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科组外出学习总结-张娜
政治科组外出学习总结
11月初,硕果漫金秋,祥云瑞九州,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怀着“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态度,前往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参观学习。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01年,现在是贵州省教育厅直属的重点中学,是贵州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之一,是一所有悠久办学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
高中部每个年级有20几个班(每个年级都不相同,现共有64个班),其中面向贵阳市计划内招生10个班,面向全省招生的少数民族学生1个班,还有部分面向全省招生的择校生。此外还有“播音与主持艺术”2个班(2012年新增),“音乐艺术”2个班,“美术艺术”2个班(上述三个艺术班分别同师大文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合办),还有中美高中课程项目6个班。中美高中课程项目是由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美国加州精英高中——费尔蒙特学校合作举办。该项目在中国高中课程的基础上,引进美国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由优秀外籍师资担任高中部分优质课程的教学任务,学生达到中方毕业要求者,颁发中方高中毕业证书;达到美方毕业要求者,由美方颁发美国高中毕业证书。课程设置有美国文学课程、世界文学课程、宏观经济学课程、微观经济学课程,美国英语课程等。
2000年前,师大附中的老师们面对的是进校时排到第四、第五的生源,高考成绩也不尽人意。而在之后的十几年时间,师大附中的教学质量持续上升,在贵阳市高中毕业班综合评估和高考录取中始终保持在名列前茅的位置,特别是近五年,该校在招生人数成倍增加、高中班级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多的情况下,不仅没有降低教学质量,还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06年高考理科状元出自该校。2012年该校高考取得了上线率100%的优异成绩。其中,理科班一本上线率为80.29%,二本为94.29%,文科班一本上线率为61.30%,二本为91.02%,600分以上共63人。师大附中真正做到了在做大的同时做强。是什么实现了一所百年名校的自我超越,这值得我们深思。
据了解,该校在更新观念、注重实效、优化师资、全面育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及时实事求是地根据学生情况采取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策略。分层教学以“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特出”为教学定位目标。依据学生的中考成绩,把学生分为A层班,B层班,C层班。
高进特出的A层班是精英荟萃,高手云集的地方。学校非常注重团队的力量,教学资源的共享,让全校的优秀师资在高三流动起来,以每周一次的培优课带领学生攻难题,找突破,使优秀者更加优秀。
中进高出的B层班。学校在师资设置上A、B班交叉搭配安排,学校在师资配备、学生管理等方面对B层班的高度重视和切实关怀,给了学生们充分的自信和有力的支撑,低进中出的C层班。入学便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教师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培养。抓基础,挖潜力,师生共同努力。
双管齐下的艺术班。由贵州师范大学派出教师进行专业授课,附中老师狠抓文化课程,双管齐下,形成合力,培养更全面的艺术人才。
从2001年开始,师大附中就兑现了“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特出”的社会承诺,从此该校高考成绩一年比一年好。
取得这样傲人的成绩,还得益于该校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该校在职教师有263人,有省级教育名师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6人,省级骨干教师17人,研究生毕业、结业和正在读研的教师有60多人。特级教师8人,高级教师100人,一级教师85人,该校教师对中学教育、升学教育、考试能力教育有深入研究,具有骄人的教育实绩和良好的社会声誉。贵州省近几年的高考评卷,所设学科评卷专题组五十多个。其中,师大附中有二十位教师担任专题评卷组长,而每年都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教师参加高考阅卷,直接感受和解读高考,从全省的考生试卷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对教师增强高考复习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此外,我们还参观学习了荔波县瑶山民族中学。并利用空闲时间,深入了解贵州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政策在贵州的认真落实和贯彻。一路上,伴随着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我们在深受少数民族文化熏陶的同时,并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所震撼,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国家在这十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更加坚定不渝地相信在崭新的征程中,祖国一定会更加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回来后,大家一致觉得受益良多,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且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1、明确目标,树立大局观念,强化实干意识。
要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树立高考意识,弘扬奉献精神,围绕课堂质量、复习效率,扎扎实实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稳定提高。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向课堂要质量。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政治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治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们要认真反思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益,加强对高考的研究,认真掌握考试说明,钻研教材,制定复习范围。在传授知识同时,重视能力培养、学法培养、解题思路的分析
3、夯实基础,落实双基。
无论是高三,还是高一高二都要非常重视抓基础知识的落实。要做到点点清,节节过关,课课过关。
4、重视教学效果的分析、总结,做好成绩分析工作
无论是月考中考还是大考,都要做好成绩分析工作,以便调整教学进度,及时调整、优化、整合各个环节。
5、重视科组、备课组建设。
科组、备课组建设是搞好校本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要抓好科组、备课组建设这块阵地,不断提升政治科组教师各方面素质和能力。
6、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大力培养青年教师
教师队伍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要强调加强教师梯队建设,老教师起示范作用,中年教师起带动作用,青年教师起推动作用。
总之,这次外出学习大家都非常的珍惜,可以说是走一程,学一程,收获一程。学习交流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启发思维,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了解了更多教育教学信息,提升了自我,为更好的开展各模块教学积累了大量丰富宝贵的素材,对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还磨砺了政治教师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增强了政治教师团队的凝聚力。
再次感谢学校给我们科组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我们要好好利用这次外出学到的经验,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政治科组
2012年12月1日
第二篇:英语科组外出学习考察总结
英语科组外出学习考察总结
清远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受到当地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学校迅速发展起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清远市教育届的佼佼者,历年高考成绩非凡。
清远市第一中学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该校的情况:
A
一、学校概况
清远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28年2月,是市属唯一的中学,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传承创新、以德立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彰显了“以德立校、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办学特色;确立了“施现代化管理,建优秀师资队伍,创良好育人环境,育一流人才,办优质名校”的办学目标和“德、能、谦、信、勤”的校训,形成了“自强不息,和谐发展”的校风,“厚德博学,善导精研”的教风和“品学兼优,自主探究”的学风。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无数清中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受到社会的肯定及广大家长的赞颂。
二、雄厚的师资力量
目前,清远中学共有专任教师196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64人,中级教师46人,学历达标率100%。近年来,该校先后有近20人次参加省级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训以及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有20多人次被评为全国、省、市优秀教师;一批教学骨干成为省、市学科带头人。
三、优美的育人环境
清远一中校园宽敞、错落有致、布局合理、视野开阔、绿树成荫、碧草如茵、鸟语花香、安静整洁,是培养人才的理想摇篮,是学生成长的好地方。
四、先进的教学设施
清远一中的教学楼、科学楼、图书馆气势恢宏,各类室场设备设施达省内一流水平。2001年4月在清远率先建成千兆校园网并投入使用,校园网覆盖整个教学区及校园内的教职工宿舍。所有教室和实验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近年清远根据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投入两百多万元高标准改建(新建)了理、化、生实验室,达到了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必达要求。
五、完善的管理机制
多年的办学实践,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和高效的管理机制。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领导班了和中层干部,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较强的业务知识、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有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有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精通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业务。以校长室为龙头、政教处为枢纽、班主任为基础的德育管理队伍认真负责,工作到位,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德育工作成效显著;以政教处为指导,学校团委、学生会和各班班团委为核心的学生自主管理,有助于学生自觉行为的养成;以教务处为中心,教研会为理论指导,学科组为主体,实施教学教职工研工作,硕果累累。
六、亲切的人文关怀
该校以学生入得来、学得好、成就优良品格、升上理想大学为指导思想,严格按上级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费。学校处处为学生着想,通过助学扶志、减免学费、社会赞助等途径和形式,努力解决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今年新设立“碧桂园教育扶助基金”,将对150名被该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正取生予以大力扶助(可解决一年学习生活费),给100名困难学生每生每年3500元的半额扶助,扶助学生按市教育局通知精神,在县(市、区)推荐的基础上,由该校录取后确定。所有受扶助学生将会一扶三年,就读该校将切感受到亲切的人关怀。
七、全面的学生发展
该校是培养本科大学生的摇篮,是特优生实现北大清华梦的理想场所。学校注重学生的培养,尤其是为拨尖的优秀生制定了一系列的培养机制,通过开设新课改创新实验班,为优秀生提供发展的平台,鼓励他们向全国名牌大学冲刺,实现人生的梦想。近年该校高考升学率保持在98%以上,本科上线率达80%,重点本科、普通本科、省大专以上的上线人数不仅为全市第一,而且在全市所有高中学校中遥遥领先。2006年高考各项指标处于全市领先地位,总分800分以上2人,其中曾繁龙867分,为全市第一名,700分以上70人,上重点本科线288人,上本科线以上791人,单科800分以上11人次,700分以上292人次。通过每年的高考,该校把一大批优秀学生输送到全国各大高等学府,其中有相当多的学生被全国重点名校录取,他们不仅为母校增添了光彩,也从此踏上人生道路
上一个新的起点。
八、显著的办学效益
该校在1994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的基础上,又在2006年6月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广东省首批),目前已顺利通过复评。先后被评为省、市校容校风建设先进单位、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中小学普及普通话先进单位、省绿色学校、省美丽校园、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性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省安全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
附:近三年该校学生参加高考及学科竞赛成绩统计
近三年高考情况统计图
近三年学科竞赛成绩统计表
九、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在“教育年”的有关部署,把清远市基础教育做大做强,并充分发挥该校的品牌优势,满足社会对高中优质学位的需求,在200
3年扩招的基础上,2007年秋季该校再次扩招正取生10个班,合计高一级招收30个班、学生人数为1620人。其中正取生人数为1290人,比06年净增540人,择校生人数保持不变,仍为330人。扩招后,该校通过市政府租用市一中实验学校一流的设备设施等,开设市一中新校区,将高一级30个班全部安排到市一中实验学校上课,用该校雄厚的师资、丰富的管理经验,实行独立的教育教学管理。学生采用全寄宿学习、封闭式管理,升上高二后回到校本部学习。
B
清远市第一中学英语科组情况简述:
英语科组是一个年轻化、有朝气、蓬勃向上的科组。
英语科组的教学理念:和谐、务实、求精。和谐:创建和谐科组,竭力使每位教师能够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中心情舒畅地工作。务实:以新理念为理性引导,以课堂教学为实践平台,善导精研,厚德博学。求精:遵循教学规律,探求教学真谛,树立精品意识,追求更高境界。做探求知识的“挖泉人”“引导者”和“研究者”。
英语科组的最大特点: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
一、师资力量雄厚
该科组现有英语教师3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1人,中学一级教师6人,中学二级教师14人。
二、积极进行新课改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影响已见端倪。面对教育改革的深化为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育的思想、理念、途径与方法正面临重大的变革,该科组全体教师进行与教育教改相关的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对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系统等方面的认识。新课程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对教师提出了新生的挑战。他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的有关材料,分析相关的英语课例,使全体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积极参与新课程和教学改革,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增强课程改革的信心,提高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认真探索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及互动学习的新途径,推动科组教研教改的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常规教学工作不松懈
教学活动重点的四个中心环节:备课、上课、命题、辅导。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做到资源共享、创意共享,发挥共同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设立高一高二级竞赛辅导小组,专人定时上课,效果较好。高二级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聘请外籍教师给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角”、“英语沙龙”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学习英语大课堂。
五、教学成绩突出
1、高考成绩(见上表)
2、竞赛成绩
该校学生在每年的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中,都能取得惊人的成绩。(获奖情况略)。
六、教研、课题成果丰硕
教师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教学理论的学习,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并撰写具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通过学习理论,教学实践,工作总结,不断提高,团结合作,新老结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不断追求完善的奋斗目标。
回校后,全科组教师在科组长的组织下,认真座谈所听课学校的感受,并对照自身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认真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在科组内进行交流。通过科组的外出听课学习,我们找到了我们的自信,也看到了我们学校的优势,在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建设上我们也有和相应学校的共同点,我们也有和他们可以相比的方面。这一点,正如有的科组的教师所说,“他们有的,我们都有”。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把斗门一中学办好,一定会将斗门一中学办成有一定影响和有特色的全国示范性学校。
当然,通过科组的外出听课学习,我们也找到了我们的差距和不足。并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力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向高标准看齐,把学校的工作做好。比如,在高三年级复习资料的选用上,英语学科,选用金榜,这些资料,我们应认真加以研究,取其优势很好地吸收和利用。
总之,通过外出听课学习,对全体教师的启发和收获大,这种形式对目前正
在进行的新课程的改革和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有效手段。
2007-12-25
第三篇:政治科组总结
高中政治科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科组在学校、教务处的领导和帮助下,在科组内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可以说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具体总结如下:按照开学初制订的科组教研活动计划,按时开展科组教研活动。各老师能依时积极参与,发挥团结协作精神,营造和谐的学习、研讨氛围。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积极研究探讨课堂教学
1、培养兴趣、养成习惯。高中政治教学既要注重与中学的衔接,又要培养中学学习政治的良好习惯,为此,首先从学习兴趣的激发入手,如新课的导入新颖、别致;其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思维特点,积极探索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例如单元教学中,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颖——拓展延伸的模式,根据不同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力争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从而养成学习思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我讲的非常疲惫。但是我和同学的关系都通过兴趣课建立起来。他们渐渐地喜欢上了政治学科。在学期报文理分科时,有很多优秀的同学报了文科。(学校的指导原则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都要报理科的。)
2、扎实多样训练,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在上课前我们布置的有学前练习,课后有稳固提高。每周假期有假期小考。对于学生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多样的训练方法 既指导章法,学法,练法,又鼓励创新,放飞思想
3、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与领域。不断鼓励学生在课外收集信息。因此我们班在全校搞了实验,定中国青年报。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抓好集体备课
1、抓好集体备课,明确目标,根据学校教导处的要求,在开学初,我们政治组选定单元教学内容。定好课题后,明确中心发言人、时间与内容等,备课活动全体教师参加。备教学目标、备教学方法、备学生作业等,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基本做到“四统一”,即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辅资料统一、单元测试统一。同时,对测试情况及时了解,寻原因,找对策。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1、积极开展教研探讨,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如教学技能比赛,优质课比赛。做到积极参加校内听课议课,共同提高,认真积极开展校内听课、议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本学期,我们政治备课组积极响应学校安排上公开课。科组内有公开课。课前的学习探讨,课后的议课、评点气氛浓厚,同时,还组织老师多听优质课。可以说,听课议课,为教师提供锻炼的舞台,搭建成长的阶梯,这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尤为重要。本学期,每位教师听课都在10节以上
2、继续进行政治小课题研究工作,获得一定的在中期成果,本科组老师积极撰写多篇教学论文。
第四篇:政治科组教学总结
政治科组教学总结
政治科组教学总结1
本学期政治科组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素质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狠抓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政治科组取得了优异成绩。具体总结如下:
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本科组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全面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既能够懂得就是说的基础知识,又能够学会运用课文的观点原理去分析实际问题。并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狠抓教学质量,教学成绩不断提高。
本科组在本学期内,认真贯彻落实学校领导的要求,狠抓教学质量,时刻记住教学质量是我校的第一生命线这句话,要求教师节认真深入钻研教材,备好高质量的课,写出高质量的教案,组织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力求提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组长每周做好对每位教师备课本的深入检查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本学期政治科组的教学成绩均达到学校的要求,其中高三年级的高考成绩较为优异。
三,狠抓常规教学工作,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本科组积极响应学校和教研室的要求,狠抓常规教学工作,坚持每周检查教师的备课本,发现问题及时指正,不及格的教案不能进课堂,在开学初认真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看是否够详细,是否符合各年级的教学实际。并在期中期末阶段认真检查作业布置和考试测试情况,通过认真细致的检查督促,本科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很高,教学质量也很高,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绩。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工作学科氛围。
本科组积极开展了每日时事新闻报道,激发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活跃了课余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工作学科氛围,对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科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成绩的提高。
政治科组本学期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个别教师的备课不够深入,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甚至有个别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够高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今后去克服和提高。
政治科组教学总结2
这学期,我们政治科组五个老师分工明确、团结协助,较出色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分工明确,通力合作,认真落实。
我们政治科组是一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团队。我们政治科组有一个优良传统: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所有的资料的制作分配到每个人的头上,承包到个人,实施资料制作个人承包制。这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教师个人的积极性,保证集体的协作性。一个团队是否有战斗力最关键在于是否内部团结。像一般上课的教案、课件、试卷资料的制作先会在科组会议上明确制作的具体要求,提前一周做好,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进行修改。在上完课后我们再及时将问题反馈,总结经验。就是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我们加强了合作,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总之,分工明确是前提,通力合作是关键,认真落实是保证。
二、专心教研,相互学习,携手共进。
每周科组活动我们都开展相关的科研、教研活动,开展集体交流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从用的复习书、到复习的进度、复习的开展、测试的进行、课时的分布、老师在复习操作过程中学生反映出来的情况、和我们老师遇到的一些困惑等等,都进行详尽的交流。经过交流,不仅提高了对许多模糊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我们都能够对复习的具体操作达成共识,以此指导本周的教学。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我们有时甚至会争吵,但一旦达成共识后,大家就会拧成一股绳去完成任务。通过每周的科组活动的交流讨论、集体备课、制作资料等活动提高老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经常一起研究广东省近几年的中考题,从每一道题中归纳出该年试题所考的考点、找出哪些考点是该年没考的、哪些是几年都重复出现的,以及它们分别在哪些题型中考到,从而把握命题的规律和难度。成功的备考离不开对考纲、考点的准确、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充分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取长补短。对于其他学校的一些好方法,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对学生既要从严要求,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实现师生之间良好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要求。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喜欢政治老师,喜欢上政治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学生对学科的热情,对老师的感情能使学生学得更持久、更积极,这在复习阶段尤其是备考冲刺阶段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班里有意识地培养一批优秀学生,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在班级里形成浓厚的竞争氛围。针对优生和中等生的特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学困生”,我们“不放弃、不抛弃”,认真做好“学困生”的补差工作,给予特殊的学习任务,加强对他们作业的检查和督促,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对于培优班的同学,结合不同的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像培优5班,利用众人的智慧,先明确试卷要求,轮流出题,共同讨论。每个科组活动都关注培优班的教学情况。
对于学困生,分任务到每个老师身上,重点关注。努力提高差生率。
四、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不断地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式。
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看看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改进。在科组活动中大家进行讨论,如何改进等。教学实践总是千变万化的,这就是要求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并不断加以调整和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冒出一些新想法、新点子,然后大家试用一段时间,有效果的话,加以调整,继续适用。我们在求新、求变的同时,特别留意是够有实效,是否适合我们的学生。
五、重视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效率、要效果。
高效与实效的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课堂。课堂的关键在于时间。所以,时间是关键中的关键。我们将课堂分成几个环节,每个环节按时完成,不拖时间。每个环节注重质量,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创设活动、营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课堂精讲精练精评,通过各种方法去落实基础知识。知识要求日日清、人人过关。
六、重视精品课程制作和录像课比赛。
开学初就制定计划,分工落实,每周按计划实施。从录像课到后期的资料制作,全程跟进、监督。并将精品课程的一些收获应用在课堂教学上,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与时事相结合的录像课比赛,指导凤芝老师参加。在课件制作或其他方面给予指导。
七、开展政治小论文和时事竞赛活动。
通过小论文的撰写,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
重视市里的时事竞赛活动。从时间把握、资料制作、分工合作方面进行深入讨论。最终形成资料分工制作,由我上课的形式进行。最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6人中4人获奖:一人获市二等奖;三人获市三等奖。
八、重视每次的月考,做好月考前准备工作和月考后的跟进工作。
每次的月考都予以充分的重视,月考前的准备工作和月考后的质量分析。对于每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析和跟踪。找原因、找方法,找对策。把时间留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考试前掌握主动。
我们的科组是一个新组建的科组,融合原民众中学与三民中学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与不足,在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会更加努力,更加团结,把我们的科组优良的东西发扬光大,在中考备考的大路上继续前行。
政治科组教学总结3
1.努力认真完成学校行政和教导处交给、布置的各项工作。
积极配合学校创建全国示范性高中的工作,认真完成各项学校分配的任务;全组老师主动积极配合所在年级,认真完成工作;认真对新老师进行考核;各备课组认真按时按质备课、记录。
2.认真积极抓好科组建设。
①认真抓好理论学习。本学年,科组多次组织了思想道德和理论学习:学习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以及有关课程改革的有关资料;学习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了省市校有关常规教学要求准则;学习了东莞市“优秀学科教研组评优标准”。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使科组老师的思想道德和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体会。
②认真组织业务进修学习活动。组织学习和讨论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为新课程教学作了良好的准备工作;学习有关政治教学的辅导材料,等等。
③认真组织教学观摩和教学研究活动。本学年组织了分备课组组织的全科组的学习理论心得交流讨论会;第一学期组织了高一级吴彰龙、谢燕秋两位老师的全校公开课和陈观胜老师的科组公开课;第二学期组织了初三级钟华、高一级吴彰龙两位老师的学校开放日推荐课和陈月强、谢燕秋、陈观胜、杨柳四位老师的科组公开课。
④本学年加大了培养年轻教师工作的力度。科组根据学校的有关要求,统一培养年轻教师的目标、任务、措施、检查等工作;具体将培养任务落实到人,周虹老师具体负责对杨柳老师的指导、帮助;卓昌凤老师具体负责对陈月强老师的指导、帮助;罗建廷老师具体负责对谢燕秋老师的指导、帮助;吴彰龙老师对陈观胜老师的指导、帮助。给年轻老师挑重担,同时,要求科组内各老师之间应多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⑤继续努力搞好科组的团结、互助,互相关心,特别是当科组老师遇到需要关心帮助时,周围同事都能主动关心帮助。
二、本学年工作的主要成绩
1.圆满地完成了学校行政和教导处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
2.各备课组的各位老师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感情,树立了威信,取得了信任,赢得了赞誉,特别是像陈月强、董宏、谢燕秋、陈观胜等年轻教师得到了学生较高的评价。
3.初三毕业班的三位老师和高三毕业班的三位老师工作认真、积极,时常都能在下班后在课室、科组办公室看到他们的身影。
4.科组的研究讨论气氛进一步浓厚,同事们通过讨论,不但提高了对许多模糊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还进一步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5.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董宏老师在市优质课评比中获二等奖;谢燕秋老师的《让学生主动学习政治》在市xxxx年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评选中被评为三等奖;林淑庄的`《透过课堂看世界》在《中学政治教育》发表。
6.大力加强心理辅导工作,针对初三、高三学生复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消极心理现象,举行了两次心理辅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1.更好更严格地抓好科组建设,特别是从科组成员的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思想的树立入手,要不满足于现状,做到精益求精。同时,要认真研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利用多种手段(包括电化、常规等)改进政治教学。
2.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以及有关课程改革的有关资料的学习,掌握更多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使科组内的教研、讨论气氛进一步浓厚起来,通过讨论、交流,使科组成员的知识、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继续保持较高的教学效率。
5.加强同事之间的团结互助、互相关心,使政治科组在全校始终是这方面的标兵。
第五篇:体育科组外出交流学习总结
赴宁波北仑职业高级中学考察学习心得
我校体育科组全体成员于4月8日前往北仑职业高级中学参观学习。这是一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学校省市两级中职课改基地;学校06年8月整体搬迁至小港,08年3月评上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现为第二批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单位。校园占地170余亩。学校现有82个班级,学生3800余人。在编教师教师名213名,体育教师13人。主要有机械、物流、旅游、服装四大类专业。学校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88.9%。现有标准的400米塑胶田径场 1 个,室内百米跑到一条,室外足球场1个、篮球场10个、排球场6个、网球场6个,综合体育馆 1 幢,乒乓球室1间、形体房1间、棋室2间、科技阳光体育活动室1间等。校园文化积淀深厚,其办学实力与办学成果在北地区颇有声望,2010年9月评为北仑区阳光体育先进单位,2011年成立勇健青少年俱乐部,2012年学校篮球项目被评为区体育特色项目;2013年学校篮球在市、区领导的支持下被授予青少年篮球训练点现有体育活动场馆情况:而且还参与了他们的研讨活动,与多位体育同行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交流。他们学校的体育特色:篮球立校;科技特长:全面建设; 作为职业学校,体育特色的建设有其独特的意义与作用,既可以锻炼身体,更可以作为德育载体,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可以这样说:此次学习给我都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也都有着不同程度地思考、反思与收获。
一、学习到了敬业精神
北仑职高的校长对我们说:“敬业还要讲求奉献,这是敬业的根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这一千古绝唱,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这使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敬业首先要对工作充满热情,这是敬业前提。罗宾斯说,我们欣赏那些对工作充满满腔热情的人,欣赏那些将工作中奋斗、拼搏看作人生的快乐和荣耀的人。如果你不能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将可能沦为平庸之辈。没有热情,军队就不能打胜仗,公务员不能处理随时发生的公共事务,商人不能到全世界做生意。从课程的安排上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体育课开课率达到100%。体育教育目前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计划科学。学校领导一把手带头参与体育工作,定期听课,大型比赛亲临现场指导,而且制定了开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二、学习到他们如何推行篮球教学
北仑职高是一间有着体育传统的学校。他们的办学目标之一是:要在过去的传统基础上,加大力度,要办成一间以篮球教学为特色的名校。他们创建篮球教学特色学校的做法,深入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形成体育教学特色。从2003年秋季起,他们率先启动体育教学改革,实行合班“篮球对抗教学”。他们的篮球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以生为本,要考虑学生的技术、特长和团体能力,为学生的篮球爱好发展创造条件。创建学生健康跟踪表和体育课评价表,以达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上体育课的主动性。学生健康跟踪表能跟踪学生三年健康状况,体育课评价表中,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建了新的学生评价标准。
三、了解到该校的课余训练情况
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除体育课以为,学生每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组织。班主任配合体育教师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学校也把每个班学生的体育活动情况作为班级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此外,教务处认真安排课表,合理运用场地,力求学生兴趣浓,锻炼效果好。每到体育活动时间,在操场、体育馆乃至校园内各个角落到处都是学生生龙活虎的身影,一派朝气蓬勃的喜人景象,多数学生已汗流浃背,但兴趣不减,意犹未尽。体育教师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充分利用每一点时间和空间,尽力让学生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体育组和学生会每学期都要不间断地组织篮球、排球、军体操、韵律操、长跑等比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该校现有十来个体育代表队,常年坚持系统训练,体育成绩不断提高,其中男女篮球队2比赛夺冠。
四、几点体会
1、校园文化无疑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石,校园文化的建设真的要有点有面,真的要有具体的抓手,真的要有具体的内容,真的要有引伸与拓宽,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让文化来滋养人、培育人、塑造人的具体手段与方法。当然,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要有领导牵头、更应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也惟有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才是丰富且有活力的文化。
2、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离不开规范科学的制度管理,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注与支持,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尽心尽力,同时更离不开校园体育文化的支撑。在我们与北仑职业高级中体育组组长的交谈中,我们得到这样一个认识,那就是“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充满活力的前提与保证;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与保障;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更是学校的名片。”
3、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除体育课以为,学生每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组织。班主任配合体育教师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学校也把每个班学生的体育活动情况作为班级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此外,教务处认真安排课表,合理运用场地,力求学生兴趣浓,锻炼效果好。每到体育活动时间,在操场、体育馆乃至校园内各个角落到处都是学生生龙活虎的身影,一派朝气蓬勃的喜人景象,多数学生已汗流浃背,但兴趣不减,意犹未尽。体育教师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充分利用每一点时间和空间,尽力让学生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体育组和学生会每学期都要不间断地组织篮球等比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周启达
2013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