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修反思
自修反思
(一)永城市第一小学董玲
1、“好课”不必面面俱到
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处理好教学各个环节,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看的往往也是这节课各个环节是否具备,“起承转合”是否连贯。因此,许多教师在上示范课时,往往会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精雕细琢。但有时也会出现意外。北京市教科院院长文喆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听课时,一位青年女教师课上得很精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也很得体,但下课铃响了之后,这位教师才意识到这节课还没有结尾呢,于是便开始“小结”起来。偏偏这时候教室里的喇叭响了起来,教师的嗓子终究赛不过喇叭,教室里开始一片混乱,但这位教师还是坚持完成了“小结”。文喆很不明白,像这样的“小结”有什么意义呢,难道一节好课就必须要有一个“小结”吗?
2、调动积极性不是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上好一节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上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什么启发,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形式上的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切实针对学生的实际,要因材施教。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学校已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惟一渠道,如果我们传授给学生的是他们早已掌握的,或者是与现代社会不同步的知识,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由此引起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上课时兴趣并不在学习新知识上(因为他们早就掌握了),而在于教师奖励的“小红花”上,势必造成课堂教学功能的异化。
第二篇:教师自修反思(最终版)
教书十几年了,尤其在这两年,一直在忙忙碌碌地度过自己的每一天,参加自修反思团队以后,每次作业虽然都能在百忙中按时交上去,可是回想自己,难免有一种交差的嫌疑,回想自己在这个活动中最大的收获可能并不是饱览群书,而是借助博客这个平台看别人,学别人。遗憾有很多,甚至有时会很迷惘。
九月份参加第一次自修反思活动,看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教师》的讲座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虽然这句话是因广告而闻名,可是被李老师诠释在我们教师身上,让我有了方向感。在这学期我的工作和学习方向如下:
一、接手新的一个年级,看着学生期盼的眼神,我要努力地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个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及时记录课堂得失,写下随笔,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要提高自己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真正地做到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专业书,重点要重温语法,避免课堂口语的随意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利用业余时间多欣赏美文,开阔自己的心胸,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并及时在博客上撰写心得和随想感悟。
三、对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路是靠你自己走出来的”,希望收获季节来临时能够硕果累累,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坚持,坚持,在学习、工作、反思中过充实的每一天。
第三篇:教师个人自修反思计划
教师个人自修反思计划
——周琴
现在,当我们要写论文或案例时,挖空脑子也找不到想要的东西。这个时候,我们或许只能上网查资料,或许会赶紧去翻看一些教育教学类的书籍,最后只能借鉴一 下别人的东西,那样的“借鉴”都会令自己脸红。可悲啊!当知识没有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的时候,它永远是游离在你的体外的。只有不断地补充知识的能量,才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教师。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师现有的文化知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已跟不上高质量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增长自己的见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一、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1、每天利用午餐后半小时,12:45——13:15,了解国家大事及国内外新闻,增长见识。
3、睡前半小时,晚上10:00-10:30学习教育教学专著,并做摘抄记录,增强自己的业务知识。
二、选择阅读书籍
1、择借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特别是名作家的。
2、借阅有关名家专著如魏书生、于永正、王崧舟、窦桂梅、贾志敏等名家专著学习。
3、订阅报刊杂志选择学习,如《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等杂志。
4、常阅读有关报纸如:《教师报》、《小学教育》。
5、阅读一些有关教师专业发展书籍,如:《给教师的建议》、《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等书籍。
三、读思结合及时运用
1、在阅读学习各类书籍时,进行圈点批注划划注注。
2、阅读有同感时及时加以评论。
3、阅读中认为比较适用于自己实际教学时,写些随感,联系实际,及时运用。
四、贵在有恒,只要自己坚持到底,相信再过一两年对自己专业素质的提升会有一定的帮助。
第四篇:教师自修反思活动心得体会
教师自修反思活动心得体会
教书十几年了,尤其在这两年,一直在忙忙碌碌地度过自己的每一天,参加自修反思团队以后,每次作业虽然都能在百忙中按时交上去,可是回想自己,难免有一种交差的嫌疑,回想自己在这个活动中最大的收获可能并不是饱览群书,而是借助博客这个平台看别人,学别人。遗憾有很多,甚至有时会很迷惘。
九月份参加第一次自修反思活动,看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教师》的讲座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虽然这句话是因广告而闻名,可是被李老师诠释在我们教师身上,让我有了方向感。在这学期我的工作和学习方向如下:
一、接手新的一个年级,看着学生期盼的眼神,我要努力地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个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及时记录课堂得失,写下随笔,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要提高自己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真正地做到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专业书,重点要重温语法,避免课堂口语的随意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利用业余时间多欣赏美文,开阔自己的心胸,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并及时在博客上撰写心得和随想感悟。
三、对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路是靠你自己走出来的”,希望收获季节来临时能够硕果累累,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坚持,坚持,在学习、工作、反思中过充实的每一天。
第五篇:自修计划
一、2011年11-12月自修总结
1、平均两天锻炼一次。(早晨环卫工人焚烧垃圾,十分讨厌。为什么不用填埋法?也许现在的垃圾没有地方埋了。)
2、读了些影评。坚持看《老梁故事汇》等栏目,主要是看信息的编排和介绍的重点。
3、温习文史知识。对音乐很麻木。西藏山水画画派刘某某曾来,犯懒,没有去看画展。勤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敏锐。
总的来说,缺乏理论修养,没有认知体系。这个问题突出、严峻。不建立理论体系,则散漫、随便,遗笑于大方之家。
二、2012年自修计划
1、争取两小时以内登上南山山梁。仰卧起坐每天20个。鸣天鼓等老项目坚持做。
2、读十本(以上)日本小说。看50部以上欧洲电影、20部美国电影、30部伊朗印度日本电影。写完整的影评。
3、读《论法的精神》。选读没有读的《南方周末》、《读书》、《散文》等传统刊物电子版。学有余力,则按照两份书单,选读著作,对心理学、广告学要有涉猎。
4、不要熬夜。勤练笔。虚其心,不自鸣得意,不对他人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