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班化教育”是当代教育实现小学教育优质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实施“小班化教育”能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教育机会与实效。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阳光普照”。小班化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最佳实施载体,小班化教学能有效地贯彻新课程新理念,是素质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需求。我校立足于学校的发展,确立了“教研兴校、小班化兴教”的发展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积极开展有关小班化教育课题的研究,借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我校自承担县级课题“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推进了我校的生存发展,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1、将新课程改革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积极探索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
2、积极实施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制定各阶段的研究计划并进行阶段性总结。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努力指导并规范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确保教师人人参与研究。做好课题的资料收集以及研究工作。
3、强化过程,注重实效,跟踪《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研究过程,教师开展课题的实施与研究,积极撰写教学案例,调查报告以及研究报告。
4、改革并重建校本教教研制度,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教研制度。继续完善学校教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5、结合县级课题《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紧紧围绕学校师资培训
规划,通过“专家引领——名师示范——校际联动——共同协作——自主实践——同伴互动——反思提高”,让教师自主参与,双向互动,增进教育反思强度,使校本培训形式更注重实效,更满足教师需求,更贴近教学一线。
6、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征文活动。做好宣传发动、修改完善工作,争取尽可能多获奖。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营造教研氛围,提高教研实效
1、加强常规建设,普及教育教研
目前学校做到了人人都参与课题研究,每学期上交一篇比较有质量的教研论文。定期进行课题研讨活动,学校还将制订出完善的教研管理制度,有教研工作规划,教研工作管理条例,建立教师课题档案,每年进行一次教研论文评比,择优报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获县级以上发表。
2、营造氛围,构建学习型组织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中的要求,重视教师的读书学习,营造教师读书思考的氛围。针对教师内需不足的状况,“用阅读拯救自己”,深入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为教师拓展空间。确立教研先导的意识,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思想。教师要围绕学校的主课题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阅览教育类报刊、杂志及专著,并围绕各自课题认真做好富有启发性、指导性的理论学习笔记,每月撰写教育教学反思。开学初,结合教师培训规划以及自身的情况,教师制定好自己的新学期岗位创新规划。结合读书活动,写好读后感。结合教师自身特点,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重新调整教学目标、过程,方法的设计。还要求教研组结合教学大奖赛,开一节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完成一个教学课件制作。写好备课说明及教学反思。每学期期末围绕自己的课题完成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专题总结或案例。
3、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加快教教研骨干的培训步伐
为提高全校教师教教研业务水平,本学期将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拜师学艺。由于教师课务负担很重,或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教师们对业务理论学习不够。为此,我们将抓好教研舆论的宣传工作,从思想上和制度上加以促进,培养教师的教研意识。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六个一”活动,即每学期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好一份个人岗位创新规划;至少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写好一篇读后感;参与一个课题研究;编写一份研究课教案(包括备课说明和课后反思);上好一节课题研究课;撰写一篇教育教研专题论文或案例。
4、汇编论文,组织师生共同参与
本学期将进行大红沟小学教师论文案例汇编,并推荐至各级报刊杂志。同时,教导处将收集好县、市级以上各类征文信息,迅速反馈,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对教师的论文进行推选,把好质量关,推荐至县、市各级部门,力争获奖。真正做到提高参赛率,提升获奖率。同时,教师应积极推荐优秀学生习作,以充分展示我校素质教育成果。
(二)、抓好课题研究,注重过程,加强规范管理
1、本学期我们将深入研究县级课题《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本学
期将以此为重点,强化过程,注重实效,跟踪实践,成立课题核心领导小组。要把各项任务具体分解,一一落实。我们的原则是全员参与,使学校的教育教研不是一花独放,而是百花齐放、春色满园。为规范过程管理,有效保证课题正常进行,在课题承担者中开展四个“一”活动:
(1)、学期初课题组负责人制订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2)、每月参加一次教教研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
(3)、每学期围绕自己承担的课题上好研究课,上交有关教案、备课说明及教学随笔。(课题组成员老师上课题研究课,课表待定。)
(4)、期末写好课题阶段性小结、论文或案例,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
2、要求我们全体教师要积极投入课题的研究工作,要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确定好自己的教研课题,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并制定好研究计划,学期中要通过研究课,论文等形式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要立足课堂,注重课堂教学案例的积累,写好每月的教学反思,常思渐悟,真正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三)、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积极性
制订对教教研工作的考核量度,对教师考核主要看是否承担课题、是否开展研究、是否积极参加教教研活动、是否完成课题研究各项任务、是否出成果诸方面。每月针对不同主题的文章撰写,学校考评小组将进行评定。期末根据教教研学期任务书的完成情况对教师一学期来的课题研究给予综合评定,评出等级,再按等级给予奖励。同时,对一学期来,在教育教研方面工作积极,诸如在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等方面成效显著的教师授予“教研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奖励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广大教师大胆实践,争创佳绩。
第二篇: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精选)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课题组
经过实验准备阶段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学习,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实验班级。呈报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现已顺利进入第一阶段的研究当中,为了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好课题实验,特将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研水平
要实施科研兴校,更好地做好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课题组成员加强培训,提升教科研水平。为此,本学期计划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培训:
1、我们三位教师每周一次集中学习,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系统原理、教学设计原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特别是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习搜集资料,充实理论水平。
2、开展好课题组理论学习活动,本学习由本课题组负责人李军搜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理论资料,在课题研讨会上共同学习和讨论。
3、建立合作学习试验课题交流,组织教师交流资料案例,提供研究交流平台,营造交流探讨的学术氛围。
4、人人上研究课,同伴互助;记载详实课题组组内研究活动;认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经验,要求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勤思考,多动笔,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和论文,从而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初步形成论文案例集。
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课题研究
课堂教学引路,本学期,通过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等交流研讨活动,全面开展评可议课,投入充足的时间集中精力,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展开扎实有效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实验以下做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导创新意识 ;
2、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学期承担实验班的实验教师准备公开课,围绕合作学习举行1—2次公开课观摩交流活动。请我们政史教研组教师和其他教师看课指导,课后上课教师认真征求意见建议.
三、认真收集和整理各种课题研究资料
本学期将由任菊英老师负责收集和整理各种课题研究资料,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看课记录、评课记录、理论学习材料、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研究报告等,为顺利完成课题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指定计划人:李 军
2013年9月16日
第三篇: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班级管理的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盘县新民乡马坪地小学 课题负责人:金灵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1、目前,盘县新民乡经济有待发展,人口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单一(对孩子打骂等)。在纯农家庭中,多数家长不识字,又忙于农活,不会了解孩子的心理现状;在缺陷型家庭中,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漠不关心;在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外出务工,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草率地将孩子交给在家的老人监护,这些老人管理不好孩子,更谈不上了解孩子的心理真实想法;在个体经商家庭中,家长忙于经商,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反而在无形中教会了孩子一些经商之道,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在干部职工家庭中,多数家长工作忙碌,应酬频繁,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不到位,孩子很多时候独自在家感到寂寞无聊,只好上网、玩游戏,严重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以上这些家庭的教育,让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日常生活行为习惯,造成孩子身心不够健康,并把这些不良现状带进了校园和班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和班级的管理中感到困惑。面对这些情况,课题研究组的教师在努力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及家庭教育方式给班级管理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作如下分析:(1)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对班集体工作漠然视之;(2)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缺乏威信,无法执行班规和班级公约中相关规定;(3)在班级中,没有正确的言行和舆论,班级没有凝聚力,学生没有班级团队精神;(4)学生对老师缺乏基本的礼貌和尊重,课堂上睡觉、吃东西等,遇到老师刻意躲避,不会打招呼;(5)同学之间不会互帮互助,以自我为中心,只知索取不知回报付出,不懂包容他人和关心他人;(6)对学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按要求完成,敷衍了事;(7)面对教师的批评教育无动于衷,过后还是我行我素,面对家长的批评恶语相向;(8)在班级中,不会团结同学,不会互助学习,不会合作,不会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学习;(9)有的学生只想上学,不想上课,造成了逃课行为;(10)在困难、挫折、压力和阻抗面前,只会低头,不会想办法解决,对待事物的发生没有正确的认识,更不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上述种种分析,体现出我校学生对自己身心健康和打造班级团队精神的认识严重缺乏以及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欠妥。
2、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班级团队,更有利于形成家校良性互动的社会教育氛围,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找到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最佳方法,使我校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及班级管理方面的能力提高,营造出和谐的校园教育氛围,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一步推动我校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和具有团队精神的有用之才。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心理健康教育在世界各国受到高度重视,2012年12月14日,我国教育部在厦门召开全国中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并新修订了<中小学心里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党组织成员、副部长刘利民出席会议并做出重要讲话并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为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正常开展,我市2011年以来,从全市各中小学校选派一名教师参加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为各校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并在乡镇及以上各级中小学逐步完善心理咨询室建设,体现了我市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校在教育教学经验、班级管理经验及对学生心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盘县新民乡马坪地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课题组组长:金灵 小学高级教师 课题研究中承担的工作如下,组建课题研究组、撰写课题申报表、申报课题、制定研究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组织开展研究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撰写阶段小结和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
严志山 小学高级教师 课题研究中承担如下工作,图片、相关的影像资料及各种资料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案例及论文的撰写。(原课题组成员黄朴妮因工作调动,她所承担的课题工作及资料由严志山完成)
邹良淑 小学高级教师 课题研究中承担如下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相关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分析总结,形成报告。
何俊萍 小学一级教师 课题研究中承担如下工作,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分析相关资料并撰写调查报告;整理健康教育课的相关资料。
黄梅 小学一级教师 课题研究中承担如下工作,班级文化建设相关资料;学生礼仪教育相关资料。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设计能解决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利于农村小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有利于教师的班级管理;
2、通过研究,探索不同家庭类型的学生身心健康问题,有利于教师设计班级公约和班规,便于营造班级凝聚力,规范学生的言行;
3、通过研究,设计让学生通过亲生参与有关身心健康的实践活动,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团结的力量,有利于打造班级团队精神,使班级富有勃勃生机、朝气和活力;
4、通过研究,设计让家长通过亲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及家庭教育的实践活动,获取培养子女的相关知识及方法,有利于家长抓住子女的心理进行教育,更有利于建立家庭和学校教育网络;
5、通过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适合农村教师抓住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管理班级、打造班级团队精神的方法和技巧。
五、研究方法、思路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主题活动法,反思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思路
理论学习—现状分析—操作实施-反思提炼-推广应用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
(1)建立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
(2)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3)调查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家长教育管理状况以及教师班级管理现状;
(4)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
(5)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3年4月-2014年3月)
(1)制定具体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体系;
(3)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和人员分工组织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和打造班级团队精神实践活动,如开展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根据获取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总结出最佳方法,形成报告和论文及实践方案汇总。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2)对课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六、研究预期成果
1、反思集、案例集、论文集、心理辅导集。
2、通过研究找出培养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最佳方法和打造班级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在本校营造出“我健康,我快乐”的氛围,使班级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具有正确的舆论和言行,同时让他们懂得感激,懂得家长、教师为了自己付出的辛勤劳动,懂得回报他人,才能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身心健康的国家有用之才。
3、通过研究与实践,让学生增强身心健康意识和打造班级团队精神责任感,学会调节心理健康的方式方法,养成爱自己、爱班级和关心他人的习惯。
4、积累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班级管理的成功案例,系统总结,提炼方法,推广使用,用于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对班级进行科学的合理化管理,推进我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打造班级团队精神的发展。
5、结题报告
盘县新民乡马坪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
2013年8月12日
第四篇:课题研究实施计划2014-2015.2
《以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为主线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2014--2015学第二学期)
为深入开展《以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为主线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抓好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和指导,现对本期课题研究工作安排如下:
一、研究的内容
1、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
重点研究课堂教学内容中哪些内容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合作学习手段,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课堂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的研究;
重点研究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即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研究,探索学习活动设计的关注焦点,寻求学习活动实施的有效保证,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以活动教学理论为指导,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基础的数学课堂教学。
3、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4、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老师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理性认识,在研究中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研究的方法
以课堂为主阵地,注重课堂教学实践,课后反思交流,主要解决如何设计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从课题研究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将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任务
(一)加强相关理论学习,为开展课题实验夯实基础
做课题研究,必须具备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只有把学到的理论或假设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验和研究,才能真正取得实在的研究成果。以科研带教研,以科研促教研,使教研与科研有机相融。
1、参研人员必须保持持久的教育科研理论学习时间,并做好学习笔记。完成不少于10次的学习摘记。
2、课题组分期、分阶段布署与课题有关的学习内容,并做好学习过程记录,写出心得和总结,参研人员每学期至少写出一篇有一定质量的研究论文,争取每年至少有一篇围绕课题研究的科研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得奖项。
3、课题组每学期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参加各级教育学术研究活动;或请专家讲学指导,做到学习理论和学习经验有机结合。
(二)突出课题研究的重点;
1、以五年级下册内容选择一个课题,由五年级四位老师(刘仁洪、刘建波、张波、王敏)先独立设计,再同上一节课,然后交流,便于从对比中发现问题;
2、以三年级和六年级下册内容,本课题组成员选择三个课题先研讨共同设计,预设每种设计学生可能会怎样想,或者进行预测性交流,然后由韩建会、张孝勤、冉泽芬上课,在实践中寻求答案。
(三)开展课题实施交流活动,促进课题有效开展。课题组每月集中活动一次,汇报、交流学习活动设计和学习活动的组织;交流时,重点是在实施学习活动设计时来自教师的思考或学生的困惑与问题,并进行会诊性交流,提出改进意见,形成经验。
五、加强课题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研究教师应认真负责,注重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具体工作如下:
1、黄彬校长具体负责课题指导工作。
2、张孝勤老师负责活动记录工作,韩建维老师负责活动剪影、图片收集与整理工作。
3、刘仁洪、刘建波、张波、王敏、韩建会、张孝勤、冉泽芬七位老师上一节研究课;
4、每人完成1篇研究论文;
5、每人拟写2篇案例分析;
6、每人上交3篇教学设计;
7、阅读理论书籍《2011版新课标》,并作好学习笔记;
8、学期结束后每位成员要对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找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出有效的方法或措施。
六、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制订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明确分工。
2、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相关的课题研究理论,并进行探讨与交流。
四月份:
1、五年级下册内容研究课。
2、组织课题组人员探讨与交流五年级下册内容研究课。五月份:
1、三、六年级下册内容集体备课。
2、三、六年级下册内容研究课。
3、组织课题组人员探讨与交流三、六年级下册内容研究课。六月份:
1、组织课题相关理论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2、课题研究小结。七月份:
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拟写课题研究总结。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二日
第五篇: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课题初期研究阶段实施计划
课题名称:多角度深层次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时间:2015年1月至7月
一、指导思想
1、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写作是国民的最基本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每一个公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我们愿通过课题研究,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怎样去写作文,让全体学生获得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基本的写作技能,使他们熟悉作文怎样才能“有兴趣去写、有东西可写、知道怎么写、写得顺利、写得好、写得美妙”,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培养基本的写作技能。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见,语文素养是人们得以终身发展的基本素养。在语文素养中,写作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写作交际能力也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
二、总体思路
我们的研究大致分三步:
1、整合相关材料,调整学生心理,赋予学生创新的信心和理念。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实际的调查,考察了学生作文的现状,摸清了学生作文的底子,了解了学生心理,对学生进行了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树立自信,坚定创新的理 念。
2.从网上下载了一批优秀文章,搜集到一批有价值的作文资料并加以优化,进一步整和了作文的资源。
相关调查材料见附件。
3、具体实践,落实写作。
按部就班,完成预设的初三基本的训练文题,进行了作文的一般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认认真真的书写,细心的审题,合理的选材等),形成扎实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于实际训练中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形成创新的理念和意识,为后面的综合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本阶段研究目标
整合相关材料,调整学生心理,赋予学生创新的信心和理念。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实际的调查,考察了学生作文的现状,摸清了学生作文的底子,了解了学生心理,对学生进行了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树立自信,坚定创新的理念。
从网上下载了一批优秀文章,搜集到一批有价值的作文资料并加以优化,进一步整合了作文的资源。撰写相关教案。
相关调查材料见附件。
四、工作重点
1、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文献资料。
2、制定学年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开展工作。
3、组织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在研讨活动中不断总结教案设计和运用的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五、本阶段主要研究内容
1、调研学生学习情况,教案案理论学习。
2、研讨作文阶段教学的基本结构框架的合理性 写什么---怎样写---作文激趣---作文检测---学后反馈。
3、组织成员写教学教案,选择优秀者试用教学。
六、本阶段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15.1----2015.3)准备阶段
1、落实课题研究人员,成立课题研究组,落实课题组成员分工;调查学生课堂倾听状况,了解原因,分析对策;课题组纂写一篇实际情况调研报告。
2、设计出总体研究和实施方案,确保课题的实施。第二阶段:(2015.3----2015.7)实验阶段
1、加强课题组人员的理论学习,学习相关理论及前人研究资料
2、调整课题方案和操作措施。
3、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研讨作文多角度深层次教学的基本结构框架的合理性。
4、组织成员写教案,选择优秀者试用导学案教学。(各成员纂写一篇导学案教案)。
5、召开小阶段总结会,及时调整教案在实践教学中的可操作性。第三阶段:(2015.7----2015.8)阶段总结 完成初期课题研究报告,汇总研究资料。
2015.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