验。让绘画单纯地成为学生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种表达形式,弱化甚至抹煞了美术美育的学科特点。
在报告中,孔博士揭示:美术艺术作品不单纯是个人的感情,而是一种“社会议题的个人化”体验。这之前,我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平时注意力只放在教育教学、甚至只限于美术学科的范畴之内,至于世界经济局势、体育赛事状况等信息我都拒绝涉及。以为只要做好自己手中的事情就可以了,那些“乱七八槽”的信息对自己没有什么作用,不知也没有什么不妥。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试想:一个孤陋寡闻的美术教师怎么能够教育出兴趣广泛、知识丰富的学生呢?这样的教师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必将与社会脱节。所以,我觉得不仅仅是在美术创作方面是这样,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厚积薄发,努力展现艺术教育“自然”的美。
听“大”家的报告,可以增长人的知识,开掘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上面三位专家的讲座,更新了我们的教育理念,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方向。让我们对美术课程改革由迷茫、迟疑逐渐到清晰而坚定,同时更升华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让“美术”不仅成为学生的朋友,也成为教师的朋友,并终身受益。
二、观高手讲课,赏心悦目
学习期间,我们听了来自全省各地的六位国家级、省级能手的公开课。授课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睿智的应变能力、唯美的课件制作、自然的环节衔接,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让我们赞叹不已。
《彩墨游戏》一课,教师在面对启而不发的学生,始终耐心冷静地以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多地为不敢举手的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引领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着国画带来的笔墨情趣。联想自己的课堂,这样的情景太多太多了,在情绪好的时候还能够心平
气和地进行诱导,遇到心情烦躁的时候则会恼羞成怒,失去耐心。其实这个时候最应该反思的是自己,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结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语言,扭转类似尴尬的局面,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快乐地接受美的教育。
《飞天》的执教老师以美妙的语言、动听的音乐、色彩斑斓的画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唯美的欣赏空间,让所有人对敦煌和飞天充满了无尽的向往。教师课件中图片与视频的巧妙处理、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仿佛在录制一台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征服了在座的所有师生。我们在享受的同时,不禁为制作者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所折服。面对学生的提问,不管是关于敦煌莫高窟名字的由来、历史背景、外观样子,还是飞天的相关知识,教师都能够对答如流。保证了学生在一节课中了解了大量的信息,也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不仅反思自己上过的课,有几次能够达到到这个程度。同她相比,自己缺少的是对教材深层次的理解与挖掘,更缺少这种对教学工作的执着态度,真是不看不比不知道,一看一比吓一跳!
《感受声音》则以男教师的幽默风趣与阳光时尚带给大家带来一番别样的赏心悦目,整堂课感觉是在聊天,老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一点隔膜,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细致入微,教师以绘画日记展示范画的形式更让我们耳目一新。看来,要想有进步,离不开平时经验的积累与思考。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学会如何理性地思考,让思考变得有价值,更要让思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那样,我们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家乡的泥娃娃》最大的亮点在于发掘地方资源,在教师充满激情的引领下,成功地展示出自己家乡的特色,使所有听课的学生和老师对“洛房泥娃娃”从不知到有知,以至于在课堂最后“赠泥娃娃”的环节中,大家纷纷上台争抢泥娃娃,再一次将课堂推向高潮。通过这节课,不仅唤起所有人对开发和挖掘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引发了我们对自己地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系列思考。
六节公开课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为我们呈现了美术课堂教学的盛宴,让我们在享受 “美味佳肴”的同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使我们对当前美术课程改革有了更新、更深的理解,也明确了今后课堂改革努力的方向。
三、赏精英评课,开阔眼界
如果说听课让我在感官上接受一次次美轮美奂的熏陶,那么在接下来的评课互动现场,与会专家和精英同行独到的见解、激烈的辩论,让我在无意间学到了很多知识。
比如:在评《家乡的泥娃娃》一课时,我和那个提异议的老师一样,认为在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教学生画泥娃娃时,应先讲清楚上色的基本方法(调色、用笔、水分掌握等),往往学生急着创作,而教师却根据自己设置的问题,一次次中断学生练习,很影响学生的创作思路。对这一观点,有人认为是走教学老路;有人认为存在就有一定的合理性,需要严谨对待;有人则赞同,认为教师能避免浪费课堂时间讲一些学生极易掌握的知识,可以自由发展学生创作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不少人又借题发挥指出,现在的孩子最缺少这种敢于尝试的勇气和体验,只有学生自己得出的经验才更容易被吸收和利用。随着越来越多的观点一环扣一环地相继产生,下面的听众也纷纷在小声议论。先前近乎冷场的局面,一下子被扭转过来。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热火朝天。这时,有人大胆提出对教师确定部分学生尝试做泥
胚有 “耍花架”之嫌,认为既然教就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他的这一观点刚一抛出,立即有人起来反驳:“需要一星期、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掌握的知识,强迫在一节课内完成,谁能够做到?别忘了,我们面对的是学生,不是泥塑家!”他话音刚落,随即赢得一片掌声。面对激情洋溢的评客,执教老师道出了初衷:原来要制作一个泥胚大约需要一个周的时间;要画好一个泥娃娃,教师还需要一个小时,更别说是学生。因此,为了节省时间才做如此的处理。听了执教老师的解释,我对洛房泥娃娃的制作有了进一步具体的了解,同时也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打算以后在绘画技法演示课中也尝试一下这种方法。先不说刚才大家评论的对错与否,单凭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足以说明其用心的程度。我想,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了这份“用心”,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当然,评课互动交流会上,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赘述。通过听他们精彩激烈的评课,才发现自己很多的所谓见解只是停留在表面印象中,经过跟精英同行一次次的思维碰撞后,原先一些模模糊糊的感受逐渐变得清晰与深刻起来,从而更加清楚地意识自己在教学经验、理论学识等方面的肤浅与匮乏。
好课与一般课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关键在于“观念”的层次不同,认识有多深、课就有多深,课如其品、“人课合一”啊!所以作为美术教师最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美学、文学、历史、语言、社会学、儿童心理学等)。一位知识渊博,素质较高的教师才能上出含金量高的“大课”,才能深入浅出的与学生携手在快乐、自由的艺术天地中逍遥畅游!看来,今后不仅要用心教学,还需要从各个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正确超前的理论指引自己的实践,达到理论实践与精神思想的高度统一,将美术教学向更深更广处发展。
四、作大会总结,指明方向
在三位主持人做完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上课、评课总结后,山东省美术教学研究室米海峰老师做了简明扼要的大会总结。从他的言谈中,我们第一次了解到作为一名省教研员的艰辛与不易,内心生出对他们这些深入基层引领一线教师成长发展的负责人员的敬意与叹服。正是有了他们幕后默默的付出,才有了台前教师的百花争艳。在会议即将结束时,米老师明确指出,今后美术教育将继续朝着创新、实用、实践的方向发展。2009年的工作将比2008年的更多、更活。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随时迎接新的挑战。
通过这次年会学习,受益匪浅,今后将以年会为指导,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人格品位;适时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时效;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地投入到美术教育教学之中,做教育的有心人,更要做教育的用心人,从而将艺术的芬芳播撒得更远。
四:美术教师应立于本地区自然风景、民间文化特色,开发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
处于边远农村地区的美术教学,说困难也不困难,我们更应该抓住我们本地特色就地取材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只要不脱离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教学方式和方法完全可以创新和突破。
在此次培训中授课的专家们对学生们寄予殷切期望,希望学生们结合本地区特色,深入生活,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资源。桂林地区有天下一绝的风光,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为我们开发校本美术课程提供了得天独厚取之不竭的丰富资源,我们美术教师应静下心来,深入生活,潜心研究,拿出有地方特色,有个人风格的课出来。
总之,此次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教师培训,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使我不仅得到了不少教学上的启迪,更感受到了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和理想追求,让我们意识到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应是永不枯竭的河海,应有广阔的知识,饱满的激情,横溢的才华。正像一位老师所说的:“这次培训,像梳子,帮我反思梳理过去的教学理念;像春风,给我送来了春的气息;像舞台,给我展示自我、收获自信的机会;像灯塔,照亮了我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听优质课有感
听优质课有感
南京四方小学廖建洲
2013年10月22日上午在五老村小学了陈微老师的《认识线段》、沈科教研员微型讲座《我就是一名教师》和杨梅芳老师的《认识比》。课和讲座都很精彩,让我收获很多。现在谈谈听后的感想。
一、陈微老师的《认识线段》,老师首先给学生们准备了感兴趣的积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他们才能主动探索,进而获得知识。有了上面的基础,教师通过猜一猜、画一画、折一折、数一数、找一找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还通过点的故事巩固,再一次揭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中敢于放手,充分的把握教材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习的。
二、沈科《我是一名老师》的微型讲座,从有趣的青蛙的反思入手,让我身受启发,他的“青蛙”请不要把“蝌蚪”赶到岸上,让我明白了,要多给孩子一点自由,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空间,并且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常给孩子讲:“别急,慢慢来”;“青蛙”不要忘记你曾经也是“蝌蚪”让我看到了,他的谦虚,多老师的包容。不做“井底之蛙”告诉我们老师要多学习,多读书,新课改需要爱读书的教师,同时也让我们时刻准备着,多把握机会。
三、杨梅芳老师的《认识比》,她的这一课起点很高,但他们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这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杨老师这节课上的很实在,从学生自己收集的数据入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杨老师也比较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杨老师这节课让我感受最大的就是实实在在才是真。
第三篇:听数学优质课有感
关于“数学优质课”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关于听课。
听课前应当先熟悉本课内容及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带着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去听课,并和个人的认识进行对比,边听,边想,边记。听课记录上不光要有教学实录,还要有听课随感。将讲课者的优点及不足进行整理,把自己的看法及建议随时记下来,用以自己教学参考借鉴。
一、关于备课。
不是教师手里有一本教参和一本教材就可以进行备课、写教案了,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想教有方向、教有目标、教有效益,就必须首先熟读课标,研究课标。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比如:角平分线这节,课标上明确要求掌握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所以再进行对折探索性质之后,还要进行验证,可让学生思考验证的方法,可以是测量、对折、轴对称、逻辑推理证明等;我们习惯把“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当作性质,把“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看作是角平分线的判定,并且也是这样教学生的,但是在课标中指出,这是角平分线的性质2.在备课中,不光要“知其然”,更要注重如何传授学生“知其所以然”。比如在角平分线或等腰三角形这两堂课中,都有一个尺规作图,如果仅仅是让学生模仿着课本上画法进行作图,那这并没有起到教学的目的,所以老师应提前备好课,备如何引导出学生画图的思路,备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作图的原因。数学课堂中要多设置追问环节,凡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关于讲课。
1、学习目标。首先,在编写学习目标时,老师要把角色转变,把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和传统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区分开来。“学习目标”应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注意“学习目标”的表述程度,编写“学习目标”时应少一些概括性的语言,要让学生看得懂,具有可操作性,语言必须做到准确、具体、通俗易懂,多用“会”“能”等词语,少用“了解”“掌握”“理解”等使学生模糊不清的词语。
其次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目标。如果老师只是让学生读一遍目标,那目标对学生的作用不大,甚至目标只是学生在学生眼前一过,学生什么也没留下。所以要让学习目标“活起来”,可以在导学案上或黑板上留下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回扣学习目标,比如:每一个学习目标完成后教师可点一下是哪个目标,在课堂小结时也可让学生根据目标回顾本堂课的内容。
2、激情导入。一节课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知。一个好的导入不一定要特别花哨,而是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之前熟备教材,不仅仅备要讲的这节课,还要备前后知识与本节之间的联系,理解编者意图。例如角平分线与等腰三角形的导入,都可让学生去类比垂直平分线引入新课,尤其是等腰三角形这节课,课本上第一段话就是“前面我们利用对折的方法探索了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并分别得到它们的对称轴的一些重要性质。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呢?”,课本上给的这段话就很好,类比于前面的知识,让学生快速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有效地进入本节课堂。
3、自主学习。设置好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问题时,教师应当安静,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教师要有信心和耐心,该放手的就放心让他们去尝试。自主学习完就应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如果学生展示的有问题,可让其他学生提出质疑,提供新的方法,教师及时进行引导评价,而不是学生自学完,老师直接又带着学生讲一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存在有点困难的问题,可让学生先同桌交流,解决不了的在进行小组交流,合作交流不是形式,不是为了使课堂特别热闹,而是要让它真正的发挥作用。也不要随随便便有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交流,交流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是学生真正需要交流的问题。
4、例题的示范作用。例题具有示范、导向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例题,在进行引导思路,最后教师板书或学生板书,以便规范学生书写。
5、课堂小结。可根据目标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也可利用在教学过程中的板书,让板书“动起来”,化成思维导图,形成知识体系。不要象征性的提问,这个学生说一条,那个学生说一点,像一盘散沙,不利于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整体把握。
6、达标检测。达标检测中设计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不能一味追求公开课的效果,就把问题设置的过于简单,要针对本节的目标,要有层次性,有梯度。
总之:
1、时刻关注学情,调整节奏,快慢缓急有序;
2、适时把握合作事宜;
3、时刻关注学习效果;
4、及时作出教学评价。
第四篇:听省高中地理优质课有感
听省高中地理优质课有感
2008年10月13日至15日,我有幸被单位安排外出学习——听省高中地理优质课。在为期三天的学习中,我感受很深,虽然专家们评论今年的省优质课,从总体上看不如往年,但依然有精英的影子时时出现。因此,学习结束后,我将自己的感受略作总结,以期和大家共同学习提高。
一、教师形象,先入为主
教师形象往往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因为一位老师自然的亲和力往往会使学生主动的活跃起来,一点也不生硬。山东师大附中的韩春燕老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那柔和的声音,浅浅的微笑和对学生轻轻的鼓励,让人很难忘记,尽管从课的设计上并不占优势,但她的课依然让人很愿意上,我想这种亲和力源自于老师在心底对学生的真诚吧。
二、课件制作,至关重要
“课件并不是万能的”,“课件有时是华而不实的”,尽管人们对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认识不一,但对于地理学科的教学来说,尤其是自然地理的教学,课件的制作非常关键。课件可以演示和模拟看不见、摸不着的地理规律与原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走到野外考察,可以在课堂上遨游太空,让学生直观感受,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临沂罗庄一中的刘娟老师和泰山中学的陈明果老师在课件中将无法在黑板上演示的大气空间立体运动状况形象的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即而自主总结规律,既实用又形象,而且环环相扣,逻辑性很强,从知识铺垫到难点处理,让学生在课件的指导下自主探究,效果颇佳。
三、板书设计,画龙点睛 “板书设计都不够好。”这是专家的评价,也是大家的同感,虽然有的课让人耳目一新,但总觉得有点缺憾,有点美中不足,那就是板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这几个方面:
1、无板书,整堂课没有一个字,完全依赖于课件;
2、板书内容太多,面面俱到;
3、随意性强,画几幅图,无针对性;
4、不能突出重、难点,或主干知识。
板书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新颖而简洁的板书,会让学生系统而完整的掌握本书所学的知识脉络。这一点对于高中的学生尤为重要,所以,课堂教学的中的板书设计这一环节必须要仔细斟酌。
四、学案设计,关乎教学效果。
1、学案的内容与课件协调。这样既利于学生及时总结,也利于学生以后的复习。德州一中的王浩然老师在学案中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知识结构—跟踪训练,这样既便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便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学案的设计需下苦功。不仅在内容上需要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而且在形式上也要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威海一位教师的学案中有这样的话语“想一想,相信你能行。”“小试身手”、“成功体验”等。这样针对每一环节的特色,在括号填注这样的话语,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高昂情绪。由此,学案在教学中的导学作用可见一斑。
五、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值得探讨
分组讨论法
这是最好用的一种方法。,然而在教学中能否运用得当,来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应该对各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及时的关注。以便给予点拨和鼓励,不可使其懈怠,并在点评中让学生有所收获。
2、物质激励法
这种方法可偶尔使用,但物的选择需与本节所学知识相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刘娟老师利用孔明灯的放飞录像让学生充满好奇,进而提出问题,并吧孔明灯送给学生,让学生课后体验所学知识和原理,深化了学生认识。同时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传染给学生。
3、语言激励法
这种方法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在集体都不够活跃的情况下,往往会“冷场”,这就需要教师有较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较灵活的课堂应急能力,以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渐“入套”以活跃课堂。这也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只是需要我们能够把握学生心理,对症下药,或“正面”引导启发,或反面“激将”,调动。
六 不虚此行,需下苦功
1、苦练书写,字是门面。
2、板书设计,定要精心。
3、课件制作,要有技巧。
4、学案导学,效果良好。
5、驾驭课堂,平时练起。
6、教态自然,需要有爱。
7、探究学习,助于提高。
8、教师下台,学生上台。
9、丰富自我,深练内功。
10、改变观念,勇于实践。题后记:
学习归来后,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亲身实践了“分组教学法”的使用,具体方式有二:
一:将学生分成十组,每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前五组),后五组分别对前五组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质疑和监督。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各组学生讨论激烈,而且学生能够提出较深一点的问题。不足是:一组完成任务,其他小组跟不上,接受起来有点困难,对知识掌握不系统。(各小组都存在这一问题)
二:依旧将学生分成这几组,每小组完成同样的问题,看哪个小组表现好。
这种方式的优点与不足是:学生能够对所提问题进行研究,但积极性较差,并且课堂效率较低一些。
第五篇:听英语阅读优质课有感
听英语优质课有感
为进一步推进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11月27日乌鲁木齐王展老师名师的工作室举行了初中英语八年级教研活动,这次的主题是关于八年级的阅读课展示课。展示中,8中鲁艳老师和41中冯玉梅老师将新课标下初中英语学科的崭新理念充分融入到了自己的教学中,给我们展示了高质量的英语阅读课。我非常有幸观摩了展示课,同时也产生了三点感想:
一、精妙的导入:精妙的导入,结合文本,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引导出阅读话题。鲁艳老师以Guessing Game 的方式通过对阅读材料感恩节的几个关键词的描述,让学生不仅在课前对本文的背景信息有了把握同时也使学生对今天学习的内容有较高的兴趣。而冯玉梅老师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从老师自身的问题开始到询问学生自己的问题导入话题。这两位老师自然的导入,让我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认真专研阅读的内涵,我们到底是应该生硬的介入对阅读材料的处理,让学生被动的学习阅读呢?还是应该向这两位老师这样,让学生先对本课有了兴趣之后在一步一步引导? 我想当然应该学习后者。
二、自主的学习
有句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会终生受益。冯老师的阅读课,用一种全方位的思考方式让我们教师思考到为什么我们的阅读课会渐渐学生失去兴趣。阅读课并不是我们仅仅训练他们的语法知识结构还应该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往常很多时候的阅读课,我们急于求成,老想着快速将书本后的相关题目处理完就马不停蹄的处理文章中的语法知识点。但这样做学生不喜欢上阅读,我们老师也不喜欢教。但是分析每次试卷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阅读完型,七选五还是薄弱环节。
从冯老师的课堂我们可以清晰的看见,老师应该首先教会学生的是阅读策略,通过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分析,对教材进行整理。这节课冯老师要教给学生的就是找关键词,而这节课的关键词主要类型是代词。那么冯老师在传统的Skimming,Scanning,Careful reading的题目中中融合了教师的引导。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当这节阅读课结束文本处理的时候,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个方法通过post-reading中的题目检测了学生上课所学的这个技巧。冯玉梅老师的整堂课过渡非常自然,让我感觉这不是一节人们习以为常的带有表演性质的公开课,而是一节身临其境的常态课。我还记得叶澜老师的一句话“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或许这句话便是对她的对照。
三,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更有效率。
在具体教学时,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初中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鲁艳老师在处理完阅读文本后,围绕目标语开展活动,让学生描述自己会做的菜,并且结合星期四是“Thanksgiving day”的真实情景,让学生想想自己在这个节日里可以做些什么事的训练。使话题得到延伸,进一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实际相结合,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任务活动能无限激活学生思维的积极有效的语言输出方式。并且自然的将德育教育结合。
这两堂课都强调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为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了很多铺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课堂上的活动,节奏控制得非常好。教师在设计时考虑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围绕学生有可能引起兴奋的东西,精心设计,不是为活动而活动。
这次听课对自己的启发很多,感想颇深,学到的更多,让我们感受到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好英语,感受到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师的快乐驿站。
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