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模块2必选案例分析
1.请指出王老师列出的目标分别对应布卢姆目标层次的哪一层?
王老师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教学目标分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对应的是布鲁姆的“知道”、“理解”层次;“过程与方法目标”对应的是布鲁姆的“运用”、“分析”、“综合”层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应的是布鲁姆的“评价”层次。
2.王老师在分析教学目标时,采用了什么方法分析教学目标的?
王老师用的是归类分析法
3.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除了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还可以使用哪些软件来分析?请对比这些软件支持教学目标分析的特点。
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除了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还可以使用微软公司开发的Microsoft系列办公软件,如WORD、PowerPoint、Excel等。
思维导图能使我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而不需要浪费时间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所以它可以很方便地画出相应的层次结构图;
Word的自选图形采用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分析教学目标;通过excel表格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分析教学目标;Powerpoint 也可以用自选图形绘制出层级图,还可以图、文、声、影并貌,能更生动形象的演示内容
4.案例中,第一堂课效果不理想时,王老师对教学做出了调整,这种调整体现了来自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哪些信息?你怎么评价王老师在第一次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思考和调整?
(一)、(1)学生的起点能力水平;(2)学生的认知结构;(3)学生的学习态度;(4)学生的学习动机;(5)学生的学习风格等。
(二)、王老师的第一节课之所以上得不理想,主要是没有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以上的特点。本校学生来自于农村,认知结构比较简单,起点能力水平低,不能用城市孩子的水平去衡量他们,也不能用城市孩子的要求去要求他们;但这些孩子也有自尊心,也希望能学到广博的知识,他们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学习热情是高涨的,动机是明确的。所以王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贴近他们的生活和认知水平,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5.王老师对教学目标的阐述是否规范?如果不规范,应该怎样修改? 我认为较规范。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
但我个人认为即使是教学目标,也应因人而异,体现因材施教,可以对某些人放低要求而对某些人应提高要求。
第二篇:模块二必选案例分析专题
1、请指出王老师列出的目标分别对应布卢姆目标层次的哪一层? 答:王老师列出的目标层次: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别对应布卢姆目标层次的知道、理解、运用。、王老师在分析教学目标时,采用了什么方法分析教学目标的?
答:王老师在分析教学目标时,主要采用了归类分析法分析教学目标的;信息加工分析法是一种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过程揭示出来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所以我认为王老师在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时同时采用了信息加工分析法。、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除了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还可以使用哪个软件辅助?请对这些软件支持教学目标分析的特点。
答: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除了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还可以使用 word 软件进行辅助。
思维导图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枝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3)分枝由产生联想的线条上的关键词或图构成;(4)各分枝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思维导图能使我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而不需要浪费时间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所以它可以很方便地画出相应的层次结构图。而 word 软件,则是我们比较熟知和经常使用的,可以在菜单栏“插入”→“图示” →选择组织结构图也可以画层次结构图,在板式上有许多变化,在文字处理上,它有优势,可以弥补思维导图的不足。4、案例中,第一堂课效果不理想时,王老师对教学做出了调整,这种调整体现了来自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哪些信息?你怎么评价王老师在第一次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思考和调整?
答:案例中,第一堂课效果不理想时,王老师对教学做出了调整,这种调整体现了来自学习者特征分析的起点能力水平和认知结构分析;学习态度分析(校长还谈到:虽然生长在农村,生活环境比较闭塞,学生的知识面比城里的学生窄,但是求知欲很强,这个班的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是同年级最好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思考与调整是及时的、科学的、明智的,是确保教学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必要环节。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王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较高的,也可以看出他的课堂教学非常机智。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王老师对教学目标的阐述是否规范?如果不规范,应该怎样修改?
答:王老师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教学目标分成“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大部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阐述较为明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阅读和欣赏古诗文的能力;(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就包括四个要素,简称为 ABCD 模式,即 A ——对象; B ——行为; C ——条件; D ——标准。应按这个标准进行更细化的阐述,如“获得怎样读懂古诗文的方法”和“提高古诗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这个的标准就不够清楚,需要说明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
最后分析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们要能体会到差役的凶恶、老妇一家的不幸,体会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体会到作者忧国忧民又无可奈何的厚重感情。(情感类教学目标的阐述可运用“表现目标陈述法”,又如“培养关注民生,关注现实的素养” 难以直接评价、判断,所以,必须列举几方面的具体行为,通过对这些行为的观察,来判断学生是否“关注民生,关注现实”)。
第三篇:模块二必选案例分析
1.王老师列出的目标分别对应布卢姆目标层次的哪一层?
答:
一、王老师列出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对应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中的认知领域。
(1)王老师在基础知识目标中了解作者生平和主要代表作,了解创作背景,了解“古风”文体的基本特征等属于认知领域中的知道这一层次;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对应认知领域中的理解层次。
(2)王老师在基本技能目标中活学活用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对应认知领域的运用层次;分辨古诗文中的虚写和实写部分对应分析层次。
(3)获得怎样学习古诗的方法目标对应认知领域的综合层次。(4)提高古诗词阅读和鉴赏能力对应认知领域的评价层次。
二、王老师列出的体会老妇一家的不幸,差役的蛮横;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体会作者忧国忧民但又无可奈何的情感,培养关注民生,关注现实的素养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应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的情感领域。
2.王老师在分析教学目标时,采用了什么方法分析教学目标的?答:王老师在分析教学目标时采用了归类分析法。她采用的树状图,各目标本身之间不存在逻辑层次或程序。
3.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除了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还可以使用哪些软件来分析?请对比这些软件支持教学目标分析的特点。
答:在教学目标分析时,除了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还可以使用Word,PowerPoint等软件工具来分析。思维导图能绘出主题分枝出去的树型思维结构,能使我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这是其它软件不易办到的。
word软件,是我们比较熟悉和经常使用的工具,在画层次结构图上,它的作用不如思维导图,但在文字处理上,它却有它的优势,可以弥补思维导图的不足。
而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操作简单容易,比较实用于课堂应用,还可以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录音或者图片等。
4.案例中,第一堂课效果不理想时,王老师对教学做出了调整,这种调整体现了来自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哪些信息?你怎么评价王老师在第一次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思考和调整? 答:王老师针对教学做出的调整体现了学习者特征分析的起点能力水平分析、学习态度及学习动机分析。
在第一次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王老师通过观察以及与校长交谈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针对学习者的特征,重新调整了教学设计,在第二堂课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主动探究学习,再找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王老师对教学目标的阐述是否规范?如果不规范,应该怎样修改? 答:王老师对教学目标的阐述相对比较规范。王老师的教学目标虽然从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也体现了教学内容的要求,但在描述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应多使用行为动词,另外王老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情况,应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特征来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
第四篇:模块三必选案例分析
模块三必选案例分析.doc 《有理数的乘方》讨论结果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
本节课体现了情景教学策略。陈老师提供了资源型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出新知识。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求知,培养其独立钻研、独立学习的能力。陈老师还提供了问题型教学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陈老师的“请大家动手折一折,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变成几层?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能够有效地利用原来的概括性知识去同化新知识,实现新材料向主体的认知结构转化。
3、陈老师设计用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陈老师运用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我觉得是可取的。让学生既能很清楚地看到乘方的书写形式,进一步体会和理解乘方的含义,还能直观地看见乘方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我觉得陈老师在创设情景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学习资源,即
折叠纸的学习情景,学生是主体,教师通过问题设计“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变成几层?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求知,培养其独立钻研、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把整数、0、负数的乘方运算加以比较,使学生对乘方的知识不但得到了巩固还进一步深化了。
5、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对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是我认为教师可以在问题3后面增加一个运用计算机的显示细胞分裂的动画,这样比问题3的效果好一些。
第五篇:模块三必选案例分析.doc
模块三必选案例分析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答:陈老师教学设计发现教学模式和探究性教学模式,首先他创设了情境“请大家动手折一折,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变成几层?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让学生对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整堂课始终以学生活动为主,讲练结合,老师所提的问题很有启发性,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 答:这节课,陈老师做了精心准备,首先体现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和创设情境策略,如开始的导入,让学生动手操作,并用以前学过的只是去解释其中的道理,接着创设探究性情境,在探究过程中,陈老师也不失时机地深化学习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此外还用到了启发式教学策略,如练习过后的提问“从以上的运算中,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
3、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答: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我想她的本意应该是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了解乘方运算,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说明简记的必要性。但这个设计实际上并无多大必要,学生本来已经进入探究情境,相反还容易干扰学生。
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最值得借鉴的是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折纸,直观感受乘方运算的意义,“纸上得来终须浅”,让学生通过自己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要知道我们教师的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为学生的发现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是“唤醒、鼓舞和激励”
陈老师设计的问题也颇具匠心,先是以所学知识引出“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并通过由浅入深的习题加以巩固,尤其是对“幂的符号规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猜想“当底数是正数或零,不管多少次方都是幂都是正数,这是不成问题的 , 困难在于底数是负数的情况。让我们猜想这其中有什么规律”这个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又在练习后“从以上的运算中,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引导学生“头脑风暴”深入思考。陈老师的知识扩展内容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征,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
5、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答:陈老师的教学设计总体来说很规范合理,如果吹毛求疵的话,如果在探究环节,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小组合作交流的环节,也许会更好,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先在小组内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思维,也可以让其他组员裨补缺漏,有所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