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城中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校本培训计划
古城中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校本培训计划
为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高我校教师实施初中新课程教育教学及指导中考复习的素养和能力,满足我校“提高标准、追求卓越”的发展要求,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的实际,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的培训理念,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构建专题培训与自主培训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以转变教师教育观,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研究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学校现状
1.我校聚集了一批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但还没有形成教师队伍的鲜明的集体特色。教师教学个性需要通过集体的整合提升成为学校教学风格。
2.青年教师比例较大,需要专业引领。新近调入的教师不少,需要融入集体。一些高级教师有到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需要专业突破。
3.学校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提高标准、追求卓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
三、培训目标
1.校本培训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使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掌握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学科教育的功能和价值。通过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学习型、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2.深入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从理念与操作的结合上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
3.全面摸清学情,针对生源现状,摸索创造适应不同层面学生的高效的教育教学方式。通过校本培训,尽快转变教师的学生观,改善师生关系,解放学生的学习生产力。
4.通过培训,深入认识我校的发展状况,全面了解各地初中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整合、提升、创造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学教学理论、组织、方法、途径。
四、培训内容
以适应课程改革需要和学校的长远发展为原则,以更新知识和提高业务能力为重点,建立由学科知识为主的本体性知识、以教育基础理论为主的条件知识和以教育经验升华为基础的实践性知识所构成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着重对教师在“问题解决与个案研究能力、思维和实践能力、批评性反思与不断学习”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
1.教研组理论学习,备课组集体备课
充分发挥教研组在专业引领方面的促进作用,各教研组每两周组织一次学科教学理论学习,每次学习不少于2个小时。要求积累学习资料和教师的学习心得体会。
充分挖掘备课组在教学实施方面的整合作用。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研讨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实施问题,以研讨教材教法为主要内容,通过学习研讨,促进教师过好教材关,教法关,促进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要求每次一人主讲,全员讨论。通过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目的、任务、教法、学法、进度、作业、考试、评价等。
2.组织各类公开课,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以锤炼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艺为目的,通过教师集体备课、上研讨课、评比课、观摩课、听课、评课等形式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真正把教学理念内化为认识,外化为教学行为。专任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研究课;规定每学期至少听课15节以上。学校每年举行公开教学评奖活动。具体操作步骤:
1、同一年级组任课教师上同一内容课。
2、课前集体备课。
3、上课。本教研组的教师必须参与听课,检验设计方案的教学效果。
4、评课。上课教师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听课教师把自己的听课感受反馈给上课教师。学校尽可能多地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开阔视野,博采众长。通过说课、开课、评课,围绕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每位开课老师完成一篇课后反思,字数不少于800字;听课老师完成一篇课堂点评,字数不少于500字。
3.开展各级课题研究
以提升自我为主要目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以课堂为教育科研的主阵地,以反思实践为主要方法,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这种培训形式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点上,以学校或教研组为单位,申报省、市、区立项课题;二是面上:以备课组或教师个人为单位开展校内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以一学期为限,内容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话题或问题,把话题生成为问题,把问题生成为课题。管理好已经立项的课题,积极申报新的课题,组织好校内小课题。注意积累课题研究素材收集、档案整理工作。将课题研究业绩内容教师专业评价内容。
4.班主任工作培训
班主任工作培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班级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沟通学校和学生及家长的桥梁,是联系各任课教师的纽带。为了增强班主任工作能力,提高管理班级的艺术,根据我校班主任的情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开展培训讲座、经验交流、主题班会等活动
5.外出学习进行专题调研。
结合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调研专题”。由学校行政、科组、备课组、年级组、任课教师组成各种专题调研组,针对专题,选择广东省内名校、深圳市内有特色的学校外出学习考察,结合专题研究,撰写“专题调研报告”,提供学校改革的决策依据,为学校在新时期的发展铺路。
6.师徒结对,同伴互助。
对新上岗和上新岗的教师进行岗位培训。特别是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学校选派指导老师结对辅导,加快成长。
7.个人自修
积极倡导以个人反思为主的教师个人自习和研究,要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规定每位教师每个学期必须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有读书笔记,有读书笔记。、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研读心得。
第二篇: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古城中学校本培训计划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古城中学
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发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深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积极开展教育、教学中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升华教师职业境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二、工作重点
1、充分结合新课程改革实践,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使教师平等合作互补共建;重点改良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力求研究落到实处,及时了解教研动态,以提高教科研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教科研的价值。
2、加大县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管理与指导,继续坚持课题双月检查公示制。
3、关注教育科研动态,广泛听取教师、专家意见,深入挖掘学校内部资源,完善和充实学校主课题内容,并做好新课题申报的准备工作。
4、积极配合上级教研部门的活动,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科研竞赛活动,继续规范“外出学习、回校汇报”的管理。
5、加大网络教研力度,积极营造利用网络捕获信息,提升自我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6、将书法、鼓乐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研究,提升学校文化品味。
7、开办艺术特长、书法、普通话校本培训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三、具体措施
1、积极营造学术氛围,变被动教研为主动教研,逐步向“学术校园”迈进。建立评估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倡导所有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自立课题,层层上报。
2、科学、规范的管理。课题的申报、立项、中期、后期管理和结题,都严格按《凉州区中学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运作。做好课题跟踪指导、成果汇报工作。
3、加大常规教研的力度,校级领导指导教研活动。语、数、综合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先确定主题,再围绕主题选定讲课评课内容,并做好相关的评价和记载。20次教研专题研究活动记载、五次高质量的教学反思、三例深入的教学案例分析。
4、坚持教科研活动监督机制,做好调查、汇报、记载、总结等工作,确保各种活动扎实、有效、严谨、规范。
5、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大力发展教师教育教学网络教科研活动。
6、开展教师书法竞赛、演讲比赛。期末评选一批网络教研积极分子、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分子、书法教育先进分子、鼓乐教育先进分子,以及优秀课题组,对卓有成效的教师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
四、工作安排 8月份
1、制定校本研训工作计划。
2、教科研例会——各课题组负责人讨论会,明确职责,制订并上交研究计划。
3、各课题组研讨会。9月份
1、编印教师个人邮箱地址一览表。
2、教师艺术特长培训。启动教师书法、鼓乐、普通话培训。
3、骨干教师示范课。
4、课题申报——填写个人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学校课题的筹备工作。
10月份
1、教师书法培训、鼓乐培训、普通话培训、艺术特长培训。
2、完成上级教研部门布置的临时性工作。
3、青年教师说课比赛。
4、课题研究常规检查。11月份
1、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展示活动。
2、教科研例会。
3、教师书法培训、普通话培训、艺术特长培训。
4、各课题组教学研究活动。
5、完成上级教研部门布置的临时性工作。
6、教师书法比赛。12月份
1、各课题中期汇报、诊断。
2、个人课题反馈交流。
3、各课题组教学论坛活动。
4、完成上级教研部门布置的临时性工作。
5、课题研究常规检查。元月份
1、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2、资料归档,个人课题研究小结,相关案例反思、点评、教案等上交教研室。
3、工作总结,评比网络教研积极分子、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分子、书法教育先进分子、鼓乐教育先进分子、优秀课题组。
第三篇:2004——2005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计划
以教师发展学校为平台全面促进教师队伍的优质发展
2004——2005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的一年,我校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以新理念为支撑,以教师发展学校为平台,以科研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强化科研能力和过程培训为亮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各项培训活动,全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主动发展、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的教师群体,初步形成我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特色。
二、培训目标
转变观念,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增强服务,努力建设一支德能双馨、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目标。新的一年,我们将力争通过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努力创建学校“四高”、“三兴”、“三牌”新局面。“四高”即:师德修养高境界、文化素质高水平、教师教学高技艺、身心素养高品质。“三兴”即:培训兴师、科研兴教、质量兴校。“三牌”即:质量争名牌、特色创品牌、教师出金牌。
三、培训形式:
1、鼓励教师自学,强化自我培训。
继续实施“富脑工程”,鼓励和督促教师制定自学计划,为教师自学创设较好的学习环境,定期发放一些有关课改新理念的文章供教师研读,并订购一些有关课改的书籍、报刊杂志,拓宽教师学习的领域。以夯实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2、加强教研活动,强化日常培训。
强化学科教研组的工作职能,制定常规教研工作计划,规范教研行为。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课程改革的通识部分、学科部分,以及有关报刊杂志上介绍的课程改革经验文章,通过日常的教研活动,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樊篱,加强交流合作,集体研究,挖掘教材,深刻了解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的联系。同时,引导教师认真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努力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举办专题讲座,进行集体培训。
实践证明,举办专题讲座是校本培训的一种有效形式。新学期我们将邀请教师发展学校的专家、教授,教育中心的领导、老师,校内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举办座谈会、专题讲座等,通过专题讲座培训以使老师们广纳课改新信息,拓宽教育教学视野,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促进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4、开展示范观摩,进行导向培训。
校本培训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新的一年,学校将定期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共同设计一些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在校内进行观摩示范,让教师明白课改的方向是什么,什么样的课才符合课改要求,从而起到良好的示范、导向作用。并通过集体备课,设计教案、说课、观摩示范和评课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
四、培训思路:
(一)高屋建瓴,树立全新的培训理念
1.培训目标人本化。即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已有经验,通过培训,不仅要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其自身全面、持续、健康、有效地发展。
2.培训目标层次化。根据教师的年龄、任教时间、教育教学水平及基本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实施两个工程,开展一项行动,即:“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和“春雨行动”,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3.培训形式多样化。采取自主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专家讲座与研讨交流相结合,教研与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实施四个策略,不断创新培训形式
1、责任策略,定位师德培训为制高点
教师的校本培训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具有灵魂性意义的工作是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也就是师德建设。为此,我们将一如既往把师德建设作为校本培训的首要内容。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把“德润学生”的思想渗透到教师的心灵深处。一方面,要求教师树立服务意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具有民主意识,提出“爱护、唤醒、激励、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口号,使教师对师德的思考提高一个层次。继续通过评选“巾帼文明示范岗、师德标兵、品牌教师”等手段带动教师整体师德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2、强师能策略,夯实教师培训的基础
在师德建设的同时,以教师教学基本功为切入点,采取强师能的策略,夯实教师校本培训的基础。新的一年,我们将以教学节为载体,全力实施“36221”岗位培训计划。即要做到三能(能教、能讲、能写)六个一(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三笔字、写好每一册教案、上好每一节课、撰写好一篇优秀案例,练一手教学特色绝活),掌握“二本书”(课程标准、教材),研究二法(教法与学法),掌握一项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年内将评选校级“岗位能手”、“学科首席教师”“课改明星”和“教科研明星”。
3、研训结合策略,强化教师专业素质
(1)定位、实践、反思
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依赖于教育科研,要发展教师的科研能力,必须要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新的一年,我们将着重以我校“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这一科研课题为抓手,倡导教师在专家引领下的同伴互助和自主学习,挖掘身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闪光点和困惑点,加深研究与反思,积累经验,撰写反思日记和教学案例,初步形成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2)培训、研究、交流
研究就是教师通过教师心得、论文、反思、案例分析、优秀课例等多种形式升华自己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学校还采取定期、不定期专题培训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培养教师适应新时代应具备的素质。培训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形成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平等对话,互相交流,通过参与、合作、对话、分享体验,使教师在愉悦中获得新知识、形成新理念。
4、牵手共进策略
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建设一支过硬的学科骨干梯队,是新学期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方法是:层层牵手,发展学校的教育专家与学校干部及骨干教师牵手,学校干部与青年教师牵手,骨干教师与部分青年教师牵手等,制定培养内容和培养目标,达到互惠共赢、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构建学习型群体,建立科学、透明的激励机制。
学校成为学习化的校园,教师成为学习型的群体是校本培训的关键所在。新的学期,学校将借助教师发展学校促使老师形成“学习共同体”,建立“共同愿景”,通过多种手段,促进老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1.通过多种途径,让教师明确培训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宣传学习性组织理论,制定建立“学习型学校”的目标。一是组织教师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分散学习,使教师人人都有学习、研究、反思札记。要求教师每月至少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使理论培训落到实处,教师学有成效。二是在教师中继续开展“读名著,与大师对话”“我探究、我发现”每周十分钟与你分享活动,通过自读、自悟实现自我发展。三是继续开设教师论坛活动。要求业务干部和骨干教师走上讲台,向全校教师进行专题汇报或介绍新理念,或做一节示范课,使一个人的学习成为全校教师共同的学习。四是通过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和个人的反思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校
本研训活动,通过发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我校科研课题的研究再上新台阶。
2.完善校本培训评价手册。
新学期,学校将在构建学习型群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培训工作能够科学、高效、有序地进行。力求通过学分记录、活动情况评价等形式建立起科学、透明的激励和制约机制,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每位教师的培训效果,做到公开、公正、科学、合理,调动广大教师比、学、赶、超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广大教师学习和工作的热情。
总之,新的一年,我们将以教师发展学校为平台,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契机,强化校本培训,通过提高教师的学习力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通过增强教师的反思力来提高学校的发展力,通过强调学习的对话和分享来升华学校的凝聚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篇:关桥中学2009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计划
关桥中学2009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计划
为了进一步推进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特制定本校本期校本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体局教研室《海原县2009教研工作计划》的精神,探索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校本培训模式、方法,坚持注重实效,联系实际,立足校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营造有利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更好地实现教育局提出的“安全第一、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质量求发展”的目标,使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二、领导小组
组长:李占平
副组长:田彦贵
组员:杨虎、马列夫、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
三、培训目标
1、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整体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2、鼓励教师一专多能,不断提高文化水平,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成为学生欢迎的有广博知识的人。
3、加强理论实践的结合,促进每位教师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
4、加大教改科研力度,提升教改科研能力,使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数量逐步增多,质量逐步提高,骨干比例增大和层次提高。
5、围绕办学目标和特色开展校本培训,注重培训教师的科技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建一支能适应学校办学特色需要的教师队伍。
6、实现教师整体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四、培训的主要内容:
1、师德培训。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重点以诚信教育为主,强化教师自我修养,提高教师职业
道德素质,依法施教,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形象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培养更多的思想健康、行为规范的学生。继续开展四比(比师德、比作风、比敬业、比奉献)活动,树立五种精神(终生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
2、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根据教师实际需要和学科教学的特点、要求,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理论,使教师能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以学科研究为主要形式,巩固、拓宽专业基础知识,使所有教师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为老师创造必要的条件,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不断丰富和更新学科知识,以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教育能力和教学行为培训。根据教师职业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要求,要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领导深入课堂,教师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并有所侧重的以“三课”(备课、说课、上课)的形式进行实践培训和检测,把课堂作为主要阵地,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和运用,提高教学技能。要积极引导教师,运用教学理论,对教学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使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体现明确性、示范性、参与性和有效性。
4、骨干教师的培训。配合我校建名师队伍,出优秀人才发展教育思路的实施,为造就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以师德良、师业精的优秀教师队伍,更好地吸纳生源,办品牌学校,加大骨干教师队伍培训。培训重点首先是思想政治素质,同时在业务能力、知识水平、示范作用发挥等方面,对骨干教师提出要求,对他们给任务、压担子、搭台子,使他们得到锻炼,有展示自己的平台,实现学校骨干教师培养目标。
五、培训形式:
培训的主要形式是以学校集中培训、自我培训为主,市级集中培训、教研培训为辅,以学校为主阵地,围绕教育教学实际,培训提高教师,促使教师自我完善,拟采用听、说、看、做、写等形式开展。
1、专题讲座。聘请教育专家、教研员、校内外有一定经验和知名度的教师,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围绕教育、教学、教改、教研进行专题讲座,帮助老师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2、专题讨论、研究。围绕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带共性、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围绕某一个专题,组织研究课,在参与、体验、反思中总结经验,转变教育观念,通过研讨、交流,学习他人长处,提高认识,促进自己提高,促整体水平提高。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借助多媒体,组织教师观看有关课改、教学、师德警示录象。
4、开展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三课活动等形式。
5、通过撰写案例、论文、经验、心得、反思等,提升教师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
六、培训的实施:
1、实施的原则。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发展为本,立足自己的人与物,实现培训后能提高人的素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帮助教师有层次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学校目标中要体现差异性,有利调动教师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自我创新。
坚持教学教研一体化原则,把培训落到实处,把培训的结果显现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
2、考核与管理。建立校级考核管理模式,学校负责对教师各种学习按规定要求参加,折合学时,按照要求,做好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考勤、学习、资料、成果等情况的检查。
七、组织与保障:
1、按已成立的继续教育领导小组职责,认真组织此项工作,确保校本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2、完善制度,加强督查。学习制度: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为校统一安排学习、活动时间,平时老师抽时间自学。
3、考勤制度:凡属继续教育活动、学习,均由教研组长作好考勤记录,将记录作为核定继续教育学时学分的依据和考核的依据。
4、检查、登记制度。按本期计划规定要求,教师有一本学习培训专用笔记本,作好培训学习笔记;一次教学反思;一个案例;一节汇报课;提一个有关教育教学问题并组织研讨;一篇心得体会文章。对以上工作予以督查并及时上收。
5、认真考核,奖惩兑现。学校要把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对教师日常工作的检查考核
中,对校本培训工作任务的履行,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考核挂勾。
6、保证经费投入落实,为教师学习、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购置有关的图书资料、设备设施。
7、本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步进行。
附:安排表
第五篇: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
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一、校本培训内容
本学期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注重依靠减负手段增加教师的亲和力,解决主体层面的问题;凭借创新措施丰富活动,解决内容层面的问题;通过助人手段调节学校管理模式,解决管理层面的问题。由此,形成了主体减负、内容创新、管理助人为核心的校本培训实践理念。
在主体上注重激发主体责任意识,在内容上精选有参与度的真实内容,在管理上将培训深入到教学工作范畴。由此,本学期在坚持校本培训的常规化、有序化开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校本培训管理方式的创新、校本培训实效的体现和校本培训内容的调整等。
二、校本培训特色
(一)主题设计强调切实载体
每学期初学校都会征集各组教研活动特色和方案、备课组活动内容和主题、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和要求,但这些方案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与新形势、新需求不能完全吻合。为保证校本培训工作方向的准确性,学校采取了基于真实活动的调节策略。
基于真实活动的调节旨在结合学期活动任务,适时对原有计划开展针对性的选择,促使教研活动在真实情境、真实问题、真实素材的前提下开展,以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如语文组本学期申报了《有效阅读对学生学力提升的研究》的课题,围绕该项研究逐一细化制定了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数学组基于2016年一师一优课活动感悟,引发了将名师录像课引入课堂的成长策略;社会组基于课程整合运动趋势,提出了历史课程的拓展与整合的教研主题;体育组根据2016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中关于教学计划、设计、微课、反思的作业,提出了研磨主题;科学组教师根据市命题竞赛结果,请一等奖获奖教师开展了命题介绍;英语组根据八年级阅读研讨会经验,调整为学生文本阅读的主题活动;综合组则根据2016拓展型课程评比活动,围绕社团活动课程化开展了本学期的主题教研。
(二)活动展开注重责任意识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往往通过签到考勤、资料上交等方式进行督促管理。然这种形式上的管理,无法激励教师对活动的全身心投入,由此,学校采取了为提高责任意识的任务分工和强化教研行动。
所谓任务分工,是指全体教师人人参与,人人分享,人人担当。通过圆桌会议的形式,每次活动轮流提出一个问题,由其他教师下周做专题小介绍,依次循环。每周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成为案例分享和问题提出的循环过程。
强化教研行动,是指行政人员和教研、备课组长们定期参与教研活动,在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基础上完善管理体制,提炼教研精华。
(三)教研反馈旨在互评互学
活动开展后的教研反馈通常会采用研讨会的形式的加以呈现,总体来看可能会出现反馈模糊的情况,为强化反馈的有效性,促使活动为教学发展服务,教研室采取了教学常规调研的优化策略。
作业反馈,明确反馈作业亮点、不足、优秀批改者;备课反馈,明确说明课件或任务单制作优秀者,集体备课形成、主题和成效;教学反馈,从作业、考试、上课三个环节评价教师的学生满意度。然后经过数据统计整理,在组内横向比较,在全校纵向比较,以此科学准确的评价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四)成果展示侧重示范分享
对于校本培训过程中的优秀教师,在表彰的同时,更因注重对其成果的示范和分享,促进校本培训成果向实践的推广。
示范分享平台可以是行知讲坛,也可以是年级段、组间、组内会议。学校为优秀教研组提供了诸多平台,能够及时传达和交流校本培训建议。
数学组的“他山之石,名师分享”;语文组的“贴合教学,真实阅读”;科学组的“以竞赛比赛促学生成长,以教研教改促年轻教师发展”;英语组的“组本研修课题化,课题研究组本化”;社会组的“借助学科整合与拓展,促进学科素养提升”;综合组的“为教学添色,为学校服务”;体育组的“坚持晨训,素质体育”都是通过示范分享活动得以推广展现。
三、校本培训成效
(一)物化成果
及时收集教师成果,汇编成册。《2014年教科研汇编》第1期:教学论文、案例课例、校本课程、德育论丛、组本研修、点评征文;《2015年教科研汇编》第2期:教学设计、导学案、读书心得、教研论文;《2016年教科研汇编》第3期:拓展性课程纲要、课题。
(二)协同并进
2016年市局初中各学科教师命题竞赛:市一等奖2人,市直三等奖1人;2016年温州市教育局第四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市直一等奖1人;2016论文评审市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市直二等奖2篇、市直三等奖2篇;另公开课、指导学生获奖等数量众多。在教育教学、教育研究等方面协同并进,取得了不错的阶段性成果。
(三)各尽其才
教师在专业、自律、自助、互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各项专业发展团队,如微课团队、信息化教学团队、命卷团队。
四、校本培训反思
第一,各学科校本培训主题丰富、形式多样,但是这种方式也使得学校校本培训主线变得模糊,因此需要有效执行学校统一的校本培训工作方向,促使各方面成效能够有效统一,促进学校教科研发展。
第二,校本培训活动形式仍以公开课、讲座等形式开展,为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可以更多的引入国内外的先进研讨方式。这些研讨方式可能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但是基于实践互动的研讨效果可能会更加显著。
第三,校本培训的资料管理成为教研室工作的一项压力。每一项校本培训后的专题报道、素材收集、资料汇编等工作,均需时间和精力去收集。需要创新管理方式,让资料的采集工作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