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在这一学年中,我校认真贯彻县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中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
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课。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二、针对以上现状,在新学期中我校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
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将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评价的操
作中,我校将采用以下方法:
1、“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以资料卡的形式存入档案袋。
2、“多元化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实践。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第二篇:七年级综合实践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总结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综合实践教学任务,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应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1、基于兴趣与直接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
2、回归生活世界。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只有当学生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学习才是有效的,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才是最感兴趣的。
3、立足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说,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始终处于主体
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他们不断地有所发现、思考、创新。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是特殊认识和特殊实践辨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变化、和谐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际操作中,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提供各种外现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让学生主体实践和亲身体验。活动的形式应丰富多样,如实践操作、专题研究、亲身体验、尝试实验,不论是侧重观察、测量、记录、收集、整理、讨论、比较、分类、分析、撰写报告或动手制作模型的科学研究活动,还是侧重社会考察、实践等社会性活动方式,都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做出结论。在组织形式上,实行既有培养独立精神的个人活动,也有体现合作精神的小组活动,还有班级教学、小组合作、和个人活动三者的结合,通过这些独立活动在与他人的互动交往合作中,把创新的机会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三、今后思考与发展方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校本课程之一,老师们也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这一课程也得到了家长的称赞和社会的好评,体现了师生的创新精神和智慧,师生收益很大。因此,我们仍将积极深入研究并实施这一特色课程,鼓励探究式学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倡过程性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家长评价、老师评价等,针对“培养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这一关键点,研究并形成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标准,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七年级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王丽艳
2013年6月26日
第三篇:七年级综合实践总结
七年级社区服务课工作总结
一、社区服务课程的内涵:
社区服务课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新型课程。社区服务课程的开设应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1、基于兴趣与直接经验。
社区服务课要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
2、回归生活世界。
社区服务课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只有当学生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学习才是有效的,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才是最感兴趣的。
3、立足实践。
社区服务课,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说,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 1
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
社区服务课,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社区服务课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他们不断地有所发现、思考、创新。
5、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
社区服务课,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遵循“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形成解释,总结成果”研究程序,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
二、社区服务课程的原则
根据计划,精心备课上课,搜集学生的活动资料,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参与性、选择性、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活动原则。
参与性——能做到人人参加活动,人人都有收获;
选择性——活动应因班而宜,根据班级学生特点,能对活动内容做出选择;
自主性——要求活动的计划设计、过程操作、成果总结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
研究性——鼓励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研究意识;
综合性——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系列性——围绕1~2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每个活动都形成较完整的体系。
三、社区服务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社区服务课程的实施过程,是特殊认识和特殊实践辨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变化、和谐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际操作中,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提供各种外现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让学生主体实践和亲身体验。活动的形式应丰富多样,如实践操作、专题研究、亲身体验、尝试实验,不论是侧重观察、测量、记录、收集、整理、讨论、比较、分类、分析、撰写报告或动手制作模型的科学研究活动,还是侧重社会考察、实践等社会性活动方式,都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做出结论。在组织形式上,实行既有培养独立精神的个人活动,也有体现合作精神的小组活动,还有班级教学、小组合作、和个人活动三者的结合,通过这些独立活动在与他人的互动交往合作中,把创新的机会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用
自己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调动各方面力量,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
1、组织管理
综合实践课程涉及各门学科,牵涉到方方面面,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各学科教师的关心、支持、和参与,还需要学生家长的理解
2、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主要包括运作过程的管理和资料的管理。
四、今后思考与发展方向
“社区服务课”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校本课程之一,老师们也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这一课程也得到了家长的称赞和社会的好评,体现了师生的创新精神和智慧,师生收益很大。因此,我们仍将积极深入研究并实施这一特色课程,鼓励探究式学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倡过程性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家长评价、老师评价等,针对“培养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这一关键点,研究并形成我校社区服务课的评价标准,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
第四篇:七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总结
2017—2018学七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总结
赵 凤 芹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人们非常关注的热点,作为教育者应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挖掘本地资源,从目标、内容选定,评价措施等方面,切合实际制定本级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发挥教师、学生、社区等方方面面的作用,完成了教学任务,大胆实践,不断尝试,善于创新。
一、基本情况
综合实践课和其他学科相比,没有现存的教材,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传统的经验,没有专业的师资,这种全新课程,作为实施该课程的老师,意味着更多的困难,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但是综合实践活动它基于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适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本着,目标明确,整体规划,大胆尝试,完善提高的原则,使每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健康成长。
二、教学经验及体会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 ,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 包括课程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观念, 课程的性质等。正确认识设置综合实践为必修课的重要意义,把握课程内涵,更新观念,明确课程目标。
三、努力方向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型学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平时我们还学习了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丛书,讨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达到了预想目标,且趋于完善,我们全体师生会让这学科逐步向形成比较完整规范的课程努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
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教师的角色把握,要求教师首先是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得以转变,必须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实践活动过程的切身体验,而且,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呈多样性,如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班级集体探究等。
(三)、在活动中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活动中,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吸引下,他们会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去查询信息,长期这样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仅可以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在思想上能够得到纯化,心灵得到升华。同时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更大的教育创新空间,另一方面,自主性、综合性、体验性、开放性等特点对任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教师和管理人员必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综合实践落实到实处,才可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升。作为教育者应充分认清当前课程改革的形式,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合作研究,大胆探索和实践。重视综合实践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第五篇: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爱护公物人人有责
(一)放眼看世界:
引导学生在学校、社区搜集公物被破坏的现象,做好图片和资料的搜集。
(二)讨论宣传策略
1.分小组讨论,如何以“爱护公物,人人有责”为主题,在社区或学校宣传。讨论落实人员的分工、职责、宣传形式等。
2.学校宣传组:制作宣传图片在全校展出,撰写“爱护公物,人人有责”演讲稿,在全校演讲,向每位学生散发宣传单、制作警示牌等。
3.社区宣传组:为公物“换脸”(把被污染和破坏的公物修复完好)以警示世人爱护公物,向社区居民宣传爱护公物的好处,制作宣传卡、警示牌、责任格言等。
(三)学生分组进行宣传实践并填上实践活动记录表
“爱护公物,人人有责”宣传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方式
参与人员
活动记录和体会
(四)课堂交流
1.各组汇报宣传体验的情况和遇到问题,以及实践体验后的反思。
2.在这次“爱护公物,人人有责”实践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这么多公共设施遭到损坏,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当你看见有人破坏公物时,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你觉得自己尽到责任了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还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呢?在家里有哪些责任?在学校有哪些责任?在社区又有哪些责任?
3.现实生活中,自己哪些方面还没做好?今后决定该怎样做?
4.全班讨论并制定爱护公物公约。
(五)拓展实践
1.从我做起。在班上成立一个自愿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对身边遭到破坏的公共设施和环境进行维护。填写好维护活动记录。让活动取得长效性。
2.写一篇谈“责任”的文章。择优张贴在宣传栏里。
(六)资料收集
什么是责任?
责任就是应尽的义务和分内应做的事。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同,责任不同。比如说,为人父母,责任就是养育和教育下一代。为人子女就要孝敬父母,赡养老人。作为国人就该报效人民,尽忠国家。当然还有作为爱人、作为朋友等
等,有不同的义务。关键就是认识到你所扮演的角色,认识不到这点的话就无从谈起责任了。
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对自己义务的知觉,以及自觉履行人生义务的一种态度或意愿。责任感既包括对自己言行和人生道路承担责任的态度,又包括对自己履行职责的过失和责任的态度;既包括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也包括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意识。责任感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健康发展的核心品质之一,可以派生出诸如敢担当、自律、守信用、忠实于信念和感情等许多健康人格特质。对自己份内的事情非常清楚,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当代社会,孩子缺乏责任感是很普遍的,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家长们的代理控制和过分保护,前者让孩子习惯于让父母替自己做决定,没有为自己负责的意识,后者让孩子缺乏锻炼丧失了为自己负责的能力。虽然父母在孩子责任感缺失中负有首要的责任,但是父母们却认识不到,最后还要抱怨孩子没有责任感。培养责任感应该从日常小事做起,从家庭中为自己负责和关心他人开始,到集体荣誉感和社会公德,都是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的品质。
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
具体点说就是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的更加美好。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主要应该具备三点品质: 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坚持实践正义原则,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
让烦恼走开
(一)走进烦恼屋
1.教师用导语“人不是神仙,在这个世界上,再健康的人,再乐观的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种种烦恼,有些人被烦恼压垮,有些人却能摆脱烦恼,轻松愉快地生活、学习着,同学们,让我们打开„烦恼屋‟。”引导学生想想自己的烦心事。
2.教师将学生引入活动情境中,这时可以提问,如:同学们,你们最近遇到了什么烦恼的事情没有?可不可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来处理的?效果如何呢?
这时候,学生可以开始举手回答问题
我的烦恼是
我是这样处理的4.学生回答完成之后,教师这时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解决烦恼的案例,让学生在潜意识里进行自我对比,以帮助学生深入认知和讨论。
(二)心理诊疗室
教师可将上一环节中学生所涉及的诸多烦恼,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4个方面:
学习方面
与父母关系
与同学、老师关系
其他方面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小组成员存在的烦恼属于哪个方面,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让同学们个个都尝试做一名“小小心理咨询师”。(☆这个环节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把生活当中存在的烦恼勇敢说出来,让小组成员为其出谋划策,互相帮助。)
(三)快乐金钥匙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对赶走烦恼一些好的方法进行提炼总结,准备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小组选出代表1至2人进行全班交流。交流内容主要是该怎么去面对烦恼、赶走烦恼,比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方法好。
(☆方法会很多:比如找人倾诉,寻求他人的帮助;坚定信念,尝试其他方法;自我调节,让自己心情愉悦等等;)
交流完成后完成下表:
你的烦恼
处理办法
同学的建议
老师的建议
(☆在学生的探究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面对烦恼,不要逃避困难,学会自我反思,通过自己的努力赶走烦恼忧愁。)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珍爱自己,理性面对烦恼,学会正确表达自己内心世界,达到心灵和谐,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四)活动评价
通过这个活动,你知道如何面对烦恼了吗?请你讲出活动后的感受。面对烦恼,我会
通过活动我懂得
如何解决烦恼的案例
我是一个优秀的中学生,极少犯错,这次课堂上被老师当众批评并罚站。原因是他在读别人的作文时,我把作文拿给别人改,但我并没有说话,可老师说我不尊重别人,班干部还带头说话。我很伤心,无心向学,面对9号的考试,我失去了信心,怎么办呢?
解决方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取决于你的眼睛,而不是世界!有点唯心,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讲,还是很有道理的!所以,放宽心,接受然后认可,然后就让它过去!其实你看重的并不是被批评了,而是你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不是吗?呵呵,记住,有些事你等它过去了,再回头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当时其实自己是不需要那么紧张的哦!真的!
学生自身学会调节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以我的拙见,调节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不与学习冲突的条件下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比如多读一些有意趣的文学书籍,培养自己正确的兴趣爱好,多与同学家长沟通,或是在节假日里进行郊游与健康活动等等,都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良药。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厌恶学习,要把学习也当作是自己的一种快乐。这样才能使自己经常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烦恼也就自然走光光了!
一位名家指出: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掌握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质量;你不能选择自己的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甜美的笑容。在今后的生活中,怎样才能减轻痛苦甚至消除烦恼呢?
第一,不要总把眼睛盯在自己的伤口上,如果某些烦恼已经发生,那就应当正视它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事情已经过去,就不要把它放在记忆里,更不要念念不忘。
第二,放弃不切合实际的愿望,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第三,要意识到自己是幸运的,幸福的,有许多遇事想不开的人,都是在困难与挫折面前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但是其他方面很可能是很幸运的。请记住一句名言:我在遇到没有双脚的人之前,一直为自己没有鞋而感到不幸。因为人不是神仙,在这个世界上,再健康、再乐观的人,也会在生活上碰到各种各样的烦恼与压力,要不怎么会说不如意的事常八九呢,各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烦恼和压力,有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么面对和应付。大多数烦恼都有对策,只是实在解决不了的事情就得面对现实了。有的烦恼会在心里形成阴影,不能忘记过去不高兴的事情,就不能摆脱阴影,学会向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