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师生分别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2

时间:2019-05-13 06:5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你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师生分别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你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师生分别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2》。

第一篇:你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师生分别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2

你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师生分别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首先,网络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有利于教师从“传道”者转向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在过去,一个学生十多年中学到的知识几乎可以终身受用,然而如今学生有着丰富的获得信息的渠道,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每个人都面临着无数信息选择。一方面,学生学习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又在无限的信息中选择最有利自己学习或者发展的信息。这需要学生逐步具有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否则,只能被知识信息的汪洋大海所淹没。学会学习是未来最具价值的能力,由此,教师只向学生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获取、选择、判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人。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利于教师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惑”是教师的职能,但以往的“解惑”更多是越俎代疱,使得问题止于教师。但“解惑”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思考,而是应该激疑善问,提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质疑。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了平台,它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的探索精神,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人。

再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利于教师从“授业”者转向解决实践问题的参与人。

信息技术可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并且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同时有助利于教师利用教学设计方法引导、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利用适宜和学习策略,深入到生活中间,和其他学生一起去探索,在实践情境中向学生传授求真、求实、求新的精神,成为解决实践问题的参与人。

总之,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促使教师越来越从台上走向台下;越来越从知识教学走向能力教学,越来越从教学内容的讲授者、知识的主要传播者转向知识的组织者、设计者、教学资源的优化者,成为学生与信息世界的中间人。

1、教师要成为指导者。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者可以更加便捷快速地获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个体的发展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不断利用信息、培养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信息化时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教师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而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指导者,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更要注意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信息技术的使用中,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适宜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更要重在激发学生对某个学科或某个领域的学习、研究兴趣,而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现成的书本知识。

其次,要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作为指导者,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认识到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等),通过主动建构意义而获得。因此教师要在整合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会在这种环境和条件下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必须强化一种认识:我们要选择、创造的手段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为应用而应用,去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所以只有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才能真正做到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教师要成为促进者。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的广泛推广、使用,促使教师从传统课堂上的主讲者转变为组织者和辅导者,从“独奏者”成为“伴奏者”,进而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应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担当起学习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成为促进者还有一个层面,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化学习丰富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内涵,开阔了品德培养的视野。教师要在复杂的网络生活中,要帮助学生建构具有前瞻性的道德价值观体系。通过网络渗透现代道德理念,积极引导学生的内在道德价值取向,培植学生道德理想和信念,促使学生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3、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传统教学中,国家统一编写教材规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形成了“教参----教材----学生”这一固有的程序和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成为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具备研究者的角色。

除了传统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外,教学中还出现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工具的教学课件,三者构成了相互交叉的立体化教材格局。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要比单一获得多的多。在整合过程中给学生提供集成化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教师的角色尽快向研究者转变。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自己编制教学软件,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发展,并且不断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检验、实现与发展,这样能够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网络时代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

4、教师要成为管理者。

尽管任何先进技术的使用不能完全取代教师,但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确实对于教师成为管理者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传统的管理并非毫无价值,而是要注入新的内涵。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界限,拓宽了人际沟通的渠道,师生交往趋于多样化、平等性。网络形成的开放式教育系统,有利于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的建立,教师应更多地理解、信任、同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情感素养,形成宽容、尊重的良好个性和人格魅力,开展平等对话,提高师生间的协作水平,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成为新时代的管理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教师树立这种先进的民主化观念也是未来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内容。在未来信息化的社会里,学习方式是以创新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宽泛的渠道、获取知识便捷的手段,使得与网络时代同步成长的学生可能与教师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的甚至比教师跑得更快。“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将表现得比任何时代都突出。对老师来说,建立一种民主化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这一点更为突出,这是教师成为合格的管理者的必要条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的角色曾作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

总之,未来的社会是个学习的社会,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就得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教师也必将走出传统的角色,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时代发展、教育发展的必然。

学生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呈现交流的技能,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调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

第二篇:做企业CEO,你需要具备哪些素养和能力

CEO作为企业的领航人,必须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战略、用人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的准确性是建立在对环境洞悉的基础上。学习力的缺乏将使CEO失去洞察环境的机会;清华总裁研修班;

领袖并非天生,而领导力是可以培养的。没有人天生就是伟大的领导者——成功的CEO也都是通过学习,长年累月的经验累积才发展出领导者的永恒特质。据统计,英国的每100个CEO中,在同一公司工作平均仅有四年。所以,不要指望你在某个公司一段时间干得很好,就可以确保余生无忧。试图精确地检验出一个CEO所需要的一系列素质或者技能是很难的。你无需具备世界级领导人的性格或机会,但你可以从他们的先见之明中悟出新的契机,从他们的成功经验的学习中实现理想的谋略与勇气,效法他们成就非凡的领导特质。

首先,什么是CEO?CEO和董事长、总裁有什么区别?我们大家多这些问题都是似是而非,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也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引来了许多外来词,大家在用,也不知道用的对还是不对?如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兼CEO,它们三个是不是同一个职位?事实上,西方的President在大部分时候与中国的总经理是一回事情。总经理可以翻译成“President”,也可以翻译成GeneralManager,但后者在西方企业中不是一个常见的职位。但中国企业经常同时设立总裁和总经理,如果把总裁翻译成President,总经理就应该翻译成CEO。President和CEO在西方企业里经常合二为一(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当中),即我们所说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你称呼他President或CEO都无所谓;你也可以在礼仪场合称呼他为President(强调身份和地位),在工作场合称呼他为CEO(强调执行权和责任)。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带领团队打硬仗,却不容易留住核心员工?面对巨大的决策压力和市场挑战,哪一类管理者更容易带领团队走向成功?在一个跨国企业中,什么样的人才更胜任跨文化管理的工作,带领企业完成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张一老师与您分享一个小故事——

一个人到花鸟市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有:这只鹦鹉会两种语言,售价300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着:这只鹦鹉会四种语言,售价600元。到底该买哪一只呢?这两只鹦鹉都是毛色光鲜,模样可爱。他想啊想啊,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他忽然发现,不远处还有一只鹦鹉,忙走过去。他看到这是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精神不振,但奇怪的是,这只鹦鹉的价格标签上竟写着1200元。于是,他赶紧将老板叫来问:“这只鹦鹉难道会说八种语言?”

店主说不是。这人就有些不解了:“它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为什么会值那么多呢?”店主回答道:“因为它能指挥另外两只鹦鹉高效干活,是„老板‟。”鹦鹉老板在语言方面并不如另外两只鹦鹉,但它却可以指挥它们高效工作,这就够了。管理者并不需要样样都行,但一定要具备综合领导能力。

事实确是如此,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初期所打的几次败仗,都是他本人亲自指挥的。可见曾国藩本人的临阵指挥能力并不高,他对此也很有自知之明,所以后来凡是重大的战役,他都会尽量避免亲自指挥。就连1863年到1864年湘军在攻打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时,他都没有亲临前线。但没有站在战争的最前沿并没有影响到曾国藩的威信。湘军将帅,自胡林翼以下,即使与他地位差不多的,都对他毕恭毕敬,或始终尊他为主帅,或把他当做是自己的老师。如才华横溢、心高气傲、成就卓著的李鸿章就一辈子都对曾国藩非常敬崇:过去我跟过几位大帅,糊糊涂涂,不得要领;现在跟着曾帅,如同有了指南针。中国诸葛智囊顾问诸葛道熹:毛泽东也是如此,很多将领最爱跟随毛主席,为什么?杰出的领袖有超常的领导能力——就是北斗星、指南针啊。

作为CEO,要具备这些方面的素养:

对事业聚精会神

一个好的CEO眼光独到,有着卓越的优势,专心致志于能使他与众不同的事情。如果他能拨开迷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司面临的核心问题,人们肯定会服从。

推销能力

CEO们整个时间都在兜售一些东西——向职员,向投资者,而且推销主张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果你尚无推销背景,就需要训练你的说服能力。

金融眼光

财务总监负责处理财务技术问题,但作为CEO,就应该能读懂数字,明了数字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对下一步的走向作出决策。这不仅包括预算,它还要求考虑到赢利能力。他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关注利润平衡表。

策略能力

策略是你所在的公司在该领域的竞争力,上乘策略能助你领导公司在该领域或相关领域立于不败之地。策略的宏观还是微观取决于你和你公司的抱负有多大。

驾驭变化的能力

带领公司驾驭变化,跟领导一个部门是一个道理,但可能困难得多。你的行为需更为大胆,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如同演电影不同于在舞台上当众演出一样。你还需要树立榜样,选择高级的队伍,而且确保他们能适应你,影响职员,克服困难。

领导能力

这需要能量和热情。你需要有一种如同神谕的感觉,既能激励自己,又能启发他人。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卓越的眼光相对于空洞的说教更为重要。

机智和人格的力量

卓越的CEO知道什么时候需要运用逻辑思考,什么时候要相信直觉。他们知道审时度势,什么时候需要任其自然。他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管理,什么时候又需要引导。

那么,假设你有了以上一些素质,而且你已经实现了你的抱负,那么身处绝顶时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Ogilvy Europe在访问了30名CEO后新近编辑的一份有趣的报告描述了这一群体。这是一个思考问题成熟,有时又常常陷入困惑的群体,这是一个能冲锋陷阵,啸叫前行的个体组合,像Ogilvy Europe主席迈克·威尔逊(Mike Welson)所言:“事情搅得他们夜不能寐,这只能养成他们的个人表现,而无助于商业才能。”

事实上,极少数CEO为获得CEO处心积虑地作过准备。30位CEO中,只有两位坦承他们对CEO这一角色梦寐以求。混到CEO这一档后,他们首先惊异的是纯粹的等级和复杂性。报告写道:“从这一点上来说,当初成为一个CEO有点类似亲缘关系——没有太多的先天指引,或者后天的培养来帮助你实现这一梦想,有的只是你要成为自己的一份责任。”

还要有以下几种能力:

1、学习力

与学历不同,学习力指的是学习的能力。学历高不代表学习力强,学习力强的人学历不一定高。浙江的很多老板学历不高但学习力超强,这也是他们取得成就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速,要想不被淘汰必须拥有快速的学习力。CEO作为企业的领航人,必须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战略、用人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的准确性是建立在对环境洞悉的基础上。学习力的缺乏将使CEO失去洞察环境的机会与敏感度,从而失去战略调整以及策略变化的最佳机会。

2、抗压力

在企业重大决策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明朗、时间的短暂性、事态发展的急迫性以及对未来的不可知,任何一个决策都有可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可能是致命性的。与此同时,CEO决策必须顾及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激烈的冲突。CEO承担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我想创过业的朋友都会有非常深的体会。CEO能否在较强的压力下保持正常的状态对于决策的准确性是非常关键的。抗压力已经成为CEO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3、读人力

CEO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比如战略的确定、团队的配置以及制度的制定,将自己不应该做的事情授给下属,而不要学诸葛亮的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状态。要想使授出去的权力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是CEO没看错这个人,一旦读人发生错误,授出去的权力根本就不会发生作用甚至对企业产生致命性的影响。除了管理需要读人外,与外界的利益相关者比如经销商、供应商、媒体、政府等等打交道更需要读人的能力。因此CEO必须发展出独特的、有别于他人的读人体系以确保自己不被“瞎了眼”!

4、沟通力

很多时候隔阂、冲突、矛盾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沟通力度不够、沟通渠道不顺畅、沟通的双方耐心不足等等。CEO负责战略的制定,但要想有好的结果产生,必须依赖全体员工的努力。要想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CEO必须让全体员工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以及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与此同时,CEO不能高高在上,应积极倾听员工的声音包括创造倾听的渠道、提高倾听的能力与技巧等来了解员工的各种需求。

总之,CEO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从最底层一步步走过来的,就算不是这样也是自己一点点的努力争取来的,所以不要小看了上面那几点。虽然在大家看来都是小事情,但综合起来就是一个CEO所必备的素养和能力。所以,能做CEO的肯定异于常人,但也确实是常人,所以要提高自己的领导素质,争取做个合格的CEO。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崭新而永不褪色的话题。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法和学习方法。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可以说学科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了,另外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越来越趋向于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

“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资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地方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思不仅是为了发挥资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思。是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全面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 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资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资讯的能力。

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一样学科的内容通过资讯技术开展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现实、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资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办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办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资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

不一样。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品质的提高。

1、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最有利于创新精英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资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能够实现资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式)。

2、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3、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规定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规定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开展开发。

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开展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规定。在运用这种理论开展教学设计时,应当把资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注意的几个小问题

一、不能绝对取代传统的教学工具

二、不能过分追求信息技术含量

三、不能滥用信息技术

四、不能孤军奋战

五、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不能只有公开课、评优课才注重整合七、不能不总结,不反思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计划

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计划

2014年2月25日

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计划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要贯彻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要在指导上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实践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与学校现有的适应以纸张为载体的印刷时代的教学方式正在被改变,学生与教师一同面对着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平等地享有使用网络资源工具的权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知识和能力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中来,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扩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多思路、多方面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多媒体技术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其优势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可替代的。以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必然趋势。我们不应盲目追求课堂的“现代化”,而应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需求出发,在“用不用”“怎样用”上多思考,真正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独有的、其他手段无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实现优化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措施

1、激发兴趣——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科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往往能使教学的开端更加精彩,对调节课堂气氛、启发学生创造力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看科学知识录像,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欣赏含电脑动画的课件,生动的形象更是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就被

调动起来了,禁不住自己也想动手试一试。如在教学《骨骼》一课时,先播放课件——使学生对骨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兴趣十足。

2、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课堂上适时引导,触发学生创造力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一节好的科学课不应只是教会学生做实验、帮助他们学到自然知识,而是教给他们探究的方法,引导他们主动进行探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课前,可让学生自行提出并思考需研究的问题,老师略做筛选后在课堂上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用投影显示出来,突出探究的重点。让学生提出假设,并在实验小组中讨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中途遇到的非常棘手的问题还可随时通过实物投影反馈给老师和其他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来探究事物、解决问题。实验后,再让学生派代表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报告,汇报实验情况。教师还可随时通过电脑课件显示实验操做过程或提问设疑等。让学生丛中体验探究的快乐、发现的快乐、智慧的快乐。

(2)、课后充分放手,引发学生创造力

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我们应让学生在课堂探究获得知识后,在引导学生将它迁移到生活情境中去,用来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用来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升生活质量。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地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比如这学期六年级的课程要大量应用多媒体,是学生到很多抽象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三、应注意的问题

但是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我认为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利用计算机辅助科学教学,不能忽视实物。

计算机辅助科学教学有很多优点,儿童非常感兴趣。但儿童学习

科学课的第一教材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自然界里的实物。所以,要上好科学课,老师、学生都要在课前去找实物,带到课堂上看。但有些老师认为,这样费时费力、又脏又乱,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上直接放给学生看,既省事又方便。可是,有时电脑中的实物不能完全突出教学重点,看屏幕与拿在手中看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2、利用计算机辅助科学教学,不能忽视动手。

科学是一门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学科,通过探索实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地观察,提高信息的交流水平,对于降低实验难度,推进实验的顺利进行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学生动手实验则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因此,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在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要真正做到“该动手时就动手”。

多媒体电脑的普及给教育变革带来了巨大的契机,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多做一些探索,以适应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更新的课程改革。

第五篇:《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

《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

(要求:全部做完后提交,敷衍了事的将被删除重做)

一、阅读教材,完成下面填空。

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本书作者观点)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出现的新型教学方法。它强调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简单相加。要以(课程)为出发点,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目标

a、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b、完善学习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3、信息素养包括:⑴(信息意识)、⑵(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技能)⑶

(信息评估能力)、⑷(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

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应遵循以下原则:

a、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

b、根据(教学对象、学校实际)选择整合策略

c、根据(学科)的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d、恰当地应用各种媒体,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进行整

合。

e、在教学后期,应该使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品化,并将学习成果发表。

5、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就是教师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将信息技

术与学科课程的内容、结构、资源、实施过程有效结合,最终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能力。

6、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对教师的要求

a.转变(教育观念),学习相关教育理论。

b.具备(各种信息)能力

2、c.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相关知识

d.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评价)方式

7、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分为以下几个“子能力”:(信息

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施能力)。

8、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

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系统,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祝智庭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7 月)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主题发展)为中心,促进学习者

创新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资源的(获取)、(利用)、(加工)、(评价)、(创新)的能力,同时还包括常用教学软件的使用,简单的课件制作,如演示文稿的制作、文字处理、网页制作等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础,只有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操作及应用能力,才能做到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几的整合。

10、互联网教育信息资源分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

验室主任蒋鸣和老师,从数字化教学视角出发,将教学资源分为五

类,即:(教学材料)、在线展示、学习活动、网上游览和(项

目合作学习)

11、对网上资源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a.(内容)。b.形式。c.(时间)。

12、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

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

目标)。

14、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这是教案设计的始点。

(2)对(学情)的预测能力,这是教案设计的基点。

(3)制定最佳(教学策略)的能力,这是教案设计的中心环节。

15、“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

略”、“自我反馈教学式教学策略” 这些都属于(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

16、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施能力最关键的就是正确地选择和应用

(信息化教学模式)。

17、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理科课在整合时多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文科多用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

(2)理科课的学生实验必须要学生动手,不能轻易用信息技术代替。在学生的实验课上,信息技术应该属于(辅导)地位。

(3)实施网络条件下自主学习时,要考虑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强化学习前的任务布置和学习后的讨论总结。

18、主题探究学习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在目前的整合实践中,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的方式去获取知

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9、网络主题探究(Webquest)关注的重点是信息的使用,即学生

通过网络来寻求解答某个问题的相关材料、解决方案或者技术支持

等等,网络主题探究(Webquest)实质是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任

务驱动)的学习方式。

二、通过课程学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

合的理解。(不要空乏地说几句理论,结合对理论的理解说出你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答:要以课程为出发点,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教师和学生都要正确对待信息技术,就像投影仪、黑板、粉笔、铅笔一样,成为一种常用工具。我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结合本书中的理论,努力培养信息素养,把信息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比如:在化学教学中我经常把一些网上与化学有关的内容复制下来经过剪裁,然后把剪裁下来的内容链接到多媒体课件中,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其受到了很好学习效果。

三、根据教材提供的《网络环境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结合自己所教学科

内容,完成一节课程的网络环境下教学方案设计。

答:教学题目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1.通过参加环境教育活动,学习医学环境知识,增强黄鲸保护

意识,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 学生组织

学生分析高中二年级

学习环境选择局域网 宽带

学习资源选择多媒体计算机 大屏幕 投影仪 自备软件、资料、图片

学习内容说明以世界环境日引出环保主题,然后介绍当代环境污染的主要方

面,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学习评价学生对环抱的认识。

下载你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师生分别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2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你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师生分别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