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时间:2019-05-13 07:0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第一篇: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9月7日发布。《意见》要求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严禁简单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探索实行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同时,健全大学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把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考核评价的基本内容;加强教师管理,严禁公办、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规范高等学校教师兼职兼薪等,都在《意见》中予以了明确规定。

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

《意见》明确,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完善学校编制管理办法,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

国家出台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各地结合实际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建立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机制,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持农村教育,鼓励支持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讲学。

吸引高校毕业生到村小学任教

《意见》要求,继续实施并逐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探索吸引高校毕业生到村小学、教学点任教的新机制。

根据《意见》,将修订《教师资格条例》,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品行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标准。健全新进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探索符合不同学段、专业和岗位特点的教师招聘办法。

职务职称晋升向村小学倾斜

《意见》明确,加快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分类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完善符合各类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价标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

研究完善符合村小学和教学点实际的职务(职称)评定标准,职务(职称)晋升向村小学和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兼职教师申报相应系列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意见》要求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根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完善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实现教师职务(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的有机结合,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意见》还要求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

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加大优秀师德典型宣传力度,促进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

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

完善高等学校科研学术规范,健全学术不端行为惩治查处机制。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第二篇: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九五”计划期间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全面贯彻实施《教育法》、《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建设一支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现就“九五”期间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

1.“八五”时期是我国教育事业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最好时期之一。《教育法》、《教师法》的颁布实施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根本大计,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党和国家倡导的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正在逐步形成。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九五”期间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队伍总量稳中有增,基本满足需求。截止1995年底,我国中小学教师总数由1990年的861.44万人增长到899.8万人。从数量上保证了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师的基本需求。

--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教师忠于职守,教书育人,为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涌现了一大批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教师的业务素质有明显提高,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从1990年的74%、46%、45%分别提高到1995年的89%、69%、55%。

--教师队伍的人员效益不断提高。通过深化以人事、分配制度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逐步调整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同时,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促进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民办教师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到2000年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方针和目标。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民办教师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1990年至1995年,民办教师的数量从300万下降到180万。民办教师占中小学教师的比重由32.5%下降到20%。迄今为止,京、津、沪、浙四个省市以及其他省区的部分地区民办教师问题已基本解决。

--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在提高教师地位和改善教师待遇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作了大量工作。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总体上得到提高,部分地区提高的幅度较大;民办教师待遇逐步得到改善,部分地区实现了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教师住房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全国城镇教师家庭人均住房面积有较大提高。一些地区前些年流失的教师开始出现回流现象,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流失严重的情况也有所缓解。

--教师队伍的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家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等与《教师法》配套实施的法规和规章。许多地方制定了《教师法》实施办法。教师队伍建设正在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教师的合法权益逐步得到法律保障。

2.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各种社会思潮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师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中高级职务教师比重偏低。1995年,全国初中、高中教师中具有高级职务的比例仅为2%和15.73%,小学教师中具有中级职务的比例为17.56%,具有高级职务的比例仅为0.65‰,远远低于其他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务的平均比例,影响所及是多方面的。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超偏,音乐、体育、美术、外语等学科以及劳动技术课教师短缺。

--教师队伍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城市教师局部超编与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

严重缺编并存。由于城乡差别等原因,余缺难以互补,严重地制约着农村地区“普九”的进程。--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缺乏。特级教师数量不足,在培养指导中青年教师方面,发挥特级教师作用不够;高级职务教师的年龄偏大,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面临严峻形势。--教师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处于偏低位次的状况仍未改变,1995年中小学年人均工资水平低于全国职工年人均工资水平;部分地区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了教师生计和政府声誉;教师医疗、住房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

--教师补充渠道单一。在新旧体制的转轨过程中,教育人力资源的配置亟待建立相应的机制。目前,教师补充渠道单一,非师范毕业生从教和向社会招聘教师较少,这种状况既难以满足对教师的需求,也不利于改善教师的学缘结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和地区分布结构。

二、“九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九五”期间,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教育法》、《教师法》为依据,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农村学校教师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满足需求与提高效益相结合,深化改革,理顺体制,依法治教,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待遇,探索并初步建立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良好、数量适当、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相对稳定、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2.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九五”期间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工作目标是:

--教师队伍管理的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和完善《教师法》配套法规,形成包括教师资格认定、遴选任用、职务聘任、培养培训、考核奖惩、提高待遇在内的完整的教师队伍管理法规政策体系。全面实施《教育法》、《教师法》及《教师资格条例》,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资格、遴选任用、职务聘任、培养培训、考核奖惩、教师申诉等制度。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依法管理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总量需求得到满足,人员效益进一步提高。在继续控制教师总量,提高效益的同时,保证满足中小学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对教师的需求。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测算,到2000年,全国小学教师应达到602万人,初中教师应达到330万人,高中教师应达到56万人。在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小学、初中、高中师生比大体分别达到1∶22.

38、1∶16.67、1∶15.24。

--教师队伍的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到2000年,全国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应分别达到95%、80%以上;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争取达到70%左右;45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全部达到《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标准。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

--教师队伍的职务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努力提高中小学校中高级职务教师的比重。到2000年,全国中小学具有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应分别达到34%和4.5%左右。其中,小学教师中具有中级和高级职务的比例应分别达到31%和1.5%左右;初中教师中具有中级和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应分别达到36%和6.5%左右;高中教师中具有中级和高级职务的比例应分别达到43%和22%左右。大城市、中心城市经济发达且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中高级教师的比例应高于平均水平。随着教育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全国中高级职务教师所占比重应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应形成合理的学科结构,以适应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要求。

--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顺利完成骨干教师的新老交替,形成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到2000年,高级职务教师中45岁以下的应不低于40%,特级教师达到中小学教师总数的1.5‰

--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并得到有效保障。根据《教师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所规定的教师待遇的目标,提高和保障教师的工资待遇;在较大范围的地区,实现民办教师工资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教师住房的家庭人均标准达到或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9平方米和成套率70%的水平;按《教师法》的要求建立与当地公务员享受同等医疗待遇的教师医疗制度。按照国家整体部署逐步建立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分阶段工作目标是:1996年,民办教师占全国中小学教师的比例由1995年的20%减少到17%;1998年,民办教师占全国中小学教师的比例减少到7%;到2000年完成合格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工作。对离岗退养的民办教师,各地要参照相同条件退休公办教师的待遇给予妥善安置。

三、实现“九五”目标的主要措施和工作重点

1、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法制建设。法制建设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建设,是依法治教、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九五”期间,国家将颁布《教师资格考试办法》、《教师职务条例》、《教师聘任办法》、《教师申诉办法》等《教师法》配套法规和《中小学编制管理规程》、《关于加强教师考核工作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进修规定》等规章。各地要结合本地区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使教师队伍建设尽快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各地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关心爱护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强化教师工作中的政策导向,尤其要强调职务聘任的杠杆作用。要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背教师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处理。

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各地要根据《教育法》、《教师法》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教师考核办法和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切实做好教师考核工作。考核工作要根据《教师法》的规定,逐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考核结果应作为教师聘任、评聘职务、晋升工资、实施奖惩、“民转公”等方面的主要依据。

3、大力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建立和创造促使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采取特殊措施,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要放手使用,鼓励他们勇挑重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进修提高、职务聘任、评选特级教师等方面,要向中青年骨干教师倾斜。利用“九五”期间新老交替的契机,造就一支跨世纪的骨干教师队伍。

要高度重视特级教师工作,加强特级教师的评选和管理。认真执行《特级教师评选规定》,使特级教师评选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特级教师管理办法,加强特级教师考核,把培养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等作为特级教师职责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特级教师学术假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特级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基金,为特级教师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4、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是一项国家职业资格制度,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统一的工作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各地要按照《教师资格条例》及其过渡办法的规定,在完成教师资格过渡基础上,面向社会认定符合条件并提出申请的社会人员的教师资格。争取尽快颁布《教师资格考试办法》,面向全社会进行教师资格考试并进行教师资格认定。通过“九五”期间的努力,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资格制度。进一步做好教师资格制度、任用制度、培训制度、职务聘任制度的衔接工作。

5、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各地要按照《纲要》的要求和本意见提出的2000年中小学教师职务结构比例目标,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中级、高级职务比例。要按照《教师法》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认真研究制定继续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的措施和办法,认真做好岗位设置工作,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培训、考核、评审机制,加强政策导向,加强聘后管理和上岗后的履职考核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教师职务聘任这一政策杠杆,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教师职务评聘的政策要有利于激励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6、改革教师选任制度,积极进行教师定期交流。按照《教师法》及有关规定,在主要依靠师范教育补充教师的同时,结合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和人事制度改革,可在编制定额范围内,吸收非师范类高等学校毕业生和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中小学任教,以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促进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改善教师队伍学缘和学科结构,保证满足边远落后地区中小学对教师的需求。

要积极进行教师定期交流。打破在教师使用方面的单位所有制和地区所有制,促进中小学教师在学校和地区之间的交流。要建立教师流动的有效机制,采取切实的政策措施,鼓励教师从城市到农村,从强校到薄弱学校任教。通过实行教师定期交流,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缓解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对教师的需求。

7、严格执行编制管理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中小学教师的编制管理制度是国家管理基础教育的基本制度。各地要根据国家制定的中小学编制管理规程,结合本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中小学编制管理的实施意见。要严格按照编制标准配备教师,并强化编制管理和人员使用的约束机制,减少机构,压缩非教学人员编制,提高中小学的人员效益。要强化教育人事部门和学校在编制管理上的职责和权限,禁止非编制管理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随意干预学校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严格控制非教学单位从中小学抽调或借用教师。继续深化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改革力度。随着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8、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养工作。师范教育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母机。各级人民政府要努力增加投入,大力办好师范教育。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要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要根据当地中小学教师的余缺情况,加强音乐、体育、美术、生物、地理、外语、劳技、计算机、特殊教育等专业和学科教师的培养工作。师范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思想、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教学管理和实践环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小学培养合格教师。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师范招生、就业制度和办法,继续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优秀中学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解决部分农村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招不进、分不去”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师范生服务期制度,运用法律和经济的手段,切实保证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要根据《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杜绝教师“拔高使用”现象。

9、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要继续加强不具备国家规定学历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使不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尽快取得合格学历。各级政府要努力增加投入,大力办好教师进修院校。建立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把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及时转入面向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继续教育基本框架和办学模式,深化继续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培训工作要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加强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努力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使教师具备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科学知识和职业技能,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要将教师的继续教育与教师的学考核、职务晋升、实施奖励等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10、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继续开展奖励优秀教师的活动,通过各种媒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选拔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主人翁作用;加大《教师法》的执法力度,依法维护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

--各级人民政府要具体规定教师平均工资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的比例,并采取保障措施予以落实。要认真抓好已出台的关于教师待遇的各项法规和政策的落实。保证新的教师工资制度正常运转,做好正常晋级增资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师津贴制度,适时提高教师的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等津贴标准。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制定各种地方性政策,以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要大力提高民办教师的工资待遇,教育费附加的使用要首先保证支付民办教师的统筹

工资。目前民办教师的工资至少要达到公办教师的三分之二,其中由政府支付部分不少于二分之一。随着民办教师减少和教育费附加的增加,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同时,民办教师离岗退养费应尽可能做到与同职务(条件)退休公办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机制。凡是教师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的地区,教师工资必须收归县财政统筹解决。农村教育费附加要实行乡征、县管、乡用的办法,确保教育费附加首先用于支付民办教师工资。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督政职能,督促各级政府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兑现,杜绝拖欠教师工资现象的发生。

--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加强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意见的通知》精神,加速解决教师家庭人均居住面积4平方米以下困难户的住房问题,使教师居住条件有明显的改善。各地要制定具体的措施,保证实现到2000年教师住房达到或超过国家提出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和成套率的目标。

--千方百计为教师办实事,排忧解难。要采取措施解决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就医难的问题,使教师的实际医疗待遇达到当地国家公务员的医疗待遇水平。在教师子女就业、家属“农转非”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11、尽快解决民办教师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对民办教师工作的认识统一到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上来,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决策,充分认识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在加强管理、提高素质、改善待遇的同时,全面贯彻民办教师工作“关、转、招、辞、退”的五字方针,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民办教师问题。民办教师问题的解决,实行地方负责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根据国家制定的统筹解决民办教师问题总体规划要求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在本世纪末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具体计划并予以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现行各项规定,做好“民转公”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民转公”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都要充分考虑民办教师的特殊情况,以及教师的职业特性,体现正确的政策导向。今后国家将把解决民办教育问题的进度和水平作为教育督导和“普九”验收的重要内容,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目标如期实现。

12、依法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根据《教育法》、《教师法》的规定和治事与用人相结合的原则,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依法担负起教师队伍的管理职责,确保教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按照《教师法》规定,教师的管理工作包括教师的资格认定、考试录用、任用调配、编制管理、职务评聘、工资晋升、培养培训、考核奖惩等均由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

四、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1、各级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要把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纳入科教兴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采取措施、狠抓落实,要切实做好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重大政策、重要工作的牵头和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分工负责,相互支持,协调一致地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2、要认真制定本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九五”计划。各地要根据《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以及本意见的要求,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普九”的需要,本着分区规划、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本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九五”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3、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督导检查。要及时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使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措施、任务落到实处,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保“两基”、促“两全”,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新贡献。

第三篇: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

《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

昆明市一幼 王冬梅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12年8月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亟待提升”。下面谈谈自己学习“意见”的心得体会: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管理水平、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建设等是三个关键性的因素,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少或者削弱哪一项都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或者达不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从师资入口抓起,严把质量关,还要建立完善的后期培育机制,为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包括: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锐意进取、严谨治学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为人之师,才能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学质量。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估体系,形成严格规范的考核评估制度,建立有效的运行、监督、检查机制,对教师师德师风进行考核,记入档案,作为评职、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做到真抓实干,避免师德师风教育的形式主义,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三、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

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括:(1)教师具有教学能力,实验指导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示范能力,以及推理思考能力;(2)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3)组织管理的能力;(4)教育研究能力;(5)熟练而有效地运用信息手段的基本能力等。因此,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既有基础能力,也有一般能力,还有创新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综合发挥作用。

要制订骨干教师的发展规划,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严谨治学,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驾御能力、更新知识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养一批又一批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深入开展多层次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活动,形成每个教研室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局面,鼓励教师结合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营造教师成长的人文环境

营造和谐的人文校园环境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只有和谐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才能做好人的工作。我们要大力提倡人与人坦诚相待,互相尊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提高业务能力。

要开展各种有益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活动,做好关爱教师工作,使广大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争先创优,为完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第四篇: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心得体会2MicrosoftWord文档

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学习心得

长春市第一零六中学 张英娇 2013.3.25 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学习心得

教师是课程改革主力军。教师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课改成败。只有创新意识、敢想敢创造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学生;只有个性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因此,建设教师队伍、完善教师队伍,发展机制,是提高每一位教师综合素质关键。

我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后,深得启发,我想就其中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来谈谈心得体会:

一、建设教师队伍要构建合理评价机制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体会到,课改也得到大家广泛支持。但在学校里,在新闻媒体中也屡屡看到,学校加班、加点,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体罚学生等违规现象。造成这些现象原因有多种,但其中重要原因还是“升学率”是学校一切工作指挥棒。考试成绩还是评价教师好坏重要指标。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运转,是当前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生存状态。爱因斯坦曾指出:“负担过重必然肤浅”教师通过培训和学习,接受了新理论。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压力太大,教师往往不敢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思想、方法去教学。建设教师队伍,要对教师工作构建合理评价机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功能。”评价是改进教育教学的动力和源泉。目标是为了促进教师工作。评价是为教育教学服务,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要充分发挥评价功能,不要把评价当做筛选与甄别的工具,要把评价功能转向为导向、激励等功能。评价应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思想要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激发个体和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要逐步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为辅。

二、建设教师队伍要建立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机制。

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健康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一代新人。”这些,学生应具备素质,教师首先要具备。然后才能教得好学生。教师“一次教育终身受用”,单一性思维已落后于时代。以教师为中心,“师道尊严”,思想必须扬弃。教师在教育改革中要建立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机制。建设教师队伍要针对教师工作特殊性,建立形式多样,培训学习机制,学校要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要利用各种讲座、学习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三、建设教师队伍要完善以人为本和民主管理机制。教育面向的主体是学生,进行课改的对象也是学生。而看学生成绩优劣,更多时候,还是从考试中来衡量。所以现在众多家长观念还未转变,他们还是看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不是能得高分、满分。家长们普通认识,考上名牌大学才有希望。家长们这一观念和态度,不但直接影响学生,对老师也会产生一定压力。建设教师队伍,要为教师工作努力营造宽松向上的内外环境, 完善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机制。首先学校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大力宣传素质教育重要性,要使家长普遍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教育改革是为了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以德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其次,学校要完善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机制。作为教育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要完善以教代会。民主管理机制任何改革措施,要充分尊重教师,体现民主。要认识到教师是课程改革积极支持者、推进者和具体执行者。教师只有在宽松文化氛围里,才敢于表达思想,才有可能与他人合作,积极探索改革途径,寻找稳妥方法,从而敢于改革,勇于尝试,使得课改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五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

泰山博文中学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坚持以质量立校,必须坚持以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面对我市教育的新形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只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齐抓共管,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德,才之帅也;才,德之资也。德、才是教师基本素质的总和;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收到更好的效果。

2、目 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稳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指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合理,各科教师各项结构的比例合理。

数量稳定:指各学科教师数量基本稳定。以利教师定向发展。素质较高:德才兼备,敬业爱生,教有特色。

教师队伍建设中,要紧紧把握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两个重点,分别为他们设计发展目标。

青年教师:要以德为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提高,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结构。骨干教师:能在改革实践中学习提高,兼收并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目标导向

目标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为了使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成为每个教师的内在要求,我们重点抓两项工作:

(1)以师德教育为核心,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劳动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我们把敬业、爱校、爱生、善处、团结、向上作为我校师德建设的目标.(2)引导教师确立自我发展目标。

引导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目标,可以使教师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自己的工作现状,因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理论和提高业务水平的内在要求。

(二)精心培养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我们精心施工,引导教师一步步地逼近目标,做好四项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帮助教师更新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在正确教学思想指导下,从事教学工作。学校将充分利用周点评和青年教师晚办公时间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提高。

2、抓好继续教育,组织教师培训

根据我校师资情况和教学任务,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我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采用以业余、自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立足于校本培训,辅以选送外出参观学习的方式进行。

(1)坚持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制

每年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通过培训,熟悉学校教育教学要求,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掌握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模式,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2)骨干教师培训

为拓展我校教师进取的空间,培育我校的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校教学改革深入持久地开展,将拟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博文名师培训计划。计划在三年内使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博文名师真正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争取三分之一以上骨干教师成为市级或省级骨干教师,承担市级以上课题科研任务。培养方式主要是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科研机构组织的有关培训班、研讨班,或由学校派出进行进修学习。

(3)基本功技能培训

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争取部分青年教师参加泰山区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班。学校下发指导意见,全体教师积极进行普通话、粉笔字练习,学校定期举行普通话演讲和粉笔字练习比赛。

(4)中层干部培训

积级安排中层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领导能力。

3、提高基础业务,夯实常规工作

(1)抓好集体备课,促进整体提高

强化备课组长的责任,加强备课组内团结协作,提高集体备课的水平,建立备课组整体评价机制。

(2)加强常规教学指导,提高教师撰写教案、学案的质量及作业布置与批阅质量。建立教师教学常规检查评价机制。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五环节课堂教学的实施水平

课堂是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主渠道,通过开展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

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1)抓好主备人公开课的听评课活动。

(2)组织开展骨干教师示范交流课活动。

(3)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申报研讨活动。

(三)突出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1、建立六项制度

①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

②专业理论学习制度。

③听课制度。

④说课、评课制度。

2、青年教师必须上好“四课”

①汇报课:青年教师到校一个月内上一次汇报课。

②达标课:新教师第一学期后期上一节达标课(考评课)。

③申报课:新教师第二学期上一节申报课,由相关校领导、教研组长、同组全体教师听课、评课。

④优质课:新教师第三学期上一节优质课。由本人申请,教研组推荐,面向全校进行观摩教学。

3、积极开展“五项活动”

①新老教师帮教结对活动。

②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

③每年开展一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④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

(四)狠抓教科研

开展教科研,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教研组是学校各学科的教学研究组织。抓好教研组常规管理,从本质上讲就抓好教科研工作,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也才真正落到实处。教研组的主要职责是抓好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必须实行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面管理就是要激励人人参与教科研,人人探索教育改革,人人都要撰写论文,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教师要定期公开发表论文。全程管理是对于课题的研究,立项后要搜集相关资料,寻找理论根据,拟定研究方案,及时开题,定期召开课题实验阶段成课研讨会。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既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中心所在,具有时代的紧迫性,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追求快速高效的同时,更要注重科学合理,必须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它应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部分,关注发展性评价。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调动广大教师在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积级性与创造性。发展性评价是一种新型的动态评价体系,它是在充分尊重教师前提下进行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评价。它是主体取向评价,是重发展而非重功利的评价,是整体目标指向性评价。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旨在构建一个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平台,从而有利于实现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三年规划目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对教师扬长避短,用其所长,就能充分调动每一位老师的积极性。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创新必须依靠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而教育创新则是体现在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

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上。现在,我们恰逢全省素质教育的历史机遇,为了迎接新挑战,我们必须全面锻造我校的教师队伍。

下载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