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笔记 (7)

时间:2019-05-13 07:5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法笔记 (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法笔记 (7)》。

第一篇:教育法笔记 (7)

第七讲 教师的法律地位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师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育教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的权利:(教学权;科研权;管理权;报酬权;建议权;培训权)第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试验,即教育教学权;第二从事科学眼界,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即科学研究权;第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血液成绩,即管理学生权;第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即获取报酬待遇权;第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学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管理,即民主管理权;第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放声的培训,即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义务:(守法守规;爱国爱生;保护提高)第一遵守宪法、法律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第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租售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敬爱噢鱼教学工作任务。第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一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第四关心爱辉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治理,体质等方敏的全貌发展。第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地址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第六不断的提高思想道德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资格制度是对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教师资格的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必须具备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属于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等学校组织实施。

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等学校,负责认定在本校任职的人员和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认定程序:1提出申请;2受理;3办法证书。

教师资格丧失: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取得教师资格的,上市教师资格。对于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或者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设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教师考核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公正性原则;3准确性原则。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有关教师的法律责任;1刑法:轻伤以上。2违反自然管理处罚条例;3民事责任:主要是经济;4教育局。

第二篇:《教育法》笔记

紫云自治县第三中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程

《教育法》学习笔记

培训时间: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培训地点:学校会议室 培训内容:《教育法》 培训方式:集中学习培训人:章宇川 学时:3学时

第一学时 1、1981年1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正式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9月1日起施行。它的颁行,标志着我国进人全国依法治教的新时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3、《教育法》的颁布和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标志着我国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制定其他教育单行法律均应以《教育法》为依据,4、依法治教的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学校管理秩序和教育教学秩序,为实现学校的宗旨提供保障。(1)依法治教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基础。(2)依法治 教是确保教育战略地位的需要。(3)依法治教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益的需要。总之,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系统的具体体现,是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之 上,以一定的教育法律体系为基础,依据法律来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规范,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和手段。

5、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必依,首先要增强人们的教育法律意识。其次是必须遵守教育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等,要做到正确行使权利,要严格履行义务,要坚决执行教育法中的禁止性规定等。

6、教育法的作用:教育法的社会作用(1)表现在确认和保障教育的社会义性质和方向上。(2)教育法促进和保障教育平等。(3)通过教育法的实施能够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7、教育法的表现形式:(1)宪法中的有关教育的条款、(2)教育基本法律、(3)教育单行法律、(4)教育行政法规(5)、部委教育规章、(6)地方性教育法规、(7)地方政府教育规章等。

8、学校设立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学校审批制度和登记注册制度。审批程序一般包括审核、批准和备案等环节。登记注册制度适用于幼儿园类教育机构。

9、学校的权利:(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最基本的权利。(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 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8)拒绝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0、学校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 的合法权益(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 法接受监督

11、教师的权力:(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称简教育教学权(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 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简称科学研究权(2)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简称管理学生权(4)按时获取工作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 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简称获取报酬待遇权(5)对学校教充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 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简称民主管理权。(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简称进修培训权。

12、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 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 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 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法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学时

1、学生较容易受侵害的权利:(1)学生的受教育权(2)学生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3)学生的人格尊严(4)学生的身体健康权(5)学生的人身自由权(6)学生的通信自由权与通信秘密权。

2、教育法规定的学生权力:(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 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庆的学业证书、学痊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不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3、学生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4、对学生的处分方式有六种:即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

行政处罚对未成年人有什么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5、教育行政法律救济:当教师、学生或学校的权利受到某种侵害时,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请求国家有关机关以强制性的方式来实现其权利,这时他们的权利才是真实的,才能被尊重,这种途径或手段,就是教育行政法律救济。根本作用就是保护教师、学生及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依法行政。

6、教育行政法律救济,是指教育管理活动的相对一方当事人(即被管理者),因教育行政机关或其他管理部门的违法或不当行为,致使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求国家有关机关予以补救的法律制度。

7、教育行政法律救济的途径主要包括:教育申诉、教育行政复议、教育行政诉讼以及教育行政赔偿。

8、教育申诉:作为解决教育行政争议的途径,是教育管理相对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9、教育申诉制度主要包括:教师申诉和学(受教育者)申诉两类。

10、教育申诉的受理机关:A教师如果是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提出申诉的,受理申诉的机关为其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B而受理学生申诉,只有“有关部门”,有可能是学校或所在教育机构的上级主管,也可能是学校指定或特别设立的专门受理学生申诉的部门。

11、教育申诉的范围:一是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二是认为学校或者行政部门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12、教育申诉的处理:(1)教育申诉的处理时限(2)教育申诉的处理决定。

第三学时

1、学校事故:狭义是指因过失或者意外而导致的学生人身伤害;广义的学校事故则将故意导致的学生人身伤害也包容在内,如将教师体罚学生致伤也视为学校事故。

2、学校事故的表现有:

1、学校管理不严造成的事故

2、因学校建筑物存在质量问题造成的事故

3、因学校设施设备陈旧造成的事故

4、体育课和运动会上出现的事故

5、上文化课和实验课时出现的事故

6、劳动和卫生扫除时出现的事故

7、学生之间在校自由活动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出现的事故

8、因食物中毒造成的事故

9、因校内车辆行驶造成的交通事故

10、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出现的事故

3、学校事故发生后,加害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应向受害人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实质是赔偿问题。学校一般依“过错原则”进行赔偿,即有过错应赔偿,无过错就不赔偿。“有无过错”是确定学校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

4、民事行为能力人分为:(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2)限制民事行为能 力人,称部分民事行为能力人或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 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监护人代理。

5、学校订立合同应注意的问题:(1)订立合同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2)合同的内容应全面、明确。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二是标的。三是数量,四是质量,五是价款或者报酬六是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是违约责任八解决争

6、学校有关的犯罪行为:(1)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主要是学校管理人员)的犯罪行为(2)教师的犯罪行为、学生的犯罪行为和其他犯罪主体对学校、师生的侵害所造成的犯罪行为。

7、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可能触犯的罪名:1教育设施重大责任事故罪,2玩忽职守罪

3、贪污罪,4、挪用公款罪,5、受贿罪

6、非法剥夺人身自由罪。

7、招收学生舞弊罪。

8、其他犯罪,如故意杀人罪,过失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伤害罪,强奸罪,诈骗罪,行贿罪等。

8、教师常见的犯罪行为:

1、过失致人死亡罪

2、过失重伤罪

3、故意伤害罪

4、侮辱罪

5、玩忽职守罪,6、强奸妇女和奸淫幼女罪、7强制犯猥亵、侮辱妇女和猥亵儿童罪、8、其他犯罪,如行贿罪、故意杀人等。

9、学生常见的犯罪行为:

1、故意杀人罪,2、故意伤害罪

3、盗窃罪,4、抢劫罪

5、放火罪

6、强奸妇女罪和奸淫幼女罪。

7、其他犯罪,如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寻衅滋事罪、抢夺罪等。

校外人员常见与学校有关的犯罪行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2、寻衅滋事罪,3、故意伤害罪、4、抢劫罪,5、敲诈勒索罪和绑架勒索罪

6、拐卖儿童罪和拐骗儿童罪

7、交通肇事罪

8、其他犯罪,如故意损坏财物罪、诈骗罪等。

第三篇:教育法笔记 (9)

第九讲 教师常用的教育法律救济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由于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这些法规为权利救济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教育法律救济的渠道:1诉讼渠道;2行政渠道;3其他渠道(调节渠道;仲裁渠道)。

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申诉制度和受教育者的申诉制度即属非诉讼意义上的申诉制度。

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在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教师申诉的范围;第一教师认为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第二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第三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教师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提出申诉。

教师申诉的程序:1申诉的提出;2申诉的受理;3申诉的处理。

受教育者的申诉权来源于《教育法》的规定。

教育申诉的范围;第一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与的处分不服的。第二受教育者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人身权利的。第三受教育者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合法财产权利的。第四受教育者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知识产权的。

教育行政复议是指教育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做出该行为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院处理机关提出申诉,受理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做出裁决的活动和制度。

教育行政复议的范围;1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教育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3对侵犯其合法经营自主权不服的;4对不作为违法的;5对违法设定义务不服的。6对行政机关做出的决定不服的。7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教育行政复议的程序:1申请;2受理;3审理;4决定;5执行。

教育行政诉讼,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补救,并有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裁判的诉讼救济活动。

教育行政诉讼的特点:1诉讼专属于管理相对人;2主管机关只能使人民法院;3标的恒定为具体教育行政行为;4被告负有举证责任;5结案方式不适用调解。

教育行政诉讼的程序:1起诉;2受理;3审理;4判决;5执行。

教育行政赔偿制度,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失,依照法律规定,有国家给予的赔偿的法律救济制度。教育行政赔偿制度的特点;1行政侵权主体恒定;2行政侵权行为特定;3行政赔偿主体唯一(教育行政机关);4行政赔偿程序法定。

教育行政赔偿是因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侵权行为而引起,所以教育行政赔偿只能是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时,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引起的。

我国的行政赔偿程序有非诉讼程序与诉讼程序两个部分组成。原则上讲,行政赔偿请求人必须首先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要求,现由行政赔偿义务机关通过行政程序予以解决。

第四篇:《教育法》考试内容笔记

1教育法:国法系一重组部,是有教立权专门机在职范内依教育立程序制可调教育法系,规社主体教行,规社主体教权和教义法规范的总

2教法本质:指内在规定性,是教法作殊法现象内在据,是教育法内必然性系①教法是统阶关教意志现,我国法是以工阶领的民关教的意和益体现②教法有社会性③其内容由一定的物生活件对教活动需要决。

3.教法总原则:依法治教;提高全民族素;依法保教主体合权益;民教育权利平;教活动符社公共利;推进教改革;增加教投入、保费稳源。

4教育法渊源①宪法关教法规范②有关教育的法律③国院关教的行政法规④国院教主部制的行政规⑤地方性教法规⑥地方性教规章⑦司法释和国际公约

我国教育法组成①教育根本法(宪法规)②教育基本法(华民共国教法)③教育主体法④教育活动法(学前教法⑤教行政法

教育法与社主法律体系:是其一独立法律部门。原因①教法调对象是社教育关系②是综用行政、民事、经、刑的多种法手段,对社教权义务系进行法调的法律部门制定有教育法特点的法调体系和方法

教育法与社主道德:道德是一特定的社会现,由社经关决定,受多素影响,评主体行为善恶的原则、标和规。德和法属于社调整体系畴,本质一致,关系①社主德是教法规定国教育的重内容②社主德的原则和规范是教立法的道德基③社德是教法实现的伦道基础④教法的顺运行对于社德目标的实现有重意

教育法与党国政策:①党国教政策是教法的灵魂,有指导作②教法是党和国教政策的规化和法制化③具教政策应符教法的原则和规要

我国教育法特征:①全面和针对性相结②原则和可操性相结③规范和导向性相结

《教育法》立法宗旨:为展教事业,提全民族素,促社物明和精明建设

教育法基本原则①思道教②民族优史文化传与吸人类优成果结③教须符国和社公共利④教与宗教相分离⑤民受教机会平等⑥适社主市经展和社进步⑦汉语言文字

教育基本制度①学校教育制度(学前、初、中和高等教)②九制义教制(1986 ③职教成教④国教考试制⑤学业证书制⑥学位制(11类⑦ 扫除文盲;⑧教督导制和教评估制

法律责任:指行人不履法义或侵他人合权所承法后果;分民事、行政、刑、违宪。构要件①责主体②违行③损结果④因果系⑤主观过错

教育法的违法行及其法责:

①违国规,不按预拨教费,由同级民政府限期拨,严重,对直接和其他责任人,依给予行政处。违国财制财制,挪费,由上级关责限期还,并对直接和其他责任人行处,犯罪依法追刑责

②扰校教学秩,破校财,由公安给予治安管罚,犯罪刑事

③校舍或设施有险,不采措造成严后果,刑责

④违法向校收费,由政府责令退,对直负人依行政处

⑤非法举办学校,由行政部门撤消,收违所得

⑥违国规招学员,由教行政部门责招收的学员退费

⑦招工中徇舞,由教行政部门责退招的人

⑧学校受教者违收费,教行政部责退费

⑨国教考中弊和非法举国教试,由教行部宣无效

⑩违颁学业证,由教行门宣证书无效,没收,收违法所得,严重,取消颁的证书资

⑪侵师、受教者、校合权行造损失,应承民责

教师:指履教育教学责,承教书育、培社主事建者和接人、提民族素使命专业人

教师法立法宗:为保师合权益,建具良德修和业修的师队,促社主教事

教师权利①教育教学活,②从事科研,在学术活中发意③导生学习和展,评生成绩④获工资,享国福利待⑤对校教育教学、管工作提意,参校民主管⑥参加进修

教师义务:①遵法和职德,为人师②贯国教针,执校的学计划,完教学任③对生进思德教④关心生,促生全面展⑤制侵学生合权行⑥提思政悟和教学水平

教师资格:国籍、思德、业务学历

教师聘任制度原则:为双地位平等、公开招、平竞、择录,括招、续、解和辞聘

高校师违教法法律责①故意不完成教学任给教工作造损失;②体罚学生③品行不良

高等教法立宗旨:为发展高教事业,施科兴国略,促物明和精明建

指导思想:马列毛邓

基本原则①高教育事与经建适②励采多形式展高教事③推高教体改革④对少民族高教帮扶⑤公民依享受高教权⑥障高校中的科研、文化活自由⑦面社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⑧励高校间国内外交流

性质:社会主义性质高教①我国高教与社主建密分②育事始在马毛邓指导下发展③高教一切活须持四基原则④高教必持“三代表”

方针:必为社主现建服,与生劳结,使受教者成德、体全展社主事的建接人

高校设立要求:合国高教展规,符国和社利益,不营利.4条件:①有组机构和章程②有数合格师③有教场及设施④经费源

高校权利:①招生②专业设权③教学自主④科研自主⑤海外交流⑥内人管自主⑦财管自主权

校长职权:①拟展规划②组教学活动③拟内部组构的设方案④聘任与解聘教师⑤拟执经费预算案⑥其他职权

学生权利:①参校教活动,用校教资源②勤工俭学、参学生团体活③申奖学金④获公正评价,获学历位证⑤对校处分有异议,提申诉⑥其他

学生义务:①遵法②遵校管制度③完学业④缴学费⑤尊师,养好德和行规范⑥其他

高校学生处分(1)对违法的学生,给予批评教或纪处;程度相适应(2)纪律处分:警、严警、记、留察和开籍(3)开籍处分7形①违反宪法、破团②触国法,刑犯③违治安管规④替考、作弊严重⑤抄袭他人研究⑥违反校规,严影校秩⑦屡纪律处(4)对生处分,应程正、证据(5)处分前,听取生申辩(6)开除籍处分由校长会议定(7)对生处分,处分决定书送本人,除籍备案(8)对生处分书括处分和处事实、理,并告申诉期(9)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10)处分异议的,5日内申诉(11)学生申诉处理委员15日内复查结论(12)对复查异议,15日内,省教行政部申诉。省部30日内,处答复(13)学生在申诉期内未申诉的(14)被除籍的生,校给学证。档、户退户籍所地(15)对生奖励、处材归校文书和本人档案 教师违教育法法律责①故意不完教学任,处分或解聘;②高校教师品行不良。撤其师资格,严重刑责③弄虚作假

职业教育:指国为实以初中后为重教育分流,通过开办各类职教校,提劳动者的劳素,增劳者就业渠,为社输专业、技术型人才一教活。

立法宗旨: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职教,提劳者素质,促社主现建

职教体系3原则:①有计划教育分流②职学校教和职培训并举③职教与其他教协调展

职业教育实施原则①强职道德教②产教结合③建终身学习体系④重视农、科和职教结合。

义务教育法:国用法律形规对龄儿童施的某程学校教;特征:强制、全面、权力性公共性。

立法宗旨:发展基础教,促社物精明建。

意义①为普九年义教法障②提全民素战略措③标志依法治教

民办教育:国机构外社组个用非国财费,向社举办学校

立法宗旨:为了施科兴国略,促民办教事展,维民校受教者的权

16.民办教育方针:积极鼓、大力支、正确引和依法管

原则:①公益性②与公办教育平等原则③鼓励保护④规范有序发展

第五篇:《教育法》复习笔记

《教育法》复习笔记

题型:

1、填空(1×10=10);

2、解释(3×5=15);

3、简答(8×5=40);

4、讨论(20×1=20);

5、案例(15×1=15)

1、依法治国:要将国家的治理建立在民主、理性的法律规则之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活动都要依法进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和阻碍;法律保障公民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并得到全面发展。

依法治教:依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来发展教育事业,让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使教育走上法制化轨道。依法治教的目的是实现教育法制化。

依法治国与依法治教的关系:(1)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治教(依法治教蕴涵在依法治国当中,如果教育的发展失去了法制化的保障,国家的发展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2)依法治教对于促进依法治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教育的关联性很强,教育走上法制化轨道能够有效的推进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

2、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物,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要求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和救济有道。

教育法制化必然要求教育法制建设。教育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教的必由之路。教育法制建设(或教育法制化)的主要内容包括:(1)教育立法;(2)教育行政执法;(3)教育司法;(4)教育法制监督等。

3、广义的教育法是指所有有关社会主体的教育活动以及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宪法性规范、法律、法规、规定和其他教育规范性文件。广义的教育法有下列基本涵义:(1)教育法是调整教育法律关系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和;(2)教育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指定和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3)教育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4)教育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狭义的教育法仅指教育法律,即教育基本法和教育单行法律。

教育法的本质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1)教育法作为现代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具有一致性;(2)教育法必然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活动的特有规律。

教育法的本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1)教育法是统治阶级关于教育的意志的体现,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关于教育的意志的体现。(2)教育法具有社会性。①教育法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致力于全民素质的提高;②教育法依法保障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③教育法维护教育教学秩序,惩罚教育违法犯罪行为。(3)教育法的内容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

4、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依法治教的原则(要加强社会主义教育法制建设,为依法治教提供有利的保障,保证教育实践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2)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原则(这也是教育的根本价值目标);(3)依法保障教育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对于教育者、受教育者、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法律法规没禁止的行为都可以做;对于教育管理部门,法律法规明文规定或允许的才可以做);(4)公民教育权利平等的原则(对公民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实行立法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5)教育活动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教育应当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教育不得有与公共利益相抵触的内容;教育不得以营利为目的);(6)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原则(教育的发展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整体进步的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层次的要求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7)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的原则(有利于保障 1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的现代化工程的顺利实施)。

5、我国教育法的渊源主要是由国家有权机关制定并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教育性的规范性文件,具体有:(1)宪法关于教育的法律规范;(2)有关教育的法律;(3)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教育的行政法规;(4)教育部制定的行政规章;(5)地方性教育法规;(6)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7)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教育法的司法解释;(8)我国政府加入和与外国政府缔结的有关教育的国际公约和条约。

我国教育法渊源的特点是:(1)教育规范性文件是有权制定教育法律法规的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授权机关制定和发布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2)规范性文件中含有一定的教育性的权利义务的规定,含有社会主体在教育方面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3)规范性文件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教育法的适用和执行主体进行个别性教育法律调整的法律规范依据。

6、教育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根据教育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其内部形成了(1)教育宪法性规范、(2)教育法律规范、(3)教育行政法规规范和军事法规规范、(4)教育行政规章规范、(5)地方性教育法规规范、(6)地方性教育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规范等组成的法律规范效力等级体系。从教育法内部的横向关系来看,教育法的结构系统主要包括:(1)教育根本法;(2)教育基本法;(3)教育主体法;(4)义务教育法;(5)学前教育法;(6)中小学教育教学法;(7)高等教育法;(8)职业教育法;(9)教育行政法。

7、教育法的地位

教育法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教育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精神、原则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一致,它在法律系统中的地位是由教育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决定的。(2)教育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因为教育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教育关系,这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关系领域;在教育法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教育法特点的法律调整体系和方法。

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1)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2)社会主义道德的准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3)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4)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和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

教育法与教育政策:(1)教育政策是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对教育法具有指导作用;(2)教育法是教育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8、《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9、教育制度是指由国家性质所决定的关于一国开展教育活动的各种机构的体系和运行规则的总和。主要包括:(1)国家实行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的制度);(2)学校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制度是国家依法对适龄儿童、少年实施的一项教育制度,具有强制性和公共性);(3)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职业教育是给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成人教育是通过业余、脱产或者半脱产的途径对成年人进行的教育);(4)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是指由国家批准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测试的一种制度);(5)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学业证书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在该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正式注册并完成了相关学业的受教育者颁发的、证明其完成学业情况的凭证);(6)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是评价专门人才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一种尺度,是由国家批准或者许可的有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办法给相关人员的一种凭证);(7)国家实行扫除文盲教

育制度(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8)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教育督导制度是县以上人民政府授权所属的教育部门对所辖地区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的制度;教育评估制度是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社会组织,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和估量,以保证基本办学质量的一项制度)。

10、学校和其他教学机构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利;(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3)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的权利;(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的权利;(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的权利;(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的权利;(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的权利;(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目标,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11、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原则:(1)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2)不得违反中国法律的原则;(3)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原则。

12、《教师法》的立法宗旨: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品德素养和业务修养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使教师行业成为社会上受人尊重的职业;(2)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优化和提高;(3)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13、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4、教师资格要素:(1)国籍要素;(2)思想品德素养要素;(3)业务要素;(4)学历要素。

教师资格认定程序:(1)申请者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2)有关部门依法受理审核;(3)颁发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终身有效,其效力范围及于全国,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15、《高等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依法治教,规范高等教育活动;(3)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

高等教育的方针: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阶段高等教育的总体方向,它是由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2)高等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3)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的基本要求就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16、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1)我国的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密不可分,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2)高等教育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3)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4)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由高等教育的性质决定的。

17、高等教育基本制度的主要内容:(1)高等学校学制规定(学制就是高等学校的学校教育制度,它是各国高等教育法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基础,《高等教育法》中的学制规定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的层次,各类高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等内容);(2)高等教育的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学业证书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在该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正式注册并完成了相关学业的受教育者颁发的、证明其完成学业情况的凭证;学位是评价专门人才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一种尺度,是由国家批准或者许可的有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办法给相关人员的一种凭证);(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

18、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1)高等学校应当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设立章程;(2)高等学校应当拥有相应数量的合格的教师;(3)高等学校的设立必须拥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教学设施、设备等条件;(4)高等学校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19、高校教师违反《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责任:(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行为的法律责任;(2)高等学校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行为的法律责任;(3)高等学校教师弄虚作假行为的法律责任。对于教师的违法行为,由其所在高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直至刑事责任。

20、《职业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实现依法治教,使职业教育走向规范化、有序化;(3)职业教育立法是为了发展职业教育。

21、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1)实施有计划、有重点的教育分流的原则(要做好小学后、初中后和高中后三个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以初中后分流为重点);(2)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原则(职业学校使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就能获得必要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培训主要面对社会人员,两者应齐头并进);(3)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原则(①各级各类学校和有关机构应当依据开放性原则实现资源共享;②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建立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和相互选拔的教育机制,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机会;③各类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④国家通过教育整体结构的调整来不断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2、职业教育实施的原则:(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职业教育也应重视德育工作);

(2)实行产教结合的原则(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需要相适应,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与经济部门、产业界、用人单位等建立紧密的联系与协作);(3)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原则(知识结构更新换代频率加快);(4)重视农业、科技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3、法律救济的特征:(1)事后性(在第一权利受到侵害后发生作用);(2)权利性(法律救济是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所享有的第二权利,附属于第一权利,任何人不能剥夺这种权利);

(3)恢复性与弥补性(法律救济的前提是权利受到损害,法律救济在于通过排除权利的行

使的障碍,使受阻碍的权利及法定义务能得到实现或履行;在不能恢复原状的情况下,要对受损害的利益进行补救)。法律救济的基本含义是:(1)为权利受到损害的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补偿,使受损害的权利得到恢复和补救;(2)通过救济受害者,使被扭曲、被破坏了的社会关系得以矫正和恢复,从而使个别的法律主体仍然可以在恢复正常的法律关系中正当的享有权利。

24、教育权的法律救济是指当学校、公民的教育权受到行政主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正当行为的侵害时,由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予以矫正、恢复或补救,使之能正当享有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法律活动。教育权法律救济的意义:(1)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及其师生的合法权益;(2)监督政府依法治教。

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1)事后救济的原则(救济行为均发生于教育实体法所赋予的权利遭到侵害之后);(2)救济主体法定的原则(有权进行教育救济的法律机关要由法律明文规定);(3)正当程序原则(法定的国家机关在进行教育权法律救济时,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

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1)教师申诉制度;(2)学生申诉制度;(3)行政复议;(4)行政诉讼;(5)民事诉讼。

25、教育申诉制度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作出的影响其利益的处理决定不服,或在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依法行使申诉权,向法定的国家机关声明不服、申诉理由、请求复查或重新处理的一项法律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申诉制度由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组成(两者之间申诉主体、被申诉主体及申诉范围有所不同);(2)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申诉权是宪法所规定的,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的申诉制度);(3)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专门为教师和学生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设立,目的在与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4)教育申诉制度是一项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教育申诉制度的受理和处理按照行政程序进行,向法院或检察院提起的申诉属于诉讼程序,不属于教育法律救济范畴)。

26、教育申诉书的基本格式和内容:(1)申诉主体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住址等(委托代理的,还应包括指定代理人的有关情况);(2)被申诉主体的名称、地址、法人的姓名、性别、职务、住址等;(3)申诉要求(申诉主体认为被申诉主体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或不服被申诉主体的处理决定,而要求受理机关进行处理的具体要求);(4)申诉理由(写明被申诉主体侵害其合法权益或不服被申诉主体的处理决定的事实依据、法律依据并陈述相应理由);(5)附项(写明并附交有关的物证、书证或复印件等)。

下载教育法笔记 (7)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法笔记 (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义务教育法学习笔记

    义务教育法学习笔记 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我懂得要时刻用《新义务教育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

    学习职业教育法笔记

    学习职业教育法心得体会 为认真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制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

    义务教育法学习笔记

    《义务教育法》学习心得体会 黄修俭 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方向。上个世纪,由于各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使得义务教育阶段形成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乃至学校之间较......

    义务教育法学习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学习笔记 时间:2014年11月12日 地点:一楼会议室 主讲人:朱峰 学习内容:学习义务教育法 一、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

    《教育法教程》复习笔记(推荐)

    《教育法教程》复习笔记 1.依法治教:依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来发展教育事业,让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使教育走上法制化轨道。依法治教的目的是实现教......

    学习笔记7

    学习笔记71.最常用WEB页面JS实现一键拨号的电话拨打功能: 移动WEB页面JS一键拨打号码咨询功能 在拨号界面,显示号码,并提示拨打。 支持大部分的浏览器,但是在QQ浏览器上支持不好......

    《教师法》和《教育法》学习笔记(推荐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学习笔记 学习时间:2015年3月2日下午4:40—5:40 学习地点:教师会议室 主持发言人:刘俊 学习内容: 一、教师法: 1、【通过】:1993年......

    义务教育法的学习笔记

    义务教育法的学习笔记 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我懂得要时刻用《新义务教育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