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手册检查小结
教学手册检查小结
本学期对我校全体教师的教学手册进行了检查,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本学期研究的专题、复习计划、提高教育教学的措施、期中期末教学质量分析、教学经验总结、集体备课等项。从检查情况看既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发扬的优点,也一定程度的存在着不足。具体情况如下。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按照学校要求认真的填写手册,手册填写齐全、详细。
2、个别教师在手册中提出具有典型性,有探究价值,有讨论深度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符合教学规律,思路清晰,切实可行。
6、多数教师都能够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复习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
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别教师教学手册的字迹较为潦草,不能很好的反应填写状况。
2、个别教师手册填写内容空泛,不能很好的用于指导教学。
3、还有的个别教师在教学经验反思项有雷同的地方,不能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实事求是的进行总结反思,教学工作比较盲从,没有实在的价值。
4、个别教师在学困生辅导项填写简单,辅导形式单一,后进生变化不明显。
5、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措施项有的教师理解不准确,填写的是本学期的知识点,而不是教师自己应该采取的办法。
6、在本学期研究的专题项有的教师没有围绕我校的差异教学——《课中对方法手段调节机智的研究》来进行探究。
解决办法:
1、要增强检查的力度,按照教学制度要求进行检查和考核,加强指导性检查,坚持经常。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对教师进行业务辅导,开展教学讨论活动,使教师会写提高措施,明确自己一学期教学重点是什么,取得了那些成功和不足,2、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扎实进行,按照学期初计划来安排,并要注重过程管理,努力使同学科教师都参与。
3、组织教师观看名校名师的观模课,学习其长处,找自己的不足。组织教师参加市县各级教学活动,亲身感受他们的教学风格。
高庄小学教务处
第二篇:校本研修手册检查情况小结
三月份校本研修手册检查情况小结
一、优点:
大部分教师能够按照要求认真书写校本研修手册。各个项目能够按时完成并书写。表现突出的教师有:孙亚秋、李志梅、董红玲、闫琳琳、李克娟、丛艳玲、张静、刘玉英。
二、不足:
1、学习感悟,只有学习,没有感悟,个别科任教师连学习内容也没有;
2、个别教师听课笔记无日期,无评语,过程简略。
3、教学随笔,大部分教师在摘抄,而不是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亲身经历的实事。
4、课题研究没有实效,只是应付了事,进度超前,本应一学期的工作,一个月都完成了,违背了规律。
6、个别学年师训试卷取、送不及时。
三、改进意见:
希望同志们能够对号入座,继续发扬优点,查找不足,使我们的的工作不断进步;使我们的劳动有价值。
第三篇:检验检查手册
合肥市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医技组检验检查手册
一、临床检验组检查人员及安排
1、临床检验检查组由1人组成,检查时间为二天。
2、检查范围:检验科、发报告的临床实验室及被追踪到的相关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
二、时间安排
1、第一天上午:先集中听取汇报,汇报会结束后,查阅各类文件。主要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SOP和记录表单。检查过程中应重点了解文件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覆盖面等,并抽查2-3名技术人员,了解其对质量体系文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第一天下午:现场检查。参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和安徽省卫生厅转发的《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中的评价要点逐项检查,并做记录。
3、第二天上午:相关科室和部门的追踪检查和补缺补差,按照标准完成全部检查项目。
4、第二天下午:汇总检查情况,并进行评分,撰写检查总结。
三、检查内容
卫生部印发的《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第四章 第十五条款 《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以及 第六条款《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相关内容。
四、检查方法
参照《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中的评审要点,按《合肥市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方法》(临床检验)各条款要求,采取问、听、看、查阅文件、现场检查和追踪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以下所有检查内容。4.15.1.1 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
1.查医院所有实验室分布,抽查临床科室小实验室; 2.提供检验项目一览表供检查;
3.提供近两年开展的新项目,以及新项目应用相关的病历; 4.根据检验项目一览表,对照医院临床科室的诊疗病种进行检查;
5.查服务协议及合作单位资质,合作项目的质量保证文件(室内质控,室间质评)。
6.近两年开展的检验新项目一览表,每年至少1项; 7.每季度提供临床标本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8.查近两年向临床科室通报细菌耐药情况信息记录; 9.查近两年对项目设置合理性征求意见记录,及改进实例。4.15.1.2 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1.现场查急诊化验室;
2.提供检验项目一览表以及征求临床科室意见记录; 3.急诊项目报告时间对外公示,接受监督。
4.急诊化验室需开展尿常规、便常规、脑脊液、胸腹水等常规检查;
5.随机抽查10份化验单,了解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报告。6.现场检查检验结果登记; 7.查近两年临床满意度调查表。
4.15.1.3 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标准的要求
1.查检验项目一览表,与卫生行政部门准入范围比较; 2.现场随机抽查1~2项仪器、试剂三证;
3.现场随机抽查2~4项检验项目收费,并与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进行对照; 4.现场提问1~2名工作人员。5.查职能部门督查记录;
6.随机抽查1~2个检验项目方法学验证及评价记录。7.现场随机抽查; 8.现场随机抽查。
4.15.1.4 有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1.查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2.查近两年所开展的新项目资料,包括:相关参考文献、临床专家意见、临床意义评估、开展项目所具备的条件(人力、设备、空间)评估、开展新项目所需的设备和试剂三证、收费备案资料等。
3.查新项目实施后评价记录; 4.查职能部门监管记录。
5.至少有1份完整的资料(包括申请、审批、应用评价等)。4.15.2.1 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1.有文件规定科主任为实验室安全责任人; 2.查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及安全准则; 3.查安全记录;
4.查培训记录,现场提问1~2名工作人员。5.有文件规定科室安全管理员; 6.查上安全相关活动记录。
7.查近上记录,包括安全检查及相关会议记录。4.15.2.2 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分区并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以避免交叉污染
1.现场检查实验室分区、生物安全等级标志;
2.现场检查工作流程(包括人员流程、标本流程和污染物流程)。3.现场检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HIV初筛实验室门禁装置; 4.查职能部门监督检查记录。5.现场检查;
6.以上各项检查无违规。
4.15.2.3 实验室配置充分的安全防护设施 1.现场检查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情况; 2.现场检查洗眼和冲淋装置,并试用; 3.现场检查生物安全、防火防爆等警示标识; 4.现场检查放免分析安全措施;(如有放免分析)5.查相关人员安全培训记录。
6.根据具体岗位,有文件明确规定个人防护要求,根据规定,现场检查执行情况; 7.现场检查;
8.检查消毒设备定期检查维护记录。9.查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4.15.2.4 有消防安全保障
1.查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 2.现场检查储藏室、储藏柜;
3.科室有文件规定指定消防安全管理员; 4.查灭火器检查记录;
5.现场检查安全通道,保证畅通。6.查定期检查记录; 7.查整改实例记录。
8.现场抽查1~2名工作人员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情况,查消防演习影像记录。
4.15.2.5 实验室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并详细记录处理过程 1.查应急预案;
2.现场抽查1~2名工作人员了解应急措施及处置流程情况。3.查培训记录及演练影像及文字记录。
4.查职业暴露处置登记及随访记录,及改进措施。
4.15.2.6 实验室制定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并保留各种消毒记录。定期监控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
1.查不同环境和岗位消毒措施规定及实施记录; 2.查消毒用品有效性定期监控记录; 3.查标本溢洒处理流程; 4.现场抽查1~2名工作人员。5.查消毒记录;
6.查消毒用品(如紫外灯)监测记录; 7.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记录。8.有改进消毒管理的实例。
4.15.2.7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置符合要求 1.查废弃物、废水处理流程文件及处理记录。
2.科室有文件规定废弃物处理责任人,查定期检查记录; 3.查职能部门监管记录。
4.有至少一年的完整记录,无污染事件发生。
4.15.2.8 实验室应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督。(可选,县医院必选)1.查微生物菌种管理规定和流程; 2.微生物实验室有明文规定菌种管理人。3.有菌种使用记录;
4.有菌种遗漏、误用、感染应急预案; 5.有职能部门监管记录。
6.有至少1年的完整记录,无意外事件发生。4.15.2.9 实验室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1.查管理制度; 2.查化学危险品清单;
3.现场检查储存地点和使用记录; 4.查应急预案;
5.现场抽查1~2名工作人员对制度和预案的知晓率。6.查职能部门监管记录。
7.制度、预案、记录齐全,有持续改进实例。4.15.3.1有明确的临床检验专业技术人员资质要求 1.查医院对检验人员资质与能力要求规定文件; 2.查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人员培训上岗证。
3.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检验人员培训上岗证;(如有)
4.查生化室人员名单和上岗证;
5.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人员名单和上岗证。(如有)
6.查检验科负责人职称复印件。
4.15.3.2 不同实验室组织有针对性的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对通过考核的人员予以适当授权
1.查岗位培训、考核记录,及不同岗位授权记录; 2.查质量控制和结果解释人员的资质和授权。3.随着岗位变动,实行动态授权; 4.查职能部门督查、评价记录。
5.有至少一年的完整记录,科室人员现从事的岗位与授权相符。
4.15.4.1 保证每一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随机抽查1~2项检验项目的量值溯源、校准验证、能力验证资料。
2.随机抽查1~2项检验项目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资料。3.查质量控制目标文件,抽查1~2项检验项目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结果并与质量控制目标比较。4.15.4.2 严格执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 1.抽查10份化验单;
2.查报告单审核人员是否是有资质的授权人员。3.查标本验收标准; 4.查不合格标本记录;
5.查复查标准、复查制度及复查记录。6.有整改措施和实例。
4.15.4.3 检验结果的报告时间能够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 1.对各检验项目有明确的报告时限,并公示; 2.查报告时间评估记录; 3.查特殊项目清单及报告时间。
4.临检常规项目门诊病人≤30分钟,住院病人<1个工作日出报告;
5.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出报告; 6.微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 7.时限符合率≥90%。8.查科室自查和改进记录。4.15.4.4 检验报告格式规范、统一
1.随机抽查10份报告单,检查内容:格式、检验项目名称中英文对照、报告单位、参考范围、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标本采集时间、结果报告时间、双签名等。2.查科室自查、反馈、整改记录; 3.查职能部门督查记录。4.抽查的10份报告单全部符合要求。4.15.4.5 实验室与临床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 1.查沟通制度及沟通记录; 2.查新项目宣传资料及记录。
3.查与临床沟通、接收咨询及开展培训记录。4.查会议记录。
4.15.5.1 有管理试剂与校准品制度,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合法 1.查试剂与校准品管理制度;
2.科室有文件规定专人进行试剂和校准品管理。3.试剂与校准品三证齐全;
4.查医院试剂采购途径及出入库记录; 5.查试剂及标准品使用记录。6.抽查试剂、校准品三证;
7.查近一年室内质控记录及失控原因分析。
4.15.6.1 由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制定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和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1.查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及职责及分工; 2.查工作计划及实施记录;
3.查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SOP和记录表格;
4.查定期量化评估记录;
5.现场随机抽查1~2名工作人员,了解对岗位履职要求。6.现场检查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是否能监控分析前、中、后关键流程。
7.质量体系文件运行至少1年,有完整的记录和持续改进实例。4.15.6.2 有完整的标本采集运输指南.交接规范,检验回报时间控制等相关制度
1.查标本采集运输指南是否完整、可行;
2.查标本接收、拒收标准和流程及标本接收和拒收记录; 3.查相关记录对标本是否能进行全程跟踪,根据报告单查TAT; 4.查各实验室标本处理、保存和废弃记录,查冰箱温度记录; 5.查培训记录。
6.查临床标本标本采集、运输监管记录; 7.查整改落实实例。8.查标本接收和拒收记录; 9.查标本交接记录。4.15.6.3 常规开展室内质控 1.查开展室内质控项目一览表; 2.查室内质控记录; 3.查室内质控规则; 4.查室内质控报告;
5.查室内质控重点项目流程及记录。6.查质控小组对室内质控评估记录; 7.查失控原因分析、处理记录及预防措施。8.有至少1年完整的室内质控记录; 9.查失控分析报告和持续改进实例。4.15.6.4 参加室间质评或能力验证活动 1.查参加全省室间质评记录; 2.查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一览表; 3.提供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清单;
4.查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的替代评估方案及评估记录。5.查参加全省室间质评记录。4.15.6.5 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1.查检验项目、检验仪器SOP文件; 2.仪器、试剂和耗材三证齐全;
3.对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有定期校准记录。4.有文件规定每一台大型仪器的专门负责人; 5.查仪器校准、维护保养记录。6.对照SOP现场检查、询问操作程序。
4.15.6.6 所有POCT项目均应开展室内质控,并参加室间质评 1.查POCT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记录。2.查定期比对记录、比对报告;
3.对超出允许偏倚范围的仪器有校准、纠正措施和记录。4.查临床科室POCT仪器的比对情况。4.15.6.7 实验室信息管理完善 1.有LIS系统,并与HIS联网;
2.信息系统可以对标本、试剂、耗材进行全程管理。3.现场检查报告单自助打印系统; 4.现场检查标本条形码管理。5.现场在线查询近3年实验室数据。
3.6.1.1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
1.查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2.查“危急值”项目表;
3.现场随机抽查2人,了解对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的熟悉程度。
4.查与临床讨论及征求临床意见记录,有无总结、分析和完善制度、工作流程及项目表。
5.查职能部门评估记录,能否体现持续改进。3.6.2.1 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1.查科室2人对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是否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
2.现场查资料的完整、规范、记录信息的准确和报告、处置、追踪的程序正确,接收报告者、处置者的复核、签名及时间正确。
3.有处置记录和反馈。
4.现场演示信息系统能否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是否有网络监控功能,保障危急值报告、处置及时、有效。
五、检查要求
1、检查资料要求为卫生部2012版标准颁布以后评审周期内的全部资料。
2、不进行现场评分,只记录现场检查情况。
3、注重质量的持续改进。
六、追踪检查内容和方法
1、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保证每一项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报告时间满足临床诊疗需求,报告单格式规范统一。
2、危急值登记与报告
3、备注:追踪检查只是为了简化检查流程,流程图中未覆盖的内容需另行检查,最终评分以2012版标准中的评价要点为准。
第四篇:安全检查手册[推荐]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检查手册
目
录
第一章
安全检查概述
第一节
安全检查的重要性
第二节
安全检查的法定职责
第三节
安全检查的基本形式
第二章
安全检查基础技术
第一节
事故隐患
第二节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第三节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第四节
重大危险源辨识„„
第五节
隐患整改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第三章
主要行业、设备设施和场所安全检查基本知识、要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用电安全检查基本知识
消防安全检查基本知识
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基本知识 机械安全检查基本知识
第五节
建筑安装施工安全检查基本知识
第六节
锅炉安全检查基本知识
第七节
露天矿山安全检查基本要点
第八节
加油站安全检查基本要点
第四章
职业卫生、现场管理、预案和规程安全检查基本知识、要点
第一节
职业卫生安全检查基本知识
第二节
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检查基本要点
第三节
高危行业安全评价和重要设备检测检验
第四节
应急预案和演练
第五节
标准、规程、规范
第六节
有关单位、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要求
第五章
特种作业、安全装置和防护用品安全检查要点
第一节
特种作业
第二节
安全装置
第三节
警告装置
第四节
安全标志
第五节
安全色
第六节
劳动防护用品
第六章
企业危险点的控制管理和安全检查要点
第一节
危险点控制管理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
危险点的确定与分级
第三节
危险点的控制管理和安全检查要点
附:我市有关安全生产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一、温州市民居企业安全生产五项基本条件
二、温州市小型企业安全生产六项基本条件
三、温州市危险物品使用单位安全生产七项基本条件
四、温州市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整治标准
第一章
安全检查概述
第一节
安全检查的重要性
一、安全检查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个企业,管生产必须要管安全,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必须要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其中安全检查是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安全检查,是指对生产经营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和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查证,以确定隐患或有害和危险因素、缺陷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有害和危险因素,确保生产安全。
“细节决定成败,事故来自隐患”。安全检查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安全生产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安全检查工作都有明确规定,如“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安全生产法》第17 条)、“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态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安全生产法》第38条)、“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的整改”(《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15 条)、“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制止和查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18 条)等。
二、安全检查是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
安全检查是一项综合性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针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也可以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设备、环境等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进行专项安全检查。通过安全生产检查,可以发现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以便有计划地制定纠正措施,保证生产的安全。
无数事实证明,有效的安全检查是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秩序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企业防止事故、减少职业病的有效方法。
三、安全检查是各级政府和安监部门的法定职能
《安全生产法》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处理”(《安全生产法》第 53 条)、安监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法》第 56 条)。《浙 江省安全生产条例》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和协助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36 条)。由此可见,安全检查是各级政府和安监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各级政府和安监部门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和好转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手段。
第二节
安全检查的法定职责
一、职权
《安全生产法》第 56 条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行使以下职权:
1、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
2、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3、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4、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十五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36 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对本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况实施监督管理,行使以下职权:
1、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
2、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当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
3、对检查中发现的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建议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答复。
4、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排除;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改正的,应当报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5、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责令排除的同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并报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和协助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57条规定: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19条规定条件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实施行政处罚。
二、要求
《安全生产法》第58条规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必须出示有效的监督执法证件;对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应当为其保密。
《安全生产法》第59条规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作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拒绝签字的,检查人员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法》第60条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应当互相配合,实行联合检查;确需分别进行检查的,应当互通情况,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其他有关部门并形成记录备查,接受移送的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37 条规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检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监督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应当形成书面记录,并存档备查。
第三节
安全检查的基本形式
一、安全检查的类型
安全检查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
1、定期检查
定期安全检查,一般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形式来实现的。检查周期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如次/年、次/季、次/月、次/周等,一般是企业每年进行 2~4 次,车间、科室每月至少一次,班组每周、每班次都应进行检查。定期检查面广,有深度,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经常性检查
经常性安全检查,是采取个别的、日常的巡视方式来实现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预防检查,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专职安全人员的日常检查应该是有计划的,并且对重点部位
是周期性的进行。
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 季节性安全生产检查,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季节的自然特点,按事故发生的规律,对易发的潜在危险突出季节性的重点问题进行检查,如春季查防霉、防潮、防漏电,夏季查防暑、防汛、防雷电,秋季查防火、防爆,冬季查防冻保温、防火、防煤气中毒等季节性突出问题。
节日前由于职工过多考虑过节,精力分散,容易造成事故,要对防火、机械电气设备设施、仓库、材料堆放封存等方面进行综合检查。节后要进行安全生产意识、遵章守纪和安全生产条件的检查。
4、专业(专项)安全检查
专业安全检查,是对危险性较大的特种作业、特种设备、特种场所等,进行检测检验方面的管理性和监督性安全检查。专项性安全检查,是对某个专项问题或在生产经营中存在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的单项安全检查。
二、安全检查的内容
安全检查一般是查五方面:
1、查思想
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规程的理解和贯彻的情况。
2、查管理
检查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和档案是否健全,安全教育、安全技术措施、伤亡事故管理的实施情况。
3、查隐患
通过检查劳动条件、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施是否符合要求,以及职工在生产中是否存在不安全行为和事故隐患。
4、查整改
对已经发现的隐患及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是否已经采取了措施,效果如何。
5、查事故处理
对发生的事故企业是否及时报告、认真调查、严肃处理,是不是按“四不放过”的要求处理事故,有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安全检查的重点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
1、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13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符合10 个方面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1)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等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2)生产经营场所和设施、设备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要求。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并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4)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
(5)在有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6)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 用品。
(7)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8)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9)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特种作业人员依法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
(10)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2、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主要指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每个企业都要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落实到位。《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15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共有 11个方面的内容:
(1)安全生产工作例会。
(2)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
(3)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的整改。
(4)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
(5)危险作业的现场管理。
(6)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
(7)安全生产责任和奖惩。
(8)安全生产台帐的管理。
(9)应急救援措施。
(10)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11)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内容。
3、重点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的现场安全状况(1)易造成重大损失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剧毒品、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运输设备、冶炼设备、电气设备、冲压机械、高处作业。
(2)易发生工伤、火灾、爆炸等事故的设备、工种、场所及其作业人员。
(3)造成职业中毒或职业病的尘毒点及其作业人员。
(4)重要危险点和有害点。
(5)国家规定必须强制性检验检测和检查的项目。
三、安全检查的方法
1、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是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常有安全管理人员作为检查工作的主体,到作业场所的现场,通过感观或辅助一定的简单工具、仪表等,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的定期检查。安全检查人员通过这一手段,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纠正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常规检查完全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检查的结果直接受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影响。因此,对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要求较高。
2、安全检查表法
为使检查工作更加规范,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常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SCL——Safe Check List),是事先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并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就叫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制止违章行为的一个有力工具。
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需查明的所有可能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每个检查表均需注明检查时间、检查者、直接负责人等,以便分清责任。安全检查表的设计应做到系统、全面,检查项目应明确。
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主要依据:
(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2)国内外事故案例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有关经验。
(3)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4)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法规和新标准。
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 2004 年 5 月编著出版了《安全生产检查导则》(电力出版社),该书分11 个部分,包括了机械、化工、建筑等 11 个行业的安全检查表,我们在实施安全检查时可以结合使用。
3、仪器检查法
机器、设备内部的缺陷及作业环境条件的真实信息或定量数据,只能通过仪器检查法来进行定量化的检验与测量,才能发现不安全隐患,从而为后续整改提供信息。因此,必要时需要实施仪器检查。由于被检查的对象不同,检查所用的仪器和手段也不同。
四、安全检查的程序
1、安全检查准备
(1)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
(2)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
(3)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危害的情况。
(4)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
(5)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
(6)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
(7)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分工等。
2、实施安全检查
实施安全检查就是通过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检查、仪器测量的方式获取信息。
(1)访谈
通过与有关人员谈话来了解相关部门、岗位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
(2)查阅文件和记录
检查设计文件、作业规程、安全措施、责任制度、操作规程等是否齐全,是否有效;查阅相应记录,判断上述文件是否被执行。
(3)现场观察
到作业现场寻找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事故征兆等。
(4)仪器测量
利用一定的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对在用的设施、设备、器材状况及作业环境条件等进行测量,以发现隐患。
3、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掌握情况(获得信息)之后,就要进行分析、判断和检验。可凭经验、技能和教训来分析、判断,必要时可以通过仪器检验得出正确结论。
4、及时做出决定进行处理
做出判断后,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采取措施的决定,即下达隐患整改意见和要求,包括信息的反馈要求。
5、整改落实
通过复查整改情况,获得整改效果的信息,以推进安全检查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安全检查。
2、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有什么规定。
3、为什么说安全检查是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
4、为什么说安全检查是各级政府和安监部门的重要职能。
5、《安全生产法》第 56条规定,安监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有哪 4 条安全生产检查的职权。
6、《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36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实施监督管理时,有哪 5 条安全生产检查的职权。
7、《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57条规定,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可以委托什么机构实施行政处罚。
8、《安全生产法》第 59条规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在执法检查时,要做好哪些工作。
9、《安全生产法》第 60条,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有何规定要求。
10、一般来讲,企业定期的安全检查周期如何确定。
11、每个季度安全检查的重点各有哪些。
12、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查哪 5 个方面。
13、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查哪 3 大部分。
14、《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13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生产要求共有哪 10 个方面。
15、《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 15 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共有哪 11 个方面内容。
16、危险性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都有哪5 方面。
17、什么是安全检查表。
18、安全检查有哪 5 个程序。
19、在实施安全检查过程中,是通过哪4 种方式获取信息的。
第二章
安全检查基础技术
第一节
事故隐患
隐患,是指隐藏的祸患,即隐藏不露、潜伏的危险性大的事情或灾害。
事故隐患,是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归纳为 21 大类: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其他类隐患等。
在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中,要注意检查以下较普遍存在的事故隐患: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主要有 11 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中人的主要直接原因。
1、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错误。
2、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有干扰和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9、忽视个体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使用或未能正确使用。
10、不安全装束。
11、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接触和处理错误等。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
主要有 4 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中物的主要直接原因。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作业环境不良。
三、管理上的缺陷
主要有 7 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中管理上的主要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缺陷。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或者不健全。
6、没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或者不健全。
7、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经费不落实。
第二节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一、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辨识的基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 6 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
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它缺陷。
2)防护缺陷
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它防护缺陷。
3)电
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它电危害。
4)噪声
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它噪声。
5)振动
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它振动。
6)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7)运动物
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它运动物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它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它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
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
作业环境乱、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它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
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它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
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它标志缺陷。
15)其它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
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它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 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它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
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它腐蚀性物质。
5)其它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
细菌、病毒、其它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它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
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它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
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它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
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它辨识功能缺陷。
6)其它心理、生理危险、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
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它指挥错误。
2)操作失误
误操作、违章作业、其它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它错误
5)其它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2、参照事故类别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可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 20 类。
(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
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爆破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 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它伤害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选用哪种辨识方法,要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定。常用的辨识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1)对照、经验法
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类比方法
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1、厂址
从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自然灾害、周边环境、气象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消防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
2、厂区平面布局
(1)总图:功能(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分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朝向、风向、防火间距、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2)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
3、建(构)筑物
耐火等级、结构、防火、防爆、安全疏散、朝向、采光、运输通道等。
4、生产工艺过程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物料)、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等。
5、生产设备、装置
(1)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2)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3)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4)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5)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第三节 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1987 2006 年版),物质的生产、使用、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共5 类,综合归纳如下:
1、甲类
(1)闪点<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2、乙类
(1)闪点≥28℃—<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5)助燃气体(氧化性气体)。
(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的液体雾滴。
(7)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3、丙类
(1)闪点≥60℃的液体。
(2)不属于甲、乙类的可燃固体。
4、丁类
(1)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他用的各种生产。
(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4)储存的难燃烧物品。
5、戊类
(1)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2)储存的非燃烧物品。
第四节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一、重大危险源
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设备、设施或场所,都可称为重大危险源。
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安全生产法》对重大危险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安全生产法》第 96 条规定: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目前,国际上是根据危险、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限量出发来确定重大危险源的。在欧盟的塞维索指令中列出了 180 种危险、有害物质及其限量。我国于 2000 年颁布了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原国家安监局安监管协调司字[2004]56 号文件规定,对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等 9 类重大危险源要进行监管。
重大危险源都要进行安全评估、检测,并按照评估、检测要求采取重点监控。
第五节
隐患整改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一、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不仅是发展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途径。机械化能减轻劳动强度,自动化能减少人身伤害的危险。
本质安全——就是指装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具有包含在内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地说,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失误安全功能(Fool Proof)。
2、故障安全功能(Fail Safe)。
3、上述安全功能应该潜藏于设备、设施或工艺技术内部。
二、设置安全装置
安全装置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以及警告装置等。
三、增强机械强度 机械设备、装置及其主要部件,必须具有必要的机械强度和安全系数。
四、保证电气安全可靠
电气安全对策措施,通常包括防触电、防电气火灾爆炸和防静电等,保证电气安全的的基本条件包括:
1、安全认证。
2、备用电源。
3、防触电。
4、电气防火防爆。
5、防静电措施。
五、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
机器设备是生产的主要工具,它在运转过程中总不免有些零部件逐渐磨损或过早损坏,以至引起设备上的事故,其结果不但使生产停顿,还可能使操作工人受到伤害。因此,要使机器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预防设备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进行经常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六、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
工作场所就是工人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及其它辅助设备对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加工的区域。完善的组织和合理的布局,不仅能够促进生产,而且是保证安全的必要条件。工作场所散落的金属废屑、润滑油、乳化液、毛坯、半成品的杂乱堆放,地面不平整等情况都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七、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必须要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和作业类别,配备具有相应防护功能的个人防护用品,作为补充对策。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事故隐患。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哪 11 类。
3、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有哪 4 类。
4、管理上的缺陷主要有哪 7 类。
5、什么是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6、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哪 6 类。
7、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哪 20 类。
8、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常用的有哪两种。
9、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有哪 5 方面的内容。
10、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几类,说出甲、乙类的物质或生产。
11、原国家安监局安监管协调司字[2004]56 号文件规定,要对哪 9 类重大危险源要进行监管。
12、隐患整改有哪 7 种主要的对策和措施。
13、什么叫本质安全。
第五篇:病理检查手册
合肥市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医技组病理检查手册
一、病理科检查人员及时间安排
1、病理科1人检查,检查时间为一天半。
2、检查范围:病理科。
二、时间安排
1、第一天上午:先集中听取汇报,汇报会结束后查病理科设置、布局、设备、功能和服务项目情况;查人员配备和资质。
2、第一天下午:病理科相关制度与岗位职责情况;查相关流程的知晓率、对医院感染控制和环境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程序与措施;查病理诊断相关制度和执行情况;查为临床提供支持服务和支持下级医院解决病理诊断问题情况;查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与安全指标落实到位与改进制度。
3、第二天上午:进行评分,撰写检查总结。
三、检查内容
1、现场查看:病理科布局,区域划分,专业技术设备配备,消毒设施,废弃有害物的回收,有害品接触人员的体检状况。
2、现场询问:病理科设置,人员配备与职称结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及核心制度以及相关流程,服务项目及其收费,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
3、文字材料:相关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医师资格及主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才培养计划、考核制度及落实情况,病理技术人员资格,规范病理诊断的相关制度与流程,上级医师复查和科内会诊制度及相应记录,病理报告补充、更改或迟发的管理制度与程序,细胞学样本采集及规范化诊断的规范、制度和流程,院际病理会诊相关制度与流程,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沟通制度、流程和记录,支持基层医院的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废弃有害物处理的相关制度、监管和记录(甲醛和二甲苯浓度检测报告、易燃品和剧毒品登记管理制度和监管记录、标本处理的规定和记录),病理操作相关规范与制度、仪器、试剂盒耗材管理的相关规定。
4、检查档案:抽查常规病理申请书与报告,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申请书与报告(开展恶性肿瘤手术的医院必须有),疑难病例报告,病理会诊记录,小活检病理切片(至少每张切片有6点)。
5、追踪检查 追踪检查之一,病理标本及报告的收发管理
选取工作日当天,询问收发室人员相关知识→查看标本、申请单和病理报告的收发交接规程和记录→查看相关人员收取的病理申请单填写是否合格,字迹是否清楚→收取的病理标本是否合格,能否满足制片及诊断要求→收费是否合理(物价局相关规定)。
追踪检查之二,病理标本制片管理
选取工作日当天,询问技术人员相关知识→了解技术人员有无培训,是否考核合格和技术资格→查看标本前期制作是否按照规定执行→标本制作过程中技术人员是否有防护措施→标本制作过程中标本出现意外是否有补救等预案措施。
追踪检查之三,常规病理切片诊断管理
选取工作当日,询问诊断医师相关知识→了解诊断医师有无培训,是否考核合格和执业资格→查看技术室与诊断室是否有核对和交接制度→查看诊断室每个医师是否为一人一台显微镜→查看诊断报告是否有初检、复诊制度→疑难病例是否有科室会诊制度→报告签发是否准确、完整等。
追踪检查之四,术中冰冻病理报告管理(开展恶性肿瘤手术的医院)选取工作当日,查看术中冰冻病理申请单是否合格,有无知情同意和告知情况→冰冻切片制作是否严格按照流程→制片质量→诊断过程中有无与临床手术医生沟通情况→有无签发书面报告,报告的时间→报告完整性(标本接收和报告签发时间、诊断、签名等)。四 检查方法
4.16.1.1病理科/室应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服务项目。凡开展肿瘤手术的医院应具备恶性肿瘤快速病理诊断保障能力。(“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可选)
1.病理科/室设臵满足医院功能任务需要。2.查服务项目。
3.查病理收费服务项目。
4.查委托服务协议(对医院尚不能提供的部分病理学诊断服务项目可与有资质的三甲医院签订委托服务协议,有明确的委托服务形式与质量保障条款)。5.病理科/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4.16.1.2病理科/室应具有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工作场所。
1.病理科/室布局合理,符合生物安全的要求,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划分明确,有缓冲区,有严格的消毒及核查制度。
2.有标本接收室、取材室,有紫外线灯等消毒设备,查消毒执行情况。3.病理科用房面积满足工作需要。4.环境达到安全防护标准。
4.16.1.3病理科有必需的专业技术设备。1.查看各种常用设备(最少不得缺3项)2.病理科医师每人配备双目光学显微镜1台。3.有专用标本存放柜。
4.16.2 从事病理诊断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人员资质符合《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诊断与制片质量符合相关规定。1.查看病理诊断人员配置及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2.抽查2名相关人员知晓并履行本岗位工作职责。
3.病理医师按照每百张病床0.5~1人配备,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按照与医师1:1的比例配备。
4.16.2.2由具备病理学诊断所规定资质的医师从事术中快速病理、常规组织病理、细胞病理.的诊断工作。1.查医师双证及进修证
2.查快速病理诊断医师任职资格(中级以上)。
3.无病理执业证书和非病理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不得出具病理报告,包括细胞病理学报告。
4.有病理科医师人才培养计划,并落实。5.有完善的医师专业水平定期考核制度。
4.16.2.3由具备病理专业资质的技术人员制作细胞涂片、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其质量与时限符合相关规定。(“免疫组化”可选)
1.查技术员的资格证。查制作细胞涂片、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的质量与时限。
2.查从事各项病理技术的技术员的授权书。3.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人员≥90%。
4.对技能培训考核不合格人员,有再培训的记录。5.对授权的工作人员有再评价、再授权。4.16.3 4.16.3.1有医院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程序与措施,遵照实施并记录。环境保护及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符合规定。
1、检查有害气体检测报告(包括二甲苯、甲醛,每年一次)。
2、有害液体回收处理制度和程序(有记录)。
3、分区和洗手溅眼喷淋设施。
4、有害物品登记和管理规范。
5、定期体检(1~2年一次)。
6.查看安全防护用品及职业安全防护资料完整。
7.查院感办的监管职责:定期检查、培训学习和发现问题进行指导改进措施。8.查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有登记记录、上报)4.16.4 4.16.4.1病理诊断应按照相应的规范,有复查制度、科内会诊制度。(★)1.查看规范病理诊断的相关制度与流程(图表)。2.有上级医师会诊制度并签名,并有相应记录。3.疑难病例,应由上级医师复核,并签署全名。
4.查看科内疑难病例会诊制度,并有相应的记录和签字。
5.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活检标本与根治标本在病变性质上的一致或外院会诊结果一致)≥95%:抽查30份病例。
6、查医务处对相关制度的监管和检查情况(医务处质控检查)4.16.4.2病理诊断报告书应准时、规范、文字准确,字迹清楚。
1.抽查不同时期(2)的病理报告(50份):诊断用语规范、准确、完整性;如遇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在病变性质和部位不符时,有无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复审,且记录在申请单上;报告发出时限(5个工作日≥85%);如需进一步检查,有无建议内容
2、过小或挤压的标本处理(急危值)
4.16.4.3 有病理诊断报告补充或更改或迟发的管理制度与程序。1.有病理诊断报告补充、更改或迟发的管理制度与程序: 2.查看延迟报告书
3.查发出补充、更改或迟发病理诊断报告的医师的授权书。4.16.4.4 有保证细胞学诊断规范、准确的相关制度。(可选)1.有细胞学标本采集的相关规范,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查细胞学诊断有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3.查报告时限(2个工作日内),疑难病例和特殊病例除外。4.查病理医师资质,查授权书。
4.16.4.5 建立规范的院际或远程病理切片会诊制度。(可选)查书面文件/协议及相关制度与流程。
4.16.5 临床病理医师能解读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支持服务。支持基层医疗机构解决病理诊断问题。
1.查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随时沟通的相关制度与流程,并落实:电话联系记录本、术中冰冻交流记录和平常与主治医师沟通记录情况(可在申请单上或单独记录本)。
2.至少每季度一次召开临床病理讨论会(病历上有记录)。3.查看临床满意调查表。
4.16.6 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4.16.6.1病理检查的质量管理措施到位。1.检查有无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2.查各种制度文件
3.检查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4.检查有无科室内部全面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的方案与控制流程。5.新技术新项目的审批文件
6.抽查4人(医技各2人)对各种制度的知晓率 7.查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培训教育的制度和流程。
8.对出现安全隐患的事件进行合理的处置、分析原因、评估对临床的影响和日后预防措施(查记录)9.查近3年的质控材料
4.16.6.2 病理检查申请单必须完整填写患者相关的资料,字迹清晰、内容完整 1.随机抽查50份病理申请单:各项填写完整,包括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以往病理检查的结果(病理号)、传染性标本有无注明。2.信息系统方便调取病例资料。
4.16.6.3 有制度保证从病理标本的采集到标本运送到病理科不出现差错,除特别要求外,标本需要10%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液固定
1、查手术室标本离体时间和固定时间的记录、10%中性甲醛固定液的量是否足够(3~5倍)。
2、查病理科有无补充固定、切开固定的记录。
3、查不合格标本的处置方式和记录。
4.有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并反馈责任科室与个人并有记录。5.接诊人员对制度的知晓率95%(提问)。
4.16.6.4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有质控措施和记录
1.主要查核对制度(取材医师与记录医师核对取材病人标本的有关内容)、流程是否合理,取材结束后核对组织块并记录。
2.查病理申请单记录栏目是否规范、完整(30份)(描述完整、规范、取材准确、大小适宜)。
3.取材后标本的保存与处置(要有处置记录)。
4.科室自查、总结和改进的资料记录(质控单和补取情况)。4.16.6.5 常规病理制片应按照相应的规范、有质量控制措施和记录
1、查对制度的执行(要记录)
2、提供常规切片在1~2个工作日限时完成的依据
3、小标本在切片上至少有6个组织块
4、切片优良率(查每天的指控表)≥90% 4.16.6.6 有制度保证术中快速病理(含快速石蜡)诊断的规范、准确(可选,开展恶性肿瘤医院为必选)
1.查术中快速病理的制度和流程(图表)。2.检查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知情同意书(要有患者或其委托人签字)。3.查单个标本的制片时间和报告时间(抽30例,并查10例冰冻切片质量)。4.查冰冻报告的报告形式(要书面)并签字。
5.查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与常规切片病理诊断的符合率≥90%(抽30例)6.查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医师在诊断时与临床医师沟通交流的记录。4.16.6.7 有制度保证特殊染色操作规范(可选)
1.查从事特殊染色的技术员有无岗前培训(要有培训内容、考核记录)以及授权文件。
2.查有无设立阳性对照(可用内对照):抽查PAS和AB染色片各2张。3.查文字记录且将染色片存档2年。4.查特染的制度和流程(图表)。
4.16.6.8 有制度保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技术的规范和准确(可选)1.查从事IHC的技术员岗前培训的证明和授权文件
2.抽查6种抗体的染色片(ER、HER2、p63、SMA、Vim、AE1/AE3)3.抽查2位病理医师询问对不同抗体的表达部位的知晓情况。4.查免疫组化相关制度和流程(图表)。
4.16.6.9 病理实验室仪器、试剂的质控管理制度和完善记录 1.查医工部购买仪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证件)。2.查购买试剂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查病理科对各种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记录;如出现安全隐患,处置的流程;冰箱温度记录。
4.查病理科试剂的登记使用档案。5.有无完整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